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乐派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常指18~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
特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此后音乐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非凡推动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三大重要的曲式——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键盘奏鸣曲。
2、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
特点:浪漫乐派作曲家对和声技巧的发展同对音响色彩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储备和力度层次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
3、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特点: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创造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相结合,因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体裁和音乐语言上。
4、现代音乐(或称“现代主义音乐”、“现代派音乐”modernist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非传统作曲技法,非功能和声体系作为理论支撑的,用新的作曲手法、音乐理论、音乐语言创作的音乐。并非指20世纪创作的所有音乐作品。
特点: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 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扩展资料:
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是因为雨果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
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探究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因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短篇小说《阿达拉》(1801年)和《勒内》(1805年),已经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缺点的萌芽(特别是勒内这个悲观厌世的“世纪病”的典型人物的出现),
所以有些人常把整个十九世纪视作浪漫主义的纪元,有时甚至还把它的结束时间延伸到大约1910年间。
——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现代音乐
(一)古典乐派 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浪漫乐派 “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 (三)民族乐派 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四)现代乐派 “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其中除了仍有继承古典--浪漫音乐传统进行创作(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外,专业创作出现许多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xx主义”、“xx音乐”,名目繁多,总的趋向是从多调性走向无调性,以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响,完全脱离古典的美学传统。如果将它们按出现和流派的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的三个时期。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罗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概况: 1.从十九世纪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近代音乐"时期) (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 (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威勃恩(奥)、巴尔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勋伯格与威勃恩又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与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新音乐"时期) (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 代的)。主要作家有:巴尔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 (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 (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 (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作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 (5)十二音主义(又名“十二音体系”,十二个音同等重要。无所谓“调式”、“调性”和“主音”,十二个音任意先后排列,但不得重复。再次出现时,有严格的顺序原则。其和声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则,无所谓"三和弦")。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古典派 古典乐派是把巴罗克音乐之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古典风格为创 作特点的音乐流派。它包括德奥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早期维也纳乐派”、“盛期维也纳乐派”。我们一般所说的古典乐派主要是指盛期的古典乐派——即由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浪漫派 浪漫主义一词原指用罗曼语所写的故事,进而指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 富于幻想、易于激起读者感情的骑士传奇以至后来的传奇小说等。欧洲文学史家 用这一名词来称呼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 音乐上的浪漫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比贝多芬早一年出世的韦柏和晚一年去世的舒柏特是拉开浪漫音乐帷幕的人。浪漫乐派常被分为初、中、后三个时期。属于初期浪漫乐派(1820—1850)的代表作曲家除韦柏和舒柏特外,还有贝多芬的晚期以及门德尔松、肖邦、舒曼、 柏辽兹等;属于中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是:李斯特、瓦格纳、弗兰克、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柴克夫斯基等;被列为后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有普契尼、沃尔夫、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民族派民族乐派:一般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又都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与曾经高度发展但已日趋保守的德国、奥志利传统乐风相对抗。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总是乐于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歌调作为音乐素材,去表现那些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参加到反抗异族统治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与中、后期的浪漫乐派,处在同一个时期。以民族乐派总的风格来看,它是隶属于浪漫乐派的。只是由于民族乐派更加突出和强调本民族音乐的特点,它才单独作为一种音乐流派。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印象派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化学的新发现。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迷离扑朔,旋律也趋向片断零散。 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的气氛和情调。1892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 在他的歌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以及许多钢琴曲(如《意象集》、《前奏曲》)和管弦乐曲(如《夜曲》、《大海》)中都实践着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泻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先锋乐派、巴洛克乐派不太清楚。
我的也是从网上查的。
代表人物有以下作曲家:
早期:帕格尼尼,韦伯,罗西尼,伯特,柏辽兹;
前期:舒曼,李斯特,肖邦,门德尔松,苏佩;
中期: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理查德·瓦格纳,普契尼,布鲁克纳,古诺,圣-桑,威尔第,德沃夏克,安东·鲁宾斯坦,比才,奥芬巴赫,格林卡,勃拉姆斯;
后期:格里格,朱尔斯·埃米尔·马斯涅,理查德·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埃尔加,西贝柳斯,鲍罗丁,莫什科夫斯基,巴拉基列夫,居伊;
晚期: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马勒,穆索尔斯基,克莱斯勒,普罗科菲耶夫,沃恩·威廉斯,威廉·富特文格勒,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
知识拓展: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下图为肖邦
参考资料:
今天的文章初探了李斯特的浪漫主义精神在音乐中的体现,以及浪漫主义美学对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一生的影响,通过对音乐情感美学和音乐表演美学两部分的浅析,进一步体现出了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宗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美学角度聆听李斯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在欧洲音乐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诞生了众多璀璨而光耀于世的大师,其中有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是我们无法忘却的,他就是――弗朗兹·李斯特。 是浪漫主义造就了李斯特这样一位在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还是李斯特为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别无仅有的绚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可以说,浪漫主义在李斯特的身上得到了直观而深刻的体现,也可以说,李斯特是真正的浪漫主义斗士。 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积淀是李斯特音乐的重要表征和内在驱动力,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音乐表现是李斯特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必然因素,浪漫主义不仅是李斯特本人的性格使然,而且决定了李斯特成为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李斯特不仅是浪漫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自由的化身,而且其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丰碑中不可或缺的一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浪漫主义时期,大量的炫技性的作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大量的公众音乐会和音乐节也出现了,音乐家要面对比以往更多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演奏家成为乐迷的新宠,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而且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家非比寻常地青睐音乐会上做即兴发挥。可以想象,李斯特作品中的高难度技巧并不是真正难以逾越的峻岭,没有出现在乐谱中的现场即兴表演才是难以企及的颠峰。
1、李斯特的音乐情感美学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艺术观点和美学主张并不脱离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界的一般美学宗旨。诸如崇尚感性,坚持内容突破形式的原则,重视揭示内心世界,强调个人抒情性,喜爱自传体创作题材方面倾向于神话性、幻想性和传说性,富于借古喻今的特点,追求音乐创作的哲理性、象征性、抽象性和主观性,强调民族性,音乐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继承并发展了古典乐派的基础,比较古典乐派,更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更为重视综合在艺术方面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李斯特在音乐史上并不是以音乐理论而著称的,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确实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和现在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各种音乐理论的发展。他在一生中撰写了大量文章和数百封信件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美学,特别是钢琴美学的看法。如《论将来的教堂音乐》《艺术家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中的生活条件》《音乐学士信札》《罗伯特·舒曼》《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匈牙利的吉卜赛音乐》《肖邦》等都广为流传。他的钢琴美学内容广博,无论是对钢琴音乐的表演、创作、情感表现力、技法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李斯特是一名注重钢琴表现形式的音乐家,但他更为重视钢琴音乐中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他认为音乐的表现力胜过许多其他的艺术门类,而在音乐门类中,他最熟悉和擅长的钢琴又是极具表现力的乐器。他的《送葬曲》钢琴曲是在惊闻自己的祖国革命失败之后创作的,他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满怀激愤,也非常有感染力。与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关于音乐自律论的观点相反,李斯特始终相信音乐具是有他律性的特点的。他认为,音乐中一定要有真实的情感,而且伟大的作品都是由炽热而不朽的情感所组成的。在谈到音乐的情感问题时,李斯特认为音乐有内容,而这个“内容”正是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情感既是音乐的内容,又是音乐的形式。
2、李斯特的音乐表演美学
浪漫主义时期的表演美学不同于古典主义的时期,感性和主观相比较理性和客观,更居于主要地位。个人主观体验成为表演的核心内容,不论是演奏者还是观众都是如此,当时的很多演奏家习惯在表演现场即兴演奏,对原来的作品进行随意改动,而观众也对这种表演方式也赞不绝口。由于作曲家与演奏家的统一,引起了对即兴演奏和表现技巧的欲望。这两种因素事密不可分的,正因如此,作曲家的演奏能力在那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浪漫主义信赖与喜爱即兴演奏,因为它最接近他们的即兴创作理想。
此外,注重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心理刻画,在表现方式上对自由、幻想与夸张地进行强调,成为一切浪漫主义艺术,也包括表演艺术的最基本特征。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表演的代表人物的确非李斯特莫属。因此他也形成了自己的钢琴表演美学。李斯特将钢琴表演置于艺术表演活动的中心地位。也就是说,在钢琴表演的时候,表演者是整个活动的关键,而非作曲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李斯特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自身的表演能力和创造个性,他不拘泥浪漫主义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于原作,甚至根据当时的形势和表演状态随意增加或改变原曲的样式。其次是强调表演者李斯特的个人技艺,认为只有技艺超群的演奏才是成功的表演。不仅仅是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演奏家都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演奏本领和能力,甚至被认为是天才,正因如此,演出中体现出来的技艺性是观众最为津津乐道的,也是演奏家所追求的表演美学。强调个人的主观情绪的抒发与表现,同时使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展现激动人心的效果,李斯特侧对观众,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表演,为自己夸张的举止和沉醉的姿态所着迷。李斯特给钢琴表演美学带来了鲜明的个性,这是浪漫主义风格具体的体现,而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和美学思想不仅沐浴在这种浪漫主义思潮的和煦中,同时他用自己的才能和决心极大地推动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表现。他的音乐作品极具戏剧性,前半生中充满了尘世的浮华,后半生却又写尽了未来的前景,他既是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又是启迪思考的睿智先知;他是带来鲜花、掌声的天使,又是神秘、矛盾的魔鬼。他的音乐既是浪漫主义的里程碑,又是投向未来的长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