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蜀道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烦恼。

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李白蜀道难》为例,谈谈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由哪些

奇特的想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录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奔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三)展示--蜀道地形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四)疏通字词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

 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石冰(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五)朗诵课文

 请学生欣赏名家朗诵录音

 (六)段落解读

 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此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最后四句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七)结构分析(板书)

 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 蜀道来历

 (难行) 蜀道险峻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以“何时还”起 照

 (可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结尾 主旨句三见 应

 (八)难点分析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上下对举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剑门关

 。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九)主旨分析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1 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十)艺术特色

 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三、知识点梳理

 重要实词:

 1、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2、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3、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5、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6、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钩通相连)

 7、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

 8、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

 字词意义及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四、课后探究(课下思考题)

 1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

 2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在风云变幻, 剑门

 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同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心情变化:由对大自然的感慨,变化到到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前途艰难的郁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的主旨:诗人以蜀地山川的壮丽雄伟,赞颂祖国山河之美,同时也以蜀道艰险暗喻写仕途坎坷,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今人亦有学者认为,《蜀道难》也抒发了诗人对之神蹉跎的仕途的感慨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

《蜀道难》的创作背景

《蜀道难》是一首赠友诗,写于天宝元年至三年。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劝告王炎不要久留蜀地,以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

《蜀道难》的全文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是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内容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描写了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极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0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