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双语儿歌 静夜思 Nightly Thoughts(教学讲解版)

小学必背古诗双语儿歌 静夜思 Nightly Thoughts(教学讲解版),第1张

Nightly Thoughts

《静夜思》

李白

杰克导读

儿歌类型: 诗歌

适合年龄: 0-12岁;

歌词难度:  ✩✩✩

重点单词:  11 个 

这是根据中国古诗《静夜思》改编而成的双语儿歌。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李白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

 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喜欢饮酒作诗和交朋友。

在历史上李白的家乡到底在哪,一直是有争议的。有一种说法是在碎叶,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现在算是外国的地界了,但在唐朝的时候碎叶属于中国的领土。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在江油,也就是现在四川省江油县。

那么《静夜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呢? 李白这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他非常重视破万卷书,更重视行万里路,算是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对当时中国的民情风俗,社会情况是非常的熟悉。他十几岁就四处游学,二十四岁正式辞亲远游,离开了故乡。

写这首《静夜思》的时间大约是在他26岁的时候,那时他已离家两年多,在扬州的一家客栈里写下的。当时的交通和通信都非常不方便,李白只能寄情于月亮,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中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话有争议的一个词就是“床”。 关于“床”的解释很多,有人说是指“井台”,古时候的人喝水,是没有自来水的,经常是靠打一口井,然后从井里捞水喝。

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目前也都是如此。所以古时候的“井”字代表了家乡,古代的人要远行,也常常说成背井离乡。

 关于“床”的其他解释是说它通“窗户“的窗, 当然也有人直接解释为睡觉的床。 具体哪种才是正确的,没有统一的说法。

但是在英文的翻译中,绝大多数都是把床直接翻成了“睡觉的床”,bed,这也是可以的。

这首诗中典型的写作手法是使用了比喻。疑是地上霜,把月光比作洒在地面上的银霜。 关于月亮的比喻也是经常出现在诗歌里。

比如,李白写的《古朗月行》一诗中,他把月亮比作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英文诗歌里也有很多关于月亮的比喻,比如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的戏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他把月亮比作银色的弓箭:

Four days will quickly steep themselves in night;

Four nights will quickly dream away the time;

And then the moon, like to a silver bow

New-bent in heaven, shall behold the night of our solemnities

四个白天很快地便将成为黑夜,

四个黑夜很快地可以在梦中消度过去,

那时月亮便将像新弯的银弓一样,

在天上监视我们的良宵。

好,这首诗的中文部分我们就谈到这,现在来看看它的英语歌词。

Nightly thoughts

Ere my bed moonlights mound,

Like rime on the ground

Head up, the moon bright,

Head down, homesick I’m found

这首歌词由英国班戈大学文学院诗人,青年学者许景城翻译。

从整体上看,这是一首难得的翻译佳作。

诗中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句尾都是押韵的,mound, ground, found, 这和原诗的押韵模式是一致的是。

其中使用的mound,意思表示“堆积”,这个词用得非常形象生动,读者可以感到无形的月光似乎在慢慢堆积。

而第二句中“rime”一词的使用,表示“银霜”,强调了月光从无形到有形,从如水的流质状态逐渐过渡到白色的固体。

另外, 后面的Head up和head down 诗内押韵平行,和原诗的“举头”, “低头”动作相对应,同一身体器官的不同动作反衬出诗人思想在发生变化;

而最后,在静夜里,只有月亮和诗人相伴, homesick I’m found , 将作者的思乡情怀和孤独体悟连在一起,无人发现诗人李白思乡情怀,只有月亮发现了诗人的心思。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个人作曲上借鉴了一点点笑傲江湖的曲调。

 在前两句中,体现了离开家乡的人往往都是达观的人,因为离家万里的目的无非是求名求利,求学求爱求解脱,这就需要离家的游子都需要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一种冒险的精神,一种笑傲尘世痛苦的态度。

在第三句中的结尾处,则需要表现借着月亮沉思,似乎回到了家乡的一种感觉。所以,整首诗的曲调,体现出既坚强又柔软的情感。

 可点视频观看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方法

 1.诵读法: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

 虔(qián)信颤(chàn)抖镶嵌(qiàn)深邃(suì)晨曦(xī)河畔(pàn)瞰(kàn)望黝(yǒu)黑

 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和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和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大的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塞宁(1895~1925)原苏联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他的诗早期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应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他的抒情情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4.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下来,相互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星,今天让我们来一个垄上行,到田园中去走一走。(复习田园诗的知识: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提示学生背诵《过故人庄》《归园田居》《饮酒》等田园诗。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

 1请一生介绍作者。

 2范读。其余学生听读,在课文里标记节奏、重音与情感。交流朗读体验并进行片断范读。

 3齐读。

 4提问,如果让你给诗歌添加一个副标题,你会怎么加?为什么?

 (借此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5激发想象,感受画面。

 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从这首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画面?用散文性的语言描述出业。

 6大自然的歌声还有哪些?(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如:蝉的叫声,蛙的叫声、树林的鸟叫声、风穿过树叶的声音、冰雪覆盖下的流水声、、、、、、

 7学生模仿课方吟诵一节诗: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三)指导自读《夜》。

 小组合作学习法。

 1小组合作配乐朗读。(先自由练习,再配乐范读。把握语调:轻柔舒缓,体会意境,静谧美丽。)

 2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1)诗歌抓住了夜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诗歌写出了夜静谧美丽的特点。

 (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在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比较本课两首诗在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

 明确:内容上,两首诗都在描写大自然,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一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第二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

 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复吟诵的表现形式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是以静衬动,后一首是以动衬静。

 三、学生小结学习感受。

 教师教学反思:

英国诗歌篇浪漫主义前的单子主要参照的是外交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大三上的选读,教材是 《英国文学选读(上)》 ,浪漫主义及之后的诗歌参照的是我这个学期选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文经典,教材是 The Health Anthrop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 B,之前写的 英语文学必读书单(美国小说篇) ,用的也是这套教材,不过是C、D卷,就不赘述了。

为了方便阅读,点击每首诗歌的标题,就能打开该诗歌。我知道我写得东西比较小众一点,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I Old English Literature & The Late Medieval Ages 古英语及中世纪时期-英雄史诗

1 Beowulf 贝奥武夫 ——英格兰民族史诗,古英语时期的最高成就

the single major surviving work of the Anglo-Saxon (449-1100) heroic poetry 安格鲁撒克逊时期唯一流传下来的英雄史诗。和《失乐园》一同列为最伟大的史诗。贝奥武夫是古代英雄的典型,忠诚,勇气,责任,荣誉。

《贝奥武夫》的艺术手法(名词解释):

① Alliteration押头韵

② Kenning: a compound made up of two or more nouns standing for another noun Kenning(比喻复合辞),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代表另一个名词,是古英语时期古典诗歌的典型手法,能为普通事物添加美感。

2Geoffery Chaucer 乔叟1340()~1400 Middle English writer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first author to demonstrate vernacular English in art He was buried in “the Poet’s Corner” in Westminster Abbey as the first person buried there 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是第一个葬在威斯敏斯特”诗人之角“的人。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集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 in middle English 中古英语的杰作,首先使用英雄双韵体。写作风格是witty satire,light humor,irony。

Heroic couplet英雄双韵体: commonly used for epic and narrative poetry; constructed from a sequence of rhyming pairs of iambic pentameter lines

II The Renaissance Period 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

1 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 university wits大学才子派

The poets’ poet H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poetry of Milton and Keats “诗人的诗人”

① The Shepheardes Calender牧人月历

Pastoral poem in 12 eclogues 每个月一首田园牧歌(我加在链接的是四月) 

It sets the pastoral fash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Eclogue牧歌: a classical form in the tradition of Virgil It presents the moods,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simple, rural life, usually in dialogues between shepherds and shepherdesses who adopt classical, French, or English peasant names

② The Faerie Queene 仙后 -romantic epic浪漫史诗

An allegorical work in praise of Queen Elizabeth 夸赞伊丽莎白一世的寓言

I It is the first work written in Spenserian stanza

Spenserian stanza 斯宾塞体: consists of 8 five-foot iambic lines, followed by a six-foot iambic line The rhyme scheme is “ababbcbcc”

2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A sonnet十四行诗: is a lyric consisting of 14 lines, usually in iambic pentameter restricted to a definition rhyme scheme

Shakespearean Sonnet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 : Three quatrain and one couplet, 韵律是"abab cdcd efef gg"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Sonnet 29: When, 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men’s eyes

Speech: “All the world’s a stage”

Speech: “O Romeo, Romeo, wherefore art thou Romeo”

Speech: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III The 17th Century 十七世纪

1 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1608~1674)

天才诗人,两大史诗,经口述一笔写就:

① Paradise Lost 失乐园 first narrative poem that does not rhyme

②Paradise Regained 复乐园

(其实弥尔顿这个部分,老师也没有讲文本。本身课程容量太大,弥尔顿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我自己看了失乐园的一部分,看不下去。大家查点资料理解下弥尔顿笔下的撒旦之特殊就好。)

2 John Donne 约翰·多恩: the Metaphysical poet(玄学派诗人)

conceits 奇思妙喻: an extended metaphor that combines two vastly different ideas。

The Flea虱子

IV The 18th Century: Pre-Romantic period 十八世纪

1 Alexander Pope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

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其诗多用“英雄双韵体”/ “ heroic couplets”。词句工整、精练、富有哲理性。(这个诗人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你也喜欢丹·布朗,应该还记得《达芬奇密码》里面关于Pope教皇-蒲柏这个双关吧~)

① An Essay on Criticism批评论 

② The Rape of the Lock卷发遇劫记

③ An Essay on Man人论 

7 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1757~1827)

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所以我这个学期虽然是浪漫主义诗歌,第一周却还是主要讲布莱克。我个人很喜欢他的诗,朗朗上口,画面感十足。并且他的诗集是如下配图的,精致美丽,我在图书馆借到之后不愿还书了都。果然诗歌即是音韵美,也是图画美哈~

①Songs of Innocence天真之歌:

A happy and innocent world from children’s eye It expresses delight in life, even in the face of sorrow and suffering It praises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innocence of child, with a language which a child loves Nature is in pious harmony as symbolized in “The Lamb”

The Chimney Sweeper扫烟囱的孩子

The Lamb羊羔

London伦敦

②Songs of Experience经验之歌: A world of misery, poverty, disease, 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tone from men’s eyes The atmosphere is sad and gloomy The poet draws pictures of poverty and distress, showing sufferings of the miserable There is also a voice of anger, a wish for freedom and a passion for liberty in the sorrow tone

The Chimney Sweeper扫烟囱的孩子

The Tyger老虎

London伦敦

《天真与经验之歌》共有54首诗。两个诗集中的绝大多数诗都是作为对比一一对应,这种对比折射的是诗人认知世界的过程: the former presents a world of light, peace and harmony, while the later reflects darker side of its main themes 这也正是浪漫主义的核心所在。

8 Robert Burns罗伯特•彭斯(1759~1796)

最早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诗的诗人

①A Red, Red Rose 一朵红红的玫瑰

②Auld Long Syne 往昔时光 (也译作 友谊地久天长 我是不会说这是我们班充满年代感的班歌的=v=)

V. The Romantic Period (1789/98-1832) 浪漫主义

开端有两种说法,一种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为开端;一种以1798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抒情歌谣集》的出版为开端,以1832年斯科特去世为结束的标志。

浪漫主义是对之前新古典主义的反叛和革新,强调了人作为独立自由个体的重要性;想象,灵感,自由情感的表达要远远重于古典格律;从关注社会、文明等外部世界变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应该注重想象,自然,通俗流畅,不囿于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像是中国古代的古文运动。

“The Lake Poets” 湖畔派诗人:居住在湖区的 William Wordswor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Robert Southey

1 Willi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1770~1850

A leading English Romantic poet, and England’s Poet Laureate(桂冠诗人) from 1843 to 1850 与柯尔律治、骚塞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①Preface to Lyrical Ballads抒情歌谣集序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② We Are Seven 我们是七个

 Lucy系列的组诗都很值得琢磨,虽然华兹华斯总是把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写死= =至少这首她还活着

③ 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

④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咏水仙

⑤ 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On Revisiting the Banks of the Wye during a Tour July 13, 1798丁登寺

Blank Verse素体诗:written with regular metrical but unrhymed lines, almost always in iambic pentameter 五步抑扬格下不押韵的诗体

⑥ The Solitary Reaper孤独的割麦女

⑦ I Travelled among Unknown Men

⑧ 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⑨ Three Years She Grew

2 Samuel Taylor Coleridge科尔律治1772~1834

华兹华斯的好友,共同代表浪漫主义。华兹华斯风格有一点继承了田园牧歌,歌颂孩童和自然,而柯尔律治则擅长写一些充满奇幻色彩的叙事长诗,甚至是带有浓重哥特式气息的诗歌。

①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古舟子咏

Lyrical Ballads It relates the supernatural events experienced by a mariner on a long sea voyage Stops a wedding man Tells the guests stories The guests turn from bemusement to impatience

② Christabel柯里斯塔贝尔

③ Kubla Khan 忽必烈汗

Artistic features: mysticism, demonism with strong imagination, a strange territory

3 George Gordon Byron拜伦(1788~1824)

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is a mysterious and romantic rebel figure of noble origin, against tyrannical rules or moral principles He is full of revenge, yet capable of deep affections Proud, cynical, moody and lonely, he is idealized but flawed, both reflected in Byron’s work and life(Childe Harold)

①Don Juan 唐•璜 Young man of various background of adventure

②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恰尔德•哈罗德尔游记

A world-weary man, disillusioned with life of pleasure and revelry, looks for distraction of foreign lands Childe Harold became a vehicle for Byron’s own beliefs and ideas, and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mage of the Byronic Hero

③ She walks in beauty

④ When we two parted

⑤ Darkness

⑥ So, we'll go no more a roving

4 Persy Bysshe Shelley雪莱1792~1822

① Mont Blanc

②A defence of poetry 诗辩 (文章)“Poets are the unacknowledged legislators of the world”, and poet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piritual life of society

③ A Song: “Men of England”

④ Ode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

This is a poem about renewal, about the wind blowing life back into dead things, implying circle of life最有名的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主题:envy and eagerness to enjoy the boundless freedom from the reality His wish to be free like the wind and to scatter his words among mankind The image of west wind symbolizes rebirth and creative power

1 Yearning for genius

2 The hunger for imagination

3 inherent value of primitive and untrammeled Images of innocence and serenity

4 Emphasize the search for individual definition of morality

4 units use terza rima(三行诗,aba bcb cdc ded efe …), giving a sense of onward movement

5 John Keats约翰•济慈1795~1821

我最喜欢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不喜欢的是雪莱=  =),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小本演得Bright Star,非常美好又忧伤的传记式**,作为背景了解很不错噢~

Four great odes四大颂:

① Ode on a Grecian Urn 希腊古瓮颂  

最有名气的一首诗~名句是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② 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

Mixed feelings of joy and pain, delight and hurt His desire of joining the nightingale s that he can escape from the harsh reality and problems and his awareness of the incapability to run awayThemes: immortality and mortality(unable to run away); nature; transcience

③ Ode to Psyche心灵颂

④ Ode on Melancholy忧郁颂

其他诗歌:

⑤ To Autumn 秋颂 歌颂季节之美与变化之美。Each of the poem's three stanzas represents the evolving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change One type of change shown in the poem is the change of periods in a day

⑥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

Written in Petrachan sonnet 彼得拉克式十四行诗。

我很喜欢这首诗歌的表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争论原版和译本的问题。可倘若只读原版,一个人要精通多少语言才能看到这个世界呢?济慈给了很好的回应——思想的交流无国界。

⑦“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dfast as thou art”  **的名字来源于这首诗~

⑧ On Seeing the Elgin Marbles

⑨ Selections from Keats’s Letters (1817)  

他的信笺也很值得阅读,早早离开这个世界,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评论和诗歌赏析的相关研究。也不乏小情小爱~

VI The Victorian Period 1832-1900 维多利亚时期

1 Alfred Tennyson丁尼生(1809~189)

维多利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伟大诗人

Appointed Poet Laureate(桂冠诗人) after William Wordsworth,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oets in his lifetime, and affirmed as the greatest poet in Victorian Age

①Ulysses 尤利西斯

Dramatic Monologue,是老年尤利西斯英雄迟暮的内心独白。dissatisfied with his life as king of Ithaca, a man of restlessness of action Tennyson questions what makes an hero after the quest

②  Break, Break, Break

为纪念死去的朋友所作,充满了天真无虑和悲伤婉转的对比和融合。

2 Robert Browning罗伯·布朗宁(1812~1889)

布朗宁夫妇的花式虐狗。

① My Last Duchess我已故的公爵夫人

Dramatic Monologue的代表作品,以英雄双行体写就。

② < Home Thoughts From Abroad>海外乡思

3 Elizabeth Barrett Browing勃朗宁夫人

England’s most famous woman poet during her life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基本都是以两人的爱情为灵感写就的情诗,

VIIModernism 现代主义 1900~1950

1William Butler Yeats 叶芝1865~1939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The Irish nationalist movement 爱尔兰独立运动; The Irish Literary Revival 爱尔兰文艺复兴

好吧我知道他最有名的是 当你老了 这类的情诗,然而教材里只选了能代表他现代主义思潮的篇章。

①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知道innisfree这个牌子怎么来的了吧=  =)

② The Wild Swans at Coole

③ The Second Coming

④ Among School Children

2 Thomas Sterns Eliot 艾略特

①the wasteland 荒原

作为一个星期要求读完+评论的诗歌,最痛苦的就是读艾略特。文化素养还没达到这个高度,现代主义的虚无感让人很不舒服。

②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四个四重奏

③ Sweeney among the Nightingales

④四个四重奏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所作的诗。初一的学生们学习了天上的街市这一课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和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3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重点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汇入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90多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诗人、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其他著作有:诗集《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2了解背景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收入郭沫若早期创作的第二本诗集《星空》。诗人之意并不在于具体地描绘现实,而是抒写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理想,以唤醒人们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的不满。那时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因而陷入了“深沉的苦闷”,五四过后的革命低潮给诗人的内心带来寂寞与苦闷。《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的期望,但就大多数篇章来讲,失望感伤的情绪占据着主导地位。由过去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悲观的色彩胜过了乐观的色彩,而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革命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

3知识连结

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络:或在空间或在时间上相接近、或相似、或有对立关系、或有因果关系……抓相似点

所谓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虚构

4朗读诗歌,解决重点字音。

缥缈piāo miǎo    珍奇zhēn

定然dìng 闲游yóu

5解释词语。

天河:银河的通称。晴夜高空,呈银白色带状,形如大河,所以称“天河”。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

定然:必定。

闲游:闲暇时刻外边随便走走。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这里作名词用。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练习

读这首诗时要注意:

1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大,速度不要太快,要轻松、柔和、舒缓。

2要注意节奏的划分,节奏一般按语意来划分。

明确: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著/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整体感知

请具体谈谈“街灯”“明星”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明确:作者用“街灯”象征人间,用“明星”象征天堂,并把它们有意识地拴在一起,是为了用天堂幸福自由的生活来反衬出人间的贫困痛苦和劳动人民的桎梏生活。由于不能直言,故通篇只写天堂。

三重点突破

结合作者想象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谈谈《天上的街市》为什么既是对理想的赞歌,也是对黑暗现实的丧曲?

明确:《天上的街市》既是光辉的理想赞歌,也是黑暗现实的丧曲。诗人通过对天上美好景象、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和对未来胜利的信心,这不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吗?然而,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不仅局限于此。正如对英雄的崇尚实质上就是对丑恶的鄙弃,它褒扬了“天上”,实际诅咒了人间。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既是光辉理想的赞歌,也是黑暗现实的丧曲。诗人之所以要热情激越地大擂光明之鼓,目的就在于催送旧中国的僵尸入土。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热爱祖国的血液正在诗人的胸臆之间澎湃作响。

四、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美好

街灯明星  天上的 天河:浅浅

联想   想象 人物:牛郎、织女

幸福生活:来往、闲游

五、课外拓展

赏析下面的这首诗歌,100字左右。

梦 天

唐李贺

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溼团光,鸾佩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菸,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指月亮。②鸾佩: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意为沧海桑田。④齐州:指中国。

赏析: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梦中上天,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里,你来我往过著宁静的生活,而下望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诗歌寄予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了冷眼现实的态度。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重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汇入

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仰望美丽的天空,看到闪闪的星光,想到了什么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喜欢仰望夜空,他就是郭沫若。五四运动 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感受他展示的心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二、自主预习

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用“朵”?

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它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一归纳主题

《天上的街市》呈现的是一幅“平和洁净”的理想境界。诗人由地上到天上,由景物到人物,在现实中苦闷彷徨,把目光投向那虚无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景象,描绘出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二想象与联想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著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著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有3处位置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1节: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无数;特征上:亮。第三处第4节: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发亮而且流动。

三修辞分析

请分析《天上的街市》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明确:①比喻:诗的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有许多极其相似之点。诗人用我们极为熟悉的事物作比,使眼前这两种事物联络十分密切,使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活生生地勾勒出天上人间的奇妙境界。

②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用了我国人民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

③移就: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移就辞格,实属神来之笔。“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提着灯笼在走”不同于远处伫立的街灯,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运动,后者是相对静止。动感是“提着灯笼在走”的特定性状,把这种属于人类行为的性状移属到非人类行为的星空中,自然也只能同划破夜空、倏忽即逝的流星连在一起了。

四语言品味

说说本诗韵律优美在何处?

明确:韵律优美是这首诗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谐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五难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改造?

明确: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其结局基本是悲剧性的——即使经过了织女的大力反抗,赢得了每年七月初七的鹊桥相会,但这胜利也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但本诗中的牛郎织女,却没有传说中的苦难,他们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压迫,没有天兵天将的追杀,似乎是一户非常幸福、非常自由的男耕女织家庭。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悲剧性的结局改为现在的喜剧性结局呢?这主要是受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制约的。因为本诗的主题,就是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而牛郎织女生活的社会,即是作者寄托理想的社会,牛郎织女的生活,即是作者寄托希望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才能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悲剧式的结局,那么又怎能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又怎么引导读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呢?

四、课外拓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相比,你觉得怎么样呢?分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举例:

生1:我们这组认为今天的生活虽然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和以前相比,能吃饱穿暖,社会安定,已经很幸福了。

生2: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相比虽然幸福,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世界和平仍需大家努力。

生3:现在社会中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挣很多钱买漂亮的房子等,但我认为一家人只要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

天上的街市原文阅读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著/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新诗流派的宏观走向及其三大影响源

中国新文学是由新诗的兴起拉开帷幕的。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迅速形成流派,迁延、流变至今已走过80余年的艰难历程。其间,各种流派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呈现出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热闹景象。但正是这种多元并存、自由竞争的新诗潮流,推动着中国新诗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诗流派的宏观走向。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当新诗以其凌厉之势冲破旧诗的樊篱,迅速占领中国诗坛的时候,世界文学中汹涌着三股诗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其中现代主义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古老贫瘠的中国则更需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所以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首先接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尤其是现实主义因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获得长足发展,最终成为中国新诗的主潮。浪漫主义诗歌在五四前后和50年代中后期找到了适宜的土壤,掀起过两次高潮。现代主义诗潮虽在20年代即已形成流派,但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没有获得很好的生存条件,所以总是步履维艰,时隐时现,只在资本主义经济畸形发展的上海、北京、武汉等大都市里形成较大声势。解放后,现代主义被大陆统治者认定为资产阶级艺术,一概予以扫除,沉寂了30年。而此时的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正方兴未艾,正好弥补了大陆诗坛的不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传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繁荣,为现代主义的再度兴盛找到了适宜的土壤,以“朦胧诗”与“新生代”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潮,迅速崛起,曾一度取得了与现实主义诗潮分庭抗礼的殊荣。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国诗坛几乎成了后现代的天下,出现了山头林立,军伐混战的局面,但表面的热闹、繁荣掩盖不住内在的贫弱与空虚,给中国新诗(当时叫现代汉诗)带来了生机,也几乎葬送了它的未来。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新诗将会有怎样的命运,我们将拭目以待。

第二节 中国新诗流派的三大影响源。

第一 外国诗潮的横向移植。

众所周知,任何流派都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中国新诗流派也例外,它也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双向对流的关系中获得自己的恰当位置的。中国新诗流派所隶属的三个诗潮——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与世界诗歌的三个诗潮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两却有不同的发展走向,当世界诗歌(尤其是欧美诗歌)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归趋时,中国新诗却由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合流,显示出某种逆向性。但这种逆向性不仅不会贬损中国新诗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而恰恰体现了中国新诗流派独特价值与风貌。

中国新诗流派与外国诗歌流派、外国有特色的诗人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外国诗歌的影响源对于中国新诗流派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影响源不同,生成了不同流派。文研会诗人群从“文学为人生”的目的出发,主要接受俄国、东欧被压迫民族诗歌以及“摩罗”诗人的反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从而视写实主义为“真的文学”,遂形成早期写实派。郭沫若偏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他说:“我爱雪莱,……我和他合而为一了。他的诗便好象我自己的诗。”(《雪莱的诗·小引》)创作社其他诗人与郭沫若一样,也都以拜伦、雪莱、歌德、惠特曼等欧美浪漫主义诗人为影响源,遂有早期浪漫派的诞生。李金发、戴望舒等人取法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并经历了由波特莱尔、魏尔仑、马拉美和兰波为代表的前期象征主义,转向以耶麦、果尔蒙、瓦雷里、叶芝等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于是有中国象征派和现代派的形成。新月诗派的影响源主要是英国湖畔诗派的华兹华斯、济慈、柯勒律治等。“普罗诗派”和中国诗歌会主要受到俄国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和“拉普”派的影响。新时期的朦胧诗派和新生代诗人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新诗流派都可以找到其外来诗歌的影响源。

当然,影响源仅仅是流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因素。而且同一个影响源,也会因接受视角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诗派。创造社与新月社的诗人都以欧美浪漫主义为师,但前者着重吸取浪漫主义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而后者则主要师承浪漫主义对爱情与自然的礼赞,还有那种宁静、神秘的情调与色彩,于是便有早期浪漫诗派与新月诗派的形成。再者,就某个具体流派而言,其在选择与接受外来影响时,都显示出广泛性、多向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没有一个诗派,也没有一个诗人,只受某一流派或某一诗的影响,而都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去整合各种外来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白话诗派的盟主胡适,既爱写实派的影响,又受意象派的影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因为原影响源的消失和新影响源的发现,会引起诗派的分化、解体和转向。以浪漫派为例,“五卅”后,郭沫若吸收外国革命诗歌的营养,声称“浪漫主义的文学界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革命与文学》,《创造月刊》1卷3期)。认为革命文学须是现实主义的,于是创作了两部无产阶级革命诗集《前茅》与《恢复》。穆木天原为浪漫派诗人,后因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而成为象征派诗人,“左联”时期,又与蒲风一起创立了中国诗歌会,变成一个革命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新诗流派接受外来影响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从“东洋”传入,二是从西洋进口,而担负这种进口的媒介便是留学生。如留日学生鲁迅、周作人,王统照等引写实主义,促使“人生派”诗人的集结。同是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引进浪漫主义,促进了创造社的成立。胡风引进浪漫主义对主观性的注重,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影响了一些年轻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七月”诗派。英美留学生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朱湘、林徽因等引进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以供营建新月派之用。法德留学生李金发、戴望舒等引进了象征主义,形成中国的象征派与现代派。艾青则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一枝芦笛,使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走向成熟。虽然20年代末30年代初蒋光慈等留苏学生,带回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形成政治抒情诗潮流,并一直延续到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高潮,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建国前的苏联文学极少由苏联直接传入,更多的是转道日本然后才传到我国的。

第二 中国古典诗歌的潜在制约

西洋诗歌对中国新诗流派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就象一条在地面上汹涌奔流的大河,而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流派的影响则是潜在的、自然而然的,象地下河流默默地流淌着,只在条件适宜的时候才偶尔窜出地面。对于古典诗歌,新诗流派的同人们走过了一条相当曲折、现在仍在探索的道路。初期白话诗派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新月派提出了继承传统、创造新格律诗的主张,但几乎同时形成的象征诗派一味西化,从根本上摈弃传统诗歌的影响,而30年代的现代派和40年代的“七月”诗人,则从艺术精神与诗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对古典诗艺的承传与化用,50~60年代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整个17年诗歌只认同古典传统和民间传统,新诗的古典韵味越来越重(如郭小川的“新辞赋体”)。新时期之初的新诗,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还是现代主义诗歌(如朦胧诗)都在艺术精神上吸收了古典诗歌的影响。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新开始全盘西化,离传统越来越远,引起了读者的反感、唾弃甚至是愤怒的谴责,新几乎陷入绝境。看来,新诗流派的发展离不开古典诗歌的滋养。因为,中国新诗流派离不开本民族的肥沃土壤,它与古典诗歌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一民族的诗人与读者都有大致相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作为一种艺术基因代代相传,对人们起着一种潜移默化软控制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渊源流长,辉煌灿烂,其艺术审美价值决不比西洋诗逊色,因此,中国新诗必须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艺术资源,使中国新诗在21世纪迎来中兴之时。

如满意,请接纳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二、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也可以用欢乐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华兹华斯在《两个四月的早上》这首诗里讲他和他的朋友马修在四月的一个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艳阳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欢喜,但是马修停下来叹息。华兹华斯觉得在春光明媚的时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问马修为什么叹息。马修盯着东边的山顶看,然后说,这么好的天气,这仫美的云彩,使他回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来。三十年旧,天气和现在一样好,云彩和现在一样美,他拿了钓竿,阳教堂墓地,到他女儿的坟头去看看。他女儿爱玛还不到 I九岁,她长得很可爱,全村的人都喜欢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莺一样好听。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马修看了他女儿的坟墓出来,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边,看见一个面颊红润的女孩,她眉目秀美,头发上还有露水,正挽着一只篮子,轻快地走路。马修说:我苦痛地叹息,。情不自禁。我对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当我的亲人\''''''''自己的女儿去世,别人的女儿再好也不能代替。诗中哀伤女儿去世,而写艳阳天,芳草流水和美丽的云彩,这是情景反衬。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伤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对着欢乐的景物,诗人觉得愈加悲哀。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景。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庄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四、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

 1、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5、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知识目标

 一、了解楚辞特点,掌握屈原爱国思想及创作背景,体会浪漫注意创作方法对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诗句。

  情感目标

 一、反复诵读,读准节奏,感受音乐美和意境美。

 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作家情感,领悟情感美,培养忠贞爱国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

 一、初步独立分析意象含义,赏析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二、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诗经与楚辞的不同特点,写简短的诗歌评论,有个人独特感悟。

  教学课时 2课时

  辅助材料 《涉江》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交流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简介

  1 、作家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屈原(约前339-前278),战国楚国人。楚辞创始人,第一个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名平,字原。《离骚》自称名则,字灵均,是平与原的引申义。后世称楚辞为“楚辞体”或“骚体”。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2 、背景 :屈原是楚王同宗人,以宗室而任重臣,襄助内政,议论国事与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历法,参与外交及对秦斗争。两度出 使齐国。政治理想是美政,即圣君贤臣的政治。“光明正大”是他对国君的最高要求。忠贞、忠诚、正道直行是他对贤臣的理想。提倡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屈 原两度遭放逐。顷襄王时以弟子兰为令尹,屈原被谗再度流放江南。离开故都,辗转于沅水湘江一带达九年之久,在报国无门,回国无望之时,悲愤而作《涉江》, 自投汨罗江自尽,以明忠贞报国之志。

  3 、《离骚》: 楚辞最高成就,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楚辞又称“辞” “辞赋”“骚体诗”。汉代刘向整理屈原等人辞作书名为《楚辞》。、《离骚》以自己的政治理想、遭遇、痛苦、执著追求、忠贞不渝为主要思想内容。闪烁着鲜明 的个性光辉,表现作家绝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抒发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与伟大情感。

  4 、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诵读全文,品味楚辞的语言美。

 词语苗裔 皇考 览揆-观察揣度 初度 肇-开始 锡-赐修能-美好才能扈-披纫-连缀汨-yu形容流水般迅疾 搴-攀折揽-拔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忽-快淹-久留抚-趁着道-纯粹-美德 众芳-贤臣 蕙茝chai 耿介-光明正大昌被-比喻放肆妄为窘步-寸步难行 败绩-颠覆 忽-匆忙 踵-赶上武-足迹中-衷 齑怒-盛怒謇謇-忠言直谏正-证明灵修-君王期-约定 羌-为什么…呢

  三、运用实践

 ※查阅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屈原的时代与遭遇以及对理想挫折的评价认识。

  第二课时

  一、诵读全文,读出情感。

  二、理解感悟,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技巧。

  〖第一部分〗 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由来。

 ※ 屈原为什么先自述家世?

 ——出身宗室、崇拜祖先,良辰吉名、气度不凡,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部分〗 以香花、香草自喻,自述一生追求理想、提高修养的嘉德懿行。

 ※屈原的志向是什么?他最忧虑的是什么?

 ——自我修养、改革弊政、忠贞报国

 ——时不我待、君王迟暮昏庸、国家政治污浊

  〖第三部分〗 申诉忠心劝谏与遭排斥的悲愤

 ※屈原分析古代圣君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自我品德高尚、聚集众多贤臣

 ※屈原用什么方法剖析历史兴衰原因与楚国弊政的根源?

 ——类比法、对比法—突出忠贞不渝的决心

 ※屈原认为楚国出现弊政的原因是什么?

 ——楚王昏庸、听信小人、排斥忠臣

 ※屈原以婚约为比喻要表达什么情感?

 ——与君王的亲密血缘关系及楚王的反复无常,深感无奈与悲愤,但又不能直言,因为楚王已听不进他的忠言了。

  三、拓展迁移

 1、你能概括屈原在诗中表达的几方面情感吗?

 2、你对屈原所处时代与他的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处境有什么看法?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借鉴什么?

 4、当你的理想遭遇挫折时,你是否认真分析原因?你会怎样对待别人的不理解与污蔑攻击?

  四、运用与实践

 1、背诵并默写第一到第六节

 2、与同学交流你对屈原的时代与遭遇以及对理想挫折的评价认识

 3、课外完成《导学》练习

 4、课外预习《孔雀东南飞》

  教学反思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内容与形式紧密联系,形成了诗人的不同风格。

以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相关介绍: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

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其次是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第三是明显的个人独立性,作家们都很有点个人癖性。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

以上资料参考——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8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