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是谁发明的,又是谁改造的?

漫画是谁发明的,又是谁改造的?,第1张

漫画源自日本的浮世绘 至于改造应该是时代的产物吧

浮世绘: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3785htmlwtp=tt

魏晋南北朝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北宋画家李唐《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

元朝著名水利专家任仁发所作的《二马图》

明宪宗画过的《一团和气图》

清初八大山人《牡丹孔雀》

扬州八怪之一的罗两峰《鬼趣图》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谢缵泰的《时局图》

杜宇创作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个人画集

沈泊尘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马星驰的《民气一致之效果》

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

华君武《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

米谷《蒋小二过年,过了今年没明年》

丁聪的《现实图》

沈同衡《春梦图》、《送葬曲》

如果想要更详细的,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华君武、方成、米谷、廖冰兄、丁聪、张乐平、王成喜、英韬、江有生、李滨声、朱宣咸、江帆、韦启美、詹同、毕克官等人的作品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漫画源于我国,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以讽刺与幽默的形式出现。我国漫画最晚在南宋就已出现。而且是政治讽刺画。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满朝都是贼”条载:“韩(侂胄)用事岁久,人不能平。又所引率多非类,天下大计不复白于上。有市井小人,以片纸摹印乌贼出地没于潮,一钱一本,以售儿童。且诵言云:‘满潮都是贼!满潮都是贼!’京尹廉而杖之。”以“满潮”谐音“满朝”,借“乌贼”为“贼”,完全符合漫画的创作手法。乌贼有很多触手,也很形象地刻画出满朝都是韩的爪牙。它是“摹印”(刻板印刷)的,可以广为宣传。正因如此,京尹竟对作者进行迫害。在我国,“漫画”一词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漫画虽源于我国,但开始不叫漫画,只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1925

年,画家丰子恺创作了有独特风格的画,此事不久即被当时的著名刊物《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知道,于是向丰子恺索稿,并为其作品辟一专栏《子恺漫画》。

漫画是什麼?漫画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漫画一词,在中国最早不是画类的一种,而是鸟类的别名,北宋时期漫画指的是栖息在黄河边的琵鹭,到了清朝初年,漫画一词才与绘画产生些微的关连,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1687-1762),在他的<金冬心杂画题记>中提到,五月是家乡湖广杨梅成熟的季节,在离家数年以后,他漫画折枝数颗,以解淡乡愁,对於金农而言,漫画只是一种动词,及漫不经心,随便画的意思

清末(1907)在天津出版的<人镜画报>中,开始有画家从政治事件中或日常生活中取材,透过夸张,比喻,象徵,寓意的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藉以讽刺和揭露事物的真相,现今的漫画才逐渐成形,但这些画不称漫画,而有〔讽画〕,〔滑稽画〕,〔寓意画〕,〔时事漫画〕,〔时画〕,〔谐画〕等不同名称,然〔漫画〕一词取代其他名词在中国普遍流行,要等到一九二三年左右<文学周报>刊载丰子凯的小画,编者给这些画冠上〔漫画〕的题头开始,疯子凯的漫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以〔子凯漫画〕闻名(摘录自<漫画美学>,李阐著,台北,群流出版社)

 

清末民初的讽喻漫画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漫画”的名称还未被正式使用,多数仍被称为“讽喻画”、“寓意画”等,但这并不影响漫画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俄事警闻》、《时事画报》等漫画报刊作为这些漫画的“根据地”,从揭露列强的侵略行径到抨击清政府的卖国;从讽刺官场的虚伪腐败到针对民间的封建迷信,都有优秀的作品予以体现。如《时局全图》、《看尽世人梦未醒》等漫画便直指问题关键,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漫画二字起源于中国北宋,最初用“漫画”二字的是北宋学者画家晃以道,在其著作《景迂生集》中说:“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嘴画水求鱼。”这里说的漫画是一种水鸟的名称,因为它捕鱼时潇洒自如,像在水上作画而得名。

最早的漫画选集

1909年(即宣统元年),上海的《时事报》报馆编辑出版了一套《戊申全年画报》,共计36册。其中的第20册叫做《寓意画》,即今天所说的漫画。这本漫画集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漫画专集。书内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时间约集中在1907至1908年之间,共八十多幅作品。著名的有《对内对外两种面孔》、《今之所谓良臣》、《考察宪政》等。这本画集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并间接宣传了民主自由思想。

最早的漫画刊物

1918年9月,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上海诞生。“泼克”来自英文字punch,意为“诙谐善谑”。因其创办者为漫画先驱沈泊尘,刊物又名《泊尘滑稽画报》。此刊作风严肃,内容精炼,编排大方,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其作品不但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还大声疾呼严禁鸦片烟,抨击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勾结危害国家及人民。这一漫画专刊的问世,对于启发中国民众的觉醒,发展漫画艺术、发挥漫画威力,皆有重大意义。

最早的漫画团体

1927年秋,上海的漫画爱好者自发成立了一个漫画会,以丁悚和张光宇为主要组织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漫画团体。漫画会的最大贡献是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上海的漫画人才,如鲁少飞、叶浅予等;他们在其后的30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界起着统领作用,又办起了更多的漫画刊物,成为漫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为漫画的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漫画会集结成员作品,出版丛书。1927年,《文农讽刺画集》得以出版,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珍贵资料。1928年出版的《上海漫画》周刊成为20年代卓有成效的漫画刊物。

最早的漫画展览会

1936年11月4日,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漫画展览会的发起者是《时代漫画》和《上海漫画》的编辑,展览得到全国各地和侨居海外的漫画家的热烈回应。参展的六百多幅漫画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结合极为紧密。这次漫画展,对中国漫画史来说,是一次总结,也是一个开端。它为漫画事业组织和团结了更多的漫画作者,也为日后漫画在战斗中发挥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国漫画家协会也由此得以成立。

最早的漫画理论专著

1938年,刘枕青的《漫画概论》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专门探讨漫画理论的专着。该书就漫画的起源、种类、功能、特点、发展概况等方面作了专述,还对漫像(即漫画塑像创作)和画法进行了示范讲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58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