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确实是我们的刻板印象,可能由于我们和法国实在离得太远,再加上一些媒体报纸上面我们看到的都是关于法国人很浪漫的消息,所以说我们也就一直将法国人和浪漫所挂钩,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
可以说当法国的朋友听到浪漫这两个词的时候,都会表示不理解,甚至十分的不屑,因为他们所理解的浪漫和我们所理解的浪漫并不是一样的,我们所以为的浪漫以为是情侣之间时不时会准备一些小惊喜,会准备一些鲜花蜡烛,精美的饭菜。
或者说法国之间的情侣是非常的长情,他们之间拥有很多的小情趣,但其实对于法国人来说,他们的浪漫并不是这样的,反而是在生活品质上近乎苛刻的追求,他们觉得只有生活品质达标了之后,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情侣之间相处起来也会更加的浪漫,所以说法国的浪漫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浪漫,因为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所以人们在对一个东西的理解上也不同。
如果你真的去过法国,去过法国朋友家里面做客,你就会发现很大的差异,那就是当你的法国朋友,不管是很有钱的家庭,还是说中产阶级家庭,或者说自己的经济实力比较落后的人,但是他们的家都布置得无比的精致,说明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有所追求,即使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可是回到自己家中,仍然要做一个精致的人,每一个角落可以说都是通过法国人精心装扮而成的,里面你可以看到精心剪好的花枝没有褶皱的桌布,擦得锃亮的光盘,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才是真正的浪漫,与其期待那些细水长流的感情或者说那些突然来的惊喜。还不如拥有一个非常温馨并且精致的家庭。
法国传统文化中,婚姻也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里没有爱情,夫妻二人就到外面寻找艳遇。男人女人都如此。中国的婚姻也是门当户对,但是中国女人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人明目张胆三妻四妾、逛妓院,女人如要与他人有染,只能是死路一条。法国离婚率不低,是不是因为夫妻双方婚外性太多的缘故?
其实法国人对婚外性持宽容态度,不仅对男人,同样对女人。离婚原因多半是夫妻双方忙于工作,忽略了彼此的交流,两个人形同陌路而离婚。至于夫妻都上班的原因,也不全是女性要求独立,主要是巴黎的生活开销太大。这让我想起张曼玉,因为王家卫的**拍了5年,导致张曼玉与法国老公聚少离多,终于在结婚4年后离婚。
至于姐弟恋,有些堪称“母子恋”的,在法国非常盛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最喜欢四十岁以上的老女人。问小伙子为什么喜欢呢?小伙子答曰,年轻姑娘就知道要漂亮,要娱乐,要钱,没有内涵,年岁大的女人生活经验丰富,他能从这样的女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不禁想,爱情和学习什么时候挂上钩了呢?我倒想起了另一个词——“恋母情结”。这些小伙子还渴望蜷缩在母亲的照顾中,虽然已是二十多岁,心理却并未成年,他们更愿意索取而不是付出。或者他们缺乏足够的经济条件来满足年轻姑娘?这对岁数大的女人倒也无所谓,她们觉得自己人老珠黄后,还能吸引年轻男人,立刻就变得自信满满了。中老年男人用钱打动年轻姑娘的心,中老年女人难道是用心打动了年轻小伙子?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我爱你,离不开你,却不断和别人上床?爱和性真能完全分开吗?爱难道不是陪伴、关怀、忠诚?
只能说法国人的浪漫有些地方我还接受不来,因为我觉得爱情也是有底线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底线不同罢了。
十八世纪末,欧洲兴起浪漫主义文学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浪漫主义出现既是启蒙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不满足于社会现实和文学现状新的思想反映。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而迟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才真正兴起,浪漫主义文学一旦兴起,立即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维克多·雨果不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
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产生一种并不严密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其代表人物是左拉、龚古尔兄弟二人。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并渐渐形成了文学的主要潮流。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其一出现,则显示出其锋利的批判锋芒。其中,斯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伟大代表;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其作品之一《人间喜剧》,被恩格斯认为是“伟大的作品”,称赞他提供了一个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十九世纪末三十年代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沙尔·彼德莱尔,其为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中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与法国十九世纪时期雨果齐名。
在现代音乐史上,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位重要作曲家,其创作打开通往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大门。法国“现代青年钢琴王子”誉称的理查德·克莱德曼《致爱丽丝》、贝多芬《命运》、《梁祝》……
法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是相当不容易地。身处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冲击之际,更迫切与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强烈愿望,使得法国文化永远行走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前沿,一起推动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扮演最重要角色,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声望,这美好愿望促成中法两国走到一起,共同打造以“文化”为媒介的桥梁这张牌。举办具有历史性创意之举大型活动——中法文化年。
纵论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当我们回顾法国文化历史所取得辉煌成就同时,又不得不再次将目光重新投放到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未来岁月会发生什么变化?其景又将如何?同时,对中国文学发生怎样深刻影响?这些应引起文化学者、作家、理论界等人士给予高度重视从全局的思想审视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各种问题。
从资料表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深受十九世纪法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则不能看出法国文化对我们本民族文化有很深远渊源关系,可以找到共同点,积极诊脉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是可以在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的得以共同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事实谈法国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年和中国文学间的变化,以及产生的作用。
中国已故著名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早年赴法学习绘画艺术;再有另一位曾饱受旧封建思想礼教压迫女青年潘玉良。自她从上海美师专业毕业以后被公派赴法学习油画和雕塑,成为“两艺称著的艺术家”,领到只有法国人才能享受的罗马奖金。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改编歌剧、**等不同艺术形式,并于去年的八月份法国艺术家将雨果《巴黎圣母院》带入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连续公演五天,受到中国人民热情欢迎。再次感觉法国文化的魅力和大师的经典之作。
另一位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一九三三年发表描写上海“四·一二”大屠杀的小说《人类的处境》,其作品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杰出抽象派画家朱德群是第一位获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称号的华人;华裔作家程抱一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当法国文坛上出现不同文学创作流派的时候,对世界各国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深刻影响。
中国姑娘山飒创作法语版长篇小说《和平无门》,获法兰西学院奖、龚古尔处女作奖、新年奖;《围棋少女》成为法国二00二年、二00三年畅销自传体小说之一。当法国总统希拉克看她小说后称她是法文作家中“中国文化使者”。
中国著名当代作家贾平凹《废都》、《逛山》在法国出版发行,引起法国人民(读者)广泛地关注,感受中国文化魅力,贾先生因此获得法国费米那文学奖。
举上述实例,唯一目的则表明法国文化不仅影响中国文学,且中国文学的发展更对法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互相学习交流和借鉴地作用。谁也不可能更优于哪个国家文化,仅是发挥自身优点互相汲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谋求会有利于本民族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才有了此次中法文化年为媒介的中法文化交流论坛活动。
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到二十一世纪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方面靠我们几代文学大师们和像我无名热爱文学青年不懈奋斗而取得现在成就,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借鉴法国文化不断丰富我们创作技巧和眼界才有今天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事业可喜的局面。
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未来发展是将如何?
据我观察,我认为其未来发展将是充满希望之路,是一个美好的明天、朝阳的事业。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间的变化,以及在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协调好并制定一套科学战略规范等方面,使其发展得更加顺利为总原则作为出发点。简单地说,如何处理好本民族的同法国文化关系,使其互相接纳融为一体同时又不失本民族独具魅力。
作为代表东西方两个国家的中国和法国,相互间遥远,但都怀着一种强烈发燕尾服本民族文化事业这一美好愿望,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都主张积极开展不同文明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交流。主张维护民族文化的特性,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基于此共同点,我认为,中法两国都应本着求同存异,去其糟粕取其精的宗旨,积极引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发展本民族文化学习和借鉴,这样,对法中两国文化发展都将有利而无一害处。
或许,中法两国的文化都有迫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希望,也就有了此次中法文化年大型活动。
在此,我想谈此次中法文化年的意义,不仅上面所谈到的还应具更深层的蕴意,其将在过去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一百年以后,不管怎样,凡是有利于法中两国文化未来发展之事,我们则大力去做,责无旁贷。
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留给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人类走到今天,是相当不容易地,如何在二十一世纪中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让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明媚的春天享受幸福生活?
然而,这个世界一天也不太平,尤其伊拉克(专题,图库)、阿富汗、中东地区……诸位是否还记得前年,阿富汗前政府塔利班,为阻止美国政府攻打阿富汗,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具有三千多年古佛雕像被阿富汗前政府塔利班炸毁;二00三年三月二十日美英联军攻打前,萨达姆(专题,图库)领导的伊位克政府中又有多少价值连城艺术品在战火中毁掉,可以讲,每一次战争中,我们的人类在饱受失去亲人生命之中,同时,使得我们自己创造古老文化艺术品在战争中失去。
在当今的伟大变革时代,我们的人类对于文化发展道路上将作出如何选择?我们都懂得越是古老的文化艺术,更是世界的精华。
中法两国在二十一世纪之中,如何为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希拉克积极倡导文化创新,他曾说,“尽管我不喜欢某些现代艺术,但我认为应该尊重和鼓励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从这位总统先生的话中,我们则更应有充分理由看到一个较强的信号,那就是能够为推动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事业,是一种荣誉,值得骄傲和自豪地。
我想,集众之慧方定更为出色,关键问题在于对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突出难点等问题群策群力想办法,什么难题不就迎刃有余解决了吗?
下面,我,谈有关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未来发展道路一些不成熟想法,仅供参考商榷。
首先,中法文化年大型活动正式定为中法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之一,每年二、四为一届,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当前文化发展一个前沿阵地;
其次,在中法两国或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会)增设专攻文化艺术领域科研课题合作专项基金给予资助;
其三 举办国际性高层文化学术论坛,出版专业会刊,指导文化艺术研究不断出成果;
其四 组织中法两国文化领域专家和学者以不同身份互派进行学术讲学交流活动;
其五 全国中小学学校增设专业课程,从娃娃抓起接受业界文化教育,培养有志于文化领域未来接班人。
古人云:“凡事则立,不立则废”。
我们要积极看待中法两国举办中法文化年大型活动,把握每一次机遇,与时代同行。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发展上继续发挥接纳海川之魅力多交流,多沟通中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已使命,推动全人类文化事业,一往直前争取新辉煌业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