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音符上有mp字母是什么意思

简谱音符上有mp字母是什么意思,第1张

mp是乐谱中的力度记号,表示中弱,全称为mezzo-Piano

相关术语:

1、P Piano:弱

2、mp mezzo-Piano:中弱

3、mf mezzo-forte:中强

4、f forte:强

5、ff fortssimo:很强

音乐术语是指在音乐表演中用来指导演奏者表演的专业术语。其中包括音乐构成要素如速度、表情、强弱、调式、和声、旋律等。

扩展资料

力度标记通常采用意大利语的音乐术语。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从最弱的到最强,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piano,是弱的意思,缩写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个P,那就是极弱极弱。

forte,是强的意思,缩写为f,f越多就越强,假如乐谱上标有五个f,那就是相当强,演奏者必须竭尽全力地演奏。除了这些记号以外,还有很象是数学中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渐强和渐弱记号,以及突强突弱记号等等。

力度变化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并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越缓和、委婉。

-力度

简谱是由谁发明的: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简谱简介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简谱起源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2、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记载入史册。

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式学堂,其中的学堂乐歌课直接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沿袭了日本使用简谱的做法。在许多中小学里开设唱歌课。当时的唱歌教材,以我国音乐教师填词的日本歌曲居多,其中五线谱,也有简谱。简谱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由日本传入我国的。

1903年,留学于日本东京音乐学校的曾志忞在留日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辑出版的中文杂志《江苏》第六、七期上发表《乐理大意》一文介绍西洋乐理知识,并以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形式刊登了《练兵》、《春游》等六首歌曲,这被是认为是目前所见中国人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也是简谱的最早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中国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从此后简谱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由于它的简明易学和排印方便,在年代兴起的中国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简谱对于歌曲的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简谱本身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简谱得以在中国广泛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谱的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工尺谱是用附在字右边的板眼符号来表示音的长短,而简谱则是用附在阿拉伯数右面或下面的短横线,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与工尺谱如此相近,简谱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方法又比工尺谱更简便、更精确,因此中国人十分容易接受简谱。

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又将其发扬光大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许多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

简谱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就数字简谱来说,在数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点˙、︰符,点的多少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现为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注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原理表现为声音的时值长短。

3、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现为振幅的大小。

4、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注。

区别体现在两方面。

1、技术上。钢琴家往往具有极其卓越的手指技术,所以他们触键的准确度和精细度往往比一般钢琴老师高一些。更何况一般钢琴老师需要花大量时间教课所以练琴时间也不如钢琴家们多,所以技术并不占优势。

2、音乐表现上。钢琴家之所以能称为“家”,就是因为他们在对音乐的理解和处理上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例如同一首曲子有的人只是把音符和节奏弹对了,但有的人却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更精致的艺术处理,例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中速度的细微变化、复调音乐中各声部层次关系的把握、不同风格的音乐触键方式的区分,等等。也就是说,一般的钢琴老师或钢琴演奏员即使弹得很好,那么也只是“钢琴匠”,而不是“钢琴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乐表现力和对音乐的理解上。

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再问我!

这并不矛盾啊。钢琴练习,或者说其他的乐器练习,有两个能力很重要。第一就是乐器的演奏能力,另外一方面就是乐理。

一首曲子经过反复练习,熟练后不需要看谱子,这是正常现象,每个个人都会这样的。如果经过反复练习还不能脱稿,那是不用心,或者天赋差一下的结果。这绝不会是楼主所说的误区。

至于你看见的谱不离手的人,我猜有这样一种可能。

乐理极其精通的高手都会有两个十分强大的能力。一是辨音扒谱,意思是说听过一遍某首歌或某首曲子,就能知道大概怎么弹,和弦、结构都能听出来。这个能力对即兴演奏很有帮助。另外一个就是读谱的能力。初学者在学习五线谱的时候,通常需要反映一段时间,才能看懂谱子上写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用手弹出来。但随着学习和提高,几乎可以达到随便拿来一个陌生的谱子,在难度不超过自己水准的前提下,几乎可以毫无延迟的按照谱子的要求一气呵成的弹下来,这种能力也是十分珍贵的。

楼主看到的应该就是方才所说的第二种人吧?这样的人大多手指功夫比较过关,一首曲子还没有熟练到背下来,就可以轻松按照谱子来弹下来。所以通常他们会大量的练习陌生的曲谱。这是以后每个学习者都会经历的阶段,而不是一种学习方式。

所以说,楼主脱离曲谱练琴,绝对是无可厚非的。但眼睛一定不能看着琴键。相比较手指的功夫,乐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块,毕竟乐理才是音乐的根本。

楼主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8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