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古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吗?

你知道中国古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吗?,第1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它们感情强烈,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浪漫主义作品 中还多用夸张、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楚辞·国殇》是屈原对战士勇敢作战的赞歌,全诗用大量文学手法渲染战斗的惨烈,突出浓重的赞美、歌颂之情。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注重引入飘渺的事物,以大胆、自由的手法着重描写理想中的世界,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强烈情感。

如《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这是极度的夸张;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

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在那个时期,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面对林林总总的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人们感到神奇莫测,不能理解。诸如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使人们迷惑惊异。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人们恐惧不已。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这些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代代流传,后世称之为神话。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二 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中国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而且没有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只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神话片断,虽不够系统、完整,内容却很有特点。按其内容划分,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 对于宇宙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内容。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总之,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类首先要思考的,难怪它要成为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了。创世神话的创作者尽管对这些问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但那些充满幻想的描述却极富魅力。例如《淮南子·精神训》所记天地蒙、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的神话,《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所记天地混饨、盘古首生、宇宙开辟的神话,《风俗通》所记女娲造人的神话和《淮南子·览冥训》所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开辟和人类起源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虽然看似荒谬而无道理,却表现了我们的祖先认真探索、大胆想象的创造精神。 大自然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威力无穷,神秘莫测,使得原始人类由迷惑而生畏惧,由畏俱而生崇拜。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如此生机勃勃,富于活力,俨然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实体;而风云雷雨、山川鸟兽也往往被他们认作神灵。在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启示下,他们通过想象和幻想,以有形的事物去表现无形的自然力,进而创造出自然神的形象和故事。这便是自然神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是颇为出色的一支。《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出色的自然神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 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据《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夸父,神兽也。”《山海经·西山经》谓“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疑为“尾”之误)而善投”。可见“夸父”实为自然神的形象。自然神话多以山川风雷、鸟兽草木之类自然物为描述的对象和故事的主角,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与解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英雄神话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标志着神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世神话和自然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认识和借助想象对自然力的征服与支配,英雄神话则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意味着人类自身成了意识的对象、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标志着神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英雄神话中的主角,大多是半人半神或受到神力支持的“英雄”;关于他们在征服自然或在社会斗争中创造英雄业绩的故事,便构成了英雄神话的主题。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英雄神话是数量较多且极富魅力的一支,如《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的神话故事,颂扬了与自然作斗争、为人民兴利除害的英雄。《黄帝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的神话故事,则是社会斗争的反映,描述了氏族社会部落之战的英雄。《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载《刑天与帝争神》的神话更为动人: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故事中的“刑天”,无疑是一位敢于斗争、不怕失败的英雄。 这一系列神奇灵异的英雄群像,在我国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闪光。 此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不少关于异域奇国、怪人异物的传奇神话。它们大都记载于《山海经》中,出自所谓山、海、大荒之四裔。诸如“其民皆生毛羽”的“羽民之国”,“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的“ 头”,“一臂三目”、“能为飞车”的“奇肱民”(此又见张华《博物志》),“其为人兽身、黑色,火出其口中”的“厌火国”,“捕鱼水中”的“长臂国”,“一身三首”的“三首国”,“食稻啖蛇”的“黑齿国”等等。一幅幅神妙怪异、趣味横生的画面,反映了古代人民企图突破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表现出惊人的超现实、超自然的想象力。其中显然也含有描述远古时代华夏四裔氏族社会野蛮生活的痕迹。传奇神话数量较多,涉及面广,形象奇特,别有意趣。它们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原因,以致零星散乱,现存者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篇章或片断。 但尽管有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无论是对宇宙产生、人类起源的“真”的探索,对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善”的礼赞,还是对崇高、粗犷、神奇、悲壮的“美”的讴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和全人类神话一样,中国古代神话也经历了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从神话的发展历史看来,大致经历了从灵性神话到神性神话再到人性神话的不同阶段。由于中国古代神话在流传过程中曾被后人不断改造、加工,以致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故以现存者而论,上述发展阶段便难以明确地分辨界定。特别是以人格化的动、植物神为标志的灵性神话,其原始面貌多已失去;而以兽形神或半人半兽形神为标志的神性神话,和以人形神为标志的人性神话,也往往混杂在一起。不过,倘细加分辨,却也大致可见其分属于不同的发展时期。 大体上看来,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 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这不仅是由于历代统治音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有意识地对神话妄加窜改;也不仅是由于中国古代史学发达较早的缘故;主要原因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的结果。“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因而鄙薄神话为荒唐怪诞的谬悠之说,把“神”人化,并对一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作了一番看似合理的理性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篇》),解释“黄帝四面”为“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太平御览》卷79引《尸子》);把“夔一足”讲成“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等等,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典型实例。随着神话的精神内核被抽去,它就难免于消亡了。 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的武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寓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之文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 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仙话,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其共同特点是:主角由女神化为仙女,形象由粗野变为美丽,情节由荒谬走向“合理”。总之是经过了有意识的修改和润饰,掺进了方术之士的仙道观念。这无疑是神话变质、趋于消亡的又一原因。 回答者: 迷途的蝎子 - 助理 二级 2008-12-18 10:56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回答者: 打开心灵的窗 - 高级经理 七级 2008-12-18 11:01 中国神话丰富多彩,内容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①创世神话。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又称开辟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种: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的神话和人类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的神话。天地开辟神话有3类:第一类,以创造神为主体 ,创造世界 。这个创造神的形象、称谓以及开辟天地的方式各有不同。瑶族的创造神叫密洛陀;彝族的创造神有4个:八歌 、典尼 、支格阿鲁和结支戛鲁。第二类,巨人化生神话,讲述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如汉族的盘古神话,阿昌族的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 ,彝族神话 《 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金》等。第三类,自然演变的神话,讲述的是想象中的天地自然形成的过程,既不是开辟神的创造,也不是巨人化生 ,完全是自然演化。如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等。这些神话,在各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古歌中保留很多。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类:一类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类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在民族创世神话中,人的来源有卵生、葫芦生、石头生,以及从山洞或树林上出来的种种不同说法,但较常见的是泥土造人的说法。如女娲神话。 在创世神话中,解释人类由来和说明民族起源的内容常常结合在一起,把民族起源和人类由来看作是同时发生的 。彝族史诗《梅葛》中记载的创世过程,以兄妹成亲,生下怪葫芦,出现8种人,解释8个民族的由来。创世神话具有世界性,它是人类原始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②日月星辰神话。解释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神话。日月星辰神话首先提出了日月星辰的由来问题。中国神话对此说法各异 ,大致有以下5种 :生育说、肢体化生说、蛋生说、铸造说、神创说。此外,还有太阳是英雄神和天帝的说法 。也有神话解释某些星座的来历。 日、月有规律的出没运转是日、月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神话描述日、月的生活日程也像人类一样有劳作、有休息。月中的阴影及月的圆缺变化是此类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又一方面。汉族神话中就有嫦娥奔月化为蟾蜍、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说法。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解释月中阴影的神话。关于日、月之间的关系,人们想象它们有着同于人间的夫妻、兄妹、姊妹、姑嫂等关系。对于日、月食的现象,神话中亦有神奇的解释。如汉族就有天狗吞食之说。射日神话是日、月神话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所叙述的基本内容是:天空中出现了多个太阳(或月亮),强光照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英雄的神箭手射下了多余的日 、月。这类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企图控制太阳、征服干旱的愿望。 日月星辰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对于天体的朴素认识,其中有的则表现了他们企图用巫术手段控制天体的愿望,具有原始科学和某种实用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始观念的渗透融合,最终化合成为充满了天真幻想的神话,并被文人取为创作题材。 ③动植物起源神话。自然神话的一种。它是原始人民对于动植物来源和特征的解释性故事。在原始渔猎和采集经济时代,人类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不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人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动植物也像自身一样具有知觉、感情和生活历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同人的生活、生产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动植物,则运用形象化的幻想手法说明它们的来源和特征,便成为动植物起源神话。 在中国流传至今的神话作品中,单独讲述动植物起源神话较少,大多作为局部的情节存在于原始神话和创世史诗中。如布依族的神话史诗《开天辟地》中讲森林和珍禽异兽是由翁戛神的头发和身上的虱子所变的。《夸父神话》中讲桃林是夸父在逐日途中渴死后弃下的手杖变成的。这类神话认为动植物是由神体的某一部分或神的器物变化而来的。 此外,有的神话认为动植物是创造神创造的。如彝族史诗《勒俄特依》讲阿俄暑补神到人间创造生物 ,把3种树栽在地上,从此有了树;把花鹿放在森林,从此有了动物。还有一些神话认为神、人、动植物是互生的。 ④洪水神话。世界性的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神话。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的记载,多和治水相联系。如《淮南子·览冥训》中就述及女娲补天和治水的故事。此外,还有鲧 、禹治水的神话。它们都没有直接和人类再生相联系。后世所传洪水神话反映远古某个时期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灾异之后,洪水遗民两兄妹结婚,再生人类。这个神话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西南系统的洪水神话一般说是:雷公发洪水,淹没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芦里避开洪水,而后结为夫妻,婚后繁衍出不同的种族。北方系统的洪水神话说:洪水泛滥 ,淹没世界。伏羲、女娲(或盘古兄妹)在石狮子或乌龟等的保护下,避过洪水,随后结为夫妻。最后,兄妹捏黄泥人 ,再造人类,从而成为汉族“人祖”。这两大系统神话都存在原始血缘婚的痕迹。它似是中国原始社会从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过渡的婚姻形态的反映。由于社会阶段的不同,神话中对兄妹婚所持的态度也各异。早期神话以为兄妹婚为延续人类所必需;后期神话则在肯定程度上有所不同。近代西南苗 、瑶、彝等民族的洪水神话资料,在闻一多《神话与诗·伏羲考》中征引较详。中原和北方汉、蒙古、达斡尔等民族的洪水神话,不断发现。它们有的和开辟创世神话相融合,有的出现了严重的佛教化倾向。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口传的洪水神话常在衍变之中。 ⑤女娲神话。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位伟大女神形象。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造人。传说女娲揉团**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因为繁忙便引绳入泥浆拖拉甩动 ,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 (见后汉应劭 《风俗通义》)。另一个是补天。补天之说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传说上古时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块去修补苍天;斩断鳖足树立在大地的四周,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女娲也可算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经作过笙簧。这与后来中国西南民族所吹的芦笙相似。女娲也可以说是音乐的女神。也有传说说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风俗通义》),让青年男女互相婚配,繁衍后代。她又是婚姻的女神。 ⑥伏羲神话。关于中国文化创造的神话。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 。他能够沿着生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则根据这种原理,做了捕鸟的罗。伏羲还制作了瑟,创造了《贺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显露出来了 。 伏羲后来做了东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属神。传说中还有伏羲与女娲为夫妇的说法。此说大约出现于西汉时代。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语。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上即有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娲交尾的图像,一边标明是伏羲,另一边可能是女娲。 ⑦帝俊神话。中国古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的神话。甲骨文称为高祖 。他本是殷民族的祖宗神,后来才升为天帝的。他的形状在甲骨文中是鸟的头,猕猴的身子,一只足 ,手里似乎还拄着一根拐杖 。有关帝 俊的神 话 ,集中保存在《山海经·大荒经》以下五篇里,其他书籍并无所见。帝俊的两个妻子,一个叫羲和,住在东方海外的甘渊,生了10个太阳;另一个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12个月亮。还有个妻子叫娥皇,住在南方荒野,生了1个头3条身子的先祖。帝俊时常从天而降,和一些五彩鸟交朋友;下方帝俊的两座祠坛,就是由这些五彩鸟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斩下竹的一节,剖开来就可以做船 。尧的时候 ,10日并出,帝俊曾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残留下来的帝俊神话的片断 。从中可以见到帝俊作为天帝的神性。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 ,帝俊又化身为传说中人间的两个帝王,一个是帝喾辛氏,另一个是帝舜,他们都是半神的英雄,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在流传。 ⑧羿神话。羿是中国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根据先秦古籍的记载,羿或称夷羿(《 左传 》、《 天问 》),或称仁羿(《山海经》)。有关羿的神话说,尧做国君时,天空中出现10个太阳,把禾苗晒焦,百姓陷入饥饿之中,各种恶禽猛兽乘机危害人民。于是天帝俊赐羿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叫他去解除人民的艰难困苦。羿下到凡间,首先把10个太阳射落9个,然后他又诛除猰貐 、凿齿 、九婴、大风、修蛇等凶残的禽兽。最后到中原地方的桑林中捉住那头为害最烈的大野猪。他将野猪肉蒸熟后奉献给天帝,满以为会受到嘉奖 ,哪知道天帝却因为羿射杀了他的9个太阳儿子 ,很不满意羿的作为。此外,还有羿射河伯,羿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等片断的记录,反映羿的另一些活动和他的悲剧性的结局。《淮南子》还记载了民间奉祀羿做消灾除害的宗布神。 ⑨嫦娥神话。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嫦娥奔月神话最为民间所乐道。始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神话说羿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药物后带回家中。嫦娥趁羿不在 ,偷吃了不死药,不觉身子轻飘飘地飞离地面,奔向月宫。嫦娥奔月的神话还见于较早的《归藏》,但《归藏》记叙粗略,只说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奔往月宫做了月精,似乎还未和羿相联系。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宫化为蟾蜍的记载,今本已无,显示了人们对嫦娥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魏晋六朝到唐代这段时期,人们对嫦娥的同情愈加发展,化蟾之类的古老传说渐被遗忘。有些学者认为嫦娥即《山海经》中的常羲

先是原始神话故事的产生

进而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辞的产生 尤其是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产生 奠定了我国古典浪漫主义的基石 这个时期不能忽略庄子的寓言杰作 给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

在诗歌史上 我们会首先记起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是以浪漫主义著称的·······

一、中国古代神话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理想。像《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夸父逐日》等,体现了原始人探索的意图,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成因的理解。像《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等,表达了远古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决心与勇气。像《黄帝擒蚩尤》、《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黄炎之争》等,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统治秩序的挑战。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这些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外,还为后代各类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诗经大雅生民》中后稷的种种神迹、《楚辞》中诸神的出现、战国时期庄子笔下《逍遥游》中的鲲鹏的变化、三国时期曹植作品中洛水女神宓妃形象的塑造,均是对神话意象的妙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利用神话素材进行再创作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唐代李威小说《柳毅传》、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其中就有大量令人赏析的神话情节。远古神话故事中的素材,经后代作家们发掘、改造,给人的感觉总是常出常新。

二、中国古代神话在表现方式、创作手法等方面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神话在构造上和基本意识上的特性,成为决定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最根本要素。神话的原始的质朴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中国文学叙事抒情的传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奇特幻想、生动的情节以及夸张手法的成功运用,都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庄子创作的《逍遥游》、《德允符》、《大宗师》等散文,都出现了很多幻想,笔下的蝉、斑鸠、小雀、树、蛇、鱼,都会说话,这些丰富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屈原《离骚》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出现,大胆地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地糅合,发展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唐代李白的诗歌,借鉴神话中的浪漫手法,将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使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他借用大胆的夸张,“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之体,抒无形之情,让奇情壮采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宋代的苏轼以神话中的浪漫主义为基调,借用想象与夸张,将豪迈的情感、坦率的胸怀表现得欢畅通透,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魏晋的志怪、唐宋的传奇、宋元以后的小说戏曲,不仅继承了神话的浪漫精神,而且吸取了神话的素材和艺术经验,后代的文学创作不断走向辉煌。

三、中国古代神话宏扬民族正气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这些始祖神在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壮大、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如开辟大神盘古在完成了天地开辟任务之后,就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与头颅化成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与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了金石,而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则变成了人类。女娲,她在完成了补天、造人的大功之后,也将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万物。所以《山海经》中云有神十人,乃女娲之肠所化。

浅谈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意蕴

  [摘 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神话,开启了古代

文明的先河。上古神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而且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

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

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关键词] 上古神话;文学意蕴;神话思维

  上古神话,也就是通称的狭义神话,是生产力低下的

原始社会的产物。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起初

本是简单的零散的,后来才逐渐汇为比较复杂的整体,到

奴隶社会初期就登峰造极。以后,当有文字的历史记载

开始出现的时候,古神话便逐渐消亡了[1]。若将我国上

古神话的时间观放到历史纵轴上加以标示,那就是从盘

古开天辟地到鲧、禹治水的这一段时间。

  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明的摇篮,它以瑰丽的想象、

斑斓的色彩,保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

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

精神,对后世的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同时上古神话中的

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笔者以为,

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意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为中国文学提供素材

  上古神话故事、神话材料,常常是文学创作的源流,

后世文学的蓝本,被后代文学家所引用,从而创作出新

的、具有色泽特异的作品。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嫦娥

奔月等在中国流传极广,对后世的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影响到我国文学作品最早的是《诗经》。《诗经》是我

第一部诗歌总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在

《诗经》中有所体现。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

和后稷诞生的神异,基本是取材于神话的;而在《诗·大

东》里首次出现了织女和牵牛,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

个星座在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的神话的影子已经隐约可

见了。

  还有《庄子》一书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缥缈奇

变”(刘熙载《艺概·文概》)著称,《庄子》说理的精妙和

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也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楚

辞》中涉及到的神话传说人物甚多,而且在这些篇章里,

屈原运用神话材料,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

写他对当时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

爱国主义思想。其中尤以《天问》一篇,神话材料运用得

最多,作者的忧愤也最为深广,《天问》中提出了170多

个奇兀的问题,以神话的比重最大。女岐、鲧、禹、共工、

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原对这些神话中

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传说

的怀疑中,表现着诗人的情感和爱憎。

  运用神话材料入诗最显得有力量的是陶潜《读山海

经》中的两首,一首写夸父追日,另一首写精卫填海和刑

天舞干戚,将神话里几个神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充分表达

出来了。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盛赞他们的精神: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在唐代的诗歌中,神话的运用更是尤为显著,不少诗

人的诗篇都有神话方面的取材,最突出的当以盛唐时代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的诗中大量的取材于神话典故,

给人印象最深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

甫吟》等,几乎全用神话传说材料组合而成。

  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

学的最高点。最著名的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小

说。《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石中生人”

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

涡水怪无支祁的共同形象。同样清代的小说取材于神

话的还有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镜花缘》前40回是全

书的精华,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这一部分差不多全取材

于《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和奇特的动物植物。《红楼

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除小说外,戏剧也受到神话的影响。如京剧《嫦娥奔

月》,即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的神话,动画剧《宝莲灯》也是

取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等等。

  总之,后代无数文人用自己的笔演绎着这些流传的

千古神话,并赋予新意,从而使古老的神话放射出瑰丽的

光彩,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是文坛上出现“神话”回潮

了。

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从上古神话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先民超越自然力

的制约和压抑,去开创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

品格,无论是“人兽合体”的神话形象,还是无尽的奇思妙

想,上古神话以奇妙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怪诞的形象表

现和寄托了人类超越有限的条件和局限,向往着无限境

界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为后世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提供了借鉴。

  后世的生活中,在某一时代(或某一文化人),由于

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上古神话,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奇妙想象、

瑰丽的色彩、奔放的情感,给这个时代(或这个文人)注

入新的活力,让后世的文人得以在文字中寄托无限的理

想和感情,找到一块心灵休憩地。这时候,浪漫主义文

学便在中国大地活跃了,其中以积极浪漫主义最为突

出。

  当中又以屈原表现最为明显,开积极浪漫主义之先

河。他广为采撷流传的神话、祭歌,创作了《九歌》、《招

魂》等充满奇特幻想的诗篇。作者在这些诗中。御风乘

龙,招唤群神,遨游太空。种种越轨的想象,夸张的渲染,

使整个作品呈现一种瑰丽警拔的格调,这一切都得益于

神话发达的想象力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屈原与恶势力

抗争不已,“九死其犹未悔”的战斗也同神话那种积极奋

发的精神一脉相同。屈赋“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

龙虬。思佚女”,意在“申纡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

谏”[2]274;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在现实生活的基

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

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集中继承了上古神话中的这种

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

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

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等无一不继承这种创作精神。

  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田园

隐居诗人,竟然也被上古神话那积极进取的精神所感动,

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与上帝争神的刑天等不屈不挠

的神话角色,有声有色地进入他的诗中,显出悲歌慷慨的

气势,以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在他“悠然见南山”超尘

脱俗的外表下,又长存着夸父、精卫、刑天那种积极进取,

永不言弃的积极浪漫主义气质。

  更有大诗人李白,他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梦中幻觉,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神话天地,展示出“虎

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奇景;忽然梦醒,作

者又回到丑恶的现实生活,终于发出无可遏抑的感

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中

奇幻的景象,正是李白为着抗议现实而虚构的一个与之

对立的世界。这样,神话材料在李白手里又一次显示了

积极战斗的作用。还有《梁甫吟》、《蜀道难》等脍炙人口

的名篇,也都巧妙地编织了古代神话传说,使作者抨击

现实社会的怒火,如游龙走凤,驰骋于天上地下。那汪

洋恣肆的风格、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不正是上古神话

的浪漫主义的发扬光大吗!

  此后,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

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

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三、构筑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

  上古神话中充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乐

观精神,洋溢着不屈从于命运的战斗精神和无何遏抑的

进取意志。补天、射日、移山、填海、甚至与太阳竞争高

低等神话,正是这种精神和意志的体现,夸父、精卫、愚

公的人物形象的流传,精卫还被后世称为“志鸟”、“誓

鸟”的民族自励的精神象征。它们激励着人类去追逐更

为美好的生活,并为后世文学带来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对后代文学乐观精神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国神话具有变形神话的形态,不死观念,有乐观

的结尾,体现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审视古代神话任

务的结局,可以发现,很多神话人物最后的死并不是真

正意义中的死亡,而是一种死后再生的转化过程,也就

是一种“化生模式”[3]。女娃在东海淹死后,化生为精卫

鸟;女娲死后,其肠化为十节,成为十个神人;“昔者鲧违

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鲧死后,腹生禹;涂山氏

死后化为石头,石裂生启。这些简朴的、极少修饰的故

事都表现了死后再生的模式。神死后,并非消失得无影

无踪,而是经过“化”这一过程,获得了另外意义的新生,

虽然神的外形凐灭了,但化做了一脉相承的新形象,表

现了理想化的乐观思想与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上古

神话的这种“化”而再生的模式,对于注重生生不息的中

华民族是莫大的心理安慰,它与晋以后流传的梁祝死后

双双化蝶的故事,其心理寓含与之是一脉相承。

  这种乐观主义影响到后世的文化,便表现了中华民

族的潜在意识和文学中缺乏真正意义的悲剧。悲剧美寓

于崇高美之中。我国一些主要的著名神话,其主人公大

都是悲剧角色,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但这些神话故事,

又不是一悲到底,它们一方面写了自然力的强大和英雄

的悲惨死亡,另一方面又写了先民控制自然的信心、力量

及幻想中的最后胜利,以及为此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

神。比如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都不同

程度地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和崇高情怀。他们的牺牲

是悲剧,但他们牺牲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这就使故事悲而

不哀,悲而能壮,死而不亡,引起人们对牺牲者的崇敬,同

时展示出光明和希望。因而,这类神话在富于悲剧情怀

的同时,显现出来的更是一种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构筑

了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的家园。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

后世一些进步作家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屈

原、陶渊明、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柳宗元等诗文的创

作无不从神话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食粮。

四、象征想象神话思维的启蒙

  神话思维的特征是象征。黑格尔分析过这种特性:

“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就生活在诗的气氛里。所以他

们不用抽象思考的方式而用想象创造形象方式,把他们

的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变成认识的对象。”[4]

  我们通常认为象征性思维是由西方传入,殊不知象

征原则在上古神话中的已被成熟而广泛的运用,特别是

在“人兽合体”的上古神话中。神话以兽的某些特征弥

补人之不足,用来表现和寄托人类超越自然力的压制,

向往自由的意愿。比如伏羲、女娲、共工为“人头蛇身”,

黄帝的子孙轩辕国民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

经·海外西经》),祝融是“兽身人面”(《山海经·海外

南经》),陵鱼是“人面,手足,鱼身”(《山海经·海内北

经》),“其为人长头,身生羽”的羽民,“其状为马身而人

面,虎文而鸟翼”的英招等等。塑造这些在自然界并不

存在的动物的形象,均是为了表示一定的象征意义。究

其寓意,大概就是先民想借自然物之力,补人自身之不

足,从而达到战胜自然力,获取一定程度的自由的愿望。

人只能行走,不能飞行,于是幻想中长出羽翼,便克服了

这种不足。人疾跑不如马,威猛不如虎,并无翼不能飞

行,于是,借而取之,组合成形。神话正是这样才成为神

奇,但这神奇中却涌动着上古初民祈求征服自然力,向

往自由的韵律。这对日后各种文化艺术中象征手法的

使用,起到了启蒙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创作中,象

征主义手法更是成为最常用的艺术手段,使得中国思维

韵味无穷,如以“美人”喻志,屈原诗云“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而骆宾王咏蝉诗“无人信

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则是以蝉暗示自己的

高洁;孟浩然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则是以羡鱼表达羡慕为官的心情;李白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蜀道

难》),则是感叹做官之难。可见,上古神话中象征手法

的广泛使用及流传使文学创作中的象征物和情感表达

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情理交融。

  神话的思维,同样充满了幻觉和想象。马克思认为

“神话艺术是人民的幻想,是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

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5]47它本身虽然不是自觉

地运用想象,却仍然同后世文学的想象有共通之处,表现

了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说:“神话作为

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

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

性的故事。”[6]我国上古神话善于借助于想象和幻想,创

造了许多同自然作斗争的英雄,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射日

除害的后羿,与日逐走的夸父,根治洪水的鲧禹,衔木石

填沧海的精卫等等,这些英雄人物表现了古代人民同自

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心,而那些大胆奇异,惊心

动魄的想象更是启发着后世创作手法的创新。中国文学

创作中的比兴手法乃是脱胎于上古神话思维那种比喻式

的联想和象征性的想象。如,《诗经》之比兴是这种艺术

思维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表现;屈原的楚辞整篇为比兴的

系统;老耽的《老子》多借自然物象以喻事理;庄周所作

《庄子》寓言连缀篇成文,成喻设喻等等,这些正是对比兴

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马克思曾说:“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

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5]118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上古

神话。花开花落,悠悠长歌,上古神话经过漫漫历史长河

的积淀,不仅为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艺术

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以其不自觉的象征和想象的创造性

方式影响了后世作家艺术思维的发展成熟。这是先人留

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学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

另外,它所体现的积极、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其所蕴涵

的积极文学精神蕴涵于传统文化之中,积淀在民族的潜

意识里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导论篇第八章[M]北京:中国民

间文艺出版社, 1984

2]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3]郭芳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J)管子学刊, 2000,

(1)

[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1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言[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6]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个人主义是浪漫主义的生命线。作家个人意志的自在表现、情感的自由表达、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是浪漫主义经典文本的基本特征。传统儒、道思想影响下的古代浪漫主义显现出浓厚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大多数时候个人被集体吞噬,自我遭到放逐;五四之后的浪漫主义则突出地体现为“人的发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仍然使二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连续性。

同意楼上,庄子和屈原两位都富浪漫主义。庄子为哲学家、散文家,持有遁世思想,知北游,逍遥游等文章极富想象力;屈原为诗人、散文家,思想为积极入世,但不能,因此而悲愤写下很多楚辞诗歌如九歌,天问等。二者的文章被后世合称“庄骚”,清朝时期为金圣叹所推崇,列入六大才子书。

1当代文学史常识有哪些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 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

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外国文学常识 1英 国: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雪莱 《西风颂》 拜伦 《唐璜》 2法 国: 莫里哀 《伪君子》、《悭吝人》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等(90多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司汤达 《红与黑》;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左拉 《小酒店》; 莫泊桑《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九三年》;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小仲马 《茶花女》; 都德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3俄 国 及 前 苏 联: 普希金《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 陀斯妥耶夫斯基《被欺凌与侮辱的》、《罪与罚》、《 》、《白夜》; 赫尔岑 《谁之罪》; 冈察洛夫 《奥勃洛莫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 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樱桃园》(剧本); 果戈理《死魂灵》、《钦差大臣》(剧本);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 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姐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 富尔曼诺夫 《日日夜夜》; 法捷耶夫 《毁灭》、《青年近卫军》; 马卡连柯 《教育诗》; 马雅可夫斯基和《列宁》(诗)。

4德 国: 歌德《浮士德》(诗剧)、《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 《阴谋与爱情》;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西里西亚织工之歌》(诗); 格林 《灰姑娘》(童话)。 5美国: 惠特曼 《草叶集》》(诗集);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麦棋的礼物》;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 海明威 《老人与海》。

6其他各国; 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剧本。

2议论文文学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学常识大全: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

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3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3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3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4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

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

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42、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4、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以后的著名诗人,他反对六朝绮丽之风,提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45、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

4关于议论文的文学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马说的文学常识有关与作者的和文章的作者的文学常识以及文章的文

《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一篇赠序,作者用巧妙含蓄的写法,写了反对董邵南去河北的心情,含蓄婉转、耐人寻味1、《马说》的段落层意: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段:总结全文,抨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6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7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大全(1)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3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