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它主要用来解释什么现象?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它主要用来解释什么现象?,第1张

达尔效应是指太阳投射时,产生的光线,用来解释光的散射现象。

丁达尔效应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在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 ”

摄影界也叫它“耶稣光”,一般出现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刚好太阳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一大片,显得特别壮观。

扩展资料: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

小于可见光波长,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丁达尔效应(英语:Tyndall effect)指光被悬浮的胶体粒子(例如:乳剂、混悬剂)散射。

  机制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命名始源

  186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研究了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的形成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它在实验室里可用于胶体与溶液的鉴别。

  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

  散射光的强度,随着颗粒半径增加而变化。悬(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微粒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不到丁达尔现象;只有溶胶才有比较明显的乳光,这时微粒好像一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

  散射光的强度,还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因此进行实验时,溶胶浓度不要太稀。

  当光射向溶液时,光受到的散射较少,大部分光都能通过溶液。但射向胶体时,胶体的粒子散射光,使得那些粒子有被散射的光的颜色。最易看见的例子便是蓝色的天空。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女子粉黛花海拍照遇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效应是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当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就会发生光的散射。其可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

根据了解,云南昆明的一摄影师在粉黛花海为女子拍照时,刚好碰到丁达尔效应。据摄影师介绍,当时是用无人机拍摄粉黛花海,因为无人机快没电了就降落到花海平面,然后不经意间抢拍到了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虽然是物理现象,但是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名字“耶稣光”。这是现象其实挺常见的现实中就是一束光照下来形成一个通路。这个现象在早晨、日落,或者雨后云层比较多的情况下出现,而且在天空、树林、暗室等出现的概率也会更大。

丁达尔效应在世人的口中总是浪漫多情的,至少在我看到的宣传视频里面总喜欢把它和爱情挂钩。很多人都觉得一起见证过丁达尔效应的情侣会走得更远,带着这种信念很多情侣都会特地去寻找和追随丁达尔效应出现过的地方打卡。而目的是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够被祝福。

还有就是也有人就想这次无意拍摄到丁达尔效应的摄影师以及照片主人公一样,都觉得见证过丁达尔效应是自己的幸运。丁达尔效应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还是一个安慰剂的作用,会让人的心理状态因为它而改变。

对于大家赋予丁达尔效应的美誉,我只能说世人皆浪漫,会有一颗善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眼睛。不过也确实因为丁达尔现象的出现让光有了形状。让能人能够看见光的样子。有笔直的通路,也有爱心的形状,也有射线状态的等等,五花八门的。

美好的爱情

丁达尔现象是1969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的物理现象并用于胶体的研究。丁达尔现象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通路的样子甚是美观,令人感叹科学的奇妙

丁达尔现象实际上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造成的,被经常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茂密的树林中或者是密集的云层下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的间隙或者云层的间隙中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于这种自然现象就是丁达尔现象了。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光通过云、雾、烟尘也会产生这种现象。它主要用来解释光散射的现象。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人们常说的“万缕阳光洒向大地”,这里的“万缕阳光”就是丁达尔现象;当我们漫步在林间小道,抬头仰望天空,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孔隙倾泻而下,一束束打在人们身上,宛如仙境般迷人,这也是丁达尔现象,在中学的教科上,丁达尔现象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

扩展资料: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人民网——破解“丁达尔现象”消失之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2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