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事迹表
历史记年、公元唐代纪年重要历程事迹纪略
697神功元年祖籍陇西郡李白系陇西汉将军李广之后,其先世因事迁西域。其父李客,神功初年,逃归蜀中。
701长安元年出生在蜀中据唐李阳冰、魏颢、范传正、刘全白、宋欧阳修、明杨慎、清王琦等著作,《新唐书》及近代学者考证,太白生于蜀中。
约在706神龙二年大悟磨针溪李白少时好嬉戏,见武母磨杵作针,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悟,乃发愤读书。时年约六、七岁。
约在706/716开元四年匡山读书处在匡山读书十年,其间,从空灵法师学剑术、从赵蕤学纵横术,以诗文见长史苏受到赞扬:“此子天才英丽”,“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此肩也。”
717/719开元七年蜀中览名胜登剑门山(作《剑门赋》),青城山、峨眉山(《游峨眉山》),锦城散花楼(《春感》)、窦团山(《窦团题句》)。即“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720开元八年当县作小吏太白少时即有令名,应聘作县吏。先后赋《谢令妻》、《观山火续句》、《观潮续句》等诗,因县令庸俗,不合而去。
725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二十五岁时,别匡山,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727开元十五年十载寓安陆寓安陆,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安州都督马公评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游江夏,历洛阳,“遍干诸侯”。
736开元廿四年携家向任城携家南下。子(伯禽)、女(平阳)同寓山东任城(济宁)。许夫人已逝世。
742天宝元年受诏赴长安初至长安,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滴仙人”,并说:“此诗可以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宫中作《清平调》三章,作《答蕃书》。救郭子仪刑责。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观。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太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杜甫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750天宝九年漫游复漫游已与宗氏夫人结婚,南北飘流。北去幽燕,预感祸乱。意欲“沙漠收奇勋”,作出《雪谗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与魏颢同游。
756天宝十五年从竟蒙冤“安史之乱”起,为济世平乱,参加永王李幕府。“不惜捐微躯,所冀旄头灭”。肃宗李亨以弟为叛逆,灭,李白受株连。初囚浔阳狱,狱中读《留侯传》。
758至德三年长流夜郎道江南宣慰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营救、获释。但肃宗以太白“附逆”有罪当诛,郭子仪以官爵赎罪,乃流放夜郎。
759乾元二年半道遇赦还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宿五松下荀媪家》、《丁都护歌》。
761上元二年白发请长缨叛贼史朝义凶焰复炽,副元帅李光弼带兵平乱,太白前往入幕报国,患病,半途而返。依靠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
762宝应元年沉疴逝当涂太白逝世,一说患病,赋《临终歌》而卒。又一说泛舟彩石矶,因醉入水捉月而亡。代宗即位,拜白为拾遗,而白已逝世。
817元和十二年长眠青山麓初葬于安微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正月,范传正为实现太白“悦谢家青山”遗愿,迁葬于青山。
李白“少为当县小吏”事迹,记载于宋代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匡山大明寺碑记,可供考证。
为了明白始末,关于李白作小吏期间的诗篇,以及野史传说,在此加以略述。本来,大如一国历史,小如一人经历,都只能撮要勾奇。同时,对于那模糊情节,也只能“略貌取神”。其所以一记,一则此一事迹类似桃源旧事,尚未外传;二则这非山巅水涯,可以寻访而得,三则藉此小吏事迹的一斑,还可窥见李白故里时期的全部活动。初露头角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又“三拟文选”,年纪轻轻,能诗能赋。长史苏见了李白的诗赋,向幕僚们热烈赞扬道:“李白这位少年,才华横溢。如果再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跟汉赋大家杨雄和司马相如并驾齐驱呢。”这一称赞,影响很大,李白在故里崭然露了头角。
742天宝元年受诏赴长安初至长安,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滴仙人”,并说:“此诗可以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宫中作《清平调》三章,作《答蕃书》。救郭子仪刑责。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观。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太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杜甫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隋末唐初是一个乱世,英雄辈出。《隋唐演义》向我们描述了一群英雄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了炀帝的暴政。《隋唐演义》中的大部分英雄在历史上都有原型,但有些人物并不像《演义》中描绘的那样,也就是有些人物在我们的固有认识中被误解了。
在李元霸,在历史上,没有一个李元霸曾经打过天下无敌手。李元霸的形象来自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他死于16岁。因此,《浪漫》年对李元霸英雄形象的描述不符合历史现实。
柴绍出生在城门。从《旧唐书柴绍传》可以看出柴绍年轻时的“急躁勇敢”,说明他并不是《演义》中的文弱书生形象。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为李江山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因参与唐高宗李治三年之乱而被处死。
杨林,历史原型是隋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杨爽。杨爽非常英俊,有着非凡的外表。这个人也有帮助他的天赋,可惜25岁就英年早逝了。他不是《演义》的守护神,但他仍然领导着隋朝的军队,并为之献身。
苏年轻时跟随父亲保护村庄,剿灭土匪,深得百姓爱戴。后来贞观年间,苏被任命为匡道孚。后来跟随李靖、程明贞、程知节等大唐名将征战北方,屡立战功。他是一位真正胜利的将军。他手下的官员拜左武卫将军,享年76岁。却说闻知苏死讯,叹曰:“苏报效国家,清国不发一言,令人悲喜。我说这个也不尴尬。”然而,在《演义》年,它是一只阴险狡猾的老鼠。他设计陷害罗毅父子,后被罗氏后人所杀。这显然与历史不符。
历史上没有记载罗成的事迹,但人们对罗成的了解大多是指罗世信。据《新唐书忠义与罗士信》说,当初,罗士信和裴投降国王,跟随他。后来,鄙视王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李渊。后来由于刘黑闼的征服,他们镇守洛水城。不料大雪纷飞,孤军奋战,被乱箭射死。他们死时才28岁。这和罗成在《浪漫》的角色是一致的。明代朱《大王》中还有一段话:“本姓罗明成,字士心”;况且京剧《罗程叫关》里有这么一句唱段:“罗士信在黑暗中百无聊赖,西北风吹我透寒”,也印证了当时罗士信的死因。可见,罗成的历史原型很可能是罗士信。
年的英雄可以称为英雄,但历史的真相不能误导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终究只是故事。
真正喜欢恬儿的只有哥舒明朗,天昊对她只是怜爱,只是内疚,只是想保护她而已。汤驰对她是亲情,因为恬儿是他的亲姐姐,至于明朗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我觉得是小时候将她救起的时候就喜欢了,只是性格使然,他也以为自己不爱恬儿,你看明朗那么骄傲倔强的人,除了因为王爷哭过一次,其他的眼泪只为了一个人—恬儿,他何曾跟王爷动过手,最后王爷要杀恬儿的时候,你看见了吗为了恬儿,他出手了阻止王爷,比汤驰还要快。至于皇上,当然是喜欢舒绣了,就是恬儿和汤驰的娘,我觉得其实他也喜欢明妃,只是要走的路不同,命运让他们在一起,却不能永远在一起。
在我看来,非常非常的好看,我已经很久没有发现这么好看的电视剧了,就是那种感觉,百年一遇,这部电视剧就像是我的朋友,如果可以,我希望它永远有续集,可以让我看一辈子。说方力申让喜剧效果变差,简直是不可理喻,恰恰相反,汤驰这个角色,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他的潇洒幽默无人匹敌,当然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这也不能强求,但是不管别人怎么看,唐朝浪漫英雄的故事永住我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