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在哪里????

拉丁美洲在哪里????,第1张

拉丁美洲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语言而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由于本区都隶属拉丁语族,因此,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5,100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面积2,0567万平方公里。人口577亿人(2008年)。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就居民的语言而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巴西为葡萄牙语,海地为法语),由于本区都隶属拉丁语族(罗曼语族),因此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扩展资料:

拉丁美洲地形复杂,墨西哥基本上是个草原,称墨西哥高原。中美洲是个多山地区。西印度群岛大都也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耸立着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和高原相间,自北而南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拉美地区从北到南全长11万千米,总面积逾207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其中南美洲面积(包括附近岛屿)约为17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拉美地区大陆海岸线长45万千米,其中南美洲海岸线长约287万千米,多为与山脉走向一致的侵蚀海岸。太平洋沿岸,特别是南纬10°~33°之间的一段海岸,是典型的上升断层海岸,陡崖逼临深海,几乎不存在过渡性的沿海平原和岸外大陆架,深达6000米以上的秘鲁海沟和智利海沟离海岸很近,有的地方甚至不足100千米。

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由于沉降受到海侵,海岸线比较曲折,形成较大的海湾,其中瓜亚基尔湾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智利南部海岸属峡湾型,海岸曲折,岛屿杂列。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为阿尔卑斯褶皱外带,火山众多,为太平洋沿岸火山带的一部分,沿海平原比较狭窄。墨西哥东海岸与美国南部海岸形成墨西哥湾,这一带的沿海平原一直延伸至尤卡坦半岛,一般宽度为100千米至500千米,最宽达800千米。

它是由大陆边缘上升出露的海底形成。在南美洲大陆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西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海岸垂直相交,海水沿山间纵谷侵入,形成伸向内陆的海湾,如达连湾、委内瑞拉湾等。整个大西洋沿岸,除巴西东海岸和布朗库角向北延伸的一段海岸外,基本上是下沉海岸,岸外有较宽的大陆架,特别是亚马孙河口向西北延伸的一段海岸和南纬30°~40°的一段大西洋沿岸,是平直低浅的溺谷型海岸,河口处多形成喇叭形三角港;有的岸段如巴西南部海岸,被淤沙封闭而形成舄湖。

参考资料来源

-拉丁美洲

 拉丁舞五个舞种风格特点介绍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拉美人民的喜爱,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拉丁舞的特点 拉丁舞类中有伦巴舞、恰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和牛仔舞五个舞种。

 1、伦巴舞(rumba): 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古巴人习惯头顶东西行走,以胯步向两侧的扭动来调节步伐,保持身体平衡。伦巴的舞步秉承了这一特点。原始的舞蹈风格,融进现代的情调。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浪漫优美。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使舞蹈充满浪漫情调。

 2、恰恰恰(cha cha cha): 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3、桑巴舞(samba): 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4、斗牛舞(pase doble): 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5、牛仔舞(jive): 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难度动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对牛仔舞的记载是由伦敦舞蹈教师 Victor Silvester于1944年在欧洲出版的一本介绍牛仔舞的书。波普,摇滚,美国摇摆舞都对牛仔舞有着一定的影响。牛仔舞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舞。在比赛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后跳是因为选手们必须让观众觉得,在跳了前四个舞之后他们仍不觉得累,还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战。

 牛仔舞流行于美国南部。牛仔舞手脚的关节放松、自由地舞蹈,身体自然晃动,脚步轻松地踏着,且不断地与舞伴换位,转圈旋转。牛仔舞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牛仔舞以其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拉丁舞的起源极其发展

 拉丁舞的全称是拉丁美洲舞,是流行于拉丁美洲的民间舞蹈,它以一男一女对舞为基本形态。其舞步和风格基本源自该地区的土风舞。拉丁舞的起源与非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就从事奴隶贸易,将大批非洲黑人当作商品经过大西洋贩运到美洲各地…不用说,这些黑人也将从具有浓郁的热带非洲特色的民间舞蹈带进广拉美,它影响着拉美舞蹈并融合其中,加之吸收了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移民的舞蹈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拉丁美洲舞。

 1925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学会(ISTD)”对交际舞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并向世界颁行了《国际标准舞。拉丁舞步伐》。但真正对拉丁舞的理论、准则、动作及技术技巧等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与应用,却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

 拉丁舞的历史源远流长。拉丁舞有许多变体,品种繁多,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最受人们青睐的只有伦巴、恰恰恰、桑巴、加依夫和帕斯多布勒,这五个舞种作为拉丁舞的代表被纳入到国标舞中列为比赛项目。1960年,拉丁舞正式参加世界交际舞大赛。

 拉丁舞在西方早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起步较晚。

 哪一类人适合长期跳拉丁舞?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舞蹈发展迅速,也有很多的健身方式出现,对于每天都忙碌的工作人员来说,选择一种恰当的健身娱乐方式,并持之以恒犹为重要。一直在想,哪一类人应该选择拉丁舞为健身方式,又该具体选择哪一种拉丁舞更合适,后来仔细观察了拉丁舞爱好者群体的特征,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我国古典舞讲究“心、意、气”,重点在于刚、脆、韧、柔。芭蕾也讲究气,但更多的在于筋骨对于身体的控制力。而拉丁舞被归为体育舞蹈,说明它不仅具有艺术美,而且还拥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相对其他舞蹈来说,对于不太注意肌肉锻炼的亚洲人来说,长期练习拉丁舞会锻炼到身体的大多数肌肉,起到更明显的健身作用。

 什么样的人适合选择社交拉丁舞作为健身方式

 社交拉丁舞对于人身体的能力要求不高,也容易学习,并且主要可以在舞厅或酒吧里跳,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长期坚持社交拉丁舞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征:舍得花钱、喜欢社交活动、喜欢猎奇而又不太有恒心、和跳舞相比更喜欢把心思放在事业上。关于金钱方面不必多说,长期在酒吧里的高消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们大多把事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仅将拉丁舞当作消遣。如果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不能长期坚持下来,这类人中男女均有。

 什么样的人适合长期跳竞技拉丁舞

 竞技拉丁舞要求较高的技术性,以及较强的身体能力,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练习。要想坚持下来,就得先有强烈的兴趣,这样在经历挫折感时才能继续坚持下去。其次得有比较空闲的精力,这里不是说空闲的时间,有些人的工作会给思想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整日都将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样的人不适合选择竞技拉丁舞作为长期的健身方式。当然,选择竞技拉丁舞的人肯定具有一定的研究精神,喜欢探索复杂的东西,才能将五项拉丁舞学会、长期坚持并不断提高。不过,这样的人可能不免会令跳舞影响到生活或者事业,因为花在舞蹈上的闲暇时间如果用来提高专业水平,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了。可能是生活压力的原因,这类人中男性比女性人数少些。

 哪一类人适合跳弗拉明戈

 弗拉明戈是很具表现力的舞蹈,其爱好者可算小众。这种色彩浓烈的舞蹈,适合爱憎分明、情感丰富但不忧郁、对情绪表达很直接、不喜受约束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弗拉明戈的明快的打击节奏、挑衅的舞姿造型、强烈的爆发力和优美的手臂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然,弗拉明戈也是一种需要长时间的专注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掌握。

 拉丁舞有什么动作要领?

 胯部动作是拉丁舞的标志性动作之一,除了斗牛舞,其他四个舞种都有胯部动作,它将女性大柔媚表现到了极至,很难想象,没有胯部动作的拉丁舞,譬如说Rumba将会是什么样子。

 胯部动作

 胯部动作是拉丁舞的标志性动作之一,除了斗牛舞,其他四个舞种都有胯部动作,它将女性大柔媚表现到了极至,很难想象,没有胯部动作的拉丁舞,譬如说Rumba将会是什么样子。俗话说“眼见为实”,但也不尽然,眼睛也有欺骗自己的时候,比如说拉丁舞的胯部动作,因其左右前后摆动,便认为它是扭出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胯部的左右前后摆动,是它的表面现象,而非内在本质。拉丁舞身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脚对地面施加压力、与地面对抗、继而挤压身体的结果。这样形成的动作,从脚步动作来看很沉实,铁板钉钉、落地生根;从胯部动作来看则充满了韧性和力量,时刻都象一张富有弹性的橡皮。

 手臂动作

 手臂是身体的延伸,手臂动作是身体动作的余波。很多人跳拉丁舞不是用身体去带动手臂,而是想用手臂去带动身体,结果弄成了耍舞。事实上拉丁舞就是容易弄成耍舞,摩登舞容易弄成走舞。

 脚部动作

 脚要对地面施加压力、要与地面对抗、要挤压身体,这就要练脚下的力量和功夫,原地基本律动是练这种功夫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记住一条,千万不要主动去扭胯,否则练得再多也是白费,因为内在的东西错了,也就是所谓的“南辕北辙”,下得功夫越大,错得越远。 与中国的民族舞手上的东西较多不同,西方舞蹈多是脚下的东西,看看芭蕾、踢踏舞、还有摩登舞就知道了,四小天鹅是一点手上的动作都没有。跳舞时,地板是最好的朋友,给地板的力越大,地板给的表现力越强。

 拉丁舞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版

 Basic Movement 基本动作

 Square 方形,矩形 (方形步)

 Fan 扇形步 9(扇形位)

 Progressive Walks 行进走步

 (forward) (前进)

 (backward) (后退)

 Side Step 旁步

 Shadow Position 影子位

 Side by Side Position 并立位

 Shoulder to Shoulder 肩对肩

 Hand to Hand 手对手

 Hockey Stick 曲棍步

 Lady Underarm Turn 女伴在臂下转 (臂下转、定点转)

 Cuban Rock 古巴摇摆

 Natural Opening Out Movement 右分展步

 Natural Top 右陀螺转

 Reverse Top 左陀螺转

 Open Hip Twist 开式扭胯转

 Closed Hip Twist 闭式扭胯转

 Alemana 阿里曼娜

 Spiral 螺旋步

 Aida 艾伊达

 Rope Spinning 套索转

 Promenade and Counter Promenade 截止步

 (Check from Open PP and Open CPP) (从PP和从CPP做)

 (New York ) (纽约步)

 Spot Turn 点转

 Cucarachas 踏辗步(库克拉恰)

 Three Threes 三三步

 Turkish Towel 土耳其毛巾步

 Advanced Twist 高级扭胯步

 Split Cuban Break (from Open CPP 分离式古巴断步(从开式反PP和开式PP)

 and Open PP)

 sliding door 滑门步

 cross Basic 交叉基本步

 Bounce Action 反弹动作

 Natural Basic Movement 右基本步

 Reverse Basic Movement 左基本步

 Progressive Basic Movement 行进基本步

 Samba Walks in P P PP舞姿的桑巴走步

 Samba Whisks (Right and Left ) 叉形步(右左)

 Side Samba Walks 桑巴旁步

 Stationary Samba Walks 原地桑巴步

 Samba Locks 桑巴锁步

 Bota Fogos 点滑步(博塔弗戈斯)

 (from P P &C P P )

 Travelling Bota Fogos 行进的点滑步行进的博塔弗戈斯

 Shadow Bota Fogos 影子位点滑步影子博塔弗戈斯

 Contra Bota Fogos 反向点滑步反向博塔弗戈斯

 Plait 绳辫步

 Volta Movement 垫步

 Travelling Volta (Criss Cross ) 交剪垫步(游移垫步)

 Volta Spot Turn (For Lady ) 垫步转(女伴用)

 Continuous Volta Spot Turn (Right and Left) 连续垫步转(右左)

 Natural Roll 右滚转

 Corta Jaca 推割步

 Argentine Crosses 阿根廷交叉步

 Basic Movement 基本动作

 Link Rock 连步摇摆

 Fallaway Rock 并退摇摆

 Change of Places Left to Right 左向右换步

 Change of Places Right to Left 右向左换步

 Link and Whip 连步绕转

 Fallaway Throwaway 倒步抛掷

 Change of Hands Behind Back 背后换手

 Jive Walk 牛仔走步

 Merengue Action 拧摆步

 Stop and Go 停和走

 Rolling off the Arm 臂内卷转

 Spanish Arm 西班牙手势

 Wind Mill 风车步

 American Spin 美式疾转

 Chicken Walks 鸡行步

 Toe Hell Swivel 跟趾步

 Ball Change 脚掌换步

 Kick 踢步

 Appel 跺步

 Sur Place 原地踏步

 Chasse to Right 右追步

 Chasse to Left 左追步

 Spanish Line 西班牙舞姿

 Flamenco Tap 弗拉明戈点踏步

 Separation 分离步

 The Attack 攻击步

 Huit 变位八步

 Sixteen 变位十六步

 Promenade Close 侧行并步

 Coup de Pique 突刺步

 Syncopated Coup de Pique 切分突刺步

 Cape 斗蓬步

 La Passe 游动十六步

 少儿拉丁舞编舞特点及注意事项?

 现在很多小孩子跳拉丁舞,表演也很多,排练是很头痛的问题,因为小孩子总不听话。因此舞蹈的安排就需要根据小孩子的特点进行调整,需要提前做好考虑。

 选3-5分钟的节奏清晰、速度较慢的音乐,如果是两个孩子表演,则建议选用伦巴或者恰恰。如果群舞,则可以用恰恰或牛仔。

 群舞的话尽量只有一次变队形,并且也采用就近的原则,这样更容易记住。将他们会的基本步串联起来,结合音乐的起伏缓急进行变化,在音乐高潮时可以选择表现力强一些的动作,或者选择几个造型。动作不用太多,需要一个个的细抠,不断调整。

 对于双人舞而言,需要选择幅度更大的动作,移动也需要更多一些,这样才能在场上看起来不单调。也可以选择复杂一些的动作组合,尤其多加练习开式动作和造型,更容易出彩。

 但是对于人数很多的群舞而言,每个人最好只占用很小的范围,避免队形乱掉,同时也更容易训练些。

 少儿拉丁舞集体舞的编舞,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让每一对孩子都搭手跳完成套的套路,以队列的组合变化增强效果。另外一种是担任组合的套路,再结合双人组合的套路。还有可以将多种五套的组合穿插在一起,有更好的舞台效果,这更适合年龄大些,有了一定功底的孩子来跳。

 拉丁舞起源

 拉丁舞的起源追溯起来相当的复杂,它的每一个舞种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历史和发展历程,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美洲地区,而它们又是三种文化的融合体。

 早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征服者们为了得到充足的劳力而把大批的非洲黑人进口到美洲大陆,到了17至18世纪,来自这三个洲的文化已在美洲大陆上逐步融合。舞蹈作为中下层人民的主要娱乐方式,自然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文化的融合,而且随着后来欧洲宫廷舞蹈元素的流入,这些民间舞又有了进一步的规范、衍变和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这些舞蹈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在欧洲广为流行。随后,欧洲人对这些民间舞蹈又进行了规范和加工,终于在1960年将拉丁舞列入了世界性比赛,并将其分为伦巴、桑巴、恰恰、斗牛、牛仔五种,对它们的舞步、节拍等各方面也都有了统一的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舞协再次把舞厅舞(国标舞)的搜集、整理和加工放在了工作首位,约在1950年,英国舞协在狐步舞、探戈舞、慢华尔兹和快步舞的基础上,又构建快华尔兹、恰恰舞、伦巴舞、牛仔舞、桑巴舞和斗牛舞的国标舞文字理论教学标准,使国标舞的舞种数量达到10种。约在1955年,国标舞的10种舞数量被确立下来,并一直沿用。此外,还把上述10种国标舞分割成摩登舞(华尔兹、探戈舞、快步舞、狐步舞、维也纳华尔兹)和拉丁舞(伦巴舞Rumba、恰恰舞Chacha、捷舞Jive、桑巴舞Samba、斗牛舞PasoDoble)2类舞系。从而形成1套理论,2类舞系,10支舞种。

 古巴是拉丁舞和拉丁音乐的发源地。最初,拉丁的音乐和舞蹈是人们庆祝胜利或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后来渐渐发展为年轻人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拉丁舞曾因为动作过于热情、表达情感过于直率又没有任何约束而受到排斥,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拉丁舞的发展,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终使拉丁舞风靡世界。

 拉丁舞益处

 无论是从生理、心理或社交的观点来看,跳拉丁舞是一项高带氧的最佳运动之一。它不单有趣、自由,最大的好处是它总是与别人一起完成。成千上万的人正享受着拉丁舞带来的益处,归纳如下:

 对身体的益处

 拉丁舞是以运动肩部、腹部、腰部、臀部为主的一种舞蹈艺术。参加运动的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背阔肌等上百块肌肉。从上世纪60年代,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的扭转有160~180次,女子的最高心率可达197次/分钟,男子的最高心率可达210次/分钟。大约能量代谢为8.5以上,相当于运动员完成一个800米的热能消耗量,大于网球和羽毛球的热能消耗。减脂效果可想而知。

 心血管方面:跳拉丁舞可令心跳由每分钟80次升到120次,有些甚至更多。它的功效等同于任何体力训练或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强度和耐力。

 肌肉弹性:跳拉丁舞使肌肉运用完美们的组合,它混合了肌肉等长收缩与拉伸,能练出漂亮有弹性的肌肉。

 关节:据医学报导,避免早期关节炎与治疗关节不适的最好方法是适度们的使用关节,跳拉丁舞可使全身各关节如颈、肩、肘、髋、膝、踝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脊椎:常跳拉丁舞,弯曲的脊椎可以归正,椎间盘突出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疗。

 呼吸系统:很多研究显示,激烈的拉丁舞可使肺脏强壮并增加摄氧量,快速的增加心律然后又降低,强壮的心肺可以更有效的预防非典。

 脸部线条:多数的拉丁舞者都是忙着微笑,他们脸部都见不到难看的线条。

 腹部苗条:人的腹部一般不容易活动到,跳拉丁舞,急剧的骨盆摇动、胯部扭摆是对付小肚子上赘肉最有效的方法,减肥显著,这是其它运动不可比的。

 对心理上的益处

 自尊:跳拉丁舞使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使自己对自己有更深一层自我价值的发现。

 自信:很多拉丁舞者曾有过怯场的羞涩的经历,它是美国十大恐惧之一,通过跳拉丁舞逐步克服胆怯、恐惧,培养自信、自强。以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去对付无数的考验与挑战。

 轻松的社交:舒适轻松的社交是个人四大需求之一,跳舞使你更善于人际关系,提高为人处事、公关社交的能力。

 放松精神:面对工作、生活巨大压力,人们的精神常期处于紧张、郁闷的状态,在悠扬、激情的舞曲中跳几支舞,享受一下自由快乐的时光,使心理上得到调整。

 拉丁舞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益处。

 对幼儿少年:可以强身健体,避免过度肥胖或瘦弱,可以克服不爱动、不爱说话、孤癖胆怯弱点而培养小孩自信、自强、坚毅、大胆泼辣的性格,从小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处事社交的能力。

 对青年人:可以及早改变亚健康状态,缓解由于工作、生活上常期的压力而造成的精神紧张、郁闷,保持你健美的身材和青春的活力。

 对中老年人:有效维护右脑,避免过早的脑萎缩,保持思想敏捷、腿脚灵活,预防和改善多种老年关节病、腰腿痛、老年痴呆病症,使你焕发青春、延年益寿。

 拉丁舞热潮席卷全国、风靡世界,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才是你的。

 女性跳拉丁舞避免头部眩晕的办法

 练习前选用十分钟,将头部倒置,可站立弯腰,也可坐下弯腰低头,总之低头增大头部的血液循环,来减弱练习时脑部供血不足带来的眩晕。此时要保持深呼吸,一旦坚持不住,则可直立起来,深呼吸,感觉气息从丹田到鼻孔的过程。刚开始时可以强度较小,一旦适应后可以慢慢增长倒置时间,这个原理和倒立相同。觉得体质可以适应了以后,可以采取将身体倒立的方式,可以双手按地,靠墙,双脚逐渐攀墙向上。这个训练也可以每天练习,对于女性的性器官,也有很好的调解保护作用,可以减弱痛经。

 用手指指肚按摩头皮,多梳头。这样也是为了增强头部血液循环,可以和前面的方式结合起来。

 旋转时注意身体中轴为一条垂直地面的直线,身体肌肉收紧,并不因为旋转而使中轴线后仰或者摇晃,同时注意留头。留头在很多文章里都涉及到,这是所有舞蹈都会用到的一种技巧,模特的基本功训练也会涉及。360度旋转时,眼睛先看准前面的和眼睛同高的一个点,然后身体旋转,而眼睛却尽量盯着这个点,当身体旋转至180度时,头部迅速旋转,从另外一个方向重新盯着这个点,然后身体转到面向这个点。如果只是旋转180度或 90度时,则需要眼睛先看着前面的一个点,当身体开始旋转后,头部再迅速旋转到180度或90度,并紧盯头部前方的另一个点。总之是身体先动头后动,头先到而身体后到。这样旋转起来就不会眩晕。当然旋转时需要注意身体中轴,而在中轴上的重心也不能上下起伏,也就是说旋转起来头部同高。可以说,旋转是舞蹈中最见功力的基本功,要想旋转得漂亮,就需要很多训练,非朝夕可至。

 拉丁舞穿着方式

 就好像波西米亚风,并不是波西米亚那个地方的人怎么穿衣打扮一样,起源于南美的拉丁舞衍变出拉丁风情舞后,也变成了一种超越空间、需要意会的时尚概念。无论是奔放热辣的拉丁舞表演(ballroom)、放纵暧昧的酒吧拉丁舞PARTY(salsa),还是健身房里简洁明快的拉丁健身舞,甚至是一些以腰胯部的8字型摆动为基础的随意舞动,人们都愿意统而称之为拉丁,因为,它们张扬着共同的特点,热情而煽动,性感而不扭捏,快乐而极具感染力!

 拉丁舞特别适合女性,当音乐响起,身体随着节奏妩媚地摆动起来,那就是性感而真实的女人,特别是“恰恰”、“刷刷刷”几下就把观众,同学或同事看得眼花缭乱,接下来就是一片鼓掌声。

 拉丁风情舞最大限度地赋予舞者自由和随意。在着装方面同样如此,无论裙装裤装,无论波西米亚的蕾丝层叠还是简洁的紧身吊带,只要能表达你的性感即可。但要切记,拉丁舞的重点在腰胯部,最忌讳用宽松的衣服把腰部曲线和动作完全遮盖。

 如果穿着裤装,最好选择低腰、包臀、紧腿但裤腿散开的长裤,塑造出修长的身体和玲珑曲线。

 层层叠叠的项链、大耳环、野性十足的豹纹图案……跳拉丁舞时可以配戴一些夸张的饰品,舞动起来别有风情,但不能过重过大,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跳舞。

拉丁美洲的16世纪到19世纪是殖民时期,拉丁美洲地区的文学无可避免的受到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文学的深刻影响。三百年间宗主国各种文学潮流兴盛衰败,无一不在拉丁美洲引起深刻反响。西班牙文学发展的状况直接促进或者抑制殖民文学发展过程、文学思潮的产生、发展、作家创作的追求,使得拉丁美洲文学深深带着宗主国的文学特点,从巴罗克主义到贡戈拉的夸饰主义,到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无不受到西班牙文学的深刻影响。然而因为宗主国对殖民地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思想控制,三个多世纪,因为宗教裁判所害怕小说这种世俗性的文学作品可能会对殖民地人民造成的煽动性、破坏性后果,西班牙禁止把小说运往殖民地,并有意识地在拉丁美洲地区推行愚民政策,再加上拉美地区地广人稀,出版业极端落后,导致了拉丁美洲三百年小说空白的怪现象。

另外,在19世纪,随着追求民族独立的战争席卷了整个拉丁美洲大陆,欧洲新的美学思想也传入了拉美。 譬如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开始传播到拉美,并激励着拉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自由与独立” 、“科学与进步”是当时激动人心的两个口号。拉美先进知识分子向往建立“理性王国”。独立运动和启蒙主义思潮推动着拉美民族文学的诞生。 在墨西哥的圣地亚哥城,爆发了是继续坚持过去的西班牙式的古典主义美学观,还是接受法国浪漫主义新的美学思想的争论,最终他们在法国式的浪漫主义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几乎同于进入拉美。其时拉丁美洲的许多作家刚刚摆脱了感伤主义,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采取了兼收并蓄,不加区分的态度。许多拉美作家的作品里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拉丁美洲自然一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使得拉丁美洲文坛小说和诗歌最终分道扬镰。诗歌日益走向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而小说则更加面对现实、注重实际功能和社会效益。小说家们开始关注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全面展示拉美社会的现实百态。从此奠定了拉丁美洲小说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一直延续到文学“爆炸”时期。而当时被不断发掘的多样化创作题材在文学“爆炸”时期同样被广泛使用。

地域主义小说是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此时拉美文学己经开始走上了发展民族文学的道路。从割断民族传统到回归民族传统、从全盘欧化到甩掉欧洲模式从依附他人到以自我为主,开始走一条独立的民族化新路。因为地域主义小说其本质是现实主义文学,它不是为了寻求新的艺术之花,在艺术上标新立异,而是面对现实,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来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地域主义文学除了表现拉美独特风光之外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发展提炼了印第安神话,对大自然和人物神话化的描写为后来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欧洲超现实主义、荒诞现实主义不同的基本特点就在于魔幻手法和地方迷信意识、传说、神话的结合。地域主义最早对大自然和人物神话式的描写,把真实和迷信、神话传说的融合,最终发展出了拉丁美洲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虚幻、离奇、引人入胜的同时又能逼真地反映现实的高度成就。拉丁美洲地域主义文学的独特的地方色彩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但是在艺术上并没有达到让世界惊服的高度。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拉美地域主义文学的兴起无疑是一大进步,地域主义文学立足本土,旨在创新,大胆抛弃欧洲模式,努力表现拉美的独特风貌,因此很快便引起了世界各界的重视。人们为原始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折服面对拉美瞬息万变的草原、森林、河流、山脉心驰神往。不过,拉美的地域主义文学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他们从狭义方面理解民族化道路,将民族化与吸取外来文化精髓对立起来,他们倡导走民族化道路,便排斥外来文化,甩掉欧洲模式,与欧洲文学一刀两断,这样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关门主义的做法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到了40年代初,出现了一部划时代的小说《莫雷尔的发明》,这是一部将现实和幻想交杂的小说,博尔赫斯发现了他的价值并为之作序,称赞小说巧妙地熔情节小说、心理小说、幻想小说和方兴未艾的科幻小说于一炉。第二年,阿根廷作家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斯的《一部开始的小说》、埃德华多马耶阿的《一切绿色终将枯萎》和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以及乌拉圭作家奥内蒂的《无主的土地》等作品,以巧妙的手法,奇特的想象、崭新的手法或独特的心理描写,打破了拉丁美洲地域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此后拉丁美洲小说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拉丁美洲走向世界的第一个独创性流派魔幻现实主义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并在50年代取代土著小说,通过印第安人或黑人或混血农民集体无意识来表现拉丁美洲社会的落后与神奇。在幻想小说方面,博尔赫斯相继发表了《杜撰集》、《阿莱夫》和《死亡与罗盘》等短篇小说集、一步步走向他幻想小说的终级目标:玄虚。同时,比奥伊·卡萨雷斯出版了《逃亡计划》、《英雄之梦》、《奇闻》等中、长篇小说。此外,另一位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前期作品《动物寓言》、和《游戏的结局》、以及墨西哥作家胡安·何塞·阿雷奥拉的短篇小说集《嗯想种种》和《寓言集》都是颇有特色脍炙人口的幻想小说。

另外,拉美文学爆炸的形成和土著印第安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闭塞落后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拉丁美洲国家历史上有相同的遭遇,文化传统方面又有共同的特点。在他们那里,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根深蒂固,许多世纪前的神话传说、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比如关于死亡的看法,他们认为生活与死没有绝对界限,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生命可以在残废中延伸,亡灵也有情感,也有听、说、忆、思的能力。 譬如阿兹特克人相信灵魂永生,相信太阳神等各种自然神灵。印第安人也笃信万物有灵,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阿斯图里亚斯在《玉米人》中描写的大自然的各种因素,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河流山川都具有各自的生命和特点,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决不仅仅起着衬托环境的作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根基。 然而,拉丁美洲的近代史上却充满了暴力,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欧洲人就对拉丁美洲进行武力征服,在大约一个世纪时间里,原有的土著印第安人大量被消灭,有些地区,比如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几十万印第安人一个也没有剩下,不得不从非洲运来黑奴填补他们的空缺。征服留下一个复杂的社会。

由于殖民主义及其他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混杂性。哥伦比亚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一样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从十六世纪开始,拉丁美洲就生活在殖民主义的铁爪下。他们不但受到了殖民主义者的经济掠夺,同时还受到强者的文化渗透,殖民主义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传统也进行破坏和歧视。西方文化和土著印第安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结果之一是各种族、各民族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隔阂。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外来人的涌入和白人与土著印第安人、白人与黑人等多血缘混血儿的产生,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文化差异在逐步缩小,出现了多民族文化的混杂和相互融合。但是,不管多种族、多民族文化怎样混杂和融合,拉丁美洲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不会被西方文化同化,因为这种文化的融合就象拉丁美洲的混血儿一样,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进行统治,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进行侵犯和拈污的产物。被压迫者的文化决不会因受到践踏和歧视而就此消亡,相反,拉丁美洲民族的那些神话传说、宗教观念和风俗习惯在入侵者的文化渗透下更加顽强地影响并主宰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勒索和侵略行径,拉丁美洲各国虽然政体有别,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但他们有共同的遭遇和命运,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还有西班牙语文学艺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这一切凝聚成了一股团结对外的力量。拉丁美洲人民越来越不甘忍受被人摆布的命运,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步增强。

但即使是后来的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不是一次人民的革命,而是一次军队的“解放”。由于社会根深蒂固的分裂,人民革命很难发动起来,于是只好靠军队来“解放”人民。具体的过程是:圣马丁率领一支军队从阿根廷进人智利,再从智利挺进秘鲁;西蒙·玻利瓦尔领导另一支军队先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然后打进秘鲁,最终铲除西班牙残余势力。人民的被动状态使“人民主权”不可能出现,于是军队这种最显而易见的暴力权威取代西班牙国王的权威,成为最高的政治权力。关于这一点,“解放者”玻利瓦尔早就有所预料,早在1815年,独立战争刚刚开始时,他就从国外对他的祖国说:“我们的同胞不具备我们北美兄弟所著称的那种能力与政治品德,完全的民众制度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而只会把我们推向倒台。”他因此主张在南美建立总统终身制(也就是独裁),以避免“解放”后的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

然而现实比波利瓦尔估计的要糟得多。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军队成为权力的中心。军队打仗,解放国土,组建地方政府,指派自己的军官担任各地长官,征收军税,征募士兵,从军事到民政的一切事务都由军队做决定,军队就是政府,军令就是法令,独立的拉丁美洲从一开始就置于军人掌管之下,军官的意志统治国家。然而遗憾的是,军内也未能形成真正的权威,社会的分裂太深刻了,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超出于狭隘的地域利益之上的权威。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军官互斗,军人们没有政治理想,他们很快就以争夺权力为能事,毫无政治原则。美国学者坦南鲍姆说:拉丁美洲独立“不是一个有中央指导机构的有组织的运动,它没有大陆会议,没有单一的公认领袖如华盛顿,它没有可以向运动提供经费或召募军队的代理机关,大陆的每一个部分都各自为战,没有中央指导,没有受承认的中央领导层,也没有大家都接受的政治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一个超前的运动,人民并没有做好独立的心理准备,只是由于拿破仑人侵西班牙及扣押西班牙国王才触发了拉美人的反感:他们不愿接受拿破仑的统治,拉丁美洲才宣布打算“独立”。但西班牙的权威一旦解除,权力的真空状态就立即出现。西班牙国王本来是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唯一公认的权威,一旦这个权威丧失,一切权威也就全都没有了。于是军队递补进来,“解放”了拉丁美洲,而它也立刻就变成动荡的根源。权威的丧失在军队中表现为将领之间互相不买帐,即使是独立运动的领袖也控制不了内证四起的局面。对此,独立运动的最高***其实是意识到了,“秘鲁护国公”圣马丁留给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个忠告是:“ 一位幸运的军人……执政,对重新建立的国家是可怕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在为他的国家奋战了20年之后失望地说:拉丁美洲是“难以统治的”,“一千次动乱就必定会引起一千次篡权”。他预言:“将有许多暴君从我的坟墓上崛起……把内战打得血流成河”。不幸的是这个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由于权威丧失,拉丁美洲从争取独立之时起就把军队推到了不适当的位置上,导致拉丁美洲在后来的发展中步履踌姗,困难重重,独立近20年还在“第三世界”范围内掷踢徘徊。军队的作用大大妨碍了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拉丁美洲现代化的重大失误。 而后来的这种动荡在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都有体现,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一成不变的社会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要口号是反对独栽统治,争取民族平等和社会文明。

第三个原因是拉丁美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无比坎坷。虽然拉丁美洲在名义上独立了,摆脱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未能获得真正的和平,欧洲列强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依然压迫着拉美。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之间相当于原来殖民地时期的总督区、都督区大小十多个各自为政的共和国。各个国家人民的国家意识渐渐增强,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国家之间的冲突大多数是由于资源的争夺、无人区的主权问题、边界问题和难以妥协的民族主义情绪、大国对其领国实行的霸权主义。即使国家之间有过不少谈判,但是有的战争依旧无法避免。再加上美国独立后对拉丁美洲军事和政治思想上的入侵,更是令的拉丁美洲动荡,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局面。 譬如后来《百年孤独》中描写的自由党和保守党的冲突,令人印象深刻联合果品公司的压榨,以及20年代的香蕉园大屠杀。这些事件并不是马尔克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根可循的历史事件。这些都与列强对拉丁美洲进行长期压迫脱不开干系。

在拉丁美洲近代历史当中固然少不了美国的介入,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胜利的美国开始大范围介入拉丁美洲事务,一手持美元投资和自由贸易,一手持战争大棒,在拉美迅速扩张。一战后,美国一跃而为美洲最有势力的国家。1899年,美国瓦卡罗兄弟公司把第一批香蕉从洪都拉斯运往美国新奥尔良,臭名昭著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在这一年成立。作为一家美国跨国垄断公司、“帝国主义”的样板,它曾在拉美历史上扮演过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拉美,不少国家被称为“香蕉共和国”,这是对经济体系单一、政府不稳定、存在广泛贪污和强大外国势力介入的国家的一种贬称。联合果品公司暗中操控一些国家长达半个多世纪。它在拉美国家的每一个庄园,不仅在经济上自成体系,而且自订法律,自设军营,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枪杀工人,成为当地的“国中之国”。

随着一战的到来,欧洲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但美国却借机加强了对拉美的压榨。但是欧洲国家对拉美资源的需求依旧促进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拉丁美洲各国的共产主义力量开始出现,共产主义政党纷纷成立。同时拉丁美洲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运动,并开始出现军人干政的现象,二十世纪中期,拉美国家大多数国家都发生了军事政变,在残酷的政变下从“民众主义”向“官僚权威主义”转变。这些军政府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在统治期间犯下了许多大规模的侵犯人权的罪行,高级军官中腐败现象普遍,在经济上不能实行有效措施,面对债务危机无所作为,加上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拉丁美洲社会矛盾更加趋于尖锐化。 迫于国内形势,一些军人政府不得不交出政权,“还政于民”,20世纪后期,左翼政治在拉丁美洲迅速崛起,左派政党开始上台执政,对当前拉美的政策实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因此,在1960及1970年代,整个拉丁美洲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冷战强烈影响了拉美的政治和外交环境。这种政治气候成为了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背景,这使得激进思潮有时难免产生。1959年的古巴革命以及之后美国试图通过猪湾入侵进行干涉可以看成这一时代的开端。古巴在外交上完全倒向苏联,结果引发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其时美国与苏联正滑向核战争的边缘。整个1960至1970年代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秘鲁和许多其他国家都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比如1973年9月10日,智利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他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末。皮诺切特治下的智利“因对人权的践踏和打击政敌的手段而声名狼藉”,而在阿根廷1970年代发生了肮脏战争,因其对人权的违背和大批阿根廷公民的莫名失踪而恶名昭彰。这些政府中的许多(它们为美国所支持)互相协作以打击和剪除政治反对者以及在“所谓的秃鹰行动(Operation Condor)”中“消灭他们的肉体”。

在1950到1975年间拉美发生了剧变,文学创作日益贴近社会历史现实。美洲的西班牙语小说家自我定位亦随之变化。城市的发展、中产阶级之崛起、古巴革命、进步联盟、拉美国家间交流的增加、大众传媒日益强大的影响、欧洲及美国的越来越重视,所有这些促成了这场剧变。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1959年的古巴革命和1973年的智利政变。阿根廷庇隆将军的倒台、城市游击队持续不断的暴力斗争,发生在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残暴镇压、哥伦比亚无休止的暴力冲突也影响了作家们,所以他们的作品里充满了对浑浊世道的猛烈抨击和控诉。因此,马尔克斯在他后来的演讲《拉丁美洲的孤独》中很好地总结了拉美社会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我斗胆认为,是拉丁美洲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其文学的表现形式,引起了瑞典文学院的极大关注。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以后,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起来。独立与解放之声响彻在新大陆上空。这使得不仅美国,就连欧洲,甚至世界共他国家,都对拉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注起来。由于拉美各国的进步政党和有志之士都纷纷企图效法古巴的榜样,从而推动了“拉一丁美洲意识”的觉醒。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就是讴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抨击社会的不公正,抗议军事独裁统治。总之,他们要把这个风雷激荡的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威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认识到或预咸到这种社会非变革不可。198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话就十分有代表性,他说:“这非同寻常的现实不是纸上的东西,它与我们终日同在、且给我们造成大量死亡,同时,这一现实也就成为我们永不枯竭、充满美丑与善恶的创作源泉。”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更为明确地说:“必须告诫那些排挤、压追文学家的社会:文学是一团火。文学意味着不妥协,意味着反抗。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要抗议压迫,揭露矛盾,批判黑暗。”一作家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不满现状的人。心满意足的人是不可能写作的;苟且偷安的人只能写些胡言乱语。文学天才是在那些不满现实、意识到周围充满了流弊、匾乏和没落的人们中间产生的。文学永远是反抗压迫的武器,它决不接受加在身上的强力外衣;任何使它那柴瞥不驯的性格就范的企图都必然失败。文学可能被窒息而死,但它决不会妥协。”

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对促进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起了决定性作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致知识分子的讲话》、切·瓦格拉和雷吉斯,德布雷的革命理论埋在拉美作家中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革命成功后的古巴被视为拉丁美洲的灯塔,吸引着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作家。古巴的文学杂志《文学之家》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各国作家来访。这促进了作家的交流和了解,对拉美新小说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962年在智利康塞普西翁召开了一个“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有许多著名的作家参加了。在大会上,大家一致支持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事业,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一个学术性的会议开成了政治性大会。大会上大家倡议拉丁美洲作家团结起来,互相交流,克服以前那种孤立无援的局面。果然,从此以后,各国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更加努力推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正是他们共同培植了拉丁美洲新小说。因此有人把康塞普西翁大会召开的那一年,1962年,被看成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开始的那一年,把大会看作“文学爆炸“的源头之一。

在我学习盎格鲁文化和拉丁文化时候,感受到了文化的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许多人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诠释一下。

首先,这两种文化都在美洲。把北美和拉丁美洲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风格不同,文化不同。从经济上来说,拉丁美洲相对弱势,而北美很富有。而且北美甚至以俯视世界的姿态出现。有人分析原因过,说北美的崛起,就是受到英国实用主义作风的影响。也就是问题里所说的,严谨实用的风格。

如果北美继承了英国的实用主义,那么拉丁美洲,很显然是受到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西班牙这个民族很特殊,在当时的古代欧洲,很多欧洲国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除了商人重利,一般信仰的人,不太注重物质利益。

所以基督教曾有一段时期,是很不崇尚物质生活的,那时的欧洲人,喜欢把钱花在歌舞、饮食等方面,不像很多资本家,把资本重新投入到市场,使得企业越来越大。  

因此欧洲走了和崇尚扩张的美国,完全不同的道路,当时的欧洲无论在数学,哲学,艺术,音乐方面,都比美国要强,美国是后来开始穷追的。

因为文化不同,和对财富的渴望程度不同,造就了不一样的文化风格。美国完全继承了英国的文化,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而拉美则继承了西班牙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拉丁文化。

盎格鲁文化是严谨的,倾向于扩张的实用主义,后来美国变得国土辽阔,有很多跨国公司,也是在这种理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普遍注重理性,注重集团运作,所以即使是几十万人的大公司,也会管理有序,有条不紊。

而西班牙人,他们崇尚浪漫和自由,他们宁可在绘画、歌舞里穷尽一生,也不爱商海里拼打。后来,西班牙向其殖民的南美,带去文化与宗教,并最终影响着现在的拉美地区。

如今世界上有了35亿多人在使用西班牙语,而且大部分是南美洲人,他们大多过着西班牙式的生活方式,也像西班牙一样,也有斗牛探戈,并且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拉丁美洲地区的丰富文化。

而在我印象里, 桑巴舞就是浪漫活泼的巴西的象征,是大众化的拉美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

还有,就是拉美人特有的棕色皮肤,和开朗活泼的性格。这些,都是他们的标志性符号。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还有普希金的诗歌

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缪塞,这些人的主要作品。

《暮光之城》蛮好看。

巴黎圣母院,神曲,唐吉可德。

文学: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英国――《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德意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音乐:

肖邦(1810-1849),波兰,有“钢琴诗人”之誉。作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革命练习曲》、《离别练习曲》、《一分钟圆舞曲》、《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作品:《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特别好听!!)、《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大海》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作品:《童年情景》、《蝴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曾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尼采有过交往。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仲夏夜之梦》

肖邦(1810-1849),波兰,有“钢琴诗人”之誉。作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革命练习曲》、《离别练习曲》、《一分钟圆舞曲》、《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作品:《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特别好听!!)、《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大海》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作品:《童年情景》、《蝴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曾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尼采有过交往。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仲夏夜之梦》

现代法国人的起源非常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构成。法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语的一种现代形式。那些古罗马的拉丁语天才尽管早已作古,却似乎始终左右着法语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33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