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派中谁的音乐体现浪漫主义?

古典乐派中谁的音乐体现浪漫主义?,第1张

古典乐派中谁的音乐体现浪漫主义

理查德!他的《梦中的婚礼》 《森林中的一夜》《水边的阿迪丽娜》都带有浪漫色彩

浪漫乐派 古典乐派

古典乐派(约1759-1800):

莫扎特(1756-1791):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第39,40,41号交响曲》,《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安魂曲》

海顿:《第94,101,104号交响曲》

舒伯特:《鳟鱼》,《第8,9号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1号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浪漫乐派:(约1800—1900)

贝多芬(1770-1827):《第3,5,6,9号交响曲》,《热情》《月光》《悲怆》凑鸣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5,6号交响曲》,《1812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新大陆》交响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组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维也纳圆舞曲》

另外还有:肖邦,舒曼,李斯特, ,等等很多

民族乐派、浪漫乐派、古典乐派

很难听的就是民主音乐,很无聊的就是古典音乐,很古怪的就是古典音乐,代表人物都死完了,我就不说了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音乐的不同之处?

抛开巴洛克音乐时代不说,古典主义就好比五言/七言的律诗,以奏鸣曲、赋格曲等格式音乐为代表;浪漫主义可以被比喻为宋词,兼具了语言和其它艺术方面的一定特点,音乐色彩更加丰富。至于说印象派音乐,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类似现代诗或散文诗吧。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在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探索,;例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外其它艺术相结合,提倡多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人的主观感觉;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较多,因大自然的平静,没有矛盾,更趋向于理想境界;重视戏剧研究,从民族、民间音乐文学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继承古典乐派内容上却有较大差异,夸张手法使用特别多,音乐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形式,结构限制有更大自由性,单乐章题材,器乐曲繁多,主要为器乐小品,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歌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作品出现了大量艺术歌曲,并将诸多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就是舒柏特的《美丽磨坊女》、《冬之旅》等;浪漫乐派创新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力,增强了和声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和单乐章标题交响诗,此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形式。

细微的差别,应该还有不少,这里只是把主要的内容拿来说说而已,希望有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古典乐派与古典音乐是有区别的,古典音乐一般是指从巴洛克时代,直到新古典主义时代的音乐,贯穿文艺复兴运动的始终;虽然,新世纪音乐也有不少重新诠释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作品(如神秘园,但更多的艺术形式,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甚至带有实验音乐的特点(如INGEMA和ENYA)。

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玉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差异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古典乐派

古典乐派时期就以巴哈逝世的1750年那一年作为起点。此外,因为贝多芬

晚期的作品显现出浪漫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1820年贝多芬逝世那年

为终点〈注肆〉。「古典乐派」这个名称,当然是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音乐风

格后才定出来的。而音乐所给予人们的感觉一定是高尚典雅的!古典乐派的

音乐通常给人一种单纯、明朗和优美均衡的印象,所以古典音乐派的音乐大

都有着统一且规律的性格。

浪漫乐派

浪漫主义其实就是一种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思想。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注重

的是形式与规则,它要表现出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浪漫主义既然和古典主义

相反,那么浪漫月派的音乐辨识要打破旧有的形式和规定,这时期的作曲家

认为,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反应出他们的情感,刑事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所

以当就形式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他们就任意的去改变。使曲风更自由、不受

约束!

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原指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后广指一切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音乐作品。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不受时间和地 域的限制,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国家、民族的高度艺术性的民间或专业的音乐均可称为古典音乐。在欧美音乐中,古典音乐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 ①专指德奥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以J海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音乐” (亦称“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或“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在这里,古典音乐的概念是狭义的,它具有地理和历史的范畴,特指具体的音乐风格和流派(见维也 纳古典主义音乐)。 ②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前推移到CW格鲁克、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音乐,甚至再往前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各国专业音乐。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扩大了地域和时间的范围,突破了特指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的限定。 ③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后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专业音乐,即将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主义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均包括在内。在这个意义 上,古典音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的现代音乐形成了两个对应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音乐语言和艺术手段的不同。 前者遵循传统的调式、调性、和声功能体系等创作技法,后者则突破了这一传统创作方法。 ④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包括在古典音乐这一概念所指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意义上,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的概念合而为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单纯娱乐性质的轻音乐、流行音乐或其他通俗音乐。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 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 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如此看来,译成”经典音乐“的确更妥当一点。只是大家都说惯了,要改口总觉得别 扭,还是称其为”古典音乐“吧,要怪只怪当时第一个翻译的人,怎么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的误解。还好,没有意译成”严肃音乐“,否则真的是要贻笑大 方了。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欧洲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的结晶,它包括交响乐、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等,欣赏欧洲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审美能力。 浪漫: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更多浪漫在这 :blogsina/s/blog_5e4611450100c5tn~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补充: 民族音乐 民乐 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也就是烘托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心灵感受。比如 《高山》 、 《流水》 ,并非直接 对景 色进行细致的写,而是写情,以情见景。正如子期说----“巍巍乎志在高山”、荡荡乎志在流水”,是 “志在”,而非景在也。在这里,有人会认为我把写意(和写实相对)和写情混为一谈了。但 实际上,写描绘了客观事物经过心灵投影之后的影象,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人的感情的加工,并进一步抽象化为音乐形式表露出来,落在纸上而为谱,发于声则为乐。 民乐的这种写意性与民乐体裁大多为独奏或量乐器合奏,而很少有乐队合奏、协奏这一事实十分吻合。大型乐队长于细致入微的景物、色彩描写,精于大范围气氛的烘托,而 心灵深处 的意所至,则是独奏和少量乐器合奏的专利。在西洋古典体裁中,最贴近心灵的是 室内乐 ,如 弦乐四重奏 之类,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民乐的另一个特点是 个体性 ----写个人之意,抒个人之情。这与西洋音中的室内乐很相似,但在民乐中似乎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与西洋交响音乐相匹配的体裁与作品。不只沉浸在个人情致里,而是反映更为广阔的外部 世界的音乐 作品有 《十面埋伏》 、 《霸王卸甲》 、 《江河水》 等,但是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应当说,过于强调意境,过分地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严重地限制了民乐的发展,使民乐的音体系没有达到西方音乐体系的广度和繁荣程度。这是十分可惜的。 那么,民乐与古典的最易表现出来的差别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听民乐,部分时间不会感到 酣畅淋漓 、热血沸腾,也不太经常感到 缠绵悱恻 ,美得醉人,但它却能充分调动起你的心灵(如果你真的在听的话),让你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在其中,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感。这就是民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

欧洲古典乐派和欧洲浪漫乐派的不同

西方古典乐派是遵循古典音乐的规则来进行作品创作的,而浪漫乐派遵循的是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情,怎样写更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就怎样写,没有考虑那么多古典音乐的

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音乐作品所共有的典型特征

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亍⒈炊喾叶嘉鹿

族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

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

(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乐派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是波兰爱国主义钢琴家、作曲家、中欧民族乐派先驱,其

作品极富独创性和民族性。玛祖卡、波罗奈兹贯穿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把这两种波兰民间舞曲体裁提高到音

乐会乐曲体裁水准。他作有57首玛祖卡舞曲,创造性地运用其特性节奏与民间调式和声,使其更具有鲜明的

民间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成为充满诗意的器乐小品。作品中有对民间风笛的模仿(《C大调玛祖卡》,Op

.24之二),有的采用主属和弦交替演奏,刻画民间乐手演奏的声响(《D大调玛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罗奈兹舞曲,完全脱离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严肃的思想内容,成为风格

独特,刚毅、豪放进行曲式的戏剧性音诗。肖邦把波奈兹舞曲同战场、军队、古波兰的荣耀连在一起。这两种

舞曲体裁都体现了同波兰祖国精神的联络。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1833—1897),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又一名大师。其200多首独唱艺术歌曲,绝大部分属于民歌性质的抒情歌曲

。歌词充满民间生活气息,音调与节奏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联,曲式简洁凝炼,多采用起源于民间歌曲形式的

分节歌。如《摇篮曲》(OP.49之四)是从一本《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里选取童谣编成歌词,分节歌形

式,圆舞曲基调,轻轻荡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劳小夜曲》(OP.84之四)是从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

中选出编为四段歌词,旋律接近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永恒的爱》(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谱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创作发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间音乐的曲调和韵律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匈牙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性格。

歌剧之王威尔第(1813—1901)是欧洲乐坛享誉最高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应储存

其民族所专有的特点。”(列维克《外国音乐名作》第三册325页)其歌剧旋律极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戏剧

性,这些旋律多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朴素、通俗、鲜明、易记,新歌剧一旦上演,其中许多曲调不胫而走广为

传唱。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弄臣》中的《女人爱变卦》(后被人重新填词改名为《夏日泛舟海上

》成为创作民歌)就烩炙人口,而《游吟诗人》中的《火焰上升》几乎已成为民间歌曲了。

浪漫主义乐派的形成正处于19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音乐史

上出现了第一个这样的时期,即强调民族差异和民族价值,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特征产生决定性影响

的时期。浪漫乐派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旋律音调、表现方式,均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

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强调民族特征和继承民族传统。

四、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民族特征藉以激发民族意识、

提高民族觉悟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随之而来的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地,欧洲各

国——尤其俄国和北欧各国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日益增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欧洲各地区进入了民族文化兴起的时期。民族乐派的诞生

,显示了民族文化开始走向了繁荣。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无论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都和浪漫乐派一脉相承。他们把浪漫乐派所

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把“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现特征。其结

果,浪漫乐派所强调的民族民间特征,在民族乐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创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 的历史题材的“祖国英雄悲剧”。作曲家采用了丰富的俄罗

斯民谣,借用世界歌剧艺术的形式,汲取德国、义大利浪漫乐派技巧而创作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第一部俄国民族

歌剧。1884年创作的《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采用了两支俄罗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和舞曲——婚礼歌

《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舞曲《卡玛林斯卡雅》作为主题,用交响音乐的形式进行变奏展开,鲜明地刻画

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风俗图景和俄罗斯民族性格。它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

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格林卡十分重视从俄罗斯的民族诗歌中,

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农民歌曲、俄罗斯教会音调、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

和声上尽量避免浓重的纵向和弦性四声部和声法,而采用俄罗斯特有的复音、复曲调技法。他的创作实践为俄

罗斯民族乐派进入世界音乐先进之林铺平了道路。

浪漫时期鲜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极富个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特点。他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优雅的风格,胜于俄国式朴素的乡土色彩。事

实上他的音乐仍是根生于民族、民间的现实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和发展了俄罗斯民间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第四交响曲》终曲乐章是以俄罗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桦树》的旋律为基础创作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主题来自另一首乌

克兰民歌《来吧,伊凡卡》。俄罗斯的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始终贯彻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仍主

要是独具个性的俄罗斯式的。

19世纪下叶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册16

首《斯拉夫舞曲》,这些包含有波尔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奥特兹美克、波罗奈兹、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兰、乌克兰等众多民族舞曲体裁而举世闻名,得到国际音乐社会的广泛赞誉。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纽约

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既采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调的音调核

心(但反对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织入了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既表达了对美国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怀有对捷克故国的乡愁,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波希米亚人的爱国赤子之心。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旋律

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国艺术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位国际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乐派的代表、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几

十年的时间蒐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成绩卓著。他与同窗好友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

7)提出“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再认识”的论点震动全欧音乐界。巴托克为了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较与研究,

从中找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音乐母语”,把民歌的蒐集活动,扩充套件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区:斯洛伐克、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区。蒐集、记录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统科学的蒐集分析方法,对民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土生土长的匈

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编写了《献给孩子们》、《小宇宙》等钢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价值。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其自身的民族特征,他们艺术目标明确

,行为自觉,欲使音乐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觉悟的手段。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争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决定的。

五、几点启示

从欧洲古典音乐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几点启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可以说都是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赵fēng@①教授语)重要特征。世界各国专业音乐创作,尽管其音乐中心特征有所

不同,但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性作为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这一点毫无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说: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强欧洲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

界铺路垫石作出贡献。“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音乐界,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圈内影响较深,应花大力气进

行批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关系。在师范音乐教育中,笔者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还

应加强欧洲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最近一位美国音乐教育专家来信问到:“听说中国教育工作者有学

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现在是否有学好世界音乐文化为走向世界做准备?是否认为这是未来的必定趋势?

”(《音乐研究》93年第一期29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应该看到几十年

来西方音乐理论、技法、教育体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全面而积极的影响。要防止在批判“欧洲音乐

中心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学习研究欧洲及

世界各国音乐理论、表现手法技能技巧、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使中国民族音

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3.改革外国音乐史教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从教材到讲授应突出爱国主义、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征主旋律。目前外国音乐史教学问题不少,使用教材多为进口教材,内容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

;观点有些陈旧,甚至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宣扬资产阶级天才观、英雄造时势、个人奋斗;在评价音乐家及

作品时有的缺乏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只看到音乐家的历史贡献,看不

到历史的局限性。当务之急,应组织国人编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的西方音乐史教材。教材中应弘扬外国音乐

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音乐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继承

传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思想

、美学观点和作品的历史局限性。

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面镜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

。吸收各国优秀音乐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

古典乐派的音乐家有哪些?

1、海顿 HAYDN(1732--1809)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

2、贝多芬 BEETHOVEN(1770—1827)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风格轻快流畅;中期作品则体现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复杂,同时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

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柯里奥兰》以及大量的声乐器乐及戏剧音乐作品。

3、莫扎特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的音乐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像泉水一样清澈透明,充满了愉快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他一生创作了七百多部作品,体裁广泛,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有所涉猎。他在歌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和室内乐等多个领域内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莫扎特共创作了二十二部歌剧、四十多部交响曲、大量的器乐协奏曲、室内乐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声器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D大调(加冕)钢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著名的《安魂曲》等等。

举例说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其实古典主义风格讲究均衡,优雅。浪漫时期的音乐很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当然古典时期的音乐同样有个人感情表达。用现在的话说古典比浪漫时期的音乐要淡定一些。呵呵

不用举栗子了;)你随便找找古典时期的音乐和浪漫时期的音乐对比听听就知道了。当然古典时期,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的作品很接近浪漫时期的风格,因为古典时期本来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浪漫时期的舒伯特,斯美塔那,老柴等很多音乐家都受到古典时期音乐家很深的影响。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 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是19世纪风靡于西方的文艺思潮。这种思潮影响到音乐表演艺术,即产生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表演艺术观,强调艺术应以个人主观体验为核心,着重情感的表现,反对一切刻板的、保守的美学观念。对艺术的表现方式予以大胆突破,突出文艺作品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在艺术上追求自由、幻想与夸张,不崇尚理性。

浪漫主义音乐表演艺术观

  把表演置于音乐艺术创造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表演者的创造个性,反对拘泥于乐谱上的标

记,甚至可以根据表演者的感受对乐曲进行随意的处理或改动。这种做法是基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音乐的演奏者或是演唱者并不是被动的工具,相反,音乐的美

主要是由表演艺术家所创造的,因此,当一首作品被演奏的时候,演奏家必然要以自己的方式对它加以修正,这种突出演奏家主观随意性的审美追求是浪漫主义音乐表演艺术的最大特色,有人把浪漫主义表演艺术称作主观主义的表演艺术。

  在演奏中经常采用戏剧性的夸张和对比,突出主观情感的表现。浪漫主义音乐表演的大师们着重以激情感染听众,李斯特曾说:“对大师来说,音乐作品实际上无非是他的情绪变化的悲壮动人的具体化。他是被召唤来使他们诉说、哭泣、歌唱和叹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重新创造它们的。”

  强调音乐表演的技术性。浪漫主义的音乐表演大师大都技艺超群,常常以辉煌的表演技艺令听众惊叹不已,他们通过自己非凡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把音乐表演技艺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自20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表演仍然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演艺术流派继续发展,并涌现出许多杰出艺术家。著名的美国指挥家伯恩斯坦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美学观念的指挥家,他的指挥富于激情,生动而有气

势,他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作自由灵活的处理,并不完全执行作曲家在乐谱上写下的标记。在钢琴方面,浪漫主义的

表演大师首推美籍俄国钢琴家霍罗维茨,这位钢琴大师的演奏极富个性,他所演奏的曲目主要是浪漫乐派的作品,他的浪漫情调和抒情气质,使这些作品的美妙之处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的演奏技巧惊人,声音控制能力极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追求。

  从总体上看,浪漫主义的音乐表演艺术观虽然在音乐处理的随意性和过分的炫技性等方面受到过许多批评,但它毕竟在音乐表演的各个领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大师都向人们奉献了自己的创造并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浪漫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如前所述,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

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

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

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

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

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

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

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

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

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

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

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

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

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

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

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

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

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

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

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

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

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

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

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

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

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

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

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以下新的钢琴体裁:

1 夜曲:夜曲是浪漫派作曲家喜欢运用的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常以月光、夜晚、爱情等为题材。

2 圆舞曲:圆舞曲也被称为“华尔兹”,是三拍子的舞曲,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

3 幻想曲:幻想曲是一种形式自由的曲体,通常以激烈的手法演奏钢琴音响效果。

4 练习曲:练习曲是为了训练某种技巧而写的曲子,大多数练习曲都很难。

5 即兴曲:即兴曲是一种形式自由的曲体,通常以激烈的手法演奏钢琴音响效果。

6 叙事曲:叙事曲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题材的曲子,通常以激烈的手法演奏钢琴音响效果。

7 谐谑曲:谐谑曲是一种三拍子的曲子,常以诙谐、戏谑为题材。

8 前奏曲:前奏曲是一种形式自由的曲体,通常以激烈的手法演奏钢琴音响效果。

9 印象派音乐:印象派音乐是受印象派绘画影响而产生的音乐流派,其特点是追求朦胧和光影的色彩感。

以上是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部分新的钢琴体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有不确切的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亨德尔乃至更早的天主教基督教宗教音乐,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界定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中类别的称呼,是相对于轻音乐,通俗音乐等门类而存在,它本身并没有严格明确的解释或者定义。在轻音乐范围里,有时也采用“古典”的概念来指某些经过时间检验,被人们奉为楷模的轻音乐作品,如古典轻歌剧、古典爵士乐等,这里的classical,理解为“古代+经典”,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到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30到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

在欧洲小提琴音乐的鼎盛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协奏曲是小提琴艺术的一种重要体裁。在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协奏曲风格各异、种类繁多,呈现出了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小提琴协奏曲是作为交响乐中一种大众化体裁出现的,它将交响性同炫技性结合,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独奏技巧,并与大型交响乐队协同演奏,丰富了协奏曲这一体裁,提供了多彩的音乐情趣和色调,尤其是在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文化的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小提琴家创作了大量难易俱全,且风格各异的优秀小提琴协奏曲,成为大众易于接受的演奏形式。

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

协奏曲的形成可以追朔到16世纪,它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17世纪初,小提琴逐渐成为十分重要且富有表现力的独奏乐器,作曲家们扩大了小提琴的音域和性能,而演奏家们在演奏技术上也不断的革新,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意大利的提琴制造艺术和提琴音乐创作空前繁荣,不仅增添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活力,并开辟了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艺术空间。大批优秀的小提琴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协奏曲以其独特的表现力脱颖而出。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托雷利是协奏曲的创始人之一,他创作的十二首《大协奏曲》是小提琴史上最早的协奏曲。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到18世纪,以维瓦尔第为代表的达到了新的高度。维瓦尔第是在托雷利的基础上发展的协奏曲。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共有五百多首,他对巴洛克协奏曲的风格等因素进行了完善和扩展,由于扩展了慢乐章的篇幅,使得慢板乐章更加抒情,提高了其重要性。而在浪漫主义时期,门德尔松对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在华彩乐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其结构、形式与内涵上形成了完美结合的音乐艺术风格。

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三种类型。大协奏曲代表作品有托雷利的大协奏曲集、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科雷利的十二首大协奏曲等。乐队协奏曲最早出于托雷利之手,盛行时期比大协奏曲晚,它基本乐队协奏曲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奏鸣曲样式和交响曲样式。乐队协奏曲的代表性作品有维瓦尔蒂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托雷利的六首乐队协奏曲等。独奏协奏曲是在巴罗克后期,由大协奏曲逐渐演变而来的。在这种形式中,独奏乐器的角色鲜明,形成了独奏协奏曲的独特艺术风格,接近现今意义上的协奏曲。托雷利在创作的十二首《大协奏曲》中,有六首是独奏协奏曲,突出了独奏小提琴声部。贝多芬在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中,独奏小提琴声部更为充实,以深刻的戏剧性内容,将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交响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浪漫主义小提琴音乐艺术风格的形成

在西方艺术史上,浪漫主义音乐是19世纪特定的音乐潮流和创作倾向的标志,它是19世纪文化的产物。浪漫主义音乐追求个性解放,强调抒发个人感情,具有情感的、民族的、自然的审美特征,赋予音乐艺术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精神内涵。伴随着浪漫主义音乐内容、音乐语言及风格的变化,小提琴演奏在19世纪进入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阶段。专业的作曲家创作了一大批风格多样、结构严谨的小提琴音乐精品,演奏上技艺精湛辉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大大推动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尤其是帕格尼尼其惊人的琴艺,突破了当时的技术范畴,使小提琴演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这个时期,浪漫派音乐家们通过一系列音乐手段来表现主观的情绪变化:浪漫主义作曲家们采用和声表现情感色彩。通过和声的紧张与放松变化的节奏力量,形成和声结构的特殊变化,尤其是不协调和弦的增加,使和声语音形成了新的体系;在旋律方面,浪漫主义大师从歌唱品格方面强调“抒情因素”;在节奏方面,浪漫主义作品中对速度、拍节的表现意义比以前要更加重视;在音响和音色方面,音响更加甜美和谐、舒适充实,并努力追求新的音色,色彩性极强,使音乐抒发个人的感情,赋予震撼人心的力量。

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交响曲、奏鸣曲和协奏曲等呈扩充的趋势,创作了许多适应它内容要求的体裁形式:

首先,在这个时期,奏鸣曲是发展最伟大的时期,许多作曲家为小提琴奏鸣曲留下了不朽之作。舒伯特写作的三首小提琴与钢琴小奏鸣曲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相异奇趣,在莫扎特时代,主体属于钢琴,小提琴处于助奏地位。到贝多芬时,小提琴与钢琴获得完全和谐均衡,产生立体的重奏效果。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的评价虽然不如莫扎特高,但其具有歌曲娓娓动听的风格,洋溢着优美的旋律,因此充满魅力。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一生共写有3首洋溢着优美旋律与丰富抒情性的小提琴奏鸣曲,表现出北国透明晶莹的气氛,尤其是第三奏鸣曲将戏剧性与抒情性生动的糅合在了一起,苍劲有力而且格外甜美,是浪漫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施特劳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充满了美的色彩,处理手法很自由,在对位法的尝试上也极为大胆,小提琴演奏技术上比一般的协奏曲更难。

其次,变奏曲在创作中开辟了新的浪漫主义内容,是浪漫主义作曲家、演奏家们最喜爱的曲式之一。其中最擅长创作变奏曲的作曲家是帕格尼尼,他在《巴鲁卡巴变奏曲》、《摩西主题幻想曲》、《威尼斯狂欢节》等大型变奏曲中,运用了各种新颖的技法,加强了戏剧的对比性。

最后,在浪漫主义时期,如叙事曲、浪漫曲、悲歌、夜曲、传奇曲或民族舞曲等小型、中型甚至大型小品的创作有增无减,而且在各种演奏中都大大拓宽了小提琴演奏的曲目,如肖松的《音诗》、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维奥当的《叙事曲与波罗乃兹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忧伤小夜曲》等,极大地影响了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

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艺术风格的具体体现

在19世纪,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空前提高,协奏曲在形式上大胆地突破,小提琴协奏曲既发挥管弦乐的表现力,也发挥了小提琴独奏的作用。小提琴协奏曲使用“交响音诗”,甚至“幻想交响”以及夜曲、叙事曲、史诗、随想曲等,显示了它的绚丽光彩和耀眼的辉煌。感人肺腑的美妙旋律加上炫技性的因素,使其成为音乐会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在古典协奏曲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增添了作品的自由性和甜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构成了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的主要艺术风格特征。

抒情性

浪漫主义音乐将情感和抒情因素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强调音乐的表情意义,注重对内心的描述和感情的抒发。而最具抒情意味的是主题与旋律,作曲家通过强烈的感情抒发,深刻表现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表达了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他们借助于主题与旋律的抒情胜,使浪漫主义器乐音乐真正体现了艺术情感和风格。

德国的门德尔松、布鲁赫、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强调音乐的抒情性。以门德尔松为例,他的音乐比任何人的音乐都轻快、细腻、华丽和幸福,塑造了他独特的抒情艺术风采。他花费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创作了惟一的一部《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柴科夫斯基D大调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艺术构思严谨且简洁明晰,旋律典雅精致且优美流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并且充满了欢快的浪漫诗意气质。这首协奏曲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乐曲具有热情高昂的情绪,独奏小提琴充满青春活力的、略带微笑的优美主题在弦乐伴奏的衬托下轻歌唱出,展示了小提琴沁人心脾的韵味。第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展现了门德尔松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华彩乐段所用的技巧精炼,结构和音乐非常简洁,音乐语言的造型非常鲜明,达到一种纯净的境地。第二乐章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慢板乐章之一。其感情真挚而且细腻,旋律线宽广,赋予歌唱性,使人进入安详幸福的心境,充满了美好的崇敬和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第三乐章的特点是轻快、热闹、精力充沛。作者在这里采用小提琴的各种技巧,使这首乐曲充满无比优雅飘逸、新颖的魅力,表现了作曲家的机敏才智和浪漫主义的超然情趣。

炫技性

浪漫主义时期强调个性,它自由地显示出了浪漫主义音乐家们鲜明的、个性化的独特音乐风格。大量的公众音乐会和音乐节的出现,使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竭力发挥炫技表演,给听众以某种刺激和震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炫技性作品,以满足其自身特有的个性和审美理想的音乐表现,这其中主要以帕格尼尼和李斯特的作品著称,表现为对音响的特殊追求和音乐技巧的运用,成为浪漫主义器乐音乐的潮流。

以帕格尼尼为例,他创作的五部小提琴协奏表现手法精彩、创新,演奏技术辉煌,帕格尼尼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大胆创新与变革。帕格尼尼开创了许多新的技巧,如人工传音、右手拨弦、双音技巧等。这些创新充分地发挥了乐器的性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帕格尼尼写出了极为精彩的运用连弓演奏的歌唱性主题,创造性地以此作为卓越的炫技手法,在音区、音色、力度和色彩的变化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六首小提琴协奏曲和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乐队强有力的呈示了主部主题,力度加强达到顶点时,引出独奏小提琴,主题高贵华丽,充满温暖的感觉。第二乐章是富有表情的慢板,音乐悠缓。独奏小提琴像优美的情歌一样演奏出抒情版的旋律,最后乐队再以强烈的和弦进入第三乐章。第三乐章主部主题活跃,极富弹性,帕格尼尼独创的飞跃跳弓闪动着欢快、机敏、华丽的神采,最后与乐队一起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民族性

在19世纪,随着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的强烈要求,他们开始创作和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即采取本国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为题材,表现本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民俗,从本民族的民间音乐中汲取灵感,弘扬国家与民族的光荣传统,并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语汇,表现鲜明的民族风格,以激起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为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新的色彩,极大的丰富了欧洲音乐的节奏、和声和旋律。

柴可夫斯基、拉罗、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作品都具有清新的民族风格。以19世纪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他在创作中运用了俄罗斯的民歌,独奏小提琴充分发挥了绚烂的技巧,把俄国特有的精神气质反映到了音乐中来。这首作品充满了明朗乐观的情绪,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主义的精神面貌。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抒情而蕴含着内在深沉的情感,奏出了淳朴、富有歌唱性的曲调,有着俄罗斯音乐中独特动人的悠长宽广气息,还含有浓郁的俄罗斯风味。主部主题通过独奏小提琴明快流畅的华彩乐段把展开部推向戏剧化的高潮。在最后,独奏小提琴华丽的技巧,再次得到发挥,表现出了一种顽强的斗争精神,达到华丽辉煌的顶峰。第二乐章描述了俄罗斯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独奏小提琴如歌的旋律非常动人,最后音乐不停顿的进入第三乐章。这里,作曲家运用了大量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音乐轻快、活泼,充满了节日欢腾的气氛,独奏小提琴高度炫技性演奏与乐队辉煌的音响交相辉映,具有鲜明的协奏风格。乐章的尾声以华彩般的乐句与之交相辉映,把人带入了俄罗斯人民欢歌狂舞的热烈场面,全曲在辉煌灿烂的音乐声中结束。

19世纪欧洲的器乐音乐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风格。协奏曲作为小提琴艺术的一种重要体裁,在这

一时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中最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形式别具一格,也使音乐艺术形式与内容不断趋于完美,进而显示出浪漫主义小提琴音乐艺术的强大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6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