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每次走到书店的外国小说区,都会在显眼位置看到它。来来回回多次,那红棕色格调暗沉纹样华丽的封面也就越来越深地在脑海留下印象。久而久之,还没有读这本书,就成为一块心病,好像一桩应该去做的事被一再拖延之后那种愧疚的感觉。愧疚的原因主要在于作者是马尔克斯,这位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除去《百年孤独》,这应该是他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写尽了世间情爱的各种可能性。马尔克斯过,“我对死亡的唯一遗憾就是不能为爱而死。”
来自诺奖作者的邀约,是一场预期中的盛宴,可是因为莫名的原因迟迟未能赴约,无论如何也不可原谅。终于,在某一天,天时地利人和,书页徐徐翻开。
一幅南美风情画卷在眼前铺开,色彩时而缤纷、时而灰暗。看到费尔明娜和阿里萨,还是少男少女的模样,从白色的栀子花从中走来,在一段美妙的序曲中相遇、共舞,他们旋转,滑步,交换新的舞伴,然后渐行渐远,终于离散,各自走进互不相干的生活。
画卷里,费尔明娜像一朵白色郁金香,美丽、高贵、坚定而有个性,让阿里萨一见钟情,从此深深沉溺不可自拔。这团热烈而隐秘的爱之火,在阿里萨的身心熊熊燃烧了半个多世纪不曾熄灭。穷小子爱上了白富美,这是一个老套的剧情,可无论他如何努力追求,年轻的费尔明娜头脑清晰,理智从不缺位,她毫无悬念地嫁给了城里最有教养和地位的乌尔比诺医生,过上了童话故事中那种公主和王子的生活,平静而幸福。
在漫长的岁月里,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像两列并行的火车,沿着既定的铁轨一路向前,他们了解对方每一个习惯和细节,甚至比自身还熟悉,“从蜜月旅行回来后,费尔明娜一向根据气候和场合给丈夫挑选衣服,头天晚上就把它整整齐齐叠好放在椅子上,以便他从浴室出来时就能穿上。她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先是帮他穿衣服,后来就干脆替他穿衣服。她记得这样做,最初是由于爱他,但是自从五年前开始,她就非这样做不可了,因为他自己已经不能穿衣服了。他们刚刚庆祝过金婚。他们相依为命,谁也离不了谁,谁也不能不顾谁,否则他们一刻也活不下去”。“他们完全心心相印了,在成亲不到三十年的时候,就象成了分成两半的一个人似的,经常为对方猜到了自己的心事,或发生一个抢先把另一个想说的话公之于众的滑稽的事故而不快。他们共同克服了日常生活中的误解,说来就来的抱怨,互相取笑打诨,并不时过上一刻其乐无穷的夫妻生活。那是他们相亲相爱最为得体的时期,没有匆忙,没有过度,双方都更明白并更感谢他们对夫妻生活中的急流险滩取得的胜利。”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平静地享受着世俗的生活,虽然偶尔也能遇到一点别样的风景,但主旋律是安全感、和谐及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而阿里萨,则始终沉浸在对费尔明娜的渴望和思念中,仿佛得了永远治愈不了的霍乱病一样,一天一天在等待中煎熬。不过,内心强烈的爱情并没有影响阿里萨的事业,他维持着表面的理智和谨慎,步步为营,从莱伊瓦村电报员成长为加勒比内河航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也许是费尔明娜的选择提醒了他,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阿里萨的坚韧,让他用了整整半个世纪,蜕变为一个能让费尔明娜真正爱上的人。他对她说:“费尔明娜,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有51年9个月零4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爱着你,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直到现在,我第一次向你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你,忠贞不渝。”这一段陈述,如阿里萨本人一样,虽然被生活打磨多年,却没有学会优雅绅士的做风,自始至终摆脱不了俗气的感觉。然而,时间是有魔力的,时间的加持仿佛大海中的浪涛,最终洗净了话语中的冲动和浮华,留下的质朴无华的爱之真金。
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阿里萨没有再跟费尔明娜说过一句话,他目睹她貌似幸福的生活,知道在乌尔比诺的阴影笼罩下,自己并无一点希望。他既疯狂地想要接近她,又不愿干扰她一丝一毫,内心因此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他买下餐馆的一面镜子,因为镜子曾照出过费尔明娜的形象。他每年都参加灯谜赛,因为费尔明娜曾有一次作为颁奖嘉宾宣读过获奖者名单。他起草办公文书的时候常常情思潮涌,百无聊赖又无处下笔,只能给目不识丁的恋人们代写情书。他在费尔明娜别墅的周围徘徊,驾着马车转悠了一年,却在雨天车坏,刚好停在她门口时狼狈逃开。他对费尔明娜保持着童贞,直到再也无法忍受身体的折磨。依靠与无数女人迷乱癫狂的肉体狂欢来抵御这种像霍乱一样病症。但是随着年龄的老去,渐渐地,他就只限于去看那些结交已久的女人。他相信,只有心灵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他的费尔明娜永远不可替代,那是心中最深的眷恋和坚持。
终于有一天,乌尔比诺医生在一次略显滑稽的意外中死去。费尔明娜沉浸在悲伤中。当她成为遗孀一周年时,阿里萨陆续寄出了一百三十二封信。虽然费尔明娜的矜持阻止了她的回复,但一封又一封信像春风,已经悄然吹开了她的心扉。两个星期后的一天,阿里萨终于鼓起勇气,来拜访他年老的女神。他们一起登上了一条船,慢慢驶离城市。在黑暗的夜色中,高处的瞭望塔上,阿里萨安慰哭泣的费尔明娜,他伸出指头,摸索着寻找另外一只手。他找到了,那只手正等着他。
他们不象新婚夫妇,更不象晚遇的情人,而是一下越过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艰苦磨难,未经任何曲折,直接奔向爱巢,不声不响超脱了激情的陷阱,超脱了幻想和醒悟的嘲弄,到达了爱情的彼岸。这对白发苍苍,皮肤松弛的恋人,实现了从心灵到肉体,再从肉体复归心灵的完美之爱。
他们的船挂着霍乱病旗,避开了一切尘世的纷扰,在加勒比海中来来回回地航行,直到生命的尽头。
爱情就是爱情,离死亡越近,爱得就越深。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这部经典的旷世巨著,讲尽了爱情所有的可能性。爱情的纯洁、世故、窒息、狂野,环境的贫穷、肮脏、炎热、疾病……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里有混乱的情欲和忠贞的灵魂,却毫不突兀地与殖民烙印和民族特性融合在一起,在时间的长河里流转回旋。
战争和霍乱时期疫病横行,在这个小镇里,鲜花会生锈,盐巴会腐烂。四个世纪以来,除了凋谢的月桂树和腐臭的沼泽在慢慢衰老,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然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少年阿里萨在送报时遇到了在阳光下读书的费尔米娜。隔了半个花园的斑驳树影,两人无意间四目相对。
正是这惊鸿一瞥,展开了这段未来半个世纪的爱情。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见钟情,对她神魂颠倒,她是他心中的“花冠女神”,他意识到自己未来一生都将为她沉沦。朦胧的月光下,两人交换着炽热的情书,即使父亲竭力反对,情窦初开的费尔米娜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剪下发辫向他表明心意。
他们每天通信,在信里诉尽了绵绵情思;他们私定终生,忽视了世俗的百般阻挠。他们经历着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恋,如飞蛾扑火般热烈,恨不得焚羽成灰、燃烧殆尽,那是少年少女在懵懂时对爱情最初的悸动,“从神经末梢开始染上霍乱,病毒入侵与肾上腺素分泌的速度对等,高烧会一直烧到脑膜,然后在眼前炸成烟花。”
然而两年过后,旅居生涯归来的费尔米娜和阿里萨重逢在代笔人门廊。初遇时是遥远的对视,二见时是昏暗的夜晚,这次是费尔米娜第三次看到他。阳光之下近距离的对视,她看到了他苍白的脸和因胆怯而咬紧的嘴唇,绝非自己心中的爱人。
海市蜃楼轰然崩塌,费尔米娜如梦初醒,她羞愧于自己年少时不堪的眼光。她意识到自己爱上的是虚幻的影子,是昔日支离破碎的黄昏、午后两点的阳光、纷纷扬扬的杏花中隐约的轮廓。于是那个被诗歌的魔力理想化了的姑娘,在头撞南墙后回归了现实。
医生乌尔比诺就是在此时出现在了她的世界里。他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温柔迷人的性格,于是费尔米娜在衡量好婚姻和物质的天平后,顺从了父亲的安排和乌尔比诺结婚。他们度过了一场浪漫的蜜月之旅,但婚姻终究难逃现实的琐碎,丈夫的软弱盲从与婆婆的强势刻薄让她身心俱疲,婚后的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磨合包容。他们在漫长共度的时光里相依为命,彼此厌倦又相互依赖,但这一切无关爱情。
费尔米娜从未后悔过当初的抉择,嫁给医生让她得到了五十一年的保障和安适。虽然这份婚姻不尽如人意,充斥着世俗的浮华和龃龉,但它是真实的,是门当户对的量身打造,是与爱情背道而驰也能获得的幸福。
然而远方的阿里萨仍旧未停歇对费尔米娜的深爱,他此生只愿为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活。在分开后漫长的岁月和无望的等待里,他自困在相思的牢笼中,犹如身陷霍乱,满身沉疴旧疾却无药可救。
他认为爱情可以用世俗的性爱来取代,于是阿里萨陷入了情欲。他历经了和622个女人的性爱,于床笫之间醉生梦死,试图用情爱和肉欲的放纵来麻痹自己。但他未曾对任何情人做出爱情的承诺,因为他的灵魂永远为“花冠女神”保留纯洁和忠贞。
费尔米娜和阿里萨的爱情是短暂的,因充满荷尔蒙悸动的惊鸿一瞥而一眼万年,又因幻想的破碎而放下,一切都猝不及防又仓促潦草。但他们的爱情又是永恒的,当两人分手半个世纪后,费尔米娜成为未亡人,阿里萨在乌尔比诺的葬礼上向她告白:“费尔米娜,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以便再一次向你重申我永远忠贞不渝的誓言。”
分手后的第五十三年,他76岁,她72岁。
她恍然发觉,她眼前的这个男人早已不是记忆里的那个少年,于是她选择了重新认识和了解他。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莽撞和中年时的彷徨迷茫,两位阅尽千帆、白发苍苍的老人重燃五十多年前的爱火,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蹉跎、霍乱的肆虐、现实的打磨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他们踏上了远航的船,在船帆上挂上“霍乱”的旗帜,小船在大海上漂流,永不停靠上岸。月光从遥远的夜空坠落而下,洒想一望无际的海面,他们的爱情将永远留在这里。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菲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如是说。
前言:《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耳熟能详的一本书,虽然早已购买,但一直在书架上吃灰。恰逢国庆假期,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行计划,便决定花一天拜读这本经典名著。
正文:以前只听书的名字,一直以为《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霍乱时期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当我真正的看了书以后才明白霍乱只是对爱情的隐喻,“爱”让“我们”像得了霍乱一样上吐下泄,“我们”要维持“爱”,也需要在霍乱的保护下,才能获得平静的生活。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故事概括来讲则略显老套:在二十来岁这样最好的年纪,女神和一个穷小子相爱,后来经过女方父亲的阻拦,女生嫁给了一位当时的社会中所公认的高富帅,穷小子眼看心爱的人成为他人之妻,下决心要等她的丈夫死去再和她继续在一起,在这几十年里,他一边奋斗一边等她,也一边不停的猎艳,五十一年后,她的丈夫从梯子上摔下来去世,他们走到一起。如果说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在这本书中,爱情这个东西,和人们的想象相差甚远。
男主因为一次去女主家送信,对女主一见倾心,而女主对男主的爱情也充满期待。这应该是爱情最美好的节奏了。彼此都一见钟情,直接进入恋爱的热烈部分。不过可悲的是,这份爱情得不到女主父亲的认同与支持。《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初始是一份门不当户不对爱情。现实给爱情条条框框,使爱情远离或无法选择本可本真的一份。或许,我们也本不该将之再定义为爱情了。
但当了小说的最后,男主成为了航运公司的董事长。当年那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在此时符合了那些条条框框。阿里萨也有了能力给费尔米娜最好的健康保障与无数可开道的高大马车,但却悲哀的发现,他们之间错失了恋爱最美好的年华。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男主与女主爱情的见证者们,都能对他们前途的一份信任与期待,男主与女主在最美好的年华享受了最纯真的爱情,慢慢收获男主成为“万能”男友的转变,爱情该又是多么的圆满。
书名中的“霍乱”两字出现的篇幅和次数虽然不多,但是却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费尔米娜因为生病,被误诊为是霍乱,于是遇上了未来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他们的相遇和结婚可以说是“一次误诊的果实”。故事的结尾,阿里萨带着费尔米娜坐船旅行,为了不被打扰,他让船长在船上升起代表瘟疫的黄旗,以霍乱作为掩护,这样一来,那艘船既可以不载货,也可以不运送旅客,还能够逃过各种检查。除了贯穿情节之外,霍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爱情本身。男主阿里萨心神不宁,辗转反侧,夜夜难眠,还出现了“腹泻、吐绿水,晕头转向和常常昏厥”这些看似像是霍乱的症状。他确实生病了,但不是霍乱,而是相思病,由于苦苦期盼女主的回信,他陷入了极致的思念和焦虑。霍乱和爱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无可幸免,无可救药。”
这本书中的爱情,在开篇的德圣阿莫尔与他的情人之中,也在乌尔诺比对费尔米娜的了解之中,阿里萨更是用一生捍卫费尔米娜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但每一份爱情,也都或多或少的掺杂着瑕疵,与人们理想之中的完美爱情更是相差甚远。不过这都无妨,爱情本身就是一场霍乱,似乎有迹可循但也总是抵挡不住,能治愈便治愈,无法治愈就承受它所带来的一切。
曾经我们都如十八九岁的阿里萨,一个人偷偷写情书,迎着风流着眼泪诉说爱情,想象中爱情的样子就应该是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的在一起。但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告诉我们:爱情的形式是多样的,爱情的状态也是数不尽的。少年时期懵懂浪漫的爱,爱而不得辗转反侧依然相信爱情的爱,夫妻鸡毛蒜皮生活中依然坚守的爱,隐藏在地下的爱,私通的爱,霸道的爱,痛苦的爱远走高飞的爱,理智的爱。原来人生有多少种,爱就有多少种,没办法界定,更无法具体去分类。
这是这本书中的爱情和其他爱情故事最不一样的地方,它告诉我们,爱情也没有那么特殊,不可能一直浪漫,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变化,不过如此;但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爱情有其自身最坚韧的地方,任岁月流转,也可能闪闪发光。
结语:爱情,难以初始就彼此完美,而是一起相伴,最终并一直努力成为能保护对方的万能者。而这也该是爱情最美妙的部分。
金句:
1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人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
2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3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4当他处于欢愉的顶峰时,曾有一个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甚至也不愿承认的发现,那就是,那种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
5只要是为了让爱情长久,床上所做的任何事都算不上不道德。——《霍乱时期的爱情》P173
6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7死亡让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
8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经验。
9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10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
11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12婚姻本身的性质: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婚姻的问题在于,它终结于每晚做爱之后,却在第二天早餐之前又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13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14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15爱情是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16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18灾难中的爱情更加伟大而高尚。
19能够待在一起,这种简单的幸福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
20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结局是: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尽管已经是古稀之年,仍然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
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创作背景
《霍乱时期的爱情》创作的直接起源,是马尔克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一对来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温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载他们出游的船夫用桨打死了,为的是抢走他们身上带的钱。他们是一对秘密情人,四十年来一直一起度假,但各自都有幸福而稳定的婚姻,而且子孙满堂。
这个故事与父母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杂糅在一起,为作家笔下的虚构小说奠定了时间跨度与张力结构,但是,马尔克斯更为重要的创作契机源自于他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和对拉美文化的认识。
《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爱情小说,因为它不仅涵盖了各种爱情的可能性,忠贞式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隐秘的、越过伦理与道德的等等等等,同时它还真正的描述了一种属于真正爱情的,跨越半个世纪的守候。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米娜·达萨少年相识相恋,但是却只匆匆的见过一面,两人都活在对对方的美好憧憬以及对于两人未来的美好想象中,两人在想象中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而现实是除了一见钟情,所有都是虚幻泡影。及至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费尔米娜觉得惊慌异常,自己怎能活在如此的幻境中?于是既然决然嫁给了家世显赫的追求者乌尔比诺医生。两人此后共度了几十年的幸福时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一点都不夸张,只是在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当费尔米娜受到弗洛伦蒂诺略显唐突的表白之时,惊慌羞愧的同时,那抹埋葬在心底几十年的淡淡情感似乎涌变成无边海浪,要将自己全部吞没,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未爱过乌尔比诺医生,他于她,一生都只是陌生人而已。
少年不识愁滋味
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相遇在少年懵懂时期,相对于费尔米娜的因好奇心驱使下产生的情愫而言,弗洛伦蒂诺的感情更加的热烈,所谓的一眼万年便是这种感觉了吧。因为少年的一眼,自此之后,除了自己的花冠女神,其他的女人皆成了陪衬。于是乎,近乎于偏执的追爱行动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无论是全方位的小提琴演奏,还是文采斐然,字里行间都满怀情谊的信笺,亦或是代表着爱意的山茶花,都是少年爱恋的见证。在这种浪漫的行为的打动下,费尔明娜逐渐由好奇心转变为爱恋,两人开始了偷偷摸摸的爱的互动,冒险刺激,却又满怀期望,甚至一度开始规划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在现在看来,这就是少年时期的爱恋吧,所作的种种,只为引起心上人的关注,只求轰轰烈烈,只求曾经爱过,这些看似热烈的背后,是少年的稚嫩与冲动,当然这也是最美好最纯粹的时光。两个人都在近乎疯狂的爱着这个想象中的爱人,完美无瑕,容不得一点沙子。当希望美好的想想开始幻灭,最先清醒的一脱身出来,最终只留下还在幻想中无法自拔的弗洛伦蒂诺还在苦苦追寻。
而后识得愁滋味
在爱人的形象幻灭后,费尔米娜选择了出身高贵的乌尔比诺医生,而此后无数次都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高贵的阶级,良好的经济基础,完美无瑕的丈夫,一切的光鲜亮丽都随之而来。然而这背后伴随着阵痛,与婆婆和小姑的格格不入,与丈夫精神的不契合,生活习惯的差异等等,都无数次的将她拉入地狱。但是她懂得了妥协与逃避,因为现在的她,更看重的是现在的丈夫给她的一切尊荣。即使面对着曾经的恋人,现实只能让她继续高昂着头颅,优雅而又陌生的维持形象。虽然她和丈夫精神不契合,但是他们彼此了解,都懂得对方的矛盾点,因此可以相互扶持走过50年。与其说是爱情,更不如说是习惯,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他们之间的爱意,可能在为数不多的时候出现过,比如说蜜月旅行的时候,比如说在矛盾和解后的平静中。他们的爱,是世俗之爱,可以没有爱意,但是需要维持他们的形象与尊严。
而弗洛伦蒂诺则在爱人结婚后,用性爱填补自己感情的缺失。他意志坚定,但是也同样自负,他认为只要心灵和精神上保持童贞,就没有背叛最初的爱人。于是乎寡妇、妓女、**甚至是未成年的少女都成为了他狩猎的目标,到最后,都成为了自己的习惯。这些是悲哀的,他自己爱而不得的悲剧导致了一个**和一个花季少女的死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他更关心和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和形象。他很现实,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又是什么,于是他开始弥补自己欠缺的金钱和地位,同时也要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因为他坚信,他最终能等到费尔明娜丈夫的死去,最终能抱得爱人。这个时候的费尔米娜是如此的耀眼,高贵的身姿、母性的光辉、甚至于爱而不得的遗憾都无限的被放大,让弗洛伦蒂诺更加的难以自拔。他在仰望女神的时候,既要装作不在意,要有周全的礼节,又要抓住一切与女神相遇的机会。
老年超越生死的爱情
在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弗洛伦蒂诺终于看到了希望,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步入老年,但是他还是坚信自己有着超越年龄的强壮与心态。他想要费尔明娜立刻去接纳他,但是费尔明娜显然更在意的是她的身份和名声以及丈夫留在家里的幽灵。她厌恶弗洛伦蒂诺的唐突,更怕的是被别人知晓他们那段五十年前的爱恋。这个时期无论是弗洛伦蒂诺还是费尔明娜都在不断被动的接受着老年这个身份。他们不断的挣扎、不断的呐喊,最终双双妥协,他们知道自己无法与死神抗争,因为死神就在眼前了。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他们现在剩下的只有最原始的需求和最初的平静。既然生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以怕的呢,他们又开始像超越恋人的朋友一般相处。面临女儿的怀疑和反对,费尔米娜与女儿断绝关系,在儿子的怀疑的目光中,毅然决然的登上了远去的轮船,这一刻她就下定了决心,要去追随这老去的爱情。最终在轮船上,他们度过了最初的试探,若即若离却又亲密无间,最终坦诚相见,用带着老人味的身体去接纳彼此同样衰老的一切。
最后的一幕就是一辆挂着霍乱标志的船,在不断的往返码头与海洋之上,他们坚信,他们坚持了半个世纪的爱情。
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铿锵有力的承诺与期盼中,全书完。
《霍乱时期的爱情》虽然让我有了理性的思考,但最终我的脑子里只留下感性的影子,我想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正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的样子。
初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对这部书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这和自己的慵懒和拙笨不无关系。我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可没有任何产物产出。那种语言的苍白就象来自生命的无力,记住的很少,忘却的很多,能写出来的更是甚少。这二十多年,生活让人失去了很多也拥有了不少。自己也从一懵懂的女孩蜕变成了一位妇人。相夫教子,厅堂锅沿,孜孜工作……生活终于把自己打磨成了一口枯井,干干的,没有甘甜的时候。二十多年后的五月,尘封旧物时,近又拾起一些遗忘的书,骨子里阔别已久的东西又开始跳跃和鲜活起来。数本爱书下肚,消化可见一般。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次感触极深,忍不住想写上两句,以便二十多年后的我,即使眼花不能看原著,也能在这里一读明了。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说。这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最后一句话,几天来的勤阅,在此合上。脑海里书本的片段时时回闪,令人动容。这本书马尔克斯以倒叙的写法出场,再通过跃进式的贯穿叙写,来反映当时普通人的生活感情及当时的历史。在这四百扉页中,你会不知不觉跟着他们从年轻,到中年,到暮年,再到耄耋之年,也会跟着他们感受到生命逝去有多么的逼真。
阿里萨是位文艺青年的电话接线员,机缘使他得以与有钱人的女儿达萨邂逅相遇,并开始初恋。阿里萨表达爱情的方式是轰轰烈烈的,不仅情书如潮,而且小夜曲久唱不厌。在经过三年绵绵情书的往来,两人终于初见,见面成了“见光死”,达萨从此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嫁给了有名望和富有的医生乌尔比诺。达萨结婚后,阿里萨虽企图用其他女人来填补心中的空白,但始终对那一段真诚的爱情难以忘怀。而达萨与乌尔比诺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五十多年美满又繁琐的生活,并生下一子一女。阿里萨却坚信终将得至达萨的爱情,所以一直未娶,耐心默默地等了五十一年七个月零十一天,至到乌尔比诺八十一岁离去。阿里萨再次:“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年已七十六岁的阿里萨和七十二岁的达萨重叙旧情。
爱情从来都是非理性的,就像一场正在漫延的霍乱。这场爱情的霍乱,让阿里萨尝尽痛苦与甜蜜,除了达萨它无药可医。阿里萨曾想过逃离,地域上的逃离没有成功,只有放纵了自己。一切以不干扰他为达萨保持自由之身为准则,阿里萨在五十一年里,用二十五个本子记录了六百二十二位与他有着“较长恋情”的女人,人妻、寡妇、萝莉……甚至还有一位十四岁的女孩为他自尽。至于那些无数次的短暂艳遇,“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
在最后,马尔克斯给了男女主角一个在一起琼瑶剧般的结尾,着实让人感觉不到爱情的珍贵与浪漫。
爱情是什么?
没有比爱更难的事了。
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任何年龄的爱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诠释着两种爱情,一种是阿里萨浪漫带着幻想的爱情,一种是乌尔比诺理性带着世俗的爱情。这两种爱情正是马尔克斯想宣扬的,也是他想升华的爱情。
阿里萨浪漫带着幻想的爱情,在我看来他对达萨的爱已到了偏执的地步,那是可怕又今人反感,甚至是畸形的爱。阿里萨理解他的爱情准则为:爱情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在我眼里那准则不是痴情而是滥情,让人嗤之以鼻,不敢苟同。他的这种生活或许是为了填充等待达萨时间的空白,或许是在超越漫长孤独的自己。但不管怎样,阿里萨在精神上标榜自己对达萨至死不渝,另一方面又声色犬马,让人匪夷。书的结尾是在船上挂上**霍乱之旗,开始无终点的航行之旅,这部分让我感动了,毕竟没有辜负阿里萨半世纪的等待!说到这本书的结局,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我喜欢并崇尚海莲与弗兰克的那种情感。相隔千里的两位陌生人,一位在美国,另一位在遥远的英国。两人通信二十年,成了最懂彼此的知己……他们的书信内容始于只是书籍的信息传递,后来会道些生活杂烩,甚至倾诉一些对社会形态的小报怨。至最后他们都没在书信上有关情感的出现,但我认为他们有爱情在里面,只是默契到没有表明而已。故事的结尾是让人满是遗憾的,直到弗兰克去世,他们都没能见上一面,这种结局让人心底涌出无限的酸楚!相形之下,马尔克斯让阿里萨终得爱情,是多么善良的一笔。
乌尔比诺理性带着世俗的爱情,我倒对达萨和乌尔比诺的婚姻点赞。两人从婚后的甜蜜,到生活的磨合,再到亲情似的晚年依赖。笔者对两人生活细节的描写极为细致,以至于你都不由得惊呼笔者的伟大。他们一生平静无大的波澜,很默契的度着每一天,又相互厌倦各自对方不可忍受的毛病,却又离不开彼此。他们许多的生活琐事和态度,很真实的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婚姻生活。这五十多年来,他们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他们并非有多么浓厚的爱情,而只是因为需要稳定,习惯使然。他们就像世间所有的平凡夫妻一样,再厌倦也已习惯将对方融入彼此的血肉与灵魂。
《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似是在倾写着三人之间的情感,其实马尔克斯写着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只是他把幻想与现实极为细致的融入在达萨身上。高难度的爱情,是月色、是诗歌、三十六万五千朵玫瑰,加上永恒;高难度的婚姻,是账簿、证书、三十六万五千次争吵,加上忍耐;高难度的人生,是以上两者皆无。朱德康老先生的妙言,看似深奥,却不无道理。精神上的浪漫与现实生活共存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写到最后,手指于手机屏触摸得麻麻的木木的,但还是忍不住再絮叨几句。黄碧云《我也是女子》里有句话,我很是喜欢: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我不想自己庸碌一生,我想丰富自己。所以,我从封尘的书拾起,从我把前面道自己妇人改称谓为女子开始。以后汝以女子自称,不再以妇人自居,以雅致的心境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丰盛更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