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结局,妙妙与小姨对话引发思考,大学之后路在何方

少年派结局,妙妙与小姨对话引发思考,大学之后路在何方,第1张

《少年派》大结局了,四个少年都考上了大学,看起来很圆满,但是编剧还是很有思考的,在整个局集中多处都留下了对大学之后的忧患意识。

最后一集里,林妙妙在上大学前去探望了住院的小姨,两人有这样的对话——

小姨:“你考上大学了?什么学校?”

妙妙:“咱们江大,新闻系。”

小姨:“那以后是要当记者吗?”

妙妙:“我还没想好呢,反正能上大学,到时候再说呗。”

一句到时候再说,说出了多少大学毕业生的迷茫与困境?这正是现代大学毕业生的一个深深的忧患——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没有任何规划!

高考把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考上大学这件事上,甚至许多家长都觉得除了学习孩子什么都可以不做。《少年派》里,妙妙和妈妈的一次吵嘴,妙妙脱口而出的话,说出了多少家庭的现实状况——“你们的生活里只有考和不考两件事!”但是,大学之后呢?家长大概觉得只要把孩子送进大学就是自己的终极任务了,至于将来的就业,要看他的本事。

2016年的数据显示,理科毕业生只有30%从事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文科生只有1/5从事了对口工作,那么还有70%呢,他们站在了人生的断崖上。大学四年除了一纸文凭,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未来,对他们来说是个未知数!

我们再来看一位有智慧的妈妈是如何帮助女儿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我同事的女儿,从小有一个爱好,玩布娃娃,大多数女孩都爱玩儿,没什么稀奇,但是这个女孩一直玩到了高考,最终把爱好变成了一生的事业,这是大多数女孩可望不可及的了。

她能玩出成就,与她妈妈坚决支持有着强相关性。她妈妈发现女儿小时候会用纸片给布娃娃剪衣服,就给女儿买了皱纹纸,等再大一些,给女儿提供家里的旧衣服,买各种漂亮的布料和娃娃,让她随自己的心意去打扮布娃娃,妈妈发现女儿的创意越来越多,衣服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上高中时,她已经能给真人一般大的人偶设计非常精美的服装了。

女儿也早早就立下志愿,要做服装设计师。到高中的时候,妈妈已经协助女儿找到了她最爱的专业,英国一所高校的戏剧服装设计!所以,女儿并没有参加国内的高考,而是直接申请了英国的那所学校。

看到区别了吗?这位妈妈为女儿做了以孩子兴趣为推力的职业规划!她人生职业的起点在童年就开始了,而我们的孩子却在大学毕业后仍然不知所措!

一、 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人生的航向

“根据《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2018)》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68%的在校大学生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其中41%的同学对此目标不明确,只有27%的大学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如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价值观不明确,本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寒号鸟”精神,没有什么精神动力,读大学只是为了一个文凭而已,导致现在学生的动力不足跟对未来的迷茫。”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平均竞争比95:1,竞争比历年最高。还有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的招聘,有时一个热门岗位的录取比例超过1000:1。此类考试的竞争愈演愈烈,依旧有越来越多的应往届毕业生加入国考的大军。”

这两组数据说明了什么?大学毕业后,依旧有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很多人奔着体制内的安稳生活、福利待遇而跟风参加国考。

网上很流行一句话: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以考大学、混文凭为目的,其实是没有方向的。上大学仍然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通向目标的途径,并非人生的目标。所以,我们通过上大学准备去做的那件事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即职业!

这便是要为孩子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它是人生的方向!

2职业规划应先于学习

在《少年派》里,林妙妙与爸爸前后有两次谈话,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次是在妙妙刚上高中的时候。

妙妙:“我就不明白了,我们为什么非得学那些有可能我们一辈子用不上的东西?比如说数学,我敢肯定,除了高考,今后我一辈子都用不上那些数学知识!那为什么还要学呀?“

爸爸回答:“数学能使人周密,它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更神秘、更深邃、更美丽的世界。”

妙妙反驳:“反正,我是不追求看到更深邃、更遥远、更美丽的世界。开数学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我这样的学渣给筛出去。”

第二次是在妙妙沉迷在当网红,无心考大学之后。

爸爸为了劝妙妙读书说了这些话:你有想法有创意,但不隽永。你如果把时间用在跟古人圣贤交往上,即便不考大学,做网络直播,都会与众不同。你如果读书了,有了分辨力,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有了自己的观点,不会人云亦云了。

这正是职业规划要先于学习的理由。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学习就存在着盲目性,他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爸爸第一次与林妙妙所说的那个学习理由空洞极了,并不能说服孩子。

第二次,爸爸说读书对做网络直播的积极意义便深深地打动了林妙妙,自此妙妙也放下了网络直播,专心去应对高考。

大家都知道学英语很重要,很有用。这样跟孩子说孩子看不到对自己有用在哪里。而对那位将来要去英国上戏剧服装设计专业的女孩来说,不必家长苦口婆心地教导她也知道英语重要在哪里。她也清楚上学、通过考试的意义在哪里,因为她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

所以,越早去规划孩子的职业,越能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

二、 为什么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推力

1兴趣让孩子更有动力

据权威机构统计,超四成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转行,超过70%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五年后转向去从事和大学专业所学无关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比例的原因就是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本专业的对口工作。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所有已有过高考志愿填报经验的人群中,当再次选择专业时,8417%的人优先考虑个人兴趣,6835%的人考虑就业前景,紧接着是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和地区因素。

前一阵子网络上红了一位“流浪大师”沈巍说:“学审计专业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如果父亲很客气地交流,我一定不会选择这个专业。我会选择中文系或者国际政治研究,毕业后,我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我没有名校背景,对审计专业也不喜欢,但在父亲的约束和压力下,我才做的这个选择。这辈子,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遗憾。”

虽然大多数人没有像沈巍这样通过落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但没有兴趣,让一个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在遵从孝道文化的中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缺乏自由意志,只能按照父母指的路去走,路不是为自己走的,也走得很痛苦。

2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孩子形成合力

《少年派》里,林妙妙背着家人、老师做网络直播,与父母和老师形成了对抗,我们通常称之为孩子的叛逆。这个过程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孩子的学业也荒废了。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认可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反对,结果会怎样?

《少年派》里也给出了答案,在事发之后,爸爸和林妙妙所讲的那段话,正是与孩子形成了合力。他认可了女儿在网络直播中的表现是优异的,同时也让女儿明白了学习对于网络直播的重要意义,妙妙对于学习更为有动力了。

朴树的父母都是北大的教授,朴树的音乐爱好与父母的期待大相径庭。在父母的斥责声中,无奈的朴树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并且说:“这是替你们考的,我不去了啊。”后来,虽然扭不过父母,好歹去了大学,但在大二时,他还是无法忍受无聊又漫长的学校生活,退学了。

朴树的父母在朴树的人生中一直是强大的阻力,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可以说是幸运的。在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里,又有多少父母在做孩子的阻力呢?孩子的一事无成里,又有多少归功于我们做父母的呢?

我依旧想回到鼓励女儿玩布娃娃的同事身上,这位妈妈非常智慧,她把孩子一个小小的爱好,培育成一个可以成为职业的志向,这一路走来,她是孩子的助力!她的孩子可以把所有能量放在自己的爱好上!而在父母是阻力的家庭里,孩子想要成就自己,必须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与父母对抗,可以猜想一下,如果这部分精力能集中在自己的爱好上,可能你的孩子就不是今天孩子了!

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看懂林妙妙对小姨说的话:“我还没想好呢,反正能上大学,到时候再说呗。”

这里潜藏着未来的危机,一是职业规划,没有真正形成,她对前途依旧是迷茫的;二是她的兴趣爱好,是否能获得父母的助力,她心里是没数的。

所以,把孩子送进了985、211并非万事大吉了呀,我们可能把孩子推上了人生的断崖!看清这一点,我们就应当睁开慧眼,协助孩子去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职业!以职业规划去指引学习,孩子会更有学习的动力,他的人生目标也将更为长远!

1、数学能使人周密,它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更神秘更深邃更美丽的世界。

2、这班全是外星人,一心奔着考状元,还好有你。

3、情商对一个人的影响,比智商要高出9倍。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好事情,一步一步来,先实现一个小目标。

4、我喜欢你,像云追着风,不问所起。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5、你们男人心真大,我感觉我们游到了岸上,而她,被我们推到了汹涌的浪潮里。

6、这个打铁啊,一定要自身硬,你自己硬了,神仙都难开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8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