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科幻小说,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三本书确实是个大部头,但是刘慈欣在里面的一个个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刻画,还有世界观的拓展,都是顶级的,看这套书简直就是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强烈推荐。
美国的科幻片之所以在世界上处于一个近乎垄断的地位,
原因有几个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文化的叠加,使得美国人的思维呈现多样性,思维非常开阔。所以就有了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加上有许多导演编剧从小就受这些科幻作品的影响,就诞生了许多科幻**(这也是为什么很大一部分科幻片都是根据小说或者漫画改编的)
2,美国 科技 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科幻**制作技术的换代与更新。使得美国的科幻**不只在题材上先人一步,而且在视觉效果,声音处理等直观效果方面更是无人能敌。让观众能受到最直观的震撼,所以更加巩固的了市场。
3,先前说了美国人的思维特点,所以在美国本土对科幻**的需求是相当大的,虽然美国**已经早就面向国际化,但其本土的需求还是各个**公司投资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毕竟保住了本土市场,才有底气进军国际。
这也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肯定不尽全面。补充一点,很高兴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在积极尝试这个领域!
至于最近好看的科幻**像这几个都不错!
1复仇者联盟
2超人总动员
3黑豹
4死侍2
5玩家一号
6使命
7毒液
8蚁人2
9侏罗纪世界
10狗岛
现在最新还有 阿丽塔战斗天使和惊奇队长 复仇4都不错
谢邀。
美国的科幻**发展史比我国的早很多,所以在技术上领先我们很多,毕竟美国的 社会 发展程度要领先我国几十年,对我们而言这就好像是一个是未来一个是现在,就好像我们回首过去的几十年一个道理,现在我国能拍出《流浪地球》这种特效,而几十年前我们不能,一个 社会 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行业的发展,所以美国能拍出这么多好看的科幻**并不奇怪,也许对于我们来说,看到美国科幻大片的感觉是如此震撼与不可思议,但是同样的**放在美国佬眼里可能就没什么太大的意外惊喜,这跟 社会 人群的文化层次和见识有关。
现在比较好看的美国科幻片也有很多,基本上年度票房比较高的都不错,过去几年的也一样。
前面几个作者已经说得挺全面的了,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有一点大家都没有说到
美国是一个没有 历史 的国家
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算上神话其实跟遥远,我们的拍摄题材太多了,导致没有什么人向后看,而美国从建国开始到现在才200多年,向前看他是什么也看不到的,只能向后看、向上看。
科幻片发展到现在,都有点趋同化了。情节严谨一点,拼的就是特效,好莱坞特效确实完美。
现在比较好看的有《头号玩家》《阿丽塔:战斗天使》《复仇者联盟》
迪士尼刚收购了福克斯,期待《复仇者联盟大战X战警》吧(--)!
美国能够拍出这么多好看的科幻**,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1、文化因素。
美国 历史 不长,建国至今只有300来年,但是美国这短短300年,从一个三流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靠的就是拓荒精神、崇尚 科技 和人定胜天的英雄浪漫主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信赖 科技 、崇拜 科技 ,喜欢 探索 未知和畅想未来,这也是科幻这种浪漫主义思想能够在美国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主要原因。
2、影视工业积累。
现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视工业,说他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门类涵盖最完整、种类最多、从业人数体量最多的**工业基地毫不为过,没有之一。我们国内一些制片方,动不动喜欢和制作方来一句:“我们就要这种好莱坞效果的”,却不知,好莱坞效果这几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3、资本市场
科幻**在国内流行,也是这几年的事,老一辈人并不是非常喜欢看科幻**,这几年受西方文化影响的80、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这个群体对科幻类**的接受和喜爱程度比他们父辈高出许多。所以资本市场,才开始关注这个比较新的产业门类。起步就比国外慢了几十年,要想追上好莱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美国科幻**的土壤比较厚,科幻**的产业技术和资本市场完备,所以美国能够拍出那么多优秀的科幻作品。
2019年上市的科幻作品超级多,有我们国内的号称科幻影视起点之作《流浪的地球》,还有我个人比较期待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际 探索 》和《终结者六》。( 《复联4》严格说是漫改** )
我是午夜朝阳,希望能帮到你。
荣幸回答题主问题。
为什么美国可以拍出好看的科幻**?
因为美国**业的 历史 对于中国**发展史来说早了许多年,而且在特效方面美国的特效团队其实是世界一流的,国内特效就差了许多。而且国内科幻**的都不愿意在特效方面花钱,大多**的制作都是请一波流量明星,在特效方面就差了许多。
比如近期被喷的体无完肤的《上海堡垒》。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出色的**,比如《流浪地球》。
现在比较好看的科幻**,国内基本找不到,剧情优质而且特效震撼的,推荐一下国外的科幻系列**:终结者,黑客帝国之类的。
题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豆瓣之类的影评平台看一看,总能找到喜欢的。
美国在很久就有好莱坞,拍大片的圣地,盛产了好多让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大片,慢慢的全球都在模仿科幻片,也有许多好看的,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惊奇队长,这部**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整个漫威漫画宇宙的前传故事,也给大家最为期待的《复联4》做了铺垫。
第二:《阿丽塔:战斗天使》,讲述了身处末世中,幸运重生的机械女孩为了改变世界而勇敢奋斗、踏上 探索 真相旅程的故事 ,大家也可以看看,很精彩。
第三:《复联3》,讲述了全联盟英雄保卫地球而牺牲,很期待《复联4》会不会复活,打败灭霸。
我推荐的几部,有没有大家想看的哦!
感谢诚邀
一个是美国**产业发展比较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了。
美国**产业比较规范与严谨,有专业的演员工会,对于演员的管理是非常严苛与负责的,连成龙大哥都称赞人家美国的**机制。
还有一个是美国技术的熟练,对于大多数科
幻**来说,基本的重大场面都是通过后期制作完成的,据说卡神在拍《阿凡达》时后期制作大概就用了五年时间,可想而知这得需要多大的严谨态度与耐心。
还有一个美国科幻**在剧本的制作上也是花了大量的精力,他们剧情紧凑连贯。
最近比较好看的科幻**无疑就是《复仇者联盟4》,吸引了大批的粉丝。
1**技术方面的差距
美国好莱坞众多**制作团队,经历了多年的历练以及所拥有的成熟团队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和超越的!我国的科幻题材**其实才成型那么10年左右,加上本身**技术较为落后等,所以没有能力作出空前逼真的大场面效果来!
2投入资金方面的差距
不得不说这方面美国**公司也是大费周章,有时候为了一部**的呈现效果,甚至不惜投入大资金去改造大自然,以求达到光怪陆离的科幻场景效果!而我国**成本投资不大,花钱做特效还不如拿去拍一部青春偶像剧更来的实际!
3思想思维方面的差异
这点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美国人的思维思想比较超前,想象力丰富,民主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情怀等等,让他们选择了科幻奇幻,超级英雄等的大片!然后相对于我国的保守,喜欢墨守,不愿意冒险进取等等!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就是,**是文化产物,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的**也就不尽相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文化也在不停的被输入和输出,这也是我们能够欣赏不同国家的好的**的主要原因。
美国 历史 上就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自己的 历史 ,组成的人口也是天南海北的都有,这也造成美国基本上没有 历史 类型的**,中国可以拍秦始皇、拍武则天等等,美国拍啥?顶多拍个近代的华盛顿。**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既然美国拍不了 历史 剧总会有别的方向。美国什么厉害呢? 科技 !美国现在是世界霸主,经济、 科技 都处于领头羊的位置,这就是问什么美国能拍出这么多的科幻**。这些**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技术,不是你想拍就能拍得,这些都是美国可以提供的。记得最早美国的科幻**进入中国市场时,我们感觉看到了新世界啊,怎么能拍出这么先进的**啊,至此便有了美国大片的概念,其影响力一直到现在,但是随着我们经济、 科技 的不断发展,美国的科幻**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力也在逐步的降温,观众开始理智了开始懂得分析科幻**的内在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科幻**也会像美国的一样,甚至能够超越它!
现在比较热闹的就是《复仇者联盟》系列了已经其延伸出来的各个人物的传记,我是对这种**不感冒哈哈,感觉特别幼稚一堆人打过来打过去。我还是比较欣赏早些年的《机械公敌》、《逃出克隆岛》等等这些类型的科幻片,最少剧情上比较的容易接受!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
美国在很久就有好莱坞,拍大片的圣地,盛产了好多让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大片,慢慢的全球都在模仿科幻片,也有许多好看的,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惊奇队长,这部**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整个漫威漫画宇宙的前传故事,也给大家最为期待的《复联4》做了铺垫。
第二:《阿丽塔:战斗天使》,讲述了身处末世中,幸运重生的机械女孩为了改变世界而勇敢奋斗、踏上 探索 真相旅程的故事 ,大家也可以看看,很精彩。
第三:《复联3》,讲述了全联盟英雄保卫地球而牺牲,很期待《复联4》会不会复活,打败灭霸。
我推荐的几部,有没有大家想看的哦!
科幻小说最难的其实是在逻辑自洽的同时,还要引人思考,输入价值。而不是为了科幻而科幻,强行上飞船,星空,宇宙,机器人什么的
推荐一本适合阅读的短篇科幻小说吧,《X的诞生》,个人认为是近年来比较好看,有趣的科幻小说单行本了。作者也很强。
《X的诞生》是一部由蜘蛛、蛇从革、钟云、冰河、闫志洋、张海帆、猎衣扬七位作家带来的科幻中篇合集。
其中蜘蛛的《生日快乐》,讲述的是未来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了一场超时空对话,最后引出对生命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感悟;张海帆的《时间监狱》,创造了一个时间监狱般的世界,让平庸潦倒的
主人公实现成长,蜕变成真正的英雄,人物的设定非常有力;闫志洋的《桃花源记秘》,借大众耳熟能详的《桃花源记》这部作品,用巧妙的构思连接桃花源与真实的现实社会,具有反乌托邦精神,启发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理想的反思;蛇从革的《长生》,通过讲述谢家几代人的因果轮回,将人性的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本书作为“科幻+悬疑”类型,想象力和悬疑感并重,每个故事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未来的自己相遇、困在时间的监狱里、被换了大脑的身边人、消除记忆的技术,本书在现实的基础上想象人类的未来生活,展示了科技对社会的冲击,从而对人性和自身的处境产生更深的思考。七位畅销书作家首次同台,为读者呈现一场盛大的阅读盛宴。
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
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软科幻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分类争议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难以严格区别。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门》《太空序曲》《接触》等等,及国内流行的《失控的进化》和《三体》系列。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起;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科幻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法文中,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anticipation”,即“预测”。这样的文学作品基于科学的可信性是必要条件,应当说这种“科学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说有别于其它幻想类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当然,由于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性,由于随着历史发展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不仅不同时期的科幻小说存在着巨大差异,即使同一时期的科幻小说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所有科幻小说都有相似的社会功能。首先,科幻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有时预见正确,有时预见错误——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人们读科幻小说,常常可以得到一个比当代的“当代小说”和非小说的考察更清晰的社会概貌。正如H·L·戈尔德所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
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科幻小说都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利用对未来和过去的想象,探索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揭示社会变化和人与人的关系。
许多科幻小说描写太空旅行和未来社会。但如果认为乘太空船到银河系旅行是摆脱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因而当遇到家庭矛盾时要求参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会被所有参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说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积极生活斗争的第一线,人们在那里创造未来,而不是空谈或逃避。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的太空未来是无条件的乐观主义,而是说科幻小说的总的态度是积极的。虽然它常常表现人类在矛盾的枷锁中呻吟,但它总是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努力,这种枷锁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说大多表现人类集体的愿望,它的主人公总是考虑或代表一个整体;如果说有一个人人幸福的乐园,科幻小说的主人公总是让他的所有朋友都进入这个乐园。一些批评家说科幻小说是乌托邦小说,恐怕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探索未来
科学总要发展,自然和社会会不断变化,人们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未来。科幻小说正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们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科幻小说还可以使人们产生新的思想,或者从旧的思想里发掘新的意义。正如麦克因泰尔所说:“科幻小说描写科技发展的后果······探索人类和人类的价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锐的洞察,更优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
走进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科幻小说中的事物正在走进现实,纳米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例如: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中,科学家把缩小到几纳米(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人和飞船注射进人体血管,让这些超微小的“参观者”直接观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纳米级的技术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但如今已出现在现实世界。纳米机器人(nanorobot)的研发成功,就是这一崭新技术的完美体现。有关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甚至预言: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
3类型编辑
随着科幻小说的不断发展,它在取材、体裁、立意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很多不同的格调。
现代科幻
今天的科幻小说,早已超越了旧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说传播科学知识,使人尊重科学,使年轻人笃信科学并献身科技事业。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有力的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
这种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于科学观念的改变。人们认为,科学具有一种双重性。一方面,科学确实有启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产生自己的理解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科学也反映它产生的条件,反映科学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的种种观点。科学的进程,科学项目的确定,科学家的选择和培养,科学研究的策略,调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以及运用科学成果的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历史的产物。科学中的知识并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兴趣和信念构成。科学既有相对客观性,又有社会决定性。所谓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纯真理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学分析的任务是,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安排下,努力找出脑力劳动与其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情况。激进的科学维护者并不一定真正维护科学,只有对科学采取批判的态度才是对科学的真正爱护。
在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里,劳动分工因技术知识水平分成越来越多的层次,科学知识正系统地迅速离开教育的轨道,进入私有资本,变成商业化和商品化的东西。因此人们需要对科学采取批评的态度,需要根据人们生存环境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想象和创作。
主题与范围
科幻小说题材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大,以至于难以列出单独的清单——除非另开一本百科全书。以下将粗疏地对主流的科幻小说主题做一个简单罗列。所提供的例子并非全部曾有单独成篇的作品,更常见的情况是在同一个作品中便牵涉两到三个主题,比方说在时间机器中对主角所旅行到的未来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坏的味道。
如果你有一个科幻类的自认为崭新的点子,不建议你在下表当中寻找有无类似的,这很可能让你丧失创作热情;不过当你想要寻找灵感时,倒可以浏览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迹。
社会形态
因为某种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来、或者一个曾有先进远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显曾发生文明崩坏或倒退。常见的理由例如过度污染使自然环境恶化产生巨大天灾、大规模毁灭兵器、星际战争、人口过度膨胀资源供应体系崩溃造成的大规模灭绝、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机械)。
乌托邦。作者基于自己的一种创见,描述未来或似未来架空世界的人类,怎么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层面的应用技术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达成和谐的生活。比方说针对燃油车的污染问题,科幻小说家曾提出反重力运输设施之类的构想。
反乌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紧近代技术滥权疑虑的塞伯朋克。所谓的技术滥权疑虑,是指近代新生的专利权概念,却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监督的运用这些科技、从而以曲折手法达成极权目的。在这类小说中最常见的邪恶势力角色由托辣斯扮演。其他的反乌托邦,则是更广泛地针对某种被作者认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义,进行渲染并反讽。
自然被过度压缩,人类傲慢征服一切的未来社会或似未来架空世界。可能对这种社会的病态现象也备有一些陈述,但活在那个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对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过度依赖的病态未来社会或似未来架空世界。有时这些高科技也会产生人类似的野心,而开始或试图进行它们的极权统治。
太空歌剧(SF opera),创作者大可以拼凑一些常见未来社会架空要素组成舞台,然后随自己高兴地在这里上演一场爱情悲喜剧、或恐怖剧、或民主vs极权战争,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一个类似的词语是星际奇幻(Space Fantasy)。
美国大片式,外星人侵略地球,地球人展开了反击。最后由一个英雄带领着地球人拯救了地球,维护了宇宙的和平。
地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crgvyHTDDUtwv7NDDdamZINxLv_EuCfBrS7vdybBD3ZNAorWbZSEhu5XRrs-2h_3Khbb7VZVNwj-u6z59Ianq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科幻即是科学幻想,科幻的定义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尺度差异极大。
比较接近的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
其中最广义的一种认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卷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
另外,科幻、奇幻、魔幻、玄幻这四种风格所指各有不同。
扩展资料
不同风格的科幻
1、抒情类科幻
抒情类科幻多具有散文特点。它不以题材见长,而是文笔优美,感情婉转愁怅为特点。雷·布雷德伯里是抒情类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如《浓雾号角》、《火星纪事》等等,都有怀旧倾向。而抒情风格则是这种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冈恩的《冰中少女》,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来临,人类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守在家乡,目睹着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尸体,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全篇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主要篇幅都用来描写里德的恋乡之情。
泰利·比森的《地球老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描写了一个外星殖民者对地球的怀念。情节淡化到极点。姜云生甚至直接将它称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说。
中国科幻作品里,抒情作品极少。可以举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饶骏合作的《飞越海峡的鸽子》。
2、荒诞类科幻
荒诞手法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特点。这类作品以反逻辑的叙述方式,映照出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诞色彩。在科幻作品里,运用荒诞手法的很少。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设逻辑”。并且要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讲清它们。
詹姆斯·冈恩是运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他的《来自外星球的礼物》、《绿色拇指》、《玩具熊》等,时空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把这些小说与他传统叙述风格的科幻作品,比如《长生不死》、《人类之声》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科幻作家中,韩松是使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几乎所有短篇都难以理清逻辑脉络,更多是刻画出一种杂乱、怪诞、莫明其妙的气氛。《逃出忧山》是荒诞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铁》、《赤色幻觉》、《超越现实》等等,也有浓厚的荒诞色彩。
同时,韩松还创作了比较写实的科幻作品,如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短篇《青春的跌宕》,把这两类作品放到一起比较便可以看出,作者对荒诞风格的追求是一种创作上的自觉。
3、幽默类科幻
赋予科幻小说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殊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错的例子。冯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轻松活泼地写下了《巴恩豪斯效应的报告》。对战争狂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见长。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笔法必不可少。
郑渊洁的《黄金梦》也是少见的幽默科幻。其风格近乎无厘头。王晋康作品风格偏重于厚实,大气。所以轻松滑稽的《美容陷阱》、《完美的地球标准》便尤其显得突出。郑军的《虫飞蚁走也惊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虽然许多科幻作品都有些轻松的谈话,幽默的情节。但以幽默风格为特色的科幻作家尚未出现。这也算是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小方向吧。
4、恐怖类科幻
恐怖小说被视为一个文学门类。甚至和科幻、奇幻并列为三大幻想文学门类(《想象的艺术——20世纪科学幻想、恐怖和幻想艺术》,美国弗兰克·罗宾逊等编著)。任何题材,现实与超现实,过去和现代的,都可以被处理成恐怖风格,也可以不被处理成恐怖风格。恐怖与科幻是“横”与“纵”的关系。
一部小说恐怖与否,需看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是悬念。悬念不同于悬疑。悬疑是未解之谜,而悬念则是让读者能够提起心,吊起胆的情节。它不一定就是未知的。比如典型的恐怖风格科幻片《异种》,开始部分就交待了背景:科学家接受到外星电波中传来的遗传信息,用它培育出一个外星人。
这个人逃出基地,到处寻求男性,以便通过交配产下后代。而男人与之交配后便被她杀死。这部**里没有悬疑,只有悬念:外星异种如何去害人。处在危险中的人能不能逃脱她的杀害。
如前所述,从哥特式小说发展来的科幻小说,早期作品里多具有恐怖色彩。《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说。二十世纪后,它们被改编成许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片。凡尔纳和威尔斯不以恐怖风格见长。
但前者也创作了恐怖科幻《喀尔巴迁的古堡》,后者的《隐身人》、《摩托车诺博士岛》也有明显的恐怖色彩。在第五卷里,笔者将介绍“大片”时代到来前的美国科幻**。
由于特技手法不过关,早期美国科幻片多选择恐怖题材,通过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上一章介绍的“新哥特科幻”,几乎全部是恐怖风格的科幻。
被称为“恐怖小说家”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既有奇幻题材,也有科幻题材。他的《修剪草地的男人》描写了人的意识如何被改造为虚拟的电脑程序,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科幻片。他的《死亡区域》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说。
撰文 / 吴 静 刘宝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琚 佳
在一个竞争早已是红海的市场,一个新的汽车品牌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与价值?这大抵是每个新汽车品牌诞生之初面临的共同课题。
营销类最畅销的专著之一《定位》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对市场领导者进行正面攻击。绕过障碍要比穿过它好得多,最好是选择一个别人没有完全占据的定位。”
这与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想法不谋而合,“小企业的成功绝对不是去在大企业里面硬分一杯羹,而是它能够找到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生态位,哪怕这个生态位暂时很小。”
大多数新兴企业和品牌都希望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也是诸多创业企业推崇的所谓“差异化竞争”战略,他们很多都秉持的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理念。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升温,在这样的背景下,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CEO张晓亮认为,当下,单纯依靠性别、年龄、职业这些特征形成的人群分类越来越难以玩出花样了。这个时候更加深入的洞察工具逐渐被纳入进来,车企必须研究用户的价值观特征,寻找用户的内驱力。
用户依然是洞察的入口,但场景却变成了洞察的落脚点。在张晓亮看来,车企仍然需要理解用户,但理解的重点在于用户的生活方式和用车方式,以及用户的认知规律。因为最终需要输出的是用户相关的用车场景以及每个场景当中用户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方面的最新代表是极狐的考拉。
以细分场景驱动,围绕亲子出行需求,极狐汽车已经开启场景化造车的“第二战线”。围绕母婴人群,这在过去的中国汽车市场几乎是见所未见。
当下,产品差异化作为市场成功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但如果差异化定位不是源于技术,而是源于洞察或感性价值的概念附加,那么这种定位逻辑大概率难以持久。
部分行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希望借助错位竞争在一片红海中闯出一片新天地,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另一个问题是,错位竞争不是有目的性的错位,不是为了错位而错位,如果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企业终究会在差异化中迷失营销方向。
2023年1月23日,在1月乘用车市场月度分析会上,谈及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新势力谁能胜出的话题时,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CEO张豫表示,企业研究极致场景不能进入一个误区,即不能把消费人群做极致窄化。
“如果你研究的某一个场景链接到的是非常窄的人群,那么这个场景研究是有问题的。理想(汽车)为什么成功,因为它定位家庭出行面向的人群极其广泛,每一个结婚的男性包括女性都可以喜欢这辆车。”
张豫认为,如果一个产品想成为主流车型,而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爆款车型,那么它应该尽量面向的是最广大更广大的人群才对。场景研究没有问题,但场景应该是面向更广泛的人群,发现广泛人群一个共同喜欢的极致场景。“以丰田为例,它面向所有人群,做到了质量可靠和节油,就成为了世界名车。”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的汽车品牌。它们确实特立独行,足够不同。其中不乏优秀的汽车产品和品牌,它们中有的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命运走向,甚至改写了一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告别千篇一律,迎来真正多元化的时代。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汽车市场中那些遵循差异化定位的汽车品牌和车型。
考拉:定位母婴市场
随着极狐汽车考拉的到来,一个专注于亲子出行的全新品类正式浮出水面。
2023年1月9日,智能亲子车——极狐汽车考拉正式亮相。作为极狐品牌的场景驱动的首款产品,考拉是第一台为母婴人群打造的智能亲子车。与以往大部分汽车产品不同,考拉是最为坚决地沿着用户的人生阶段和生活方式垂直切分场景的产品。
如果说欧拉面对的是女性群体,那么考拉更为关注的则是妈妈们。
“考拉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台车,考拉要围绕孩子而不是成人,把汽车重新做一遍。”当天发布会上,考拉主理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专务副院长李森表示,“让孩子被看见,让妈妈被关注,是我们做这款产品的初心。”
与理想和欧拉略有不同,考拉在特定群体的基础上,将产品定位进一步垂直切分到了一个群体特定的人生阶段上,即从备孕到育儿阶段。
张晓亮认为,这样的定位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如果切分的阶段太窄,产品价值便不会持久,切分的太宽或者不切分,产品的核心利益又无法聚焦。“考拉在这个问题上考量的尺度基本就是让这个周期约等于用户平均持有一辆汽车的周期。这样不仅不会让用户感觉因为精准定位而导致车辆无法长久使用,同时又可以把核心场景做透。”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考拉是汽车行业母婴级座舱标准的定义者。”在发布会上,考拉官方如是描述自己的定位。在考拉看来,目前行业里并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母婴级别去定义的汽车座舱,为了改变这一现实,考拉做出了种种尝试,比如对标行业内在这一模块做到顶尖的产品,也跨越圈层地去对比家居、医疗等各种场景下最适合婴幼儿的环境标准。
比如,考拉的团队发现,在上车时,很多妈妈都会遭遇儿童上下车磕碰问题,给安全座椅上的儿童系安全带也更难。为此,极狐考拉与好孩子联合推出了电动儿童安全座椅,设计标准提高了60%,儿童座椅的结构强度提高了156%,座椅按照80km/h标准碰撞去设计。
再比如,为了孩子可以在车里自由探索,考拉对照欧盟玩具指令和新国标标准,共管控了111种禁限用物质,实现了牙胶级的放心啃咬;对标儿科门诊的环境卫生标准,实现医疗级灭菌杀毒效果;同时考拉还配备了不含汞的紫外线主动杀菌灯,对常见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消杀率可达99%以上。
考拉将于今年年内上市。考拉开辟的是一个全新赛道,截至目前,定位亲子出行这一全新品类的汽车产品其市场接受度仍处于未知,其能否通过市场的严苛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沙龙:独创机甲科技风
2021年11月19日,在广州车展首日的发布会上,沙龙汽车首款产品——高性能机甲战跑机甲龙首发亮相。
凭借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机甲龙甫一亮相便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出现在机甲龙身上:有人认为造型个性,设计上充满先锋机械美学,其棱角分明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也有人觉得这样的设计过于浮夸,与我们平常见到的主流设计风格相差甚远,主流消费人群难以接受。
即便备受争议,但长城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沙龙汽车就以这样一种方式闯入大众视野,成功赚得一波流量。值得一提的是,车展现场这款售价488万元、全球仅101辆的机甲龙限量版,预订35小时内便宣告售罄。
何谓机甲风?
沙龙是这样定义的:机甲风,是一种发生在技术大国的科幻风格。它的原点是对终极技术的追求,是彻底的科幻浪漫主义。回溯机甲风产品,从前苏联的暴风雪航天飞机、米格-25战斗机,到美国的SR-71黑鸟侦察机,皆为极限而生,它们向内使用了终极技术,向外创造了极度纯粹的形态。
先天的基因决定了沙龙面向的客户人群就是小众的。
“机甲永远是属于男人的浪漫”在发布会现场,沙龙汽车CEO文飞坦承,“沙龙就是要做少数派报告,用温暖且酷的机甲科技品牌,给客户另一个选择,给世界另一个答案。”
与其在90%的规模市场中只拿到10%的份额,不如在10%的细分市场中去争抢90%的份额,这是沙龙汽车冒险的逻辑。文飞的初衷也是如此,打造沙龙,就是让特定人群,尤其是高端人群喜欢和信赖它。“我们要打造一个小众但又极致的产品,它足够高端,尽管小众,但非常极致,也非常特别。”
文飞不止一次对外强调,聚焦4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聚焦机甲品类,聚焦有共同品牌信仰和价值观的这群人,对高智能、高性能和硬核造型有共同喜好的这群用户,只要抓住他们就够了。
凭借独树一帜的机甲风格成功爆红出圈,仅从这一点看,沙龙是成功的,但如何让消费者拿出真金白银为情怀和梦想埋单,这也是对沙龙汽车实力的全方位考验。
理想:为家庭而生
“这款大型SUV,无论从驾控到乘坐均带给用户完美舒服的体验,并且罕见实现了每个座位平权。它的HUD+两联屏+后排娱乐屏构成的全车交互系统,配合能力提升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产品细节拿捏准确,体验连贯,流畅。它是中国智造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场景思维的代表之作。它将全车每一处细节和体验均打造完美,同级产品无出其右。”
2022年12月16日,理想L9夺得2023第十届轩辕奖中国年度汽车大奖,以上是轩辕奖执委会给出的理想L9的获奖理由。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理想汽车不仅有着鲜明的市场定位,也是唯一一个把“家庭”的概念注入到每一款车型中的汽车品牌。
无论是2019年4月上市,定位家庭出行的六座中大型SUV理想ONE(改名L8),还是2022年中上市的大型家庭智能旗舰全尺寸SUV理想L9,亦或是2023年2月8日发布了家庭五座旗舰SUV理想L7,它们均是以家庭为目标客户群体,定位清晰,聚焦于为家庭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精致的智能电动车产品。
秉承“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为使命,理想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了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痛点,其更是重新定义了家庭用车,精准地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在智能化方面,理想ONE同样体现了以家庭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开发模式。比如,理想ONE推动的全车语音交互和多屏方案现如今已成行业标杆,其全车设置了四音区智能语音控制以及首创了四屏交互。这也意味着,不只是驾驶员,坐在第二排、甚至第三排的家庭成员也能轻松与理想ONE进行交互。相关数据显示,其副驾相关智能应用使用率超过65%。
重视司机和所有乘客的感受,是家庭用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底层逻辑,而理想对此身体力行。
理想汽车成立伊始,理想汽车CEO李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想要打造爆款产品的底层逻辑是,圈定明确用户,并为这群用户打造专属品。敬畏市场,敬畏用户,最终市场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2023年1月28日,李想在全员信公开宣称,理想汽车在2022年12月取得了四个第一:30-50万元的SUV销量第一;30-50万元的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大型SUV的销量第一;中大型SUV的销量第一。
今年1月,理想汽车夺得造车新势力阵营第一,也是唯一销量过万辆的造车新势力。虽然销量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至少截至目前,市场的火热表现初步证明了其产品和品牌定位的成功。
捷途:旅行+与用户运营
2018年诞生的捷途是新自主品牌中专注细分市场的一个典型。从品牌诞生伊始,捷途就确定“旅行+”战略,聚焦旅行细分市场,与奇瑞品牌做出区隔。
2022年捷途全年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169%,截止2023年2月历史累计销量66万辆,在一众新品牌中表现亮眼。
关于捷途产品如何聚焦旅行+,汽车商业评论已经在《高智能、特健康,捷途X70诸葛树立“旅行+”新形象》、《捷途:诞生于困境,逆势中生长,绚烂于未来》等报道中有过分析。2月18日记者在烟台近距离观摩了一场捷途家宴后,对这个品牌的用户运营有了新认识。
捷途家宴是捷途官方和各地车友会共同举办的车友活动,此次的活动举办地文成城堡是车友协商决定的,白天游览景点、盟主共创会,晚上则是晚会+晚宴。晚会环节结束后车友们依然继续争先恐后上台表演、联欢到深夜的氛围让记者深深感叹:消费者的社交需求真是强大到超过想象,如何找到趣味相投的这些人并通过生活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是汽车品牌用户运营的大课题。
捷途营销公司总经理张纯伟介绍,这是捷途5年来线上线下双运营的成果。线上由App把车主们连接在一起,除了常规的售后服务、商城购物等功能,更具粘性的是所有车主可以论坛上交流互动、自发组织活动。
在线下,捷途有自驾游、家宴、啤酒龙虾节、粉丝文化节、体验日5大IP,每个区域、每个经销商都在做,加上车组自发组织的活动,5年终已经举办了3345场用户体验活动,以自驾游为例,共举办783场,参与车主56356人。
蔚来一直是用户运营领域的标杆企业,捷途在某些方面的尝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直面用户,捷途全公司3000多人,目前已有1000多人添加了34万个用户微信,平均每人负责30多个用户的对接服务,用户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找对接员工,后者必须根据用户反馈的问题帮他找到相应部门和岗位解决问题。
已经参与的部门包括营销、研发、采购、人事、财务,张纯伟也被随机分配到近40位用户。公司规定,加完用户微信如果不回复有惩罚机制,用户提出的问题和诉求24小时内必须给出反馈,如果服务得好、用户满意度高有奖励机制,公司会定时抽查。
这种“全员客服”的模式相当少见。“一开始是有阻力的,给大家增加了额外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家的用户意识,后来大家看到老板都在以身作则带头做,员工就没有抵触情绪了。”张纯伟说。
“最大的好处是,过去客户主要靠呼叫中心,对用户来讲是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