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离石民兵也巧妙地使用地雷战,给敌人以打击。离石民兵学习地雷始于1941年。当时民兵们不习惯使用地雷,地雷不像步枪、手榴弹那样携带使用方便。经过地雷战实践,人们认识到:地雷威力大,是最适合民兵使用的武器。于是收集破铜烂铁,去庙里打钟,毁旗杆,去部队工厂换地雷。地雷战开展后,地雷供不应求,于是就派人到部队工厂学习制雷技术,自办造雷工厂,制作出第一批地雷。
随着地雷战的扩大,地雷需求增大。县工厂供不应求,就办起了区村武委会干部训练班,传授造雷技术,并在各地办起了许多工厂。原料经费不足,就发动群众开展军火自给运动。自己扫硝土、熬硝,制火药。开军火田,办起军火合作社、军火商店,解决经费问题。
地雷战在全县开展,给敌人很大杀伤且迟滞了敌人进攻。敌人在后边走,前边由民夫起雷,牛羊踩雷,碰到可疑线索,敌人坐下掩护,等待前面排雷,这样敌人过去用四、五小时可行军50里,现在十小时也到不了。于是,敌人对地雷战的破坏也加紧了,埋下的地雷不少被敌人起走。为了不让敌人轻易起走雷,民兵们创造了各种埋雷方法,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用硫酸液代替爆发管的自发雷。当敌人起雷,只要把地雷一翻,硫酸液就烧透封口纸,进入雷体,接触白药,从而引发爆炸。封口纸根据需要来定,一层纸最快,一动就炸,层数越多,烧透时间越久。三分区武委会召开的各县武委会主任会议,传授了这一技术,会后即在县工厂试制了首批自发雷。为了防止敌人挨炸后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县委会决定于1945年4月16日在所有敌据点周围同时使用,全线出击,成为地雷攻势。
自发雷首先在柳林镇东十里寨东碉堡打响,民兵装成老百姓,把两颗各重15斤的雷送去,送到第一道铁丝网门前,请敌人来取,并说:“昨日八路军给我们村里埋下的,我们从地里捡回来送给皇军”,日寇队长说:“好的良民,来了的金票奖励”。而这个送雷的人将雷放下就跑,敌人产生怀疑就开了枪,并有三人追来。幸亏韩九(日军队长)说:“不要开枪,快回来吧!”将追兵叫回。韩九将雷抱到二层铁丝网内坐下来研究,不到一刻钟功夫,地雷爆炸了,把韩九和另一个鬼子当场炸死,并把一个汉奸炸成重伤。
柳林西十里,穆村据点敌人听到民兵去埋雷,敌分队长带日本兵4人,伪青年团4日人去起雷。敌分队长让青年团起,青年团让敌分队长起。敌队长亲自起雷,地雷爆炸了,将他的指头炸掉九个,另外一个日本兵被炸伤,等抬到离石城时,两人都死了。二区四个据点地雷攻势中炸死敌9名,炸伤7名。一日拂晓,民兵在石门碉堡下埋了两个自发雷,当天敌人来起,当场炸死一人。一次,民兵在串家山埋下地雷,向敌送“情报”后,敌人用铁楸排雷,无意中忘了自发雷规律,当场死伤数人。
真似假来假是真,真真假假弄不清,敌人被地雷迷魂阵弄的真假难分,疲于奔命,寸步难行。
[无人地带]
故事梗概:
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的会话语言其实是相同的。可是今天,塞尔维亚人称之为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人称之为波斯尼亚语,而克罗地亚人又称之为克罗地亚语。只是当他们相互说话时,彼此都很清楚地明白对方的意思。西基(Ciki,布兰科-德加里克饰,Branko Djuric)和尼诺(Nino,勒内-比托瑞杰克饰,Rene Bitorajac)是二个士兵,一个是波斯尼亚人,另一个是塞尔维亚人。在波斯尼亚战争期间,这两人被困在了“无人地带”----一个交战双方前沿之间的战壕里。他们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人,也无法不伤毫毛地逃离这个地方。一个同伴躺在战壕的地上,他的身下压着一枚触发炸弹,他动弹一下这枚炸弹就会爆炸。如果不是处于这么一个可怕的境地,现在两人的情形可以说是非常滑稽可笑。
由于两人处在这么一个窘迫的困境中,一位干着急的联合国军士尽管被命令呆在原地,但他还是试图帮助他们。当一位新闻记者碰到了这位军士,为了获得独家新闻,她也跟随军士来到了这个“无人地带”的战壕。她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程,并将这个新闻报道转变成了一起“国际马戏表演”。由于全球新闻媒体都在关注着这一事件的结果,谁都不愿采取行动(除非他们愿意承担由此所造成的后果)。那个士兵仍然被他身下的那枚炸弹弄得不知所措,西基和尼诺也试图在这场疯狂的战争中保持着他们人性的一面。
战争与和平、幽默与憎恨、被俘与投降、生与死都发生在这个《无人地带》中。本片是波斯尼亚正式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官方竞标影片。
1993年6月,波斯尼亚的一天清晨,一群波斯尼亚士兵发现他们被一场大雾困在了交战双方的前沿地带。太阳升起来以后,塞尔维亚士兵发现了这群波斯尼亚人,并发起了进攻。西基是一个波斯尼亚士兵,他似乎是唯一的幸存者。他设法隐藏在了“无人地带”处的一个遗弃的战壕里。
当塞尔维亚部队的指挥官派出2名士兵去搜索这个战壕时,西基躲了起来。这2个塞尔维亚人什么也没发现,但是当他们正要离开时,他们设下了一个机关:将一个“死”去的波斯尼亚士兵的“尸体”放在了地上一颗触发地雷上。当他们完成了这件事之后,他们发现刚才还在那的一支步枪不见了----他们意识到一定还有人藏在战壕里。绝望之余,西基跳出了藏身之处,打死了一个士兵,并打伤了另一个:尼诺。
刹那间,西基和尼诺就闪躲到战壕两边。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塞拉(Cera,就是躺在地雷上的那个波斯尼亚士兵)逐渐地苏醒过来了。他并没死,只是被打昏过去了。但是塞拉如果动一下,地雷就会爆炸,将他们全部炸死。尽管西基和尼诺彼此之间并不信任对方,但他们不得不决定合力寻找摆脱这个困境的办法。期间,他们差点造成相互残杀,但是最终还是引起了双方部队的注意。塞尔维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双方都向当地联合国的“联合国保护部队”(UNPROFOR)基地求援。
联合国法国蓝盔部队的马钱德(Marchand)军士接到了他在萨拉热窝的上级电话,上级向他讲述了这个情况。可到了战壕后,他发现最高司令部命令他不得介入这起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事件中。失望之余,马钱德决定违抗军令,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他得到了一个扫雷班的帮助,但是他的上级威胁他说如果他不回到他的岗位上去将会采取严厉的行动。于是,他只得返回。马钱德离开了战壕后,西基和尼诺之间的局势越发紧张,他们几乎相互杀死了对方。
在返回阵地的途中,马钱德遇见了简-利文斯通(Jane Livingstone),一个国际电视频道的新闻记者,她早已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简截听了马钱德与他上级间的无线电通讯,并威胁着说要将他们"不干涉"行动的过程曝光。马钱德很快又返回到了那条战壕,只是这次他是因媒体的原因来帮助尼诺、西基和塞拉。他到达的正是时候,及时阻止了尼诺和西基间的再次相互残杀。
“联合国保护部队”的队伍和扫雷班再次集中起来。随着这个“无人地带”开始变得与其说是一个“战场”,到不如说是一个“马戏场”,世界媒体也开始聚焦这个地方。在位于萨格勒布的联合国最高司令部里,对于索夫特上校来说,这个局面实在是太棘手了,他已经通过媒体看到了这一事件的升级。索夫特决定坐飞机亲往,以赢得媒体的支持,并希望扭转这个局面。
在战壕里,扫雷专家检查了仍然压在地雷上塞拉的情况,但告诉马钱德没有任何办法,他们无能为力。索夫特上校到了,他很快也得出了回天无力的结论,但他立即想出了一个可以挽救“联合国保护部队”声誉的良方。
西基和尼诺最终不得不走出了那条战壕,离开了躺在地雷上的塞拉。紧张的局势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这也是最后一次了。经过这一整天狂燥极至的事件后,他们这种荒谬的局面也到了最后一刻。夜晚降临《无人地带》时,塞拉孤零零地躺在地雷上,等待着他的命运……
M4谢尔曼改装的几款扫雷坦克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交战双方都开始大量使用地雷,尤其是地广人稀的北非战场,地雷成了最好的封锁武器,那里埋设的地雷到今天也没有清除干净。要想清除地雷打开进攻通道,就需要一种高效的扫雷武器,当时盟军在M4谢尔曼坦克的基础上尝试发展了很多扫雷坦克,本文介绍其中几款比较特别的。
实战证明高速旋转的链枷式扫雷器拥有很高的效率,不过这都是后话,当时的设计师们提出了很多种想法,其中一些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例如T5。
T5其实就是在坦克前方安装锄雷犁,经过反复测试后得到了T5E3,它的锄雷犁结构最合适,扫雷坦克一边前进一边将地里的地雷铲出来,并顺势推往两边,如果是反步兵地雷可能会被引爆,这点伤害对坦克毫无影响,如果是反坦克地雷则达不到压发所需的压力,因此只会被推往两边。这种设计在今天仍在使用。
T8是AR Williams中校设计的扫雷坦克,他设想在M4坦克前方安装18部打桩机,通过不停地捶打地面提前引爆地雷,汽锤的锤头可以向后活动,地雷爆炸的冲击力可以把锤头向后“吹”,然后在巨大的复进弹簧作用下回位,这就像是一套柔性结构,避免硬扛地雷伤害。
T8只做了2辆原型车,第一辆有3部打桩机,第二辆有6部打桩机,测试结果不是太好,锤头容易损坏,因此T8并没有生产服役。
T9采取的是简单的压路机式扫雷办法,通过坦克驱动巨大的压路滚轮提前引爆地雷,坦克前方通过一根长臂驱动滚轮,保持一定距离是为了地雷爆炸伤及自身,滚轮表面密布5英寸长的金属刺。
T9也有两辆原型车,第一辆在测试中发现滚轮太重了,它有夸张的38吨重量,第二辆削减了重量,降低到29吨,不过这仍然是一个难以推动的钢铁坨子,因此没有实用性。
既然笨重的滚轮推不动,那么干脆把坦克的行走部件改成滚轮,这样不就能够降低动力负担了嘛,这就是T10扫雷坦克。
T10的行走部件为后三点式,因此也被称为三轮车,前轮直径约244米,巨大的钢轮不仅可以直接压在地雷上引爆它,还能抬高坦克的离地间隙,降低地雷的伤害,同时坦克彻底用25毫米厚的钢板进行了加固处理。多个圆形钢片组成的尾轮居中安装,它可以碾压前轮中间的空隙,避免遗漏地雷。T10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测试中它太重了,机动性非常差,不适合野外扫雷任务。
T15回归到了更简单粗犷的路线,既然增加附加设备会让坦克难以负担,同时降低坦克机动性,那么干脆直接加固坦克的现有结构,这就有了加强版M4的T15扫雷坦克。
从照片可以看到坦克的装甲、履带等部分都被加厚加强,别看取消了坦克的炮塔,整车重量大约33吨,测试中坦克扛住了反坦克地雷的伤害,不过也有遭受了一点伤害,发生在履带和变速箱上,实战中总不可能压一次地雷就修一次坦克吧,因此T15也没有投入使用。最终实战证明链枷式的扫雷器最好用,因此停止了扫雷坦克的开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