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2、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3、文学传统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大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 浪漫主义文学
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社会和历史因素
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也给整个欧洲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潮。新兴的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旧的封建文化秩序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 此外,大革命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势必导致不同阶层的人们心态的变化。城市中的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中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另一方面,大革命使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是悲观颓唐、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这种种社会图景和人生境遇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提供的土壤。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庆祝攻陷巴士底狱,歌德等作家在城郊种下自由树,德国的文化刊物也纷纷追随法国革命思想,开始对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理念的讨论。英国湖畔派诗人无一例外受到大革命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按照自然的一般进行产生的,只不过它的好处推迟到来”,骚塞则公然自称自己是共和派。过去的批评家曾依照作家们对革命的态度而强分“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派,这是一种偏颇的做法,现在已经很少提及。
哲学和文化因素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 浪漫主义文学
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其追随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谢林认为世界中搬演着悲剧,整体中存在不和谐,人们必须从自然出发,超越这种不和谐,寻求自我。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社会的真理在于其历史中,而人的精神是历史。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具有显著的唯心色彩的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从另一个角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视角。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揭露资本主义的贫困现象、民主自由的虚伪、婚姻制度的腐朽和殖民掠夺的残酷,并提出建立未来理想国度的前景。在理想国度里,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英国的欧文则更具改良意识,寄希望于仁慈的统治者身上,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化解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很多浪漫主义作家身上都能看到显著的乌托邦意识,就是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
文学与艺术因素
尽管浪漫主义文学直到19世纪才蔚为大观,但实际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倾向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声称:“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与必然率可能发生的事。”这就是对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手法的概括。 《荷马史诗》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大量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18世纪英国的伤感文学实际就是浪漫主义的雏形,法国启蒙文学家卢梭主张回归自然也是浪漫主义在近代的滥觞。 浪漫主义文学
横向上看,浪漫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学思潮,而是涵盖了艺术的其他门类。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和籍里柯就曾创作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浪漫主义绘画,表达自己对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的理解;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风格幽婉深邃,比才的歌剧热情奔放,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文学和艺术各门类之间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声势浩大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风潮。
浪漫主义文学是什么?如何理解,浪漫主义文学呢?
浪漫主义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它于18世纪末发源于德国。浪漫主义对整个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表现了人们执着于理想甚至幻想的体现,他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美好的生活景象。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极其大胆幻想他的构思非常的独特,手法运用也十分夸张。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是浪漫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浪漫主义也分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浪漫主义就是表现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致的理想和感情,他带有积极进取的成分,表现了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消极的浪漫主义则表现为消亡的生活,作为理想的温水,主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他流露出是一种感伤的情绪。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非常偏重主观思想,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文学主要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最为突出,作者就是想表现自己的思想,融入于淳朴的大自然中,再去衬托出现实的丑恶以及自身对美好的理解。其次他的想象非常丰富,语言朴素自然。最后运用艺术效果对比夸张等等。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两点方面,第一就是描写对象浪漫主义,比较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情感和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为社会现实的再现和剖析,第二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大多采用夸张的手法,现实主义文学则表现对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19世纪上半叶,丹麦文学的主要流派是浪漫主义。诗人阿达姆·戈特罗勃·欧伦施莱厄深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诗作《黄金号角》(1803)标志着丹麦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世界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是这个时期丹麦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童话创作中,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民主主义精神。安徒生的童话是丹麦对世界文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同时期的约翰·卢兹维·海贝亚既是评论家,又是轻松喜剧作家。他的剧作讽刺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使丹麦的喜剧获得了新生。他创办的期刊《哥本哈根飞邮报》以及后来的《临时报》对当时丹麦文坛影响颇大。诗人弗雷德里克·帕卢丹·缪勒主张“诗人要为自己的时代和人民而创作”,他的讽刺长诗《人之祖亚当》是这个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现实主义的先驱是小说家梅·阿隆·戈尔施米特,他的《一位犹太人》(1845)曾轰动丹麦。代表作是小说《无家可归》(1853-1857)。他还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丹麦的一支妙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