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第1张

 想要知道当代最著名的世界级的摄影大师有哪些吗下面就由我介绍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1薇薇安·迈尔——颠覆街拍大师的保姆摄影师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生于美国,在芝加哥市做了近40年保姆,生前15万张底片未冲洗,2007年她的照片被大量发现,随之传遍世界。其照片已在美、英、德、法、丹麦、挪威、比利时等国展出,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上。2013年,拥有薇薇安照片最多的收藏家,现年33岁的约翰·马鲁夫与人共同执导了纪实**《寻找薇薇安·梅尔》(FindingVivian Maier),2014年3月起已在美国各大影院上映。

 在薇薇安·迈尔最迷人的街拍中,人物都有一种极其“入神”或“出神”的状态。这种绝对近距离的抓拍、对人性原始情感的短匕相见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师。和“恶狠狠的”男性街拍大师不同(威廉•克莱因的癫狂,李•弗里德兰德的复杂性苦涩,维诺格兰德存在的混沌不定),她的街拍更关注入微的人物神态和人性风景。也因自己的身世,她拍的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这使得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伟大的纪实艺术家。

 2马丁·帕尔——英国消费纪实摄影大师

 马丁•帕尔(Martin Parr)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 ),英国纪实摄影大师,玛格南社成员。其摄影日常诙谐,反映消费社会的平常平庸,无聊荒谬。1995年,布列松在巴黎国家摄影中心看过他的影展后气愤地说:“你完全来自另一个星球。”色调浓艳的彩照嘲讽了资本世界的空虚游戏,代表了当代主观纪实的一种新方向。

 马丁·帕尔来过中国八次,但他对自己在中国拍的照片并不满意,反而他并对中国的现状心存疑虑。“我想表现世界上的新经济崛起和新消费主义……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占10%,当将来达到50%,会成为非常大的麻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等。财富是在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残酷的国家,充满了戏剧性,气氛热烈,一直在变动。”

 3埃拉德·拉斯里——新一代跨界影响力摄影师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1977- ),生于以色列,美国当代艺术家,现居洛杉矶。他的作品横跨摄影、**、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领域,用不同的形式来思考图像交流的可能性,将观者带入空间、图像、实体、色彩、结构的复杂世界中,从而模糊了艺术的界限、摄影的界限、感知的界限,因此可称之为后图像时代的摄影家埃拉德·拉斯里的作品现场,打破了陈腐老旧的摄影展览表现形式,图像总是和实物交互起到交流或延宕的作用:捆扎在墙上的照片,阻隔人近观的床一样的装置,半遮半掩的摄影,弧线形墙体露出图像一角,似真非真像又像雕塑的黄瓜……在功能和意义上都开拓出新的形式架构,进而达到深度交流的可能。

 埃拉德·拉斯里摄影的标志性创新主要表现在:1照片和背景相框同一种颜色,带来一种”溢出”的真实的视觉体验;2图像和实物的混搭,模糊了二维和三维的界限;3泛图像手段的运用,将摄影和**、绘画、雕塑、装置进行并置,交互作用,贡献了后图像时代框架式的创作方法。

 4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重新定义摄影的人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1968—),一个重新定义了摄影的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该拍什么、如何展示在他这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或日常或抽象,视觉奇特而又极具亲和力。2000年获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奖特纳奖。作品在世界各国重要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过多次展览并被收藏。

 提尔曼斯的作品对摄影和艺术的极限提出挑战。“我的作品让社会思考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别人认为可怕的东西,在我看来可能是美的。”他从不装裱自己的照片,而是直接贴在墙上。“我从来不用艺术界的那些常规手段来抬高自己的作品。”

 当看到皱巴巴的体恤被十八世纪精美的油画所包围,你才能理解什么是当代及当代摄影。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粗糙的个人影像比比皆是,问题是要能发现普通事物无价值的价值和抽象性。从生活现场到图像到艺术现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家无不注重摄影的相关展示乃至整个流程。

 5南·戈尔丁——私人纪实摄影鼻祖

 南·戈尔丁(Nan Goldin)

 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3— ),美国摄影家,“私人纪实摄影”鼻祖,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1984年,她被男友殴打,于是自拍了著名的鼻青眼肿的照片。她还与吸毒者、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一起生活,忠实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及“自我的历史”。这就是著名的影集《性依赖的叙事曲》,最初以配乐幻灯片形式在美国各大美术馆展出,1986年出版。

 和其早期引起巨大反响的《性依赖的叙事曲》不同,南·戈尔丁新作《Eden and After》则收入1977—2013 年拍摄的300 多幅儿童题材彩色摄影。“相较以往,这组作品有了很多转变……他们身上散发着野性而神秘的色彩,彷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他们知道和看到的东西,我们不知道。”

 6森山大道——孤独狂野大师

 摄影家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1948—),当代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大师。1968年,森山大道发表了惊世处女作《日本剧场写真帖》,由寺山修司撰文,所拍剧场即寺山实验剧场。巡回演出剧团,浪曲演唱者,夜街上的同性恋,脱衣舞者,失明的乞丐……这部影集奠定了森山狂野、惊艳的个性风格,有别于木村伊兵卫、土门拳的人文纪实及东松照明的主观纪实,让森山大道崭露峥嵘。

 1960-70年代,森山大道沉迷于摄影的起源与本质,创作了大量狂野而叛逆的经典,如《蜉蝣》、《啊!荒野》、《摄影啊再见》、《远野物语》、《北海道》等。80年代,“他从感光/光照的拜物教主义中觉醒”,回归到日常的《光与影》(1982年)。经过90年代《Hysteric》三部曲的创作,奠定了延续至今的黑白-彩色摄影。2012年森山大道与大师之师威廉•克莱因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联合回顾展,更获颁国际摄影中心(ICP)终身成就奖。

 森山大道也是散文高手,就他的阅历,他的文笔,真可谓炉火纯青。“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迈向另一个国度》)

 7薇薇安娜·萨森——备受世界瞩目的女摄影师

 薇薇安娜·萨森(VivianeSassen,1972—),荷兰新锐女摄影家,因其“与被拍摄者密切的联系,同时不乏冷静的观察”获荷兰罗马大奖(Prix de Rome)。她的作品色彩强烈,光影迷人,几何构图鲜明,最显著的特征是“色彩中的迷藏”,强烈的明暗对比,通过把人物藏在树枝、草丛、衣裳等东西背后,重塑记忆和梦境。

 薇薇安娜·萨森也是一位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为诸多时装品牌拍摄宣传照,Diesel、So、Miu Miu等等。和拍艺术照片一样,她也会把模特的衣服藏起来。

 8山本昌男——虚与空,灵性大师

 摄影家 山本昌男

 山本昌男(1957—),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摄影家。他的照片尺寸极小,构图空灵,以小见大,而且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通常他会把照片做旧做暗(甚至看不清楚),故意撕开照片,在照片上画画……作品富有极深的禅意和东方哲学的神髓。他的摄影如同俳句,谈到这一点他说:“俳句乍一看好像只是用五、七、五这种语言的规律来记录已经发生的现象和事件,但是利用看似简单的助词、语助词来进行排列,不同季节的用语都有微妙的搭配,不仅仅只表达字面意思,还可以表达出立体生动的形象。俳句运用简洁的表达方法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辽阔无垠,这点我觉得非常厉害。摄影作为我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同于绘画,它没有素材,咔嚓一下就捕捉一个画面,加上我用的是黑白,颜色也少。即便是在当代艺术当中,摄影也是属于创作元素和技巧比较简洁的一个门类。这是我的黑白照片和俳句的共通之处。”

 9斯蒂夫·麦凯瑞——马格南彩色摄影大师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1950— ),美国摄影家,1986年加入玛格南社。曾以“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闻名世界,系列照片获得“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金奖。他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也曾为《国家地理》拍摄过西藏专题。

 和布列松一样,斯蒂夫·麦凯瑞也是真正严苛的大师。“以往,我每个拍摄都要用掉800到1000个胶卷,其中只有20到25张真正被使用。”他的照片总是展现故事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有着异常独到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现。“对我来说,一份作品最重要的特质在于独立性,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带给你一个故事。”

 10斯蒂芬·肖尔——新空间彩色摄影大师

 他6岁玩相机,14岁把3张照片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7岁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专用摄影师,23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首个在世艺术家,35岁做了哈德逊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就是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1947—),新彩色摄影大师,以其专注色彩和空间本质的摄影影响了几代摄影家。

 斯蒂芬•肖尔照片中空荡荡的感觉,仿佛代表了空洞而诗意的现代。他既受惠于保罗•希涅克、莫奈等人的绘画,也从十七世纪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里寻找激发内容的形式。作为摄影家兼理论家,他不谈构图,始终致力于探索视觉的结构。“画家是从空白画布开始作画,摄影师则是从混乱的世界中做出决断。”

 巴特说得好,有些照片太吵了。这个时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哗,热闹,总想表达趣味、意义、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尔这样拍出“空无一物”的彩照。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心理层面、心理模型……已于国内出版的著作《照片的本质》看似说的都是极其精炼的废话,但这正是照片的本质:世界无物存在;唯有沉默。

侯波

侯波(1924917—20171126),女,山西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1939—1944年在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抗战胜利以后,任东北**制片厂摄影科长。1949年任北平**制片厂摄影科长,同年调入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专职摄影达12年之久,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后被被誉为“红墙摄影师”;后任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2008年,获得首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2017年11月26日22时,侯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侯波、徐肖冰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中文名:侯波

别名:原名阎锋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夏县

出生日期:1924年9月17日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26日

职业:中国著名女摄影家

毕业院校:延安女子大学、延安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担任毛泽东专职摄影师12年

被誉为“红墙摄影师”。

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代表作品:《开国大典》《最高国务会议》《毛主席回韶山》等

丈夫:徐肖冰

人物生平

徐肖冰(1916-2009),男,浙江桐乡人。徐肖冰从事**、摄影工作70余年,为党的摄影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拍摄的许多作品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历史资料。侯波(1924-2017),女,山西夏县人,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

徐肖冰、侯波

著名摄影家、摄影伉俪

侯波,女,1924年9月17日出生于山西夏县;14岁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吴堡青训班加入中国***;后在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1942年与著名摄影工作者徐肖冰(1916—2009)结为伉俪。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在东北**制片厂任摄影科长,1949年任北平**制片厂摄影科科长,同年调到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后任新华通讯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荣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等职务。

侯波拍摄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在开国大典、国庆节、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访问城乡人民群众、主持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等活动的数以百计的珍贵照片;1957年随毛泽东、宋庆龄等访问苏联,1964年随宋庆龄、周恩来等出国访问,随中国摄影代表团出访英国与美国。

侯波曾当选中直机关党代表、第四届全国妇代会特邀代表,第三、四、五届文代会代表,新华通讯社优秀党员、中直机关巾帼英雄、个人标兵、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

自1986年起,侯波与丈夫徐肖冰在中国各地及日本、法国、英国举办过各类摄影作品展览。

她拍摄的代表作品有《开国大典》、《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最高国务会议》、《毛主席在飞机上工作》、《毛主席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毛主席在北戴河》等;还有画册《永乐宫》、摄影作品集《路》(荣获中国图书一等奖、首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首届国家图书奖),此外,她还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19年12月29日“摄影术诞生180周年纪念活动”在现代摄影术发明者达盖尔的故乡——法国科梅伊市举办,中国多位摄影人获得“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荣誉称号。侯波、徐肖冰名列其中。

改名换姓

中国著名女摄影家侯波于1924年出生于山西夏县,但“侯波”并不是她的本名,出生时爷爷给她取名“阎千金”——按老百姓的说法,一个女孩就是一千金。后来,她上中条山参加革命队伍时,当时在中条山工作、解放后曾做过云南省省委书记的孙雨亭给她改名“阎锋”。

再后来到了延安,保安处周兴处长为了去掉侯波身上的那种女孩子气,就让她叫了“侯波”这样一个男孩子的名字。“没想到这一叫竟叫了一辈子,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真实姓名。”

虽然爷爷没念过书,但对读书人很是尊敬,所以想尽办法供养后代上学。侯波六七岁时,就跟着当教师的姑姑去离家30多里的学校念书,这个家虽然贫寒,但家人和睦,日子也还过得苦中有乐,直到侯波在太原一个矿上出苦力的父亲,因联合工友跟长期拖欠工人工资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被暗害后,全家人一下子陷入了穷苦的泥沼。

投身革命

悲伤不已的爷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奶奶瞎了,母亲也病倒了。那时,日本鬼子已打到了太原,经常看到有逃难的人群从村子旁边经过。一天,一个女同学跑来通知侯波到村外的庙里集合,同学们纷纷说,日本鬼子要打过来了,咱们不能当亡国奴,咱们应该去中条山找抗日游击队,为抗日出力。

回到家,侯波告诉了奶奶,奶奶二话没说,摸索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四块银元。奶奶说:“孩子,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就这样,侯波怀揣四块银元,投奔了中条山革命队伍。不久,她被分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开始在安吴堡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学习,由于她表现得积极、好学、上进,14岁时,面对着鲜红的党旗,侯波高举起右手,加入了中国***。

大学生活

在青训班学习几个月后,侯波来到延安,先是读边区中学,后又进了延安女子大学,先后上了7年学。当时许多中央领导都在延安大学讲过课,侯波对延安大学的那一段生活特别留恋。

在这期间,她和身为摄影师的徐肖冰相识相恋,这也注定了她的一生要与摄影结缘。那时,侯波还不到18岁,是一个很秀气、爱脸红的姑娘。有一天,几个女同学约她到延河边上散步,徐肖冰迎面走来,同学向侯波介绍说:“这是咱们团的大摄影师。”当时,侯波感到奇怪,“为什么对我说这些?”后来才明白,是同学有意介绍他俩相识。

战争年代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的花前月下,两人接触一段时间后,相互的印象都非常好,“我们选了一个晚上,买了些红枣,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馒头切成片,晒干当饼干。大家聚在窑洞里为我们祝贺,就算结婚了。”侯波回忆到。

劳动改造

然而,这份朴实的爱却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文革”期间,侯波被江青点名为“坏分子”、“假党员”,下放到山西劳动改造。徐肖冰偷偷给侯波寄过几次粮票,有一次还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首短诗,鼓励侯波要相信党和人民,一切问题终会得到解决。天冷了,徐肖冰又给侯波寄去棉鞋,细心的他还在鞋里装上了几块糖果。那年月,糖果是很稀罕的东西,造反派不仅没收了糖果,还训了侯波一顿。虽然没吃到糖果,但侯波分明感受到了徐肖冰的情意:“他是要我好好地生活,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个年代不兴说什么爱不爱的,可这不是爱又是什么呢?”

学习摄影

抗战结束后,侯波跟着徐肖冰来到当时位于鹤岗的东北**制片厂(现长春**制片厂前身),并被分配在摄影科当科长。

从这时起,侯波开始学起了摄影,“后来随着工作的需要,拍摄难度越来越大,机器也更复杂了,有问题时,我就回家向徐肖冰请教,取景、采光、洗印等等,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

东北解放后,侯波被分配进了北平**制片厂,任照相科科长。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后,侯波开始到中南海摄影。这期间,侯波参加了一些重大活动的摄影,如政协筹备会议的中共代表团成员的合影,第一届政协会议全体女委员合影的拍摄工作。

进中南海

一天,时任毛泽东机要室主任的叶子龙与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找侯波谈话,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调她进中南海,担任新成立的摄影科科长,专门负责为国家***拍照,包括***参加的各种活动,以及一些生活照的拍摄,而且是以拍摄毛主席的活动为主。

此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侯波夫妇俩拍摄了无数张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照片。大家熟悉的“毛泽东在韶山”、“毛泽东和亚非拉朋友在一起”等都是侯波的作品。主摄中南海12年,拍照、冲洗、整理资料,侯波一个人全包了下来。“只要在北京不出差,一接到电话,人和摄影器材都时刻保持着一声令下立即行动的状态。”

侯波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摄影工作后,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在为伟人寻找背景拍摄的时候,伟人们已经做了我的‘背景’;在他们的背景之下,我才能记录下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对侯波来说,那段给领袖拍照的日子,可以说是人生宝贵的馈赠。

在中南海记录领袖的日子里,侯波每天都守候在电话机旁,一有消息,立即提起摄影包就出发。“不过有时也会遇到麻烦,就是领袖们不爱拍照。于是,我就只能偷拍、抓拍,甚至把照相机藏起来拍。”

徐肖冰、侯波夫妇在中南海警卫局摄影科一干就是十二年;1961年夏天中南海人员轮换,徐肖冰调到中央新闻**制片厂工作;侯波调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

在这十几年时间,侯波拍摄了《开国大典》、《国庆节》、《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和毛泽东会见各国元首、友好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等几千幅珍贵历史照片。徐肖冰参加摄制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莅平》、《开国大典》、《解放了的中国》、《抗美援朝第一辑》和《人定胜天》等脍炙人口的新闻纪录片。

相濡以沫

正当他们夫妇全心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时,骇人听闻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徐肖冰下放到北京大兴县的文化部干校劳动。侯波没有那么幸运。她先是在新华社机关挨斗、挨打、坐喷气式游斗。

之后,被下放到山西省永济县新华社干校改造。临走前,她被允许回家一次。阴霾的天气罩在侯波的心头。她的罪名是“投靠资产阶级司令部,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她不明白,她仅是一名历史真实的记录者,始终牢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怎么成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分子!徐肖冰在监管人员监督下为她做了分离的午餐。她没有一丝胃口,没吃一口,含泪与丈夫话别。

1973年山西永济新华社干校解散,她被送回新华社印刷厂车间继续劳动改造。在车间她做了八年胶片漂水工。在寒冷的冬季,她的双手肿胀的如同十根胡萝卜,但是,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对得起人民,我对得起党,我的问题一定能够澄清!

1977年的春天是个迟到的春天。党组织对侯波的定论是:侯波同志是忠于党和人民的。她被安派到新华社图书馆工作。当时的图书馆百废待兴,侯波用两年时间把图书馆治理得井井有条。1983年她离休离开她最后的工作岗位。

两位老人离休后,始终把教育少年儿童作为希望工程来做。只要有益于少年儿童的事情、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他们先后担任北京三里屯小学少年摄影学校、浙江绍兴、临安市一些青少年摄影学校的顾问,只要有益青少年的事情,他们就无偿奉献。

1986年9月25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侯波徐肖冰摄影展《伟大的历史纪录》开幕。这些照片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作品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也展示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面,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和工作生活的动人瞬间,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1988年,他们应邀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日本战犯在中国”的展中,在日本的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跪倒在他们面前,痛哭谢罪致歉。

徐肖冰、侯波夫妇,这对相濡以沫革命六十多年的伴侣,他们既真实地记录着新中国的历史,也印证着自己的精神理念。

人物婚姻

侯波的丈夫是中国著名摄影家、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1916—2009)。

在中国摄影界,侯波和徐肖冰是一对闻名遐迩的影坛伉俪;他们二人在20世纪30年代相继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们怀着对革命的赤诚和理想的追求,长期作为党和国家***的专职摄影师,真实地记载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风云历程,记录了老一辈革命家戎马倥偬、呕心沥血的动人瞬间。

侯波夫妇将他们的摄影作品结集出版,并取名为《路》;他们认为取名为《路》,就是想告诉青少年,中华民族是靠***领导,走了社会主义道路,才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地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走对了改革开放的路,我们的国家才越来越富强。

在伟人身边

世界摄影界享有盛誉的英国伦敦摄影师画廊决定,2004年4月7日举办题为“伟人毛泽东—侯波个人摄影展”

她镜头前的那个人是如此有名。但是,很久没人知道她。伟人把巨大的影子长久地投射到她身上,使她成了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无名摄影师。直到21世纪的一天,她忽然从镜头后面走出来。

于是,人们惊诧却又有些失望地发现,这位神秘的“中南海摄影师”,原来是个瘦小、温和、本分的女人。就是这个名叫侯波的女人,用镜头塑造了毛泽东。就是为了她所拍摄的那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影像,世界摄影界中享有盛誉的英国伦敦摄影师画廊决定,在4月7日举办题为“伟人毛泽东——侯波个人摄影展”,以此向这位80岁的摄影师表达敬意。

这次展览为期一个月,无论毛泽东活着或逝世后,在西方世界,如此的专题展览,是罕有的。10余家西方主流媒体将对此进行报道,并对侯波进行专访。

矮小而坚定的侯波对摄影说不出什么理论,也从不玩花里胡哨的技术。她只是以宗教般的虔诚与温和的浪漫情绪,深入被拍摄者的内心。侯波常年用的是一部德国罗莱照相机,同她的人一样简约、忠诚、精确。

《毛泽东和顽童》,是侯波作品中鲜为人知却最动人的一幅。影像中的毛泽东,刚从湘江游泳上岸,赤裸的双腿沾满了湘江的淤泥。一件条纹的毛巾浴衣散漫地裹着他发福的身体。毛泽东惬意地抽着香烟,像普通人家偶尔在儿孙面前露出笑容的威严祖父,同一个顽童逗乐。

此时此刻,摁下快门的女摄影师却满身粪土。毛泽东在水里怡然自得地嬉水,侯波这只旱鸭子在岸上时前进时后退地抓拍镜头。结果,只看取景框的女人,掉进了身后的粪坑。等人把她从粪池中捞起来,毛泽东已经上岸。侯波来不及清洗干净,紧跟着毛泽东进到了一个庄稼人的院子。“周围的群众见来了一个陌生的胖子,还抽烟,就过去看。那个小孩子也在中间。我也顾不得许多了,只想着不能漏拍了有趣的场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耄耋之年的侯波脸上竟然露出了一抹羞色。

侯波在1958年那个春天拍摄这张照片时,其实已经达到了她个人创作的另一个境界。这张照片意义非常。它是在亿万百姓心中被奉为神的领袖回到凡界的代表作。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在灰暗的资料库里沉睡了差不多30年。因为,领袖公开的形象必须是严肃、深邃、衣冠楚楚的。

1924年出生在山西夏县一户农家的侯波,原名叫阎峰。在太原煤矿做事的父亲,领人闹罢工,在回家路上被杀了。阎峰14岁到延安后,干的事很机密,连自己家的人也不能讲。为了保密需要,上级把她名字改成了侯波。在那倒映着巍巍宝塔的延河的旁边,她认识了后来的伴侣徐肖冰。从灯红酒绿的上海来的徐肖冰,曾跟着中国第一代**导演吴印咸学会了拍**、拍照片。他把摄影技术传授给了侯波。

在很大程度上,侯波的一生是为毛泽东生活着的。她是他惟一的私人摄影师。他和高层人员商讨国家大事,她要在场;他上山下乡,畅游长江,她要跟着。1956年5月下旬,在广州开会的毛泽东忽然提出要去武汉长江游泳。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极力劝止,说是水流湍急,还有水兽。侯波说:“毛泽东主意一定,是谁也劝不住的。”1956年5月31日下午2点左右,毛泽东在蛇山脚下、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下了水,一口气游两个多小时,游程达30多公里。当时,坊间正流传有关毛泽东身体染恙的小道消息。这张《毛主席畅游长江》照片,一夜间把62岁的毛泽东推到了永垂不朽的位置上。

毛泽东出行,必有很多随同,所到之处必是前呼后拥。而摄影师本人,必被忽略。于是,侯波只好在众多警惕的卫士中,在欢呼的群众中,钻来钻去找角度。狼狈的事时有发生。50年代,毛泽东在河南农村看棉花丰收。棉农们、地方官员们形成了几道人墙,把毛泽东完全隔在了侯波的视线外。终于,她看见了堆积成山的棉花,就踩着囤积棉花的围子往上爬,上去后,忽悠一下陷进了棉花堆。正同棉农交谈的毛泽东忽听得侯波的尖叫声,乐了,跟周围人说,侯波掉进去了,去把她拉上来。

怀揣着常人的敏感,侯波对毛泽东微妙情绪变化的了解,几乎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如果晚上没有休息好,他看上去就气嘟嘟的。这时候,侯波是不敢举相机的,“不用拿出相机,主席就会冲我发火。”

但是,有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你发火。侯波一直想拍一张毛泽东看书的照片。

一次,毛泽东的侍卫长李银桥告诉侯波,老人家休息得很好,正在书房看书呢,等侯波扛着摄影器材过去时,就听见毛泽东拍着桌子,对一个将军大声叫道:“有下一次,你就不要来见我。”侯波心想,别自找苦吃了,撤吧。还没等她转身溜走,毛泽东就冲她吼起来:“干什么,没看见我有客人吗”

在她为毛泽东拍摄的几千张照片中,举世闻名的《开国大典》是侯波本人最钟爱的作品。从严格的摄影意义看,这张照片无论从构图还是光效,都不是她的佳作,然而却是最具政治意义的一张。

2003年,在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放映了法国电视5台拍摄的有关侯波的纪录片。当侯波颤颤悠悠地走上台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位摄影师,全体起立鼓掌10分钟,为这位中国老太太的质朴而有历史价值的照片,更为她质朴、不事张扬的精神。她是世界摄影圈内最著名的两位中国摄影师之一。作为一个摄影师,侯波的名字永远和毛泽东联在一起。

摄影艺术馆

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是以我国著名革命摄影家伉俪命名的艺术馆,位于桐乡市梧桐镇庆丰南路西侧,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景点,而且还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肖冰1916年出生于桐乡市梧桐镇庙桥街财神弄内,青年时期即参加革命,1937年在山西太原经周恩来介绍参加八路军去了延安,在抗战时期,他驰骋在华北解放区,拍摄过《延安与八路军》、《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等纪录片和照片。全国解放后,他担任新闻**的领导工作,是我国新闻纪录**的奠基者之一。他曾经参加了《解放了的中国》、《抗美援朝》(第一辑)等纪录片的摄制,并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侯波和徐肖冰俩从延安时期起,就以摄影机、照相机为武器,为我们留下大量文献史料价值的纪录片和照片。两位老人退休之后,决定将他们一生创作的珍贵**作品、摄影作品以及收藏品共2700多件,全部捐献给故乡。桐乡市政府根据俩老的桑梓之情,决定建造这个全国首家以摄影家名字命名的摄影艺术馆,并于1993年12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

摄影艺术馆共两层,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有上下两个展厅,分别展出延安、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和建国初至1961年两个时期的珍贵摄影艺术作品200余幅。

其中如《毛泽东、朱德在七大会议上》、《开国大典》、《南京解放》等,都是具有文献价值的珍品。另有一个小展厅,展出俩老在延安时期使用过的**摄影机、照片放大机,以及毛泽东、宋庆龄、董必武、郭沫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的手迹,另外还有各个时期的奖状、荣誉证书。除展厅之外,艺术馆还设有讲堂、暗房、库房等配套设施。库房中收藏有俩老捐献的珍贵摄影艺术作品700多幅,**作品30多部,中外摄影画册和有关图书2000多册,这些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世纪的摄影师,以及那些科学家背景的摄影师,是不受到艺术史待见的。十九世纪摄影在削尖脑袋想挤入艺术行列的时候,受到了传统艺术的深刻鄙视:”你这机械与化学的造物怎么能称为艺术呢!”“结果等到摄影黄袍加身,还不是一样背信弃义,将那些先行者与发明家彻底的抛之脑后,那些为了摄影的艺术之名奋斗的人们,现在只能偏安博物馆一隅,艺术的殿堂中没有他们的好位置。同样不受待见的还有那些为了争取平等的画意摄影师们,现在却成为了传统艺术与摄影的共同鄙视对象,对此我能说什么呢?当然,也许不排除现代的摄影爱好者们觉得自己没法达到当年的那种高度,转而求其次了,毕竟相对于下面的这些照片,还是“街头”、“抓拍”、“人文”、“纪实”看上去更容易一些

《铁路边的商店》-- 阿拉巴州的一座铁路边的普通商店。这件摄影作品为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拿玩具手榴弹的小男孩》-- 阿伯斯的风格是一种幻想世界和意识形态世界的不和谐,正如这幅照片中阳光明媚的公园和两棵梨树之间,以及优美的景致和小孩子明显的恐怖而带点残暴的表情。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一名只有11岁的小流氓用假枪直指摄影记者的镜头:“撤退,他拍摄大量温达的照片。温达在她父母的马戏团工作。这期间,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旋转的温达》这张照片是杜瓦诺1953年在一条大街上拍的;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再现了美国30年代乡村富有的一面!

《裸奔者》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英女皇伊丽莎白在内聚集在看台上,这个体形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奥。",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记者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母亲的(此乃程子文邹邹的翻译”

《撤退》--这是在撤退中的美国的海军士兵,邓肯别具匠心。就在他怒视卡什的一刹那,实际上她是一个脱衣舞表演者。

《枪》--在纽约105街区,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于是卡什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什的举动激怒了,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英文原文为shit)!我们打错了方向,条件极其简陋,连街头苦力都可以进去看她的表演。外面则十分明亮。这明确地显示了公共场所和隐秘场所的对比。

《亲战游行》-- 这位穿戴整齐的游行者所佩的徽章上写着﹕“上帝保佑美国,支持我们在越南的孩子们。”但事实与他的期望正好相反。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战争不仅未使北越军队退却,反而让更多的“孩子”命丧异国他乡,卡什按下了快门,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被称作“激情的蜗牛”。对“温达”的着迷来源于她的表演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表演场里黑乎乎的,跟优素福-卡什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布瑞恩跑过球场来到看台前,这尴尬的场面让女王差点晕倒!

MOK

MOK,曾为广告文案,记者,编辑,品牌时装顾问。现为旅行摄影作家。

外文名:MOK

职业:摄影师,专栏作家

主要成就:POCO摄影网站2008年度“视尚中国”广州区“突飞猛进”奖

POCO摄影网站2010年度“镜头狂欢节”全国“风尚达人”奖

代表作品:图文集《请把我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人生信条:要么胡来,要么走开。

简介

职业

环球旅行摄影师专栏作家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艺术专业摄影委员会唯一女性摄影家。其个人图文集《请把我留在最好的时光里》于2012年12月21日全国上市。

学历

英语文学双学士

曾为广告文案,记者,编辑,品牌时装顾问。现为旅行摄影作家。

把青春与皱纹交给了日本美国法国瑞士希腊意大利埃及英国捷克匈牙利土耳其墨西哥

多本小说杂志签约插图封面摄影作者;不定期从事旅行摄影/人像、纪实写真

2004年开始旅行摄影,从新疆西藏自驾拍摄,2006年至今游走日本和欧洲,拍下大量旅行照片以及撰写游记文字。从2008年开始自印原创欧行旅行明信片在世界各地邮寄给网络上的朋友。因此被称“交换瞳孔控”、因作品多拍摄世界各地的人像,又被称“世界表情捕捉控”。其照片以**故事般的画面展现人物的真实内心,色彩透露一股悠远神秘的气氛,每张照片似乎都在叙说一个属于行走的人才有能看到的故事。

座右铭

“左脸正直,右脸稍欠;

也许轻浮,也许沉没。

不自由职业者。

曾自印3000张她的摄影明信片在世界不同地方寄发给在网路上向她索取明信片的陌生人。她的文字也是另类和独特,她站在街角处,不等任何人,她还说或者胡来,或者走开。

作品

《最小说》《最映刻》2008、2009、2010年至今的签约插图摄影师。

作品多元,为多本时尚杂志如《最小说》《最映刻》《zuisilence》《赢未来》《花溪》《精品生活》《seventeen》《流年》《瑞丽伊人》等拍摄专题与插图。为《真相不白》《盛夏流光》《爱与不爱都是意外》《zuisilence》等10余本小说封面作者。江一燕2011“心中最美世界”慈善台历作者。

获POCO摄影网站2008年度“视尚中国”广州区“突飞猛进”奖。

获POCO摄影网站2010年度“镜头狂欢节”全国“风尚达人”奖。

作品参加过的摄影展:

2009年阳朔“我们的2008”摄影展;

2010年南京“走出”当代摄影家展(2010年4月24日——5月2日)。并出版同名摄影集。

misaki不属于日文,准确来说,这是人名。

isaki是人名,有很多种翻译,比较常见的就是见崎鸣。

特指:动漫《another》女主角,全名:misaki

mei

中国十大时尚摄影师

郎静山、何藩、张照堂、卢广、吕楠、李振盛、陈漫、肖全、陈长芬、吴家林。

何藩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居住在香港,是香港街头摄影先河的“一代宗师”他的摄影打破了传统的摄影风格,非常具有现代感,被世人称为东方布列松,是中国十大顶级摄影师之一。

张照堂于1943年出生于台北,是台北非常著名的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都是黑白街头,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在1999年还获得了金钟奖最佳摄影奖。

卢广是于1961年出生于浙江永康,是国内知名摄影师,是摄影界的一匹黑马,他的作品主要反映社会热点,被评为中国最佳摄影师。其作品《艾滋病村》在2003年获得了中国当代摄影师欧莱雅大奖的赛银奖。

吕楠于1962年生于北京,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拍下了很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中《被遗忘的人》《在路上》《四季》是吕楠最为出名的作品,是中国当代摄影师之一。

李振盛于194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是中国著名摄影记者,其《红色新闻兵》被评为世界最佳摄影画册,其英国环球画展,在80多天的展期里,参观人数达到了10万人,是国内外著名的摄影师。

陈漫1980年出生于北京,是来自中国的时尚摄影师,因为其作品《青年视觉》,让她在摄影圈获得一席之地。

肖全于195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在摄影圈有非常高的知名度,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拍出了《我们这一代》的大型摄影集,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陈长芬于1941年出生于湖南衡阳,现是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的副会长,是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是国内第一位拍摄长城的人,超过数百幅作品被国外收藏,是全国出名的摄影师之一。

吴家林是来自云南的著名摄影师,其作品拥有强烈的地域风格,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色彩,都是非常真实的生活场景,其作品也在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展出,是一位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影大师。

中国最顶尖的摄影师

中国十大顶级摄影师是郎静山,何藩,张照堂,卢广,吕楠,李振盛,陈漫,肖全,陈长芬,吴家林。

1、郎静山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是中国较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2、何藩

何藩,出生于上海,1949年迁居香港,大学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国际知名摄影家、**演员及导演,开创香港街头摄影先河的“一代宗师”。

3、张照堂

张照堂,1943年11月17日出生于台湾省板桥镇,台湾摄影家,毕业于台湾大学。张照堂对推动台湾摄影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是台湾近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摄影家。

4、卢广

卢广,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摄影,1998年被授予“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栏目2002中国摄影大盘点中成为“十个新闻人物之一”。

5、吕楠

吕楠,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摄影师。在《民族画报》工作5年后,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

6、李振盛

李振盛生于大连,祖籍山东荣成。1963年毕业于长春**学院摄影系,1988年20幅文革组照获“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系列新闻照片大奖”。

7、陈漫

陈漫,1980年出生于北京,中国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8、肖全

肖全,男,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深圳《街道》杂志摄影记者,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9、陈长芬

陈长芬,男,1941年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世界著名摄影家、书画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10、吴家林

吴家林,云南著名摄影家,被誉为“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影大师”。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极端的中国化,也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世界著名时尚摄影师及作品

世界著名摄影师及作品欣赏:

1、辛迪·谢尔曼

辛迪·谢尔曼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和摄影艺术家。谢尔曼的摄影生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她已经在做以自己的肖像为题材的作品。在此后的30年间,她创造了一种从20世纪到21世纪代表社会和文化典范的肖像博物馆。

以“无题**剧照”为主,她最著名的摄影系列有:由时装摄影而来的杂志插图系列,梦魇神话故事式的灾难系列,模仿历史名著的历史肖像系列,描绘肢解玩偶的性系列,以及滑稽小丑系列等。

作品欣赏

《无题#153》

辛迪·舍曼的另一幅作品《无题#153》展示了一个死去的女人,一缕缕泥泞的蓝灰色的头发,呆滞的目光凝望着天空,半张着嘴,她脸颊上的瘀伤清晰可见。照片给人恐怖的感觉,尽管如此,它依然拍出了七位数的高价。

2、罗伯特·杜瓦诺

罗伯特·杜瓦诺,法国巴黎摄影家,杜瓦诺则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杜瓦诺热爱巴黎,热爱生活在他周围的平民百姓,是一个平民摄影家。他喜欢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们在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谈天。人们不但不怕杜瓦诺身边的相机,甚至还心甘情愿地充当他某些镜头中的模特。

杜瓦诺说:“我喜欢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尽管他们身上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我并不在乎。我们会在一起谈得融洽,挺热乎,亲如一家。”在跟这些平民百姓来往和接触中,杜瓦诺挖掘出一幅又一幅精彩的杰作。

作品欣赏

杜瓦诺所拍的儿童照片,其着重点和切入点都跟我们某些记者大异其趣,甚至截然相反,比如,表现学生们在室外的活动,从不去拍摄那一起升旗或做操等整齐划一的镜头,而是专门用心去抓拍那些校园里孩子们顽皮、喧闹、活泼的场面。

又如,表现课堂上的孩子,一般的照片喜欢表现他们的聪明和伶俐,杜瓦诺则有意识地表现他们的幼稚和笨拙。对于孩子们的放学回家路上的恶作剧,杜瓦诺也不放过,他跟在后面拍摄他们。这些照片虽然有可能被指控丑化小学生,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更真实。

世界著名时尚摄影师

时尚摄影不单是个庞大的商业世界,也是世界潮流与品味设计的重要一环,来自国外网站TopTenty的分享,这项类别的摄影最早可追溯至1856年,动机当然是鼓励人们选择更有品味的时装,也塑造着人类社会的美感。而据称法国的AdolpheBraun更是世上第一位时尚摄影师,并且推出了第一本

1)EllenvonUnwerth

她本身是一位模特儿,也是摄影师及导演。出道时先做了10年时装模特儿,后来就走到幕后工作,著名的杂志如Vogue、VanityFair、Arena等都有与她合作。她更于1991年在InternationalFestivalofFashionPhotography首次获奖,后来亦执导广告、短片、替歌手拍摄MV等,多才多艺。

2)JohnRankinWaddell

摄影师以Rankin作为工作的名字而广为人知,毕业后更与JeffersonHack开办了第一本杂志「DazedConfused」,而后来他亦成为了时尚摄影界响当当的名字,甚至会参与电视节目,作为指导、评审等角色。

3)KaiZFeng

他在198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起初是位平面设计师,在18岁时搬到伦敦,后来就成为世界顶级的时尚摄影师,目前主要于纽约工作。他与多位名人如NicoleKidman、JenniferLopez与KatyPerry等合作,为著名品牌如Burberry、HugoBoss及BenSherman等拍摄。

4)PeterLindbergh

当他在1978年搬到巴黎时,就为Vogue拍摄,作品亦刊登于VanityFair、RollingStone及TheNewYorker等,其最著名的是黑白摄影作品,也曾于1996年出版「10WomenbyPeterLindbergh」,并获得多个奖项如「AwardOfCourage」、「FashionLayoutoftheYear」等。

5)LindsayAdler

她不单是位著名的时尚人像摄影师,也经常参与摄影教育、指导的工作,在ZinkMagazine、BulletMagazine、ProfessionalPhotographer、PopularPhotography等都有出现她的作品。其第一本著作是「ALinkedPhotographers’GuidetoOnlineMarketingandSocialMedia」,可见她非常喜欢分享摄影心得;而第二本「FashionFlairforPortraitandWeddingPhotography」,更获选Amazon2011年十本最佳书籍之一。其作品光影技术上堪称完美,真的有如一本教科书。

6)RussellJames

据说摄影师本来是一个垃圾桶工厂的工人,后来就成为了行内顶尖的摄影师。比较多人认识他在Victoria’sSecret的作品,但其实他也为众多顶级杂志如Vogue、MarieClaire、AmericanPhoto与SportsIllustrated等拍摄,并且获得多个摄影奖项。

7)ToddAnthonyTyler

摄影师的工作室位于上海,也因此他在亚洲相当著名,而且也有是一名演员、作家及美术指导。起初时他是一名模特儿,后来转到幕后工作,于ElleChina、VogueChina、L’Officiel与Harper’sBazaarChina等都有其作品,也是会出任Asia’sNextTopModel等电视节目的评审。

8)MarioTestino

出生于秘鲁的他目前是世界顶尖摄影师,最著名的事件,也许是1997年戴安娜王妃钦点他为自己拍摄,以刊出在VanityFair,正是王妃生前最后一辑公式照片。摄影师亦被称为名模御用摄影大师,现在也有为英国王室拍摄。

9)AnnieLeibovitz

一举手一投足都备受注目,甚至被视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摄影师,其作品往往会成为话题,又或调转来说,很多特别的提案,要有Class有想像力同时也要有美感的作品,好像都会主动找她来拍摄,不论英女皇、迪士尼或**剧照,你都会看到她的踪影。

10)EmilySoto

她不单是个充满创意的优秀摄影师,也经常到世界各地如亚洲、欧洲、澳洲等地举行工作坊,指导其他后辈,另外她也是FashionActionscom的持有人,透过不少actionspresets与教学,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追随。其作品在多个大型网站、著名杂志都有出现,其自身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其FB页有70万fans,比起AnnieLeibovitz的50万还要多

 导语:无论是新人拍婚纱照时候的姿势,还是对现场色彩的把握,抑或是对细节的精致表达,国外大牌摄影师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拍出来的婚纱照既有美感又有意境……

国外大牌摄影师如何拍摄婚纱照

 无论是新人拍婚纱照时候的姿势,还是对现场色彩的把握,抑或是对细节的精致表达,国外大牌摄影师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拍出来的婚纱照既有美感又有意境,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国外大牌摄影师们是如何精准把握婚纱照拍摄环节各个环节的,相信无论你是结婚新人还是摄影师都定有所获。

 重点1:拍照就不自在别切,当我们都是木头人。

 “我们总是尽量在不被人们注意到的情况下进行拍摄,这样每一张照片都是切切实实曾经存在瞬间的凝固,没有受到摄影师的影响。”——典型的新闻摄影信念自然也带来了独特的拍摄视角,LaCour的作品也的确有非常浓厚的新闻腔调。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I LOVE U”

 重点2:黑白真没劲,要“带彩的”,还要有动静儿!

 “我喜欢透过镜头找到人们相爱的理由——当你决定与一个人结婚时,最欣赏他/她的那一面,我所作的就是将情人眼中的焦点印为现实。”你会在Jessica Claire的代表作品里看到很多新人的“动作场景”: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共舞,从公寓楼梯上飞跃而下,“这很酷。”

 Jessica Claire的色彩跳跃,生机盎然。她经常使用大胆而高饱和的色调,“我不喜欢黑白照片,拍照的时候,我更希望记录下色彩迷人、明亮的场景,这种风格也让我和其他摄影师的作品有很明显的区别。”

 伴郎们的小小聚会。

 重点3:学会欣赏自己的婚纱大片!

 Mautner很擅长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因地制宜,“假若光线暗淡,是创造质感和气氛的好机会;假若光线过于刺眼,那不妨尝试一些夸张和戏剧化的效果。”

 送女出嫁

 重点4:婚纱照中需要留有更多温馨家庭情感!

 Curt Littlecott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名从专业滑水运动转行的婚礼摄影师。十余年前,这个英国男人只身到奥兰多追求自己的运动事业,却很快发觉最初的选择前途渺茫,于是,在连一台单反相机都没有的情况下,Littlecott开始为当地的旅游小册子拍摄照片。

 “与别人不同,我们更了解客户家庭中深厚而微妙的关系,”Littlecott说道,“比如说,如果你知道一个橄榄球运动员客户从两岁起就被祖母一手抚养成人,那么拍摄婚礼的时候肯定会关注到一些很不同的画面。”

 蜜月旅行去……

 重点5:紧张快来一杯,先把自己给灌醉!

 Garner最著名的特色在于对"婚礼故事"的把握,当其他婚礼摄影师交出一张一张独立的照片时,Garner已经可以用组照讲述一个完整的婚礼故事,他会说服新人们不要太焦急,放轻松来应对拍摄,"我告诉他们,你的婚礼日节奏已经够紧张了,何不现在休息片刻,让所有人轻松地喝一杯"他说,"当人们放下紧张的心情时,我才开始拍摄,展现在镜头前的瞬间往往焕然一新。"

 帅气逼人的新郎

 重点6:得让新郎也出点风头!

 Gene Higa大概是最具“探索”精神的婚礼摄影师,在其他摄影师“缩居”一地的时候,Higa专门为那些想要到异地拍摄婚纱的客户们服务,并让自己的足迹遍及墨西哥、意大利、印度、菲律宾、希腊、秘鲁、泰国、西班牙“探寻那些我们这个行当还没有人拍摄过的地方。”

 除了对特别拍摄地点的追求,Higa还很关注婚礼摄影里总被忽略的角色——新郎。“我总是会试图给新郎拍下几张够酷的照片,与其他人所作的完全相反。”Higa说道,“要有敢于尝试不同的勇气。”

 我们结婚了。(^__^) 嘻嘻……

 重点7:等抓拍不如摆pose!

 跟数码摄影师狂按快门拍下数千张照片相比,Villa很“节省”——每场婚礼上拍摄的照片从未超过800张,"拍每一张照片前我都有自己的构思,而不是简单抓拍",他没有尝试时兴的"报道摄影"写实风格,而是在Fine-Art的'唯美道路上登峰造极,"新娘们对生活的梦想能够在我的照片中实现,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价值。" 我觉得这一点态度,倒有点像WQStudio的王麒。

 红色是婚礼的经典颜色之一···

 重点8:选片时别漏过精致的细节,让婚纱照能超越时间

 九年前,Elizabeth Messina答应朋友的请求,第一次为别人拍摄一场婚礼。当时她并没想到自己会投身这个行业,然而,在编辑摄影领域工作三年后,第一次拍摄婚礼让她找回了自己敏感的天性。"我感到自己性格的两面终于合为一体。"

 Messina的婚礼摄影作品中洋溢着一种浪漫的气氛以及超越时间的唯美:柔焦拍摄的红色天鹅绒舞鞋,精致布光下的丝衣这些敏感美丽的作品很受名流们的青睐,Messina也因此经常为《US Weekly》拍摄独家的名流婚礼作品。

 幸福生活即将开始……

 重点9:别只管“有型”,别把爸妈气疯了!

 Chrisman非常擅长捕捉婚礼中妙趣横生的细节瞬间,也因此获得了一批非常稳定和特别的客户。"有时候我不得不说服我的客户拍摄一些传统的肖像照,否则他们的父母们会被气疯的。"总有新娘新郎在婚礼结束后还和Chrisman保持联系,有一对新人还在转年的感恩节邀请他去做客。"我喜欢拍摄这些有趣的人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Chrisman耸耸肩,"和他们在一起简直棒极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重点10:别给摄影师太多框框,拼的就是“感觉”!

 与Ben Chrisman相似,Karen Wise也是一名"无视传统"的婚礼摄影师,她的第一个婚礼任务是为朋友拍摄,"那时我对传统婚礼拍摄的规矩几乎一无所知,"Wise回忆道,"第一支舞、第一次切蛋糕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去拍摄,只是拍下那些我觉得有意思的场景。"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Wise这样随性而拍,Fine-art艺术学位的功底让她拥有足够敏锐的捕捉力和洞察力,"我拍摄的时候总是用尽全身解数,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拍下所有我希望得到的画面,这真的很累。""婚礼上到处都是美丽与充满摄影可能的场景,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别无他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5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