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代表瓷器是什么?

明朝的代表瓷器是什么?,第1张

其实瓷器这样东西是各朝各代相辅相成的,不是说各个朝代就自己发明出了一种特殊的瓷器,然后就各自发展,取代前朝瓷器。我们所说的唐三彩,元青花,清珐琅只是说这个朝代这种烧制方法比较成熟或者比较新颖而已。比如说唐三彩到青花瓷就是一种烧制方法的变革,而虽然元依旧有三彩,但因为此时的青花已经趋于成熟,也走上顶峰,所以我们称元青花。而之后的清珐琅则是因为珐琅这种烧制方法,大量采用西方的装饰方法,异常新颖以及特殊,所以我们将清的特色定义为清珐琅,但这种烧制方法和青花瓷比起来还是略显幼稚的。现在来说说你问的明朝,明朝的瓷器发展主要是色泽上更加鲜艳了,出现了成熟的五彩瓷,但制造工艺和青花比起来,依旧不足。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给明朝的瓷器加上一个代表,可以是明青花或者明五彩,但其实清五彩要比明五彩更加的纯熟,只是清有了特殊的珐琅瓷,所以就没有说清五彩了。

磐龙缠炉 手打整理,欢迎追问

> 在英文中,“CHINA”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CHINA”更是经常被挂在嘴边,因为“CHINA”的另一个含义指的是 “瓷器”。可见,在外国人的眼中,“瓷器”与“中国”划上了等号。瓷器让“中国”走入了外国的普通百姓家,也让他们记住了瓷器的著名产地——景德镇。> >在中国的广阔疆域中,盛产瓷器的地方有很多,自隋唐开始便有“六大窑系”、“五大名窑”之说。每一处产地都有精美绝伦的瓷器足以自傲。河北曲阳的定窑, 所产的白瓷可与白玉相媲美。河南禹州的钧窑,有着“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谣谚。但在这众多的瓷器产地中,江西景德镇的名号无疑是最为响亮的,被 誉为“千年瓷都”。> > 景德镇位于今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相接壤,原属古徽州的一部分。就地形来说,老天对于景德镇并没有太多的偏爱。地 处丘陵地带,景德镇只是群山环抱中的一个小盆地,四周层峦叠嶂,山峦陡立。这对于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来说,意味着与外界相隔绝,有着被世人所遗忘的危险。但 老天又开了一个玩笑,在崇山峻岭中又埋藏下珍贵的宝藏。一是高岭土,它是制作陶瓷最为重要的原料,而景德镇所产的高岭土更是佳品中的极品。景德镇东北六十 里一个叫高岭的小村子,正是这里的土壤给予了景德镇如此的盛名。高岭村的瓷土主要含有高岭石,这种呈白色,略带浅黄、浅蓝色的结晶岩,可以用来烧制瓷器, 以洁白、细腻、耐火度强而著称。高岭土的名气,也在很早就传遍世界。在欧洲,至今仍把陶瓷工业上的高岭土,叫“CHINA CLAY”,小小的高岭村为中 国赢得了世界性的品牌。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能闻名遐迩,与这里的高岭土密不可分。一是煤炭,为烧制瓷器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这也让景德镇得以烧制瓷器达千年 之久。而其他的瓷器产地则没有这么幸运,在顶盛之后,它们就要面对无火可烧的窘境,一个个都成为了历史遗迹。而也正是这些才会留给景德镇以青山绿水,至今 此地的森林覆盖率还在70%以上。坐拥这两份厚礼,景德镇的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璀璨的陶瓷文化,为“瓷都”这一称呼留下一长串的陶瓷精品。>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史称“新平治陶,始于汉世”。虽然这时所生产出的还属于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烧出的器物色泽、胎体都不成熟, 但这正是景德镇制造瓷器的开端,辉煌的未来,正是从这色釉不匀、厚薄不等的器物中起步的。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景德镇的陶瓷逐渐走向成熟。在唐宋时期,景德 镇迎来了第一个灿烂的高峰。,一种被称为“假玉器”的瓷器品种在此问世。这是由当地一个叫陶玉的人制造的瓷器,在质量、色泽上可与珍贵的玉器媲美。一 时间,“假玉器”名扬全国。连唐高祖都下令,列景德镇的瓷器为贡品。有了皇帝的命令,等于给景德镇颁发了张名牌产品的奖状,做了一次免费广告。从此景德镇 的瓷器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赵宋时代,帝王们更加倾心于景德镇的瓷器,宋真宗专门派人在这里烧制宫廷用的官瓷,并在瓷器底部标明“景德年制”四字,以表明 其御用瓷器的正身。由于这些瓷器从色泽、色彩到器形上都堪称上品,名声大噪。此地也因其瓷器而正式得名“景德镇”。此后,“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成为了广 告标语,风靡全国。> > 到了,景德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其瓷器制造业更上一层楼,成为全国瓷器制造业的中心。宋元战火的洗礼和元末起义 的硝烟,并没有使这座无城墙的城市倒下。相反,大量各地来此避难的制瓷工匠涌入这座城市,使得各地名窑的工艺都得以在此汇集,吸收融汇和消化吸收这些工艺 之后,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才得以有新的突破。而明王朝的建立带来了安宁富饶的生活,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景德镇的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 好,而且品种多,行销于海内外。> > 与唐宋的帝王一样,和他的子孙们也对景德镇的瓷器情有独钟。他们直接在景德镇建起了御器厂,称 为御窑,也称官窑;委派官员管理、监督瓷器的生产,专为皇室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御器厂的建筑分为管理和生产车间两部分。管理部分中间是三间正 堂,后面连着穿堂,走过穿堂,便是寝堂。正堂的左侧建有官衙,衙门中建有正堂、廊房、仪门、鼓楼、库房,乃至监狱等一应俱全。在这里,到处都是官的痕迹, 皇帝的身影无处不在。生产车间部分由各种“作”组成,“作”相当于现在的车间。按照生产的品类不同,一共有23个作:大碗作、酒盅作、碟作、盘作、钟作、 印作、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铁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东碓作、西碓作等。也由于生产的物件不 同,各“作”中房间的数量亦不同,有多达几十间的,也有的仅一间。厂中还有各种窑:风火窑、色窑、大龙缸窑、青窑等,在明代最多时达到了80多座。另外, 厂中还有水井、柴房、工棚、神祠等附属设施。> > 凭借着帝王的威势,御器厂聚集了最优秀的能工巧匠,占据了最好的原材料,拥有民间所无法 拥有的雄厚财力,进行着不计成本的精工细作,生产出大量美妙绝伦的传世精品。御器厂的瓷器代表着明代瓷器制造业的最高成就。习惯上,明代官窑的产品,均以 帝王年号冠名。永乐窑是对永乐时期的官窑瓷器的统称,史载永乐窑的制品“有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又次之,杯外青花深翠,式 样精妙”,可见当时人们制作工艺的精良。在浩浩荡荡的船队中,作为大明王朝的赏赐,景德镇的瓷器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仅扩大了中国瓷器的声誉,也带动了 景德镇瓷器的国际化。而明代官窑中最为精美的器物,要属产于宣德年间的宣德瓷器,其中青花瓷的色泽达到了最高水平。青花瓷器是指用钴料先在胎体上绘画花 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呈现白地蓝花,是釉下彩瓷器。宣德时,青花瓷的胎体凝厚庄重,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这个时期的青花原料, 据说是郑和下西洋时,从 地区带回国内,叫苏渤尼青,色彩清亮鲜艳,色性稳定;溶入胎釉时,显得青翠欲滴,古朴厚重。因为这种青料已消耗殆尽,所以, 宣德时的青花瓷器更加弥足珍贵。有一款白茶盏,色泽如玉,釉下暗含鸡橘皮纹,杯内有绝细龙凤暗花。这种般的艺术品,见证了明代瓷器的辉煌时刻。从 宣德炉到后世的景泰蓝,都已成了中国的国宝。> > 进入明中期以后,景德镇产的青花瓷器虽不及宣德,釉 彩上的鲜红色也不如永乐、宣德时 期;但这时期工艺上的创新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成化年间研制出的斗彩堪称陶瓷制造业的又一个高峰。所谓斗彩,是先在釉下先用细线描好青花图样,再送入窑 内高温(烧成瓷器的温度在1250度以上)烧成青花,然后在釉上就青料勾画的轮廓用彩料填绘,再由烘炉低温(釉或彩在一千度上下烧成的瓷器)烘烧而成。由 于釉上和釉下的色彩互相争妍媲美,相映成辉,按照景德镇的方言,凡凑合在一起,就叫斗,故称之为斗彩。斗彩又分为两种,一种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拼成彩 画,称为“釉下斗彩”;一种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五彩拼成彩画,称为“釉上斗彩”。这种斗彩,五彩斑斓的图像跃然瓷器之上,让人爱不释手。其中以 鸡缸杯为例,有记载说:“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上绘牡丹,下绘子母鸡,活灵活现。”有人评论说,此杯胎薄体轻,近光透影,绘画极精。这种珍品在 时就极为昂贵,仅一杯便值十万钱。正德、嘉靖两朝,国内又获得外国的颜料“回青”,可与宣德时的“苏渤泥青”媲美。这时的青花瓷器色泽浓重,有一种蓝中微 泛红紫的鲜艳色彩。由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以八仙、八卦、寿山、福海为题材的作品,便不断产生。万历时期,是官窑瓷器在明朝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青花瓷器 的外国颜料已用尽。于是,青花瓷开始追求图案的富丽堂皇,和器形上的多种多样。花朵中夹带着各种文字,彩瓷中花纹布满全器。瓷制的棋盘、笔管、烛台、鼓凳 等器物的出现,使器形的多样化达到了“制作精巧,无物不有”的地步。经过历代御器厂工匠的努力,把明代瓷器制作的水平抬到了一个新高度,有些方面甚至于达 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 > 穷奢极侈的明朝皇室,不惜重金建官窑来满足自己对瓷器的私欲,而景德镇的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建立的民窑, 才是真正的社会推动力。民窑不仅生长出大量的生活日用品,而且由于思想活跃,创造力强,产生出一大批的陶瓷大师,为瓷器的发展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以制 “卵幂杯”、“琉霞盏”闻名于世的“壶隐道人”吴昊十九,就是景德镇人。他的薄胎瓷杯、瓷盏,杯胎薄如蛋壳,盏色明如玑珠,一枚仅重半铢,不到一克重,可 谓是晶莹剔透,轻若鸿毛。所制的薄胎瓷“卵幂杯”,被誉为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瓷器之一。仿古瓷制作名家周丹泉,其手下所出的仿古瓷器使人无法辨其真假。这位 周先生还常常带着自己的仿制古器请名家鉴定,结果,往往为他的仿品所蒙蔽。据说,有一次,他在朋友处看到一件古鼎,便悄悄地用手指测量器物的高度,用小纸 片摹下鼎的印纹。半年后,周先生带着自己仿制的古鼎拜会友人。他的朋友惊讶地发现,周丹泉的古鼎和自己原有的古鼎一模一样。于是,当即买下作为副品。周丹 泉的名声大振后,一件精品问世,出现了四方重价求购,千金竞市的热闹场面。另一仿古名家崔国懋声名更大,他所仿宣德、成化窑的瓷器号称“崔公窑”,名噪当 时,四方争购。> > 有了名家和名品,还有成千上万制作瓷器的名工匠,景德镇的黄金时代到来了。明代官员王世懋的《二酉委谈》中说:“为天 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可见,当时的兴旺景象,昼夜不熄的窑火,锤打瓷 土的响声,让初到此地的人无法入睡,整个市镇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手工工场,以至被戏称为“四时雷电镇”。> > 景德镇的瓷器不仅供国内消费, 而且传至海外,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一个象征。在宋元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就是出口产品。到了明朝,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更促进了景德镇瓷器的海外销售。明朝初期,国力正盛,在天朝大国的心态下,景德镇的瓷器多用赏赐的方式传到外国。但这种恩赏的形式,只在明前期较多。到了 明代的中后期,随着国际贸易时代的到来,更是随着明朝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瓷器则是通过商品贸易的方式走向世界。当时沿海各港口的中外商船,都是以 瓷器作为物品运送的,整船整船的瓷器被运往了日本、东南亚、印度、非洲,乃至于欧洲等地。万历四十二年(1614),当时一艘从爪哇回国的荷兰船,就满载 了景德镇的瓷器6万9千多件,占景德镇瓷器年产量的千分之19。可见,当时欧洲对瓷器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 景德镇这座历史悠久的南方小城,在明朝这一辉煌时期,又一次地留下了自己不朽的传说。一件件传世的佳品,述说着明朝的顶盛,一段段瓷器背后的动人佳话,历数着景德镇曾经走过的辉煌。景德镇巧夺天工的瓷器在明朝辉煌灿烂的画卷上又增添了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瓷器的造型,因不同时代、不同需要而有所变化。人文环境来讲、明代的瓷器不供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之用,地主贵族作为陈设工艺美术品、明朝初年朝廷还规定祭祀用的瓷器。明代中后期的嘉靖朝,任然是尊、罍、盘、罐、瓶等一类和古代礼器相近的器形。

明代瓷器的装饰,(江西大志陶书)记载明代官窑瓷器的装饰手法,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或玲珑无不具备”明代青花釉下彩绘在元代成就的基础上,发展成主流。图案的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云纹、八宝、回纹、八卦、钱文、梵文、锦地等等。

明代在我国瓷器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提高,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才逐渐流行起来。整个明代,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二百七十六年。到目前为止,除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未发现写有皇帝年号款的官窑瓷器外,其它各期均有遗存实物为证。

明朝嘉靖年间瓷器

明代各个时期的瓷器,其品种之间,既有称为“大明器”的相同风格,又有各个时期不同的特征。其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概述如下:

1、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明代宣德青花瓷器

2、胎体:琢器都较厚重,圆器的胎体也较清代的厚重。永乐、宣德器里很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两层的衔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物尤甚。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的现象,俗称“黄衣”,其胎质虽不及清代康熙时细腻、坚硬,但还是具备坚致缜密的特质。

明代绿松石釉瓷器

3、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的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除“亮白釉”。这种特点以外,釉面大多匀净,少有桔皮纹现象(宣德另论),器口及足边微有重釉痕迹,又因釉质凝肥,偶见缩釉裂斑。

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特征鉴定

4、纹饰:深受当时的画风影响,多为写意。既无工笔画之板滞,又无图案画之拘谨,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酣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所画龙纹状多凶猛,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因明代崇尚火德,故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并且,带宗教色彩的纹饰较为流行。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凸出。

明万历五彩内画人物故事纹罐

5、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国腻,光滑温润的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了末期更为严重。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高足等。

明万历 青花乳足人物故事筒式香炉

6、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吉祥款等。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宋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款以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一般格式为“大明××年制”;成化、正德时亦有少数写“造”字款识:隆庆官窑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民窑款识,多随意书写,草率不规。

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哥、定。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

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

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

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

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

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

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赵焓奔浣甙儆嗄辍Rぶ贩植加

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

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

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

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

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

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

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

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

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

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

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大

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

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1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4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5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6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瓷器历史

编辑本段

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明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开设了官窑——“御窑厂”烧制御用器外,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官民竟市”的欣欣向荣局面。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青花瓷在元代已趋成熟,但存世量极少。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青花瓷才被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国明代,清代及现代瓷业发展的主流。

  整个明代1368——1644年,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276年{南明除外}。其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乐和宣德为最高峰。

  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其中嘉靖,万历量最大。

瓷器品种

编辑本段

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五彩及单色釉,杂色釉。

  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等。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发展到最高阶段。青花瓷在永乐和宣德时期达到了顶峰,被称为青花时期的黄金时代。自此,青花瓷成为中国瓷业发展的主流,形成了青花瓷器异彩纷呈的局面,一直到今天。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在洪武时期有了很大发展,一度发展到极盛阶段。

  二,釉上彩,可分为1,釉上单彩:有白地红彩,白地绿彩,白地黄彩,金彩,黄地红彩,黄地青花,青花红彩等。2,釉上多彩:主要是指斗彩和五彩。斗彩,又称逗彩,其意是指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彩色画面。斗彩工艺发明于宣德时期,成化时的斗彩极富盛名。五彩,俗称“古彩”,也称“硬彩”,五彩从宋,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宣德时成就突出。至嘉靖,万历时五彩瓷器享誉中外。

  三,单色釉和杂色釉,品种繁多,绚丽灿烂,在中国陶瓷史上大放异彩,与青花彩瓷并重。单色釉主要有: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高温油。永乐,宣德时烧制的极为成功,故被世人称为“宝石红”,“霁红”等。之后极为少见,且质量大不如前。蓝釉,以钴料为着色剂,入窑一次高温烧成。永乐蓝釉,蓝色纯正,釉面滋润。宣德蓝釉,犹如蓝宝石,故有“宝石蓝”,“霁蓝”等之称。之后,各朝代虽有烧制,但质量明显下降。甜白釉,是永乐时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种半脱胎的白釉瓷,因其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故而得名。永乐,宣德时达到高潮。以上红,蓝,白单色釉为明代单色釉最名贵的品种。

  此外,还有仿哥釉,仿龙泉釉,铁红釉,也称“矾红釉”,黄釉,洒蓝釉,也称“雪花蓝釉”等。杂色釉,是指以多种色釉施于一器的瓷器。兴盛于明嘉靖时期,传世品极少。

主要特征

编辑本段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款识特征

编辑本段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瓷器鉴定

编辑本段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瓷器纹饰

编辑本段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

  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的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以文字作为装饰内容的有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3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