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 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 戏剧作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等。 室内乐有七重奏、钢琴和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和圆号奏鸣曲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声和乐队场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声乐与钢琴曲等。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后期明显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该归为浪漫派。其代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Op.55、67、68、92、125),序曲《爱格蒙特》(Op.84)、序曲《林利奥兰》(Op.62)、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Op.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C大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59-3)、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2)、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 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
1792年,经海顿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和[1]米开朗基罗、[2]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 Beethoven's Parents
欧盟的盟歌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年代 创作作品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特(非弗朗兹·李斯特)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1795年 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1797年 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8,25,16,71,816,15,65,51(1 )。
1798(听觉渐弱)——1799年 创作作品第9,10,11,12,13(《[8]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第一交响曲》)。
1800——1801年 创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第三钢琴协奏曲》),43,85,51(2),49号。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G大调浪漫曲》),50(《F大调浪漫曲》)和36号(《第二交响曲》)。
1803——1804年 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1805年 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
1806年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
1807——1808年 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号。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埃格蒙特》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
1811——1812年 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及作品地96,97,113和117号。
1813年12月8日 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 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
1815——1816年 创作作品第98,101,102,112,108号。
1817年 创作作品《五重奏赋格》(第137号)。
1818年 创作作品《B大调钢琴奏鸣曲》(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1822年 创作作品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4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3月26日 去世。
贝多芬作品目录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编号 创作时间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英雄)[9]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10]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序曲 莱昂诺拉 (三首)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 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 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调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 浪漫曲两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调
小夜曲 小夜曲两首 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调
重奏 管乐8重奏 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调
重奏 管乐7重奏 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6重奏 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调
重奏 管乐5重奏 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 弦乐5重奏 (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调
重奏 第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钢琴花园
重奏 第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重奏 第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重奏 第七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重奏 第八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调
重奏 第九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调
重奏 第十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调
重奏 第十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调
重奏 第十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调
重奏 第十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调
重奏 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 F大调
大赋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调
重奏 弦乐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调
重奏 钢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 第一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
E大调
重奏 第二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调
重奏 第三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调
重奏 第四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调
重奏 第五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调
重奏 第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调
重奏 第三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调
重奏 第四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调
重奏 第五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重奏 第六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调
重奏 第七钢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调
重奏 第八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大调
重奏 第九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调
重奏 第十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调
重奏 第十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调
重奏 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D D大调
重奏 木管3重奏 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调
重奏 3重奏 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调重奏 2重奏 String du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
调奏鸣曲 圆号奏鸣曲 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调
主题与变奏 6首 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 长笛2重奏 Flute duo in G WoD26
1792 G大调
重奏 木管2重奏 3 Woodwind duos WoD27 1792 C大调
变奏曲 根据歌剧<唐璜>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 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变奏曲 根据<费加罗的婚礼>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 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 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调
奏鸣曲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调
奏鸣曲 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调
奏鸣曲 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调奏鸣曲 第四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调
奏鸣曲 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调
变奏曲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调
变奏曲 根据<马卡布的犹大>主题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 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调
变奏曲 根据<魔笛>主题的变奏曲7段 7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Bei Mannern,Selche Liebe
这里有你想要的
器乐曲的基本体裁包括:
前奏曲含:前奏曲、序曲、套曲、小步舞曲、谐谑曲
赋格含:赋格、卡农、练习曲、浪漫曲、狂想曲
幻想曲含:幻想曲、创意曲、托卡塔、萨拉班德、塔兰台拉
即兴曲含:即兴曲、夜曲、小夜曲、无言歌、摇篮曲、随想曲
圆舞曲含: 圆舞曲、玛祖卡、波洛乃兹、波尔卡协、协奏曲、组曲、组曲、交响诗、奏鸣曲
康塔塔康塔塔清唱剧、交响曲
举例如下:
(1)前奏曲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2)序曲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3)套曲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从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4)小步舞曲(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等,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
(5)谐谑曲(Scherzo)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6)赋格 (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7)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其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
(8)练习曲(Etude)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乐器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9)浪漫曲(Romance)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10)狂想曲(Rhapsodie)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11)幻想曲(Fantasia)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2)创意曲(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13)托卡塔(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14)萨拉班德(Sarabande)舞曲的一种。据情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十六世纪未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
(15)塔兰台拉(Tanantella)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6/8或3/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16)即兴曲(Impromptu)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17)夜曲(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18)小夜曲(Serenade)原指傍晚或夜间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所以曲调常是亲切抒情的。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
(19)无言歌(Song without Words)(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
(20)摇篮曲 (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1)随想曲(Caprice)又称奇想曲、异想曲,其性质近似幻想曲,也是结构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体裁,有赋格式、套曲形式。
(22)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23)玛祖卡(Mazurka)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玛祖卡的音乐特点为: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见,情绪活泼热烈。
(24)波洛乃兹(Polonaise)也称"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25)波尔卡(Polka)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26)协奏曲(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会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奠基人是莫扎特。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音乐充满生气;第二乐章是优美的、抒情的慢板,音乐带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的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27)组曲(Suite)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28)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
(29)奏鸣曲(Sonata)原是意大利文,它是从拉丁文"Sonare"(鸣响)而来,而与"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着的",一个是"唱着的"。起初奏鸣曲是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到十七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到十八世纪方定型为三个乐章。(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后来"奏鸣--交响套曲"又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四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到贝多芬又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还有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组曲的一套乐曲,但它又和交响曲分不太开,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30)康塔塔(Cantata)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十七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会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
(31)清唱剧(Oratorio)译为"神剧"、"圣剧"。它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包括独唱(咏叹凋,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十六世纪末起源于罗马,初以《圣经》故拿为题材,化妆演出,其后亦采用世俗题材。十七世纪中期始发展为不化妆的音乐会作品,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
(32)交响曲(Symphony)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也有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以上的),
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凋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括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交响曲虽在十六、十七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一百零四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创作交响曲四十九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自己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结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中的"极品"。 自十九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总的来说小奏鸣曲比浪漫曲难度稍大,下面发表个人的一点意见:
1、如果你是指拉完这个曲子是什么水平,那我只有四个字:无可奉告。。。因为我没听过拉的什么样。
2、如果光是评判曲子的难度等级,每个人的标准也不同,我个人以中音协的等级考试为标准,浪漫曲不会超过七级的要求水平,小奏鸣曲也就是八级左右吧。。。。
大概就这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