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人物) 一 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 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 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 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因此,对这些我就不人云亦云了, 而想把我们的老友唐璜来传诵—— 我们都看过他的戏,他够短寿, 似乎未及天年就被小鬼给带走。 二 上一代有弗农,沃尔夫,豪克,凯培, 刽子手坎伯兰,格朗贝,等等将军, 不论好坏吧,总算被人谈论一阵, 象今日的威斯莱,招牌上也标过名。 呵,这群声誉的奴仆,那“母猪的崽仔”, 都曾昂首阔步,象班柯的帝工之影; 同样,法国有一个拿破仑和杜莫埃, 在《导报》、《醒世报》上都赢得了记载。 三 法国还有孔多塞,布里索,米拉波, 拉法夷特,培松,丹东,马拉,巴那夫, 我们知道,他们都是赫赫有名, 此外,还有尚未被遗忘的,例如: 儒贝尔、奥什、马尔索、拉纳、德赛、莫罗, 以及许多军界要角,难以尽述。 他们有一时都非常、非常垣赫, 然而,用在我的诗上却不太适合。 四 纳尔逊一度是大不列颠的战神, 可惜为时不久,就改换了风尚; 特拉法尔加已不再为人提起, 它已和我们的英雄一起埋葬; 因为陆军的声望一天天隆盛, 海军界的人士岂能不受影响, 更何况,我们的王子只为陆军撑腰, 把郝、邓肯、纳尔逊、杰维斯都忘掉。 五 英雄人物何止一个阿伽门农, 在他前后,也出过不少俊杰之辈, 虽然英勇’象他,却又各有千秋; 然而,只因为不曾在诗篇里留辉, 便被世人遗忘了。——我无意针砭, 但老实说,当代我实在找不到谁 适用于我的诗(就是这新的诗章), 因此,我说过,我就选中了唐璜。
希望采纳
美好的一天
多美好的一天啊!
花园里干活儿,晨雾已消散,
蜂鸟飞上忍冬的花瓣。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我想占为己有,
也没有任何人值得我深深地怨;
那身受的种种的不幸我早已忘却,
依然故我的思想也纵使我难堪,
不再考虑身上的创痛,
我挺起身来,前面是蓝色的大海,点点白帆。
一朵红红的玫瑰
彭斯(英国)
作者简介: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苏格兰诗人。 1759年1月25日生于艾尔郡阿洛韦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里劳动,辛勤20年,而家庭经济始终困难。他自幼爱好诗歌,1783年开始写诗。1786 年出版了《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原想以诗集的收入作为旅费移居西印度群岛,不料这部新作以其纯朴的农村题材和清新的风格得到广泛的好评,作者被邀去爱丁堡,成为名公贵妇的座上客。但他保持农民本色,在苏格兰西北部作短期游历之后仍回故乡务农,后为税局职员。他除继续创作之外,又替两个丛刊收集并整理民歌,使许多即将失传的民歌(总数大约 300首)得以保存。1796年 7月21日于贫病交加中死去。
一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苞放;
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
你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直到四海涸竭,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熔!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吧,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莎士比亚(英国)
作者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 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 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文/ 莎士比亚(英国)
我怎能够把你来比拟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给机缘或无偿的天道所摧残,
没有芳颜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横越大海
丁尼生(英国)
作者简介:丁尼生(1809—1892),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桂冠诗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过人的诗才,15岁时就与两个哥哥共同发表了《兄弟诗集》。1828年进剑桥大学读书,一改内向寡言的性格,加入诗歌俱乐部,积极参加诗歌活动。1829年,诗人的短诗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金质奖章。然而,诗人的人生并没因此而一帆风顺。1931年,诗人因父亲去世放弃了剑桥的学业。1832年,诗人的《诗集》出版,遭到了评论界的极尽挖苦和攻击,使得诗人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未踏足诗坛半步。1833年,已与诗人的姐姐订婚的挚友又突患绝症,离开了人世。诗人不堪悲痛,只以写诗来慰藉自己的灵魂。 1950年,诗人出版了花费17年时间写成的《悼念集》,轰动了整个诗坛;同年,诗人和相恋15年之久的恋人结婚,可谓双喜临门。随后,荣誉也纷至沓来,诗人被人们众口一词封上了“桂冠诗人”的称号。晚年的诗人过着安闲的生活,还在上议院获得了一个席位——那是一个离诗歌,特别是伟大的诗歌作品很远的地方。所以,晚年的诗人尽管笔耕不辍,但收效甚微。
横越大海 文/ 丁尼生(英国)
夕阳西下,金星高照,
好一声清脆的召唤!
但愿海浪不呜呜咽咽,
我将越大海而远行;
流动的海水仿佛睡了,
再没有涛声和浪花,
海水从无底的深渊涌来,
却又转回了老家。
黄昏的光芒,晚祷的钟声,
随后是一片漆黑!
但愿没有道别的悲哀,
在我上船的时刻;
虽说洪水会把我带走,
远离时空的范围,
我盼望见到我的舵手,
当我横越了大海。
作品赏析
这首诗出自诗人的诗集《悼念集》,为诗人的名诗之一。诗人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对逝去挚友的怀念和那种怀念的痛苦。诗人在沉痛的怀念中,意欲乘船横越大海,去寻找挚友。但诗人又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超越了平常的思念之情,在诗中写出了对人类心灵的思考。
诗人静立海岸,面对大海。尽管在海的深处有呜呜咽咽的悲吟,大海的表情却是一片寂静。诗人昂起头,看到了灿烂的夕阳,“金星高照”。诗人仿佛听到了一声召唤,“清脆的召唤”。
诗人要远行了。就在这个时刻,诗人将远行的时刻,诗人看到了“黄昏的光芒”,听到了“晚祷的钟声”。那略带暗淡色彩的夕阳,衬着那教堂的钟声,幽幽邈邈的。是天堂的胜景,还是人间美妙的风光?黑夜即将来临,容不得诗人思索,诗人只能藏起曾经的悲哀,在悲哀的回忆中上船。在沉痛的回忆中,诗人的心如同那海水一样:尽管有着汹涌澎湃的激情,有着涵盖宇宙的梦想,但是为了失去的友人或者前辈的安息,为了平静美好的未来,诗人宁愿承受一切悲哀和痛苦;诗人沉默而冷静地站着,思索着即将到来的远行。
海水在“无底的深渊”中涌来涌去,但它们可以转回老家。诗人呢?可能面对的是洪水,无情卷走一切的洪水;可能诗人的前面不再有时空,一片混沌。但是诗人是满怀豪情的,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的。在诗的结尾,诗人说道:“我盼望见到我的舵手。”
诗的风格是沉郁的。带着那种心灵的重负,诗人借助独特的韵律、恰当的比喻和象征,完美地唱出了心灵的忧伤和对挚友的深深怀念。从那比喻、象征中,我们能明显看出英国抒情诗的传统表现手法,即对大自然进行深度的挖掘,寻找贴切表现主观心灵的象征物。同时,诗中那独特的旋律又突破了英国诗歌的传统,拓展了英国诗歌的疆界。
作者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于1864年6月13日出生在都柏林。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担任过爱尔兰教堂的教区长,但他的父亲却叛离宗教,靠画画谋生。叶芝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爱尔兰西部的港口城镇斯莱戈度过的。那里住着他的母亲的许多亲戚。叶芝非常喜欢那里的景色,这后来成了他许多诗歌的背景。叶芝也喜欢与那里的渔民谈天,爱听淦民讲故事,这后来成了他创作民间故事的源泉。
1874年,叶芝全家移居伦敦,可是他们一直思念着爱尔兰,于是在1880年,他们又回到都柏林。叶芝曾在高陀尔芬、哈姆摩史密士学校和都柏林的高等学校受过教育。
1884年,他在父亲影响下想成为一个画家,进入都柏林的艺术学校学习。但是到1886年,他不想在绘画上有所发展,便离开学校,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并立志要成为一个诗人。
1889年,对叶芝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奥辛的漫游及其他》。这部诗集的题材和语言都带有爱尔兰的地方色彩,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兴趣。这一年开始直到1899年,叶芝就住在伦敦,结交了不少著名的诗人,其中包括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和诗人摩利斯,他们对叶芝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过影响。这一年,叶芝帮助一批年轻的诗人亚瑟·塞墨斯、里昂纳尔·约翰逊和艾尼斯特·道逊等建立“诗人俱乐部”。这个组织,后来成了英国最重要的世纪末文学社团。叶芝赞成他们的唯美主义观点,但他并没有被他们的观点所束缚。叶芝的兴趣主要在于关于人格和哲学的理论以及诗人布莱克的研究,他编过《布莱克诗选》(1893),从布莱克那里吸取过以幻景表达诗思的艺术手法。
这一年,叶芝还认识了爱尔兰的爱国主义者茅德·冈,并爱上了她。以后叶芝还帮助过她进行革命活动,虽然最后他们未能结合,但叶芝把她当作理想的化身,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伦敦期间,叶芝还几次去巴黎,接触到当时法国的诗派,特别是象征派,这对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叶芝1900年以前的诗,受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较深,但由于叶芝的诗大多在爱尔兰民族的历史文化中选取题材,从布莱克、雪莱和斯宾塞的诗作中汲取表现方法,所以他早期的诗常常把浪漫主义的幻想与理智的思索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观念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语言富有音乐美和爱尔兰的地方色彩。
叶芝早期的诗除了《奥辛的漫游及其他》外,还有诗集《诗选》(1895)和《芦丛之风》(1899)等。《茵纳斯弗利岛》(1890)是叶芝早期著名的抒情诗,它具有叶芝早期诗歌的特点。全诗内容上具有躲避现实,美化退隐生活的消极倾向,在艺术上,把退隐的幻想与小岛上的具体形象相结合,具有吸引人的艺术力量。这一时期,叶芝还写了不少思想上比较积极,艺术上比较成功的作品,如为毛特·冈写的抒情诗《当你老了》、《深沉的誓言》等,以丰富的想象,缓慢的音乐节奏,朴实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毛特·真挚、健康的爱情。他著名的诗篇还有《丽达与天鹅》、《天青石雕》。
二十世纪初,爱尔兰在新芬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民族自治运动。叶芝从伦敦回到了都柏林,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个运动,并热心地参加了爱尔兰的戏剧改革过动,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一起创办了阿贝剧院,上演有关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叶芝在1902年写的剧本《呼立翰的凯瑟琳》,已表达了爱尔兰要求独立的意愿。此外,如《国王的辩证槛》(1904)、《黛尔丽德》(1907)、《绿盔》(1910)等剧中,也都表现了爱尔兰的民族精神。他的戏剧大多取材于爱尔兰古老的传说和神话,语言优美,背景美丽,具有诗的“美”。叶芝在戏剧方面的成就虽然比不上他的诗歌,但对爱尔兰的文艺复兴却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芝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的诗歌,因受到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的影响,诗风有了变化,已摆脱了唯关主义的倾向,他把象征手法用以表达现实内容,现实主义因素大大增强,他的诗已没有早期的虚幻和朦胧,而是充满着他自己早期所排斥的战斗性和现实感。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好诗,如诗集《责任》(1914)中的《灰岩》和《一九一六年的复活节》(1916)等。
《一九一六年的复活节》是诗人为纪念1916年爱尔兰共和兄弟会起义而写的。在诗中,诗人歌颂了烈士们的高贵品质,认为正是由于烈士们的壮烈牺牲,才使爱尔兰获得民族的尊严,才改变了任人统治的死气沉沉的局面,才产生了悲壮的美。但因诗人不很理解这次起义,因此诗中也流露出对起义的迷惘心情。
在爱尔兰经过斗争获得自治以后,叶芝于1922年当上了参议员,并担任货币委员会主席,直到1928年。
1923年,叶芝由于“始终富有灵感的诗歌,……并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末,是叶芝生活和创作的后期。由于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本身就有维护贵族文化的一面,因此叶芝在后期的政治和文化思想上,贵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他认为贵族拥有财富、懂得礼仪,只能在他们之中产生统治者和廉洁的政府,只有他们才能保护艺术,使艺术家有时间创造艺术。在后期,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东方哲学,还翻译了印度古挖哲学经典《奥义书》,因此他在后期的哲学思想上强调善恶、生死、美丑的矛盾统一并追求圆满和永恒。这一切都反映在他后期的创作上,如著名诗篇《驶向拜占廷》(1928)和《拜占廷》(1929),它们歌颂古挖贵族文明,把拜占廷象征为永恒,是一个脱去了人间生死哀乐的乐园,在那里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社会都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是诗人所追求的圆满境界。
叶芝后期的诗在艺术上已完全成熟,如在《钟楼》(1928)、《盘旋的楼梯》(1929)、《新诗集》(1938)和《最后的诗》(1939)中,他创造性把象征主义与写实手法自然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的哲理与个人的感情融为一体。在诗中,形象包含了多层意义,并且从整体上表现了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叶芝后期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明了,赢得广大读者的赞赏。
叶芝与他的好友、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一样,愈到晚年,愈富有创作活力。他在最后两年中,极力反对文艺创作从观念出发,主张从“心智的洞穴”中出来,到现实生活中,特别从原始的、粗犷的事物中吸取艺术素材进行创作。所以他最后两年的诗风又有新的发展,摆脱了后期象征派玄奥莫测、意象繁复的弊病,使诗篇直接歌公布人生,表现情欲,艺术上具有歌谣体的特色。
叶芝除了诗与戏剧外,还写有小说《约翰·肖曼与杜耶》(1891),论文集《克里底微光》(1893)等。
叶芝于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的凯帕玛汀去世。他的遗骨直到1948年才被护送到爱尔兰,埋葬在斯莱戈的“鼓崖”之下,那里是他童年时代最喜欢的地方。
当你老了 文/ 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分享:
约瑟将会重返迦南,请别悲哀
棚屋将会回到玫瑰花园,请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来临,吞没所有的生命
诺亚方舟是你们在风暴中心的指引,请别悲哀
——哈菲兹
在荒凉昏暗的树林里,
你可曾遇见,
一个歌者在歌唱他的爱情和苦闷
他的微笑,
他的泪痕,
还有那充满烦忧的温顺眼神,
你可曾遇见?
——普希金《歌者》
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
以迷离的光线,
穿过幽暗的树林,
将静谧的光辉倾泻,
淡淡地,隐约地照出我恋人的美丽。
—— 普希金《月亮》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子 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把握在你手心里的就是无限,And eternity in an hour 永恒也就消融于一个时辰。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袁可嘉译)
长时间沉默以后
长时间沉默以后讲话了;对,
别一些情侣疏远了或者作古,
灯罩掩藏了并不友好的光辉,
窗帘挡住了并不友好的夜幕,
我们正好议论了又重新议论
艺术和诗歌这个至高的题旨:
身体的衰老是智慧,年纪轻轻,
我们当时相爱而实在无知
(卞之琳译)
劳伦斯(1885—1931),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其创作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曾出版《爱情诗集》,《鸟兽鲜花集》,
《三色紫罗兰》等在他的诗作中,常出现三个主题:大自然,性,爱
最珍贵的玫瑰之二
早晨当她下床,
我迷恋地把她凝望,
玉树临窗
阳光勾勒出她的侧影
肩上闪耀着白光:
肋下染上了金辉,
微微摆动的乳房,
像两朵第戎名花——黄玫瑰
正在开放
她身上水珠滴淌
玉肩像银子一样闪光,
宛如湿润抖动的玫瑰,我倾听
洁白的花瓣绽开时的清响
在充满阳光的窗前
她全身金辉晃漾
闪烁出太阳的光芒
好像玫瑰间在斗艳争芳
最珍贵的玫瑰之三
从伊萨尔河畔
采来的玫瑰凋落了,桌布上淡紫的花瓣
宛如叶叶扁舟在河面随波逐浪
等仙风把它们唤醒于惰怠
隔着桌子她朝我粲然一笑,
她说她爱我,我把一条小船
吹得在茶杯之间的浅滩上摇晃
它满载亲吻几乎不能在水面漂荡
(叶兴国译)
[法国]
拉马丁(1790—1869),法国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
诗人,他的《沉思集》被视为划时代的作品,为法国浪漫诗歌开辟了新
大地诗歌宗教气息浓厚,视人生为痛苦的根源,并向大自然寻找安慰
秋
你好,顶上还留有余绿的树林!
在草地上面纷纷飘散的黄叶!
你好,最后的良辰!自然的哀情
适合人的痛苦,使我眼目喜悦
我顺着孤寂的小路沉思徜徉;
我喜爱再来最后一次看一看
这苍白的太阳,它的微弱的光
在我脚边勉强照进黑林里面
是的,在自然奄奄一息的秋天,
我对它朦胧的神色更加爱好;
这是良朋永别,是死神要永远
封闭的嘴唇上的最后的微笑
因此,虽哀恸一生消逝的希望,
虽准备离开这个人生的领域,
我依旧回头,露出羡慕的眼光,
看一看我未曾享受到的幸福
大地,太阳,山谷,柔美的大自然,
我行将就木,还欠你一滴眼泪!
空气多么芬芳!晴光多么鲜妍!
在垂死者眼中,太阳显得多美!
这搀和着琼浆与胆汁的杯子,
如今我要把它喝得全部空空:
在我痛饮生命的酒杯的杯底,
也许还有一滴蜜遗留在其中!
也许美好的将来还给我保存
一种已经绝望的幸福的归宁!
也许众生中有我不知道的人
能了解我的心,跟我同声相应!……
好花落时,向微风献出了香气;
这是它在告别太阳,告别生命,
我去了,我的灵魂,在弥留之际,
像发出一种和谐的凄凉之音
(钱春绮译)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杰出文学家,创作涉及诗歌,小
说,戏剧等,反映了法国社会一个世纪的历史他的诗歌色彩浓烈,语
言激烈,感情奔放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
既然我把我的唇……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进你永远充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苍白的额贴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时呼吸到你灵魂温柔的气息,
一种沉埋在暗影里的芳芬;
既然我有时从你的话语里
谛听你散布你那神秘的心声;
既然我看见你哭泣,既然我看见你微笑,
我的嘴对着你的嘴,我的眼睛对着你的眼睛;
既然我看见你那颗星在我头上光芒闪耀,
唉!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觌面无由;
既然我看见一瓣花从你那年华之树上
掉下来,坠入我的生命的波流;
现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讲了:
消逝吧,不断地消逝!我将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儿一齐消逝吧,
我心灵里有朵花儿谁也不能把它摘掉
我这只供我解渴的玉壶已经盛满,
你的翅膀掠过去,也溅不起其中的甘霖半点
你的灰烬远不足以扑灭我的灵火!
你的遗忘远不足以吞没我的爱恋!
(闻家驷译)
诗人走到田野上
诗人走到田野上;他欣赏,
他赞美,他在倾听内心的竖琴声
看见他来了,花朵,各种各样的花朵,
那些使红宝石黯然失色的花朵,
那些甚至胜过孔雀开展的花朵,
金色的小花,蓝色的小花,
为了欢迎他,都摇晃着她们的花束,
有的微微向他行礼,有的做出娇媚的姿态,
因为这样符合美人的身份,她们
亲昵地说:"瞧,我们的情人走过来了!"
而那些生活在树林里的葱茏的大树,
充满着阳光和阴影,嗓子变得沙哑,
所有这些老头,紫杉,菩提树,枫树,
满脸皱纹的柳树,年高德劭的橡树,
长着黑枝杈,披着藓苔的榆树,
就像神学者们见到经典保管者那样,
向他行着大礼,并且一躬到底地垂下
他们长满树叶的头颅和常春藤的胡子,
他们观看着他额上宁静的光辉,
低声窃窃私语:"是他!是这个幻想家来了!"
(金志平译)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在果园里悠悠地响——
最和平的歌儿
是牧童的歌儿
橡树下,一池平静的水,
掀起青黛色的微波,——
最快乐的歌儿
是小鸟的歌儿
但愿没有任何思虑搅扰你
相爱吧!永远相爱!——
最称心的歌儿是爱人的歌儿
(闻家驷 译)
统 一
在棕色群山超伏的地平线上,
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伏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
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就从残破的墙上,
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
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对它说道
(闻家驷 译)
波德莱尔(1821—1867),19世纪法国伟大的诗人,其诗集《恶之
花》堪黍"开现代主义先河的划时代之作",诗人多用丑恶,恐怖,疯
狂的意象再现社会现实他是前期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代表
忧郁之一
雨月,对着整个城市大发雷霆,
向着邻近墓地里苍白的住户,
从它的罐里倒出如注的阴冷,
又把死亡撒向雾蒙蒙的郊区
我的猫在方砖地上寻觅草茎,
不停地抖动瘦而生疮的身躯;
沟壑里游荡着老诗人的魂灵,
带着一个瑟瑟的幽灵的苦语
大钟在悲叹,而那冒烟的木柴
用假嗓子伴随着伤风的钟摆;
一局气味污浊的牌正在进行,
这患水肿的老妇的不祥遗留,
英俊的红桃侍从和黑桃皇后
正阴沉地诉说着逝去的爱情
忧随之四
当低重的天空如大盖般压住
被长久的厌倦折磨着的精神,
当环抱着的天际向我们射出
比夜还要愁惨的黑色的黎明;
当大地变成一间潮湿的牢房,
在那里啊,希望如蝙蝠般飞去,
冲着墙壁鼓动着胆怯的翅膀,
又把脑袋向朽坏的屋顶撞击;
当密麻麻的雨丝向四面伸展,
模仿着大牢里的铁栅的形状,
一大群无言的蜘蛛污秽不堪,
爬过来在我们的头脑里结网,
几口大钟一下子疯狂地跳起,
朝着空中迸发出可怕的尖叫,
就仿佛是一群游魂无家可依,
突然发出一阵阵执拗的哀号
——送葬的长列,无鼓声也无音乐,
在我的灵魂里缓缓行进,希望
被打败,在哭泣,而暴虐的焦灼,
在我低垂的头顶把黑旗插上
秋之十四行诗
你的眼水晶般明净,它对我说:
"怪情人,你说说我有什么好处 "
——可爱些,别说话!除了太古动物
老实天真事事刺激我的心窝,
不愿向你把可怕的秘密展陈,
还有它那火写的黑色的传奇,
你的手邀我长眠,催眠的女子
我恨激情和令我痛苦的精神!
甜蜜地爱吧,哨所里爱神拉满
那张宿命的弓,阴郁而又隐蔽
它那武库里的家伙我都熟悉,
罪恶,恐怖和疯狂!——哦雏菊淡淡!
你不也像我如太阳进入秋季,
我的玛格丽特,这样苍白冷淡
(郭宏安 译)
魏尔仑(1844—1896),著名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仑的诗歌在
思想上宣扬悲观和颓废,但在艺术上则有开拓性贡献,他所提出的诗歌
"首先是音乐",其次则是"明朗与朦胧的结合",被奉为象征派的理
论宣言
月 光
你的灵魂是一幅精选的风景,
那假面和贝加摩舞施展着魅力,
弹奏着诗琴,跳着舞,在他们
奇异的乔装下面,却几乎是忧郁的
正当他们歌唱着爱情的小调,
歌唱那胜利的爱情和愉悦的生活,
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了,
而他们的歌和月光在一起融合
那宁静的月光,忧郁而又美丽,
她使鸟儿们在林中沉入梦境,
使那些喷泉醉心地啜泣,
喷泉在石雕中间,苗条而又轻盈
(罗洛译)
兰波(1854—1891),法国著名诗人,和马拉美,魏尔仑一起被认
为是象征诗派的三位主要代表《元音字母》即象征派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在声音,色彩,气味之间建立通感
元音字母
A黑,E白,I 红U绿,O蓝,元音字母,
有一天,我要说出你们秘密的身世,
A是闪闪发光的苍蝇绕着腐臭物
嗡鸣时紧裹着的毛茸茸的黑胸衣,
阴暗的海湾,E是蒸汽,帐篷的白净,
白帝,伞形花颤动,高傲的冰川枪矛;
I 是紫袍,咳出的血,是美丽的嘴唇
在愤怒或忏悔入迷时迸发出的笑;
U是周期,绿色大海的神圣的震荡,
放牧的草原的宁静,炼金术在学者
宽阔的前额上留下的皱纹的宁静,
O是无上的喇叭,奏出怪叫的声音
它划破了人世和天使世界的沉寂:
——哦,俄梅加,她眼中射出的紫色的光!
(钱春绮译)
古尔蒙(1858—1915),法国作家,象征派的权威批评家之一诗
作不多,但颇有特色《头发》选自古尔蒙的诗集《西蒙娜》,淡化感
情色彩,在漫无边际的零散意象中构筑田园诗的意境
头 发
西蒙娜,在你头发的密林里,
具有一种绝大的神秘
你带有干草的气味,你带有
栖息过野兽的石头的气味;
你带有皮革的气味,你带有
刚被簸过的麦子的气味;
你带有木柴的气味,你带有
早晨供应的面包的气味;
你带有沿着倒塌的墙
开放出的花朵的气味;
你带有树苗的气味,你带有
被雨洗过的常春藤气味;
你带有在日暮时割下的
灯心草和蕨类的气味;
你带有冬青,青苔的气味,
你带有在篱荫脱掉籽实的
枯萎发黄的野草的气味,
你带有金雀花,荨麻的气味,
你带有首蓿,牛奶的气味;
你带有茴香,茴芹的气味;
你带有核桃的气味,你带有
摘下的,熟透的果实气味;
你带有开着满树之花的
柳树和菩提树的气味;
你带有蜂蜜气味,你带有
掠过牧野的生活的气味;
你带有泥土,河川的气味;
你带有爱情和火的气味
西蒙娜,在你头发的密林里
具有一种绝大的神秘
(钱春绮译)
艾吕雅(1895—1952),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曾与阿
拉贡,布勒东等人共同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其诗歌具有法国抒情诗传
风格,情感细腻饱满,意象新颖奇特
我不孤独
缀满
清香可口的鲜果
簇拥
姹紫嫣红的百花
辉煌
在太阳的怀抱
幸福
像一只亲昵的小鸟
狂喜
因一个雨滴
更美
甚于清晨的晴空
忠诚
我在说一座花园
我梦幻但我恰在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