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作品将和声学推于成熟巅峰,作品大多完整,逐渐开始表达情感,为浪漫主义时期做了良好的铺垫,浪漫主义时期作品趋于技术的表现,是近代音乐发展的前提。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
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
古典主义(Classical),在近代音乐著作里遇到这个复合专门名词而且又没有进一层明确其范围时,通常指的是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形成的“维也纳古典派”
特点为形式严谨,又具有高超技巧,能轻而易举地随机应变以适应情况,而又始终保持在一定的常规中,至少不偏离它太远,也就是着眼于取悦公众和使之易于理解。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古典乐派中谁的音乐体现浪漫主义?
理查德!他的《梦中的婚礼》 《森林中的一夜》《水边的阿迪丽娜》都带有浪漫色彩
浪漫乐派 古典乐派古典乐派(约1759-1800):
莫扎特(1756-1791):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第39,40,41号交响曲》,《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安魂曲》
海顿:《第94,101,104号交响曲》
舒伯特:《鳟鱼》,《第8,9号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1号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浪漫乐派:(约1800—1900)
贝多芬(1770-1827):《第3,5,6,9号交响曲》,《热情》《月光》《悲怆》凑鸣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5,6号交响曲》,《1812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新大陆》交响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组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维也纳圆舞曲》
另外还有:肖邦,舒曼,李斯特, ,等等很多
民族乐派、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很难听的就是民主音乐,很无聊的就是古典音乐,很古怪的就是古典音乐,代表人物都死完了,我就不说了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音乐的不同之处?抛开巴洛克音乐时代不说,古典主义就好比五言/七言的律诗,以奏鸣曲、赋格曲等格式音乐为代表;浪漫主义可以被比喻为宋词,兼具了语言和其它艺术方面的一定特点,音乐色彩更加丰富。至于说印象派音乐,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类似现代诗或散文诗吧。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在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探索,;例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外其它艺术相结合,提倡多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人的主观感觉;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较多,因大自然的平静,没有矛盾,更趋向于理想境界;重视戏剧研究,从民族、民间音乐文学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继承古典乐派内容上却有较大差异,夸张手法使用特别多,音乐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形式,结构限制有更大自由性,单乐章题材,器乐曲繁多,主要为器乐小品,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歌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作品出现了大量艺术歌曲,并将诸多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就是舒柏特的《美丽磨坊女》、《冬之旅》等;浪漫乐派创新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力,增强了和声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和单乐章标题交响诗,此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形式。
细微的差别,应该还有不少,这里只是把主要的内容拿来说说而已,希望有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古典乐派与古典音乐是有区别的,古典音乐一般是指从巴洛克时代,直到新古典主义时代的音乐,贯穿文艺复兴运动的始终;虽然,新世纪音乐也有不少重新诠释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作品(如神秘园,但更多的艺术形式,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甚至带有实验音乐的特点(如INGEMA和ENYA)。
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玉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差异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古典乐派
古典乐派时期就以巴哈逝世的1750年那一年作为起点。此外,因为贝多芬
晚期的作品显现出浪漫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1820年贝多芬逝世那年
为终点〈注肆〉。「古典乐派」这个名称,当然是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音乐风
格后才定出来的。而音乐所给予人们的感觉一定是高尚典雅的!古典乐派的
音乐通常给人一种单纯、明朗和优美均衡的印象,所以古典音乐派的音乐大
都有着统一且规律的性格。
浪漫乐派
浪漫主义其实就是一种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思想。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注重
的是形式与规则,它要表现出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浪漫主义既然和古典主义
相反,那么浪漫月派的音乐辨识要打破旧有的形式和规定,这时期的作曲家
认为,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反应出他们的情感,刑事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所
以当就形式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他们就任意的去改变。使曲风更自由、不受
约束!
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原指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后广指一切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音乐作品。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不受时间和地 域的限制,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国家、民族的高度艺术性的民间或专业的音乐均可称为古典音乐。在欧美音乐中,古典音乐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 ①专指德奥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以J海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音乐” (亦称“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或“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在这里,古典音乐的概念是狭义的,它具有地理和历史的范畴,特指具体的音乐风格和流派(见维也 纳古典主义音乐)。 ②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前推移到CW格鲁克、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音乐,甚至再往前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各国专业音乐。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扩大了地域和时间的范围,突破了特指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的限定。 ③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后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专业音乐,即将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主义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均包括在内。在这个意义 上,古典音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的现代音乐形成了两个对应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音乐语言和艺术手段的不同。 前者遵循传统的调式、调性、和声功能体系等创作技法,后者则突破了这一传统创作方法。 ④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包括在古典音乐这一概念所指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意义上,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的概念合而为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单纯娱乐性质的轻音乐、流行音乐或其他通俗音乐。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 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 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如此看来,译成”经典音乐“的确更妥当一点。只是大家都说惯了,要改口总觉得别 扭,还是称其为”古典音乐“吧,要怪只怪当时第一个翻译的人,怎么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的误解。还好,没有意译成”严肃音乐“,否则真的是要贻笑大 方了。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欧洲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的结晶,它包括交响乐、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等,欣赏欧洲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审美能力。 浪漫: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更多浪漫在这 :blogsina/s/blog_5e4611450100c5tn~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补充: 民族音乐 民乐 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也就是烘托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心灵感受。比如 《高山》 、 《流水》 ,并非直接 对景 色进行细致的写,而是写情,以情见景。正如子期说----“巍巍乎志在高山”、荡荡乎志在流水”,是 “志在”,而非景在也。在这里,有人会认为我把写意(和写实相对)和写情混为一谈了。但 实际上,写描绘了客观事物经过心灵投影之后的影象,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人的感情的加工,并进一步抽象化为音乐形式表露出来,落在纸上而为谱,发于声则为乐。 民乐的这种写意性与民乐体裁大多为独奏或量乐器合奏,而很少有乐队合奏、协奏这一事实十分吻合。大型乐队长于细致入微的景物、色彩描写,精于大范围气氛的烘托,而 心灵深处 的意所至,则是独奏和少量乐器合奏的专利。在西洋古典体裁中,最贴近心灵的是 室内乐 ,如 弦乐四重奏 之类,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民乐的另一个特点是 个体性 ----写个人之意,抒个人之情。这与西洋音中的室内乐很相似,但在民乐中似乎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与西洋交响音乐相匹配的体裁与作品。不只沉浸在个人情致里,而是反映更为广阔的外部 世界的音乐 作品有 《十面埋伏》 、 《霸王卸甲》 、 《江河水》 等,但是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应当说,过于强调意境,过分地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严重地限制了民乐的发展,使民乐的音体系没有达到西方音乐体系的广度和繁荣程度。这是十分可惜的。 那么,民乐与古典的最易表现出来的差别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听民乐,部分时间不会感到 酣畅淋漓 、热血沸腾,也不太经常感到 缠绵悱恻 ,美得醉人,但它却能充分调动起你的心灵(如果你真的在听的话),让你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在其中,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感。这就是民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
欧洲古典乐派和欧洲浪漫乐派的不同西方古典乐派是遵循古典音乐的规则来进行作品创作的,而浪漫乐派遵循的是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情,怎样写更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就怎样写,没有考虑那么多古典音乐的
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音乐作品所共有的典型特征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亍⒈炊喾叶嘉鹿
族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
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
(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乐派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是波兰爱国主义钢琴家、作曲家、中欧民族乐派先驱,其
作品极富独创性和民族性。玛祖卡、波罗奈兹贯穿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把这两种波兰民间舞曲体裁提高到音
乐会乐曲体裁水准。他作有57首玛祖卡舞曲,创造性地运用其特性节奏与民间调式和声,使其更具有鲜明的
民间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成为充满诗意的器乐小品。作品中有对民间风笛的模仿(《C大调玛祖卡》,Op
.24之二),有的采用主属和弦交替演奏,刻画民间乐手演奏的声响(《D大调玛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罗奈兹舞曲,完全脱离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严肃的思想内容,成为风格
独特,刚毅、豪放进行曲式的戏剧性音诗。肖邦把波奈兹舞曲同战场、军队、古波兰的荣耀连在一起。这两种
舞曲体裁都体现了同波兰祖国精神的联络。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1833—1897),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又一名大师。其200多首独唱艺术歌曲,绝大部分属于民歌性质的抒情歌曲
。歌词充满民间生活气息,音调与节奏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联,曲式简洁凝炼,多采用起源于民间歌曲形式的
分节歌。如《摇篮曲》(OP.49之四)是从一本《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里选取童谣编成歌词,分节歌形
式,圆舞曲基调,轻轻荡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劳小夜曲》(OP.84之四)是从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
中选出编为四段歌词,旋律接近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永恒的爱》(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谱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创作发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间音乐的曲调和韵律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匈牙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性格。
歌剧之王威尔第(1813—1901)是欧洲乐坛享誉最高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应储存
其民族所专有的特点。”(列维克《外国音乐名作》第三册325页)其歌剧旋律极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戏剧
性,这些旋律多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朴素、通俗、鲜明、易记,新歌剧一旦上演,其中许多曲调不胫而走广为
传唱。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弄臣》中的《女人爱变卦》(后被人重新填词改名为《夏日泛舟海上
》成为创作民歌)就烩炙人口,而《游吟诗人》中的《火焰上升》几乎已成为民间歌曲了。
浪漫主义乐派的形成正处于19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音乐史
上出现了第一个这样的时期,即强调民族差异和民族价值,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特征产生决定性影响
的时期。浪漫乐派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旋律音调、表现方式,均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
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强调民族特征和继承民族传统。
四、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民族特征藉以激发民族意识、
提高民族觉悟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随之而来的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地,欧洲各
国——尤其俄国和北欧各国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日益增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欧洲各地区进入了民族文化兴起的时期。民族乐派的诞生
,显示了民族文化开始走向了繁荣。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无论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都和浪漫乐派一脉相承。他们把浪漫乐派所
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把“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现特征。其结
果,浪漫乐派所强调的民族民间特征,在民族乐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创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 的历史题材的“祖国英雄悲剧”。作曲家采用了丰富的俄罗
斯民谣,借用世界歌剧艺术的形式,汲取德国、义大利浪漫乐派技巧而创作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第一部俄国民族
歌剧。1884年创作的《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采用了两支俄罗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和舞曲——婚礼歌
《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舞曲《卡玛林斯卡雅》作为主题,用交响音乐的形式进行变奏展开,鲜明地刻画
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风俗图景和俄罗斯民族性格。它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
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格林卡十分重视从俄罗斯的民族诗歌中,
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农民歌曲、俄罗斯教会音调、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
和声上尽量避免浓重的纵向和弦性四声部和声法,而采用俄罗斯特有的复音、复曲调技法。他的创作实践为俄
罗斯民族乐派进入世界音乐先进之林铺平了道路。
浪漫时期鲜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极富个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特点。他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优雅的风格,胜于俄国式朴素的乡土色彩。事
实上他的音乐仍是根生于民族、民间的现实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和发展了俄罗斯民间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第四交响曲》终曲乐章是以俄罗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桦树》的旋律为基础创作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主题来自另一首乌
克兰民歌《来吧,伊凡卡》。俄罗斯的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始终贯彻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仍主
要是独具个性的俄罗斯式的。
19世纪下叶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册16
首《斯拉夫舞曲》,这些包含有波尔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奥特兹美克、波罗奈兹、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兰、乌克兰等众多民族舞曲体裁而举世闻名,得到国际音乐社会的广泛赞誉。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纽约
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既采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调的音调核
心(但反对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织入了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既表达了对美国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怀有对捷克故国的乡愁,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波希米亚人的爱国赤子之心。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旋律
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国艺术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位国际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乐派的代表、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几
十年的时间蒐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成绩卓著。他与同窗好友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
7)提出“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再认识”的论点震动全欧音乐界。巴托克为了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较与研究,
从中找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音乐母语”,把民歌的蒐集活动,扩充套件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区:斯洛伐克、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区。蒐集、记录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统科学的蒐集分析方法,对民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土生土长的匈
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编写了《献给孩子们》、《小宇宙》等钢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价值。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其自身的民族特征,他们艺术目标明确
,行为自觉,欲使音乐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觉悟的手段。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争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决定的。
五、几点启示
从欧洲古典音乐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几点启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可以说都是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赵fēng@①教授语)重要特征。世界各国专业音乐创作,尽管其音乐中心特征有所
不同,但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性作为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这一点毫无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说: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强欧洲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
界铺路垫石作出贡献。“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音乐界,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圈内影响较深,应花大力气进
行批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关系。在师范音乐教育中,笔者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还
应加强欧洲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最近一位美国音乐教育专家来信问到:“听说中国教育工作者有学
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现在是否有学好世界音乐文化为走向世界做准备?是否认为这是未来的必定趋势?
”(《音乐研究》93年第一期29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应该看到几十年
来西方音乐理论、技法、教育体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全面而积极的影响。要防止在批判“欧洲音乐
中心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学习研究欧洲及
世界各国音乐理论、表现手法技能技巧、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使中国民族音
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3.改革外国音乐史教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从教材到讲授应突出爱国主义、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征主旋律。目前外国音乐史教学问题不少,使用教材多为进口教材,内容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
;观点有些陈旧,甚至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宣扬资产阶级天才观、英雄造时势、个人奋斗;在评价音乐家及
作品时有的缺乏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只看到音乐家的历史贡献,看不
到历史的局限性。当务之急,应组织国人编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的西方音乐史教材。教材中应弘扬外国音乐
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音乐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继承
传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思想
、美学观点和作品的历史局限性。
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面镜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
。吸收各国优秀音乐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
古典乐派的音乐家有哪些?1、海顿 HAYDN(1732--1809)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
2、贝多芬 BEETHOVEN(1770—1827)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风格轻快流畅;中期作品则体现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复杂,同时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
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柯里奥兰》以及大量的声乐器乐及戏剧音乐作品。
3、莫扎特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的音乐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像泉水一样清澈透明,充满了愉快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他一生创作了七百多部作品,体裁广泛,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有所涉猎。他在歌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和室内乐等多个领域内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莫扎特共创作了二十二部歌剧、四十多部交响曲、大量的器乐协奏曲、室内乐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声器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D大调(加冕)钢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著名的《安魂曲》等等。
举例说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其实古典主义风格讲究均衡,优雅。浪漫时期的音乐很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当然古典时期的音乐同样有个人感情表达。用现在的话说古典比浪漫时期的音乐要淡定一些。呵呵
不用举栗子了;)你随便找找古典时期的音乐和浪漫时期的音乐对比听听就知道了。当然古典时期,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的作品很接近浪漫时期的风格,因为古典时期本来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浪漫时期的舒伯特,斯美塔那,老柴等很多音乐家都受到古典时期音乐家很深的影响。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古典乐派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古典乐派对西方音乐历史起到重要意义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风格上则与巴洛克时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即便是刚刚入门的听众也能够听出这两个不同时期作品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巴洛克音乐崇尚的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强烈,而古典主义音乐则崇尚稳重守制、逻辑均衡,虽然显得过于循规蹈矩,但却不乏美感。欣赏这个时期的作品,听众所享受到的是一种和谐、优雅却又平衡、统一的优美。 在节奏上古典主义音乐一改以往巴洛克持续不断的强烈感,特别注重旋律的作用,而旋律也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最精湛和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其灵魂所在。在旋律上,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别强调均衡和简洁。在结构方面,古典主义时期更与巴洛克时期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核心在于古典乐派采用单旋律主音音乐结构;而在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崇尚的是复调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典乐派的许多作品更适宜初入门的听众来欣赏的原因,其调性明确且主线清晰,不像之前的巴洛克音乐那般,往往一个乐章有许多支线。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此后音乐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非凡推动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三大重要的曲式——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键盘奏鸣曲。虽然古典主义在贝多芬去世之后被全新的浪漫主义所更迭,但是这三种重要曲式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浪漫主义时期被越加发扬光大。尤其是交响曲这一全新的曲式,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巨头在短短数十年内,将其成型、完善、壮大。除此以外,奏鸣曲、室内乐以及器乐协奏曲、歌剧等形式也在古典主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乐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乐器之王“钢琴”正是在这一时期最终成型并被广泛运用的。 1浪漫主义纲领
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是因为雨果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2浪漫主义的根源
探究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因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短篇小说《阿达拉》 (1801年)和《勒内》 (1805年),已经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缺点的萌芽(持别是勒内这个悲观厌世的“世纪病”的典型人物的出现),所以有些人常把整个十九世纪视作浪漫主义的纪元,有时甚至还把它的结束时间延伸到大约1910年间。
3浪漫主义分类
高尔基在他的《俄国文学史》中第一次把浪漫主义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因此,如今在谈论浪漫主义及其作家和作品时,大多根据作者的政治立场、即对待革命的态度,区分为积极的(又称进步的或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又称反动的或贵族的)浪漫主义两个不同的阶级流派。浪漫主义内部的两种倾向的相互联系,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即使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多半也还有消极的一面,这是当时西方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因此,原则上可以区分,但又不能绝对化。举个例说,在文学领域固然可以举出这两种浪漫主义流派各自最早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斯达尔夫人(Mme de stael,1766-1817),另一个是夏多布里昂;但是在音乐领域就很难找到这样绝然的人物一在浪漫乐派作曲家中,瓦格纳是够复杂的了,可又无法把他归入浪漫主义右翼。这又是一个难题所在。
4浪漫主义的思想
浪漫主义者志在无限,一心要除旧布新,他们是向前看的,但是由于他们主要在幻想中探讨生活,有时也会走回头路,例如他们凭依古典主义所忽视的想象的翅膀,飞向大自然和异国,但也飞回远古以及九霄云外那虚无缥缈的境界,到那里去寻觅理想和找求满足。关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古典主义时期原是同作品的主人公交融一体的,但到浪漫主义时期,大自然同人之间也存在着深邃的矛盾,浪漫乐派常被用以同主人公极端孤独的内心世界形成对照。不但如此,浪漫乐派作曲家感伤的心境,往往还给他们所描绘的风景画页抹上一层暗淡的色彩。因此,在浪漫乐派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光辉夺目的大自然景色,个别田园画面的描写虽也美妙,却是已近黄昏,而更多的则是阴森恐怖的暗夜、孤寂的海岛和经常翻腾着惊涛骇浪的海洋。至于异国和远古,尤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便于遁入的虚幻境界:他们追求所谓较少受到资产阶级文化侵蚀和影响、即较多保持古风的异国情调——于是法国作曲家喜欢选取西班牙的题材,而德国作曲家则写意大利;与此同时、他们还倒退到启蒙主义者极端仇视的那个中世纪中去——于是这个迷信的黑暗世纪所特有的种种怪物全都应运而起。
[编辑本段]浪漫主义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从形式及其正规发展转到个性化的旋律写作上来。浪漫乐派作曲家认为精工编织的一长串旋律线条,远比主题的严格发展来得重要,因此浪漫乐派,他们的旋律写作往往不受传统的公式或小节线的束缚,只要求旋律像自由的呼吸那样诉述作者心里的话或表达他们直接从独特的心境或印象产生的激情。如果必须从一支美妙的旋律和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一个浪漫乐派作曲家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而对古典乐派高度发展过的那些曲式则自由地加以处理。因此,举例来说,浪漫乐派的奏鸣曲,就像是由若干个饶有兴味但彼此间联系比较松散的片断组成的,它不像古典时期的结构那样小心翼翼地注意保持均衡。然而,对抒情旋律的兴趣虽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浪漫乐派作曲家最明显的建树,却在于和声与音响色彩。
2浪漫主义音乐特色
在十九世纪,和声的技巧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音和声、远关系转调、复杂化的和弦等,都力图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弄模糊;和声现在变成一种表现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一个媒介。浪漫乐派作曲家对和声技巧的发展同对音响色彩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储备和力度层次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浪漫乐派相关书籍作曲家由于不太重视对称和均衡、有时甚至摒弃诸如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的结构原则,因此,当他们使用大型管弦乐队以构筑要求首尾一贯的大型作品时,除了使用“主导动机”外,还借助于其他的附加性手段(例如故事的情节)去加以统一,这就产生了综合性的艺术——标题交响音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这方面的一部“处女作”,随后,李斯特和后来的理查施特劳斯创造的单乐章音诗(或称交响诗),则是标题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有些浪漫乐派作曲家却认为小型作品特别可亲,更便于发挥他们的抒情才赋,也较容易捕捉那些难于捕捉的瞬间情绪,于是,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首次在十九世纪得到推广,成为最富于特性的体裁之一,其中且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少著名范作。
[编辑本段]浪漫乐派
1浪漫乐派概念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2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关系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
印象乐派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在我们大谈欧洲古典音乐是一种世界文化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在其中却也包含着许多民族因
素,无论是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难以割舍他们与各自民族文化间的联系,因此,其创作首先应该是
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在创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说是人类艺术创造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欧洲古典音乐 民族特征 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一、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集中体现在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
,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因为各民族
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所以音乐的民族
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在专业音乐创作中,民族特征的表现不仅限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还表现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
在音乐语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间音调的广泛运用或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进行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在表现
手法上,运用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在题材内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现实生活,赞扬人民及
其英雄主义业绩。还反映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但体现民族的愿望和性格,还表现
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爱好。在体裁形式方面,同样自觉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满足各民族的审美习惯和特殊兴趣
。
在欧洲古典音乐专业作曲家作品中,由于历史背景和表现上所追求的审美理想的差异,各个时代、各个乐
派、各个作曲家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征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乐派民族特征是启蒙意识的自然流露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均广泛地把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到创作之中。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1732——1809)的音乐创作与德国、奥地利民间音
乐音调、句式、结构、风格联系密切。如《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F大调弦乐四重
奏》第二乐章《小夜曲》,方整的乐句、简朴的和声赋予他风格简洁、清新的特征。其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
曲、第四乐章明快的舞曲风格也带有德、奥乡土音乐的特点。
“音乐神童”莫扎特(1756——1791)是歌剧和交响乐作曲家。在歌剧《魔笛》中采用德奥民间
风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圣咏式音调,获得很大的成功。他是旋律大师,善于把德奥民间音调和意大利抒情风格
融汇在一起,创造莫扎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诗意的美妙的旋律。
乐圣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社会思想,成为他
创作的思想核心,贝多芬是第一位把音乐艺术和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家。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
欢听农村乐师们奏乐,并将此体现在创作之中,在《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中
都出现德奥乡村乐队演奏民间舞曲的淳朴形象。《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洋溢着德国民
间歌谣中特有的恳切、质朴、热情的情感。据罗曼·罗兰研究贝多芬表达群众共同感情时,如爱情、友谊、婚
礼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是他们的启蒙意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他们接近
现实生活“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抗
封建束缚,坚定乐观、勇于奋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完美和谐。因此可以说古典主义音乐
中的民族民间特征是一般性的,并没有其他别的意义,是启蒙意识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与反映。
三、浪漫乐派音乐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基础之上
浪漫乐派作曲家舒伯特、韦伯、肖邦、勃拉姆斯、威尔第等人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本民族音乐传统基础
之上,音乐艺术强调民族特征。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从小熟悉奥地利民间音乐,其作品广泛利用民间歌曲、
风俗舞曲、进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调。分节歌这一源于民间的歌曲形式,也成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
架”,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名曲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创作民歌,如《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
这种通俗淳朴的歌曲,又成为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钱仁康教授说:“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织
体,歌曲性的音乐思维,在舒伯特的交响曲、室内乐创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舒伯特以后浪漫主义音
乐创作的重要特征。”(《音乐艺术》1979年第一期)。德沃夏克在评价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时说:“他的
《未完成交响曲》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许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进了
交响曲,并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仅要说这些乐队声部类似人声了。”(《音乐译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于他的创作之中,成为他鲜明的创作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创立者韦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
首演的民族歌剧《自由射手》(又译作《魔弹射手》),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曲调成为家喻户晓的流
行歌曲,市场出售商品也以剧名为商标,如“魔弹射手牌啤酒”、“魔弹射手式女装”。该剧取材于德、捷广
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莫扎特、贝多芬都为德国民
族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
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
(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