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686次列车16车厢座位分布图

k1686次列车16车厢座位分布图,第1张

车次K1686列车西安到乌海西,17:10从西安始发,09:48到终点站乌海西,历时16小时38分,全程共有13个停靠站,分别是:西安、张桥、富县东、延安、子长、清涧县、绥德、米脂、榆林、东胜西、包头、临河、乌海西。

驾车路线:全程约5896公里

起点:米脂县

1榆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西下巷行驶50米,左转

2) 行驶50米,左转进入银州南路

3) 沿银州南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包南线

4) 沿包南线行驶29公里,朝绥德/榆林/G20/S20方向,右转

5) 行驶920米,朝绥德/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9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榆商高速

7) 沿榆商高速行驶185公里,朝吴堡/子洲/青岛/银川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360米,过大理河1号小桥约67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3沿青银高速行驶3996公里,朝贺兰山路/石嘴山/G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银川立交跨线桥

4沿银川立交跨线桥行驶710米,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5沿京藏高速行驶1560公里,在海勃湾/S217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海勃湾立交桥

6沿海勃湾立交桥行驶820米,直行进入海勃湾立交桥

7乌海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海勃湾立交桥行驶360米,朝海勃湾方向,右转进入S215

2) 沿S215行驶35公里,左转进入海达街

3) 沿海达街行驶550米,直行进入海达街

4) 沿海达街行驶200米,在第2个出口,朝海达西街/建设路方向,直行进入海达街

5) 沿海达街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市府大道

6) 沿市府大道行驶780米,到达终点

终点:乌海市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五一假期,来陕北,米脂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下来,跟着我去米脂神游。

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210国道、西包铁路沿线,无定河东岸,北接榆林、神木、包头,南连绥德、延安、西安,东达佳县、山西,西达靖边、定边、银川。是陕北文物 旅游 的主要景区之一。

行宫占地面积11385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揽胜楼(后改玉皇阁)、启祥殿(正殿)、兆庆宫(寝殿)七大部分组成。整个群体建筑依山造势分台而筑,层层迭迭,栉比鳞次。行宫布局严谨和谐、排列变化有序,玲珑的山,陡立的石阶,巍峨的殿堂,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从乐楼顺坡而上,过梅花亭、捧圣楼、石牌坊、二天门台阶高耸,庄重威严,登上台地,玉皇阁巧夺天工,凌空峙立,登阶穿洞,至行宫院内,对面牌楼相迎,瑰丽无比,富丽堂皇的启祥殿气势雄伟,兆庆宫蔚为壮观,钟鼓二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回廊配殿将其主体建筑巧妙的连为一体。李自成行宫始建于1643年,是西北地区现存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 历史 、艺术、科学价值。

米脂古城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为主骨架,其它巷道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大街两侧,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东大街由十字口至东门长约480米,两侧店铺林立,是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门长约340米,两侧建筑多以住宅为主。全城设有东、南、北3座城门,现仅存北门。

古城的窑洞开凿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数建于明、清两朝。窑洞四合院的形式据称由当地大户人家首创,后来普通百姓争相模仿,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窑洞古城。

在这些或奢华、或普通、或简陋的窑洞四合院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休 养生 息。当地人不知道的是,在默默生活的同时,无意中他们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了下来。

貂蝉湾坐落在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北山顶上,湾内四周低凹,中间有高约三十米的奇峰突兀而起,壁立中心峰下离地面约一丈高处,有一山洞,这就是貂蝉洞。传说貂蝉就生于斯,长于斯。山洞为人工穿凿,阔约三尺,斜下穿入,深不可测。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貂蝉的神奇美丽故事。

东汉末年,传说这里住着一个青年猎手,名叫北山郎,孤伶一人。一天上山打猎正遇一头野猪追逐一只白兔,山郎射死野猪,搭救了白兔。白兔为感其恩,在北山郎回家的路上化为一白发老人,将孙女牡丹许配给他。他们就住在这个洞里。据说,后人把办喜事叫“入洞房”,就由这里起头。第二年,牡丹身怀六甲,方园百里,山花野卉一支不放。过了十个月,山郎出山打猎,为牡丹生产做准备,忽见一只银貂跃过,他紧追不舍,直到家门前,银貂窜入洞口不见了。山郎正在纳闷,听得洞内呱呱啼哭,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出世了。夫妻俩说起银貂,知是吉兆,便给女儿取名貂蝉。

原来,这牡丹是天上牡丹仙子的化身,因爱慕山郎下凡。玉帝查知,敕命天神放出一道金光,牡丹娘子霎时身无影踪,洞前只留下一株枝繁叶茂的牡丹花。山郎日日

采牡丹花露哺育女儿。十年后,女儿出落得千姣百媚,成为百里挑一的俊姑娘,被一位戌边将军带到洛阳当舞女,后又被司徒大人王允收为义女。那时奸臣董卓专权,又收勇将吕布作义子,更加横行霸道,惹得朝野愤恨。王允几位忠臣暗定离间计,将貂蝉明送董卓,暗许吕布。貂蝉深明大义,见机行事,使吕布对董卓心生疑恨,杀掉董卓。貂蝉从此出走隐匿。

万佛洞位于榆林米脂县城南7公里无定河东岸悬崖上。由大小27处石窟组成,分别为伽蓝护法殿、九天圣母殿、无量寿佛殿、观音殿、白衣洞、关圣殿……南北跨度192米。伽蓝护法殿窟最大,宽9米,深12米,高47米。殿内有残缺一佛二菩萨石雕,右侧摩崖造像15层,左侧20层,每层佛雕像165尊;殿中有两根造像方形石柱,左右柱周长分别为55米和69米,每柱正前和两侧面各有19层造像,正面每层7尊,侧面每层10尊,总计6411尊。窟顶有两次开凿成的浮雕八卦及龙狮、麒麟、神马、花卉图案。

万佛洞是陕北罕见的一组大型摩崖石窟。洞造于何 时尚 无定论,一般认为建于宋至元代。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洞利用人防工事,辟建于千佛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展线长达600米,面积5000平方米。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四大石窟之精华,经过艺术家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方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20000余尊,依次分为“莫唐槐亭(1986年8月)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四部分。洞内佛像,严格按照原样塑成。有写实的圆雕,有肉感强的浮雕,有抒情洒脱的线雕;有的头断,有的臂残,有的风化;有的肢体健美,有的雍容浑厚,有的高鼻深目,有的曲眉丰颊,有的发络垂肩。人们在这里,可欣赏到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的各种雕像风格。

吃在米脂

用整副驴大肠做原料,反复用醋水搓洗干净,放入清水锅煮半熟。捞出再入卤汤锅,加酱油汤、 辣椒 、 花椒 、葱花、姜片炖煮至绵软。吃时切成小段,加原汤汁,口味麻辣咸嫩,香味袭人,可谓 小吃 一绝。

米脂驴板肠特点:麻、辣、咸、嫩、鲜香味美。

米脂驴板肠营养价值:驴板肠及驴板肠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而且驴板肠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驴板肠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驴板肠是陕西榆林市米脂县一种很有名气的的风味食品,因它不仅肉质细腻香醇、麻辣可口,而且还有滋阴补肾的疗效,所以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板肠的“板”字,是整块的意思,指驴的全副大肠。

闯府宴酒是 陕西 省 榆林 市 米脂县 的特产。“闯府宴” 系列产品历三年而成, 具有色泽透明、 绵甜爽净、窖香浓郁、 余味悠长, 不干喉、 不上头等特点, 实为酒中之上品。

米脂古称 “银州”, 因 “米汁淅之如脂” 而得名。米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在 历史 长河中,涌现出西夏国创立者李继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抗日名将、 爱国人士杜聿明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米脂群英以闯王李自成最为著名,他是米脂人乃至整个陕北人的骄傲,其于1644年1月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 “大顺”。同年, 其侄李过返乡将原米脂马鞍山真武庙改扩建为行宫, 并将马鞍山改为盘龙山。据米脂县志载, 李自成曾两次返里,在此居住。闯王回故里, 聚父老大排筵宴,席间饮用以当地优质高粱、 小米和甘泉酿造的美酒。闯王和群臣与民同乐,为民称道,百姓常忆席间美酒, 回味无穷,久久不散,世人皆称之为闯府宴酒。

时光飞逝, 岁月如梭, 今天米脂闯府宏远酒业 (原陕西闯王酿酒总厂) 精选当地优良红高粱、 小米、 小麦、 玉米、 豌豆及深井泉水(矿物质水) 为原料, 继承470多年前延续下来的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古老酿酒工艺, 采用 “陈年老窖池固态发酵” 和 “双重窖藏”,“老五甑续渣” 高温蒸馏, 截头去尾, 分级摘酒, 长期贮藏、 精心酿制, 闯府宏远人利用陕北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土窑洞, 冬暖夏凉、 自然空调, 长期洞藏原浆酒。公司采取传统工艺和现代 科技 相结合工艺, 选用茅台、 泸州、 宜宾等地高档调味酒, 南北结合, 精心勾调制作。

“闯府宴” 以大西北土地为恢弘背景, 引来地下水为酿, 以原产陕北高粱为粮, 以闯王气概和英雄精神为魂, 着力打造陕系高品质浓香型白酒的旗舰品牌。经国家级专家组品鉴, 一致肯定了 “闯府宴” 系列酒的质量和品位一流, 认定 “闯府宴” 系列纯粮白酒是:“清亮透明, 芳香浓郁, 绵柔甘洌, 香味协调, 爽净余香, 回味悠长” 的优级浓香型白酒, 同时具有酒中上品 “不上头、不干喉” 的特色。

  荞面仡饦,米脂传统饭食之一有一句非常著名的陕北民歌道:“荞面仡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荞面仡饦有名,倒不如说民歌更有名,其直白的语言所表达的忠贞之情绝不亚于海枯石烂之类的盟誓。每当提起荞面,几乎所有陕北人都会脱口而出这句民歌。

“手搓得溜溜转,好心操在你身上。”荞面和成团,搓成条状,略硬,揪指甲盖大小一节,放在手掌上用拇指麻利地一搓。即成一个。细小,边缘卷曲,空心中凹,圆润光滑。女子搓时,手指翻飞,如天女散花,而满案的又拟“大珠小珠落玉盘”。搓是陕北女子的一手绝活。下锅,快火几分钟就可食。捞入汤碗,浇上汤料即成。荞面,与羊肉汤搭配,珠联壁合,口味颇佳,最能体现其独特风味,故有“荞面羊腥汤”之说,为地道风味面食。从食品物性而言,荞麦性寒,羊肉性温,温寒相成,更益于人体 健康 ,这也就是荞面多与羊肉为伍的营养学原因。荞面,特色在于中空部分易浸入油汤,吃起来坚韧爽口,油滑圆润

小米是陕北黄土高原 米脂县 的一种特产。广而言之,又称 延安 小米。它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质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焖成干饭,香甜松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煮成稀饭,粘糯爽口,清香四溢,饭汤表面有一层明亮的米脂油。米脂小米,因其质优,誉满全国,为我国“四大著名小米”之一。

小米,俗称“毛粮谷”,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很概括的话:“小米养人”。小米中含蛋白质97%,脂肪17%,碳水化合物761%,粗纤维01%,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维生素B13与维生素B15。此外,小米味美甘滑,清香可口,明代也曾为贡品。

小米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消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肾病者宜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人们通过日常膳食小米适当补充硒元素,调节人体自我免疫功能,以利抗击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所以被人们誉为“黄金搭档”食品。

历史发展 源流发展

源于黄帝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所以黄帝又称姬轩辕。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当时可以说遍地姓姬。

姬字演化

外姓更改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 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公孙姓恢复。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为褒鲁节侯,奉周祀侯二千户,本系鲁顷公姬仇之裔,更姓为公孙氏,后来又恢复为姬姓。

周姓恢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南北朝陈时,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伟,避侯景讳,改为姬姓;梁时直阁将军、南丰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为姬。

宗姓所改。《续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记载: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属河南省),章宗时(1190~1208)避睿宗讳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尧),凡太宗诸子皆加"山"为崇,并改宗氏为姬姓。

雍姓所改。金国时泽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为避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名讳,改姓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

少数民族

白族姬姓,为"鸡氏族"谐音所变。苗族之姬姓,为名字所改。《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据传清朝造册登记时,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鸡'者,遂谐鸡音而为'姬',以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国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姬姓 。

满族姬姓,为近代才才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格格氏,满语为Gege Hala,汉义"姐姐",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为古靺鞨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的原始姓氏。靺鞨族以传统渔猎为生,后成为靺鞨族黑水部,史称黑水靺鞨,在唐朝时期隶属于黑水都督府的管辖之下。到了宋朝时期,黑水靺鞨演变为完颜部,即生女真,格格氏即其分支之一,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清朝中叶以后,格格氏所冠汉姓即为姬氏 。

少数民族姬姓的分布范围、人口都远不及黄帝姬姓。

得姓始祖

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黄帝为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且在他统治期间有了文字。黄帝有嫘祖、女节、丽娱、嫫母四位夫人。

黄帝像 迁徙演化

迁徙

周朝以及姬姓诸侯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几乎都要被迫迁徙,姬姓在历史上较大的迁徙有:

姓氏树

第一次: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初,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鲁国,伯禽带领姬姓族人从陕西西安到山东曲阜创建鲁国,当为姬姓第一次大迁徙。

第二次:周成王期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居东都洛邑(今洛阳),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随迁。

第三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室成员大多随之迁徙。

第四次: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国灭亡之后,其后裔四散。

第五次:前256年,周朝灭亡之后,王室成员变为庶民,四处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第六次:前255年,西周国被秦所灭,迁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第七次:前249年,鲁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四散,隐居各地。此支姬姓人繁衍最盛。

第八次:前249年,东周国被秦所灭,迁东周君于阳人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东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第九次:明朝大移民,分别由山西省迁居河南、山东、河北、浙江、陕西各地,其后裔又有转迁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

演化

在当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约54万余,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姓所以别婚姻,区别家族;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 。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 53 个。《左传》曰: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

秦灭周后,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迁为家人,其后代始姓周,极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数。同样,姬姓封国封邑灭亡之后,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就出现了吴、鲁、魏、胡、杨、蔡、韩、霍、蒋、郑、毛、卫、阎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却不多了。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因"姬"与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为避讳,姬姓改为周姓,这一来,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

分支

中国许多姓氏起源于姬姓,在现今按人口排名前四百的姓氏中直接起源于姬姓的有120多个,其中部分姓氏有多个源头,但多以姬姓为主要源头:

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孙姓、胡姓、朱姓、林姓、郑姓、郭姓、管姓、鲁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魏姓、滕姓、杨姓、蒋姓、韩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许姓、万姓、常姓、武姓、乔姓、贺姓、赖姓、龚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吕姓、苏姓、卢姓、贾姓、刁姓、阎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邹姓、陆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顾姓、侯姓、邵姓、召姓、龙姓、段姓、雷姓、钱姓、易姓、李姓、刘姓、黄姓、谢姓、冯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单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米脂县万圣山姬氏宗祠

姬姓的望郡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

堂号

寿丘堂: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黄帝又是生于寿丘,所以有这个堂号。

赤舄堂:歌颂周公旦的诗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黄帝,望出南阳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姬姓的源流和郡望。

红衣国士,赤舄元公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正统年间监生姬序。英宗曾在梦中见异人,被告知:监生中穿红衣服的是忠臣。待监生们朝贺时,只有姬序穿红衣褐袄,于是被提拔任用。下联典指西周初政治家姬旦,即周公。

邠封衍庆,狼乳流祥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姬亶父事典。

六言

明代西安知府,汉时信义将军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联典指明代西安知府姬敏,字好学,孟津人。德行纯备,节操过人。下联典指后魏信义将军姬澹,字世雅。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封楼烦侯。

七言

帝喾苗裔周室后,姬氏圣王天子门

--姬序阳曲公爵后裔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横匾批额:寿丘世庭,吉时撰。

九言

教稼田官,肇周家始祖;行仁者王,徙岐山古公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姬姓的祖先后稷。下联典指姬姓的先人迁岐。

家谱文献 地区 名称 编纂者 编纂方式 藏地 山东金乡 《姬姓族谱》四卷 (民国)姬中伦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石庙村 山东汶上 《姬氏志》 著者待考 1990年计算机排印本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河南南阳 《姬氏族谱》 (现代)姬丰全 1993年计算机排印本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离休干部姬丰全处 河南新安 《姬氏宗谱》 著者待考 1996年计算机排印本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河南安阳 《姬家屯志》 (现代)姬长城、姬鹏辉 2005年稿本 河南省安阳市姬家屯姬姓宗祠 江苏邳州 《姬氏家志》 著者待考 公元1988年戊辰重印,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乡百户村至德堂 建立政权

详见:周朝、周代诸侯国

朝代

周朝:西周,建都镐京(宗周);东周,建都洛邑(成周)

诸侯国

周太王系:太伯吴国 、仲雍虞国

季历系:虢仲西虢国、虢叔东虢国、姬耀岑国

周文王系:管叔鲜管国、周公旦周国、蔡叔度蔡国、郕叔武郕国、霍叔处霍国、卫康叔卫国、毛叔郑毛国、聃季载聃国、郜子郜国、雍子雍国、曹叔振铎曹国、错叔绣滕国、毕公高毕国、原公原国、酆侯酆国、郇侯郇国、叔颖赖国、羽达息国(鄎国)

周武王系:邘叔邘国、唐叔虞唐国(晋国)、应侯应国、韩侯韩国、邗叔邗国

周公旦系:伯禽鲁国、君陈周国、凡伯凡国、蒋伯龄蒋国、邢靖渊姬苴邢国、茅侯茅国、滑伯滑国、胙国、祭国

召公奭系:燕侯克燕国(战国燕国)、召幽伯召国

毕公高系:西周魏国、楷伯楷国、毕仲毕国、季孙潘国、魏国、韩国

唐叔虞系:晋国、公明贾国

其他系:黄帝后裔禺阳祝国、周成王之子单公单国、芮公芮国、周厉王子友郑国、周宣王子长父杨国、周宣王次子志宏詹国、周平王幼子精英枞国、周惠王子叔带甘国、周僖王子虎王叔国、周顷王子王季子刘国、周贞定王子揭西周国、西周威公少子根东周国、中山国、随国、耿国、焦国、荣国、甘国、樊国、巩国、密国、胡国、共国、沈国、道国、北虢国、郄国、厉国、贝国、盛国、项国、顿国、彤国、岑国、巴子国、养国、汝州国、鼓国、南虢国、隙国、骊戎、翟国

汉代:卫公国 、卫满朝鲜

姓氏名望 政治名人

颛顼 :号高阳氏,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后稷

帝喾 :名俊,一作夋,号高辛氏,史称帝喾,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不窋:夏朝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公刘 :名刘,史称公刘,周部族的杰出首领,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行,迁国于磁、豳,周道之兴自此。

古公亶父: 名亶,上古周族领袖,是周文王的祖父,史称古公亶父,姬发追谥他为"周太王"。

泰伯:本名姬泰,史称泰伯、太伯,古公亶父长子。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是吴国第一代君主。

姬昌 :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灭商建周,追封其为文王。姬昌根据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而推演的《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

不窋

姬发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史称周武王,姬昌次子,因其兄被纣王杀害,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046年2月消灭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发灭商建周,改"帝"为"王",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王"。

姬奭 :又称召(shào)伯,也称召康公、召公奭。曾辅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蓟(今北京),建立的诸侯国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毕公高:本名姬高,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吞并东夷毕方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伯爵。成王时,入为天子三公之一,故称毕公,史称毕公高。 姬封:周 文王之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县西北),史称康叔封、卫康叔。武庚乱平后,周公把殷原统治地区封给他,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监管殷的余民;并分给殷民七族,驻重兵八师,建立卫国,为卫国的始祖。

姬诵 :史称周成王,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諡号成王。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姬禽: 史称伯禽,尊称禽父(父是尊称),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姬钊 史称周康王,西周第三位君主。与周成王在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姬满:史称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君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记载周穆王的《穆天子传》。

姬和: 史称卫武公,谥卫睿圣武公,卫国第11代国君,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毕公高

姬宜臼:即周平王,东周第一代王。

姬寤生: 即郑庄公,郑国第三代国君, 评价郑庄公"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被称为"春秋小霸"。

姬诡诸: 即晋献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姬重耳 :即晋文公,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姬欢: 史称晋襄公,通称晋侯欢,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在位期间继其父晋文公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度推向高峰。

阖闾:本名姬光。泰伯、仲雍之后裔,吴国君主,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姬夫差:又称吴王夫差,春秋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

毕公高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又称卫鞅、公孙鞅,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姬职 :史称燕昭王,諡号昭襄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姬丹 :即燕太子丹,策划荆轲刺秦王事件失败,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国。

姬嘉: 西汉时期周子南君国的第一代国君。

姬相如 :周公旦后裔,新王莽元始元年(公元1年)十一月,继承褒鲁侯爵位,负责祭祀周公,并改姓为公孙姓,称公孙相如,后又改回姬姓。

姬常 :东汉时期卫公国卫公,史称周承休公。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时候后魏的信义将军,被封为楼烦侯。

姬奠川:民国时期河北定兴人。历任中原银行董事长、天津市商会理事长。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

姬鹏飞: (191029~2000210),山西省临晋(今临猗)县人。历经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长期担任外交工作,中国第三任外交部长,参与制定《香港基本法》和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姬延芳:河南社旗人,现任武警总部副参谋长,少将警衔。

文化名人

周公 :本名姬旦,尊称为叔旦,史称周公旦,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諡号周文公。《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姬周设立的"嫡长宗法继承制"与"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制定的《周礼》,对缔造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王朝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夏曾佑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姬鹏飞

姬侨: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春秋后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与孔子同时,是孔子非常尊敬的人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鲁班:(前507年-前444年),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

扁鹊 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慧可:又名僧可,俗名姬光,号神光,南北朝著名高僧,得达摩衣钵真传,是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尊为禅宗二祖。

姬敏:明朝西安知府,字号学,孟津人,律学家、数学家。

姬斌: 瞭望周刊社社长兼总编辑。

文艺界名人

姬际可 (1602年-1683年),字龙峰,山西蒲州(今永济市)人,有神拳之称,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

姬麒麟

姬麒麟: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宝莲灯》、《岳飞》、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殷天正、张纪中《碧血剑》饰演木桑道长,《新射雕英雄传》王重阳等。

姬晨牧:演员,姬麒麟之子,代表作《小活佛》、《应声阿哥》、《皇嫂田桂花》。

姬云飞 制片人,代表作《圆圆的故事》、 《我爱我家》。

人口分布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姬姓人员,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苏北、淮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老河口、襄阳,湖南省芷江,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泸水、河口、陇川,四川省合江县,福建省宁德市、吉林省四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甘肃省兰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福海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等地。姬姓族人主要为汉族,满、回、白、壮、苗、水、布依、僳僳族等多个民族也有姬姓人家。

姬姓分布图

驾车路线:全程约528公里

起点:杨家沟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690米,左前方转弯

2行驶37公里,左转进入佳吴线

3沿佳吴线行驶75公里,调头进入官店路

4沿官店路行驶187公里,右转

5行驶12公里,左前方转弯

6行驶31公里,左前方转弯

7行驶32公里,右前方转弯

8行驶400米,左转进入刘石路

9沿刘石路行驶135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金明寺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0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