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曲正月十五闹花灯曲谱

唢呐曲正月十五闹花灯曲谱,第1张

唢呐曲正月十五闹花灯曲谱如下图所示。

扩展资料

曲谱即乐谱,是记录音乐音高或者节奏的各种书面符号的有规律的组合,如我们平时常见的简谱、五线谱、吉他谱、古琴谱等等各种现代的或者古代的乐谱都叫做曲谱。

曲谱可分为:

简谱曲谱吉他谱曲谱钢琴谱曲谱 电子琴谱手风琴谱 二胡曲谱 笛萧曲谱萨克斯谱 古筝曲谱 其他曲谱

琵琶谱: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清代华秋苹编订,故又称《华秋苹琵琶谱》,简称《华氏谱》。共3卷,收录了南、北两派琵琶小曲62首,大曲6套,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

上卷收录王君锡的传谱,有文板5首,武板7首,杂板《普庵咒》1首,大曲《十面》1首。中、下卷收录浙江陈牧夫的传谱。

中卷有《思春》、《昭君怨》等文板18首,《步步高》、《巧梳妆》等武板12首,《春光好》、《凤衔珠》等随手八板5首,《倒垂莲》、《小月儿高》等杂板14首。

下卷有《将军令》、《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月儿高》和《普庵咒》等大曲5首 。华氏编订时不加增改,忠实于旧谱,并参照琴的减字谱法,拟订了比较完整的琵琶指法谱字,对琵琶的定弦、把位、指法等加以规范化,对优秀琵琶曲的保存和流传有很大贡献。

琴谱:传统琴曲专用的 乐谱。 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位 和弦位,称文字谱。唐代 曹柔首创减字法,将原来的文字谱减化、缩写,成为减字谱,明清两代沿用。减字谱将左手的大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记为“大”、“中”、“夕”,右手各指因拨弦方向而有不同的名称,如“ 擘”、“ 抹”、“ 勾”等,还有很多怪字。现存曲谱多为中唐的减字法所记载的作品,文字谱所记载的只剩《碣石调·幽兰》一曲。

1、《大悲曲》:唢呐独奏《大悲曲》,听着肝肠寸断,眼泪止不住的打转。

2、《秦雪梅吊孝》:《秦雪梅吊孝》是一部古代故事。在唢呐的表现下,突出了无比悲痛和感人至深。

3、《大出殡》:唢呐悲曲“大出殡”催人泪下,前年琵琶万年筝,唢呐一吹全剧终,十分悲伤和撕心裂肺。

4、《悲离情》:唢呐演奏凄惨悲凉曲调《悲离情》吹的太伤感了,让人听着想哭。

5、《葬花吟》:声声嘹亢,声声凄婉,忧伤婉转,不由自主的听哭了。

6、《渭水秋歌》:声声呜咽,如泣如诉,声声催人泪,韵味十足。

7、《河南曲剧》:韵味十足,听着真是享受。

8、《十不该》:撕心裂肺,催人泪下。

9、《一生所爱》:全曲十分激昂,听者为之动容,演奏起来撕心裂肺。

10、《喜喜》:有初听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的称呼,十分撕心裂肺。

请做好就做好的谱子叫什么:

请做好就做好的谱子叫请做好就做好。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称的简谱,是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在音乐店就能买到唢呐曲谱。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自古到今,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已成民间习俗。大红灯笼悬挂于门庭,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还能增添节日气氛,主要是由祭祀的说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5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