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什么好玩的

上海有什么好玩的,第1张

1散步: 要去东平路一带,包括岳阳路永嘉路,车少,僻静,而且路边有些不错的小咖啡馆。 比较适合手拉手看夕阳,亦可趁着人少忽然亲嘴儿。 2淘碟: 毕竟不是采购军需,应该选择独立的小店,碟片其实来来去去就那么多种,每个店都 大同小异,关键要选对地方,而且要熟识老板,带着姑娘去淘碟,老板出来打招呼寒暄, 以专业的口吻向你推荐新片,这可以造成你的专业感。 3约会: 不能去哈根达斯,太闹腾,而且贵,而且不好吃,而且庸俗。如果想走品位浪漫那一路,可以选在岳阳路的人间咖啡,也可以选在金茂五十几楼的咖啡厅,音乐很好,而且咖啡不贵。自助晚点的价格也可以接受,最关键的是,服务生穿的漂亮,会使你有主人感。 见面: 我建议是徐家汇广场,如果有闲钱,花个三百块,事先叫东方商厦的广告部在约定时间,在巨大的屏幕上打上问候语:小猪,你在哪儿,我不能没有你……等等。由于这个地方是无数条路的交界口,所以站在马路中心等人的时候,东张西望,若有所思的样子,会使你产生一种无助感,使姑娘愿意来照顾你,并愿意领一个迷途的孩子回家。 4唱歌: 钱柜和好乐迪都可以。前者音响好,歌多。后者便宜,自己选择。不过我不建议带着姑娘去唱歌,因为那种活动,会使你看起来很庸俗,而且很没有生活追求,非常不适合一个作家的形象。 除非别人请,否则千万别自己花钱去唱歌。 5看书: 季风书店书倒是不少,但只适合自己去买两本看看。我的建议是,先从哪儿淘两本怪书,残破的明清笔记什么的,然后假装特别兴奋--我找它已经找了十年了,感觉像是见到了初恋情人,云云。这可以造成你的品味和阅读趣味的假像。看书,我会选择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屋。很安静,而且咖啡好喝。那是上海最典雅最漂亮的书店,店里没什么好书,所以需要你自己带书去。另外,千万要记得带一叠纸,和两支削好的铅笔,中华牌的,带橡皮头的那种,和姑娘聊聊天,写写字,胡乱画点无聊的东西,很容易造成精神交流的假像。 6培养气质: 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我认为,气质全靠装,培养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优雅的气质,就多准备点跟文化有关的道具,如前面所说的破旧古书,或者昆德拉笔记什么的。需要男人的气质,就准备点羽毛球拍和足球篮球,麻将也可以。 7寻找灵感: 宜家太单调,是苍白的。所有的灵感,都在跳蚤市场里。跳蚤市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每一件东西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潘家园,城隍庙,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灵感源泉。 听音乐,M-BOX里的歌,基本上都是流行歌曲,乏善可陈,甚至比不上三里屯那种 二流酒吧。在上海,听爵士,去新天地的一家jazz bar,听Techno和Trance,去浦东的联阳俱乐部,在那里还可以买到最棒的KING和大麻,都是台湾带来的。听Hiphop, 周四晚上去金钟,听Rock & Roll……上海就没有摇滚,不过新天地的ARK,经常有北京摇滚乐队的演出,气氛很好,适合带着姑娘一起嚎叫,可以培养出假的激情来。流行歌曲--约会的时候,还是别听了,它会使你功亏一篑!怀旧,不要去酒吧怀旧,那些假招子,已经被杂志上的各种小资专栏给弄脏了。在酒吧里怀出来的旧,都和我们的童年没有关系,那是**里的旧,与生活无关。真要想怀旧,还是奔着美丽童年那一路去,带着姑娘故地重游中学母校,大学母校,或者曾经与白眉老师并肩战斗过的和敬府等等,参观这一类地方,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因地制宜,讲述与时代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会使你平添英雄气概,而且能使人感觉--这个人把心胸敞得很开,也许我也该讲点故事给他听听。 8喝酒: 酒精可以暂时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并不利于长期恋爱。和姑娘在一起,喝茶和咖啡,就足够了,重要的还是话题。喝酒,可以是外地的哥们儿来京,比如我,我来北京的时候,你可以带着姑娘一起到热闹的地方坐坐,一定要热闹,高级的地方,气氛相对安静,哥们儿来了都不闹腾,这会使你看起来离群索居,是个脾气怪异的怪伯伯~~~ 9跳舞: 浦劲,基本上就是民工兄弟和外地白领的天堂,从音乐到装修,都非常无趣,混吃混喝的莫小贝,她的徒弟,就在那个烂地方做主音DJ,可见此地之烂。跳舞,建议选择的吧,像巴那那那种地方,因为可以有借口不起身跳舞。一个爷们儿,带着姑娘出门的时候,最好安静地看着她跳舞,在舞池边微笑,举起啤酒示意什么的,如果你自己上去,跳得又不怎么样,会给人感觉很土,而且是个老头子。 10看星星: ……还是算了吧。上海和北京的污染那么严重,那里有星星可以看呢?等你有了车,可以带姑娘星夜直奔郊区,哪儿的郊区都可以,抵达目的之后,把车一停,倒杯热茶,坐在顶棚上感慨一下城乡差别,并可以同时怀旧 11乘凉: park97是鸡和初到上海的老外去的地方。我不知道乘凉是什么概念,如果只是吹空调,那么我还是建议去看场**。最好选择好一点的**院,漆黑一片,是你伸出罪恶小手的最佳机会,摸着黑摸手,如果手没缩回去,**散场后,你就可以直接搂肩抄腰了……good luck。 12夜景: 这人又说错了。在高楼上看夜景,固然美妙,但看来看去,也只是漆黑夜色中的几盏明灯,感觉像飞机降落前看这罪恶都市,有种隔离感,会使你觉得环境很陌生……下面简化一下: 13发呆: 去新天地的透明思考,或者spot,前者有透过彩色琉璃的迷幻灯光,可以使你很快入境。后者有舒服的沙发,可以半坐半躺,有种年华老去的感觉。 14喝咖啡: 自己喝,去麦当劳,那里的咖啡最新鲜。请朋友,去人间咖啡,因为免费续杯。 15看戏: 上海没有好话剧,不用看戏了。看完烂戏,会使你精心营造的品位一落千丈。 15放电: 选择人民广场,地下有香港名店街,衣服与饰品和襄阳路差不多,但是有拍大头贴的 地方,可以帮助迅速催眠,造成两个人在谈恋爱的假象。 1最佳商务约会地点: 新虹桥花园 沼地湖泊,岸边葭苇青青,随风摇曳;山谷间,乱石溪流;高山平湖,巨岩围岸,湖水漫 过缺口,形成瀑布,一路奔泻,与山溪汇合。伊犁路、虹桥路、延安西路之间的新虹桥花 园,模仿高山丘陵湖泊等自然形势,营造郊野园林,其气度和环境,在上海新的绿地中,实 属可圈可点。 2最佳观光地点:陆家嘴中心绿地 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位于延安东路隧道出口处,在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核心部位, 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开放式草坪。湖畔的景观蓬主桅杆高28米,蓬形为白色的海螺,又像船 帆,给人以无限遐思。 3最佳晚会地点:复兴公园 兰桂坊、PARK97,转过复兴公园深夜沉沉的树林,那里可谓火树银花,歌舞升平。 据一位台湾姑娘说,那里是台湾、香港、新加坡到沪的人们相当熟悉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有 关上海的介绍资料中,复兴公园的几个酒吧,是肯定推荐的。 4旧友闲聚最佳地:八景园 进得静安公园,也往往会忽视梧桐树下的八景园。八景园是园中园,在静安公园当中。太 湖石矮墙基上兰草丛生,墙基里侧,扎着疏疏的一人高的篱笆。篱笆里面则是密密的树林, 树林后,隐隐有飞檐显露。这里适合午后,约几个儿时的伙伴,喝茶打牌,回味回味往昔暑 假的闲适自由。 4最佳乘凉地点:淮海公园 淮海公园就像个露天的大酒吧。广场中几十棵梧桐树。风吹树叶沙沙作响,风吹过广场一 片凉快。天热的夜晚,树下船形围台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乘凉的人们。有点怀旧情结的人, 缅怀旧时上海夏夜乘凉情景的人,到那里约会,吹吹凉风,数数天上的星星,倒是个不错的 地方。 5情侣最佳约会点:巴厘岛 从静安公园路过,在华山路、延安路朝里看,是想象不到其中巴厘岛的浪漫情景的。对着 数十棵百年梧桐组成的森林屏风,南洋风情的石雕曲径、荷花潭、原木雕像、原木花架、石 砌小楼等,构成了热带浪漫的轮廓。

  扬州

  “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县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也是一个风景园林城市。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杨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杨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杨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杨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杨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扬州,春秋时称“邗”、秦、汉时称“广陵”、“江都”、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扬州市情概况

  扬州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高邮、江都、仪征4个县(市)。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67万;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8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公历5月1日--5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你赏月的最佳去处。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扬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河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扬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竹西最佳处。扬州园林始于汉代,唐代即"园林多是宅"。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四季假山峰峦巧迭,移步换景,气象万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楼台亭阁如画,融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著称。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朴典雅;玉器选玉精良、因材设计,度势造型、雕琢精致。扬州刺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著称。扬州剪纸以明朗朴实、清新秀丽见长。著名的扬州盆景栽培艺术独特,有"一寸三弯"之说,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扬州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淮扬菜之乡",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7个国家的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刚劲的山风中有时光华四射,有时暗淡微弱。许多火把被山风吹灭了,而扬州文化这支火把没有熄灭,依旧光彩照人,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隧道,走到现代,走到今天。

  扬州文化的颂歌,声音极为响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广陵对》。他历数2000年来扬州忠臣烈士的事迹,文学道艺的人才,孝子贞妇的行为,名人学者的著述,如数家珍,总体说是“异人间出,邦家之光”。他叙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在农业、盐铁业以及交通方面对国家贡献之大,又述及在历史转折关头扬州作出的牺牲之巨,是一座无愧于天下的历史名城。汪中此论,时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将闭幕之际,他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不同,无法预见封建大厦行将崩塌,扬州即将衰弱。

  今人赞颂扬州文化,当推宋振庭。他说:“扬州文化是综合的中华民族文化,不管爱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爱。”他列举古迹、诗文、绘画、宗教、祠墓、饮食、园林诸方面扬州作出的贡献,他的中心意思是说:“扬州是唤起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对扬州文化的优势方面如数家珍,赞美备至。他也写到明天的扬州,语焉不详,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执笔者尚未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也有人批评扬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说扬州人“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康乾以后,盐业衰落,扬州城市被边缘化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是眼光如豆的根子;业已衰落但曾经阔过,则又是喜欢虚张声势的根源。朱自清对于家乡爱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对扬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针见血,而是两针见血。还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讥笑扬州人“懒惰、浪漫、颓废的不景气”,易先生最后打官司打输了,但是易先生并未输理。扬州今日文化基因中,眼高手低、言多行少、害怕艰苦、闭目塞听而妄自尊大的成分,谁敢说已绝迹了呢?

  一座城市从它建立那天起,逐渐具有一种文化精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精神逐渐变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扬开放,或者由奋发向上走向消极颓废,不会一成不变。经2000多年升沉起落历史命运的扬州,尤其如此。意识形态作用于经济,但又为经济基础,即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方式所决定。我们土地上挥舞第一锹开挖邗沟的先民和今日在电脑桌前用键盘指挥南水北调的人员,不会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的物质文明是扬州人亲手创造的,可以想见当日扬州人走在月明桥上必然高视阔步,一脸的豪迈气象。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人的吟哦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人与自然的谐和,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当年扬州到处闪耀着希望的火苗,到处擂响着人生奋进的战鼓。后人模仿唐诗,写来写去总是不像,秘密没有别的,因为时代缺少大唐气象,城市缺少唐代扬州的那种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扬州文化精神趋向于“小气与虚气”的时代是在清末民初。南北交通线他移,城市边缘化,咸丰年间不幸又成了拉锯的战场,庐舍为墟,满目疮痍。扬州不仅失去了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而且又失去了苏中地区的中心地位,沦为江北小城。修脚剃头成了主要产业,鸡争鸭斗成了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扬州人眼睛里看到的是笼鸟斗虫、纸牌麻将,不再是千山万壑、沧海大江。扬州渐渐坐井观天,于是有了“小气”;扬州又往往伤感于昔日的辉煌,于是又有了“虚气”。小气与虚气的统一,于是懒散与颓废的病菌潜入肆虐,说清末民初的扬州文化是近于“破落户的飘零子弟”的文化,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扬州文化,一言难尽。说它辉煌,说它没落,说它昂扬向上,说它颓废消沉,说它博大精深,说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据,就看从什么角度介入,就看评介的是历史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动态的,扬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灭的。庆幸的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市花市树

  琼花为历史上罕见的名花,每年农历三四月间,正是琼花盛开的时候。每朵花大如玉盘,由八朵玉瓣小花簇拥着花蕊,微风吹过,散发出丝丝清香。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为其写下了动人的诗篇,“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故事更使此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些诗文强调琼花是扬州独一无二的产物。扬州博物馆收藏的清阮元题画的“琼花真木”石刻一块,所描绘的琼花图样与我们今天所见的聚八仙并无二致,由此推定古人所咏琼花就是今天的聚八仙。鉴于扬州和琼花的密切关系,1985年7月16日扬州市人大第一届十六次全委会根据民意评选,决定将琼花定为扬州市市花。

  芍药,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和爱情之花,扬州芍药的栽培始于隋唐,极盛于宋和清,历代记载皆称:芍药“处处有之,扬州为上”,“芍药之种,古推扬州”。如今,扬州芍药已有上百个品种,再现当年风采。2005年扬州市根据民意,决定将芍药定为扬州市市花。

  银杏被称为中国的“国树”,全国古银杏以江苏最多,扬州又居江苏省前列,扬州城内百年以上银杏93株,扬州最古老的银杏,当推石塔路中的唐代银杏,树高20余米,树冠直径18米,此树与唐石塔相顾成景,成为扬州的一个标志景点之一。著名作家艾煊称赞银杏,“它是扬州城史的载体,它是扬州文化的灵魂,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扬州城的城标。”1985年,市人大决定其为扬州市树。

  扬州素有“绿杨城郭”的美称,杨柳是扬州的标志之一。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将柳树种植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所以才有“杨柳”名称。隋唐以来,柳树与扬州的风景一直存有着直接的关系。

  行政区划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设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11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63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扬州除通用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地形气候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自然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据1999年10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行政区划

  2005年,扬州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即广陵、维扬区、邗江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扬州市 面积6634平方千米,人口454万人(2004年)。

  维扬区 面积 8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人。邮政编码225002。

  广陵区 面积 69平方千米,人口 31万人。邮政编码225002。

  邗江区 面积 824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政编码225002。

  仪征市 面积 901平方千米,人口 59万人。邮政编码211400。市人民政府驻真州镇。

  江都市 面积1330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人。邮政编码225200。市人民政府驻仙女镇。

  高邮市 面积1962平方千米,人口 83万人。邮政编码225600。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

  宝应县 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 92万人。邮政编码225800。县人民政府驻安宜镇。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

  --------------------------------------------------------------------------------

  历史沿革

  泰州、扬州地(专)区 1949年4月21日,扬州、泰州是两个行政区。扬州专区:辖扬州市和宝应、高邮、兴化、溱潼、江都、仪征、六合县等1市7县。泰州专区:辖泰州市和泰县、泰兴、靖江、东台、台北、海安、如皋县等1市7县。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专区的如皋、海安两县划归南通专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归盐城专区。撤销溱潼县。同年2月6日,扬州专区与泰州专区合并为泰州专区,下辖泰州、扬州两市及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县。5月12日,泰州市与泰县合并为泰县。扬州市改为扬州县。6月6日恢复泰州市,为专区辖市。8月8日,撤销扬州县建制,成立扬州市。归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扬州地(专)区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扬州专区。原由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扬州市,和原属皖北滁县专区的江浦县划入扬州专区。泰州专区在划出如皋、海安2县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2县给盐城专区以后与扬州专区合并。扬州专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和泰兴、泰县、江都、仪征、六合、高邮、宝应、兴化、靖江、江浦2市10县,专署驻扬州市。

  1954年,扬州、泰州2市改为省辖市。

  1956年,3月由江都县部分地区设置邗江县(驻扬州市)。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归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原属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入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扬州专区辖11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扬州市划归扬州专署领导。撤销邗江县,并入扬州市。撤销泰州市和泰县,合并设立泰州县。将江浦、六合2 县交由南京市领导。扬州专区辖1市9县。

  1960年4月,以宝应县的宝应湖西地区设立金湖县(驻黎城镇)。扬州专区辖1市9县。

  1962年,原由南京市领导的六合、江浦2县划入扬州专区。撤销泰州县,恢复泰州市和泰县。扬州市原邗江县辖区,复置邗江县。以兴化县的塘港河以东地区,设立兴东县(驻戴窑镇)。扬州专区辖2市13县。

  1964年,撤销兴东县,并入兴化县。扬州专区辖2市12县。

  1966年,仪征、金湖、江浦、六合4县划归六合专区。扬州专区辖2市8县。

  1970年,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专署驻扬州市,辖扬州、泰州2市及宝应、兴化、高邮、泰兴、泰县、靖江、江都、邗江8县。

  1971年,原属六合地区的仪征、六合2县划入扬州地区,辖2市10县。

  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扬州地区辖2市9县。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兴化、高邮、宝应、靖江、泰兴、泰县、江都、邗江、仪征共1市9县归扬州市领导。

  扬州市 1983年,撤销扬州地区和扬州市,设立地级扬州市。原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和郊区。扬州市共辖1市9县2区。

  1986年4月,撤销仪征县,设立仪征市。1987年12月,撤销兴化县,设立兴化市。1991年4月,撤销高邮县,设立高邮市。1992年9月,撤销泰兴县,设立泰兴市。1993年8月,撤销靖江县,设立靖江市。1994年4月,撤销江都县,设立江都市。1994年7月,撤销泰县,设立姜堰市。

  1996年8月,泰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将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市划由泰州市代管。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扬州市总人口4588554人; 广陵区 527038 郊区 184955 宝应县 869972 邗江县 545458 仪征市 610356 高邮市 797752 江都市 1053023(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以原邗江县的行政区域为邗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蒋王镇。扬州市共辖4县(市)3区。

  2002年1月1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市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的通知》(扬府发[2002]7号):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扬州市市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1]221号)文件精神,扬州市明确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

  一、将邗江区施桥镇、八里镇划归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范围为:北至文汇东、西路;东至大学南路向南入古运河,折东沿横沟河进入京杭大运河,折南经夹江至长江;西至新城河,向南至江阳中路,折西至扬瓜公路,向南至南绕城公路,折东沿南绕城公路至邗江路向南延伸线(振兴路),折南至仪扬河,沿瓜洲镇与八里镇的区域界线进入长江;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其代管区域7206平方千米,人口995万人。

  二、将郊区湾头镇划归广陵区代管。广陵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东部与江都市、邗江区杭集镇交界;北部与邗江区太安镇毗邻;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大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郊区分界;沿古运河折东进入横沟河,南部以横沟河、大众河与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的施桥镇、邗江区霍桥镇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67平方千米,人口2936万人。

  三、郊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大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向西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广陵区分界,北部、西部与邗江区毗邻的原界址不变,南部至文汇东、西路。其行政管理区域81平方千米,人口1974万人。

  四、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外围东部以邵伯湖、高水河、芒稻河、夹江与江都市分界,西北部与高邮市毗邻,西部与仪征市交界,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中部分别与广陵区、郊区和扬州经济开发区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75694平方千米,人口4943万人。

  2002年11月11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2]182号):扬州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

  2002年,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89个镇、8个乡,323个居委会、1249个村委会。3个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350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23个镇、4个乡,107个居委会、228个村委会。

  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3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9个镇,28个居委会、164个村委会。

  维扬区面积78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个镇、3个乡,18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

  宝应县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1个乡,53个居委会、235个村委会。

  仪征市面积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430平方千米;辖9个镇、2个乡,59个居委会、193个村委会。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100平方千米;辖19个镇、1个乡,52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

  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815平方千米;辖23个镇,52个居委会、310个村委会。

  2003年,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11个街道、81个镇、7个乡,308个居委会、1251个村委会。3个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831平方千米;辖1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108个居委会、246个村委会。

  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6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1个镇,28个居委会、160个村委会。

  维扬区面积78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个镇、3个乡,18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

  经济开发区辖2个街道、2个镇:扬子津街道、文汇街街道、八里镇、施桥镇。

  宝应县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51个居委会、234个村委会。

  仪征市面积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628平方千米;辖9个镇、2个乡,44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650平方千米;辖19个镇、1个乡,52个居委会、282个村委会。

  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0平方千米;辖23个镇,53个居委会、303个村委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98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