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就业、生活、旅游……据联合国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口从37万人增至97万人,年均增长24%。
在微信朋友圈中、海外社交网站上,人们注意到,外国人夸赞中国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化以及诱人的舌尖美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治安管理、百姓的文明素质,以及国家的创新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点赞,数量之多、评价之高,以至于有中国网友打趣地说,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有了“外国志愿者”。
是怎样的经历与故事,让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了中国好评?我们走近了其中一些普通人,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与时代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全世界都应该学习中国人全身心投入的精神”
马修·塞申斯是一名来自美国犹他州的阳光大男孩,2016年8月来到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习,中文名字叫刘马赛。
“对外国人来说到中国是学习汉语的最好的机会,此外还可以涉足各种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商业、科技等,中国是做这些事情最好的地方之一。”马修说,到中国前两个月最不适应的是快节奏的生活。不过,自己适应起来还不错,“中国的生活简直方便得不可思议!我喜欢上淘宝网购,在网上点外卖,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让人太惊喜。”
“哦,还有微信支付、阿里支付、共享单车、滴滴打车……我真希望美国也能开发点儿这样的软件和服务!”说到这儿,马修特别激动,连呼两遍“这让生活变得太方便了!”马修认真地向记者介绍了共享单车服务,“在北京,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把车骑走,既方便又便宜,这个主意简直太有才了。”马修有很多中国朋友赴美留学,“他们跟我说,出国后反而没有在中国时方便,有些不适应。在这方面美国真的没法儿和中国比。”
马修觉得中国的文化很包容,外国人生活在这里非常舒适。“我去哪儿都被中国人善待着。”马修说,中国人既开放友善又乐于助人,“在马路上随便找一个人,真的是任何人,都能随时为我提供帮助。”课余时间马修很喜欢和朋友们去吃小吃,不管几点出门也从未担心过自己的安全,“任何时候我都很安心。”他反而提醒本报记者,“女生如果单独在美国、欧洲或其他一些地方出行,是很危险的。如果有工作需要,一定要结伴出行,注意安全。”
勤劳的中国人也给马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中国人工作更努力的人。我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学习中国人对工作、学习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
“我爱中国,欲罢不能”
中欧数字协会主任韦茉莉是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郎,“韦”取自其意大利姓,“茉莉”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
“我对中国真是太有感觉了。”茉莉觉得,她与中国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中学时,一本讲述中国经济崛起的书令茉莉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心生向往。2009年高中毕业后,茉莉来到中国,原计划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一个学期的中文。“可我一下就爱上了中国,欲罢不能。”于是,茉莉的计划一改再改, “2014年,当我用中文完成硕士论文时,内心充满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茉莉喜欢去中国各地旅行。“在中国,我从未遇到任何危险。我经常独自一人搭乘夜班火车,完全不用担心丢失行李或者遇到什么可怕的事情。但在意大利,女孩们可不敢这么做。”
“我爱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总在制造惊喜。”上个月,茉莉在朋友圈里这样写到,并配发了一张在北京骑单车的美图。让茉莉感慨的是,通过手机就可以开锁支付,实在太便利了。欧洲人依然习惯使用现金或信用卡,中国人已经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应对日常生活各种消费。“从很多角度看,今天的中国比很多西方国家更先进。”
茉莉认为, “中国人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民族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特别包容、进取,特别有智慧。”不知不觉间,茉莉已将自己的未来与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和老百姓都对未来保持乐观、充满信心,中国也一定能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
茉莉很喜欢马云说过的一句话,“今天难,明天更难,但后天会非常美好”。“当然,只有坚持到后天的人才能看到这种美好。所以我一定会坚持。”茉莉坚定地说。
“很庆幸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学习了中国的经验,爱上了中国人的勤奋和友善。”白俄罗斯姑娘阿纳斯塔西娅·玛西科谈起自己的中国故事,言语中透着自豪。她上大学后就开始学习汉语。后来,她不仅来到中国留学、工作、生活,还收获了一个中国帅小伙的爱情,如今他们已有了爱情的结晶。
8年前,阿纳斯塔西娅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交换生身份到南京大学学习一年。“那年夏天本来打算是去美国的,美国签证都已经拿到了。接到学校关于去中国留学的通知后我也犹豫过,因为印象里中国不是很发达。不过,很庆幸最终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来到了中国,爱上了这里。”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建设,尤其是城市间的高速公路非常发达,给阿纳斯塔西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2009年首次到中国来,从上海到南京坐了三个半小时的汽车。2010年南京到上海的城际高铁建成,回国时候坐火车去上海,80分钟就到了。“一年间,中国的发展就这么快!我很喜欢生活在中国。”
2011年大学毕业后,阿纳斯塔西娅又到过中国很多次,也在一些城市工作了几年。“我去过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也去过佛山、汕头、义乌、宁波、济南等中等城市,还到了中国的一些农村。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快速地发展,每次到中国都能体会到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很多城市都有地铁,现在又出现了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阿纳斯塔西娅对记者说,网上购物可以买到一切你想要的,很多事情都能通过一部手机完成,出门基本不用带钱包,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便利。
“中国制造业非常强大。中国品牌也有着非常好的口碑。”阿纳斯塔西娅最后对记者说,中国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正在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在中国生活非常有安全感”
墨西哥姑娘勒贝卡·康特雷拉斯和巴基斯坦小伙子阿斯兰是本报记者在一个新书发布会上遇到的两名留学生。
勒贝卡2014年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6月即将迎来毕业典礼。阿斯兰正在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谈到在中国生活的体会,勒贝卡非常兴奋,中国朋友的热情、友好,中国生活的便捷、安全,让她舍不得离开。“跟墨西哥不一样,我觉得在中国非常有安全感。”勒贝卡向记者描述,她第一次在北京乘地铁的时候大吃一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还有人用电脑上网,根本不用担心被盗窃或抢劫。”让勒贝卡最开心的是,“凌晨3点多回家也很安全,我真喜欢这里!”阿斯兰去过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旅游,他评价说:“中国是我去过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生活期间,便捷的移动支付方式让勒贝卡大呼过瘾。现在,勒贝卡出门的时候只拿手机就可以了,“生活简直太方便了”。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比不上的。近距离出行可以用共享单车,远途出行有高铁,就连买衣服,阿斯兰都已经和他的中国同学一样,开始热衷于使用淘宝等在线购物渠道。他说,大家已经总结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就是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我太喜欢你们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了。”
业余时间,跟着中国朋友一起去寻找大街小巷的美食,成了勒贝卡最大的乐趣。“中国朋友很好相处!我很开心有机会跟他们一起学习、工作、交流,分享彼此的文化。”这就是最好的跨文化交流课堂,她说,“在中国生活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
我觉得没什么好羡慕的,外国人虽然很浪漫,但是自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才是真的浪漫,与其羡慕别人的爱情,不如自己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多么浪漫的的爱情都不如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每个人恋爱的样子都是不相同的,所以羡慕别人的爱情,不如经营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那些你所羡慕的爱情,可能并不如你的爱情真实和踏实。一味地羡慕别人的爱情,可能会慢慢地毁掉你的爱情。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就足以让别人羡慕,所以只要我们自己真心的爱着对方,就是别人所梦寐以求的美好爱情。
很多人觉得外国人懂得浪漫,那些诱人芬芳的香水,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的优雅浪漫,那些浪漫的礼仪和习俗,让人觉得西方人真的很懂得浪漫,其实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是充满着浪漫情怀的,只是没有西方人表现的那么直白,对于中国男生中式的疼爱,还有那种含蓄的不肯说亲昵的语言的行为,反而是一种更含蓄更深沉的表达方式。爱情中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才是爱情中最难得的,能够有一个能够和你生死相依的伴侣,那才最幸运的事。
一段爱情里,有鲜花,有各种美好浪漫当然好,但是拥有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感情也一样美好,总是羡慕别人的爱情,羡慕别人的男朋友,我觉得这种爱情是不真实的,过于虚荣的,有人说因为不被爱,所以才羡慕别人的爱情,如果自己拥有爱情了,就不会羡慕别人的浪漫,只有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做最好的自己,遇见美好的他或她,就会拥有最浪漫的爱情!有时我们羡慕的那些爱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而只有自己拥有的爱情,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爱情。
我们都知道,外国人跟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似乎在他们眼里中国人都很能吃很能打,有的时候外国人过来旅游,碰到一些中国人每天都已经习惯的不能再习惯的事情,也会感到惊讶无比,那么都有什么呢?我就介绍几种吧。
在凤凰传奇火了之后,广场舞已经成为中国大妈每天的标配,广场公园每天早上晚上随处可见一群大妈大爷在跳广场舞,在外国人眼里就会感觉特别的惊奇以及很好。第二个就是我们跟亲朋好友或者同事吃完饭的时候,经常会有人一起抢着买单,有的时候在旁边看着不管是真心实意的还是什么就像是要打起来一样,外国人可能会被这种情况给吓到,因为在外国都是aa制的,不管什么样的消费。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吃的天堂,外国人来到中国都会品尝中国人的美食,而有的食物外国人就受不了了,还会感到佩服无比,比如贝爷什么都能吃的男人,却不敢吃中国的皮蛋。还有就是外国人都是追求古铜色的肌肤,因为那样会显得很壮实,而中国人却在美白的路上不停地追求。
总之,国内和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让我们去国外生活也会感到很惊奇,看到什么事情的话,比如说国外的医疗费用都是很贵的,而且打救护车电话等等还要出钱,还有很多不同就不一一说了,我们好好守护好自己的国家就好了。
记录成长历程的幼时照片和喝可乐都是平常无奇的事情,但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第一个在长城上喝可乐的中国男孩时,其寓意深刻,照片曾经火爆全球。
更为有趣的是,几十年后,当小男孩成为中年人时,这张带着时代烙印的照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可口可乐公司还去寻找照片里的中国男孩,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40年前,中国男孩在长城上喝可乐的照片火爆全球
中国的古老文明对世界上不少国家和人们来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外国人能来中国实地考察的人是少之又少,他们也只能从本国的媒体上看到对中国的宣传。而那些报道未必都是真实的,能亲自到中国走一走是很多外国人的一个梦想。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我国与多国邦交的正常化,都为外国记者和人士提供了更多来华的机会。1979年,美国记者詹姆斯就顺利办理了来华签证。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从西周至清朝,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修筑长城,来防御敌人入侵,长城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沉淀。
站在长城上,詹姆斯的手不停地按动着照相机的快门,他不能放过长城上的每一处信息。随着相机视角的不断转动,一个七八岁的中国小男孩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这是一个北京小男孩,他叫黑建涛,正跟随着父母一起在登长城,也许是走路累了的缘故,小男孩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但此时拿着相机四处拍摄的詹姆斯吸引了他,小男孩立刻打起精神,好奇地走到詹姆斯身边,看外国叔叔拍摄。
可能是来自记者的敏锐感,中国小男孩的到来,让一幅新闻照片的构思瞬间呈现在詹姆斯的脑海里。经过黑建涛父母的同意后,詹姆斯要在长城上为小男孩拍一些照片。
在镜头里,一身绿色军装、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似乎显得有些单调,好像缺少点什么,到底要补充什么到画面里呢?詹姆斯思索着,突然他灵感一动,从背包里拿出一瓶可口可乐。
詹姆斯把可乐瓶打开,插入一根吸管然后递给了黑建涛。当年的中国,小朋友们能喝上一口汽水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哪里见过易拉罐装的可乐呀。
只见黑建涛右手拿着可乐,显得稍微有些羞涩,他轻轻地从吸管里吸了一口可乐,左手像大人一样随意地插到裤兜里,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詹姆斯按下快门,捕捉住了这美好的瞬间,这也是小朋友最幸福、自然的一瞬间。
詹姆斯回国后,将照片刊登在了《国家地理杂志》上,并为照片取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照片的发表一时间火爆全球,引起各国政客们的强烈反响。
因为1978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1979年,中国男孩在长城上喝着来自美国的可口可乐,在无意之中也寓意了一定的国际关系。
40年后,照片再现,小男孩已成为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40年前,没有现如今发达的网络,照片在美国的刊登,黑建涛和家人没能见到这张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在长城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2018年底,一本书的出版却又让这张照片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五洲出版社选取了从1978年至2018年,40年间中外记者的摄影照片,从中精选出300张组成了一本摄像集《时间的力量》,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詹姆斯拍摄的那张黑建涛喝可乐的照片竟成了此书的封面。
40年后,照片《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再次亮相。人们不禁要问,照片中的小男孩如今在哪里,过得怎样呢?当年黑建涛七八岁,现如今他已是步入50岁的中年人了,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上海工作,并且事业有成,目前担任格林纳达国际商务中心的CEO。
对于在长城上拍摄照片的事情,因为时间太过久远,黑建涛和他的父母早已忘记了。直到《时间的力量》出版发行后,有亲戚看到了封面上这个手拿可乐的小男孩,好像与小时候的黑建涛很相像,就赶紧把封面拍下来发给了他。
看着这张照片,黑建涛的记忆里依稀有一点印象,但也不能完全肯定,他又将照片发给母亲辨认。
黑建涛的母亲一眼便看出封面照片中的小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黑母特别激动,没想到时隔近40年,还能再次见到儿子年幼时的照片,而且刊登在摄影集的封面。
黑建涛一时间也成为周围人热议的对象,大家都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者。
可口可乐公司也在寻找照片上的男孩,这位历史的小见证者
更为凑巧的是,当《时间的力量》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可口可乐公司也正在筹办重返中国市场40周年纪念活动,当他们看到在长城上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时也非常激动,他们说一定要找到当年这张照片的主角。
很快,格林达纳大使馆帮助可口可乐公司找到了照片上的中国小男孩。随后,黑建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系统大会,当会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当年自己喝可乐的照片时,黑建涛激动不已。
一切都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1886年,美国药剂师约翰在研发饮料时,其助手误将一杯苏打水打翻入其中,才有了口感更好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在上海建厂,1949年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
1979年,可口可乐再次出现在中国市场,现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之一。
《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不仅在《时间的力量》摄影集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也在不经意间见证了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人民生活的40年,就像黑建涛所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只不过身在其中却没有在意。
美国人把恋人称“蜜”
阿拉伯人则用“我的黄瓜”
立陶宛人则用“啤酒”来比喻
波兰人把自己的情人比喻为“饼干”
日本人则会说:“哎哟,是美丽的山花”
法国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小卷心菜”
兹库人对爱人的最高爱称则是“我的小蒜”
希腊姑娘则喜欢被人称为“象黄金虫一样”
芬兰人思念情人时,称之为“温柔的小数叶”
而列塔尼人则兴奋地把恋人比作“我的小青鱼”
浪漫的维也纳人用“我的小蜗牛”来称呼心爱的人
捷克波希米亚最富爱情表达方式的话为“我母亲的灵魂”
塞尔维亚人称呼自己的恋人为“小蟋蟀”时,就会沉侵在最大的幸福之中
而南斯拉夫的加尔纽拉人则用“我的小草”来表达对恋人最炽热的感情
以下为中国式:
丈夫的称呼
倍倍尔在《妇女与社会主义》一书中谈到古代雅典妇女时说:“对丈夫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老爷’;她是丈夫的仆役。……丈夫可以把她当作奴隶出售。
可见古希腊的男人的职责也在于管教女人,而且还管得极有尊严。都叫“老爷”啊!名正则言顺,看来不仅我们中国人懂这个道理啊!
再来看看国人对丈夫的称呼吧。看看我们聪明的老祖先是如何正名的,以及这个“名称”是如何流变的。
1良人
古时叫丈夫“良人”,好听吧!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估计那时的男人们是说有贪污腐败,泡小蜜的吧。 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 郎
所以再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了李白 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3 郎君
但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大约除了个别那时的“小甜甜”,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哎,偶们的mm和那些生猛的夷女就是不可同日而语啊)。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让人想起金庸笔下的“金色郎君”,呵呵。。。)
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 官人
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 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当人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5 老爷
老爷, 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6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潘金莲mm称西门庆gg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偶官人”:但李易安mm称照明城gg(不好意思,应是赵明诚gg)则一定是“外子”。
7 相公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也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这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然而泰极否来,近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8,先生
“先生”,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9 爱人
“爱人“ 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
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在小说中、情书中,更是多见。但那时没有被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 “先生”、“太太”、“**”,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
但是,海外华人拒绝使用“爱人”称谓。一位朋友说,他去英国留学,每当他说起自己的妻子时,使用国内的称呼“我爱人”,使得人家以为他在谈论“情人” 因其直译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 而且在日语中 汉字“爱人”也是指“情人“ 爱人,爱人,爱时披在肩、不爱丢一边。呵呵。。。所以现在也用得少了,年轻人已很少再用这个词了。
10男人
男人, 这是最有归属感的叫法。通常必须加上定语,谓之“我男人”。
可惜仅见于通常极具团队精神的乡下女人口中。
11 我们家那口子
带有一种隐秘的亲热味道!但其中已无尊敬的意思。
12 孩子他爸
最隐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这么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称呼太缺乏准确性了,极不严谨。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极可能并不是她老公的哦。 建议坚决弃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