歌曲名:留声机
歌手:夜班巴士
专辑:夜班巴士
留声机
夜班巴士
Willan for my darling
昨夜风吹去街道一窗雨
忧郁红唇胭脂眉稍
陷落的城池风中飘咖啡味道
浓不过惦记谁牵肠挂肚烦恼
无尽相思泪珍珠断了线
楚楚可怜寂寞红颜
旧时光斟满空空怀抱
终饮不尽你我痴情难了
嫌白法不许舞
忘情跳
爱情天荒地老
红玫瑰莫嘲笑
月亮栖梧桐树梢
相爱的永不老
莫愁你红装俏模样
郎奏琴妹还伴浪漫谣
昨夜风吹去街道一窗雨
忧郁红唇胭脂眉稍
陷落的城池风中飘咖啡味道
浓不过惦记谁牵肠挂肚烦恼
无尽相思泪珍珠断了线
楚楚可怜寂寞红颜
旧时光斟满空空怀抱
终饮不尽你我痴情难了
嫌白法不许舞
忘情跳
爱情天荒地老
红玫瑰莫嘲笑
月亮栖梧桐树梢
相爱的永不老
莫愁你红装俏模样
郎奏琴妹还伴浪漫谣
爱情天荒地老
红玫瑰莫嘲笑
月亮栖梧桐树梢
相爱的永不老
莫愁你红装俏模样
郎奏琴妹还伴浪漫谣
http://musicbaiducom/song/56457565
电 子 音 乐
------ 当下时代的音乐标志
在社会日益多极化的今天,似乎原来人们意识之中已成定势的某些东西正在被逐渐瓦解。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溶解过程中,无情的抛弃和有选择的吸收同时进行。就像电脑出现后数字化的爱情方式冲淡了古人“ 鸿雁传情”的浪漫氛围那样,电脑也为音乐探寻新的声源、 开发新的声音、创造新的音乐和新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新的工作方式、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难以穷尽的全新艺术表现空间,解放了音乐的“ 生产力”,完成了从“ 模拟声音时代”到“ 数字声音时代”的进化,为我们提供了创作音乐的更多的可能性 从目前学院派音乐到商业口水歌,以及广告音乐和**配乐等,无不显现电子音乐的踪影,所以电子音乐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标志 !当然,作为一种异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正常的,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生命力。现实点看现状,不管你接不接受,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音乐是实实在在大摇大摆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里了。正像张小夫所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同的声音结构构成不同的音乐语言,不同的音乐语言表达不同的音乐意念,不同的音乐意念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所有艺术形式只有紧跟时代,紧跟科技的发展,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个作曲家,我们不能总是望着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后背而不敢创新,不敢超越。" 其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是对人的身体和意识的延伸,电子音乐的出现也以其特有的优势,同样把这种延伸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正是由于电子音乐的这些独特优势使它顺应了当下时代音乐的脉搏,也正是由于由于这些独特优势才使电子音乐成为当下时代的音乐标志。
至于电子音乐的概念已经有很多书籍和网络文章做过介绍和讲解了,我在<<电子音乐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脉络>>一文中也做过解释,本文就不再重复了,这里只就电子音乐这一新的音乐形式相较于传统概念上的音乐的重要优势做一初浅剖析,以使朋友们对电子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因为正是这些优势才使它产生了强有力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时代音乐的标志的。
首先电子乐依托的是一种电脑设备,而不是音乐本身,在创作时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一方面很多音乐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而完全是凭借人的想像用机器“造”出来的;电脑可以随意拼接、剪贴、合成出各种音乐。所以有人说"电子乐是一种科技的见证,它用技术见证音乐,用音乐见证技术;电子乐是一种对传统音乐的背叛;电子乐是第一个拥抱信息时代的艺术"
针对以往传统音乐来说,电子音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理念;确立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发现了一个无穷的声音源泉;开掘出一个广阔的表现空间。
1在音乐理念的层面彻底突破了人们固有的“定式”传统思维模式
这种突破从音乐的内容到音乐的形式,从音乐的创作形态到音乐的传播方法,从音乐的组织原则到音乐的发展逻辑 我们仅以音乐的组织原则为例,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可以形象化地概括为:以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音符”-即以节拍律动形式构成节奏,以音高的组织形式构成旋律,以音阶的组合形式构成调式体系,以和声的序进形式构成纵向的多声体系,以复调的组织形式构成横向的多声体系等等;而电子音乐的组织特征则是以非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声音”-即前期的原始声音录制,采样等,中期的声音加工处理,包括以各种电子化方式的变化和处理声音原型,使之产生裂变和各种变形处理,局部分轨及局部拼贴、各类蒙太奇组合编辑和局部的合成等,以及后期的总体合成等。
2电子音乐是一门音乐艺术和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特殊的艺术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门艺术的艺术家必须是音乐思维和技术思维同样出众的复合型人才。与纯粹靠写作乐谱的“笔头创作”的作曲家相比,从事电子音乐的作曲家知识结构中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理工科”成分明显重要;具体地讲,在全面掌握音乐创作“文科”方面的基本技术如传统作曲技术的“四大件”(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和配器法)之外,同样必须掌握“理工科”方面的技术“四大件”(音乐声学、电子技术、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今天的电脑,就象上个世纪的电吉他和上上个世纪的钢琴:一件极平常极普通的乐器更多情况下,作曲和演奏合二为一,这是电子音乐的一个特点一个人在实验室就可把作品创作完成,操作仪器,既是作曲又是演奏,而不再如传统音乐那样需要好多人数次烦琐的排练,意见难以统一,既省了人力又省了时间
3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
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播形式是音乐会演奏现场,这样除去音乐本体的音乐音响外,音乐厅的体积和面积以至环境的声学处理等物理条件是决定最终的声音结果,这个结果是具体的、有形的、固定的、封闭的声场概念,电子音乐则利用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和开掘出一个虚拟的、无形的、可塑的、流动的、开放的声场概念,更深入一步,这个音乐表现的具体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声场是现实有形的,其第二层含义则是通过科技手段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无形的虚拟空间。
4电子音乐---作曲家的新思维和艺术表现空间
1>电子音乐以载体形式,可以纳入语言化人声和其它传统中难以入乐的声音
如果把电子音乐看作一种载体的话,它可以纳入语言化人声和其它传统中难以入乐的声音可见于很多电子音乐作品中,而这是传统音乐无法比拟的如作品《北海咏叹》中作曲家对语言化人声(把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符号——《三字经》、《百家姓》、道士念经、京剧念白有条不紊地载入其中)独巨匠心的安排,使作品在文化层面的阐释上获得了成功的展现。音乐不只是要在精神上给现代人一种抽象的传达,而是要给人们一种具体的文化暗示,当人们在聆听这美好的音乐时,作曲家希望人们在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面前能有所思、所想。
2>电子音乐的出现使传统的音乐要素失去主导地位
电子音乐,尤其是音响化的电子音乐,通常带给我们的是陌生的音色,奇异的音响,捉摸不定的节奏组合。相对于为传统媒质创作音乐作品来说,音响化电子音乐的出现意味着作曲家又有了一个新的思维和表现空间。由于大量无准确音高的音响材料的加入,建立在准确音高基础上的旋律、和声、调性等音乐要素也就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由于音响化电子音乐的流动不能用通常意义的节奏规律来看待,于是节拍也几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节拍、和声、调性、旋律这些音乐要素都被淡化了。另外电子音乐在结合越来越多的方法、手段、观念、风格;尤其在现今音乐创作的世界化趋势下,西方的剪接、拼贴、组合等手法和东方的糅合、变形、伸缩等手法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同一部音乐中,这一切都成为音响化的电子音乐的特质。
3>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音乐革命了传统音乐
对于现代作曲家来说,无论声乐还是器乐创造出的声音都极其有限, 但通过电脑及辅助设备, 我们却可以创造出闻所未闻的声音,不受常用乐器与演奏员的限制。还可加速和简化音响制作过程,免去烦琐的音响设备连接劳动有时只要轻易改变一下指令,就能轻易产生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脑拓展了人们关于声音和速度的想像力,并且这种拓展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可以这样说,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音乐探寻新的声源、 开发新的声音、创造新的音乐和新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新的工作方式、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难以穷尽的全新艺术表现空间。 与传统音乐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打破了千万年来传统音乐用“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表达乐思的基本格局,以及手工操作的各种常规方法的局限性,而代之以任何声音都可入乐和改变了传统记谱法,并采用许多时代的软体化电子化的创作手段,确立了电子音乐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和动力的发展思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探寻全新的音乐领域。正象前卫与电子原音音乐中淘汰旋律,和声和曲式等传统观念有的艺术家不仅拥抱科技,癖恋机器,而且他们也膜拜科技和机器带来的一切缺点,错误和危机;以及自己对机器的错误操作和不正规的使用方法感到极度兴奋,如雷射唱机的跳针,程式逻辑的错误等其他机器故障他们管这叫错误美学
其实电子音乐的优势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它成为当下时代音乐标志的特质。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上还会有更新的凸显不管你对电子音乐怎么看,由于它的优势使它日益普及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且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了电子音乐的专门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一般都设在大学里和电台里电子音乐的前途的辉煌已变的肯定而且斑斓,不在迷茫。现在它已进入它即定的轨道,顺应着时代脉搏正常的发展着
如果你爱上了古典音乐,想较为系统地购买一批CD收藏及欣赏,如何入手才是捷径呢?如今是商品空前丰富、供大于求的时代,跑进唱片行,只见各种牌号、各种价格的古典音乐CD琳琅满目,令人有无所适从之感。如果瞎买一气,很可能将来后悔。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向刚开始收集古典音乐的朋友们做如下建议:
第一步,着手建立基础曲目CD库
不要单凭杂志书刊的零碎推荐无系统地乱买一气。所谓基础曲目,也就是历来最受欢迎、音乐厅演出次数最多、灌录CD次数也最多的那些经典曲目,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老柴的交响曲、4大小提琴协奏曲、10大钢琴协奏曲、歌剧“茶花女”、“卡门”,等等等等。这些最经典的曲目还是喜欢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必备的,即使你现在觉得不喜欢某位作曲家,但他最伟大的作品还是应该收藏的。即使您觉得没必要收藏,很有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心智的成熟,你终究还是会爱上他!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不要盲目的轻易购买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作品,尤其是在你并不熟悉这个作品的作者,指挥及演奏的情况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你买来就会发现其实它根本就不适合你,而且更惨的是它丝毫没有收藏的价值。
建立基础曲目库时,我的建议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买大牌唱片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或者拿索斯的CD,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覆盖面。曲目最好全面地覆盖巴洛克、文艺复兴,古典过渡时期、晚期浪漫派时期、民族乐派,经典歌剧等等古典音乐的各个发展时期的各种风格。
所谓“廉价双片系列”,是指大牌唱片公司推出的廉价系列CD,如德国唱片(DG)的双子星系列、荷兰菲利浦公司的DUO系列、小天使系列等。这些系列的CD都是一套两张,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钱,它们之所以便宜,一是因为里面的录音都是已出版过的老版本,版权费相对较低,所以厂商的利润比较容易满足;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家知道,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同,往往老是录音反而比新近的更精彩。特别是一些经过时间考验被证明是优秀的经典版本,出现在“廉价双片系列”中时,尤其值得购买收藏,比化大钱买新近的录音合算得多。
前面提到的各个大牌唱片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大致来说水准都是很高的,指挥家、演奏家和乐队也大多为名家,保险系数很高,说得再详细一些的话,DG的特色是德、奥作曲家的曲目,而且它的演绎几乎都是德、奥学派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乐队,但总的来说DG的录音素质不算超群。荷兰菲利浦的DUO系列录音水准超卓,音色精美、气氛亲密,最精彩的要算小编制的室内乐,几乎张张都够得上精品。室内乐爱好者应该多关注DUO系列。DECCA的特长是大场面的音乐以及歌剧,其60年代的录音有音效杰出而闻名,喜欢大型交响乐和歌剧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多放在Double Decca上。EMI的录音效果比较中庸,多半是温暖厚实的风格,Forte系列里宝贝很多,演绎、曲目都比较经典,虽然价格比其他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贵一些,但还是物有所值。
最廉价的拿索斯CD要专门说说
许多乐迷、特别是部分资深乐迷对拿索斯CD一向存在某种偏见,认为演奏家和乐团都没有什么名气,录音也参差不齐,还不如买大牌公司的廉价双片。我也同意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但总的来说,拿索斯近年来的录音地素质是越来越好了,凡是1992年后制作的较新的录音,水准许基本可以放心,很少败数,尤其是小编制的作品,精品不少,大编制的大型交响音乐相对来说稍差一些,但也有不少成功之作,可以参考英国权威性的《企鹅唱片指南》里的评价,凡被评为三星级的,一般都不会失望。
至于演奏家,大家要知道,拿索斯CD之所以便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依靠尚未出名,但水准优良的演奏家和乐团。他们的要价比大牌明星低得多,但很多时候艺术水准并不在大腕之下。很多崇拜大腕明星的乐迷只听大腕的表演,还没有听,明星效应已经先入为主地对他做了“大师的演奏一定精彩”的心理暗示,结果即使大师发挥得不好,他也会肓目叫好。如果撇开心理暗示,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听一些拿索斯CD的精彩演绎,我们应当承认,拿索斯里确实有不少好东西!
买拿索斯CD系列前一定要搞一本拿索斯的CD目录,因为里面很详细地注明了每张CD获得的评价和奖项。这些信息是选择购片的重要指南和参考。毕竟在精品为主的群体范围之内也会存在着一些不为人所爽之处。
建立基本曲目库时,还要特别当心那些包装很花哨历数万千精品于一身的所谓“精选集” (Best of XXXX)。不是说这种“精选集”不能买,而是要注意鉴别。很多精选集CD里的曲子确实很经典,但它是把每部作品里抽取一小段,如一个乐章,有的甚至一个乐章也不全,拼揍成一张曲目似乎很多、似乎内容很丰富的大杂烩。这种断章取义式的“精选集”我不建议买,因为几乎可以肯定你将来会后悔、会把它丢在一边。即使有自己很喜欢的曲子,为了那一俩首曲子来花一大笔资金也是投资过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得不偿失。
古典音乐的欣赏是讲究完整性的,把每部作品里抽出一段(往往是最好听的一段)拼凑在一起,初看好像很浓缩,很适合“初听者”,但初听者肯定是要成长的,肯定是要成熟起来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对古典音乐不求甚解的初级阶段上。一旦初听者成熟起来,他就必然要知道作品的完整全貌,必然要听整部作品。那时,这些七拼八凑的“精选集”就失去了价值,只能被打入冷宫了,岂不浪费很得?倒不如一开始就买比较完整的“精选集”,这样,这张CD将来还是有价值,还是有欣赏的机会。
所以我推荐大家购买的,是那些收集完整曲目的“精选集”。菲利浦DUO系列这点做得很好,里面有很多Best of XXXX的CD收的都是完整的作品,而且选曲非常精密,反映出唱片制作人的水准,值得称许。
第二步,也归纳成一句话就是:缩小范围。
在古典音乐的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大家知道,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接触到古典音乐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很多作曲家的东西,同时也会对很多一流的乐队、指挥家、演奏家和演唱家有所了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听的同时作些心得记录,并参考一些介绍音乐家和音乐史的辅助书籍读物,不必是很艰深的专业读物,只要浅显的入门书籍即可,就会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各位作曲家作品的特色,以及表演艺术家们的演奏特色,以便从中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及演绎,避免你所不喜爱的。一本笔者十分推荐的经典读物是已故的杨民望编著的《世界名曲欣赏》 (上海音乐出牌社)。
慢慢地,你就会把古典音乐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线条串起来:从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复调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到淳朴典雅的早期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到开辟出一个新天地的乐圣贝多芬,再到优美清新的早期浪漫派全盛时期(舒曼、李斯特),发展到19世纪末的铺张绚丽的晚期浪漫派(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与回复古典风格的勃拉姆斯之间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你不可能喜欢所有这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从中找到最合乎自己性格的那一部分。这样,以后的购片和欣赏就可以大大缩小范围。
慢慢地,你还会知道,乐团的风格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德国乐团的风格是厚重、沉稳、大气,善于表现德、奥经典曲目,法国乐团和意大利乐团风格比较散漫自由一些,或者说“浪漫”一些,美国乐团豪放粗犷,偏向热烈外向,不如欧洲顶尖乐团细腻、讲究音色(但也有例外如波士顿交响乐团)。慢慢地,你还会分辨海菲茨、斯特恩、格鲁米欧等小提琴大师音色和演绎差别,鱼宾斯担、里赫特、塞尔金、肯普夫、布伦德尔们的钢琴艺术的不同……。
虽说欣赏古典音乐是欣赏作品本身,从道理上讲演奏家应该是次要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演奏家的魅力历来一直是吸引乐迷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乐迷们、特别是有经验的资深乐迷们,不仅要听作品,还对演奏家特别地讲究。近年来,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奏家纷纷来国内演出,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音乐厅,已留下了帕尔曼、朱克曼、斯特恩、穆特、郑京和、夏利、迪图瓦等指挥名家的足迹。当这些大牌演奏明星来访举办音乐会时,你说是冲着演奏曲目而去听的乐迷多,还是冲着演奏家而去的乐迷多呢?
随着对音乐演奏家熟悉程度的渐渐提高,你还会懂得一个道理;没有一乐团、一个指挥家、一个小提琴家是全能的,能完善地表现所有的古典音乐。每个音乐家、每支乐团都有自己的特长——鲁宾斯担弹奏的肖邦远比他的贝多芬有魅力、海菲茨拉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好于他拉古典乐派、欣赏傅聪的钢琴艺术基本上只能听莫扎特和肖邦、美国作曲家的作品最好还是听美国乐队演奏……等等。知道了这些,你在挑选同一曲目的不同演绎版本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找出演绎较好的版本。当然,诸如《企鹅CD指南》之类的读物在这个方面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步,也就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选购“由你所喜爱的演奏家表演的你所喜爱的作曲家的作品”。
到了这时,购买CD应该已经成为一种方向性很明确的行为,不再像第一步“建立基本曲目库”时那么盲目。因为你对古典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演奏家都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合乎自己口味、什么不合自己胃口,也知道谁适合演奏谁的作品。就以我自己为例,小提琴家中,我特别喜欢海菲茨、米尔斯坦、格鲁米欧等几位早已作古的前辈大师,所以就有选择性地买他们各自最擅长的曲目——如海菲茨演绎的勃拉姆斯、维尼亚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格鲁米欧拉的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米尔斯担表演的古典乐派作品等等。
注意一点,我不推荐买某位演奏家的“海菲茨全集”、菲利浦出品的“格鲁米欧全集”等,除非你钱多得用不掉,或者对某位演奏家的已达到狂热的程度。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位演奏家是全能的,全集录音中必然只有一部分精彩的演绎,必然包括一些“鸡肋”。
最后希望初入古典音乐殿堂大门的朋友们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购买唱片的时候能够少走弯路,祝大家永浴在古典音乐的长河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