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词五首其三的诗眼是什么

越女词五首其三的诗眼是什么,第1张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2.基本解读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3.鉴赏要点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耶溪采莲女(1),见客棹歌回(2)。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3)。 [题解] 越女词共有五首,今选其三。这是李白在吴越一带所写的一组诗歌。前两首写吴女,后三首写的是越女。总之,诗歌描写了吴越女子美丽的容颜和活泼的姿态,加上花红水绿景色的衬托,给读者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正如《瓯北诗话》中所说的“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情趣自见。从题材和语言风格来看,作者受南朝民歌的影响颇深。这首小诗主要写了采莲女的娇憨可掬之态,耐人寻味。 [注释](1)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2)棹(zho)歌:棹,船浆,这里作动词用。棹歌,即划船时所唱的歌。(3)佯羞:假装害羞。 [大意] 采莲女划着小木船,正在耶溪采着莲。忽然看见客人来,划着船儿唱着歌,赶紧掉头回。拨开荷叶进花丛,笑吟吟地躲到荷花里。为什么进去不出来?原来是假装害羞不与客人再见面。 [品味] 首句点明了人物及身份,扣住了诗题。接着描画了人物的活动及娇情憨态。次句的“见客”是因,“回”是果。采莲女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是那么豪爽自然,活泼可爱,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情趣。嗣后一个“笑”字,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妩媚,令客人不胜神往。然而,就在这瞬间采莲女却躲到了荷花丛中,不再与客人照面,营造了一种令人无奈的氛围,这或许也是一种缺憾之美吧。其原因是什么呢?表面看来是有点害羞,实质上是假装的含羞。如果真有羞意,还能“棹歌”“笑入”吗?再说“客人”是如何知道“不出来”的呢?若非心存再见之念,若非在岸边伫立良久,又岂能知道出来还是不出来呢?这又不禁令人神驰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侧面烘托了景物之宜人与人物之娇态。 《粤教版选修: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晃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关键词:粤教版教案 李白诗四首 教学目的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3、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试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字面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脉络 一、导入:李白其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谪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祖籍陇西(今甘肃),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与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15岁时,李白的文章已写得很出色,并开始学剑。26岁时,“仗剑去国”,开始漫游兼求仕的生活(李白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42岁时,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任翰林供奉。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唐玄宗只把李白当成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因作风傲岸,李白在朝中屡遭谗毁,初步认识到政治集团的腐败后现实的黑暗。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44岁时)。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二年,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一番。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离开东鲁南下吴越前李白写此诗作别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然后开始新一次漫游旅程。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 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李白的诗清新自然(用李白自己的诗句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助幻想表现激情。杜甫赞李白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品诗 1、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 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2、结构、大意 一、入梦缘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 二、梦游仙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洞府神仙(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三、抒情言志: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思路:不满现实 → 梦游 → 反抗现实 3、主题 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但也表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避世思想。 4、思考 A、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诗人写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景象:见到了海日、花石、熊咆龙吟、云、水等景象。“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 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B、诗中写洞内建筑陈设、仙人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等,突出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描绘这样的仙境(美、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 ,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 C、“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什么感情? > 答:反映了诗人惊醒后面对着现实的无限哀痛。 D、试分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答:“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的消极面。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 最后一句——是“诗眼”,“卒章显志”,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4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