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王炜佳爸爸是谁

越剧演员王炜佳爸爸是谁,第1张

越剧演员王炜佳的爸爸是郭骏。

郭骏是著名绍剧演员,擅演猴戏。母亲沈志娟也是绍剧演员。她的代表作有尹袁版《红楼梦》,现代戏《家》中反串小花旦鸣凤一角。王炜佳,浙江越剧团范派小生,代表角色有贺老六、宿介等。母亲王学飞,著名越剧王派花旦。 吕薇,著名歌唱家,她现在不是越剧演员,但当年曾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她的父母都是越剧演员,姨母是越剧演员。

只古以来,东方女子的柔美和神韵都被大家所赞扬,同样,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是最美的主角,可静可动,可刚烈可柔和,她们富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 一转身一回眸,一小碎步,一抬眉,皆是神韵,更带风情。

剧舞台上便有这么一群可爱的风情人儿,她们是越剧剧本里的女主角,用自身的柔美来诠释每一个角色,用自己美丽的形象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看着舞台上的她们其实已然分不清到底是越剧角色成就了她们,还是她们成就了角色,亦或是相互成全。

她们是越剧舞台上的旦角,也是故事里的主角,代表了女性一类,到年前,在多位越剧老艺术家的努力和创新下,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花旦流派,由此塑造的形象,或沉稳,或活波,或凄惨,或悲情。

越剧花旦流派----袁派、金派、戚派、张派、吕派、傅派、王派

袁派

袁派是越剧大师袁雪芬创立的花旦角色,袁雪芬11岁进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初学的是男班的丝弦正腔调,出科后与女子越剧四工腔时的代表人物王杏花同台,袁老的唱腔受其影响比较大。袁派是在迟腔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袁派在实际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四十年代,袁老的唱腔音调一般比较低沉哀怨,叙述性和倾述性比较强,特别注重唱腔层次的变化,善于根据文物形象的需要表达情感,打破越剧传统的上下句对仗的格式,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忠魂鹃雪》的“痛责”、《绝代艳后》中的“三哭”。

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随着越剧题材的不断增多,袁派又在塑造新的人物的音乐形象时有了新的发展。前辈始终是前辈,一生为此一件事奋斗不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有了如今悦耳的越剧。越剧的戚派和吕派、花旦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金派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生于上海,如行先唱旦角后唱生角,再后来改为旦角,以闺门旦应工,兼唱花旦,在袁派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的唱腔特色,形成自己的流派“金派”。

金派唱腔婉转秀丽,刚柔并济,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不断对唱腔和表演进行新的探索。金采风塑造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绝很是精彩,感染力也非常强。

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是在不断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自己独特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创立“戚派”。戚雅仙15岁开始学戏,起初受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的影响,对此不断学习,因而被观众成为“袁派小花旦”。

戚雅仙的唱腔一方面擅长表达悲剧情绪,同时另一方面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活波的曲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灵活。其唱腔简单朴素,在节奏和唱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其甩腔的运用和唱法,更是一绝。

张派

张派是张云霞创立的旦角流派,张云霞曾在童年学习过京剧余派须生戏,1946年加入雪生越剧团后,其唱腔和表演深受袁雪芬的影响,张云霞的唱腔除了在受袁派的影响外,还融入了傅派多彩华丽的特色,且还吸收京剧、昆曲的影响,在声乐方面,借鉴西洋声乐的发声方法。借大家之所长,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张派”。

张云霞除了擅长演花旦,对刀马旦、青衣、闺门旦你也都擅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同一行当中的不同人物,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赋予其不同的音乐形象,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经久难忘。

吕派

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旦角流派,其唱腔师承袁派,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在袁派唱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和擅演剧目创新发展,自成一格,形成被公认为“吕派”。

吕瑞英音色甜美,音区宽至13度。吕派所塑造的形象大多以活波可爱、年轻机灵的小姑娘为主,像《西厢记》中的红娘,《九斤姑娘》中的九斤姑娘,都是一个个比较青春的角色,一种活波,轻快、青春之感铺面而来。

傅派

傅派是傅全香老师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傅全香14岁开始学艺,主要学花旦,师承施银花,其的唱腔和唱法特点前期多和施银花相似,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借他所长,从唱腔到表演身法上都有所借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久经磨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艺术风格,由此“傅派”成立。

傅全香老师嗓音条件非常好,音域宽厚,音色甜美,素有“金嗓子”之称,在唱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真假声结合起来,强调声音的位置和共鸣,中低音委婉柔美,高低音衔接自然,与其他流派的唱法有所不同。

王派

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王文娟13岁开始学艺,初学小生,两年后改学花旦,与越剧徐派开宗之祖徐玉兰搭档,半世纪之久, 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响,后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形象,从林妹妹到鲤鱼精,再到孟丽君,杨开慧,每一个经典形象都倾尽了心力,值得敬佩和赞扬。

一提起上海越剧院,一大批优秀的越剧演员出现在眼帘,钱惠丽、黄慧、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等,一位有一位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深入人心,无论是哪一种形象的塑造都为人们所热爱。

钱惠丽,赶上越剧的好时代,因时而生,1963年4月出生在浙江暨诸。出生在越剧刚刚流行的时代,在越剧的熏陶和感染之下,自幼喜欢越剧,1979年高中毕业以后,如愿考入暨诸越剧团,以越剧经典《红楼梦》开启了自己的越剧人生。

钱惠丽,从1979年开始学戏,到如今接近四十年了,从《红楼梦》到《甄嬛传》,《蝴蝶梦》到《双飞翼》,从《西厢记》到《紫玉钗》。从书生到暮年,从才子到老翁,从古代到现代,钱老师的这一路除了继承传统,传承经典以外,也在寻找和发展新的越剧继承道路。

1979年开始学戏越剧,从暨诸小县城出发,逐渐蜚声上海,红遍全中国,。因越剧《红楼梦》结缘开始追求越剧,从初听《红楼梦》,就清楚,“这是我一生追求的声音”。这一时期的钱老师,初出茅庐,刚刚接触越剧,本着对越剧最初的热爱,一路向前。

1979年开始学戏,以《红楼梦》中《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优秀演出奖。1981年9月转为诸暨越剧团正式演员,逐渐挑起大梁,主演了越剧《红楼梦》、《碧玉簪》等越剧经典骨子老戏。

1983年,在上海地区演出《红楼梦》从此蜚声上海,机缘巧合之下,拜越剧大师徐玉兰为师,从此开始了越剧的继承之路。1988年,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楼剧团领衔演员,这一时期主演了《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等剧目。

这一时期的钱老师,主要以逐梦和模仿为主。从小生活在越剧环境下的钱老师,对越剧有一种执着的爱,在前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以追逐个人的爱好而开始,那个时候年纪轻,对事情的认知,人物的理解并没有那么到位,那么这一段时间的表演也好,创新也好,大多是以模仿和学习为主。

自从加入上海越剧团之后,有了更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条件,加之自身的良好天条件,在良师益友,搭档的帮助下,慢慢开启自己的越剧演员事业。对于钱老师来说,或许并未考虑过做演员意味着金钱、荣耀、鲜花、追捧,她只是一心追捧自己的越剧人生,

并且在成为越剧演员到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这一段时间,不断获得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九届文华表演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演员“十佳”的荣誉称号。多次赴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5月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这些殊荣,这些荣耀都是常人难得的,当然这一切跟其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当然在感受到观众的掌声,鲜花,夸赞的同时,除了欣喜之外,舞台之下的每一次艰苦的排练,每一个唱腔重复的打磨,每一个人物内心的揣摩,这背后的种种付出和种种心酸是常人看不到的,午夜梦回在梦中不断揣摩人物的内心,为了塑造好角色,翻阅大量资料,阅读大量文献,夜深人静的挑灯夜读,这一切一切背后的付出,岂是舞台上的鲜花和掌声,能够消磨和冲淡的。

这一时加入上海越剧院之后的这一时期,应该说是钱老师创作的最佳时期,高产期,演员技艺的修炼,角色塑造的磨练,以及其自身性格心性的磨练也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时候才真真感受到演员的不容易和演员的荣耀。

越剧艺术需要继承,无疑是每一个越剧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流派的传承的重任大多都落在了越剧大师嫡传弟子的身上,钱老师当然也毫无推卸地担起来这一份责任,继承和创新从来都不矛盾。

与其他越剧艺术家不同的是,钱老师的创新,并不是一味地考虑“走出去”,或者无理由地迎合市场,在传承的基础上选择创新,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钱惠丽老是创作了第一部3D越剧**《西厢记》,担纲男主角张生。虽至今我还无缘坐在**院欣赏这一部越剧的3D**,但能感受到,这一部好评如潮的**是越剧艺术的创新。

钱惠丽老师也创作了第一个以越剧为主题的网络电台。电台总共分为四部分:越剧历史、流派创作的故事、自己创作的经验、越剧唱段的曲调。以电台这样别样的方式呈现越剧的精华,通过钱惠丽老是糯糯的声音,顺着电流的声音传递开来。

钱老师将人生最好的一时光都交付给了越剧,交给了舞台,今年56岁的钱老师,开始对个人的人生开始审视和总结,平坦的一生总有些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越剧艺术如何发展,人近花甲该如何继续创作,我想这一些都是目前钱老师这个年龄的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走得太快,需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无论是退居幕后也好,还是继续在舞台上继续创作也罢,都希望有更多经典能跟观众见面。

这个以”宝哥哥“而出名的女子,毕竟还会创作更多经典让大家回味。我们也继续期盼老师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创作更是经典的形象。

剧院上演的剧目,大都洋溢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地域文化色彩,艺术上独具风貌,因而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普遍赞赏。多次出访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常年活跃于全国各地。

杭州越剧院,是杭州市最主要的艺术表演团体,已有四十年的建团历史。剧院艺术力量雄厚,剧目积累丰富,早年上演的《玉晴蜓》、《银瓶》、《沈清传》等剧,在观众中影响深远。2000年之后创作演出的《冬天的故事》、《胭脂河》、《圣塘桥》、《莲花湖》、《梨花情》以及保留演出的传统越剧精品《碧玉簪》、《皇帝告状》、《盘夫索夫》、《打金枝》、《桃李梅》等,在观众与专家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梨花情》荣获了国家级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十一项。

特别是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上,我院荣获一金、五银、三铜的优秀成绩,位居全国越剧团体的榜首。

剧院上演的剧目,大都洋溢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地域文化色彩,艺术上风貌独具,因而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普遍赞赏,剧院曾两度赴日本访问演出均获成功。满台新星,一派生机,杭州越剧院正走向繁花似锦的艺术春天。

段一辉

段一辉(1929—1968)男,作曲。浙江衢县人。

中文名:段一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衢县

出生日期:1929年

逝世日期:1968年4月28日

职业:作曲家

毕业院校:浙江干校

信仰:中国***

代表作品:《打赌》、改编的《哑姑泉》等

人物简介

1950年2月进浙江干校学习,结业后分配进浙江省文工团任演奏员。1952年全省文工团整编后在浙江越剧团二队任主胡,曾为著名演员姚水娟和许多男女合演剧目担任琴师。1957年因嘉兴地区越剧男女合演实验事业的需要,调入嘉兴专区越剧团,任艺委会成员,从事作曲与音乐改革工作。

合作演出

他与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密切合作,担任作曲的男女合演现代戏有:建国10周年献礼剧目《银凤花开》和《争儿记》、《山花烂熳》、小戏《凉亭会》、《三摆渡》等;古装戏有:《忠烈记》、《杨门女将》、《谢瑶环》、《白蛇传》、《狄青与双阳》、《梅娘子》等;女子越剧古装戏有《何文秀破镜重圆》、《叶青扮巡按》等。

改编作品

另有由他编剧的《打赌》、改编的《哑姑泉》等。在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上,他较早确立要保持原有风格又要使其性格化的指导思想。

创新

1960年他在《戏曲音乐》第五期发表了《推陈出新、老腔新唱》的文章,强调越剧主要应以流派唱腔为基调进行发展创新。创作中重视广采民间音乐,吸收兄弟剧种素材,将其融入越剧音乐之中。同时要求演员学习运用科学发声方法,增强演唱表现力。

个人名著

所作《山花烂熳》中《脚踏泉声过板桥》、《娘啊,望一望青山门外万丈高》等唱段,为风靡一时之精品,为各艺术学校越剧班与越剧团练唱教材。他为越剧音乐的创作改革与男女合演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横加种种罪名,终因不堪忍辱,于1968年4月28日被迫害致死,终年39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59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