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这句诗出自《岳州夜坐》。
《岳州夜坐》是出自唐朝诗人张说。
原句是: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译文是:想到周围朋友逐渐接近知天命的年纪,顿时心生感慨。人到五十岁时就理解了自然的规律。
扩展资料:
《岳州夜坐》诗词如下:
作者:张说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
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
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译文:
炎洲的三伏天苦于闷热,整天躺在这座孤城里面。
依赖在悠闲的庭院夜里,凄凉的夜里月亮明亮。
孤独的歌声还来深深的叹息声,听到这种声音有种深深的感动。
靠近江边仙鹤鸣叫的时候,深山里的猿猴也屡屡发出鸣叫的声音。
感叹道的内心看清现在的欲望,舍弃自己的感觉回到默默无名的时候。
想到周围朋友逐渐接近知天命的年纪,顿时心生感慨。人到五十岁时就理解了自然的规律。
知天命指的是50-59岁的人,到了60岁,就是进入了耳顺之年,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花甲之年。知天命的意思是能够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但并不能因此无所作为,仍是需要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只是不再看重结果,顺天命而为。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
知天命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篇》,原文如下:“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我们现在也常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
知天命不是得过且过、乐天安命,而是知道到这个年纪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做事情不再看重结果。五十岁之前,全力以赴以追求功成名就,而五十岁之后,虽然仍是积极向上、努力生活,但是对于名利荣辱已经淡然处之。
其他年龄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垂髫:指儿童,也叫“总角”;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年;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花甲:指六十岁,也叫“顺耳”;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二十而知天命什么意思?应该是五十才是知天命的年纪。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十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
《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知天命”代指50岁-60岁之间的年龄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1 关于知天命的诗句
关于知天命的诗句 1五十知天命唯美古诗
“五十知天命”这句诗出自《岳州夜坐》。
《岳州夜坐》是出自唐朝诗人张说。原句是: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译文是:想到周围朋友逐渐接近知天命的年纪,顿时心生感慨。人到五十岁时就理解了自然的规律。
扩展资料:
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译文:炎洲的三伏天苦于闷热,整天躺在这座孤城里面。依赖在悠闲的庭院夜里,凄凉的夜里月亮明亮。
孤独的歌声还来深深的叹息声,听到这种声音有种深深的感动。靠近江边仙鹤鸣叫的时候,深山里的猿猴也屡屡发出鸣叫的声音。
感叹道的内心看清现在的欲望,舍弃自己的感觉回到默默无名的时候。想到周围朋友逐渐接近知天命的年纪,顿时心生感慨。
人到五十岁时就理解了自然的规律。
2形容天命的句子有哪些
1,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5,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6, 天命不可违,却能够知天命,尽人事。
7, 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人人头顶都有命运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剑。
8,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沿袭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9,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0,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13, 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14, 道德和荣誉,高于生命和权力。职责是政治家的天命,权利只不过是完成职责的工具而已。抱持这样的信念,他们有时候表现得几乎是天真迂腐,缺乏算计,毫无谋略可言。
15,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16, 孔子要我们尽人事,待天命,就是要我们在听天由命之前,尽力去做。
17, 同时,周人谆谆告诫自己人,天命靡常,惟有德者居之,不可自己骄奢,以致失落天命。
3带有天意的诗句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尊前江汉阔,后会且深期。
陆游《黄州》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4形容天意的诗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做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1、知天命之年指的是在50岁到59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所有的人都属于知天命的年龄段。而如果到了60岁,则是进入耳顺之年,也被称之为花甲之年。
2、知天命之年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