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浪漫的回文诗,你知道是什么吗?

中国古代最浪漫的回文诗,你知道是什么吗?,第1张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里,伟大的诗人如过江之鲤般繁多,有李杜那样文采惊天下,留下诗文万千供后人敬仰的。也有像写《春江花月夜》一首诗红遍天下的张若虚那样的。而今天给大家说的这首诗的作者,就是个淹没在群星里的明珠,他被浩如烟海的史料所忽略,我们只能凭借着单个作品或者时间知道他的名字,但对他的生平却没有半分了解。

他就是宋朝诗人李禺,而他留下的这首千古奇诗就是回文诗《两相思》。

说这首诗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回文诗。回文诗是一种汉语言特有的词语方式作成的诗。一首诗既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反着读。有唐代《乐府古诗要解》中的话来讲就是

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但也由于形式和音律上的约束,大部分回文诗正着读和反着读都差不多,就算是苏轼这样的回文诗的一代文豪也不例外。

但偏偏,李禺就是这个例外,他的这首《两相思》顺着看是丈夫想妻儿,反着看就是妻儿念丈夫。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顺着读叫《思妻诗》,是丈夫思念妻子和儿子。用作者男性的角度讲述了他和妻子儿子遥远相隔的惆怅。即使是把酒壶里的酒喝空,也无法写下他对妻儿的思念之情。回家的路太远太坎坷,他离开家这么久了,音讯全无,书信也迟迟未能寄回来。孤灯之下如此寂寞的长夜,丈夫只好苦苦思念妻子,也思念着自己的儿子。

整篇诗没有华丽的辞职,只有一个客居他乡的丈夫对妻子的十年。然而,这首诗还没有完,你把它倒过来看。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时就瞬间不一样了,《思妻诗》变成了《思夫诗》。本来是客居他乡的的丈夫的妻儿,变成了儿子思念父亲,妻子想念丈夫的,他们孤儿寡母来在长灯下等他,给丈夫的书信虽然已经想好,但却迟迟没有下笔,只好一杯杯的喝酒,但喝酒又怕把酒喝光,我希望他知道我的真心,但是山海相隔,他只能忘穿秋石。

这首诗确实能被称为千古奇诗了。不同于其他回文诗,它正着读反着读都是不一个意思,同样的词汇,同样的排列,只是换个先后就变成了其他意思。《思妻诗》和《思夫诗》也被合称为《两相思》。

虽然不知道当时李禺是出于什么情况写下了这首诗,但诗歌里的情真意切和用心良苦,我们确实能够深刻的感受出来。这份无法被山海隔绝的思念也感人肺腑。祝福他们平山填海后能长相厮守。

这里大部分的答案来自古代的诗歌。我不得不说,我也着迷于这些古老的话语和它们描绘的浪漫的爱情故事。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当代一个诗人舒婷。《致橡树》表达了舒婷对爱情的高度。虽然这不是一首单独的情诗,但加上她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更深层次的感情和洞见。

但现在,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从女性的角度来表达与伴侣在不同层面、不同方面的独立和依赖的高度。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 

 完整的版本对您来说可能有点长。我只在下面贴出一部分,这部分在我看来是这首诗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9、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2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行》

  27、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遥寄卢侍郎虚舟》

  3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3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3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3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3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3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去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简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闪电。

  ⑥摧眉:低眉。

  简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注释

  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明朝为何注定不是一个浪漫诗人和词作者层出不穷的朝代?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明朝,二是浪漫,三是诗人和词人。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明朝是文学由诗歌走向小说的转折点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各朝代都有鲜明的文学特色,而明朝的特色在于小说。这个主要归功于元曲的出现,因为元曲跟之前的诗词相比多了几分故事性,其文体恰好是诗词与剧本的融合物,对后续小说体裁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咱们现在所说的四大名著,其中三本出自明朝。明朝的冯梦龙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后因《金瓶梅》被列为禁书,又出来了《红楼梦》,才演变成后来的四大名著。另外,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以及《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等也都是传世经典。所以,明朝的时代文学是小说,这也正好与明朝不断向平民化进军的时代特色相符合。

其实,明朝也是一个诗的朝代,也有很多优美的诗词作品,也有为数不少的诗人词人。比如杨世奇的诗,我也很喜欢,那句“深林日午鸟啼歇,开遍满山红白花。”读起来朗朗上口,毫不逊色于唐诗。只是明朝在诗词上没有开创出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体裁,让小说占了风头而已。

第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由来已久,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浪漫主义本是文艺创作的一种方法,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而当浪漫主义与诗词的优美和含蓄撞到一起时,就催生了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和词人。

悉数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有代表的人物莫过于唐代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战国时期屈原、宋玉了。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李白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的诗风,李商隐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屈原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认识宋玉,只需知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这些典故都是由他而来即可。

明朝人也不是不浪漫,明朝的文学作品也是充满浪漫色彩的。要知道,文学作品中所指的浪漫,并不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罗曼蒂克,而是指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西游记》绝对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等小说更是自由开放,充满了烂漫的描写与想象,从文学角度看,也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有招牌,明朝的重点不在诗词

唐代之所以以诗歌著称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代诗歌质量高,二是诞生了有代表性的诗歌艺术形式--格律诗。在唐朝之前,格律诗一直都在酝酿中,直到唐朝才达到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直到现在,我们学习写格律诗,也都是以唐朝诗人的作品为楷模的。

提到宋朝,我们想到肯定是宋词。其实,词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诗歌,词在晚唐就有了,只是在宋代得到了繁盛。宋朝也有诗,但能和唐诗相提并论的并不是宋诗,而是宋词。因为宋诗就是按照唐诗的道路继续往下走,再优秀也没有自己的特点。而只有宋词,才能和唐诗相媲美。

到了元朝,由于南宋是被异族所颠覆的,致使汉文化损失惨重,元诗的水平与唐宋诗词相比,有了一个断崖式下跌。但是,当时一些士大夫为了表达玩世不恭的调调,用唱曲来表达内心的苦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作和研究曲这种诗歌形式。后来,曲这种表现形式越来越成熟和精细,元曲这种新的诗歌形式,也就被时代记住了。

而在明朝,就没能像唐、宋、元那样出现一种新的、能够代表时代特色的诗歌形式。其实,明朝的诗派有很多,如汉唐派、宋诗派,甚至还有魏晋派,但他们都是在研究前人的东西上苦下功夫,终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诗词品牌。再加上明诗经过了元代的断层,不能像宋诗那样直接得到唐诗的滋养,其成就远远比不上宋诗,与唐诗更是没法比,明诗想要再次辉煌谈何容易。

所幸的是,明朝的文坛有了小说和戏剧来占据重要位置。相应地,小说和戏曲的创作者们,自然也就占据了那个时代的主角,浪漫也主要表现到了这里。虽然明朝的诗词也不少,诗人词人也有很多,也不是不浪漫,但缺乏自己的特色,成不了当时的重点,只能被默默地埋没,也就更谈不上层出不穷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诗经》里多数作品符合浪漫主义的标准,奠定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基础但是诗经也包含了其他的现实主义诗歌

所以《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9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