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浪漫

中国汉字的浪漫,第1张

都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多姿多彩的书法字体和无比有趣的汉字游戏,还有它的来历,它的历史都会使人感到非常神奇,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喜爱。使人还想更深刻地了解汉字,迫不及待地想成为它最最亲密的好朋友!

  首先,有趣的谐音和字谜就使人深深地爱上汉字。例如,十二点,谜底是“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还有一个关于谐音的经典故事,它讲的是:在古时候,一个人给一个县官送枇杷,可在礼单上他把“枇杷”写成了“琵琶”。县官一见,便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像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经常出现在生活中,不计其数,这些都让人感到趣味无比。

  还有“书法”,各种书法字体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点,就拿草书来说吧,它能提高写字速度、美观,可不易识别。汪竹柏就曾这样赞美过书法字体:“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王羲之是我国的大书法家,汉字在他的笔下,仿佛活了起来,使人不得不由心发出一种敬佩!他的《兰亭序》更令人神住,简直是妙不可言的书法作品。轰动了书法界!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它比起,则别有一番趣味。

  汉字的文化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我爱你!中国汉字!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其实这种传说并不是真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经过重重改变才有了今天的汉字,所以我对汉字有好多好多的感受。

  汉字生动形象。比如像“千里马”的“马”字,好像是一匹马正在奔跑。上半部分就好像是马的头,下半部分就好像是马的脚。那么地生动形象。

  汉字还千变万化。如果加一竖或者少一横,都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字。如果那个笔画变长,或者变短,也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字。因为这个,我总是在考试的时候写错别字。有一次,我把“士”的下面那横写的比上面那横长,就变成了“土”。把“战士”写成了“战土”。这不就闹了一个笑话吗而且汉字还一字多意。比如“见”这个字有八种意思。有看见、看得出出现在某处、会见、见解还有助词、动词和姓。如果一不注意就可能用错地方。一个字也有可能是多音字。比如参,有shēn、cēn、cān三种读音。所以要用在正确的地方上,用错了就有可能换了一种意思,也有可能就与原来的意思不符合了。所以,我觉得写汉字要小心。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一笔一划要用心去写,才能真正写出汉字的高雅、优美,和它真正所蕴含奥秘……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能感受到那奇妙而又美丽的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他们仿佛在纸上做着欢快的游戏,时而随着那不均匀且有柔美的笔划在那闪亮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仿佛又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时而玩起跑抓,时而又玩拍手游戏,显得那么随心所欲。所以,我们要将汉字永远的流传下去。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那高雅优美的,汉字!

孙钟华

著名服装设计师及企业家,现任DESSINANIME中国服饰有限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杭州动漫不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是探索创新传统服装产业与动漫创意以及互联网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第一人,是开拓动漫服装事业全球第一人,是纺织服装行业十大风云人物,也是2010年第一位登上《人物周刊》杂志的服装设计师。被誉为最早在全球开拓动漫服装应用,并坚持在服装领域动漫的理想家和实干家,人们也把他称作“动漫服装教父”、“动漫女装教父”、“有中国特色的前卫设计师“、“时尚思想家”、“当下最给力的服装艺术家”。

中文名:孙钟华

外文名:Dom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出生日期:1978年10月17日

职业:设计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首创动漫服装、动漫女装

代表作品:动漫不断、DESSINANIME

简介

一位充满娱乐精神和商业智慧的服装设计师;一个拥有个性魅力和人生哲理的品牌创始人;一名解读动漫、女装与杭州背后玄机,发现城市生活细节蕴藏真谛,即心动、浪漫、动漫的杰出艺术家。

出生于富春江边,成长于西子湖畔,求学于塞纳河旁,创业于钱塘江岸,对服装及服装产业有着强烈的热爱,立志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好东西,让天下动漫起来。孙钟华,人称DOMAN,娱乐化跨界时装设计师,浙江桐庐人,身不高,体不壮,智商一般,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但身手头脑均敏捷矫健,运气不错是个福将。年龄刚过而立,正吃创业的苦,已享时尚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一个已经基本明星化、善玩非线性思维、精于反周期策略的服装商人。

个人档案

中文名:孙钟华

英文名:Doman

职业:著名服装设计师

职称:高级经济师、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师

血型:A型

身高:174公分

星座:天秤座

籍贯:浙江杭州

嗜好:服装、动漫、赛车、文字、品尝美食

目标: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好东西、让天下动漫起来

职位:DESSINANIME中国服饰有限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杭州动漫不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本科、MBA)中国美术学院、巴黎时装设计学院PARISFASHION(硕士)

个人座右铭:“打造品牌文化是坚持设计风格的图腾”、“引领生活方式是打造品牌文化的根本”、“感知生命真谛则是引领生活方式的关键”

最喜欢的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

最喜欢的品牌:DESSINANIME大爱、DMBD动漫不断、DEECEA嫡系、ZIMATAN芝麻糖、LAUGH乐府

最喜欢的城市:巴黎、杭州

最喜欢的**:《勇敢的心》

最喜欢的影星:梅尔·吉布森

最喜欢的歌曲:《Whatamitoyou》、《home》、《sunrise》、《lovethewayyoulie》

最喜欢的歌星:NorahJones、MichaelBublé、catiemckinney、jasonchen

最大的心愿:游山玩水、无思无想

最喜欢的颜色:黑色、白色最喜欢的数字:8、9

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最喜欢的季节:春天

最喜欢的动物:龙、马

最喜欢的水果:枣、西瓜

最喜欢的菜式:农家菜、杭帮菜

创作历程

2004年迈步进入服装这一时尚行业

2005年潜心学习服装设计并远赴法国深造

2006年创立全球首个、世界惟一动漫女装品牌“DESSINANIME”品牌

2007年为体现对服装及服装产业有着强烈的热爱,以及立志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好东西。特别推出创立女装批发代理全球最爆品牌动漫不断

2008年首届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院杰出女装设计师高级研究班第1名入学,师从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教授领衔的全球著名服装院校权威教授群,以及国际一流品牌管理知名专家团队,毕业后从事服装经营

2009年在杭州成立杭州动漫不断服饰有限公司,运用非线性思维、反周期策略来解读时尚与创意,并创新营销模式推出具有时尚感觉与创意灵魂的动漫服装,践行“打造品牌文化是坚持设计风格的图腾”、“引领生活方式是打造品牌文化的根本”、“感知生命真谛则是引领生活方式的关键”三大设计标杆哲学,彰显杭州“女装之都”、“动漫之都”、“电子商务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独特城市魅力,被媒体誉为“探索创新传统服装产业与动漫创意以及互联网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第一人”,“动漫女装教父”、“动漫服装教父”、“时尚思想家”、“开拓动漫服装事业全球第一人”、“当下最给力的服装艺术家”

2010年,被1月号《人物周刊》称赞为“有中国特色的前卫设计师”,引起了国际国内服装同行的普遍关注,4月接受浙江电视台奋斗系列人物专访《用双手成就设计梦》,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好评

2011年,历经5个多月的全国票选,获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十大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2012年,荣获年度“亚洲杰出青年时装设计师”荣誉称号

设计理念

在引入西方流行元素的同时保持不可或缺的原创风格,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原素结合起来,使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协调。

针对传统审美观并添加当下动漫元素,有时会糅和各种不同的创作元素,在对立和冲突中寻求协调,很前卫但内在蕴涵东方传统风格,创造出超越自我的独特动漫服装设计风格。

坚持原创设计+动漫元素引领东方服饰时尚,塑造更多DESSINANIMEIN女士,打扮更美动漫不断女人。

获奖情况

2009亚洲时尚创意跨界时尚人物

2009中国时尚创意新锐设计师

2010年度杭州优秀服装设计师

2011纺织服装行业十大风云人物

2012年度亚洲杰出青年时装设计师

个人语录

世界是客观的,历史是主观的,文化却是两者融合的!

一流企业做“势”,二流企业做“市”,三流企业做“事”,为了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要做“势”。

你的未来就是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未来包含了你的未来,所以你与企业一起创造未来。

梦想虽难实现,还要有梦想,因为唯有梦想才有理想,不过理想是要持之以恒追求的,不经意间的感悟才会是你的思想。

做服装的品牌经营,加工是基础,设计是核心,营销是保障,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性、艺术性将成为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比拼,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比拼。

我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在最短时间内消化吸收,瞬间释放,把自己当作一个管道、通路,一个蓄水池,不断循环。

我的充电方式是谈话、思考、看书,但有时最奇有效的是谈话,我会用自己的想法把人家非常精辟的话重新将它解构。

我唯一可以做的是储存,泪水也好,欢笑也好,所谓残酷规则带来的煎熬也好,等到有一天老了以后头发花白,当然我已经有白头发了,那时再回忆现在会是最好的。人每时每刻戴着面具生活,就选择面具。我特别向往自由,但工作不让你自由,唯一好的是,疲惫的是你的身体,逍遥的是你的精神。

我超级喜欢一个人看**感动到哭,超级享受演员精彩的表演让我流眼泪的那种感觉与释放,如同吃颗人参,因为眼泪毕竟是要从面具里流出来的。

我觉得生活水准无非是一张床,三顿饭,生活品质的好不好和我的朋友有关系,只要身边不缺少讲真心话的人。

经常有人说怀才不遇,怀才就跟怀孕一样,要时间长了别人才能看出来。

我要幸福快乐,必须知道痛苦,知道了痛苦如何产生,才能去消灭它。

我还在生,也随时在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死。因为有死亡,所以我们有不安全感,所以会对很多东西感到痛苦。

伟大是靠时间成就的,当然品牌也不例外。

妈妈身体不好,这几年完全不能自理,但因为工作,我不能去尽孝,这是我感到不能弥补,也无法挽回的一块。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但对妈妈,我却不能让时间倒退。

妈妈只有一个,而事业、工作则是重新可以争取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对妈妈好并非妇人之仁,而是对爱的最佳诠释,妈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唯有对她好,才不枉身为一名女装设计师,我觉得关爱女性就应该从妈妈开始。

越剧听起来是蛮好听的,但的确是不喜欢看,但没有办法,必须得看,因为我是陪妈妈看的。

我已经能让自己越来越包容,越来越能承受,以息养志,蓄势待发,凡事从心出发,做内心最想做的人。不是唯心,而是事实:世界因我而感知,所以我很重要,我的成长决定了我的感知!反过来,我的感知又指导了我成长。

每每看到在巴黎的品牌FASHION秀视频,会有一种时空超脱的感觉,因为当时我就在现场,关注的是服装,此时此刻却在国内,关注的则是生命的流淌,大概这就是时空的意义。

我始终认为能成就人生的最大乐趣就在于坚持了你这辈子你最想坚持的事情,到你临死那一刻,你问心无愧,而且你会非常深刻地感受到结果对你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此所付出的青春与生命所带来的最充实的过程追求与踏实的快意感受。

凡事坚持我的,结果要求,但重在过程,唯有在慢慢努力地过程中,你会渐渐成就自己,并让自己成为自己所期待成为的那个人,哪怕得不到预期想要的结果,但至少你已经全力以赴,对得起自己了。因为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除了自身努力,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有不可抗力,也是无能为力的。有些是不可强求的,要靠偶遇的。

至于我的爱情,有太多人关心,实话说,我对婚姻恐惧,不在异性的对方,而在于我本身,深感自己心还没定,也定不下来,绝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我又是那种被人打死也不愿意离婚那种,更没有人家那种:“既然2个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1个人快乐,那还不如分开生活”的洒脱,所以没有想好绝不敢伤害彼此。不过我还是非常期待真爱,也非常想不要错过人类历史上最浪漫的日子:2013年1月4日。在此,我祈求耶稣,赐予我真爱吧!我会让自己心定下来的,并在那一天,要娶她并爱她一生一世!

服装设计是当下时尚的主要部分;推荐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并由此为社会创造物质与精神双重财富,而不破坏我们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我最想强调的是,流行服装足以使人对其设计师发生兴趣,但不要忘了,就是因为服装设计师种种人生经历的总和,才使其内在的设计灵魂卓尔不群。

单单从服装设计师个人角度来说,我的真实体会是可以帮助自己重新发现和定义真实的自我,而这种经历本身也会丰富我自身的内涵。

就在杭州,30年内必将出现世界级女装品牌。

中国正在形成现代社会,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一直对于中国时尚变化的惊人速度不感到吃惊。人们越发了解到服装设计的力量,并认同追求好的服装设计就是追求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在过去两年中,我见证了杭州人衣着的巨大变化以及杭州女装企业的飞速发展。

我的目标是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好东西,让天下动漫起来。我寻找并竭力为服装及动漫文化充当桥梁,以服务于将来。我认为服装业的发展是如下这些问题的表象体现:个人发展,集体的和谐以及与环境共生。所以我始终认为,服装设计是最有责任去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通过规划和最大限度利用我们服装设计师的杰出设计,也通过我们设计的优秀作品启发并激励人们通过努力去过上更好、最充实的生活。

服装设计不是在一个环节的最后才想到的东西,也不只是为了仅仅使穿它的人变得更漂亮些,而是为了提升所穿它的这个人的品位与内涵,所以服装设计应该是在所穿他这个人生活方式的每时每刻都介入。通过服装设计既能有真正的突破性创造,又能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我始终践行“打造品牌文化是坚持设计风格的图腾”、“引领生活方式是打造品牌文化的根本”、“感知生命真谛则是引领生活方式的关键”三大设计标杆哲学。

对于中国来说,服装设计的挑战是怎样保护由服装设计投资所带来的利益以及额外价值。当中国的法制系统成熟到足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以及版权时,中国的服装设计才有独创性,并拥有全球话语权。拿我个人举个例子,我一直觉得和很多我的同龄人比,我是很幸运的,我是半路出家接触的服装设计,一直做我自己喜欢的设计,我的路走得还算平坦,而有很多人他们可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连服装设计师的边儿都还沾不着。但是这个身份让我唯一觉得不舒服的,就是个人作品常常被抄袭,会让很多原本属于你的独特创意设计的东西丢掉原创的标签,最后连用都不敢用了,生怕人家反过来说你抄袭,并刻意回避这些设计,这让人觉得很无奈。

我是受巴黎与杭州文化的影响,对此我可以非常肯定。虽然我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尽管我在巴黎接受了设计教育,但我是在杭州开展我的事业。所以,就纯的职业水平来说,我不是非常受法国文化影响的。但是总体来说,我保留了法国那种灵活,那是十分有裨益的。我想这是“智力上的有趣性”——非常典型的法国精神。你可以在我的一些作品中感觉到它,设计中散发着中国气息,但是中也透露出非常法国的趣味性。从远处看,它们看起来简单、优雅,但从近处看,你会发现它的趣味性细节。这种叙述故事以及让人惊奇的方式是非常“动漫”风格的。这真的是一个基于两地文化共有的价值的平台:对于美与生活的鉴赏。

从骨子里来讲,我更觉得地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我的动漫女装设计充满活力且有趣,优雅而自然,而非COSPLAY,可以用我经常说的三个关键词“心动、浪漫、动漫”来概括。但我仍需找到它“新的”身份,特别是当我想到自己要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好东西,让天下动漫起来这一人生目标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无限的改进以及创新,一股时刻准备喷涌的拥有巨大能力的暗流。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惊异、喜悦的创意平台,正如我的企业独有的“不断”文化那样:生命不息、时尚不止、创意不停、动漫不断!我并不关注国内潮流。我认为那是无用的,是人为的,是基于不断推动下的恶性循环。我所关注的是如何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好东西,让天下动漫起来?

真正朋友的定义是在你最需要人安慰与帮助的时候,他或者她适时出现了,而在你顺风顺水的时候他或她却是选择离开,但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你。我很幸福,在我妈高频率住院的这一关键时刻,这样的好朋友纷纷出现了,你们的表现让我很感动,你们是我最弥足珍贵的财富,我将铭记于心,用行动表达感谢!

理想中的状态,现实的状态,两者差距批判的状态,一切的一切,只关乎我的心态!所以让自己时刻拥有沉得住的心态,不管是好是坏,都波澜不惊,绝不喜形于色,也非悲在脸上,沉静并了然于心,才是绝佳状态!这是我所追求并足以标榜自己已然成熟、独当一面的状态与心态!

服装设计是界限模糊的行业,没有对与错的区别,只在于底线放置的位置。这与设计师的个人品格与素养密切相关。我认为中国时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了正确借鉴和糟糕原创的二元环境,要解决这个问题,绝对是靠时间来完成的。那具体是多久呢?我的想法还是要等30年。身为时尚中人,关键在于塑造自身的流行感、得体度与优雅性,重中之重却在于始终坚持突出自身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与缺陷之处,用一辈子时间,孜孜以求,不断塑造你与众不同的个性标签、个人风格,以及时尚主张!

我一直觉得杭州在我的记忆里是中国非常浪漫,很让人心动的地方,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创作的灵感也是来自于日常的生活,但我尝试去破坏日常的东西予以创新,而非简单的重复。

“动漫不断”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本只是在我注册商标时的无意之举。在打造全球首个、世界唯一动漫服装品牌过程中,却发现“动漫不断”这个名称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伟大是靠时间成就的,只要不断去坚持原来你一直想坚持的东西,这个东西必然离伟大不远。

动漫在我们这一代眼里是最快乐最有前途的东西,我喜欢她所代表的性格,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名字。

所谓不断,就是离不开重新去发现,或者确切地说是自我的完善与深化。设计对我来说,就是在‘找’自己。我喜欢动漫不断这样的感觉,她有一种心动的、浪漫的美,还有动漫的简单,让你觉得踏实。我正是想通过创意设计动漫服装来找到这种美和这种实实在在的简单感受。

只要找到真正内心喜欢做的东西,哪怕学几年也不迟。

动漫不断的品牌概念来源就是我们儿时的一个玩具或者一部动画片,这是我们自己经常看到的一个素材,而“日常”就是“动漫不断”的最原始起点,也是其系列最关注和最基本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对生活的寄寓和表达,是他最想努力接近的真实,因为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生活本身。

安而能静,静而能虑,虑而能得,得而能进。好的东西如果能够让我从喧嚣中沉静,那么就可以算得上月光宝盒了。时装设计是关照心灵和梦想的事业,让梦想成真,即使只有短暂的一刻,但可以长久地留在追梦者的心里,这就是值得。

我深深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受人之托,就应该把事做好。不论在生活上还是生意上,我一直坚持这点,要么就别答应人家,既然答应了就得把事做好。

致力于向动漫女人提供心动、浪漫、动漫,并带有异国风情的时尚服饰,这是DESSINANIME女装的个性追求。

我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时尚型、学习型的企业,树立品牌,让世界通过DESSINANIME理解动漫与人的关系。

赢利不是衡量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市场的美誉度、品牌的知名度等,这些都是成功的重要组成元素。我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一个有百年魅力的品牌。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我相信我的感情生活会很好。

文字追求精确与理解,赛车追求速度与激情,设计追求灵感与变化。完全不同境域的生活角色,现实中寻求平衡发展,这些使我拥有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创意。我一直坚持生活是最重要的。我不想有压力,我需要回到生活中去,去享受生活。至于大师,我想那可能是再一次整装待发时的目标吧。

“动漫不断”坚持注重不断文化,生命不息、时尚不止、创意不停、动漫不断。并会在夯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动漫服装抑或动漫女装是首创的服装风格,而动漫不断恰恰是杭州土生土长的设计师品牌。同时它彰显杭州“女装之都”、“动漫之都”、“电子商务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动漫式生活的独特城市魅力。

我对杭州这座城市特质的思考,关于对诸如心动、浪漫、动漫这些杭州永恒存在的动漫式生活精髓价值的探求。心动,顾名思义是内心的触动;浪漫则代表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而动漫则意味着纯真或美妙,是超越思维、沟通心灵的艺术,三者叠加就是动漫不断的本质、精髓与内涵。“DESSINANIME”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动漫不断”是我的第二个孩子。

用心的设计是必须努力花时间的,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一直坚持让自己设计的衣服去表达对动漫女人的关爱与尊重,这就必须下苦功夫。

动漫不断的创作,对于我,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将肩负起让女人动漫起来的重任,其他己不再是想要考虑的问题。

汉族的特点:

1、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扩展资料:

汉族的人口特点: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34]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 [34]  [35]  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参考资料:

-汉族

(一)花灯节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蕴涵生育风俗文化。流行于桂东岑溪、富川等县,已有百多年历史。时间为农历正月初十,凡上一年添有男孩之家,要到社庙挂花灯。灯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上写吉祥谜语,内点油灯,逐日添油。

挂灯者众,社庙自然形成灯棚。添丁之家同日饮花灯酒,外公外婆给小宝宝送去衣服、背带、玩具,亲友、邻居赠衣服和红包致贺,共饮同欢。正月十六落灯。

(二)查日子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

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

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三)贺郎歌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

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

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四)坐红堂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

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五)讨钥匙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六)看屋

中国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

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

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七)黑房抢亲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

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

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十)拜堂彩语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

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流行于桂东北灌阳一带。时在农历七月初七。当地民间传说,是日晚织女将与牛郎相会,白天她梳妆打扮,胭脂香粉撒得满天飘香,故名。

届时妇女们取出衣服及箱子暴晒,并用盆装水,水中放几根青草以示百药,置户外晒温,叫做“晒香水”。据说穿了“香日”晒过的衣服,洗了“香水”可防瘟疫,促健康,并能使夫妻更加融洽恩爱,犹如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有“七月香,晒笼箱”之谚。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中国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

中国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中国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

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

“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参考资料:

-汉族习俗

米巧铭

米巧铭,女,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博士,现居住于北京,职业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理事,美国肖像画协会会员。

2020年6月4日,米巧铭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1,228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45位。

中文名:米巧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

出生日期:1986年4月16日

职业:职业艺术家

毕业院校: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联合国颁发的杰出艺术成就奖

代表作品:油画作品《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万佛朝宗》

个人经历

2017年,米巧铭在继续“梵韵吉相”佛像系列油画作品深化研究和创作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在迪拜、意大利米兰和佛罗伦萨等地成功举办个展,在当地艺术界引起热烈反响。

展览

个展

2017年“证悟”米巧铭梵韵吉相佛像系列油画作品展,北京;

2017年“一念起灭——米巧铭油画作品展”,北京;

2017年“林泉禅心——米巧铭画展”(佛罗伦萨站),意大利;

2017年“米巧铭佛像油画作品展”(米兰站),意大利;

2017年“一带一路——米巧铭油画作品展”(迪拜站),阿联酋;

2017年“观——米巧铭油画作品巡回展”,台中;

2016年《此在的景观——米巧铭油画作品展》台北;

2016年《观——米巧铭油画作品展》美国旧金山;

联展

2017年“其乐融融”2017跨年艺术展,北京;

2017年“新春特辑”碰撞联展,北京;

2017年“榴月新篇——2017中俄青年美术作品提名展”,江苏省美术馆;

2017年“她们的视界”,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2017年“2017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北京;

2016年艺术青岛—国际青年艺术季开幕展《时代脸书》北京;

2016年《2016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北京;

2016年《碰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优秀会员作品展》北京;

重要收藏

2017年油画作品《清净无为》被法国著名制片人雅克·贝汉购买收藏;

2016年油画作品樊韵吉相系列《如来》被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大师收藏;

出版书籍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京彩·米巧铭油画作品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6年《观-米巧铭作品集》

个人历程

(一)少年时期的文化熏陶

米巧铭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爷爷奶奶是老红军,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接受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止如此,她还跟着奶奶学唱黄梅戏,跟着爷爷练习书法,对于中国国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也为她后来创作《京剧人物系列》油画奠定了基础。

小学时代米巧铭在班里一直是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并且一直接受国画、浮雕、版画、水粉、水彩等媒介创作的训练,还曾给报社画漫画,赚稿费。她那个时候在国画和书法上很有天分,拿了很多奖项,这些难得练就的“童子功”一直深深影响着米巧铭的创作技法,在《京剧人物系列》油画中得以很好的施其所长。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连十五中(美术初中高中),她虽然性格内向,但很有想法:她在班级里创作了大量的“点彩”画,开始模仿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并成为老师教学的范本。14岁的她曾经一个人瞒着老师跑去沈阳试考大学,并拿到鲁迅美术学院的专业通知书,要知道,这是很多艺术学子茹苦含辛的准备数年才能考上的专业美术院校,但是它的大门却为米巧铭敞开了。

2004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法国印象派的展览,展出了莫奈、塞尚、高更、毕沙罗等多位著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米巧铭为了一睹世界级大师的创作,只身来到北京观看展览。看到这些大师的作品她很振奋,从那时她心里便产生了一个特别的想法“一定要去世界上最好的美术学院学习,一定要做最好的画家!”于是,她坚定了出国求学的信念,并选择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作为目标。

(二)求学之路上的辉煌铸造

经过米巧铭不断的努力,2005年她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列宾美术学院。她在预科班就表现出了在创作方面的天分,让预科班老师深深的记住了她。虽然在这一年里,她面临着语言不通、不熟悉的油画颜料、简陋的住所等等艰辛,但是在她的不断努力下,米巧铭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俄罗斯列宾美院。

2006年,在正式进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后,米巧铭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学习和创作生涯。起初,刚刚对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熟悉起来的她画了《涅瓦大街》、《俄罗斯女警》等体现俄罗斯圣彼得堡街景的创作。她的创作天分以及对于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得到了油画系主任丘文的赞赏,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创作了油画《阳光与希望》。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她经常去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俄罗斯博物馆看大师的作品,并在观看中总结与学习,将所得到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当中。

列宾美院的教学很严谨,解刨、透视等考试非常严格,这些课程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像是噩梦一般,但是米巧铭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并几次被解刨老师“请”出教室,并握着她的手说“感谢你,姑娘!把我的课学的那么好!”也正是因为列宾美院的严格教育,使得米巧铭的画作在造型和构图上近乎表现到完美,这些扎实的基本功,让她可以游刃有余的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学二年级的暑假,她回到中国参加了大连艺术博览会,那一年她成为了大连美协最年轻的会员,并在一个暑假连续拿了几个奖项。慢慢的,她的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观众关注。当然,这些成就与米巧铭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她在列宾美院是唯一文化课全勤的学生,几乎所有教过她的老师都记住了她的名字。不仅如此,米巧铭除了完成课堂作业、习作外,她的自主创作永远是最多的,其他同学一学期只有一张创作,她却能拿出五张来。这些创作占用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但是她却乐在其中,丝毫没有痛苦与怨言。米巧铭追求美的东西,喜欢所有和美有关的东西,所以这个时期她画了大量的俄罗斯静物、风景、人物、创作,纪念并赞颂这片陪伴她成长的土地。虽然俄罗斯有很多的艺术资源,但米巧铭并不满足于单一民族文化的熏陶,她利用课余时间游览了很多国家,去了很多美术馆,接触到了世界上不同民族艺术的熏陶。

200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列宾美院最好的油画系工作室——萨卡洛夫工作室(现尤里戈留塔工作室)。2010年她在圣彼得堡举办第一个画展,画展展出的是米巧铭创作的俄罗斯风景系列,中国驻圣彼得堡大使馆的总领事参加了画展,并给予她高度的评价。随后,她参加的画展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并且作为第一个未毕业而接受俄罗斯龙报专访的学生,其以“涅瓦河畔的中国玫瑰——米巧铭的俄罗斯艺术之旅”为标题,对米巧铭的创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011年,她作为一个还未毕业的学生,作品在北京荣宝拍卖,同时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上拍画家,作品第一次上拍,便拍出了21万的高价。2012年米巧铭的工作室主任尤里戈留塔跟学院推荐她在列宾美院意大利厅举办了米巧铭的国画个展,她成为第一个未毕业便在学院里举办个展的学生。这次展出的作品受到了院长、教授的广泛好评,中国大使馆的领事也出席了画展,并称赞米巧铭为中国人的骄傲。

2012年6月,米巧铭凭借其创作的《西藏女孩组画》,获得了满分的毕业成绩,结束了她列宾美术学院七年的留学生涯,同时也开启了自己全新的创作里程。列宾美院的院长西蒙给她写了这样一段评语:“她是一个杰出的、漂亮的和非常天才的女画家。她就读于我们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我感到别愉快荣幸。我必须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你的学习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油画系主任丘文给她的评语是“以满分出色的成绩结束列宾美院的学习,一个杰出的天才女画家,祝你在你的创作生涯上再取得更大的辉煌。”同年她创作的油画作品《孤岛卫士》入选了建国85周年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三)归国后的艺术选择

毕业归国后,米巧铭一直在构思属于自己风格的题材和创作。其实多年来她心中已经有了题材和目标:从小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加上对美的追求,她希望留洋归来后能够做一些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于是她创作了大量的《京剧人物系列》的作品,运用国画的晕染、泼墨、传统的勾线,与油画的逼真写实互相结合,这种独特的手法造就了她独特的绘画语言。油画颜料本是西方绘画的主要媒介,其在特性与使用方法上与国画颜料多有不同,但是米巧铭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使油画颜料的鲜艳、多色与中国绘画笔法的晕染皴擦结合起来,并加之自己熟悉的印象派“点彩”画法,表现中国国粹的精华与戏韵。米巧铭希望能用自己留洋学到的技法表达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国粹京剧。她希望更多的在国外举行展览,把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民族文化之美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2013年,米巧铭成功的在联合国举办了个人油画展,展出了她创作的《京剧人物系列》油画,向国际友人传播展示中国国粹的精髓,并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赞赏和祝愿,与此同时,她的作品《京剧人物》被联合国收藏。同年,她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她成为中国嘉德和保利拍卖最年轻的、并且作品成交过百万的画家,这再一次吸引了众藏家的眼球,也预示了米巧铭在艺术市场中的无限潜力与活力。

2014年起,米巧铭开始创作“梵韵吉相”佛像系列油画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该系列作品是米巧铭用西方的油画来描绘东方的佛禅,用当代的技法来体现历史的诗意,画面中代表灵魂皈依的佛像文物,代表禅意化境的传统宋画和代表时空永恒的桃花与木棉,以一种新颖的后现代拼贴形式组合在一起,不仅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厚重的历史质感和浪漫的精神洗礼,同时让被物质现实挤压的疲乏的人们在内心构建一座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2014年至2016年间,米巧铭先后在北京、内蒙古、大连、台湾等地举办了多次个展,多幅作品亦在北京保利、北京嘉德拍卖会以高价成交,在艺术市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

艺术简历

个展:

2016年《梵韵吉相——米巧铭佛像系列油画作品展》北京

2016年《观——米巧铭油画作品巡回展》台湾

2016年《观——米巧铭油画作品巡回展》大连

2016年《观——米巧铭油画作品巡回展》北京

2015年《京彩——米巧铭京剧油画作品展》北京

2014年《京彩——米巧铭京剧油画作品展》北京

2014年《京彩——米巧铭京剧油画作品展》内蒙古

2013年“米巧铭联合国油画作品个展”在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

2012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国画个展意大利厅

201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油画个展

联展:

2016年《朝阳艺象—建党95周年美术作品展》北京

2016年“风华正茂——北京青年写实艺术家邀请展”北京

2016年“党旗飘扬长征路上——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二回学院派)”北京

2015年《弘扬国粹·翰墨情怀——国粹油画展》北京

2015年《文化的力量——京广之约中俄油画艺术交流展》山东潍坊

2015年《春华秋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优秀会员作品展》北京

2015年《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西安站)》西安美术馆

2015年《和·意——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北京

2014年中俄文化交流展:《涅瓦河之风——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库兹米乔夫及青年艺术家米巧铭师生油画作品联展》

2014年油画作品《感动中国——两个人的岛屿》入选“建国65周年暨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辽宁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4年油画作品《拾玉镯——孙玉娇》入选“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中法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3年《百年欧洲——古典油画名家作品展》天津

2012年作品《孤岛卫士》入选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暨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2年圣彼得堡华妇联迎三·八暨中俄女画家作品展

2011年俄罗斯秋季艺术沙龙展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展厅

2011年首届俄罗斯华人美术家协会音乐美术作品展美术作品二等奖2011年《藏_——涅瓦河人文艺术之旅》油画作品展北京青岛

2010年列宾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青岛

2009年油画作品《涅瓦大街》经评审,入选“庆建国60周年暨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美术作品展”

2008年油画作品《阳光与希望》入选青涩创想——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0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大连第9届国际艺术博览会2008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中青年艺术家联展

2007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大连第8届国际艺术博览会

重要收藏

2016年油画作品《空无相》被南通博物苑收藏;《贵妃醉酒》被南通广电传媒集团收藏;《和光》被瑞士普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2016年佛像系列版画《盛骐骥》被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收藏

2015年美国前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JeffersonClinton)亲切接见艺术家米巧铭,米巧铭的作品《贵妃醉酒之杨玉环》被克林顿总统收藏

2013年油画作品《京剧人物》被联合国收藏

2012年作品《罗格肖像》,青奥会组委会收藏

2010年油画作品《人在做天在看》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梵蒂冈宗教人士收藏

另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艺术评论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西蒙:“她是一个杰出的,漂亮的和非常天才的女画家。她就读于我们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我感到特别愉快荣幸。我必须说,在这些年里,你的学习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列宾美院教授、列宾美院代理理事戈留他尤里:“米巧铭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和学生。并在我们工作室工作期间,一起创作了她的毕业作品‘西藏妇女’。我认为,米巧铭是一位个人素养很高且具有极强创造潜力的艺术家。期待她在绘画事业上创造更多的成就。”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亚历山德拉·邱文:“以满分出色的成绩结束列宾美院的学习,一个杰出精彩的天才女画家,祝你在创作生涯上再取得更大的辉煌。”

萨卡洛夫工作室素描老师门捷列夫:“对于和米巧铭同学2008到2012年度在我们工作室的学习与交流,我觉得非常的满意。这个柔弱的女孩对工作饱含着十足的热情和谦逊的态度。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在学校展览大厅举办的个人画展,更是充分展示了她多方面的才华。我认为,这样一位勤奋且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未来将会创作更多有趣和成功的作品。你知道吗,今年最重要的一天将很快到来。我一定会告诉你,我们庆祝这天的日期和时间。”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导师乌拉洛夫:“由衷地祝贺,作者为列宾美院精心准备的画展,在学生界,此次画展已经可以成为一种标记,向俄罗斯人民传播,渗透中国文化的精髓。用美好的笔触搭建友好团结的桥梁。很高兴,我曾经当过米巧铭的老师,这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全球艺术家联盟主席姚继成:“具有扎实功底的写实主义女性画家米巧铭个人油画作品展应联合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全球艺术家联盟、锦绣控股集团、8mm微**控股公司、亚洲艺术基金会的邀请远涉重洋,不远万里从俄罗斯取道中国来到美国纽约,于二零一三年十月一日在联合国的Plaze265画廊展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4周年之际,这一展览,她作为一位华裔女画家,无疑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献上一份高尚的礼品和一颗赤诚的爱心。米巧铭祖籍中国大连人,满分毕业于著名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萨卡洛夫工作室研究生,她的作品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油画技法纯熟,功底扎实,艺术修养丰厚,她的绘画中不仅潜含着精雕细刻的那种女性艺术家的人之处,还充满着那种男性艺术家的粗狂奔放的霸气之风,可谓集阴阳于一体,具有既柔和又雄浑对立统一的哲学审美特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优秀画家。她的作品中,用欧洲的现代油画元素来表现中国京剧形象,让人既清新又不陌生,艺术处理运用自如,表现程度恰到好处。概言之,她的绘画不仅能为女性艺术家树立创作的榜样,也为男性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风格多样性的模范作用,并为男性艺术家艺术创作提供了一条发展升华的更广阔的途径。”

近年来米巧铭开始创作“梵韵吉相”佛像系列作品,美术批评家、策展人彭锋对此评论道:“该作品有三个因素:一个是作为背景的历代名画,一个是作为主题的佛像雕塑,还有一个是点缀其间的桃花或木棉花。巧铭把它们集中到自己的画面里,用的是后现代绘画中常用的挪用和并置。真实的桃花和木棉花,与作为艺术作品的佛像雕塑和绘画,本来处于不同的时空层面,巧铭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不过,无论是哪种组合或并置,在巧铭的画中都显得浑然天成,尤其是没有后现代艺术常有的反讽、调侃和批判。巧铭在用她特有的方式,让艺术重新回到人文、审美和技巧,回到当代艺术中久违了的正面艺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画面上的不同因素造成的时空错位,在给观众愉快的视觉经验的同时,又能让人追忆、憧憬和思考。”

艺术思想及作品风格

米巧铭,一位思想与艺术对话,色彩与心灵碰撞的艺术家。画布上跳跃的色彩是她情感的表达,锐意创新和追求神韵是她的人生轨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通过她的油画作品弘扬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一门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的传统艺术。米巧铭希望能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中国国粹--京剧这门优秀的戏剧艺术,所以她把油画作品《京剧人物》系列作为她中西结合、独树一帜,兼具写实和写意,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

在米巧铭的油画作品《京剧人物》系列中,她吸取西方现代油画绘画中的表现手法,又融入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精粹,以中西结合的方法来描绘中国国粹中的京剧人物,从她的画作中,富有想象力的舞台服饰和人物装扮,加上手、眼、身、发、步呈现的戏曲语言,除了追求人物的形、神外,不难发现米巧铭更生动和谐地表现出了京剧人物的韵味、趣味和戏味,三味意境的结合自然地激起了观众的审美愉悦。青年画家米巧铭试图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人们在欣赏她造诣精湛的画作同时,仿佛也置身于京剧艺术的强大气场之中,为之感叹,为之倾倒。

在创作《京剧人物》系列的同时,青年画家米巧铭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景物、风景系列作品,她用写实手法体现画中的意境和质感,色彩斑斓艳丽但又和谐统一,跳跃于画布之上。米巧铭的油画作品用色块的张力,着意表现物象的固有感和质感。她灵动的笔触、微妙简单的表达出了作品主题,给人一种恬静清爽感,构图空间、色彩和物品浑然一体,境界突出,造诣精湛,让人为之陶醉。

联合国画展

2013年十月上旬,由锦绣艺术基金、联合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锦绣控股集团、8mm微**控股、亚洲艺术基金会协办的“米巧铭联合国个人油画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画展开幕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预祝青年画家米巧铭联合国个人油画展圆满成功并题字。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也表达了祝贺。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仔细翻阅了米巧铭个人油画册,并称赞米巧铭是中国女孩的骄傲。联合国副秘书长彼德朗斯基-蒂芬索收藏了米巧铭的《京剧人物》油画。参加第68届联合国大会的各国大使们也纷纷预祝米巧铭联合国个人油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代表作品

油画作品《京剧人物》;

《百年欧洲——古典油画名家作品展》;

作品《罗格肖像》;

作品《孤岛卫士》;

《藏_—涅瓦河人文艺术之旅》油画作品;

《人在做天在看》;

《涅瓦大街》;

《阳光与希望》;

《人类生存?毁灭?》;

油画作品《梵韵吉相》系列。

作品欣赏

曹靖华

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中文名:曹联亚

别名:曹靖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卢氏县

出生日期:1897年8月11日

逝世日期:1987年9月8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

信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散文、译文

代表作品:《春城飞花》,《望断南飞雁》等

文学履历:《世界文学》主编

获奖情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友谊勋章

个人简介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中国作家,1897年8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1987年9月8日卒于北京。童年在家乡随父亲曹培元读书,初步接触了反清革新思想。五四运动前后,在开封河南省立二中读书。1920年作为河南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派往莫斯科,在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参加鲁迅主持的未名社。1926至1927年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失败后再去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校任教。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1939年去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主编《苏联文学丛书》。1948年应聘赴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等职。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担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鲁迅博物馆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会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人生经历

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参加鲁迅组织的未名社。后与鲁迅一直保持深厚友谊。

30年代初起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曹靖华曾化名亚丹、汝珍、郑汝珍等,和鲁迅通信,介绍苏联革命文学,代鲁迅搜集苏联优秀版画和革命书刊,来往密切,同鲁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3年起

开始翻译俄国进步作品和苏联革命作品,鲁迅非常称赞他“一声不响,不断的翻译”的辛勤劳作精神(见《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他译的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曾经瞿秋白介绍给《新青年》杂志;他译的契诃夫另一剧本《三姊妹》,经瞿介绍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他重要的译作有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曾经鲁迅出资在1931年由三闲书屋出版,对参加工农红军长征的干部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此外他还译有《苏联作家七人集》。

抗战期间

他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的主编《苏联文学丛书》,译有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瓦西列夫斯卡的《虹》,西蒙诺夫的《望穿秋水》(剧本),列昂诺夫的《侵略》(剧本),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克里莫夫的《油船“德宾特”号》,斐定的《城与年》。曹靖华的散文创作,表现善于察物体情、茹昔涵今,文笔简洁淡朴,涵渲深远,有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收入《花》《春城飞花》《飞花集》。

1933年秋回国,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主编苏联文学丛书。

1949年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世界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俄语系主任、教授。

1956年加入中国***。曾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20世纪20年代起

自20世纪20年代起,热心从事俄苏文学介绍翻译,所译多属名著,达数百万字。其中有长篇小说《铁流》《城与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等,剧本《侵略》《契诃夫戏剧集》、儿童文学《盖达尔选集》等。60年代起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有《花》和《曹靖华散文选》等4部散文集。

1987年3月10日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代表作

其中《望断南飞雁》是代表作。它抒写作者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似信非信,疑为“谣言”,而晚报却证实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我”在无边的深痛中回忆此前两封先生来信的情景,并叙写翌日清晨课堂举行的特殊追悼会;而当“我”回到家里却收到鲁迅先生亲自付邮的最后一信——先生的绝笔,更使作者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作者以“望断南飞雁”的茫茫思绪作为经线,以噩耗传来后的深沉悲恸作为纬线,交织成炽热抒情的乐章,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即景抒情类的散文,主要指“云南抒情”、“广西抒情”与“福建抒情”三组抒情散文,是曹靖华歌颂社会主义变革与建设的篇章。作者把这类散文当成游记来写,充满着诗情画意,如《洱海一枝春》中有这样的描写:“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而坐,相偎相依,好像对镜理妆,凝视洱海”类似这样的艺术描写,使曹靖华即景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

曹靖华十分重视散文的艺术技巧。他说:“古今中外的文艺大师,除在文章内容上用工夫外,没有不兼在艺术技巧上下工夫的。”他的散文虽然不能说全是精晶,但绝大多数散文经过苦心经营、反复打磨,赋予它们以鲜明的艺术亮色。

写作类型

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

写作风格

他善于寓大于小、因小见大,往往抓住一些小事、细节,做出意味深长的文章来。写鲁迅,作者总是抓住其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就能深入表现鲁迅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曹靖华住进鲁迅家的一个房间,先生引他至房间时说:“这是秋白在这里住的房间,他等你等了很久,等不着你来。现在,你来了,他走了”几句话便把鲁迅的深深遗憾与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鲁迅与秋白》)

其次,曹靖华有意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句子,布设于作品的前后段落之间,构成抒情的脉络并强化抒情的气势。再次,他的散文语言注意锤炼敲打,不仅凝练流畅,而且富于节奏性与音乐性。

尤其他善于在叙述描写中,用四字的成语、词组或短语去结构句式,形成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节奏,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清亮典雅的韵味。

文学作品

曹靖华散文选集

著作书目

《花》(散文集)1962,作家

《春城飞花》(散文集)1978,陕西人民

《飞花集》(散文集)1978,上海文艺

《曹靖华散文选》1983,陕西人民

《曹靖华抒情散文选》1988,作家

《望断南来雁》(散文集)1988黄河文艺

翻译书目

《三姊妹》(剧本)俄国契诃夫著,1925,商务

《白茶》(独幕剧集)俄国班南柯等著,1927,未名社《蠢货》(独幕剧集)俄国契诃夫等著,1927,未名社

《烟袋》(短篇小说)苏联爱伦堡等著,1928,未名社

《第四十一》(中篇小说)苏联拉甫列涅夫著,1929,未名社

《铁流》(长篇小说)苏联绥拉菲摩维支著,1931,三闲书屋

《一月九日》(特写)苏联高尔基著,1931,苏联中央出版局

1946年曹靖华/译蠢货

《不走正路的安德伦》(短篇小说)苏联聂维洛夫著1933,野草书屋

《苏联作家七人集》(小说集)苏联拉甫列涅夫等著,1936,良友

《远方》(中篇小说)苏联盖达尔著,与尚佩秋合译,1938,文生

《死敌》(短篇小说)苏联邵洛霍夫等著,与尚佩秋合译,1939,生活《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中篇小说)苏联卡达耶夫著,1940,生活

《恐惧》(剧本)苏联亚菲诺甘诺夫著,1940,文生

《油船“德宾特”号》(长篇小说)苏联克雷莫夫著,1941,读书

《梦》(短篇小说集)苏联卡达耶夫等著,1942,文林

《鲜红的花》(民间故事)1942,文林;又名《魔戒指》,1950,三联

《虹》长篇小说)苏联瓦西列夫斯卡著,1943,新知

《星花》(短篇小说集)苏联拉甫列涅夫等著,与尚佩秋合译,1943,东方分社

《侵略》(剧本)苏联李昂诺夫著,1943,东南

《望穿秋水》(剧本)苏联西蒙诺夫著,1944,新地

《保卫察里津》(长篇小说)苏联阿·托尔斯泰著,1944,北门

《至青年作家及其他》(论文集)苏联阿·托尔斯泰等著,1946,上杂

《城与年》(长篇小说)苏联斐定著,1947,骆驼

《列宁故事》(民间故事)苏联左琴科著,1947,新华晋察冀分店《粮食》(剧本)苏联凯尔升著,1951,新文艺

《曹靖华译著文集》(1—11)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未出齐)

研究资料书目

《而今百龄正童年》(彭龄)1984,花城《曹靖华研究专集》(林佩云等编)1987,黄河文艺

《飞华之路》(钟子硕、李联海等)1988,陕西人民

《一束洁白的花》(张羽、岳凤麟等编)1988,文化艺术

原文作品

《望断南来雁》

三五年是多久

罗汉岭前吊秋白

安得一饮黄河水,九泉长眠愿已足!

片言只语话当年

凭吊“新处女”

好似春燕第一只

哪有闲情话年月

素笺寄深情一个没有拍摄的小镜头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雪雾迷蒙访书画

洱海一枝春

天涯处处皆芳草

顽猴探头树枝间,幡桃哪有灵枣鲜

艳艳红豆寄相思

尾尾“没六”洞中来

忆梅园

望断南来雁深沪春意浓似酒

秦淮夜话

风雪万里栽铁花无限沧桑话遗简

智慧花开烂如锦

永生的人

小米的回忆

电工”鲁迅

红岩归来

访重庆沙坪坝旧居

春温漾漾满清泉

一枚牙章

忆范文澜同志

怀念庆龄同志

怀念费定同志

粽香飘飘忆当年

乡情小札

译著巨匠

关怀和支持

“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翻译家

作为我国俄苏文学界的老前辈,曹老从上世纪20年代初起就直接从俄语翻译介绍进步的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他的这项工作一开始就得到鲁迅、瞿秋白的热情关怀和支持。大家知道,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把介绍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当作庄严的革命任务。鲁迅把它比作“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和“普罗米修斯取天火给人类”。瞿秋白则强调“翻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名著,并且有系统地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是中国普罗文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1921年,曹老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就结识了瞿秋白(那时瞿秋白担任中国班的课堂翻译)。回国后,1923年曹老的第一篇译作---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经瞿秋白推荐发表在《新青年》上。

1924年

曹老翻译的契诃夫剧本《三姊妹》经瞿秋白修改后交给郑振铎先生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至于鲁迅,曹老与他相识是在北京大学红楼旁听期间,那时他旁听的课程主要是俄语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课后还常到先生寓所向他请教。1925年,为了协助苏联顾问团成员、年轻的汉学家瓦西里耶夫(汉名王希礼)翻译《阿Q正传》,解决在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曹老与鲁迅开始通信。同年,鲁迅和几位爱好文艺的青年酝酿成立了未名社,曹老是其成员之一。后来鲁迅的《呐喊》,《彷徨》和曹老早期的一些译作均曾由未名社出版。总之,在长期的共同战斗中,曹老与鲁迅、瞿秋白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那风雨如磐、寒凝大地的旧中国,曹老冒着白色恐怖的威胁,不顾个人安危,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翻译介绍了大量苏联革命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约三十种,近300万字。1989-1993年编印完成的《曹靖华译著文集》共计11卷,其中译作就占8卷。

回顾

曹老从事翻译工作的整个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主要译作有《三姊妹》、《白茶》、《烟袋》、《第四十一》、《铁流》、《苏联作家七人集》等。这些作品,特别是《铁流》,它是曹老翻译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神州国光社约鲁迅编一套新俄文艺作品,定名为“现代文艺丛书”,选了10部作品,其中《铁流》一书便约当时在列宁格勒的曹靖华担任翻译。但待到全书译毕时,国内局势发生了严重变化,反动当局对进步文化事业的压迫日益加剧,神州国光社声明废约,其他各书店也都不敢承印。于是,鲁迅就从自己拮据的生活费里挤出一千大洋,假托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三闲书屋”的名义印了三部书,那就是《毁灭》《铁流》《士敏土之图》。这里所说的“三闲”指的就是鲁迅(《铁流》的编校者)、瞿秋白(《铁流》俄文版长篇序言的译者)和曹靖华(《铁流》的译者)。

心血

《铁流》中译本的问世,确实凝聚了他们三位前驱者的心血,由于他们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使这部作品“在岩石似的重压下”,“在读者眼前开出了鲜艳而铁一般的新花”。随着《铁流》在读者中的传播,它在社会上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效应。著名作家孙犁写道:“中国大革命前后的一代青年学生,常常因为喜好文学,接近了革命。他们从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里,受到激动,怀着反抗的意志,走上征途那一时期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要算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和法捷耶夫的《毁灭》”。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同志也说过:“延安有一个很大的印刷厂,把《铁流》一类的书不知印了多少版,印了多少份。参加长征的老干部很少没有看过这类书的。它成了激励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了”等等,由此可见一斑。

鲁迅对曹老这阶段的译介工作曾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在临终前几天抱病写完的《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中,称曹老“对于原语的学力的充足和译文之可靠,是在读书界中早有定论”。同时指出,那时翻译界有不少人士趋附时风,名噪一时,而曹老“并不一哄而起”,“当时好像落后”,“后来却成为中坚”。鲁迅特别赞许曹老“一声不响,不断地翻译着”的实地劳作的精神。他写道,曹老“不尚广告,至今无煊赫之名,且受排挤,两处受封锁之害。但他依然不断地在改定他先前的译作,而他的译作,也依然活在读者们的心中。”

阶段

曹老翻译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中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他被西北大学解聘后,从陕西抵达重庆,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热情地推荐他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抗战期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曹老在中苏文化协会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不领薪俸,而稿费收入又极不稳定,一家人生活十分窘困。那时,曹师母要给人家拆洗衣被、编织毛衣,以补贴家用;他自己还需要在住所旁开荒种菜。然而,曹老不向困难低头,埋头苦干,斗志弥坚。这时期,他担任《苏联文艺丛书》主编,后来还编了一套《苏联抗战文艺连丛》。

与前一阶段相比,曹老不仅自己继续不断地翻译出一部部新作,如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保卫察里津》、《油船“德宾特”号》,剧本《侵略》、《望穿秋水》等,同时还要团结文艺界进步的力量,如著名作家、翻译家茅盾、戈宝权、张铁弦、彭慧等共同战斗。因此,他工作的范围扩大了,工作的责任也加重了,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借取苏联反法西斯文艺作品的热情和火焰去照亮、鼓舞中国读者献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战斗。曹老不愧为文化战线上英勇奋斗、功绩卓著的反法西斯战士。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举行国共和谈,在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亲临中苏文化协会参观,了解苏联文学作品出版的情况,并在他的临时住所桂园约见了曹老。

译著评价

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苏联文学寄托、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爱与恨、青春与梦想。那些伟大的抱负、坚强的个性和敏感的灵魂,通通在译成中文的俄文字句里找到过共鸣。对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问一句,还记得《铁流》《虹》《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吗?对于他们的子孙辈,问一句,这些小说可曾读过?

对于父与子不同年代的人,同问一句,那个和绥拉菲摩维奇、瓦西列夫斯卡娅、拉甫列涅夫、阿·托尔斯泰、卡达耶夫,以及整个苏联文学相连的中国名字,可曾记得?可曾知道?

一个年代结束,一种文学淡出,一个国家消失,一个名字飘落———曹靖华,一如他自己的散文《飞花集》。

一位研究者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过一本1931年由曹靖华翻译、瞿秋白代译序言、鲁迅编校并自费印刷的初版《铁流》。这个版本仅印了1000册,当时又是禁书,能保存下来,弥足珍贵。

书的内封上,写着6个钢笔字“心爱的书之三”,落款“冯凭”。其后的两张扉页上,有一段同样字迹的“写在《铁流》前面”:《铁流》一出版,就“受着广大群众的热爱”。他也买了一本,两年间,此书跟着他“在日机的炮火下逃过难”,他却一直未曾认真阅读。1934年,国民党颁布禁书条例和禁书单,《铁流》被“明令禁止”,这反而促使他认真地读起此书来,结果发现这“绝非凡品”,而是“明珠”,是“有着绝大意义的一本书”。阅读中,这本书却被人拿走了,于是他“好似丢掉了恋人一般,终日念念不忘,大有废寝忘餐之概了”。后来,此书经过一番周折又回到手中时,他感到如见“久别重逢的故人”,“在半空中悬挂着的一个心,才算落到实地,嘴里不由地说了声‘我的天,你到底又物归原主了’”。

著名的江姐和不那么著名的丁佑君,都是被敌人虐杀的蜀中女杰。研究者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榜样———娥琳娜,苏联小说《虹》中的女主人公。她们都曾和自己的女友一道买过、读过、讨论过曹靖华翻译的这本书,都为书中娥琳娜落难受辱而始终不屈的形象所震撼,都立志一旦同样的考验来临之时自己要像娥琳娜那样坚强。

曹靖华的译笔被赞叹为凄清而华美。评论者说,读过此书的人们恐怕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早已淡忘,但相信这样一个场面是决不会从他们的记忆中轻易抹去的:

“这时月明如昼。月光把全世界都变成了一块天青色的冰块一个裸体女人在通往广场的路上跑着。不,她不是在跑,她是向前欠着身子,吃力地迈着小步,蹒跚着。她的大肚子在月光下看得分外清楚。一个德国士兵在她后边跟着。他的步枪的刺刀尖,闪着亮晶晶的寒光。每当女人稍停一下,枪刺就照她脊背上刺去。士兵吆喝着,他的两个同伴吼叫着,怀孕的女人又拼着力气向前走,弯着身子这就是她,娥琳娜。”

曹靖华译笔下的另一个场面同样难以磨灭:

一艘白匪的小船向荒岛驶来,中尉奔向小船,在他身后,玛柳特迦毅然地举起了枪。应声倒下的,是她的爱人,也是被她击毙的第四十一名白匪。

抗战时期,从太行山区敌人包围中出来的革命青年把一本油印的苏联小说《第四十一》送给译者曹靖华,告诉他,战士们遇到生死关头,随身携带的一切都可以抛弃,惟独这本书和枪留在身边,或者冲出重围将它们带走,或者同归于尽。

而今,人们评价,尽管苏联解体,政治地图发生巨变,这部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革命文学作品却依然闪耀着光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外国文学编辑孙绳武在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当年的翻译编辑工作称为“替人民过滤‘不良’文学”。他认为,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对苏联文学介绍的分量大,现在看来,“也许有些二三流的作品不介绍过来也可以,算是做了一些多余的工作”。

如今,那个年代不再。然而那些“优良”的苏联文学,永远值得怀念。每当这时,就不能不想起曹靖华。

名家缅怀

三门峡是秦晋豫荟萃之地,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和历史名人,远的不说,现代的曹靖华就是其中的一位文化名人大家。

人物

在他90年的生涯中,经历了清末以来我国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段,留下了不少传奇的故事,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现代大名人。青年时代,他就投入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事业之中。

五四运动

1919年,他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参加了“五四”运动,与8位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青年学会”,并创办了《青年》杂志。1921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并与当时住在苏联的瞿秋白结成挚友。1923年回国后,他在瞿秋白主编的《新青年》第二期上发表第一篇译稿《蠢货》;1925年—1926年,他被李大钊分别派往开封、广州革命军所在地当翻译,随总部军北伐,参加了丁泗桥、贺胜桥、武汉、南昌、武胜关、郑州等著名的战斗和战役。

在开封当苏联顾问团翻译期间,他把鲁迅的作品《呐喊》推荐给苏联顾问团成员瓦西里耶夫,瓦西里耶夫大为欣赏,随后就把其中的《阿Q正传》译成俄文介绍到苏联。这是曹靖华作为中国第一人向苏联推荐鲁迅作品,也是鲁迅的作品第一次被译成俄文。曹靖华与鲁迅、韦素园等8人是在北平成立文学团体“未名社”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的。鲁迅曾多次甚至抱病为曹靖华的译稿写“小引”,并设法出版。鲁迅一生中唯一写过一篇碑文,就是为曹靖华的父亲曹植甫所写。

友谊深厚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文学家鲁迅逝世,曹靖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痛哭失声,曾撰《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鲁迅》、《吊豫才》等5篇文章纪念鲁迅先生。至此,在那白色恐怖之下,他除了找机会多次当面向鲁迅请教、交流思想、共商大事外,还曾以亚丹、郑汝珍、联亚等化名与鲁迅通信,共收到鲁迅先生的信件292封,可见他们的革命友谊是多么深厚。

1940年初,在周恩来直接提名和领导下,曹靖华参加中苏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主编“苏联抗战文艺丛书”。一直到抗战胜利的数年中,曹靖华又写作了《抗战三年来苏联文学之介绍》《伦卡达耶夫》《高尔基生平》等诸多文章,并译出《列宁的故事》《苏联空中女英雄》《侦探队长》《油船德宾特号》《保卫察里津》《自由的摇篮》等苏联作品,加上他翻译的《一月九日》《铁流》《虹》《侵略》《城与年》等著作有300万字。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翻译出的苏联革命文艺作品,在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中国诞生前夕和成立以后,曹靖华经常参与繁忙的文学、政治、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中苏友好协会全国理事兼北京分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56年—1964年,曹靖华任《世界文学》主编,他为当时推动、发展中苏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987年5月,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

粉碎“四人帮”后,他先后担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学会顾问、鲁迅博物馆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带病工作

一直到他骨折后和有病住院躺在病床上,他依然坚持撰写文章、审阅文稿、接待来访,关心教育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劳作精神,鲁迅先生曾这样赞他:“一声不响,不断地翻译着。”董必武曾以“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的诗句赞誉他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不凡的风骨。

他生前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巳”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节令。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已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宋元时,上巳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一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说,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这几种传说,虽不是正史记载,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古今各地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歌会。有的在峒场坡地举行歌圩。有的在村头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着公路边、寨边举行歌圩。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圩场中,以三月三为歌圩日的有96个,占14%。分布在东兰22处、武鸣县20处、都安19处、忻城7处、马山和龙州各6处、巴马5处。桂西较少,只有靖西县有2处。传统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鸣县城、那羊、宁武、小陆,东兰三卡坳,马山永州,巴马的盘阳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发,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传统歌圩场上有赛歌、赏歌;也有男女青年对歌交情,对歌、碰蛋,谈情说爱,互赠信物,以物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中度过。 当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连年举办。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隆安、环江、柳江等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节或壮族三月三旅游节。如武鸣县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三月三”壮族歌节,活动内容有千人竹杆阵表演及竞赛、广西第三届歌王大赛、民族体育竞技展演、广场文艺演出、旅游美食节等。又如上林县自2006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六届三月三“石门龙母节”。除了官办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三月三山歌会。如柳城县崖山景区,荔浦县五登村,风山县袍里乡坡心村、长洲乡百乐村八龙屯,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平方村,鹿寨县平山镇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会不仅在广西举行,也在外地举行。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也以各种形式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规模最大、办得较好的首推上海市。该市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行五届“广西三月三歌圩唱响大中国”系列活动。真是:祖国处处闻歌声,浪漫歌圩满中国。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汉族地区的玉林市,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行三月三歌会,已连续举行了五届,三月三山歌会响彻南流江畔。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行抢花炮活动,已连续举行第129届民族传统花炮节,是侗乡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边陲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瑶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举办隆重活动。热情的瑶胞们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浓的米酒,特色的瑶家菜喜迎八方来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 二 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坟墓。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扫墓节是壮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严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在壮族流传了千百年的《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饭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饭,分我一二团,拿去拜坟山。”这便是壮族三月三扫墓习俗的记录。壮族扫墓,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是老少带着祭品来到墓地,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当扫墓节,桂西大地满山遍野,墓头挂钱飘扬,鞭炮声声不息。既是一年一度聚会祭祖,也是开春踏青。 五色糯米饭是壮乡人们在三月三这天祭祖中必不可少的祭品。至于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的来历,传说有四:一是源于壮族“掘尾龙”传说中那条化成龙的小花蛇,小花蛇的身上有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条小花蛇的孝心之举,就在三月三时用枫叶等各种植物将糯米饭染成黑、红、黄、紫连同白色的糯米饭一起组成五色糯米饭祭祀先人。二是纪念壮族英雄韦达桂。韦达桂被地主迫害致死后,壮民常拿糯米饭到其坟前参拜,有一天,参拜时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坟上各种植物的汁液落入糯米饭中将其染成五颜六色,韦达桂从坟中破土而出,化为巨龙腾空而去。三是有个孝顺青年每天上山打柴时都背着残疾老母亲以便照顾,无奈山上的猴子总是抢走青年为母亲准备的饭团,为了不让母亲挨饿,青年想出办法用枫叶将饭团染黑,饭团从此不被猴子抢走,后来人们就用各种植物染饭团。四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听到箩筐内的各种谷物抱怨说各种植物都有好看的花衣穿,而稻谷的颜色又单调又难看,于是采摘各种植物于三月三蒸煮糯米饭讨好谷物之神,从此以后连年丰收。从这四则传说来看,其主题分别是感念先辈的功德、孝敬父母和祈求粮食丰收,这些主题是壮民祭祀祖先的重要内容,故五色糯米饭在三月三的祭祖中是不可缺少的享祭。 有关三月三祭祖扫墓节的来历,有学者归纳为两种:一是壮族蛇图腾的祭日。有关这方面的考证,丘振声先生在《壮乡蛇故事考》一文中作了论述,他认为“壮族的三月初三祀奉的实际是蛇神,来自蛇图腾的祭祀日”。笔者考察发现,在左江一带和大明山一带都有“三月三,龙拜山”的说法。有这样两个壮族民间故事:古时有一个叫桑卡寨的村子,住着一位叫黎体实的壮族老汉,靠挖山打猎为生。他含辛茹苦养着一条白花蛇。后来,白花蛇长大了,脱了一层皮,变成一条大龙,便离开了老汉。老汉病故时,大青龙飞回来吊丧,直至老汉的灵柩埋葬后,才腾空而去。以后每年三月三,大青龙都飞回来给老汉扫墓。乡亲们也来陪伴它,“三月三,龙拜山”就这样一代代相传下来。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一位孤寡老妈妈养了一条断尾五花蛇(壮语叫特屈,意为短尾人)作伴。她去世那天,特屈刮起一阵狂风把老人遗体送到山岩中安葬。以后,特屈每年三月初三都来扫墓。实际上这是蛇图腾的祭祀日。二是祭雷神。三月三来自祭雷神。如龙胜壮族三月初三有杀猪祭祀神农氏习俗;云南省文山壮族则在这一天祭祀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又叫祭雷神节;左右江一带也有一些乡村有祭神求雨的传统习俗。有关祭雷神也在布洛陀中有记载。 为什么同是三月三,广西一些壮族地区是歌圩节,而部分壮族地区则是扫墓节?丘振声先生的观点是:由于人们蛇图腾意识的淡化,三月三蛇图腾的祭祀日就逐渐地变成举行歌圩的日子,以致使后人根本忘记了它最初是蛇图腾的祭祀日。中央民族大学梁庭望教授也认为,“歌圩实际起源于祭拜祖先的三月三。”笔者认为,三月三扫墓节的“根”既源于壮族民间信仰的蛇图腾祭祀日,也吸收了中华孝文化的精华。我国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清明在传统节日里地位显赫,外在表现为祭祖扫墓,内里却依旧是求偶、试婚、求子的上巳内容。在历代文化传承中,桂中、桂北部分壮族却保留了三月三上巳节“依歌择偶”等文化元素内容,使三月三成为了歌节;而桂西部分市县却保留了原生态的三月三上巳节的“祭扫、踏青”文化元素,从而使三月三成为祭扫日。 壮族: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汉族: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 侗族:吃黄糯米饭,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亦称“花炮节”。 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吃乌米饭。祭祀祖先、集会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黎族:称之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谈爱日”。 土家族:情人节。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体现在服饰、饮食、住行等方面。

1、汉族服饰

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例如青海一带,汉族人穿皮革、毛制品的较多。

清代年间,富贵人家的男子身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女子身穿单、夹长衫,裹足穿小尖头布鞋。一般平民穿粗布短袄、褐褂(用羊毛织成的褂子),羊皮或山羊皮做成长、短皮袄,穿布裤或褐裤,戴黑白毡帽,系腰带,打绑腿。

民国时期,男子着装与清代基本相同,但不留发辫,夏戴瓜皮帽、黑白毡帽,冬戴火车头帽、羊羔皮帽或狐皮帽。男足穿布鞋或自制的连帮带底的船形鞋,妇女穿绣花布鞋。老年妇女为高纂头发型,中青年妇女油花头、饰银簪等首饰,戴银、铜耳坠、戒指和手镯。

1949年后,男子穿中山装或列宁装,妇女留双辫或剪发,不戴首饰,衣着简单。20世纪80年代,服饰日趋时髦,男着西装、茄克衫等;妇女着装不断变化,金、银戒指、耳环、项链等倍受青年妇女的青睐。

2、汉族饮食

汉族食物结构接近回族。面食做法较特殊的有:用鏊烧制的炉馍馍;油炸的张嘴、油锞儿、翻跟头;青稞面烙干粮、锅盔。夏季,乡间喜食荨麻拌汤、韭合、烙饼等。秋粮半成熟后,用青稞麦粒做成麦素,烹油,佐以葱花、盐、香菜等,别有风味,也称“吃青”。

汉族食猪肉、牛肉、羊肉等。特别是“羊羔盖被儿”十分讲究,选肥羊羔一只,宰杀后切成小块,配以调料,用青油炒后,加少许水,上盖一大面饼,温火焖熟,面饼就汤、羊羔肉吃,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是款待贵客的佳肴。

汉族人爱喝奶茶、茯茶。每逢喜事要饮酒,请厨师做宴席,有肉八盘、海八盘、十大碗等。

3、汉族住行

汉族住土墙围起的独户四合院庄廓。以前多为土木结构的土屋,以座北向南的北房为主房。主房中间设中堂,放长条桌或面柜。院内砌花园,大门多向南开。室内靠窗做火炕,上铺毡毯供吃饭或歇息。

80至90年代,砖木结构的瓦房逐步代替土屋。1949年前后,室内用铁、铜火盆及牛、马粪做成的粪块或木柴取暖。

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大量开采,泥火炉、铁火炉取代火盆。20世纪60年代逐渐以自行车、胶轮大车、卡车为运输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行车、汽车、托拉机、摩托车等成为普遍的运输工具。

4、汉族婚嫁

1949年前,汉族青年男女结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行包办婚姻。早婚、童养媳、近亲结婚较普遍。 1953年后,贯彻《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婚姻、纳妾、童养媳等陋俗。提倡婚事简办,举行集体婚礼,婚礼简单,民风淳朴。

20世纪70年代,提倡计划生育、晚婚晚育。20世纪80年代,随着收入的提高,结婚彩礼逐步升级,迎亲要汽车,家具要组合,衣服要高档。互相攀比之风日盛,虽提倡婚事简办,但成效不大。汉族结婚仪式比较复杂,各个地方会有所不同。

5、汉族生育

汉族人不论生男生女,都会对头胎比较看重。婴儿出生第二天,女婿给岳父母及主要亲戚报喜。第三天用百草花、柏叶、红枣、钱币置水盆,给婴儿洗浴,称“洗三”。

第10天或30天由娘舅家带衣料食品等看望产妇叫“看月”。孩子至百天请长辈剃发,名“过百岁”或“过百禄”,祝贺孩子健康长寿。

6、汉族丧葬

汉族以土葬为主,间有火葬。丧事分“泪丧”和“喜丧”。父母中年去世为“泪丧”。年过花甲逝世称“喜丧”。

人去世后更换新衣,遗体停放正屋中堂3至7天。用白纸或布覆体,红、蓝布片罩面。灵前摆放“倒头献食”,在盆内焚化纸钱。同时,即给亲邻报丧,并请风水先生或长者去相墓破土挖坟穴。

送葬前亲邻吊唁,送挽帐、馒头、大米、花圈、金银斗、钱等。亡人家用丧宴招待亲朋。死者儿子戴麻冠,拄丧棒,称“孝子”,儿媳及晚辈妇女穿孝衫。有的请吹鼓手奏哀乐。

送葬前一天,宴请死者娘舅和亲邻长辈,“孝子”汇报病情治疗,丧事准备情况,让众亲邻评议平时孝敬好坏。若有忤逆不孝情况,当众批评或体罚,谓之“娘外家说话”。送葬日清晨入殓,子女有“望骨”规矩。

送葬时,“孝子”怀揣家谱,执领魂幡等物品。老人须在太阳未出,前掩埋。葬后3天亲属上坟祭奠,称“全三”。49天、100天和1周年时,亦上坟祭奠。未婚少男、少女,一般火葬后就地埋葬。

7、汉族节日

汉族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等。春节又称过年。节前杀猪宰羊,准备食品和年货,打扫室内外卫生。除夕贴春联,上坟祭祖。夜晚合家守岁,吃年夜饭,老人给小孩压岁钱。大年初一家族内给长辈拜年。初二开始,亲友互相拜年祝福。

元宵节,有舞龙舞狮,装扮八大光棍、灯官老爷、哑巴拉驴、胖婆娘、踩高跷、小唱等社火节目。

端阳节时,每家门口插杨柳枝,吃粽子、彩蛋、凉面,喝雄黄酒,小孩身佩各种式样的香包。许多家庭去野外会餐,名“踏青”或“踩青”。

中秋节,家家户户用小麦面粉做出有各种图案的月饼或烤制的点心。晚9至10时,在庭院桌子上摆放月饼、西瓜、鲜果等,谓“献月”。年轻人在巷道、场院打响鞭。夜晚还有偷月饼的习俗。

除此之外,还有“正二十”、“二月二”、“十月一”、“腊八”等节日。还有祭奠祖先和佛祖的传统,如“天社(春分日)“、“清明”、“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十五”、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等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36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