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第1张

  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 欣赏与体验

 1、聆听音乐《流水》

 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a、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点题)

 b、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

 c、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古筝与古琴对比)

 2、师生合作归纳

 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

 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

 (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

 三、总结与拓展

 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

 3、结束语: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高中音乐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

 1、 古琴曲《阳关三叠》

 2、 古琴曲《流水》

 3、 筝曲《高山流水》

 4、 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

 5、 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 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

 2、 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3、 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4、 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 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

 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 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

 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微:细腻,精致。谈:自然,空灵;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

 3课件打出:古琴,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

 二、 第二部分

 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

 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

 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

 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段聆听:

 (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

 (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

 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

 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

 (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

 (3)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

 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3、 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

 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

 4、 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

 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

 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

 1、 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 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教学后记

 1 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

 3 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音乐与诗歌

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课型: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和学唱《春晓》等四首古体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能通过实例欣赏来理解音乐与诗歌间天然的亲和性。增进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爱好。

3能背唱《春晓》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与古体诗词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教具与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本课学习的意图和目的。

二.新课。

(一)诗乐合一。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欣赏《陋室铭》配乐诗朗诵和吟唱两种表达方式。

(二)以乐从诗。

诗歌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

1. 欣赏《春晓》

通过配乐诗朗诵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了解,把握诗境。《春晓》是诗人抒写春天生机的小诗,诗文清新自然、声景俱全 仔细玩味,令人于平淡中见奇巧,于自然中悟真谛。短短的四个浅近易懂的小句毫无雕琢痕迹和造作情感,浸透着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光的热爱之心和喜悦之情。

通过分析、演唱主题,了解与诗歌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春晓》一歌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四个小乐句构成。四个乐句的音型基本都采用了×·   × ×× × 的节奏型。因此,有利于古诗严谨的格式、音韵的表现,附点节奏的使用更加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2.欣赏《水调歌头》

再通过欣赏配乐诗朗诵理解词意。《水调歌头》是苏东坡熙宁九年(1076年)的一首寓意幽深的词作。其时苏轼首逢仕途挫折,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矛盾。词作中不仅借咏月表现这一心理矛盾,同时将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愿望、人生的哲理和自然规律统统包蕴其中,使人既有美的感受,有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

对比欣赏。王菲演唱版本增加学生参与热情。拓展欣赏陈其钢作曲的《水调歌头》。这首作品,作曲家采用人声与室内乐队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演唱者吸取了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表现方法,将苏轼词作中的字、句、语态、声调和意境生动地表现出来。

3.思考与练习

根据诗歌的意境,为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鸟)语响。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新新柳色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前不见故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三)倚声填词

文学创作中讲究声律美和形式美,而音乐则为它提供了和谐的基础。

1. 欣赏《送别》

在我国二十世纪初期,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代教育家,继承了自唐宋起就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采用倚声填词手法创作了一批”学堂乐歌”。例如《送别》这首歌原是一首流形于19世纪的美国歌曲《梦见故乡和母亲》。李叔同根据原曲眷恋、惆怅的情调,填写了现在的歌词,改名送别。这首歌简洁利落,干净流畅,富于文采,词典结合完美,深受群众欢迎,流传也很广泛 。

2. 练习。

; 李叔同的学生,我国艺术家、画家丰子恺先生曾将《送别》这首歌填过两段歌词: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走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随风飘拂唱歌声,一阵又一阵。

这首歌琅琅上口,易学易唱,便于记忆。这种朴实的白描手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先随着旋律唱一唱以上两段歌,再试着自己创作一段歌词。

三.讨论。

结合本课欣赏内容来理解诗歌的美和音乐的美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音乐和诗歌的亲和性:都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谐的韵律感、抑扬顿挫的线条感。由于节奏是诗歌的力量所在,使其具有优美的音乐性。强烈的情感表达是二者结合的共性所在。

音乐于诗歌的结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使诗歌所表达的形象更为绚丽多彩。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既说明了音乐于诗歌具有强烈的亲和性,也说明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在诗歌深厚的底蕴中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尽善尽美,在艺术的综合表现上更加满足了人们的多角度审美需求。

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作品,我们对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开阔了眼界,使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一、教学内容:1、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2、风笛音乐《优雅》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二、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2、通过比较聆听、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风笛音乐;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的音乐家?(地域、人文环境)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二、欧洲民间器乐(一)罗马尼亚排箫1、()介绍排箫:(1)听一下它的音色——(音频)(2)请同学们说一下它的音色特点。——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欣赏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问题:乐曲分为几段,每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段与段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2、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1)聆听音乐(音频)(2)找一个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3)、拓展:聆听几段音乐,分辨哪首是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小结:不同国家的排箫由于形制不同,因此音色也有所区别。

(二)风笛音乐1、介绍风笛:2、欣赏后,问:同学们,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嘹亮的、尖锐的,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乐器---唢呐的音色。风笛分为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两种,那么首先让我们欣赏一首苏格兰风笛曲——《优雅》请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里用线条勾画一下,它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

3、赏析风笛音乐《优雅》(1)音乐欣赏完了,问:音乐的线条是怎样的?是连绵起伏的。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多声部的音乐,主题旋律在高声部,低声部的持续音作为伴奏,就像连绵不断的群山。因此,音乐的线条是波浪起伏的。继续欣赏一段音乐,同样是由风笛演奏的。跟苏格兰风笛的区别?(音频)

4、拓展:(1)欣赏:**《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中的前奏。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是爱尔兰风笛。爱尔兰风笛那悠远宁静的音色,渲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大家根据**的内容想象一下。教师小结:浪漫的、深情的,怀念的情绪。

(2)那么爱尔兰风笛和刚才我们欣赏的苏格兰风笛有什么区别?()

a从演奏上看,苏格兰风笛用嘴吹气,使风笛发出声音。爱尔兰风笛不用嘴吹,而是直接运用手臂挤压皮袋,使风笛发出声音。b从音色上,苏格兰风笛发音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适于表现应雄气概。爱尔兰风笛发音柔和,适于抒情。(3)风笛这种乐器运用在**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舞蹈音乐中加入风笛的伴奏,又会展现怎样情景呢?欣赏风笛伴奏的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片段

小结:风笛的加入,除了体现爱尔兰踢踏舞热情奔放、洒脱,又使得舞蹈透出一股优雅。

(三)、欧洲多彩的民歌欣赏保加里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问:这首歌曲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感觉一样吗?这首歌曲风格迥异在什么地方?

1、聆听《鸟儿在歌唱》(保加利亚女声重唱)

欣赏后思考交流:这首保加利亚女声重唱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音色自然、朴实。是不是像我国的歌手阿宝那种原生态唱法,甩开嗓子就唱。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唱法叫做——欧亚唱法。

2、关于欧洲声乐的唱法,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享誉全球的——美声唱法。提起美声唱法,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的音色——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演唱歌剧《图兰朵》选段《今夜无人入睡》。(视频)这种唱法的音色是怎样的厚实、宽广、响亮的。这种起源于意大利的唱法被公认为良好的歌唱或者歌唱的典范,因为他比较注重的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3、介绍约德尔唱法那么在欧洲的民间,还盛行于另外一种唱法。这种唱法流行于阿尔卑斯山区,牧人们用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时演唱歌曲的唱法。**《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就是运用该唱法演唱的歌曲。(视频)在这首歌中大家听到最多的是哪一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这种唱法非常鲜明的特点是: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刚才那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学唱其中一句旋律。(《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第一句)

三、总结:(1)这节课欣赏了这么多欧洲民间的音乐,请同学谈一谈,你如何看待纯朴的欧洲民间音乐?你的收获是什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背景音乐)

(2)教师总结:欧洲的民间音乐虽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却由于战争、迁徙、文化交流等原因,促使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既为古典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使欧洲民间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风格,又与其他各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翻阅相关资料,更进一步的了解欧洲的民间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二

 课题:“俄罗斯名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课型:音乐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这节课将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这首幻想曲描绘出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换面,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

 3、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聆听作品中,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主要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胡锦涛与几位歌唱家共同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视频,让学生带问题去看,看完之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你们知道胡锦涛所演唱的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你们所了解的关于这个国家的民歌还有那些呢

 学生看完视频,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总结,然后导入新课《俄罗斯民族风情》。

 (二)授新课

 简介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介绍格林卡

 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因为家庭优裕,从小就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喜爱、熟悉当地民歌,自幼受到乡村民间音乐的熏陶。 他结交了许多具有民主思想的文学艺术家,尤其和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格林卡曾把普希金的许多诗作谱成了歌曲。 格林卡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为后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36年完成的第一部歌剧《伊万苏萨宁》,首开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则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品介绍。

 管弦乐曲,原题名为《婚礼歌与舞蹈歌曲》。格林卡曲作于1847年。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但通过二者的交替对比和变奏,通过威严庄重、活泼欢快等不同情绪的变化,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乐曲以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为素材创作而成。该曲被视为俄国管弦乐创作的奠基之作。

 3欣赏视频《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4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是怎样的并在听完乐曲后分组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对乐曲的理解并进行总结并比较两个主题。

 (1)主题一:旋律来自俄罗斯一首民间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节拍:3/4拍;速度:缓慢;音乐情绪:悠长、抒情、歌唱性。

 (2)主题二:旋律来自俄罗斯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节拍:2/4拍;速度:快速;音乐情绪:欢快、热烈,舞蹈性)

 5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听唱法)

 6 复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让学生能够分辨两个主题。

 (三) 小结:思考

 作曲家采用“民歌”作素材,这说明了什么进一步探讨:为何柴科夫斯基说:所有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

 使学生了解:卡马林斯卡亚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的主题,格林卡找到了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方面的俄罗斯民歌,用交响音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因此他的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和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在师生共同完成思考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的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课后拓展

 欣赏《荒山之夜》,简介“强力集团”。让学生了解“强力集团”。鼓励学生在课后可以找更多的俄罗斯民歌进行欣赏。

  高中音乐鉴赏《乐坛新曲》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乱云飞》及《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选自现代京剧《杜鹃山》唱段改编。

 2、交响序曲《御风万里》。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对乐曲情绪及主题音乐表现的理解。

 教具:

 多媒体等

 二、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播放现代京剧《乱云飞》唱段若干小节。

 师:同学们,你能听出刚才播放的是什么音乐

 生:京剧音乐(学生可有多种回答)

 师:你们看过京剧吗(学生思考回答)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京剧《乱云飞》演唱片断,原为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五场《砥柱中流》中,女主人公柯湘的一个唱段。

 (播放多媒体音像唱腔部分)

 师:同学们在第九节课已经学习欣赏了京剧艺术,初步了解了京剧音乐艺术表演的基本特征。今天又让同学们再次接触京剧音乐艺术,是否感到陌生能回忆以前欣赏的感受吗或者谁能唱几句京腔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回答或展示歌喉)。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可以借用以前你对京剧唱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经验,来欣赏我国作曲家彭修文先生采用民族管弦乐表现形式创作的器乐曲《乱云飞》,也许听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这部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音乐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打开课件)

 (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作品了解(可让学生默读)

 a作曲家介绍

 b乐曲内容简介

 c乐曲结构

 (2)分段分析观看乐段(说明)音乐情绪及表现意图并听赏。(可侧重中段四种民歌的说明)

 (3)全曲欣赏(视频)

 (4)让学生讨论发言:谈谈对主题音调音乐情绪和四种民歌音乐风格的感受。

 三、拓展与探究

 (1)引导学生在听赏的基础上对主题音调进行判断。如:《乱云飞》的音调是什么素材创作的

 《御风万里》的中段音乐中包括哪些民歌音调(学生讨论发言)。

 (2)对乐器音色进行判断。如:《御风万里》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可重放部分音乐观看让学生判断)。

 (3)对乐曲的主题思想,即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进行理解与认识。如:《黄河船夫曲》的音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四种民歌音调的对位又蕴涵着什么思想内容(允许学生参考书画发言)。

 (4)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及演出队形。(播放课件)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和交响序曲《御风万里》,了解了我国器乐曲发展的基本概况。在欣赏中我们感受了京剧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魅力,知道了这部现代京剧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保持了传统京剧板腔体的特色和风韵,同时又融入了西方歌剧管弦乐队音色丰满,交响性强的表现优势,使乐曲的艺术表现达到最佳境界,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而《御风万里》则从以乐曲激情奔涌的快板,用复调汉、藏、蒙、维吾等民歌组合的慢板,表现了大中华的团结和睦,高亢有力的《黄河船夫曲》音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

 高中音乐鉴赏《乐坛新曲》教案二

 学习目标:

 (一) 了解中国民族乐队的发展概况,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特点。

 (二) 欣赏《御风万里》,以探究学习方式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中国音乐的特点,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难点: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民族音调主题,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以测试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题材不同乐器演奏的对比中了解中国器乐的发展。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还被改编成交响乐, 欣赏思考:

 1最能渲染气氛的是什么乐器大堂鼓和钹 (视频片段)

 因为乐曲表现是中国风俗场面,赛龙舟时用来渲染气氛和加油鼓劲的乐器就是鼓和钹。一代表中国特色,二能更好的渲染气氛。

 2中国近现代器乐曲出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产生中西融合现象

 首先来了解中国器乐的发展史。

 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乐器的制造也发生着变化。汉人的乐器一般以单字居多,如“箫、笛、琴、筝”等,而二个字的乐器多为外国传入,如“唢呐,二胡”等。

 2中国民族音乐发生质的变化是在20世纪初期新式学堂建立时。早期中国留学生认识到现代音乐教育之于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有的人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回国后成为了早期的音乐教师。

 3民族管弦乐队 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

 4建国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正如前面我们所欣赏的,只有不断吸取精华,才能使自己的音乐不断进步、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二、 《御风万里》

 (视唱音乐素材,熟悉旋律,辨别民族,判断各段的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以作曲家的角度领会引用它们的意义,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了解《黄河船夫曲》代表什么主题思想四种民歌音调的对位又蕴涵着什么思想内容)

 尝试创编:

 要求:

 A主题表现56个民族团结和睦,祖国昌盛。

 B中西融合

 讨论:

 1选中国音乐素材用西方乐队演奏

 2选怎样的音乐素材老师推荐,选《黄河船夫曲》代表什么再选代表性的几个少数民族。

 3曲式结构 以哪个音乐素材为主用什么结构能表现团结(复习曲式,暂定回旋曲式)

 初听:听辩乐器、作曲手法 用复调作曲手法。

 汉族 黄河船夫曲 双簧管

 蒙古族 嘎达梅林 圆号

 藏族 朗玛 小提琴

 哈萨克 爱情歌曲 短笛

 介绍:

 《御风万里》当代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而作,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香港首演。1997年7月1日,对于炎黄子孙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百年耻辱在这一刻成为历史,百年积郁在这一刻一吐为快,举国上下到处是欢欣激越的情绪。作曲家正是抓住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情绪特征,以音乐的形式作出了生动的描述和刻画。

 A乐曲的快板部分表达了激动与热烈的情绪,人们在尽情地欢呼、纵情地雀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扬眉吐气。

 B慢板部分,人们在兴高采烈的同时,也嗟叹中国历史的兴衰荣辱。并采用了中国汉族、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歌,通过各民族民歌曲调的融汇,表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祈祷和赞美民族的和睦与繁荣。

 复听:引子 A B A 尾声

 三、试举例中国音乐“中西融合化”的例子。谈谈中国现代器乐创作特点(参考书本218页)

 《黄河》钢琴协奏曲、《草原**妹》琵琶协奏曲、《梁祝》

 结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音乐形式、风格更加多姿多彩。无论是在同学们喜爱的流行歌曲里还是大街上播放的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民族音乐的元素。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母语。中国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国民族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学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

 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一、音乐要素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

 二、《草原放牧》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三、《第六交响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13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