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

亳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第1张

  亳州明清一条街:

  明清一条街和花戏楼的连接处,设计将确保三处景观的和谐统一。

  花戏楼和明清一条街的主色调,设计主色调地面是青灰色的,与明清一条街和花戏楼色调相适应,特别是广场建成后,景色将变美,人气可能旺,带动明清一条街的商业。

  据了解,花戏楼庙会广场地面将由青石铺设,广场与花戏楼之间的这道墙也将使用防明清时的青砖,建成仿古墙,从而使广场、花戏楼、明清一条街三个景观形成风格基本相同的建筑群。

  明清一条街,所建道路和两旁的建筑盲目追求恢宏大气,但却与亳州历史原貌严重不符,破坏了亳州独特的民居特色。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卫士”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先生2001年到亳州时,曾对这里提出了严厉批评。还有在社区道路改造中,为解决居民行路难的问题,出于为民办事的美好初衷,社区办事处和基层织修建了一条条水泥路,却使老街原貌(依据历史应是砖墁路或石板路)被改变,反而增加了老街开发的难度和成本。这与名城保护的规划不细致、执行不到位有关系,也与社区群众名城保护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有关系。

  华祖庵:

  这就是为祭祀我国东汉末年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庙祠——华祖庵,它始建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华祖庵由庙祠、故居、古药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庙祠内外青砖灰瓦,古木虬枝盘空,典雅肃穆,一派古香古色。

  正殿内华佗塑像神采奕奕,慈祥,飘逸。身躯微微前倾,犹如当年走街串巷,医疗疾病,寻找药方之态,依然向我们走来。

  穿过庙祠,就是他的故居。东厢益寿轩、西厢存珍斋就是当年的药房和看病的地方,里面挂满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和绘画。

  进入古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池晶莹泛绿,至善水榭与曲桥中间,碧影波光,恍然水晶宫里。在竹篱柴扉间、小径药池边满植芍药、牡丹、曼陀罗、玫瑰等各种中药及花卉,真可谓药圃流香,令人忧思千古,缅怀无涯。

  华祖庵是后人祭祀东汉神医华佗的庙祠,位于市区曹魏遗迹斗武营和先医庙、神农氏衣冠冢之间。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佗辞世后,家人流散,故居被水冲坏。直至李唐之时,才在他故居前起造了一座庙祠,神小庙微,又为女尼住守,故名“华祖庵”。至明未清初,由于亳州商业一度繁荣,民间富庶,又重修扩建。《亳州志》载:乾隆辛巳年间修,嘉庆二年复修。时安徽巡抚题额曰:“燮理通微”,联曰:“五戏转灵枢,道本皇轩先位业;四轮消劫运,功参帝释佛菩提” 。 同治年又重修

  华祖庵原有山门、耳房、大殿、东西配殿及后禅院(即故居旧址),门外双狮雄踞,院内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长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华祖诞辰庙会,朝拜胜迹者,更是车水马龙。

  亳州人民为弘扬华佗的高尚医德,继承和发扬其在医药上的卓越成就,1962年由亳州医学界发起筹建华佗纪念馆和华佗学术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院长题写“华佗纪念馆”匾额。正殿内重塑金身,华翁神彩奕奕,显得热诚慈祥,倔强飘逸,腰悬药葫芦,身躯微微前倾,依然当年走访民间,医疗疾病,寻求方药,济世活人的神医。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华佗医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及近年来研究会对华佗医学探讨的成果论文,还有亳州华姓献出的铜器和老中医捐赠的家藏数代的华佗木雕像。壁间悬挂着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巢元方、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历代名医像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绘画。东西两跨院月洞门上分别有“得神者昌”、“济世”、“回春”的古朴砖雕。西配殿有“跋山涉水、采药济世”、“五禽之戏,延年益寿”、“麻沸散成,刀圭夺命”等数组蜡像。东偏院内,华佗自怡亭翘首昂然,亭上楹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这对华佗一生的写照是多么确切!

  穿过庙祠,就是华佗的故居,元化草堂耸立于高台之上。东厢益寿轩是他当年看病的地方。西厢是他的药房,各存珍斋,内里陈列着亳产的百余种中药草标本和以华佗配方研制或命名的中成药。整个院落,回廊相接,其间松苍柏老,竹翠梅寒,绿荫沉沉,朴实无华,与庙祠相映生辉,一片清砖灰瓦的古建筑,更显得古香古色,典雅文静。

  越过故居,就是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池,晶莹泛绿,药圃亭亭玉立其岸。一片竹篱紫扉间,植满了芍药、白菊、牡丹、紫菀、枸杞和野生的车前子、二花、二丑、曼陀罗等百余种药草,真是名符其实的“药圃流香”。新修复的神医阁,岿然入云。课徒馆和五禽戏坛,都耸立在碧水绿树之间,使人静谧而神荡,悠思千古,缅怀无涯,愿华翁早日化鹤归来,以睹旧地新颜。

  华佗纪念馆自开放以来,以其神医的崇高精神和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华祖庵已成为我国研究华佗学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个闪光景点。

  蒙城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黉学、学宫、圣宫,俗称圣人殿,位于亳州市蒙城县新城路中段路北。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据《蒙城县志》载,元初期在旧庙东侧空地重建新的文庙,经明、清两多次维修、更新,规模不断扩大。

  文庙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而建,自前而后依次为棂星门、泮桥、大成门、大成殿。棂星门正对青云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门两侧各有一月洞门,供人们平日出入。门外墙上书“宫墙万仞”4个大字,意为“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出了状元才能拆除。蒙城没出过状元,故这四字一直留着。门后为泮池,池上有泮桥。桥西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旧为蒙城八景之一。大城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有节孝祠,殿西有忠义祠,殿后有藏经阁。东院是文昌宫,西院是明伦堂。文庙周围环绕宫墙。院内遍植松柏,立有碑刻、石雕。

  自清未以来,文庙屡遭兵劫,建筑倾圮,“文革”时期,又遭破坏,今仅存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

  大成殿(原名先师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内正中原有神龛供奉孔子牌位,两旁有颜、曾、思、孟及十哲牌位。殿北墙并立八块屏风,上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殿上方悬有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殿前月台高一米余,是祭孔的场所,旁有石阶供人登台。

  东西庑各七间,东庑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庑原供历代贤儒牌位。

  大成门又名“戟门”,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面阔五间。

  乡贤祠、名宦祠各三间,忠孝祠、节义祠各一间,均青砖小瓦结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愍等地方贤士。名宦祠原供苏舜钦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

  亳州古地道:

  外面,宽阔的大街上,车辆、行人在日光下闪动着现代都市的繁华,河流一样急促而喧嚣地流动着;里面,是久远历史中的一个截面,变幻的人影、行军的脚步、飘忽的烽火、遥远的呼喊,在幽暗中伴着你的想像力一起从黛青色的砖隙间溢出,如烟如云,将你环绕其中。

  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将现实与历史连接起来;又是一个蕴藏在地下的磁场,一极现代,一极古代,古老的罗盘仍然让现代人感知着它的方向。

  古地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据史书载:东汉末年,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给敌人造成兵马源源不断的假象,从而出奇制胜,成为兵法上一个脍炙人口的战例。到唐宋时期地道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用。南宋嘉熙四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没,运兵道被沙土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发现。

  在蛰伏在地下的未被发现的岁月里,古地道只与泥土对话,与黑暗相视,谜一样地存在于人们神奇的传说里。它所在的城市在历史的河床中颠簸着前行,在沧桑变迁中上演着一幕幕人间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兴衰荣耻,古地道因为被埋藏而安然无恙,经历了一段寂寥却宁静的日子,虽然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偶被小范围发现,但并没有在战乱中被损毁,到1969年“深挖洞,广积粮”的热潮中惊现于世,当时的亳县博物馆配合防空办公室,先后在老城内东西南北主要街道两侧断断续续挖出近2000米的古地下道,经过后来几次保护性的挖掘,才使得今人有幸识其面目,也成为了迄今罕见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

  曹操不愧是一代军事家,他在家乡挖下了地下运兵道,作为其军事舞台上的一个宏大的道具,通过这一道具,在兵少马弱的情况下,曹操在对手面前魔术般地拥有了极具震慑力的气势宏大的千军万马,在士气和心理上首先不战而胜,让后人至今仍然不得不叹服他这一极富想像力的军事智慧,著名军事家李德胜将军游览古地道后题词“神兵古道”,以至于古地道成为许多军事家和军事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并称其为“地下长城”。地道内有猫儿洞、障碍券、障碍墙、陷阱、绊腿板、传话孔、指挥室等多种军事设施,如同中国古代地道战术的总汇。来到这里,游客们多表情凝重,定神深思,好像昔日兵戈铁马的声音又依稀传来,让他们驻足聆听,希望听到地道内军事指挥者关于作战秘密的低声耳语。

  在古地道中,如果军事家看到的是兵法和战术的的话,那么建筑师看到的则是设计和工程的精巧。地道现已查明有6000米长,结构有四种,即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木结构、浑砖结构,其中浑砖结构分砖券、砖墙、砖墁三部分,仅其单砖砌法就有丁砌、跑砌、站砌等,可谓古代砖工技法的一个“展示秀”。在布局和结构上,地道有单行道、平行双行道、上下双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另外有通气孔、灯龛洞,穿行其中,如若没有导游引领的话,还真让人如入迷宫,不知所从。

  如同被历史的潮水推到沙滩边上的化石或贝壳,在清理古地道的过程中,人们从泥土中发现了东汉、三国、唐、宋各时代的遗物,有铁刀、铁剑、弹丸、铁钉、衔枚等军事器械,有铜镜、铁灯、瓷盏、围棋子、铜钱等生活器物,这些,成了专家们窥望和破解地下道历史变迁的信息密码,“自将磨洗认前朝”,也为古地道的历史考证提供了几多的诠释和佐证。

  因为军事而奇险,因为埋藏而神秘,因为深邃而矜持,因为久远而厚重。古地道在地下,但为地上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遐思的心灵底片。虽然是空城,但又以其“地下长城”的雄厚与凝重,为地上城市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中一个坚实的心灵基座。

  涡阳石弓山崖墓:

  涡阳县石弓山崖墓、出土了大批文物。藏品中被定为一、二级的珍贵文物数十件,其中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大批竹简,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漆器中的二十八宿圆盘、太乙九宫占盘、六壬拭盘等是中国目前最早的3 件天文仪器实物,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另外,战国时期楚国的大批“郢爰”、“陈爰”金货币;典雅小巧的西汉金铜座白玉杯和富有史料、文字、书法等研究价值的战国至秦汉古玺印;以及新莽时期的铭文规矩铜镜和唐代真子飞霜铜镜、金代汝阴县铜官印等,都是馆藏珍品。该馆收藏的晚期诺氏象化石和其它动物化石标本非常丰富,在数量上多于日本漱户内海小豆饥岛所采的诺氏象化石,已引起有关研究部门和学者的注视。

  亳州的古陵墓:

  汤陵 又称汤王墓。位于亳州古城北门外涡河北岸凤头村。传为商成汤衣冠冢。陵如高丘,四周古木参天,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山献手书碑刻曰“商成汤之墓”。汤王,子姓,曾名履,因是商王朝的建立者,亦称汤王,又称汤、成汤。其墓前左右有高碑两座,记重修汤陵史实。辛刻革命后,辟为汤陵公园。春夏季节,繁花似锦,林木葱茏,为一游览佳境。1981年9月被省政府公布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宗族墓群 位于亳州市区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氏孤堆、薛家孤堆、刘园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元宝坑汉墓等多处,占地约10平方公里。有曹操父亲曹嵩、祖父曹腾等人之墓,规模都很大,以曹腾墓最为宏伟。曹腾墓位于董园村,系青石砌成,故俗称“董园石墓”,庄重典雅,有前室,中室后室、两耳室、两偏室,室壁有彩绘天像图、仕女图、仙境图等,甬道及石门内外均有雕像,有文侍、武侍等,墓室长153米,宽102米,高3米,游人称其为“地下宫殿”。此墓对研究东汉末年历史和地下建筑具有重大意义,出土有铜镂玉衣、玉枕、铜猪、铜爪饰及鎏金构件等珍贵文物。

  嵇康墓 又称嵇中散墓,位于涡阳县城东北30公里的石弓山南麓。嵇康,三国魏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为“竹林七贤”之一。因政治上拥护曹魏,反对司马氏集团篡权,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前,索琴弹奏了一曲已成绝响的《广陵散》。墓今尚存,为一高大土丘,占地面积近一亩。

  范蠡墓 俗称范蠡孤堆,又称范蠡冢,位于涡阳县东南15公里(原属蒙城县)。清光绪《安徽通志》:“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旧时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如土山,上建庙宇,内塑西施像,并有松柏密林覆照,异常壮观。范蠡,楚人,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齐、鲁间。经商致富,号陶朱公,卒于定陶(今山东济阳)。传墓地在鄂、鲁、皖有6处之多。清乾隆间(1736-1795),蒙城县令淡若水曾刻石题于墓前曰:“范蠡冢”。 近处原有范子祠。历经战乱,松柏祠宇已毁,土冢尚存。

  亳州道德中宫:

  又名“老祖殿”。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纪念老子的宫观。宫前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鹿邑的上清宫、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

  老子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传,唐太宗、唐高宗、宋真宗均曾巡莅亳州,拜谒老子庙。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欧阳修知颍州时有诗:“颍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诒仙乡”。明万历年间,知州于呈鼎宫中建乐经堂、春登台,并石刻老子《道德经》及序,共64 块。现有山门3 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后殿奉老子,有高31 米的老子像。东院有殿3 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3 间,敬财神,门题“青牛西渡”。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亳州花戏楼:

  花戏楼,清代舞台建筑。位于亳州市城北大关帝庙内。原名“戏楼”、“歌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清康熙十五年(1676 年),商贾集资兴建,乾隆年间(1736~1795 年)雕镂藻彩,后又多次加工粉饰。建国后人民政府曾拨款维修。

  戏楼座南朝北,面阔三间,舞台前凸,呈“品”字形。全木结构,歇山顶、琉璃屋面。正脊、垂脊和戗脊均饰有琉璃雕塑人物、鱼龙、鸟兽。正脊中央置一高塔,脊之前后五彩琉璃龙凤,垂脊和戗脊两面均饰浮雕童子戏莲和缠枝花卉图案。4 个戗脊翅角,上置彩塑“四值功曹”(年、月、日、时)。翅角下皆悬挂风铃。舞台用6 根抱柱顶立,檐角下立方柱6 根、青石柱础,皆饰雕镂。舞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上悬“演古风今”之巨匾。左右为上下场门,门楣上分书“想当然”、“莫须有”。台前檐柱悬挂木对联一副:“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柱上头周围雕立体“八仙”人物立于莲花荷叶座上。舞台两侧有“阳春”、“白雪”二小门,舞台上方装饰垂莲藻井。其四周为券棚结构。垂莲柱头饰悬狮、垂鱼。井枋之面外者,皆镶大木立体透雕,笔粗刀健,内容有“长坂坡”、“空城计”、“舌战群儒”、“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司马懿”、“夜战马超”、“刺董卓”等18 出三国戏文,间有掌故、花鸟、走兽、楼阁及花纹图案。其藻井与梁枋之间,皆饰彩绘、丰富多彩。有“蟠桃会”、“文王访贤”、“甘露寺”、“力斩五将”、“苦肉计”、“碎琴谢知音”等戏文;舞台周围亦饰小型木雕,如“三英战吕布”、“连环计”、“凤仪亭”、“华容道”、“赵延求寿”等和其它花纹图案。

  花戏楼是一座集戏曲、雕刻、彩绘等艺术于一身的古代建筑,秀丽玲珑,别具一格,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式及戏剧雕刻、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均具有重要价值。

  1981 年9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样作为圣人之乡,亳州相比曲阜是尴尬的;同样作为帝王之都,亳州相比西安、洛阳也是尴尬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三千年的历史亳州承担不起,遗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断壁残垣,孤坟荒岗。还好,亳州还有一座花戏楼。虽然不过是一座雕花的戏楼,但是对于亳州人来说,它更代表着一段远去的岁月,一段繁华的背影,一段遗失的记忆。

  花戏楼,楼如其名,真个是花团锦簇,戏文满台。其正面门楼上的砖雕,背后戏台上的木雕、彩绘,无一不精美到极至。深处其间,但见一座富丽堂皇的戏台,镂刻着繁复的花卉,奇异的瑞兽,满布着荒漫久远的传说故事,不知不觉中,三百多年的悠长岁月就扑面而来,触动了你的心结,迷离了你的眼神。

  花戏楼本名山陕会馆,其实是山陕两地的药商在亳州聚会的场所。明清之际,晋商富甲天下,以药闻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晋商的足迹。有趣的是,山陕两地崇敬关羽,所建会馆也被用来作为祭祀关帝的家庙,而亳州则是三国故地,曹操的家乡。千年未解的恩怨,在一座戏台上继续着,而生活富足的药商,也在故乡与异地、梦想与现实、信仰与欲望的冲突中寻求着一种奇妙的平衡。

  最初来到亳州的这群药商有着怎样的遭际,已经无从考证,总之,经历了商场的生死搏杀,尝尽了人生的酸苦冷暖,看透了世间的变幻无常,他们成功了。虽然在过去,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凭借手中优厚的资本,他们同样也能交接官场,混迹士林,周旋于上流社会。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轻缓,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类似走西口这样的情景却肯定是终生难忘的。也许就在一场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筹交错之时,或者在携眷夜游,静思以往之际,某位药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当初离乡时亲人凄婉的歌声和眼含的泪光,不觉萌发了一个念头:要修一座会馆,一则祭祀神灵,二则娱乐亲朋,三则也为那些同样背井离乡来到异地的同乡们提供一个安身之所。于是,他召集同伴,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一拍即合,大家纷纷慷概解囊。若干年后,一座接纳寒士的会馆和一座美轮美奂的戏楼,从梦想变成现实,落户亳州。

  站在花戏楼下,遥想当年,春色满园,雕栏画栋。响板敲起,弦乐期期艾艾的传出,旋即,姿容绝世的戏子挥舞着水袖,踏着碎步走上戏台,凄清的吟唱在静寂的夜空中久久摇曳。“一曲阳春奏响古今情、两般面目做尽忠奸貌”。夜色笼罩之下,戏楼抖落着沉郁的气息,奢华得仿佛滚了金边,而歌者、舞者、观者,一概模糊得像那盏将灭未灭的油灯,忽亮忽暗,记忆闪烁。有多少志得意满的老爷在追忆往事有多少春心萌动的少女在想象爱情有多少初涉人世的小伙计在预谋未来没有人能够知道。

  三百年过去,繁华散尽,空留一座雕花的楼。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曾经的那些先人来讲,这座楼是流浪中的一个据点,困顿中的一些希望,搏杀中的一丝温情,富足后的一点回味。

  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有一代圣君商汤;一代枭雄曹操;有中医外科鼻祖华佗;有“天资文藻,博文强识”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曹植;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还有代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给古都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

  一到亳州就被深深的中国古文化包围着,那悠悠古道,那至今还放着光芒的思想。那一个个叱诧风云的人物,都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去。匆忙之中,只有走马观花,仅拾一两朵小花。

人口:约61万人

人口密度:721人/km2

定陶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万福河上游。总面积846平方千米。总人口61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定陶镇,邮编:274100。代码:371727。区号:0530。拼音:Dingtao Xian。

行政区划

定陶县辖7个镇、4个乡:定陶镇、陈集镇、冉_镇、张湾镇、黄店镇、孟海镇、马集镇、仿山乡、南王店乡、半堤乡、杜堂乡。

历史沿革

秦置定陶县。《汉书·地理志》:“禹贡陶丘在县西南,有陶邱亭。”县名由此。据《说文解字》:“定,安也。”

1995年10月23日,撤销定陶县孟海乡、张湾乡,设立孟海镇、张湾镇。

2000年,定陶县辖6个镇、13个乡:定陶镇、张湾镇、冉_镇、孟海镇、黄店镇、陈集镇、邓集乡、一千王乡、力本屯乡、马集乡、南王店乡、田集乡、王双楼乡、姑庵乡、半堤乡、保宁乡、游集乡、杜堂乡、东王店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63352人,各乡镇人口: 定陶镇 77124 张湾镇 26002 冉蝈镇 28496 黄店镇 40442 孟海镇 35557 陈集镇 36722 邓集乡 28244 一千王乡 16965 力本屯乡 24618 马集乡 23015 南王店乡 28781 田集乡 25305 王双楼乡 18367 姑庵乡 23943 半堤乡 34623 保宁乡 20029 游集乡 18102 杜堂乡 28130 东王店乡 28887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定陶县辖7个镇、4个乡。

定陶县辖7镇4乡,318个行政村。

2021年2月,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定陶区榜上有名。

2021年2月,定陶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25名。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定陶区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定陶区上榜,排名第45位。

2020年6月,定陶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定陶区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定陶区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定陶区榜上有名。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定陶区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8年2月,定陶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定陶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导读:在刘邦的众多妻子中,戚夫人的命运是最悲惨的。她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女人,出身社会底层,唯一的靠山就是刘邦。可惜刘邦不能永远和她生活在一起。汉高祖死后,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的旗帜彻底倒了,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那么,戚夫人是什么来历呢?她是怎么成为刘邦夫人的?这也是从刘邦逃出被害者时开始的。

刘邦在彭城与楚王项羽交战。那场战役,刘邦首先占领了彭城。项羽哪里甘心,开始反击。这真的是一个转折点。经过一场激战,刘邦又被打败了。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太大,不是王翔能比得上的,只好匆匆逃离。他逃到家乡沛县凤仪,想定居下来休息一下,但他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带着孩子失踪了。他无能为力,不敢耽搁,就一直跑。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得找个住的地方。

黄昏时分,他来到一户农民的家里。我看见一个老人从里面出来。刘邦告诉他,他要过夜。老人一路看着他,不像是坏人,就让他进屋了。坐下后,刘邦问:“老伯,你姓什么?谁在家?”老人咳嗽了一声,答道:“这位老人姓齐。他的家乡最初来自定陶,但在一场战争后他逃到了这里。我老婆走了,我带着一个女儿。”说到这里,老人才想起自己没有问对方姓什么。“看看这个壮汉优雅的外表。他不是一个普通人。请问"

刘邦虽然介绍不多,但他的名字妇孺皆知。老人不敢怠慢,立即把女儿叫出来说:“快来见见汉王。”如果不是这个战火纷飞的年头,我们也不会邀请这位尊贵的客人!女儿,去给汉王准备几张桌子。“刘邦也是个好色的主儿。他在日常生活中忙于战斗,没有时间选择一个漂亮的女人,但现在他是一个桃花。我面前的这个姑娘虽然是个农家女,但却有着不一样的魅力,清纯而美丽。他的眼睛是直的。

看到刘邦喜欢自己的女儿,老人恭敬地叫了一声:“汉王,汉王。”然后汉王把目光转向老人:“啊,老张,你女儿是不是嫁给别人了?”老人回答:“还没订婚。曾经有个面人给小女儿看了一张照片,说她以后非富即贵。现在,如果你真的来到我的寒舍,你将是一个高贵的女孩!这是命中注定的婚姻。老人要爬汉王。不知道这小姑娘有没有这个福气?”

老人说的话恰好在刘邦心里,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他说了几个谎,点头表示同意。为了将来有个证明,他立刻脱下玉佩作为订婚信物。喝了一杯烤面包后,这两个人那天晚上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桃花与他们后来的儿子刘如意结出了——的果实。刘邦不敢待在齐国家里。第二天,他吃了早饭,匆忙离开了。后来局势稳定了,汉王不仅把戚夫人接到宫里,还对她宠爱有加。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情自然引来了羡慕嫉妒恨,也为齐女士母子埋下了致命的定时炸弹。刘邦逃亡时没有忘记自己的浪漫生活,但他的浪漫生活却为无辜的女人埋下了意想不到的祸根。

戚衮(519-581),字公文,盐官袁花(今海宁袁花镇)人。梁简文在东宫,召戚衮讲论。戚衮神采自若,对答如流,梁简文深加赞赏。不久封员外散骑侍郎,又改任员外散骑常侍。敬帝承制,戚衮出任江州长史,并随沈泰镇南豫州。沈泰投奔齐朝时,逼戚衮与他同行,戚衮后从邺工逃回。他又随程文季北伐,吕梁军败,戚衮沦落于周,久而得归。仍兼国子助教,封中卫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左建十三年死,死时六十三岁。

戚同文(903年-976年,一说912年-985年 ),字同文。宋州楚丘人 。生于唐朝末年,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创办人杨悫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在睢阳学舍办学,人称戚同文为"睢阳先生"。戚同文的长子戚维任随州书记,迎同文就养。戚同文卒于汉东,年七十三。戚同文死后,睢阳学舍一度关闭。戚同文擅长作诗,著有《孟诸集》20卷,今已失传。

戚纶(954年~1021年),字仲言,祖籍宋州楚丘县,生于宋州宋城县睢阳学舍 。睢阳学舍执教戚同文之子。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知州县,入为光禄寺丞。宋真宗即位,除秘阁校理。景德元年(1004年),拜右正言,龙图阁待制。二年,预修《册府元龟》。进秩左司谏、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出知杭州,徙扬、徐、青、郓、和州。天禧四年(1020年)冬,戚纶由于患病请求回归故里,改任太常少卿,分司南京。天禧五年(1021)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戚仲,男,宋代画家,画院祗候。

戚夫人本名戚懿(公元前224年-公元前194年)亦称戚姬,西汉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汉高祖刘邦宠姬。刘邦做汉王时娶了定陶戚姬,十分宠爱,戚姬生刘如意。

戚同文(903年-976年,一说912年-985年 ),字同文。宋州楚丘人 。生于唐朝末年,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创办人杨悫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在睢阳学舍办学,人称戚同文为"睢阳先生"。戚同文的长子戚维任随州书记,迎同文就养。戚同文卒于汉东,年七十三。戚同文死后,睢阳学舍一度关闭。戚同文擅长作诗,著有《孟诸集》20卷,今已失传。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女子)人。传说幼好道,父以女诫授逍遥,逍遥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经诵之。年二十馀,适同邑蒯浔。不为尘俗事,惟独居一室,绝食静想,作歌云云。人悉以为妖。一夜,闻室内有人语声。又三日,忽闻屋裂声如雷,仰视天半,逍遥与仙众俱在云中,历历闻分别语。观望无不惊叹。

戚文秀:宋代画家,善画水,史称画水名家。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4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