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的文明,千年的古刹,如今的仓库和废墟!

公元前的文明,千年的古刹,如今的仓库和废墟!,第1张

谈到松江城文化底蕴之深厚

很多人都会想到广富林、醉白池、方塔园……

但是松江最早的古遗址却不是这些地方

而是松江城区西约11公里

一处无人问津的荒野

……

市级文物保护点--汤村庙遗址

汤村庙遗址:

位于松江区小昆山镇汤庙村。1962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在华田泾两岸发现许多古代遗物,属崧泽文化,距今6000多年。

▲还未走到汤村庙遗迹,就看到了一座大桥(华田泾大桥),听过路的乡人说,到了桥那头就是青浦朱家角地界了

▲华田泾桥上望汤村庙,昔日的繁华,如今一眼望去,荒草丛生,寂寞萧条

▲华田泾河岸丨沿着华田泾河岸走,那一双脚仿佛已不是脚,如岁月的齿轮碾过了历史文化的脊背,每一步都有一种特有的沉重感、苍凉感。

▲如果不是事先做了功课,完全不知道这破败的几间屋子就是汤村庙的所在了

▲眼前这一片水田过去也曾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大殿,一共有1048间房子……这巨大精确的数字无不印证着昔日的繁荣

▲汤庙村古文化遗址石碑丨透露着历史底蕴的方碑,就这样静静的矗立在这破败不堪的房屋前,显得格格不入,石碑旁依稀可见的菜圃诉说着人类的行迹

▲石碑旁的小房子像是作厨房用的

▲石碑后方的房屋似乎有人居住过,门前的晾衣杆还未收起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泛黄的红漆门,朽坏的门板,紧锁的大门,门上贴着“员工宿舍”四个字,透过门缝可以看出已经无人居住,只残存一些废旧的痕迹

来!一起走进湮灭在松江历史里的6000年古刹

汤村庙

▲走进院子,可以看到汤村庙前长着两棵老树,大树下有一座棚子

▲棚子下是一鼎方形的香炉,惟这仅有的残烛香影还昭示着这是一座寺庙让人不禁去遥想曾经的香火缭绕

▲汤村庙正殿丨大门紧闭,透过窗户依稀可见里面的景象

▲汤村庙正殿里供奉着的神佛丨三人并座的依次是小奶奶、大奶奶(金花娘娘)、柒大太(漕运神)

▲左侧分别是杨侯神像、猛将神像、痘痧神像

▲正殿旁是已废弃的观音殿,只可惜大门紧锁,透过玻璃窗探去空无一物

▲煤块、木头、钢材肆意的堆积在院子里似乎这就是一个破败的厂房

▲散落一旁的当季蚕豆壳,说明不久前有人来过,想来也只是当做一个堆积杂物的所在。

▲院子前有一个出口,门边柳条、芦苇疯长着,分不清是不是杂草

▲走近一看,外面是一条河,河对面就是泖口小岛

▲走在汤村庙外的河岸边上,三泖相接处,望着烟雨中的泖口,又是另一番秀丽景致,河对岸错落有致的树木映衬这里的荒凉寂寥

远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人居住着

6000年的风雨过后

这里却依稀残存着古迹

也许你不相信

但我在抬眼的一刹那

看到了先贤的遗存

……

这些古迹的渐渐消逝

让如今生活在松江的我们惋惜

消逝意味着有人坚守

意味着曾经辉煌

光想着这两点

就已足够

松江,加油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科学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学者Emilio Spedicato在其著作《Galactic Encounters, Apollo Objects andAtlantis: A Catastrophical Scenario For Discontinuities in Human History》中对史前人类毁灭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来自外星际空间的物体(彗星、陨石等)造成地球气候的异常,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然而,很明显的是,这些不同史前人类及其拥有的文明都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了。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只残留下极其少量幸存者。那么这些文明为什么被淘汰?如何被淘汰?

[编辑本段]史前人类文明是否消失?

现代科学界已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从已发现的证据看,史前人类文明曾因各种灾变而毁灭,这包括地震、洪水、火山、外来星体(包括陨石、彗星)撞击、大陆板块的升降、气候突变等等。

1万2千年前沉入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亚特兰蒂斯曾是一个具有高度人类文明的大陆,但却在大约11600年前一场世界性的大地震灾难中沉入海底。现今的加那利群岛被怀疑是其在海平面以上的残留部分。(这实际上是一种附会,亚特兰蒂斯的高度文明至今只存在于少数古代书籍和疑似的古代遗迹中,更重要的是,即使按照古人的说法,其文明水准依然只有奴隶到封建社会的程度)

[编辑本段]列举史前文明之谜

沉入海底的遗迹

在秘鲁海岸边的水下200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 。它沉沦的时间也是在大约一万多年以前。在百慕大三角地带海域西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很显然,这些曾代表着史前人类并有光辉灿烂文明的城市遗迹,却因大陆下沉而沉入海底。

史前大洪水之谜

大约1万2千年前左右,上一期人类文明曾遭受一次特大洪水的袭击,那次洪水也导致大陆的下沉。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那次大洪水的直接和间接证据。人类文化学家也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关于本民族文明起源的传说则发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普遍述及人类曾经历过多次毁灭性大灾难,并且如此一致地记述了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某一远古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造成全人类文明毁灭的大洪水,而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存活下来。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例如,中国及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虽然这些传说产生于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却拥有极其相似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对于这一切证据和现象,用偶然或巧合是根本无法解释的。 有关那次大洪水的过程,《圣经》中有所描述。虽然《圣经》是一本宗教书籍,但很多学者认为《圣经》描述的是真实的人类历史。以下为《圣经》中关于那次大洪水的摘要:“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5个月后,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又过4个月后,诺亚离开了方舟,地已全干了。”那次洪水同时伴随着大陆的变迁完全摧毁了当时整个地球的人类文明,只有极少数人活下来了。近来考古学家发现的许多史前遗迹,如亚特兰第斯大陆、希腊文明及海底建筑物等等均可能因那次洪水而消失。

曾受陨星撞击的地区

中、美等国专家最新联合测定出中国广西百色打制石器的年代在80万年前。专家推断,万古以前,这一地区曾经受到陨星的撞击,大火烧毁了茂盛的森林,留下一层红色的溶岩,打制石器就埋在这层溶岩底下,可以推断制造那些石器的人类就在那场天灾中消失了。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

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

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

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

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

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

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编辑本段]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遗迹

古怪古冢

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南40英里处,有一个叫派恩的小岛。岛上有四百多个像蚁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筑成,高8至9英尺,直径300英尺。

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内也找不到任何遗骸,只在3个古冢中各发现一根直立水泥圆柱。在另一个古冢中发现有两根并排的水泥圆柱。这些圆柱,直径从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验法测定,这些圆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1120年间的东西。是谁在人类发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这些圆柱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人类遗物

在南美发现一个秘密的隧道系统。这个隧道系统的秘密入口处由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壁光洁平滑,顶部平坦。其中有几处宽阔的厅洞,竟有喷气客机停机库那么巨大。在一处宽153米、长164米的大厅中,放着一张桌子,7把椅子。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及南卡群岛一带海底,人们发现一条路面宽阔的平坦大道。潜水艇安上轮子后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在大道上行驶。

超时代的技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然而,当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同阿波罗八号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这张古地图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样。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技术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他们认为,这幅星图所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又怎样掌握了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

更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还有,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他们仿造古电池成功地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了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发明的,距今不到200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们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不过十来年历史,而木乃伊的这颗人造心脏却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子的胸腔!

沉没古大陆连接史前文明 13艘核潜艇在此失踪

一块沉没的古大陆被发现 街道住宅保存相当完整 13艘核潜艇在这里神秘失踪——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大陆令人神往,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探险家追寻其踪迹。然而今天,探险家、科学家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失去的大陆———传说中的“姆大陆”。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姆大陆”可能连接着某种文明的脐带……

街道住宅保存完整城市港口规模庞大

潜水考古学的发现已为有关“姆大陆”的见解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波纳佩岛,附近海底有一片沉没的古陆。潜水人员果然在附近海底发现了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宅。他们还从当地海底捞出了十分珍贵的黄金和珠宝饰物。

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上都留有巨大的石头平台、石头城遗址、石头雕像等。学者们猜测:“这一地区曾经存在着一个高度文明的种族,他们在以高度的建筑技巧建成大规模城市、雕像与港口后,因为某种我们迄今尚不知道的原因而集体撤离或是集体灭绝,留下壮观的建筑遗迹。”

能够冶炼金属还能使用核能

科学家以及考古学家们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了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南非发现了28亿年前的金属球等等。

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高度文明。

罗盘失灵无线电中断多艘核潜艇神秘失踪

“姆大陆”沉没的地方,自古以来就经常发生神秘的失踪事件。船只和飞机一旦进入这里的水域时,就会出现罗盘失灵、无线电通讯故障或中断等现象。

根据已经透露出来的消息,军用船只也照样在这里发生事故。前苏联先后就有13艘潜水艇在这里失踪,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具有先进设备的核动力潜艇。有人据此猜测,大洋海底可能隐藏着某种文明留下来的核防卫系统,导致这些核潜艇“翻船”。

航海建筑很发达来往乘坐飞行船

根据专门收集古代玛雅传说或者神话的书《特洛亚诺古抄本》记载,“姆大陆”消失于一万两千年前,与亚特兰蒂斯大陆同时沉没。“姆大陆”土地辽阔,东起现今夏威夷群岛,西至马里亚纳群岛,南边是斐济、大溪地群岛和复活节岛,全大陆东西长7000公里,南北宽5000公里,总面积约为3500万平方公里,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

英国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遗失的大陆》一书中,详细描绘了地面上繁荣昌盛的“姆帝国”。“姆大陆”上有一个“姆帝国”,人们在这里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航海业和建筑业都相当发达,并去大作诸岛传播了文明。“姆帝国”的人们科学技术水平很高,他们发明的飞行船,经常来往于各地,带去各种珍奇物品和金银宝石。

空中鸟瞰古地图绘出冰下南极洲

爱因斯坦和不少科学家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在一万多年前可能曾经存在着史前文明。

科学家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发现一张空中鸟瞰古地图,上面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更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

另外有证据显示,有关南极洲最早的地图绘制成于6000年前,当时这块大陆犹未被冰雪覆盖。科学家们由此设想,在一万多年前,南极大陆处于温带,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那里的人们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天文知识,他们率领着船队,穿梭于大洋大陆之间。他们把自己的文明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给蛮荒落后的大陆带去智慧和奇迹,也成为彼此文化间交流和联系的桥梁。

[编辑本段]是否存在着史前超文明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

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

[编辑本段]史前文明毁于核大战?

众所周知,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不过2000年,但是7000年前的人类却建筑起埃及金字塔。人类懂得穿上衣服的历史至今不过4600年,但是,大西洋海底却发现了11万年前的精致铜器。此外,世界各地还发现并证实了2万年前的铁钉,3万前的壁画以及4万前的牛羊骸骨中赫然的子弹穿过的痕迹。

这样相互矛盾而发人深省的例子有很多。这些奇迹是来自“外星人”或来自我们的祖先?世界各国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类进化至今是不是只是30-40万年历史呢?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人类进化至现在,已经有上百万年历史,通过碳14已经精确地估算出某种高度文明的产物远在3-4万年前就已出现。而它的范围之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3-4万年前,人类有一个活跃,鼎盛时期。

我们的地球曾经不止一次遭到大洪水、大爆炸、大灾难的侵袭,因此古文明可能一毁再毁,古人类也死而复生。

对于这些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

最近从海底探测获得的资料显示,那些在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被称为“奇迹”的亚特兰蒂斯,可能正沉在百慕大三角的西方。由水中拍摄的照片和实地勘测可知,1000年前的人类已能举起数百吨的巨石了。这个“大洪水”时代以前的文明废墟,其海底墙壁和海中道路的浩大精妙,无殊于今日视之为谜的7000年前埃及金字塔。

也许在12万年前,人类对宇宙的知识已经超过了今日;也许在三四万年前或十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有了数次这种文明的高峰。我们仅仅可以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高峰是人类创造的,但无法得知人类文明的进程。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写成于公元前1500年,距今有3400多年了。而书中记载的史实则要比成书时间早2000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是发生在5000多年前的事了。

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看,他们是在打核战争!

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类似飞机的飞行器)内降落在水中,发射了阿格尼亚(可能类似火箭武器),它喷着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滚滚,向上翻腾,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

第二次战争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惨状,现代人会立刻联想到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威力。在原子弹还没有产生的年代,许多学者一直认为此书中的那些悲惨的描写是“带诗意的夸张”。可是到了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这些描写就似原子弹爆炸目击记一样准确。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溶化,最低需要1800度。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里,人们也发现了更多的焦地废墟。废墟的城墙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伦、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上都发现了史前核战的废墟。废墟中的“玻璃石”都与今天的核试验场的“玻璃石”一模一样。

由此而论,国外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索迪认为:“我相信人类曾有过若干次文明。人类存在时已熟悉原子能,但由于误用,使他们遭到了毁灭”。

这可能吗?大部分科学家们认为这仅是一种附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但是另有一些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我们的地球早已存在50多亿年了,而人类文明仅仅有5000多年历史有些“说不过去”。 谜,现在仍未解开……

[编辑本段]学界不承认史前文明的几大原因

一、关于史前文明[1]最早来源于神话、传说以及宗教经典,而这些一直是学界认为虚妄而加以批驳的东西。从欧洲文艺复兴时起,学界就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以逻辑判断,如果认为史前文明是真的,岂不是承认宗教经典记载的事实是正确的?这是反打自己的耳光,是万万不可的,而宗教论述的东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荒诞不经的。

二、如果说史前文明真的存在,那它留下的证据也太少了,金字塔是吗?复活岛人像是吗?帝华纳科城是吗?现在的年代测量技术还不能证明它们就是。

三、现今考古测年代普遍采用的是C14法,但这只能测5000年之内的东西,而且也只是个大概,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无能为力了。测岩石年龄用的方法又用不着。这就导致较多建筑物建筑年代在现今技术条件下的不可知性。

四、根据现在天文观测以及建立的理论看,地球的运转是相当平稳的,即使因星体摄动而出现的岁差也是相当有限的。而且也没有所谓陨击、地月分离等证据,如果发生文明毁灭事件,在没有造成文明集体毁灭的自然因素情况下,只能归于神罚,而神罚是科学所反对的。

五、现在对地球的理解还大多停留于表面,描述性的多,猜测的多,直接观察的少,对地球自身运动不了解导致很难再去理解超文明现象了。

早在1846年,英国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向“英国科学进步学会”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在英国北部的“卡因古抵”石场的花岗岩内发现了一枚钉子。据鉴定,这块花岗岩石最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了。

1891年6月9日,据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莫利逊维尔市一个名叫卡尔普的女人,在铲煤往灶里烧时,居然在一块分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金链。卡尔普太太起初以为金链条是什么人无意中掉进煤中的。然而,她很快发现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条金链原本是裹在一块完整的煤块中间的,煤块裂开后,里面的那条金链才露了出来。而这些媒是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说,距今也在数百万年之前。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古尔曼的“洛奇”矿山地下的400英尺的银脉矿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与人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4英寸的锤炼得极好的铜箭头。然而根据地质年代标准,这处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数百万年前人类就已进化得如此完善,并且就懂得炼铜、炼铁、炼金并有了精致的制作工艺了吗?

无独有偶,1951年6月出版的《美国科学》上,也有这样一段报道:人们在15英尺深的地下炸岩石时,发现了一个嵌在岩石中的金属花瓶。花瓶是锌或含有相当数量的银合金做的。瓶身上有用银镶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环,做工非常精细。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无法说出这个花瓶的来历。但从地质年代标准来说这一地层亦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可真是不可思议啊!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惊奇地发现,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早已被人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矿石的含铀量还不到03%。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伯格指出,只有在极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烧掉,必须有极纯净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专家到矿区进行考察,不久奥克洛铀矿又爆出了一条震惊全世界的新闻: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

这个“核反应堆”相当完整,由6个区域组成,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石,输出功率很低,估计为100千瓦。

据地质学家考证奥克洛铀矿的成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而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是谁在那么久之前,设计出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能用于实践呢?

此外在1976年,在前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又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分析: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聚而成。对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在我们现代文明社会里也无法达到。是谁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呢?

众所周知,美国为督促日本投降,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原子弹,标志着人类步入了核技术时代。那两次巨大爆炸的场面和惨烈的后果仍在人们的脑海回旋。

可是,当人们了解到核爆炸的全过程,再去翻读历史的时候,不禁嗔目结舌,《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里关于索多玛城和峨摩拉的灾难描述竟如此与核爆炸相似!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关于恒河上游两次战争的描述则更为详尽!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看看《圣经·创世纪》是怎么描述的:

傍晚时分,有两个天使来到索多玛城,当时罗得正在城门旁等着两位“天使”的降临。“天使”告诉罗得:必须带着妻子、儿女以及女婿与媳妇离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毁掉……天使又警告他们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以在平原上站住,要往山上跑,免得你被剿灭……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罗得的妻子没有听从天使关于“不可回头看”的警告,蓦然转身,于是看见了想必是今天的“原子太阳”一类的强烈光辐射,便猝然倒地死去,倒地时化成了一根盐柱。

前苏联科学院的米盖尔·埃格列斯博士这样解释:“这个传奇是告诉人们要远离将要发生爆炸的区域,不要暴露在旷野里,不要观看爆炸的情形,否则就会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双目失明而死亡。”他特别指出,《圣经·创世纪》里关于索多玛,峨摩拉受到大灾难的描述,如“火焰与硫磺如雨般降下”一类,是热核反应的最佳写照。要是广岛的居民文明程度较浅,他们也会用同样的笔法来记述该城的毁灭的。燃烧着的硫磺发出高热,一经附着,便会将其熔化等等。

不少科学家都认同埃格列斯对于索多玛、峨摩拉两城大灾难原因的解释。1973年,意大利地质学家柯罗西英说:“因为该地盛产岩盐,爆炸的结果,将岩盐细粉盖在罗得妻子的尸体上,看起来就像一根盐柱似的。”目前,考古学家在约旦河流域的两城遗址,发出了远古岩石熔化形成的碎屑,怀疑它就是核爆炸的遗物。

《摩诃婆罗多》图让我们再从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描绘中去体验一下吧:

第一次大战为科拉瓦人与潘达瓦人之间的战争:“英勇的阿特瓦坦,在维马纳里,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喷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流沸腾,鱼虾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被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

《摩诃婆罗多》关于第二次战争的描述更是惨绝人寰:“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玛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这火箭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一万个太阳滚滚升上太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的无可辨认,毛发、指甲尽皆脱落,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儿在空中就被烧死,食物被污染,再也不能食用……”

《摩诃婆罗多》成书于纪元后几百年,以前属口头流传,但其记载的史实要早出2000年以上,说那时就会有现代文明的高科技产物原子弹一类,许多专家都不屑一顾。

但有心人却在史前大战描述地的遗址上发现了大量佐证。考古工作者在恒河上游发现众多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里,有许多岩石大块大块粘连在一起,表面呈凸凹不平的形状。由物理学知道,只有原子弹爆炸,才有此能量,其他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均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在德肯原始森林里,至今有的废墟依然保留着被晶化的城墙,光滑的像玻璃,不仅建筑物被晶化,连其内的石制品也被晶化的,而这正是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典型特征。

另外,前苏联物理学家A·戈尔波夫在恒河上游发现了一具远古的人体残骸。据测算,它上面所存的放射性物质比同时期正常情况高出50倍以上。这副人体残骸是否是《摩诃婆罗多》两次大战中的遇难者或受辐射者呢?不得而知。

人们还注意到,古代印度人曾使用过两个时间度量单位:卡尔帕,约42亿3200万年,卡希达,约等于3/亿秒。核物理学家知道:卡尔帕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半寿命,如铀238的一半寿命为45亿1000万年;卡希达是同位素介子的半寿命单位,如K介子的半寿命1/100万秒。

于是,近似荒唐,却很合理的解释出现了:古代人,特别是古印度人已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三四千年以前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大战,就是核大战!

当然,真正地揭开它们留下的谜,仍需要努力去发现新的证据。

铜矿 各个种族的新手地区和低级地区 学习

65 锡矿 低级地区 学习

青铜 1铜矿+1锡矿=2青铜 熔炼青铜锭需要采矿技能(65)

学习

75 银矿 千针石林、荒芜之地、贫瘠之地、湿地、荆棘谷、赤脊山、阿拉希高地、暮色森林、希尔斯布莱德丘陵 学习

125 铁矿 荒芜之地 、荆棘谷 、希尔斯布莱德丘陵 、千针石林 、阿拉希高地 、奥特兰克山脉 学习

155 金矿 中高级地区都有出现 学习

钢锭 1铁锭+1煤块=1钢锭 熔炼钢锭需要采矿技能(165)

学习

175 秘银矿

中高级地区都有出现 学习

230 真银矿 燃烧平原、辛特兰、冬泉谷、东瘟疫之地、安戈洛环形山、荒芜之地 学习

230 黑铁矿 灼热峡谷、燃烧平原、黑石深渊 学习

250 瑟银矿

燃烧平原、艾萨拉、安戈洛环形山、冬泉谷、东瘟疫之地、西瘟疫之地、希利苏斯、诅咒之地、费伍德森林、 学习

275 富瑟银矿

东瘟疫之地、燃烧平原、西瘟疫之地、希利苏斯、冬泉谷、艾萨拉、安戈洛环形山 学习

开个奥门飞到10字路口把贫瘠之地转1圈见铜矿就采见锡矿采不了就留心注意下位置而贫瘠之地3块水塘-甜水绿洲+死水绿洲+遗忘之池里会定点刷1个铜矿或锡矿有时候去甜水绿洲会发现4个铜矿在水下

在贫瘠之地把锡矿练到绿色如果感觉在贫瘠把锡矿练到绿色比较困难可以选择在看锡矿**的时候转战石爪山脉石爪的锡矿比较多

采矿125后你可以去采铁矿了去千针石林有金银铜铁锡5大矿= =|

要不也可以去荒芜之地荒芜总的来说矿比千针种类少但是铁矿含量明显富饶当你采矿过了125大关就去荒芜吧

当你能采秘银后建议你飞到荆棘谷然后飞到悲伤沼泽然后走到下面的诅咒之地诅咒之地的地图开过吗在诅咒之地的最北有个LM的营地守望堡在守望堡左上有个洞穴里面有秘银+瑟银+真银3大高级银矿当然楼主也可以考虑去环行山采瑟银

好了当你看富瑟矿不再是鲜红色后你可以去XLSS冬泉东瘟这3大盛产富瑟的地方不过富瑟矿一般抢的人很多楼主要做好PVP的准备

如果有千G马的话把采矿练到300最多只要2天时间不过如果楼主有长久去废墟的冲动那找个手套F+5采矿废墟里的黑耀石矿可是需要31-15[铜质护腕]

属性:2级,锁甲,35护甲

材料:铜锭(2)

来源:训练

16-25[铜锤]

属性:4级,主手锤,速度22,秒伤39

材料:铜锭(6),弱效助熔剂(1),亚麻布(2)

来源:训练

26-30[劣质砂轮]

材料:劣质的石头(2)

来源:训练

31-35[铜质匕首]

属性:5级,匕首,速度15,秒伤50

材料:铜锭(6),弱效助熔剂(1),劣质砂轮(1),轻皮(1)

来源:训练

36-45[铜质链甲腰带]

属性:6级,锁甲,61护甲

材料:铜锭(6)

来源:训练

46-65[铜质符文短裤]

属性:8级,锁甲,113护甲,2力,2耐

材料:铜锭(8),细线(2),劣质砂轮(3)

来源:训练

66-70[粗制磨刀石]

使用:5级,使锋利武器所造成的伤害提高3点,持续30分钟。

材料:粗糙的石头(1)

来源:训练

71-90[铜质符文腰带]

属性:13级,锁甲,86护甲

材料:铜锭(10)

来源:训练

76-80[粗制砂轮]

材料:粗糙的石头(2)

来源:训练

(有80级[设计图:铜质符文胸甲]出售)

91-95[铜质符文护腕]

属性:14级,锁甲,68护甲

材料:铜锭(10),劣质砂轮(3)

来源:训练

96-105[劣质青铜战靴]

属性:13级,锁甲,106护甲

材料:青铜锭(6),劣质砂轮(6)

来源:训练

106-120[劣质青铜护腿]

属性:16级,锁甲,149护甲,5耐,4精

材料:青铜锭(6)

来源:训练

121-125[青铜花纹护腕]

属性:20级,锁甲,80护甲,5力

材料:青铜锭(5),粗制砂轮(2)

来源:训练

126-130[重砂轮]

材料:沉重的石头(3)

来源:训练

131-140[镀银青铜战靴]

属性:21级,锁甲,128护甲,4力,4耐,3精

材料:青铜锭(6),银锭(1),粗制砂轮(2)

来源:训练

141-145[镀银青铜护手]

属性:22级,锁甲,118护甲,4力,4耐,3精

材料:青铜锭(8),银锭(1),粗制砂轮(2)

来源:训练

这里是第一道小坎,让你初步了解到锻造是个烧钱的技能。如果能买到张145级的[设计图:彩虹之锤]或者[设计图:绿铁战靴],能节省少少(开源节流啊)。否则:

146-150[银鳞胸甲]

属性:24级,锁甲,214护甲,14力,6耐

材料:青铜锭(20),绿玛瑙(2),次级月亮石(2),彩色珍珠(2),银锭(4)

来源:训练

虽然是蓝色品质,但是材料又多又贵,该级别的ZS有任务胸甲,也许只能留着给小号血骑士了。

151-155[铁扣环](可以用它冲到变灰来节省材料)

材料:铁锭(1)(2个铁扣环)

来源:训练

156-165[绿铁护腿]

属性:26级,锁甲,176护甲,8力,8耐

材料:铁锭(8),重砂轮(1),绿色染料(1)

来源:训练

166-175[绿铁护腕]

属性:28级,锁甲,86护甲

材料:铁锭(6),绿色染料(1)

来源:训练

176-180[绿铁头盔]

属性:29级,锁甲,171护甲,5力,11耐

材料:铁锭(12),黄水晶(1),绿色染料(1)

来源:训练

181-185[月钢宽剑](武器大师任务需要4把)

属性:31级,双手剑,速度28,秒伤246,4耐,12精

材料:钢锭(8),强效助熔剂(2),重砂轮(2),次级月亮石(3),重皮(3)

来源:[设计图:月钢宽剑],出售(限量)

萨瑞娜·克罗姆温德,荆棘谷-藏宝海湾,<28,75>

可通过做[亮闪闪的钢匕首]代替升级

属性:31级,单手匕首,速度15,秒伤187

装备:+12攻击强度

材料:钢锭(10),强效助熔剂(2),绿玛瑙(1),元素之土(1),重皮(1)

来源:训练

186-196[金鳞护腕]

属性:32级,锁甲,91护甲

材料:钢锭(5),重砂轮(2)

来源:训练

197-200[巨型铁斧](武器大师任务需要4把)

属性:32级,双手斧,速度35,秒伤256,11力,7耐

材料:铁锭(14),强效助熔剂(2),重砂轮(2),金锭(4),重皮(2)

来源:[设计图:巨型铁斧],出售(限量)

部落方:维哈尔,荆棘谷-格罗姆高营地,<32,28>

联盟方:加奎琳娜·德拉米特,荆棘谷-河边营地,<36,11>

可购买[设计图:金鳞罩盔],或[设计图:金鳞胸甲]代替冲级

201-205[坚固的砂轮]

材料:坚固的石头(4)

来源:训练

206-209[钢质胸甲](耳环起始任务需要4件)

属性:35级,锁甲,381护甲

材料:钢锭(16),重砂轮(3)

来源:训练

210[重型秘银手套]

属性:40级,板甲,268护甲,8耐

材料:秘银锭(6),魔纹布(4)

来源:训练

211-212[秘银重斧](武器大师任务需要2把)

属性:37级,主手斧,速度27,秒伤241,7耐

材料:秘银锭(12),黄水晶(2),坚固的砂轮(1),重皮(4)

来源:训练

213-216[秘银鳞片短裤]

属性:37级,锁甲,208护甲,11精

装备:使你躲闪攻击的几率提高1%

材料:秘银锭(12)

来源:训练

217-220[钢质头盔](耳环起始任务需要4件)

属性:40级,板甲,355护甲

材料:钢锭(14),坚固的砂轮(1)

来源:训练

221[精制秘银短裤](耳环最终任务需要1件)

属性:40级,板甲,375护甲,12力

装备:使你躲闪攻击的几率提高1%。

材料:秘银锭(12),真银锭(1),坚固的砂轮(1),青绿石(1)

来源:[设计图:精制秘银短裤](拾取绑定),任务[铁匠必修课]奖励,

起始NPC:加尔文,荆棘谷-ZG入口附近,<51,21>

结束NPC:加尔文,荆棘谷-ZG入口附近,<51,21>

任务需求:[铁锭]0/40,[秘银锭]0/40

222-225[精制秘银手套](耳环系列任务需要1件)

属性:40级,板甲,268护甲

装备:使你造成致命一击的几率提高1%

材料:秘银锭(10),魔纹布(6),真银锭(1),坚固的砂轮(1)

来源:[设计图:精制秘银手套](拾取绑定),任务[白花花的银子]奖励

起始NPC:加尔文,荆棘谷-ZG入口附近,<51,21>

结束NPC:加尔文,荆棘谷-ZG入口附近,<51,21>

任务需求:[秘银锭]0/40,[真银锭]0/5

226-230[精制秘银护肩](耳环系列任务需要1件)

属性:40级,板甲,327护甲,5力

装备:使你躲闪攻击的几率提高1%

材料:秘银锭(12),真银锭(1),厚皮(6)

来源:[设计图:精制秘银护肩](拾取绑定),任务[灌魔工艺]奖励

起始NPC:加尔文,荆棘谷-ZG入口附近,<51,21>

结束NPC:加尔文,荆棘谷-ZG入口附近,<51,21>

任务需求:[秘银锭]0/40,[黄水晶]0/4

231-232[重型秘银胸甲](耳环系列任务需要2件)

属性:41级,板甲,536护甲,15耐

材料:秘银锭(16)

来源:训练

233-234[秘银罩帽](耳环系列任务需要2件)

属性:41级,锁甲,206护甲,12耐,13精

材料:秘银锭(10),魔纹布(6)

来源:训练

235-236[巨型黑色锤](武器大师任务需要2把)

属性:41级,主手锤,速度24,秒伤275,8力

材料:秘银锭(16),黑珍珠(1),暗影石(4),坚固的砂轮(1),厚皮(2)

来源:训练

237-238[秘银重靴](耳环最终任务需要2件)

属性:42级,板甲,382护甲,12耐

材料:秘银锭(14),厚皮(4)

来源:训练

239-250[秘银马刺]

使用:需要锻造215,在你的靴子上加装马刺,略微提高坐骑的移动速度。

材料:秘银锭(4),坚固的砂轮(3)

来源:[设计图:秘银马刺],掉落

如果买不到,就用:[秘银重靴]

属性:42级,板甲,382护甲,12耐

材料:秘银锭(14),厚皮(4)

来源:训练

245以后,武器大师可以学会一把做[幻影之刃](需要武器锻造大师)

属性:44级,主手剑,速度260,秒伤327

击中时可能:使目标的护甲降低100点,持续20秒。在效果持续期间,目标无法潜行或隐形。

材料:秘银锭(28),风之气息(6),真银锭(8),次级隐形药水(2),青绿石(6),坚固的砂轮(4),厚皮(2)

来源:训练

这把剑材料繁多,且很多不能量产,不过成品外形拉风且属性不错,一把卖30-35G还是有些赚头。既然是快速冲技能,还是暂时忽略它吧。

251-255[致密磨刀石]

使用:35级,使锋利武器所造成的伤害提高8点,持续30分钟。

材料:厚重的石头(1)

来源:训练

256-265是一道坎,可以用磨刀石、砂轮、马刺等冲到变灰,如果有TL任务给的[鬼灵精华],可以做[乌木刀]

属性:46级,单手匕首,速度15,秒伤303,9敏

材料:秘银锭(12),真银锭(6),红宝石(2),坚固的砂轮(1),厚皮(2)

来源:[设计图:乌木刀](拾取后绑定),出售

玛格努斯·霜鸣,西部瘟疫之地-凯尔达隆,<68,78>(需要[鬼灵精华])

另外,超有钱的可以做:

261-265[真银圣剑](蓝装,基本没有人要)

(需要武器锻造大师)

属性:47级,双手剑,速度300,秒伤450

击中时可能:立即为目标加上魔法护盾,可吸收175点伤害,持续1分钟。只要护盾存在,受保护者的施法就不会被打断。

材料:秘银锭(30),真银锭(16),红宝石(6),风之气息(4),坚固的砂轮(8),厚皮(6)

来源:训练

咱以前是靠做幻影之刃慢慢赚钱升上来的,如果能买到几张瑟银系列的图纸也能节省一些。

266-270[君王板甲腰带]

属性:47级,板甲,285护甲,12力,11耐

(2)套装:+100护甲。

(4)套装:+28攻击强度。

(6)套装:+18耐力。

材料:瑟银锭(22),硬甲皮(6),青绿石(1)

来源:[设计图:君王板甲腰带](拾取绑定),任务[君王板甲腰带]奖励

起始NPC:德罗泰恩,塔纳利斯-加基森,<51,29>

结束NPC:德罗泰恩,塔纳利斯-加基森,<51,29>

任务需求:[瑟银锭]0/20

271-295[君王板甲护腕]

属性:49级,板甲,225护甲,9力,8耐

(2)套装:+100护甲。

(4)套装:+28攻击强度。

(6)套装:+18耐力。

材料:瑟银锭(20),红宝石(1)

来源:[设计图:君王板甲护腕](拾取绑定),任务[君王板甲护腕]奖励

起始NPC:德罗泰恩,塔纳利斯-加基森,<51,29>

结束NPC:德罗泰恩,塔纳利斯-加基森,<51,29>

任务需求:[瑟银锭]0/20

296-300[君王板甲头盔]

属性:54级,板甲,456护甲,18力,17耐

(2)套装:+100护甲。

(4)套装:+28攻击强度。

(6)套装:+18耐力。

材料:瑟银锭(34),红宝石(2)

来源:[设计图:君王板甲头盔](拾取绑定),任务[君王板甲头盔]奖励

起始NPC:德罗泰恩,塔纳利斯-加基森,<51,29>

结束NPC:德罗泰恩,塔纳利斯-加基森,<51,29>

任务需求:[瑟银锭]0/50

———————————————————————————————————————

最终需要的材料,统计为:铜锭30组,青铜锭19组,铁锭16组,钢锭11组,秘银锭30组,瑟银锭50组,

银锭35个,金锭21个,真银锭75个;

绿玛瑙10个,暗影石8个,次级月亮石25个,青绿石6个,红宝石60个,黄水晶9个,黑珍珠2个,彩色珍

珠10个;

亚麻布1组,魔纹布22个,劣质的石头15组,粗糙的石头5组半,沉重的石头10组半,坚固的石头13组,

厚重的石头5个,轻皮5张,重皮31张,厚皮62张,硬甲皮30张。

手比较黑的人,乘个11~12的系数。

按照4区巨龙之吼现有价格,这些材料成本可以控制在850G左右。再加上一些锻造材料、配方和训练费用,事先准备1000G吧,然后可以靠FM材料回笼一些(最好同时冲个FM小号,以后分解也需要FM技能了)。

(一) 古代煤矿业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其中有:圆泡形饰25件,耳(王当)形饰6件,圆珠15件,和这些煤制品同时出土的还有碎煤精、精煤半成品和煤块97块。这些煤制品,经过前辽宁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科研所鉴定,“呈弱油脂光泽,均一状结构,硬度、韧性均很大为其特点”,很容易用火柴点燃,燃烧时发出明亮而带黑烟的火焰,并发出一种烧橡皮的气味。经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证明,其原料就是烛煤。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也是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的历史见证。

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4处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制品,其中,宝鸡市茹家庄一处就出土了200余枚之多。据此可以判断,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已经被开采利用。

战国时期,除继续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还在当时的著作中出现了关于煤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有3处有关石涅的记载:一处见于该书的《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另二处见于《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凤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古今对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产出,证明《山海经》的记载基本是对的,同时,说明当时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发现,而且已积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质知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煤的产地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产煤的记载。同时,煤雕工艺在这时已初步普及。

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 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北峰峰矿区的砚台镇发掘出3座宋、元时期的炼焦炉遗址。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明朝到清道光20年(184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比较重视煤炭的开发,对发展煤炭生产采取了一些措施,矿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某些利于煤业的变化,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比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煤炭开发技术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尽管当时都是手工作业煤窑,但因其开采利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17世纪以前,中国煤炭技术和管理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日益衰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阻碍了古代煤业的继续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煤矿的诞生。

(二) 近代煤矿业简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迫开放,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出现近代航运业和机器工业,需要大量煤炭,而旧式手工煤窑生产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因此,清廷洋务派积极酝酿引进西方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于是近代煤矿开始出现。近代煤矿的主要标志,一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二是在提升、通风、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和排水机,其他生产环节仍然靠人力和畜力。这种技术状况差不多一直延续到1949年,其中即或有所变化,也只是局部的、微小的。这是近代煤矿区别于古代手工煤窑和现代机械化矿井的主要技术特征。

我国最早的近代煤矿是台湾的基隆煤矿和河北的开平煤矿。基隆煤矿是清政府两江总督沈葆祯雇用英国煤师开办的,1876年兴建,1878年出煤,年产量约3~5万t,因经营管理不善,投产不久产量就日渐下降,1884年中法战争时,矿井被炸,停止生产。开平煤矿是直隶总督李鸿章1876年命唐廷枢等筹建的,1877年筹办,1881年建成唐山矿,以后又建成林西、西山等矿,到1894年,平均日产达到1 500t,最高日产达2 000t。这期间还先后开办了规模大小不同、寿命长短不一的近代煤矿14个,或官办,或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都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因管理不善、资金不足、规模很小,大多数都归于失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国势益衰,列强乘势接踵而来,外国资本大量侵入中国煤矿。1898年4月,中德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在山东境内自胶州湾修筑南北两条铁路,铁路沿线两旁各三十华里(15km)以内的矿产,德商有开采权。”此后,英、俄、法、日相继攫得了类似的权利。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1912年间,帝国主义攫取中国煤矿权的条约、协定和合同共42项(包括其他矿藏),涉及辽、吉、黑、滇、桂、川、皖、闽、黔、鲁、浙、晋、冀、热、豫、鄂、藏、新等19省。开办了开平、滦州、焦作、孟县、平定州(现平定县)、潞安、泽州、平阳府属煤矿、本溪湖、临城等规模较大的煤矿。外资煤矿的产量占中国当时近代煤矿总产量的832%,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煤炭工业。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从1903年起,掀起了收回矿权运动,1911年达到高潮。中国的爱国绅商,不满利源外流,在人民开展收回矿权的斗争的运动中,集资开办了一批煤矿。官僚买办见开煤矿有利可图,不愿坐失良机,亦想方设法开办煤矿。于是,从1895~1936年中国近代煤矿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绝大多数煤矿,包括外资经营的,都陆续被其霸占,开采方式完全是掠夺性的。从1931~1945年,日本共霸占我国大小煤矿200多处,掠夺煤炭42亿t,被其破坏的煤炭资源不计其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煤矿29处,还采取资助经费等办法,鼓励私人开办煤矿,共59处,年总产量约为600多万t。在解放区,也办了一些小煤窑,供当地军民作燃料。据战后统计,晋、察、冀边区共有小煤窑473个,日产煤炭共计2 739t。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霸占的煤矿小部分由解放区人民政府接管,大部分被国民党政权接管。解放战争初期,受政治、军事形势多变的影响,有些煤矿几经易手,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4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步崩溃,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些煤矿才陆续回到人民政府手中,但已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 现代煤矿业简史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国时,各地人民政府从旧中国共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矿。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山东、安徽两省,除少数几处外,规模都很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已是千疮百孔,一片衰微破败的景象。例如,山西大同煤矿9对矿井全部被水淹没,机器设备破坏无遗,井下没有一个完好的工作面,地面没有一间完整的厂房,没有一部机器可以正常运转,没有一条巷道可以正常通车,生产完全停顿;辽宁抚顺煤矿的西露天矿和龙凤矿井已被水淹,基本停产;河南焦作煤矿18个坑口中11个完全破坏,7个仅剩井架,已完全停产;山东淄博、枣庄,山西阳泉等较大的煤矿也是一片废墟。新中国的煤矿业就是在这样一个烂摊子上起步的。

建国伊始的头3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抓了恢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煤矿生产,并进行必要的改造。

1953年,我国开始了发展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保证钢铁基地炼焦用煤,解决华东地区缺煤和逐步改善煤矿布局等的需要,“一五”期间,重点扩建了15个老矿区,同时开始了10个新矿区的建设。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3 243万t上升到1957年的13 073万t,提高4倍以上。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配套的专业队伍。1955年7月又正式成立了煤田地质勘探、设计管理和基本建设三个总局,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了技术和队伍的培训工作,为以后煤炭工业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期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给煤炭工业造成了严重后果。采掘关系失调,巷道和设备失修,煤炭产量大起大落,基本建设浪费很大,不合格的煤田地质报告占60%。后来,经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生产建设才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10年动乱期间,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煤炭工业也经历了一场浩劫。72个矿务局相继下放给地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废止。

在国家统配煤矿受干扰,煤炭不能满足地方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地方小煤矿自发地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全国地、县、队小煤矿的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135倍。为了使地方小煤矿得以巩固和发展,当时提出了“全党动手,各级办矿,多搞中小,以小为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成群配套,形成矿区,选择重点,建设基地”的40字方针。这些方针,既促进了小煤矿的发展,也为以后乡镇集体煤矿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了贯彻“扭转北煤南运”,加快“大三线”建设的决策,从1966年起,陆续集中了全国煤田地质勘探力量的40%,共37支勘探队奔赴江南各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同时,又从北方抽调主要力量,加强了对西南、西北和江南煤炭新基地的建设工作。1973年,面对煤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北方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的如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因缺少力量虽有优势而难以发挥的现实,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基建队伍先后又从江南和西南回师北上。

总之,10年动乱给煤炭工业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严重的。10年间,虽然原煤产量增长了922%,建成了720处新矿井。然而,却留下了不少长时间难于消除的后患。不少矿井为要产量,不择手段,重采轻掘,吃厚丢薄,忽视安全工作,留下种种恶果;打乱了地质勘探生产秩序,质量、效率急剧下降,而且“南征北战”延误了建设时间;矿井建设违反程序,忽视技术要求,降低工程质量,简易投产,留下许多后遗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煤炭工业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首先是恢复和建立了良好的煤炭生产秩序,使采掘关系走向正常,同时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稳产调整,到1982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666亿t,较好地满足了发展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经过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条发展煤炭工业的新路子。其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基本要求、实现五个转变和12条具体方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2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