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捉弄》,个人非常喜欢的**,伟大的梁赞诺夫导演 。
IMDB编号:0073179
评分:
类型:喜剧 / 爱情
发行年代:1975
导演:艾尔达·梁赞诺夫
编剧:艾尔达·梁赞诺夫 / Emil Braginsky
其他影片别名: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 (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 Irony of Fate
演员表: Lyubov Sokolova Nadya's mother
艾尔达·梁赞诺夫 Zhenya's neighbour in the plane
Georgi Burkov Misha, Zhenya's friend
Aleksandr Belyavsky Sasha, Zhenya's friend
Valentina Talyzina Nadya's friend and Nadya's voice
更多
片长:192
国家/地区:苏联
对白语言:俄语
级别:Argentina:Atp
剧情梗概:
这个喜剧讲的是两对恋人的故事,新年之夜安德烈喝多了酒,乘错了飞机,从莫斯科来到了圣彼得堡,他居然在这里找到了远在莫斯科的家,同样名字的街道,完全一样的房间和家具,房门钥匙也通用,当他洗完澡上床后,女主人回来了,在发生一连串的误会后,两人相互了解。
http://baseverycdcom/entries/0000017029/
鲁斯兰与留德米拉 (1972) Ruslan i Lyudmila
《两个人的车站》1982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出品:俄罗斯
《战地浪漫曲》1983 导演:彼得托得洛夫斯基 出品:前苏联
《乡愁》1983 导演:安德列塔可夫斯基 出品:意大利/法国/苏联
自己希望的爱情 (1983) Vlyublyon po sobstvennomu zhelaniyu
其他的还有《残酷的罗曼史》、《白比姆黑耳朵》、《办公室的故事》
《西线无战事》,美国1930,一个德军士兵在战争中的经历
《爱情与战争》,美国1996,作家海明威在一战中的爱情故事
《钢琴师》,波兰2002,一位波兰钢琴家在二战中的遭遇
《圣诞快乐》,法国2005,1914年冬德法士兵自发得停战过圣诞节
《悲情火绒草》,德国2004,一群德国少年对纳 粹暴政的反抗
《希望与反抗》,德国2005,人物传记题材
《玫瑰围墙》,德国2003,二战中的德国妇女们
《钻石利器》,法国1995,一名德国王牌飞行员对极权的自发抗争
《沉静如海》,法国2004,一名德国军官在一家法国人家驻扎时的故事
《寂静的夜》,加拿大2002,1944年冬几个德军与美军士兵在森林里一起过圣诞
《英国病人》,美国1995,北非英国飞行员的爱情故事
《没有出口的海》,日本2006,潜艇特攻队员的战斗与回忆
《战地浪漫曲》,苏联1984,爱情题材
《自己去看》,苏联1985,小游击队员的遭遇
《布谷鸟》,俄罗斯2002,芬兰士兵苏联士兵少数民族妇女三个人的故事
《弗朗兹和波连娜》,俄罗斯2006,一个德国士兵与一个俄罗斯少女的爱情磨难
《歼灭任务》,俄罗斯2006,二战后方某空军基地士兵的生活
《地中海》,意大利1991,一队意大利士兵误入地中海中的世外小岛
《美丽人生》,意大利1997,经典之作
《沙漠中的玫瑰》,意大利2006,一队意大利医疗兵在传教士感化下在非洲进行人道救助
《赎罪》,英国2006,一个英军士兵的爱情故事(勉强可以这么说吧)
《科尔迪兹要塞》,英国2004,关于战俘、友情、背叛的故事
《晚钟》,中国1988,抗战结束后的一段插曲,劝降的故事
《战争子午线》,中国1990,一群小八路的壮烈西征
《紫日》,中国2001,日本少女苏联女兵中国农民三个人的故事
《印度支 那》,法国1992,越法战争题材
《天与地》,美国1993,一个美军士兵与一个越南少女的爱情故事
《羞耻》,瑞典2004,一队恋人在战争中的遭遇,不知时间背景
《战争之王》,美国2004,军火商贩的故事
《卢旺达饭店》,美国2004,卢旺达大屠杀题材
《海岸线》,韩国2002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法国1995,一个法国导演在东南欧半世纪的所见所闻,耐看但气氛始终压抑,让人停不下思考
《烽火的启迪》,阿根廷2005,马岛战争题材
暂时就这么多吧,都是反映人性的
当然有啊,外国影片里我比较喜欢看的是老一点的**,比如,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主演的《电子情书》《西雅图不眠夜》,然后就是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小说改编的《瓶中信》和《恋恋笔记本》,这些片子都很不错的。
关于罗帅的评价:
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令尚且在世的德军将领撰写回忆录以总结战争经验,其中给这些昔日的敌人出了一道简单的问答题——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美国人本以为答案会是朱可夫,毕竟朱可夫把德国人打得最痛。但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德军将领的答案都是苏联的另一位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能让敌人心服口服,这是比任何勋章都更加真实的奖赏。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是杰出的苏联军事家,在战争中他既善于防守,又长于进攻,在卫国战争中屡建战功,被称为常胜将军。他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大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被誉为苏联陆军的“三套马车”,是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军事家之一。2015年5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纪念碑的揭碑仪式,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等领导出席。梅德韦杰夫在揭碑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伟大功绩。
关于罗帅的谨慎:
朱可夫一生中只敬服两个军人,一个是他青年时期的军事导师——图哈切夫斯基;另一个就是罗科索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曾经是朱的上级,在基层当兵时,两个人的勇敢都是不容置疑的;在高级指挥岗位两个人水平在伯仲之间,朱对部下则更严苛一些。朱唯一不屑的是,罗在担任高级指挥员时的那种谨慎态度。罗在担任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时,除了有必要到前线视察,一般不轻易在前线晃来兜去,因为在前线哪里都不安全。而朱可夫则相反,他经常在前线视察,危险地段匍匐前进。罗认为高级指挥员是军队的宝贵财富,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瓦杜丁、阿帕纳先科三个大将的惨死是军队最大的损失,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高级指挥员在前线视察未必是好事,因为你看到的情况在总体情况里往往也只是一个点,并不能说明真实的全部情况。
战后在一次罗科索夫斯基的生日宴会上,罗邀请了朱可夫和科涅夫参加宴会,宴会由罗昔日的参谋长马利宁主持,马利宁谈到高级指挥员在战争期间不应老是匍匐在前线视察的问题惹怒了朱,朱在宴会上大叫:我在战争中,就是在最危险的地段匍匐……然后不辞而别!
关于罗帅的人品:
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毋庸置疑是十分良好的,主要体现在罗科索夫斯基对待同僚和下属以及对待妻子和情人上面,罗科索夫斯基对于朱可夫,可以说是仁至义尽的,当朱可夫犯了大错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朱可夫。这个故事甚至成为了一段佳话,很多人都认为罗科索夫斯基虽然没有朱可夫那么高的地位和权利,但是也同样不会犯像朱可夫那样的错误。罗科索夫斯基对下属非常好,通常会想方设法帮助下属解决一些问题,可以说极具人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也从来都不曾背弃过,即便是有众多的情人,也从来没做过抛妻弃子的事情。
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总体而言是十分高尚的,无论对于自己的同僚还是下属,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正直之心,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罗科索夫斯基虽然很多情,但是也从来没有抛弃过自己的妻儿,对于自己的发妻还是足够的敬重的。
关于罗帅的风流:
当说到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免不了要谈到他的感情生活。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是尤利娅·彼得罗夫娜·罗科索夫斯卡娅(1900-1986)。她1923年嫁给罗科索夫斯基,之后一直与丈夫患难与共,无论是他无辜入狱,还是他在前方作战,尤利娅都一直在后方等着他。尤利娅知道丈夫在前线与一位女军医的恋情,但她一直坚守高傲的沉默,没向任何人谈起此事,而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埋在心底,用自己的忠诚等到战后自己丈夫的归来。
然而,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私生活在民间有很多传说,主要的是他与著名影星瓦连京娜·谢罗娃的一段交往。
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相识于1942年。1942年3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在苏赫尼奇村郊外受伤,弹片伤及肺部和脊柱,他的伤势很重,很快就被送往莫斯科治疗。有一天,女演员谢罗娃随其他演员一行去医院慰问伤员。她一走进罗科索夫斯基的病房,就被罗科索夫斯基魁梧的身材(2米)和迷人的微笑迷住了。那时候,谢罗娃是单身,传言罗科索夫斯基在认识当天为谢罗娃举办了一个浪漫晚餐,还传说在认识当天,谢罗娃就邀请罗科索夫斯基去大剧院看戏,他们从工作人员的入口进入大剧院,之后谢罗娃就坐在罗科索夫斯基身边,整个剧场的观众都看到了这一幕。之后,谢罗娃天天都去医院探望罗科索夫斯基,于是在莫斯科就传开了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的浪漫故事……
谢罗娃当时是著名诗人西蒙诺夫的女友(后者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况且斯大林(谢罗娃是斯大林喜欢的女演员之一)也知道并首肯他俩的关系。此外,罗科索夫斯基很尊敬诗人西蒙诺夫,喜欢西蒙诺夫的诗歌,把诗人赠给他带有签名的诗集放在书橱显眼的位置。罗科索夫斯基与诗人西蒙诺夫在前线多次见过面,因此,以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不会去夺他人之美。
那时候,谢罗娃虽与诗人西蒙诺夫相恋,但她很久没有答应嫁给他。简言之,她还有选择自己心爱人的权利。谢罗娃那时知道罗科索夫斯基有两个心爱的女人,一个是后方的妻子尤利娅,另一个是前线的女友加林娜·塔拉诺娃,但依然向罗科索夫斯基发起“进攻”。可罗科索夫斯基却对此不动声色,像军人一样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这点让谢罗娃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正常的男人对她这个“女性美的象征”无动于衷?谢罗娃不甘心一直做个探访者,也不愿意以一个对谈者身份结束与这位传奇般将军的交往。于是,她决定给罗科索夫斯基朗诵西蒙诺夫的诗作《等着我》。《等着我》本来是诗人西蒙诺夫专门献给谢罗娃的一首诗。谢罗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动罗科索夫斯基的心。
等着我吧,我会归来的
但你要苦苦地等待……
当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谢罗娃朗诵到“往昔的一切,都一股脑抛开”这句时,本想不让她再往下念了,但还是听完谢罗娃的朗诵,然后冷漠地告诉她,说要叫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来莫斯科,并请求她以后别再来打扰他……打那以后,他俩的交往就结束了。
谢罗娃在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女儿说:“人们可能会忘记我这个女演员,但苏联英雄谢罗夫(女演员的第一任丈夫,在一次空难中牺牲),诗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将会永远铭记人们心中,那么,我的名字也会与他们在一起。
传闻梅赫里斯曾向斯大林告密说,谢罗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斯大林羡慕不已:“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若天仙” 梅赫里斯插话说:“但元帅的声誉会因此一落千丈,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斯大林喃喃自语:“我们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该羡慕才是!” 他突然回过神来:“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去了哪儿?” “我会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后方去了” “赶紧找到她,用飞机送她去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跟谢罗娃去争吧,看谁去谁留。 ”斯大林脸上浮现出恶作剧般的微笑。
罗科索夫斯基绝非圣人,像许多苏联将军有自己的战地女友一样,他在战场上也遇到了一位20多岁的姑娘 ,即军医加林娜·塔拉诺娃。塔拉诺娃在前线一直陪伴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与罗科索夫斯基一起走过了整个前线的艰难路程。”
加林娜·塔拉诺娃1941年夏天刚从医学院毕业,战争开始后她立即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第85野战医院当医生。医院坐落在莫斯科郊外,每天接收从前线运来的伤员。有一天,听说有一辆汽车运着伤员来了,塔拉诺娃赶紧跑去迎接,根本没有发现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在一边站着。罗科索夫斯基把她叫住了,面带微笑地问,为什么不给首长打敬礼?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塔拉诺娃与罗科索夫斯基认识了。他俩很快就堕入情网,塔拉诺娃成为罗科索夫斯基的战地女友。1945年1月在华沙郊外,塔拉诺娃在轰鸣的炮声下生了一个女儿,罗科索夫斯基给女儿起名叫娜杰日达。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罗科索夫斯基与塔拉诺娃分开了。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作战,而塔拉诺娃去到了柏林。卫国战争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回到自己的合法妻子和女儿身边,他与塔拉诺娃的“战地浪漫曲”彻底结束了。
许多人为塔拉诺娃抱打不平,认为她付出很多,最后被罗科索夫斯基抛弃了。可塔拉诺娃自己的心态一直静如湖水,因为她从没有奢望自己要成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夫人,而让那段与罗科索夫斯基的战地爱情成为人生的珍贵回忆。战后,她嫁给了空军试飞员库德里亚夫采夫,住在波罗的海的一个城市,生下了女儿玛丽娜。可她的幸福并没有很久,丈夫库德里亚夫采夫在一次试飞中牺牲了。之后,她回到莫斯科,拒绝了许多男子的求婚,因为不想再折磨自己,就决定与女儿娜杰日达一家生活在一起。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谁说俄罗斯**不发达的。俄罗斯**90年代之后由于思想解禁,异军突起。
1991年的《蒙古精神》,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在外蒙古拍摄的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名作。手中是法二版。这次课上给学生放了投影,大银幕体验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感觉真爽啊。
1994年,《烈日灼身》(《毒太阳》),同为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导演的揭露斯大林时期政治迫害的反思**,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此外,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在后苏联时期拍摄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及最新作品《十二怒汉》都有不错的DVD版本。
基拉·穆拉托娃是苏联极有个性和有争议的女导演,后苏联时期她的作品《迷恋》(1994)和《契诃夫的主题》(2002),这俩个**都来自俄罗斯五区版的穆拉托娃套装。不知道这个套装还有她的其它啥**。
1996年,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母与子》,这位被誉为是“改革与公开化时期”的塔可夫斯基的作者**大师,迄今已拍摄了故事片17部,纪录片20余部。
值得庆幸的是,索科洛夫的代表作大部分在国内都能找到DVD。《母与子》,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一区版本和英二“人造眼”版本。《父与子》我也有两个版本,另一个是台三发行的。“人造眼”出版的这个套装,还包括《父与子》。“人造眼”的索科洛夫套装,除了画质远好于一区版本外,胜在花絮丰富,尤其是收入了两个纪录片《卑微的人生》和《士兵之歌》,对于理解索科洛夫的创作很有裨益。此外,我收集的索科洛夫作品还有:“生死三部曲”开篇之作《第二层地狱》(1990)、《太阳》、一个镜头构成的《俄罗斯方舟》(2002)、来自西班牙二区的《金牛座》(《遗忘列宁》)及2007年索科洛夫的最新作品《亚历珊卓》。
至于索科洛夫的纪录片,一区FACETS发行的索科洛夫纪录片套装算是较全的,我手头有《大地的挽歌》(1977-1988)、《塔可夫斯基挽歌》(1988)《精神之歌》和《旅程挽歌》(2001),以及最近英皇出的也是一区FACETS发行的《对话索尔仁尼琴》(1998)等。
1997年,谢尔盖·鲍德罗夫的《高加索俘虏》,一区米高梅发行的版本。这是第一部以车臣战争为背景的故事片。故事类似大岛渚的《饲育》或姜文的《鬼子来了》,说不清是谁受谁的启发了。导演谢尔盖·鲍德罗夫属于移居国外的俄罗斯导演群体,他有鞑旦血统,生于西伯利亚,用外资拍摄迎合西方观众的**。最新的**就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蒙古王》,大陆演员孙红雷扮演重要角色。市面上有若干DVD版本。
下面该说新一代导演了。
首先应提到的是多产的阿里克塞·巴拉巴诺夫。1997年,他导演的由俄罗斯最重要的民营**公司CTB出品的匪帮片《兄弟》(《兄弟怜》)在俄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意见对立使得这部**不仅成为**领域的一个事件,也成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个事件。影片描写的是彼得堡黑社会与雇佣杀手之间的事件。由于影片票房的大卖,《兄弟》2000年又拍摄了续集。评论界对影片的塑造的主人公达尼拉的形象展开了激烈争论。2002年,他导演的《畸形人与正常人》(《畸零与色情》),在戛纳**节上的展映引起普遍关注。2005年,巴拉巴诺夫又拍摄了动作大片《死人的骗局》,由大导演尼基塔·米哈伊尔科夫主演。此外,巴拉巴诺夫还拍摄了以车臣战争为背景的战争片《战争》(《反恐战争》)获得了俄罗斯塔夫尔**节头奖金玫瑰奖。这部**我手头有英二的版本,还是那天意外地在大B那特价淘来的。
战争题材,尤其是卫国战争是苏联**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战争片历来是苏联**的一个重要类型。曾引发几次浪潮。随着前苏联社会的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表现政治、表现社会、表现战争等方面开始出现新的不同的视点。个别**创作者对以前未曾触及的阿富汗战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车臣战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视点对战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苏联解体后,后苏联的战争片也涌现出许多重要作品。包括反映阿富汗、车臣战争,当然,二战的卫国战争依旧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如尼古拉·列别杰夫的《星星敢死队》和罗戈日金的《战场上的布谷鸟》。这两部**,我手头均有DVD。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导演新秀是安德烈·萨金采夫。2002年,他的一部《回归》一举获得了威尼斯**节最高奖金狮奖。这是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夺得金狮奖三十多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这个**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三区安乐版本和法二TFI版。另外,萨金采夫的新作《将爱放逐》(2007)的DVD也由法二TFI发行,手头已有。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出身于**世家的年轻导演,如冈查洛夫斯基、帮达尔丘克、米哈伊尔科夫、丘赫莱依、托多洛夫斯基、杨科夫斯基的儿子们,都一跃成为俄罗斯**创作的中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格利高里·丘赫莱依的儿子巴维尔,他导演的成名作是《窃贼》(1997),关于父亲的缺失与少年的成长。这个**我手头有两个版本:台三元宝利的和德二的。此外,我还收集到了巴维尔·丘赫莱依的另一部**《薇拉的司机》(2004)。
与格利高里·丘赫莱依同一时代的同学兼新浪潮伙伴谢尔盖·帮达尔丘克,如今,他们的儿子也站在同一**前沿。名叫菲多尔的小帮达尔丘克,不比父亲逊色,拍摄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片《第九纵队》,票房评论俱佳。
彼得·托多洛夫斯基(《战地浪漫曲》、《国际女郎》)的儿子瓦莱里,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可惜的是,他的最重要的**《爱情》(1991)、《聋人之国》(1997)均无缘得见。不过,他的另一部**《情人》(2002)手头有,是由主演过《乡愁》的奥列格·扬子科夫斯基主演。
除此之外,手头有DVD的还有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列举如下:
安德烈·克拉夫库克的《寻找幸福的起点》(2006)。该导演今年的大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也发行DVD了。坊间有多种版本流行。
《西服》(2003),Bakhtyar Khudojnazarov 柏提古·杜纳佐洛夫作品,获得东京**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和评审团特别奖。《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2003),莫斯科国际**节最佳导演奖。《斯佐的爱》(2004),哈萨克斯坦导演古卡·欧玛洛瓦戛纳参赛作品。《死亡骑士》(2005),俄罗斯一部暗杀题材的动作大片。
《玛莎》,谢尔盖·特卡乔夫作品。俄罗斯五区发行的DVD。更新的作品还有2007年阿里克塞·彼马诺夫的**《敖德萨的三天》。大B那花一块五淘来的。
最后要提到的自然是“俄罗斯的吕克·贝松”提莫·贝克曼贝托夫,他导演的《守夜人》是俄罗斯**历史上首部纯本土投资、完全好莱坞式运作、最终创造出商业奇迹的大片。《守夜人》让全世界影迷见识到俄罗斯新**“文艺复兴”的威力。这部**及续集《守日人》均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两部**及导演的第一部好莱坞制作《通缉令》(2008),市面都有多种版本,前者还发行了蓝光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