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浪漫诗人 诗词这些,作者及代表作.

中国古代浪漫诗人 诗词这些,作者及代表作.,第1张

说道浪漫主义,一定要说浪漫主义的鼻祖——《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如脍炙人口的《关雎》、《蒹葭》、《采薇》、《氓》等

然后比较出名的就是屈原了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再往后走,就是唐代的李白了,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和李白同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还有李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之后差不多就是近代了有两位比较出名的,一是郭沫若,一是徐志摩

都说宋朝是所有朝代中最繁华的一个朝代,但是唐朝也不遑多让。特别是在唐朝的盛唐时期,而也是这样一个朝**育出了不少著名的诗人。而且又因为盛唐是一个十分浪漫的时代,所以孕育出著名诗人有不少是浪漫主义。而说到浪漫主义诗人,那么有一个人她绝对不能不提。他以他对盛唐的热爱,写出了他对盛唐的赞美。而这个人就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又一个高峰。在李白之前,浪漫主义诗人的最高峰是屈原,之后李白出现了,浪漫主义诗人又重新多出了一座高峰。李白,字太白。因为小时候大约五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亲移居,到清莲乡定居,于是自号青莲居士。可以说李白一生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的,只是在五十四岁在古人看来属于年老阶段的时候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人生就处于动乱之中,而李白也没有坚持多久,最终只活了七年的时间就离开了人世。

李白几乎可以说一生都漂泊在外。他年仅二十五岁,就已经把蜀地周围的各种景色都看了一遍。之后他又因为出仕不成,又重新离开了京城到处旅游。一直到四十二岁的时候因为皇帝又重新回到长安待了三年之后又到处游玩。在那个交通工具匮乏的时代,四十五岁的李白已经游览了当时半个疆土。而李白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他还一边希望能够找到报效国家的机会。因为李白自幼都是学习的儒家思想,因此自然也受到了影响想要救济苍生,但是他又不想通过科举之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一边到处走走,一边广交好友,一边写作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推荐。因此李白在仕途上或许没有有所成就,但是在诗歌方面,他的才名远播,他的浪漫主义让许多人倾心。

李白写了很多诗,有一些诗既是他的代表也是盛唐时期的代表。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比如《将进酒》等等,都是不凡的诗歌。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 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 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 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 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 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 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 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 藉而且生动。

浪漫主义的鼻祖则是屈原

他的风格为后人所模仿

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习重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知识预习

 1、字音、字形、字义。

 解释1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2清酒:清醇的美酒。

 3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4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5箸(zhù):筷子。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7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8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9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2说出诗的大意。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二、课堂探究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四、品读诗歌。

 我从 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 因为 。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名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五、体会特色:

 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七、课堂小结: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课堂训练: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简答: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答: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课外拓展

 1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2

 练习:2011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摘 要: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地域习俗的不同以及诗人自我审美情趣的迥异,中外诗歌中关于春天的描写也是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以宋词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春天意象为例,浅析春天意象在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春天 宋词 浪漫主义

一、引言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骚客都曾用春天这一季节意象去诠释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情感,中外诗歌都要求诗歌要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要求高度集中,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民族习俗、文化背景有差异,因而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差异。因此,在面对同一题材时,中外诗人的表现手法也会不同,如宋词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中对春天的描写。

二、静淡寄意的水墨画与色彩绚丽的油画

春天,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经常描写的对象,翻开《全宋词》,一幅幅春天的景象映入眼帘,一句句渗透着春愁、春恨的诗句跳跃在心间。如:“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去年如今,常伴酴醾醉。今年里。离家千里。独猛东风泪。”(《点绛唇·春雨》赵长卿)(唐圭璋,1999:4)春天的景色在一场春雨过后变得如此的美丽,但这种美丽给人一种憔悴的感觉,枝头的翠绿更惹人喜爱。中国古人用写意的方式描绘出来了春雨后的景色,而这种环绕着春愁气息的景色犹如一幅淡淡的春景水墨画,诗人在春雨过后的春天把乡愁寄托在了落花流水的意境之中。又如:“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远,苹满汀洲人未归。”(《江南春》寇准)(唐圭璋,1999:31)江水飘渺,柳树依依,诗人在杏花纷飞的春天等待着,或者是被等待着。这恰恰是一幅用几笔淡墨所勾画的静淡的春愁画卷。

宋词中对春天的这种静淡寄意的描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有很大的关联,中国的文化形态是伦理型文化,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取决于个人在宗法网络中的关系。在文学表现中体现以理节情、情理和谐统一的审美特点。再则,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主张在文学作品中要有节制地宣泄情感。因此古代诗人在抒写内心情感时总是委婉曲折,含蓄深沉,而且在寄意中又显露出独有的山水画般地静态。

春天,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诗意宠儿,在西方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笔下,它更是绽放出了亮丽的色彩,表现出了与中国古诗不同的热闹欢腾气氛的特点。如前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中的《春》则把春天的热闹和喜气洋洋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长笛鸣,/长笛暗。/鸟儿们,/齐欢腾;/夜莺啼,/在山里;/在天上,/喜洋洋,/喜洋洋,/欢欢喜喜迎新年。”(布莱克,1999:50)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在《阳春三月作》用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春天:“雄鸡啼叫,/溪水滔滔,/鸟雀声喧,/湖波闪闪,/绿野上一片阳光;/青壮老弱,/都忙农活;/吃草的群牛,/总不抬头,/四十头姿势一样!/残雪像军队,/节节败退,/退到山顶,/面临绝境;/耕田郎阵阵吆喝;/山中有欢愉,/泉中有生趣,/云朵轻飏,/碧空晴朗,/这一场春雨已过!”(华兹华斯,1996:83-84)通过上述两首欧洲浪漫主义诗歌,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一些共同的特征:描写春天都是不遗余力地多方面的展开这个大自然最美丽的季节,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特点与西方的文化形态是分不开的。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政治法律关系,而不是靠血缘的纽带来维系的伦理道德关系。在商业经济和民主政治中陶冶出来的民族特征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享乐为目标的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开放性民族品格,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为直率。因此,在表达情感时往往热情奔放,重笔浓彩,在描绘景物时总像是在绘制一幅油画。

三、天人合一的抒情言志与自由浪漫的意象描写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诗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志”在胸中激荡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古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童庆炳,2000:67)感的是“物”,“动”的是“人心”,是人心中的“志”或“情”,强调的是心与物、物与情之间的相互感应。只有当胸中的“志”被情感所浸透、融会时,才能产生创作激情,才能“发言为诗”。正是抒情性质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在艺术境界方面追求的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如在一些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往往以抒情手段虚化所见的景象,寥寥几笔,重在神似,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欧洲人侧重作品与宇宙的关系,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再现、写实。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总是对人物事件详细描绘,故篇幅较长。难怪布莱克、华兹华斯在描写春天的诗歌里,无不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描写春天,因此逼真、细致,给人一览无余、色彩斑斓之感。

春天意象在宋词和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抒情表现,宋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含蓄的、内敛的情感表达,而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春天往往是直抒胸臆地情感流露。

四、结语

中西诗歌的比较是无穷无尽的,春天意象在宋词与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比较研究也是无限纵深拓展的,最后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总结本文的主旨,即“西方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朱光潜,1987:76)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著全宋词[M]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2]威廉·布莱克.布莱克诗集.张炽恒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50.

[3]威廉·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杨德豫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83-84.

[4]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7

[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76

作者简介:薛朋(198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西方文学研究。

对习惯了诸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之类的文学史术语的人来说,下面的观点,多少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上个世纪中叶的观察,“有一种文化倾向、文化情绪或称文化运动(其杂乱、多变的性质难以用单一覆盖性术语来概括)已经持续了一又四分之一世纪,它不停地向社会结构发动进攻。对于这一文化倾向而言,最能总括的术语是‘现代主义’,这是一种长期处于‘先进意识’前列而在风格和感觉方面进行的不懈努力。它甚至早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就开始不断攻击资产阶级社会了。”按照这种说法,拜伦、波德莱尔和艾略特,都属于现代主义的产物,以攻击现存社会秩序为特征的现代派大师。或者,——换我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浪漫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历史形态之一种。英国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一方面把浪漫主义的起源追溯到德国,突破了英语世界主要以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习惯性范围,而且还提出了这样一种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而新奇的看法:“对我来说,存在主义是浪漫主义的真正继承人。”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早已经突破了在文学艺术范围之内谈论浪漫主义的限制。众所周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早已经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占据了专门的一章,而被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史称之为“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布莱克、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则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研究者的关注,被当作了存在主义思想的前驱者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以赛亚·柏林的看法。怀特海的科学史著作《科学与近代世界》,分析了英语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雪莱对科学思想的批判,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浪漫主义研究,发现了马克思根本上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派形象有意义地促成了他一生中寻求解决的根本问题的形成”,“无产阶级本质上是一种诗力(poetic force)”,“理解马克思的诗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

面对这种走向“无边的浪漫主义”的趋势,我们当然可以持守文学研究的习惯性藩篱,根据浪漫主义诗人给定的轴心,在“诗人—语言”两大传统范式之内,通过限定研究对象和精心梳理研究术语等,沿着艾布拉姆斯、弗莱、保罗·德曼等人的内在性研究思路[ii],继续探索诗人的想象力世界和诗歌修辞的语言问题。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后现代语言哲学的渗入,这条由浪漫主义诗人自己开辟,在新批评手中走向成熟的研究道路,其潜能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释放。不过,这种主要以英语浪漫主义诗歌为对象的内在性研究,自然也会遭遇到“还原得越多,给予得越多”的现象学境遇。根据精心界定的“浪漫主义文学”标准,我们“发明”了诸如屈原、李白之类的汉语“浪漫主义诗人”,也把此前公认的一些浪漫主义诗人提升到了“现实主义”的行列,甚至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斗争为元话语,“发明”了自己的“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内在还原之路的现象学境遇的历史形态。事实上,严格的范围限定和术语定义等举措,只要不是意在迎合既有视域和能力的要求,最终都将会循着现象学的内在还原之路,走向更为丰富开阔的存在。

因此,循着浪漫主义广阔和混杂到近乎不可定义的现象,在漫游中寻找可能的边界和入口,似乎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至少,会是一种与内在还原之殊途而同归的道路。或许,在抵达终点的漫游过程中,如海德格尔所说,我们会走上一些此前无人注意到的林中路。

浪漫主义诗人有李白、李贺、屈原、李商隐、谢灵运、王维等。

1、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李贺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3、屈原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4、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5、谢灵运

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

6、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2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