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和新的风格,就是浪漫主义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的形成,钢琴音乐进入它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许多作曲家开始从个人的情感角度去观察世界,以突出自我感受,将灵感及超人的作曲才能尽情发挥于精致、玲珑的钢琴小品中这时的德国先后出现了四位作曲大师: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他们为世界钢琴小品的写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
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
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
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
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
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
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
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
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
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
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
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
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
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
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
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
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
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
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
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
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
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
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
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
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
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
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
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浪漫派,也就是浪漫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出现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首先反映在文学中,后来扩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是对传统、古典模式和束缚个性的种种权威的反叛,重视个性、主观、情感的自由表现和抒发。
音乐的浪漫主义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从古典向浪漫时期转变中承上启下的作曲家。整体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经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着力于在音乐中表现他的个性,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独立和自由。
直到贝多芬为止,音乐家们都是在贵族的“保护”下生存的,这使他们处于依附他人的社会地位。莫扎特、贝多芬都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家才成为自由、独立的艺术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不等于物质上的幸福,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总之,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假如我们乐于平均起来计算一下,在今天的音乐厅里听到的钢琴曲目中,浪漫派钢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们的漫游,也将尽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欧洲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创作了四首钢琴奏鸣曲,许多舞曲。他的广为人知的钢琴曲是《华丽回旋曲》和《邀舞》,都写于1819年。两首作品的性质也相近,都华丽、明快,在优美、轻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华丽回旋曲》的主题是:
与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传的要更广些。邀,就是邀请,乐曲描写的是邀请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对乐曲给予了生动的解释,大意是:开始是一个男的很有礼貌的邀请一个女的跳舞:
这条低音区的上行旋律表达着这个男人诚恳的态度。但女的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有礼貌,不过谢绝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请,低音旋律又重复一次。这次,引出了两人的交谈,很自然的共进舞池。后来就是华美的多段圆舞曲了,是一听就清楚的优雅的舞蹈场面。当舞蹈音乐停止后,类似开头的音乐再次出现,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达谢意,两人友好地互相告别。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标题带有情节性音乐也沿着情节的线索发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31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
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以情带声”这个词常用在声乐表演中,意为音乐表演有情才能有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的道理。古筝的弹奏同样也需要“以情带声”,如果只注重演奏技巧的单方面运用,而忽视作品的内在感情和韵味,那么演奏出来的音乐必定会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现是非技术性的东西,并非像演奏技法一般是实质的,它没有大致标准,是流动的,发自内心的,随作品变化,甚至同一作品中也是有多重复杂情感,因此许多古筝爱好者和学生都觉得作品情感把握及情感表现很难得心应手。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对音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音乐的审美情感,通过下列方法来培养审美情感,提高情感表现力。
1充分了解作品可以促进情感表现
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奏中情感表现的根本,否则情感表现无从谈起。只有演奏者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正确、充分地理解,演奏时才能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的完美情感。所以,拿到一首作品时,首先应该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作品风格及主题思想。身临其境地用心感受时代背景及特定的环境给作品印上的情感烙印。对于历史题材的作品,翻查有关反映当时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深入程度不同,在音乐表演中演奏的效果大相径庭。
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正确的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激发感官,以情动人。演奏者只有带着对作品内涵与情感的充分理解,然后体现在演奏之中,才能将作品演奏的至臻完美,“演奏者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就是这样来理解的。
例如《渔舟唱晚》这部作品,它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意境深邃的筝曲。美的标题给乐曲穿上了美丽的服装,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之时,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景象。
首先是结构之精美。乐曲分三个部分,内容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动人。
第一部分为抒情的慢板,婉转悠扬,带有优美的歌唱性,加之演奏时配以左手的“揉”、“颤”、“吟”等伴奏装饰技巧,所产生的声音效果如同波浪般的清心荡漾,这足以撩人心扉,给人以舒展、恬静的美感。
第二部分速度欢快,旋律变得活泼流畅。演奏时以“揉”、“颤”技法奏出“4”音,并用明快短促的花指弹奏,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一连串模进和变奏手法,且速度逐渐加快,具有水波荡漾之美感。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最后乐段,旋律起伏多变,如同春风吹拂柳丝飞舞。乐曲力度逐渐加强,演奏运用了各种按滑跌宕的催板奏法,使乐曲表现的场面更加欢快、热烈。
其次是意境的美。因其乐曲赏心悦目,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美丽迷人的晚景:夕阳西下的余辉,映洒在湖面上,碧波与晚霞的色彩映照,描绘成的画卷多美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桨声、摇橹声、浪花声、渔歌声、欢笑声等这一切,组成了一曲多么迷人的交响乐啊!当演奏者体会到这般意境时,自身情感得到大大地升华,成就了更加完美的演奏效果。
2巧妙结合技与艺可以促进情感表现
弹奏时纯粹的演奏技巧无法将音乐的灵魂完整地表现出来,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是说,只有纯熟的演奏技巧没有艺术表现是不行的,只有将演奏技巧完全融入到深刻的情感意境中,巧妙地结合技与艺,才能使乐曲表现得更完美动人,真正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我们在演奏时会发现乐谱上标有一些感情记号:例如渐强、渐弱、渐快、渐慢记号等等,作曲家想通过这些标记来表达他的某种情感。所以,在弹琴之前要仔细读乐谱,构思好每一段怎么处理,整个曲子的高潮在哪里,以怎样的形式和情绪收尾,强弱记号如何溶入到乐曲中,如何做到真切的情感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比如在不同的乐曲中,相同的记号所要表现的强弱、力度等要求也是不同的。不能单纯地去给以解释,都要透过整体详细分析,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独自的见解与感受,不一定要完全照搬作曲家的思路,只有符合乐义和了解作曲家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另辟蹊径地弹奏出拥有自己风格的曲目。简言之,所有的演奏技巧、音乐术语、音乐记号等都是有机的为音乐服务的。
3丰富联想力可以促进情感表现
古筝艺术是离不开联想力的。联想力是进行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联想才可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演奏者的联想力越丰富,对曲调的体验就越清晰,对乐曲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就能更深刻的领会。
例如乐曲《临安遗恨》,如果演奏者能结合着当时的历史背景,将自己想象成为民族英雄岳飞,肩扛枷锁、脚戴铁镣。仍然忧国忧民、坐卧不安,及古代战场上万马奔腾,岳飞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卫江山的壮烈场面。那么他的情感就能爆发,乐曲中蕴含的“情”就会自然地表达出来,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我们的联想力加强我们所要表现的内容,使之较全面较细致的掌握音乐的风格韵律,以达到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艺术感受来,这样,在演奏中才能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4提高学识修养可以促进情感表现
除了具备前面的条件外,还应该通过提高个人音乐素养、文化修养来更好的表达作品。
(1)多看文学书籍。文学反映的是生活,文学是借助艺术来表达作者思想观念,文学作品决定了作品中暗示和象征手法的存在。多读关于音乐史的书籍,了解作品的时代以及特点,了解作曲家生平、背景。通过多读中外的文学作品开拓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2)多看绘画作品。艺术是相通的,通过多看绘画,可以提高想象力,透过作品(绘画)感受到内涵和意境,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的内涵和意境,展现给听众一幅画面。
(3)多听赏音乐会。为了增强自身音乐素养,开拓音乐视野,有机会多欣赏一些音乐会、多听讲座以及观摩等各种近距离接触音乐的机会,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作品。
总而言之,古筝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存在于人的内心情感中,情感是使艺术生生不息、锦上添花的源泉。无论何种艺术的演绎,只有将情感加入其中,在对自己所接触的艺术作品中,加入最真实的情感理解,才能更好的演绎出作品,理解出作品的意,表现出作品的情。所以,好的古筝演奏是通过各种演奏技巧的自如运用,“以情带声”表达出与作品内涵相呼应的情感。
演唱者应根据不同歌曲中的不同内容与音乐中任用的形象,对音乐展现方面进行构思和设想。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作词人;歌词中的主人我那个就是自己;你是一个演员等等。
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小伙伴们能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在表达时就会更加的很真实和生动了。
演唱风格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作品的风格,而是演唱者的个人特色。歌曲主题的不同,与之相应的音乐节奏与律动的不同,就形成了风采各异的音乐作品。大家要从音乐风格,歌词意境,咬字方式,律动,和声乐技巧等方面去呈现演唱中的风格。
扩展资料
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
在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