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
相关介绍:
《千本樱》本曲曾获得“向世界夸赞的日本名曲100首”奖项,获得了第25名的好成绩,初音ミク的代表曲目之一,歌曲以大正时代为背景,歌颂了大正时代的日本的清新风气与大正天皇的严明。
2012年9月12日,为纪念《千本樱》上载一周年,多玩国音乐娱乐发行了纪念专辑《ALL THAT 千本樱!!》,收录曲目除原曲和卡啦OK版本外,还有八种不同的编曲版本。
扩展资料
《千本樱》由激烈的吉他音与疾走感溢出的钢琴旋律构成的日式摇滚风味,描写了明治维新后的西欧文化的流入的样子。让人觉得暗中讽刺当今,诠释了不简单的内涵。
PV方面,有着充满大正浪漫的气氛的角色插图、背景,歌剧风的演出。除主唱担当的初音未来以外的多个VOCALOID角色也有出场。
《千本樱》的ゆう十duet翻唱版,由唱见ゆう十和声优梶裕贵演唱、奏见koma'n演奏钢琴。歌曲2014年5月28日在iTunes等音乐网站配信,并收录于ゆう十的出道专辑《utopia》中,发行于2014年6月4日。
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从中世纪起开始使用,它起源于15世纪的义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竖笛音色优美圆润,是欧洲重要的管乐器,也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竖笛在世界已开发国家中,无论是在专业音乐表演还是在普通音乐教育中,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维也纳音乐学院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到普通中国小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雅俗共赏的乐器。专业的竖笛乐团和竖笛研究学会也比比皆是。世界各国还经常举办竖笛比赛,世界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经常播放竖笛音乐。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它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这样,人们从初学开始,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竖笛通常是八孔的,为系列乐器,常用于演奏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Sopranino)、高音笛(Soprano或Descant)、中音笛(Alto或Treble)、次中音笛(Tenor)和低音笛(Bass)。将这些竖笛组成乐队,可以演奏丰富多彩的音乐。
“六孔竖笛”是竖笛和中华传统乐器竹笛的结合体,指法与“八孔的”竖笛有较大差别。
竖笛又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表现力极为丰富。因而,学习竖笛同学习任何一种西洋乐器一样,都能有效培养人的固定音高概念、有效提高人的音乐专业素养。在很多国家,竖笛已成为拥有最大的学习人群的热门乐器,在中国也是如此。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竖笛 外文名 :Recorder 中文别称 :直笛、牧童笛、木笛 乐器分类 :木管乐器 历史,特色,地位,形制,演奏制式,吹奏法,呼吸方法:,指法:,基本演奏技法:,演奏技巧:,现代音乐,竖笛演奏家,演奏家介绍,竖笛音乐大师,泰勒曼,竖笛保养, 历史 在16世纪时就有许多形制,常用的是定音为C的高音和次高音竖笛和音高为F的低音竖笛,其音域都是两个八度。竖笛柔和、带有一点鼻音的声音和相对简单的制作,使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流行的乐器,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奏音乐和巴洛克的大量室内乐作品中使用。竖笛的音量较小,音色单一,音域狭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中担任重要角色,到巴洛克时期仍作为管弦乐队中的最高音乐器来使用。1750年以后,竖笛被力度和音高范围更广泛的长笛所替代。20世纪人们重新对它感兴趣。由于相对容易演奏,竖笛常被推荐为儿童初学的乐器(尤其是高音竖笛,指孔距离较短,适于小手演奏)和用于业余音乐爱好者在家庭演奏。此外,竖笛常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和部分20世纪音乐中使用。 特色 竖笛音域较窄,音色圆润。是欧洲重要的管乐器,也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 由于简单易学,现多用于音乐教学。竖笛音色温润纯朴并具有田园风味,可做不同乐团角色的诠释。乐曲从欢乐愉快至哀伤沉重,竖笛都可以轻松担当。近代演奏家们也尝试着新的演奏法与诠释法,新的乐音诞生,让爱乐的人们又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更广的视野。 竖笛为襄樊三十五中新月直笛团笛情2008音乐会 地位 因为直笛的入门很容易,不像长笛那样需要练习才能吹出基本的音阶,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当作音乐入门用的教学乐器。 但不要以为这个乐器只能当作教学器具使用。实际上直笛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独奏乐器。直笛悠久历史,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直笛制于十四世纪。更古老的西洋画上亦有类似的笛,不过最早何时出现尚未有定论。在整个巴洛克时代,直笛由于其音色的完美,技巧的高深,通常被赋予和小提琴类似的独奏地位。巴洛克时期的任何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都为直笛写过数不清的奏鸣曲、协奏曲。其中以巴赫、韩德尔、泰勒曼、维瓦尔弟最为著名。巴赫尤为钟爱这个乐器,在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中,他使用直笛的频率要高于横笛。 尤其是第二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他为直笛、双簧管、小提琴写的一段三声部赋格堪称经典。 古典时期后,由于长笛在音量上超过了直笛,因此导致这个乐器被近现代交响乐队淘汰。随之逐渐被人遗忘,其命运与viola da gamba这种古大提琴类似,不再作为标准古典音乐的乐器被使用。 直至二十世纪进入现代后,随着复古之风的兴起,直笛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 不少当代作曲家为直笛重新写了独奏曲、奏鸣曲、协奏曲。 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直笛都是音乐学院的正规专业,其地位与小提琴、双簧管等相同。直笛专业不隶属于管弦系,而一般隶属于巴洛克音乐系。但它的音乐魅力显然不会局限于巴洛克音乐。现代优秀的直笛演奏家可以用八孔直笛演奏很多著名的小提琴技巧性曲目,其中丹麦直笛演奏家Michala Petri就曾用超高音直笛完整地演奏出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 形制 直笛是家族式乐器,这个家族共有几件直笛:小超高音直笛,超高音直笛,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大低音笛,倍低音笛,倍大低音笛。这个家族中,目前使用最多的: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 以上各型乐器均为F调和C调渐次出现。例如中音直笛是F调,那么高音直笛和次中音直笛均为C调。 其中独奏地位最显赫的,当属音域适中、技巧灵活的中音直笛。它的音域是f 1 -g 3 (或者更高)。其次在独奏中用的较多的是高音直笛和次中音直笛。其中高音直笛是中国大陆的中国小校推广的教学器具。不同制式的直笛可以组成一个直笛重奏组。 演奏制式 直笛因其指法的分别,有所谓“德式直笛”与“巴洛克式直笛”之分。二者的差异在于某几个音的指法按孔方法不同,相应的,直笛上对应的音孔的大小也不同。 德式指法由于在入门阶段操作较简便,广泛用于德国、中国等地的中国小音乐教学。但德式指法用于高音非常不便,不利于演奏较高难度的作品。 世界各国的专业直笛演奏者均采巴洛克指法用于专业性的演奏。 吹奏法 呼吸方法: 初学竖笛时,气息应作为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气息吹奏 竖笛所产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能吹灭;有的组体验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组感受用力把大气球吹起来等等。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竖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 指法: 因为只有8个孔,所以直笛在吹奏远关系调时,指法极为复杂不便。长笛有20多个复杂的按键和音孔,似乎看起来比直笛复杂得多。其实按键越多,指法就越有规则,所以长笛的半音指法远比竖笛简单。 基本演奏技法: 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有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整个连线里面的音就像“嘟呜”的。 演奏技巧: 六孔和八孔,吹的时候按住的孔是不一样的,八孔吹时,大多部分音要按住,在八孔竖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是: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也称高音孔或零孔。竖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称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竖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竖笛的上方,不要置于竖笛的下侧以免影响左手二、三、四指的灵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竖笛的下侧来稳固竖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竖笛剩下的几个音孔。在用手指封堵竖笛音孔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处封堵音孔,以便音孔关闭严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标准直笛的制式颇为简单,只有8个音孔,通过按孔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2个半八度以内的所有半音。所以直笛是12平均律乐器,可以吹奏24个大小调中的任何一个调性。 竖笛 现代音乐 Arnold Dolmetsch仿古制造出非常优秀的竖笛,很快的其它制造者也采取了这种模式,但是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 在二十世纪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竖笛在德国的音乐教育中广泛的被运用,德国的竖笛制造者Peter Harlan改变了传统指法的位置,企图将竖笛音阶的指法简化,以便利学校孩童的学习,这种改变的指法就是-德式指法,这种指法在音准及竖笛叉式指法的平衡上是有冲突的,德式指法确实是使得高音竖笛在吹奏F调时较容易些,但#F调却是无法吹奏的。 大部分的乐器制造者都遵循着传统的完美设计,并且制造出更符合演奏作品时代背景的巴洛克竖笛及文艺复兴笛,而大众使用的以塑胶和木料大量生产的新巴洛克笛Neo-Baroque,更使得竖笛在早期音乐复兴运动中居于领导的地位。竖笛易于初学者学习的特点促成了它的流行,但是深入了解后发现,初浅的竖笛技巧以足够应付简易的音乐作品,而竖笛的高难度技巧却是相当的难以掌控,也让许多作曲家望之却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音乐家只愿意将竖笛归纳为教学乐器而非真正的乐器之故。其实竖笛的音量仍旧无法与交响乐团相抗衡,但是自从室内乐被世人广为接受并且喜爱之后,竖笛不必再需要去追求大音量,可以在室内乐中发展竖笛特有的温暖音色。在竖笛从Dolmetsch开始复兴以来到了1950年后造成大量的繁荣,而在荷兰的Frans Bruggen大力的推动以历史为实践目的并且创新现代竖笛吹奏技巧的吹奏方法,这一荷兰乐派的推动使得竖笛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再次回归。现今竖笛演奏在大专院校中被作为主修的乐器,也有属于竖笛的国际性职业及业余的比赛,高水平的竖笛作品也开始广泛的被创作,竖笛在世界音乐舞台中已有和其它乐器并驾齐驱的身价,不再只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工具。 竖笛演奏家 演奏家介绍 当代直笛的最优秀演奏家有: DanLaurin 法兰斯·布鲁根(Bruggen)是当代最伟大的竖笛演奏家,亦是十八世纪音乐的专家。 来自丹麦的米盖拉·佩奇(MichalaPetri)则有着“直笛精灵”的美誉。 DanLaurin,是日中天的瑞典籍木笛演奏家,也是最红的世界级演奏家之一。 还有来自荷兰的范·布吕亨(VanBruggen)、美国的大卫·杨、日本的大竹尚之、柏林三重奏、阿姆斯特丹四重奏、法兰德斯四重奏等。 中国的孙巍巍,音乐教育家,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著名竖笛演奏家,著有《竖笛基础教程》(中国矿大出版社)。 孙恒枢,音乐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著有《八孔竖笛教程》(人教社)。 韩中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著名青年竖笛演奏家,著有高等师范院校系列教材《八孔竖笛》。 朱则平,音乐教育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艺术科负责人、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首任(也是现任)全国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姚远,中国乐器协会理事,著有《快乐的竖笛》。 竖笛音乐大师 竖笛大师WalterVanHauwe曾在他的书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比较一下Stravinsky年轻时,现 竖笛音乐会 在的我们听到他的音乐的反应,你便能发现人们听音乐的味口改变得有多迅速。”在35年后,Stravinsky与Schoenberg的音乐早已被接受,并且在这十年到二十年间,披头土的音乐早已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段话真是具体刻画音乐历史的改变。 在十八世纪后半,必然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到底有什么变化呢? 当时歌剧变得受大家欢迎,symphonyorchestra也变得编制更大了,而音乐厅又开始出现私人的包厢,当然,乐器也就跟着变得更大声,体积更大,更宽广的音域,以及更夸张效果的音乐性,这些都造就了新音乐的诞生,但是,在当时,大部分的乐器无法产生这样的效果,也因此,开始了乐器的改造。不过,有一些乐器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被改造发展,当然,竖笛就是其中一种,因为竖笛柔软的音色,音域的限制,在移调上的困难以及音准上的不易掌控,都是造成竖笛无法被发展的原因,即使在1900年左右,竖笛被挖掘出来时,仍遇到和十八世纪时同样的问题,仍旧无法在音量上与交响乐器抗衡。不过,因为室内乐Chambermusic渐渐被重视,竖笛便不再需要被拿去和交响乐乐器相比较,竖笛也已经发展出更新更好的吹奏技巧,当然也造就另一番新局面。 大胆的开始,深情的长叹息,轻盈的舞步,激动却适宜的情绪,这几句话是形容十七世纪初当时的音乐最完美的诠释,其实,在当时的音乐中,很少是给特别指名给竖笛来演奏的作品,大部分是为小提琴或是当时的其它管乐所写,不过,在当时,演奏者拥有很大的自由及空间来选择适宜的乐器演奏,因而同一作品会有由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而竖笛再当时的音乐里也表现了无可取代的音乐特色。 泰勒曼 泰勒曼Telemann,德国作曲家,1681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他大部分的音乐教育几乎是在自学中得来的,不过,在12岁时,他便在音乐学校担任代课音乐教师,但是他母亲却禁止他继续往音乐的路上走,不过,在他十七岁时,他擅自将学校的地理科学课程改为音乐课程,并在未来四年间,看遍了城中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很不幸的,他母亲又再次禁止他就读音乐科系,并强迫他转学至莱比锡读法律系,当然,我们还能认识今日的Telemann,他的一位室友可居功不小呢,一天,他的室友无意间发现了Telemann的一个作品,并安排这个作品在StThomass教堂发表演出,结果当然引起了大大小小的回响,当时莱比锡市的市长,便给了Telemann一个任务,要他每星期都得要发表一首新的Cantata,而开始了Telemann的音乐人生涯。 泰勒曼Telemann 我想许多学生都演奏过Telemann的作品,也常听见Telemann这个名字,但是,你们必定不能想像在这伟大的作曲家年轻时学习音乐历程的艰苦,尽管Telemann没有擅于变化的天份,没有他的朋友巴哈对心灵上感受的深刻,也没有韩德尔丰富的变化性,但是,他的音乐却是流动而具灵性的,反过来说,因为Telemann充满创新的手法,使得他的音乐在沉寂了一个半世纪后又再度复活。 Telemann跨越了好几个音乐的新纪元,Telemann比德国巴洛克早期非常伟大的作曲家Schutz舒次晚七年出生,并且在贝多芬出生前三年去世,在音乐上他有很多伟大的作品,并创造出当时伟大的德国浪漫乐章,比其他几乎同时期的巴哈和韩德尔,Telemann更是根深蒂固的在巴洛克传统音乐,并且见证了巴洛克时代的改变而进入了新的一种较不复杂的音乐风格,因为巴洛克巴哈及韩德尔最大的不同是Telemann促进了这种新音乐风格的演变,他将旧有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改变为当时的人无法想像的丰富与深刻。 竖笛保养 如果我们购买的是一般的塑胶或胶木制造的竖笛,保护就较容易些,它不会因为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而发生裂痕,每次吹奏完以后用质地柔软的擦琴布把管内的水份擦乾,放进乐器盒即可。经常给乐器连线部分的软木上些擦凡士林油,保持润滑。不要在太阳下直接暴晒如果您购买的是高级木质的乐器,就要特别注意防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冬比较干燥,特别是到了冬天,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暖气,更容易使木质乐器发生裂痕。最好每次演奏完了,立即擦干放到乐器盒中,即使是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要放在乐器盒中,宁可不擦,但决不能直接放干燥的环境下,否则,乐器里的面是湿的,外面是干的,很容易就裂了。其余的保养方法与塑胶和胶木质普及品是一样。
(约为公元1820—1900)
在1820年后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更为丰富,是古典艺术巅峰时期中离现代最近的,现在最能够被接受的古典音乐大多出自于这个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其实在古典音乐学派贝多芬、罗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1800年前后出生的音乐家们则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随后浪漫主义音乐经过孟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达到了巅峰,他们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当然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的贡献亦不容小觑。在过渡到现在音乐之前的音乐时期里,即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也不过百年时间,但是这也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逐渐进化的时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曾出现过多种音乐形式,还能称之为古典音乐形式的有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一般被称为新音乐,泛指印象派音乐之后发现起来的新型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同浪漫时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过渡到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肖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82~1840)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2~1868)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7~1848)
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13~1901)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德国作曲家。(1786~1826)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德国作曲家。(1810~1856)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1897)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1797~1828)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奥国作曲家。(1825~1899)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父亲是圆舞曲之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法国作曲家。(1803~1869)
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1810~1849)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11~1886)
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俄国作曲家。(1840~1893)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夹子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法国作曲家。(1865~1935)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芬兰作曲家。(1865~1957)
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法国作曲家。(1875~1937)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瑞士作曲家。(1880~1959)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81~1945)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匈牙利作曲家。(1882~1967)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俄国作曲家。(1882~1971)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2《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俄国作曲家。(1906~1975)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七、十号 。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英国作曲家。(1913~1976)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简谱:
相关介绍:
《土拨鼠》是贝多芬的一首歌曲,由歌德作词。整首歌曲有着典型的浪漫式的伤感,但并非肖邦式的,倒似吉普赛式的。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
扩展资料
《土拨鼠》是典型的德国式的诗歌,语言平实,描写也不甚深入。其词作者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中,歌德并不企图在作品中“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而只是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印象”,“用艺术方式”进行加工,通过“生动的描绘”提供给人们。
贝多芬的这首《土拨鼠》,两段体。A段对应前四行歌词,似是哀诉,映照着“为了生活我四处流浪”。B段对应后两行歌词,在“阿土拨鼠啊”一句上离到大调,意境开阔,既推起情感上的高潮,又映照前面“我走过许多地方”的洒脱;在最后一句上又回到小调。
-土拨鼠
一、文艺复兴时期
1、尼德兰乐派:创作内容多为弥散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
2、威尼斯乐派: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音响恢弘,色彩绚丽,采用双合唱队(甚至达到五个合唱队),有乐器伴奏,如管风琴、号角、维奥尔琴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叔、侄加布里埃利。
3、罗马乐派:一个专门创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勒斯特里那等。
二、巴洛克时期
1、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2、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3、佩戈莱西(Giovanni Pergolesi,1710~1736)
4、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5、韦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6、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
7、德国的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
8、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
9、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三、古典主义时期
1、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2、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费加罗的婚礼》 和《唐璜》和《魔笛》。
3、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四、浪漫主义音乐
1、舒伯特: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
2、李斯特: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3、理查德·施特劳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有所不同。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
提倡标题音乐;
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
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一、怎样聆听音乐:
--------------------------------------------------------------------------------
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倾听音乐。 不过为了便于分析起见,如果我仍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成几个组成部分,那就比较清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由于缺乏恰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2) 表达阶段;(3 )纯音乐阶段。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为这几种假设的阶段,唯一好处是可以对倾听的方式有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抗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 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枣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即我所说的表达阶段。在这里我们马上会碰到引起争论的问题。作曲家倾向于回避讨论有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斯特拉文斯基自己不是宣称过他的作品是有它本身的生命的"物体","东西",而且除了它本身的纯音乐存在之外一没有任何其它意义了吗?他的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有那么多的人都试图对那么多的作品加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天知道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确地、最终地说清楚一首音乐作品的涵义何在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满意该有多么困难。但不应该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否认音乐有"表达"的权利。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 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永远不会感到满意。他们总是希望音乐具有一种涵义,这种涵义愈具体,他们就愈喜爱它。愈能使他们想起一列火车、一场风暴、一次葬礼或任何其它比较熟悉的概念的乐曲,他们就愈觉得富有表现力。这种对音乐具有涵义的流行概念----通常是由普通的音乐评论员激发和唆使的----应该随时随地给以纠正。有一次一位胆小的女士向我供认,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她不能把音乐与某种明确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当然是把整个问题引向倒退了。
不过,问题还是存在的。那些明智的音乐爱好者在要求任何一首作品都具有明确的涵义方面要走多远呢? 我说,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一般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框框。现在进一步研究一下悲哀的主题,尽力抓住它的确切的悲哀的性质。是悲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致命的悲哀还是带微笑的悲哀?
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如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本要期望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以《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主要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它, 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 一种有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固有的力量。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好像是发生了
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归结为"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是,而非专业音乐工作者则过分焦急地渴望着任何可以使自己更接近于这首乐曲的涵义的解释。
读者现在也许会进一步了解我所说的音乐确实能表达一种涵义,但又不能用很多言词来说明其涵义是什么。
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是纯音乐的阶段。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大多数听众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三阶段。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他们进一步在这个水平上认识音乐。
另一方面,如果稍有区别的话,专业音乐工作者又太注意音符了。他们经常陷入下述错误,即全神贯注于琶者和断奏,从而忘了他们所演奏的乐曲的更深刻的方面。但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提高自己对正在演奏的音符的理解比克服纯音乐阶段的坏习惯更为重要。
当一个人在街上稍微注意地聆听"音符"时,他很可能会提到这支旋律。他听到的是一支美妙的旋律,或者不是,一般地说,他就不再去想它了。其次他注意到的很可能是节奏,特别是如果这种节奏令人兴奋的话。而和声与音色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到它们的话。至于这音乐是否有某种明确的形式,他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
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人们使用的是实际的音乐素材。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的阶段欣赏音乐。
让我再重复一遍,我们是为了听得更清楚才把聆听音乐机械地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的。实际上,我们从来不单独在一个阶段上聆听音乐。我们所做的是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同时以三种方式聆听。这不需要思考,凭直觉就会这样做的。
与我们坐在剧院里看到的情况相比较,也许会搞清楚这种直觉的相互联系。在剧院里,你会注意到那些男女演员、服装和道具、音响和动作。这一切都会使人感到剧院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并构成我们对剧院的反应中的美感阶段。
从你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感觉中可以得出在剧院中的表达阶段,你被感动得产生怜悯,兴奋或快活的情绪,这种台词之外的、舞台上的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所产生的总的感情,与在音乐中的表情的性质是相类似的。
剧情与剧情的发展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纯音乐阶段。剧作家在塑造和发展角色方面与作曲家在创作和发展一个主题方面所采用的手法完全相同。你将根据你对这两种艺术家在处理素材的手法方面的认识程度成为一个更明智的聆听者。
可以明显地看出,常去剧院的人从来不会分别地意识到这些要素,他同时意识到各个方面。这个道理也适于聆听音乐。我们同时地、不加思考地在这三个阶段上聆听。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希望音乐向这一方面进行,又注视着音乐向另一方向进行----就像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那样;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要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态度。
所以,读者应当更积极地去聆听。不管你听的是莫扎特的还是埃林顿公爵的作品,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音 及 音 高
---------------------------------------------------------------------------------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
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
来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
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
认出这支旋律。
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
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
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问题一:六孔竖笛 小星星,怎么按? 1234567是简谱dao re mi fa sao la xi
右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住上面三个孔,左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住下面的三个孔。
1用右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住上面三个孔 ,其他的不按 吹得时候要平缓
2右手只按食指和中指
3右手只按食指4右手的食指不按,左手只按无名指
5左手全按,右手只有食指不按
6右手全按,左手只有无名指不按
7右手全按,左手只按食指,
1 (高音的)右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住上面三个孔 ,其他的不按 吹得时候稍微用些力
5 (低音的)全按。低音6和7不变 。但吹的时候要缓慢 小星星的简谱
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1- 5 5 4 4 3 3 2- 5 5 4 4 3 3 2- 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1
问题二:竖笛怎么吹小星星 -
你会唱谱、又会了音阶指法,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
学习乐器你走错路了。
问题三:竖笛怎么吹小星星的 笛膜只用贴一个孔,贴在吹口孔下面的哪一个孔上。吹口孔一般比正常的其它孔都要大一些。
问题四:笛子吹小星星的指法 《小星星》源自英国传统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保留了原曲浪漫和幻想的主题,以及六个四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为一段的简明旋律。
儿歌出处
该曲的原版取材于Jane Taylor的布画儿童图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原书的故事为一个天上的小星星带领凝望星空的女孩遨游太空的美丽故事。该曲就是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因旋律简单明快,英文歌词童真雅致,朗朗上口,而成为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英国儿歌。过去一直演唱的小星星中文歌词并不是英文原版歌词的原意,当时这首英文儿歌传入中国后,由于各种原因由老一辈文学工作者重写歌词才成为了这首耳熟能详的《小星星》。
问题五:6孔竖笛的小星星怎么吹指法 1 1|5 5|6 6|5-|4 4|3 3|2 2|1-|
5 5|4 4|3 3|2-|5 5|4 4|3 3|2-|
1 1|5 5|6 6|5-|4 4|3 3|2 2|1-||
问题六:小星星八孔竖笛简谱 1155665/4433221/
5544332/5544332储7;
1155665/4433221/
问题七:用竖笛f调吹小星星,怎么吹? 直接找简谱吗
问题八:用六孔竖笛吹小星星指法怎么按 你问错了问道游戏中心了建议重新问一次
问题九:5孔竖笛怎么吹小星星 笛膜只用贴一个孔,贴在吹口孔下面的哪一个孔上。吹口孔一般比正常的其它孔都要大一些。
问题十:六口竖笛的小星星怎样吹?说数字,谢谢。 1155665-
4433221
554 3532
554 3532
135 61(这是高八度的那个1)5
4433221
挺好记的
楼上误解!莫扎特无论如何不能算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音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
关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三杰,维也纳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以他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开始盛行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而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和空想的元素。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而我想,两种音乐间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非音乐的元素上。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改变,他们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富人们多么慷慨的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多数收入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讲作曲家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及的做出大众想听到的音乐。
古典主义像木刻一样,理智,清晰,充满了逻辑思维的感觉,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就像水彩和五颜六色的油画一样,充满了人的各种感情,喜欢古典主义的恢弘和大气,更喜欢浪漫主义的细腻与贴心。听莫扎特的《女人心》感受“笑声与眼泪的结合”,也喜欢听舒波特的《小夜曲》,那种精致和小巧让人惊叹不已。我喜欢音乐,喜欢各种类型的音乐,他们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激情和感动,音乐让我充实,让我学着感动,音乐是有情感的,他让人哭泣,让人欢笑,让渐渐走向非我的人重新走向自我。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无法脱离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