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纪上半世纪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3,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代表作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4,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5,弗朗茨·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代表作有《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练习曲”钟“》、《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
流派很多,主要以四大流派意大利歌剧《阿依达》、法国歌剧《浮士德》、德国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俄罗斯歌剧《叶甫盖尼 奥涅金》。十六至十七世纪之交,歌剧诞生于意大利,这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歌剧是一种新艺术,公称opera,源于意大利语opera in musica,即音乐作品的简称,opera为opus(作品)的复数。它是音乐与喜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最早称为“音乐做事”(favola in musica)或“音乐戏剧”(drama per musica)。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另一种不良现象是,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引进某些与剧情关系不大的奇特情景,豪华的布置或盛大的场面,这样做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在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歌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国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古诺的《浮士德》,比才的《卡门》等等,到了19世纪后半叶,意大利文艺界又出现了一股抨击浪漫主义幻想,揭示人类本性真实主义的作品。如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雷昂卡瓦洛的《丑角》等,普契尼是一位带有真实主义倾向的作曲家,但他的作品抒情色彩很浓,旋律优美,舞台效果很好,他的作品如《卡门》、《托斯卡》也能找到真实主义风格的影子,但从整体上讲,它们也是浪漫抒情的。意大利歌剧在相当长时间统治着欧洲的歌剧舞台,随着它的发展和普及,在各国音乐家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歌剧流派,如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俄罗斯歌剧。但意大利歌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德国歌剧最早出现于17世纪,18世纪时汉堡歌剧已有了一定的声望,但尚未形成流派。格鲁克提倡歌剧的民族化,才使其渐渐成长起来,形成了占有一席之地的“德国民族歌剧”流派。莫扎特使德国歌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的《后宫诱逃》和《魔笛》已是德国歌剧的传世佳作。韦伯是德国歌剧的重要作曲家,他的《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派歌剧的开始,乐曲曲调带有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合唱在全剧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形成德国歌剧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物是瓦格纳,他主张把所有的艺术协同起来,共同创作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他认为音乐应成为表达戏剧内涵的工具,为剧情服务,他提高了乐队在歌剧中的地位,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如《飘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思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等,都是德国歌剧的典范。法国歌剧是从1650年,一个叫贝兰的神父创作的用法语演唱的歌剧《牧歌剧》开始的。到了19世纪20年代,法国就出现了类似于正歌剧的法国大歌剧,法国歌剧的特点还在于剧本的文字性较强,语言比较含蓄,声音也较为圆润,因而比较典雅高贵,浪漫多情,抒情性较强,称之为“抒情歌剧”,如古诺和托马的歌剧《浮士德》、《迷娘》、《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到后来比才的《卡门》,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法》的出现,使法国歌剧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俄罗斯音乐在欧洲尚不太为人所知道的时候,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依凡·苏萨宁》及《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成为俄罗斯歌剧的奠基之作,对其后的歌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后柴可夫斯基写出了《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创作了《金鸡》、《萨特阔》,穆索尔斯基创作了《鲍黑斯·戈杜诺夫》、鲍罗廷创作了《伊戈尔王》等,都是典型的俄罗斯式歌剧,可能由于语言的原因,俄罗斯歌剧远没有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那样流行。此外,随着歌剧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歌剧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一些结合本民族特点而创作的新作品不断问世,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有德沃夏克的《水仙女》,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等,这些作品都是世界歌剧宝库中的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初,在美国、英国又出现了一些集爵士乐、踢踏舞、喜剧性话剧和轻歌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音乐剧。音乐剧表现手法灵活,音乐、舞蹈、舞台美术都很现代化、因此,很快成了二十世纪最为重要且发展得最快的一项文化成果。风靡了全世界。经典剧目有《音乐之声》《猫》《悲惨世界》《西贡**》等等,都已被世界艺术界广泛认可,得到了很好的票房价值,流传到世界各地。和西洋歌剧相比,中国歌剧产生和发展得较晚,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一些新的、先进的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的作曲家黎锦晖创作了一批儿童剧,如《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我国歌剧的萌芽。1934年,田汉、聂耳创作了我国表现革命的第一部歌剧《扬子江风暴》,真正使我国歌剧发展起来的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和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掀起了盛极一时的新秧歌运动,创作了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中国特点的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刘胡兰》等。1945年《白毛女》的问世则是我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全国解放以后,又陆续涌现出了《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夜》、《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歌剧舞台一时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十年动乱”使我国的歌剧事业遭到了严重的推残。到“四人帮”被粉碎后,我国的歌剧又有了新的生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批多种风格、多样体裁的中国歌剧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具有西洋歌剧模式的有《伤逝》、《原野》、《第一百个新娘》等,具有民族歌剧模式的有《党的女儿》、《木棉花开》等,这些歌剧在艺术性和时代性以及人物塑造等多方面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中国的歌剧也日益走向成熟,慢慢发展开来。
主要音乐家及钢琴作品:
1、威伯(1786-1826):德国,以歌剧和钢琴作品闻名,《邀舞》。
2、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艺术歌曲之王”,《流浪者幻想曲》、《即兴曲》、《音乐瞬间》。
3、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
4、肖邦(1810-1849):波兰,《升c小调圆舞曲》、《A大调波罗乃兹》、《c小调练习曲》、《f小调协奏曲》、《降E大调夜曲》、《第一谐谑曲》。
5、舒曼(1810-1856):德国,《狂欢节》、《大卫同盟曲集》、《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蝴蝶》、《交响练习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
:
浪漫主义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与18世纪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喜好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往昔和不可知的未来。
饱含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
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于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这个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即使是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也是通过赞美自然来抒发自我的渴望。
企望革新的作曲家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的界限,寻求与其他艺术的融合。19世纪新的标题音乐,就将音乐以外的因素化为乐思,用文字来说明其思想内容。
浪漫主义音乐概述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_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欣赏:
《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柏辽兹配器](8:46)提示:
引 子:描写一位绅士风度的男宾在舞会开始前,向一位青年贵妇人发出的邀请。
第一段: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 第二段: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
第三段: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 第四段:描绘舞会进入了高潮和结束。 尾 声:描绘舞伴们相互致谢和告别。
15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 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16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欣赏:
1、“拉科奇进行曲”(4:55) 又名《匈牙利进行曲》,是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选曲。作品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
2、《幻想交响曲》一至五乐章片断(14:10) 演奏: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廷克
17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欣赏:
1、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巴伦勃依姆](以)(2:02) 这首小品于1842年创作的。是他的四十八首《无词歌》中最流行的一首。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图画。它将永远唤起我们对春天的眷恋和向往。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费兹](11:00)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 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首先奏出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首幽静的抒情诗,显得有些多愁善感,随后独奏小提琴用更温暖、更美丽的声音来歌唱它。
18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欣赏:1、《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格鲁米欧](2:39) 它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宛如已坠入沉思的梦境,接着梦中出现美丽的世界。然后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更奇异的梦境。 中段没有新的音乐素材,仅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节奏与第一段相同,因而仍然保持了幻想的情绪。但由于旋律有了一定的变化,仿佛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
音乐进入第三段时,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最后以无限深情而富于诗意的乐思结束了全曲。
2、《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断(5:45) 演奏:弗兰兹、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恩斯坦
19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 (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 、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20 第五讲:浪漫主义音乐(中、晚 )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版)[希福](9:07) 这首作品写于1851——1854年。它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查尔达什》(这种舞曲的前半部称“拉索”,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特点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写成的。 第一段:缓慢的第一部分全是匈牙利的歌曲,委婉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在演奏的情景。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舞曲部分,描绘了民间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欣起舞的热闹场面。
21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欣赏: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14:20)V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注:小泽征尔(1935--)生于中国的沈阳。第二年他们全家迁到了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全家才回到日本东京。他是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学生。从1962年先后在日本广播协会、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旧金山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他与印度指挥祖宾-梅塔一起誉为世界级东方指挥家。
2、《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队)[阿巴多](2:22)
22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欣赏:
1、《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6:35 第一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抑郁、沉静。第二主题含有祈求和疑问。
第二段:在情调上更加忧郁。诉说性的主题发展到高潮时,已成为哀告式的了。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音乐不像原来那样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而愤怒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予梦幻之中。
2、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DVD(1:00:56、1:23:30、1:26:30)剧情:描写的是一位王子齐格弗里德和一位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恋爱故事。他们两个忠诚坚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师,公主恢复了人形,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3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
1、《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8:23) (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 唱词是李白的《悲歌行》的诗句(“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写的是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然,但“悲哀来到,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音乐以颂赞生活开始,而以悲痛欲绝告终。
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 14:16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