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作家
曾经想记录民国时期所有自己喜欢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小历史。但当我写完胡适先生后,这个想法就夭折了,当然我任职的那个小论坛了也被关闭了。民国那些文人太有风骨了,个个都意气风发,他们有的敢于和政府叫板,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不为金钱所折腰
这些怎能不让我辈所追崇,当然那是黄金的一代。随后是垮掉的一代,不是美国才有,我们也有呀,幸运的是时不时冒出几个“反骨”。
当王小波从美国学成回国了,跑到北京大学去教书了,教完白大的,又跑到人大去误人子弟,随后就跟他们领导说老子不干了。和他老婆一边研究一门当时的敏感问题,一边写小说,杂文。当然开始许多杂志都没发表他的小说,但在海峡那边却得了个奖,这部小说就是<<黄金时代>>,当时那个自以为是的香港编辑把它改名叫了<<王二风流史>>。据李大同说同小波先生谈话不行,他都不爱咋说,用现在的讲容易冷场。
但我写下完点王小波的文字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北岛,仿佛把时间提前了一点,看到他那样多文字,他有一段回忆的文字现在读来依旧让人心酸“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知道,回家的路断了,我再也没有家了,只能背井离乡越走越远。第二天上午,由一辆广播车开路,西柏林人陆续加入进来,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延绵数里。广播车播放着贝多芬的《悲怆》交响乐,人们默默在为地平线以外的某些年轻人送葬。”呜呼。
我想再把我时间提前一点1962年2月24日,这是我心中永远的大师,他逝世了,享年71年(如果我继续这种风格写下去的话,就成新华社通稿了)。胡适先生,是的,就是那个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就是那个晚年痛失次子的老人。先生一生头衔太多,当然这也是先生没有获得诺贝尔的原因。
鲁迅先生是我平生极为敬重的文学大师,因此,每每有先生的传记面世,我都要收藏和阅读,这里,我想就我有限的收藏和阅读,谈谈我所读过的几本鲁迅传,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所共鸣。
我读的第一本鲁迅传,是文革后的1978年左右,那时我才十几岁,但印象很深,因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读到鲁迅先生的平生记录,那是某一家出版社(具体哪一家出版社想不起来了)组织人编撰的,不是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我记得封面是深绿色的,鲁迅先生的头像是白色的木刻画。具体的内容也无从谈起,因为是刚刚粉碎“四人帮”,鲁迅先生当时还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所以传记写的都是一些大事,涉及个人的事情一概不提。这本书搬过几次家后,已经丢失。
我读到的第二本鲁迅先生的传记,已经到了1995年左右的,是王晓明写的鲁迅传,这中间隔了将近二十年。这中间是否有人写过鲁迅先生的传记,我真的不知道。这本传记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世纪回眸,人物系列中的一本。这个系列,我还收藏有吴立昌的《沈从文传》和雷启立的《周作人传》。
这本传记以鲁迅先生的晚年生活,尤其是上海的生活为主要背景的作品,封面是灰色调的。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鲁迅先生不知道为什么闹别扭,居然会躺到房间的阳台上去,不肯起身。鲁迅的公子周海婴,在其所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中,也有记载,是指当时的大陆新村九号的三楼的前阳台。为何独独对此场景印象最深呢?是因为,我从此以后才知道,鲁迅先生其实也是人,不是神。王先生的鲁迅传,让我把鲁迅先生在心目中的地位,从神降到了人,从此,我对鲁迅先生的感情里,崇敬里更多了一份亲近。这本书也被人借去了,至今未归还。
我读到的第三本鲁迅传,是钱理群先生的大作。这本传记在写作时间上是否比王晓明先生的早,我不知道。因为这本书也被朋友借去了,至今未归还。(可见鲁迅的书还是深受欢迎的)。这是我读到的最全面的一本《鲁迅传》。时间和条理上都很清晰,读起来一点都没障碍。钱先生还写有周作人的传记,值得一看。
第四本鲁迅的传记,就是林贤治先生的大作了。传记分上下两册,上册命名为《爱与复仇:探索者》,下册命名为《爱与复仇:横站的士兵》,总的标题是《人间鲁迅》。我收藏的的是花城出版社98年3月的版本。这本传记对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挖掘,让鲁迅先生更为真实地站到了我们面前。
04年的12月30日,我在常州书城买到了林辰先生的《鲁迅传》,林辰先生的鲁迅传写于四十年代,其学术性和真实性是所有传记里最高的,有点考据的感觉。书的编后记里有详细的描述。可惜解放后,因为各种原因,传记没能写完,只写到1927年鲁迅离开广州去上海就结束了。而林辰先生本人也于03年的5月去世了。我收藏的是福建人民出版社04年5月的版本。
最新接触到的鲁迅传,是今年7月11号去南京。在新街口新华书店淘旧书时,买到的陈平的《鲁迅》,本书注明的是长篇小说,是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4月的版本。因为是小说,所以很长,篇幅达九十万字。读完后的感觉,确实是小说,引申和展开的地方很多,抒情也很厉害。
我所收藏和阅读的鲁迅传就这么几种,简单的在这里向大家作个汇报。
关于鲁迅,有说不完的话题。细想起来,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是,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社会崩溃,民主社会未立的动荡时期,不说别的,仅仅这个年代的很多人和事就值得一写。鲁迅先生评价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的警句: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是和那个时代的一切变化有关的,是那个时代的变化对他的切肤之痛。二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个人经历,也值得后人研究。他是个人经历和那个时代的变迁集合得最密切的人之一。三是他的弃医从文,理由大家都知道,他是要疗救这个社会的。因为他目标坚定的写作,因为他理想崇高的写作,因为他常常对事不对人,言谈间毫不留情,又因为他写的文章过于社会和国民的剖析,尖锐而深刻,太过触及灵魂了,所以就很容易众说纷纭了。还有就是,他始终和他所在时代的统治阶级保持着对立的关系,是“横站的士兵”。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被现今的统治者捧成了神,是“旗手”,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时间慢慢流逝,今天,他由神变回了人,这其中人——神——人的变化,也是鲁迅先生生前生后话题多多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的原因,鲁迅先生的研究一直做为显学存在的(据说目前有两万多人在专门研究鲁迅)。有关他的作品全集,从他去世到现在,已经出过五套了。专门的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更是数不胜数。鲁迅先生的回忆录也很多,搭到一点边的人都写了回忆文章。这其中,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更是托人买了好多年一直买不到,最后是04年的5月10号在南京的新街口新华书店淘旧书时所得,只要十元,喜出望外啊。钟敬文先生作为见过鲁迅的文人之一,他所译著的《寻找鲁迅·鲁迅印象》写得也不错。我自己看得最仔细的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最近买到的关于鲁迅的书,是孔另境的女儿孔海珠著的《痛别鲁迅》。书中非常详细地描写了鲁迅逝世到出殡的过程中的人和事。连抬棺的到底是那几个人都搞清楚了。可见,我要谈鲁迅,而且,想发前人之未发之言,感前人之未感之想,难上加难啊。
在鲁迅先生一生的著述中,小说,散文 ,杂文以及史料的搜遗补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是等量齐观的。这其中,先生的杂文,因为其强烈的时代感,尖锐的批判性,深刻的剖析度,鲜明的个人风格而倍受瞩目,这其中当然不乏政治的因素。其实作为写文章的人都明白,有很多文章当初写的初衷,与发表后被读者以及评论家们读出的言外之意,是相距甚远的,是违背作者的初衷的。但是,因为先生是著名作家,是名人,是旗手,是革命家,所以很多话他就不能申明了,只能由着别人去引申,评判和下定义了。譬如老毛在1940年对鲁迅的盖棺定论:“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样的定论,是在鲁迅先生死后,我个人觉得政治的需要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当时的GCD还是在野党,国共两党一面共同拒外敌,一面相互打内战,GCD需要寻找一位有历史地位,有象征意义,有革命思想和实际行动的人,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去批判和驳斥国民党的言行。鲁迅先生虽然已死,但很不幸,他恰好符合我上述所列的全部条件。
鲁迅先生就此被敬为神明。
GCD执政之后,当年一大批学鲁迅思想,学鲁迅文章,学鲁迅做人的学者,继续身体力行地学着鲁迅先生的思想实质和文章精髓,天真地以为GCD还是在野时的GCD,仍然需要批评和批判。前有胡风巴金,后有三家村,文革中有顾准,他们都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身份认同:鲁迅先生的忠实信徒。可这时的GCD已经不是在野是的GCD,它已经不需要这一批心灵自由,思想解放,特立独行的人在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了。所以,先有反右,后有文革,追根溯源,都是鲁迅惹的祸。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周海婴在他所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中也说道:有一件事再三疑虑,是不是应该写下来,心里没有把握,因为既有此一说,姑且把它写下来请读者判断。这件事就是1957年,老毛在上海小住,依惯例请几位老乡聊天,罗稷南老先生大胆地向老毛提了个假设: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么样?老毛的回答是:要么关在牢里继续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此事因为当事人都已经作古,只能存疑。我倒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为GCD执政后的一切言行早已证明了老毛的回答。我想说的是,老毛当初把鲁迅捧为神明的时候,号召党内外的所有人民,都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性,先进性和革命性。而一旦执政之后,大批当年言听计从,狠学鲁迅的人,却又象当年的鲁迅一样,反噬自己的人和自己的党,这一定是他始料未及的。不知道解放后的老毛心里是不是后悔过?或者说他早就预料到了,所以才有反右和文革。因为不把他们搞定,GCD说不定也永远不得安稳。
写文章的人,都绕不开鲁迅,这一点是勿庸置疑。他太高大了,很多人想借助骂他而出名,最好鲁迅先生能回敬他几句,那他的出名就更远大了。历史上很多人这样做过,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还有很多人是故意把他捧得高高的,似乎那样的话,自己也就站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当然是指在文学史上的位置。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做过,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我写文章也二十年了,写鲁迅先生是第一次,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自己是最后一次写他。因为,敬重先生,怀念先生的最好方式,是少提到他,少说起他,遵循他的遗愿,让他的人速朽。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把他为人和文章中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开放胸怀和高贵人格拿过来,学下去,贯穿到自己的人生和文章中。我愿意承认,如果我的文章,还有一点思想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那就是来自鲁迅先生。
愿先生在天堂安享寂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是你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小时候,当我躺在床上翻看百科全书时,一下子就被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迷住了,那就是――地球。我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天文的海洋,这一投,就是几年。
随着读天文书籍的增加与加深,我的兴趣随之增加,我更是被奇妙的天文现象,奇特的天文奇观与一些神秘的,仿佛披着一层浓密的金黄的面纱的未解奥秘。
父母发现我喜爱天文学以后,买来大量跟天文学有关的书籍给我看,饱读书本的我,天文知识得到了提高。父母见我有点基础了,便将我送去柳泞街青少年宫读书,还特地从北京买来一台天文望远镜,供我观察月亮及近地小行星,近地行星等距地球稍近点的近地天体。这使我的知识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这个理想,我要努力奋斗,要学好各个科目,为了理想,我要努力奋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