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要分析一下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及欧洲出现大量浪漫主义作品的原因.(2)浪漫主义文学具有

(1)简要分析一下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及欧洲出现大量浪漫主义作品的原因.(2)浪漫主义文学具有,第1张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浪漫主义文学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浪漫主义文学 及,浪漫主义文学尤为重视自然。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社会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浪漫主义文学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因此,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自然人性的歌颂,也就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对象,从而为欧洲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以此来塑造理想中的英雄。 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使用异常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传奇式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语言形式,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奇观和异域风情揉合起来,以表现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现出雄奇瑰伟的浪漫气势。现实主义创作的冷静刻画和细节真实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是极少见的,即使是写实的场面,浪漫主义也把笔墨用在对奇异新鲜事物的表现上,尽力表现主观感觉和思想感情。 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 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是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因此,由于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浪漫主义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所谓的积极浪漫主义,是指那种表现了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有积极进取的特点,它表现的理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并以这种理想来批判一切丑恶的现实。而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则是指那种把已经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为理想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把目光投向过去,已经被历史所遗弃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极浪漫主义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的情绪,其艺术趣味也因此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态的气息。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浪漫主义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动的。因为被历史发展所遗弃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并非都是毫无可取的,历史的发展有时候也会以美好事物的丧失作为代价。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人,他们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个性解放、艺术无目的论的浪漫主义理念。在施莱格尔兄弟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包括诺瓦利斯(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内的一批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歌颂“神圣的、不可言传的、神秘的”夜,并赞美死亡的美妙感觉。蒂克则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题材。 1805年以后,德国出现了“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莱门斯·布仑塔诺(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诗《催眠歌》具有民歌风味,诗情浓郁。两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收录了德国近300年的民歌。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他们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称为世界童话作品中的精品。

马克吐温在贫穷中度过了一生。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

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

1847年3月24日马克·吐温的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死于肺炎。1847年,家世寒微的马克·吐温开始去做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

1851年,马克·吐温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 Journal)写草稿。

马克·吐温开始写作经历

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

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名。

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间,他遇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 Langdon)并看到兰登姐姐欧莉维亚(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一见钟情。

1870年马克·吐温与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欧莉维亚·兰登结婚。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

1872年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1873年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

赛事时间代表球队比分对手首发出场进球得牌详情  球会友谊07-25 23:00不莱梅3 - 1塞维利亚是46’0    详情德甲05-09 21:30不莱梅1 - 1汉诺威96是90’0    详情德甲05-02 21:30不莱梅1 - 0法兰克福是90’0    详情德甲04-26 21:30不莱梅2 - 2帕德博恩是90’0    详情德甲04-19 21:30不莱梅1 - 0汉堡是90’0    详情德甲04-12 23:30不莱梅2 - 3斯图加特是80’0    详情德甲03-21 22:30不莱梅1 - 1科隆是90’0    详情德甲03-14 22:30不莱梅0 - 4拜仁是90’0    详情德甲03-07 22:30不莱梅1 - 0弗赖堡是90’0    详情德国杯03-05 02:00不莱梅1 - 3比勒费尔德是90’1    详情德甲03-02 00:30不莱梅3 - 5沃尔夫斯堡是77’0    详情德甲02-14 22:30不莱梅3 - 2奥格斯堡是46’0    详情德甲02-08 22:30不莱梅2 - 1勒沃库森是90’0    详情德甲02-05 03:00不莱梅2 - 1霍芬海姆是90’0    详情德甲02-01 22:30不莱梅2 - 0柏林赫塔否25’0    详情德甲12-20 22:30不莱梅2 - 1多特蒙德是90’0    详情德甲12-18 03:00不莱梅1 - 4门兴是90’0    详情德甲12-13 22:30不莱梅3 - 3汉诺威96是90’0    详情德甲12-08 00:30不莱梅2 - 5法兰克福是90’0    详情德甲11-23 22:30不莱梅0 - 2汉堡是89’0    详情德甲11-09 01:30不莱梅2 - 0斯图加特是90’0    详情德国杯10-29 02:00不莱梅2 - 0开姆尼茨是90’0    详情德甲10-25 02:30不莱梅0 - 1科隆是90’0    详情德甲10-18 21:30不莱梅0 - 6拜仁是90’0    详情德甲10-04 21:30不莱梅1 - 1弗赖堡否0’0    详情德甲09-28 00:30不莱梅1 - 2沃尔夫斯堡否0’0    详情德甲09-20 21:30不莱梅2 - 4奥格斯堡是58’0    详情德甲09-13 02:30不莱梅3 - 3勒沃库森是82’0    详情德甲08-30 21:30不莱梅1 - 1霍芬海姆是90’0    详情德甲08-23 21:30不莱梅2 - 2柏林赫塔是90’0    详情德国杯08-17 20:30不莱梅1 - 1伊勒蒂森是90’0    详情德甲05-10 21:30不莱梅1 - 2勒沃库森是90’0    详情德甲05-03 21:30不莱梅2 - 0柏林赫塔是90’0    详情德甲04-26 21:30不莱梅2 - 5拜仁是90’0    详情德甲04-19 21:30不莱梅3 - 1霍芬海姆是64’0    详情德甲04-12 21:30不莱梅0 - 3美因茨05是90’0    详情德甲04-05 21:30不莱梅1 - 1沙尔克04是89’0    详情德甲03-30 23:30不莱梅2 - 1汉诺威96是90’0    详情德甲03-26 03:00不莱梅1 - 3沃尔夫斯堡是90’0    详情德甲03-22 03:30不莱梅1 - 3弗赖堡否0’0    详情德甲03-15 22:30不莱梅1 - 1斯图加特否0’0    详情德甲03-09 01:30不莱梅2 - 0纽伦堡否10’0    详情德甲03-01 22:30不莱梅1 - 0汉堡否0’0    详情德甲12-14 03:30不莱梅2 - 3柏林赫塔否0’0    详情德甲12-07 22:30不莱梅0 - 7拜仁是90’0    详情德甲11-30 22:30不莱梅4 - 4霍芬海姆是90’0    详情德甲11-25 00:30不莱梅2 - 3美因茨05是90’0    详情德甲11-09 22:30不莱梅1 - 3沙尔克04是73’0    详情德甲11-04 00:30不莱梅3 - 2汉诺威96是63’0    详情德甲10-27 00:30不莱梅0 - 3沃尔夫斯堡是90’0    详情

弗兰克 德国党卫军上将 帝国保安局局长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被国际法庭处决

海因里希 德国党卫军上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 1942年6月4日 在布拉格被抵抗组织刺杀

卡尔登勃鲁纳 德国党卫军上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德国中央保安局长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希姆莱 德国党卫军大将 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 1945年5月23日 被英军俘虏后自杀

奥仑道夫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第3处处长 1951年 在纽伦堡被处决

贝伦茨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东部大区保安处长 1946年00月00日 在贝尔格莱德被处决

勃兰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希特勒私人保健医生 1947年8月27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布勒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元首办公室主任 1945年05月00日 在德国柏林自杀

菲格莱因 德国党卫军少将 党卫军驻希特勒大本营联络官 1945年4月28日 在柏林企图潜逃时被希特勒处决

费利兹彼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师长 1944年06月16日 在法国诺曼底被美英海军炮火击毙

弗利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1“挪威”装甲掷弹师师长 1944728 在苏德战争中阵亡

格洛博克尼克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驻亚得里亚地区党卫军领袖 1945年 被英军俘虏后自杀

齐格勒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1“挪威”装甲掷弹师师长 194551 在柏林阵亡

艾克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第3骷髅坦克师师长 1943年2月14日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被苏军击毙

奥斯滕多夫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帝国坦克师师长 1945 阵亡

达吕格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风纪警察总监 1946年10月20日 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处决

格赖泽尔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驻瓦尔特兰合并区总督 1946年 在波兰被处决

格吕克斯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集中营督差员 1945年 在德国自杀

古留格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第6装甲军军长 1946 国际军事法庭处决

赫尔道夫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柏林警察局长 1944年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卡尔迪梅菲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第34坦克师师长 1945 阵亡

奈比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第5处处长 1945年3月 在柏林因\"七二零\"事件而被处决

施特莱彻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于绞刑

特波文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驻挪威占领区总督 1945年 在挪威自杀

冯弗里特堡 德国海军大将 德国海军总司令 1945年05月23日 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卡纳里斯 德国海军上将 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 1945年4月 因\"720\"事件而被处决

吕特晏斯 德国海军上将 德国海军特遣舰队司令官 1941年05月27日 在大西洋随\"俾斯麦\"号战沉

埃里克贝 德国海军少将 德国海军分舰队司令官 1944年12月26日 随\"沙恩霍斯特\"号战沉

邦德 德国海军少将 德国海军分舰队司令官 1940年09月26日 在挪威海战中战死

基泽尔里茨基 德国海军中将 1943年11月19日 在黑海沿岸遭苏空军飞机扫射而身亡

朔伊尔伦 德国海军中将 德国第2海军陆战师师长 1945年00月00日 在德国东部战死

奥尔布里希特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国内驻防军副司令 1944年7月20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处决

多尔曼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步兵第7集团军司令官 1944年06月28日 在法国诺曼底战败后自杀

冯溯贝特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官 1941年09月12日 在进攻苏联克里木半岛时触雷身亡

克莱勃斯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05月00日 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勃兰特 德国步兵少将 希特勒副官 1944年07月20日 在狼穴被炸死

布格曼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37步兵师师长 1941年12月14日 在莫斯科会战中战死

冯奈因多尔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驻捷尔诺波尔城防司令 1944年04月15日 在该城被苏军攻占时战死

戈内尔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波森要塞司令 1945年02月23日 在波森要塞战死

赫尔米切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步兵第243师师长 1944年06月17日 在法国诺曼底战死

科亨豪森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54步兵师师长 1941年12月05日 在苏联姆岑斯克战死

韦布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7步兵师师长 1941年7月 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战死

布格道夫 德国步兵中将 希特勒陆军顾问 1945年05月00日 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豪飞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13步兵军军长 1944年02月17日 在苏联罗夫曼战死

克雷纳格尔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42步兵军军长 1945年01月14日 在维斯杜拉河战役中战死

马迪尼克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30步兵军军长 1943年00月00日 在苏联战死

马尔克斯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步兵第84军军长 1944年06月12日 在法国诺曼底阿布丹被美英空军炸死

施内肯布格布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军级集群司令 1944年10月20日 在贝尔格莱德战死

施特默尔曼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步兵第11军军长 1944年2月16日 在科尔逊大包围中战死

希波尼克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42步兵军军长 1942年00月00日 在进攻克里木半岛时因擅自撤退而被处决

萨斯曼 德国空降兵少将 德国第7空降师师长 1941年05月20日 在攻打克里特岛时座机被击落而毙命

福尔克曼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秃鹰军团司令 1940年 死于空难

科尔登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1944年07月20日 在狼穴被炸死

勒尔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司令 1947年2月27日 在南斯拉夫被处决

乌特德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装备总监 1941年11月17日 在德国空军在苏联接连失利后自杀

耶舒恩纳克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1943年3月 因作战失利而自杀

佩施尔 德国空军少将 德国第六空军野战师师长 1944年06月27日 在捷布斯克要塞战死

皮斯托里乌斯 德国空军少将 德国第四空军野战师师长 1944年06月27日 在捷布斯克要塞战死

施蒙特 德国陆军上将 德国陆军人事局局长希特勒陆军副官 1944年7月20日 在\"720\"事件中被炸死

奥斯特 德国陆军少将 德国阿勃韦尔中央处处长 1945年4月00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勃拉斯科维兹 德国炮兵大将 德国G集团军群司令 1948年在纽伦堡 等待审判时自杀

弗立契 德国炮兵上将 荣誉炮团团长,原德国陆军总司令 1939年 在进攻波兰时被波军炮火击毙

卡施图尔纳格尔 德国炮兵上将 驻法德军司令 1944年8月 因参与\"720\"事件而被绞死

路德维西贝克 德国炮兵上将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1944年07月20日 在刺杀希特勒失败后自杀

施蒂夫 德国炮兵少将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组织处长 1944年 因参与\"720\"事件而被绞死

特莱斯科夫 德国炮兵少将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 1944年 因参与\"720\"事件失败而自杀

奥施图尔纳格尔 德国骑兵上将 驻法德军司令 1948年 在法国畏罪自杀

弗洛姆 德国骑兵上将 德国国内驻防军司令 1945年3月 因\"720\"事件而被处决

迪特尔 德国山地军上将 德国驻挪威芬兰司令 1944年6月 死于空难

菲尔基贝尔 德国通讯兵上将 德国最高统帅部通信处处长 1944年9月04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胡贝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 1944年00月00日 在奥地利因飞机失事而身亡

霍普纳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第四坦克集群司令 1944年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施登姆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非洲军代理军长 1942年10月25日 在北非阿拉曼战死

艾布尔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师长 1943年01月17日 在苏联顿河战死

冯 俾斯麦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21装甲师师长 1942年08月00日 在北非阿拉曼战死

克莱顿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47装甲军作战部长 1944年06月00日 在法国诺曼底战死

纽曼西尔科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15装甲师师长 1941年12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鲁克战死

普里特威兹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15装甲师师长 1941年10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鲁克战死

苏梅曼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90装甲师师长 1941年12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鲁克被英空军炸死

冯埃伦坎普 德国装甲兵中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军长 1942年10月03日 在苏联顿河战死

汪戴尔 德国装甲兵中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军长 1943年01月17日 在苏联顿河战死

博克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555 在德国被英国轰炸机炸死

克卢格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44818 在法国梅斯因“720“事件而自杀

摩德尔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45421 在鲁尔战役失败后自杀

隆美尔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41014 在德国被希特勒赐死

维茨莱本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998 因参与“720“事件而被希特勒绞死

戈林 德国帝国元帅 德国空军总司令 19451019 在盟军监狱中自杀

舒尔茨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7装甲师师长 1944128 在西线被炮弹炸死

贝克尔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第3骷髅坦克师师长 19525 在苏联被处死

莱奥纳多康蒂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帝国医学总负责人 19451 在纽伦堡监狱畏罪自杀

卡尔格布哈特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医疗总负责人 19488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姆鲁果弗斯基 德国党卫军准将 德国党卫军卫生部负责人 194862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硕恩加尔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党卫军驻荷兰最高代表 1946211 在英国被处决

布尔卡德特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谢尔 德国党卫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艾尔曼斯多尔夫 德国陆军少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海尔夫 德国党卫军少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耶凯伦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波罗的海司令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卢夫德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门特瑙恩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科尔斯曼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俄罗斯诺夫若地区司令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施特鲁普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希腊司令 195198 在波兰华沙被处决

美国第一位散文作家是马克·吐温,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手写一些有趣的小说,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作品主题:

批判美国虚伪的政治

马克·吐温在创作游记《在密西西比河上》这部作品时一针见血地揭露过政党和新闻媒体的沆瀣一气,马克·吐温提到:“那个时候领航员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中唯一不受任何约束和完全独立的人物。国王是贵族社会不自由的仆人;国会带着选民铸成的锁链开会;而报纸的编辑总和某一个政党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照顾自己的信徒的意见,就没有一个传道者能够自由发言和全说真话;作家只不过是读者的奴仆,作者写作的时候坦率而无畏,但后来,到排印之前又要或多或少地减掉自己作品的锐气”。由此可见,马克·吐温是看穿了美国政党和选举的真实性的,并且毫不隐讳地给以了抨击。《竞选州长》更是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进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击。小说风格幽默诙谐,用短小的篇幅,挖掘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思想极为深刻,它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暴露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性。

阿希姆·冯·阿尔尼姆的妻子,德国女作家。原名克莱门斯·冯·布伦塔诺,昵称贝蒂娜·布伦塔诺(1784-1859)。1785年4月4日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意大利商人。哥哥克莱门斯·布伦坦诺是海得尔堡浪漫派的重要诗人。她曾在修道院受教育。1806年结识歌德的母亲,并记录了她关于歌德童年的谈话和回忆。1807年 5月她第一次在魏玛见到歌德。1811年与阿希姆·冯·阿尔尼姆结婚。1831年开始文学创作,并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1859年1月20日在柏林去世。她于1835年发表《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集》,这个孩子便是作者。集子中有真正的信,也有作者虚拟的信。这部通讯集表明她对歌德的敬慕,被认为是浪漫派的典型作品。她独立不羁,敢于揭露社会的贫困,为被压迫者伸张正义,为社会和政治的进步而斗争。1848年以笔名圣·阿尔宾发表传单《致已经解散的普鲁士国民议会》,支持波兰革命。《国王的书》(1843)是她的成名之作,显示了她敢于揭露社会矛盾的勇气,但她对普鲁士国王还抱有幻想。

《〔德国〕海涅·罗累莱》经典诗文赏析

不知道什么缘故,

我是这样的悲哀,

一个古代的童话,

我总是不能忘怀。

天色晚,空气清凉,

莱茵河静静地流,

落日的光辉

照耀着山头。

那最美丽的少女

坐在上边,神采焕发,

金黄的首饰闪烁,

她梳理金黄的头发。

她用金黄的梳子梳,

还唱着一支歌曲,

这歌曲的声调,

有迷人的魅力。

小船上的船夫,

感到狂想的痛苦;

他不看水里的暗礁,

却只是仰望高处。

我知道,最后波浪

吞没了船夫和小船;

罗累莱用她的歌唱

造下了这场灾难。

(冯至 译)

诗人忍不住要向人们诉说悲哀,而且是不知道什么缘由的悲哀,其心情自然是异常的忧郁。一八二五年五月,诗人还乡探望父母,又去了表妹阿玛莉的家乡汉堡。旧地重来,昔日情人已经出嫁。诗人体验着失恋的痛苦,悲哀中总不能忘怀一个古代的童话。

这童话原是德国诗人克莱门斯·布仑塔诺(Clemens Brentano)创造的。 “罗累莱” (L ore Lei)意为妖岩,本是莱茵河畔危岩的名字。布仑塔诺在题为《罗累莱》的诗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女因情人背弃,遂变女魔以美貌杀人。主教捕来欲加感化,女魔在去修道院的途中登上巨岩与尘世告别,遥见小船以为是情人所撑,于是跳岩投入河中。这传说经德国作家多次采用,已有许多改变,传说少女因情人抛弃,愤而投河,死后化为女妖,坐在这块岩石上用歌声引诱船夫触礁沉船。海涅的《罗累莱》据说是从雷本伯爵(Graf Loeben)的一首《罗累莱岩》的诗中汲取到灵感的。

诗人失恋而悲哀,但仍对昔日的爱人一往深情,也为这无望的苦恋更觉悲憾, “罗累莱”的传说恰能最好地歌唱这种感情。如果说在《罗累莱》中,这种感情还表现得较为克制和含蓄,那么,在同一组诗《还乡曲》之十中,随着时间推移,苦恋更深。诗人呼唤女妖,请她歌舞一曲, “把我唱死,把我抱死,用亲吻吮去我的生命!”

在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海涅的这首诗最为有名,后经谢尔夏等作曲家配曲,成为一首德国民歌,一首世界民歌。无疑,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全诗除第一节外,其余几节都是在叙述着那个古老的童话。值得称道的是,诗人裁去神话中所有的情节过程,使诗能聚集于一点上,表现出奇异动人的哀的美,美的哀。

美丽的少女坐在岩上梳头歌唱,用歌声造下一场灾难。只此一个画面,简洁有力。而明丽和娴雅的笔调造境写得更为动人心魄。落日辉映的莱茵河畔,神采焕发的少女坐在山头。这时刻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清凉的空气,静静流淌的莱茵河,少女且梳妆且歌唱,无限幽美和娴雅,与明丽甚至是浓烈的色彩形成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可见出诗人匠心。少女金黄的首饰,金黄的头发,还有那金黄的梳子。这渲染着童话的气氛,在落日的光辉中,人与境浑然一体。叙述的安排是先扬后抑,最后回到现实中,不免低吟悲叹,爱破灭了。诗人既是叹船夫,更是叹自己。悲调和亮色的对比,开头和结尾的呼应, 其情哀婉动人。

这首诗在取材和艺术表现上接近民歌,但比民歌更为精美。原诗中语言流畅、节奏整齐,音调和谐,使它能被配曲和广为传唱, 当然,诗的情调、意境及词藻还带有浪漫派诗歌的某些痕迹。

(普丽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7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