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典悲剧的窦娥冤

中国四大古典悲剧的窦娥冤,第1张

《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

十三世纪中叶,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高利贷剥削的残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窦娥进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这案,不再复勘,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但是悲剧《窦娥冤》不止于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它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给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洒上一层瑰丽的浪漫色彩。作者还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划了窦娥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 《窦娥冤》是取材于元代社会现实的一部作品,但它同前代文学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窦娥临刑前有三桩誓愿:第一桩血飞白练,是来源于《搜神记》里东海孝妇周青的故事。第二桩六月飞雪,来源于《太平御览》所记邹衍下狱六月飞雪的传说。第三桩亢旱三年,见《汉书·于定国传》。这三段传说故事或者是事物的偶合,或者是撰书人的编造,其真实性本令人怀疑;但它符合人民的愿望。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原信其无,因此在民间广泛流传。关汉卿在写窦娥的冤情如何感天动地时,将这几个传说故事捏在一起加以渲染,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这说明关汉卿被压迫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的作品能在当时流行,被称为“当行”作家,实非偶然。

七百年来,《窦娥冤》不仅成为我国戏曲舞台的保留剧目,而且最早被译成法文、目文流传国外。由于杂剧的唱腔和说白带有时代性和地方色彩,后代不同地区的戏曲搬演此剧时,多数经过改编。明代叶宪法祖把它改编为传奇《金锁记》,京剧又根据《金锁记》改编成折子戏,其中上演较多的有《探监》、《法场》两折,又名《六月雪》,是近代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经常搬演的剧目之一。这些剧本对《窦娥冤》的人物和情节都作了某些改动,由于改编者没能体察原作者的用心,以致删削了精华而增添了糟粕,很少见妙笔生花,使原作有所升华者。如《金锁记》写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非夭折,而是赴京途中路过黄河不幸溺水,被子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入京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因行刑时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又与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平民百姓的悲剧,就蜕变为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原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就被子阉割了。 《赵氏孤儿》杂剧是一部历史剧。故事已见于《左传》,但较简略。到《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杂剧基本上依据史实,但情节上有较多改动。如把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把孤儿在宫中藏过,改为由草泽医人程婴藏在药箱中带出;把隐居山中的孤儿,改为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在孤儿长大后为他请封的韩厥,改成为放孤儿出宫而自杀;把本为赵盾门客的公孙杵臼、程婴,一个改为原与赵盾同殿为臣的老宰辅,因愤恨昏君奸臣当道而归隐;一个改为与赵家有交情的草泽医生。经过这些改动,把这场怵目惊心的斗争,写得更尖锐,更集中。

《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期晋国朝廷内外忠与奸的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围绕赵氏孤儿而展开的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杂剧一方面揭露了奸臣屠岸贾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写了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侠义精神,形成了激烈的戏剧冲突。由于权奸屠岸贾得到昏君支持,气焰嚣;正义一方暂时居于被动地位,历尽艰险,受尽迫害,这就决定了这场冲突的悲剧性。而赵氏孤儿的得以保全,终于除奸报仇,则使悲剧在壮烈之中蕴蓄着胜利的希望,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因此,全剧回荡着一种磅礴的正义精神,形成悲愤而昂扬,惨烈而豪壮的基调,激励人们树立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

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品格崇高的悲剧人物形象。如草泽医生程婴,在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杀以后,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接受公主托孤重任,又经过宫门受检的惊恐,特别是当屠岸贾声称要杀尽普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小儿以后,他宁愿牺牲自己唯一的小儿,去拯救普国的婴孩他的思想境界显得更崇高。公孙杵臼疾恶如仇,不与奸佞同朝共事;又见义勇为,宁死不屈去掩护孤儿,表现了一种凛然正气。韩厥本是屠岸贾部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深明大义,敢担风险,不惜性命,放走孤儿,自刎明志。即使仅从对话中寥寥数语叙出的人物,如鉏麑、灵辄、提弥明也写得肝胆照人,各具风采。这些悲剧人物的崇高群像,同他们的对立人物屠岸贾的凶狠残暴,骄横毒辣的对照,构成了本剧极其显著的悲剧特色。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杂剧六种,全佚四种,有佚文者一种,存全剧者仅《赵氏孤儿》一种。

继《赵氏孤儿》杂剧出现的戏文有《赵氏孤儿报冤记》。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说的“词颇古质”,“曲名多未入谱者”,当即指此本。今北京图书馆藏明世德堂刊本《赵氏孤儿记》,署“姑孰陈氏尺蠖斋订释”,可能是这个古本的修改本。后来明人徐叔回又作了更大的改动,就是现传的《八义记》。 本剧情节结构也有明显的悲剧性。一开始就在楔子中简要叙述了屠岸贾杀害赵盾一家三百余口的残酷事件,然后集中描写搜孤与救孤的尖锐斗争。搜孤者步步逼紧,救孤者处处设防。宫中搜,有程婴救出;宫门搜,有韩厥义放;普国搜,有程婴舍子,公孙献身。忠臣义士在斗争中一个个为救孤而死,为剧情发展造成了强烈的悲剧气氛。由于正义者前仆后继的斗争,终于让杀人凶手把他所要追杀的孤儿抚养长大,又被孤儿亲手杀死。剧情寓理想于残酷现实,并寓有自设罗网自遭灾的强烈讽刺意味,使悲剧带有中国民族的特色。

但本剧对这场惊心动魄的冲突,只说是“文武不和”,过分强调了家族之间的矛盾,未能突出忠与奸的斗争。这一点,后来的改编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了纠正。

本剧千百年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元明杂剧衰落以后,自清中叶到现在,各主要地方剧种都曾改编演出过,其中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演出本、马健翎的秦腔改编本和一九六0年王雁的京剧改编本影响最大。此外它也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早在公元一七三二、一七三三年间,就传到法国。一七三四年法国《水星杂志》发表了剧本法文片断,一七三五年巴黎出版的《中国通志》刊登了它的法文节译本。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又在英国几经翻译、出版。此外,德、奥等国著名作家都曾改编上演过。 洪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的家庭,从小就受着良好的文学熏陶,写得一手好诗。后来移居北京,“以诗有名京师”,但性格耿直高傲,常常“白眼踞坐,指摘古今”。师友又多是明亡以后不出仕的名士。所以洪升一直找不到一官半职,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国子监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伶工们在佟皇后丧期内为他专场演出《长生殿》,被削籍回家。晚年抑郁无聊,纵情山水,在浙江吴兴落水而死。

洪升一生写过许多诗,传世的诗集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他写过十多个剧本,流传下来的只有《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还是由他的剧作赢得的。 《长生殿》是一个抒情味很浓的悲剧。它既是爱情的悲剧,又是政治的悲剧。唐明皇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但久安思逸,寄情声色,弛了朝纲,引起权奸搆衅,藩将叛乱,坏了江山,使生民涂炭。自身也落得爱妃殒身,皇冠落地,在凄苦悲凉中渡过晚年。作者巧妙地把爱情故事和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描写,既写他们沉迷奢侈的爱情生活给政治带来的悲剧的后果,又写他们政治上的松弛、失误促成他们的爱情悲剧,彼此纠缠,互为因果。

“三千宫女如花貌,那个春来无泪痕”,封建皇帝的宫廷,向来就是宫女们的牢狱,包括那些失宠的妃嫔在内。只有其中个别天生丽质、又擅长各种技艺的妃子,有可能暂时得到皇帝的专宠,过着一段称心如意的生活,他们的后果也都是不堪设想的。我国历史上所艳传的赵飞燕、杨玉环就是这种人。一个是封建宝塔尖端的皇帝,一个是倾国倾城的女子,他们的结合当然要引起人们的羡慕,包括白居易、洪升这样进步的诗人、作家在内。洪升说李、杨的爱情是帝王家少有的,因此要为他们写一曲爱情的颂歌。

历史从中唐发展到清初,好几个王朝,封建经济内部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上层建筑,伴随着动摇封建伦理道德的个性解放思想,在一夫一妻制的封建家庭里也在滋长着接近于现代个人性爱的恋爱观。洪升在《长生殿》的“传概”里说:“今古情场,有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这种生死不渝、真心到底的男女爱情,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它不可能在李、杨的宫廷生活里出现,因此洪升也只能借用《太真外传》的历史故事来表现他的爱情理想。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隆基对杨玉环表示的爱情,一方面是尽可能满足她的奢侈享受,如曲江游赏、华清赐浴,从四川、南海给她取来鲜荔枝等,另一方面是满足她的权位欲望,包括杨国忠的拜相与三夫人的受封在内。这不仅引起宫廷内外各派势力的斗争,同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封建王朝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处在贵妃的地位,杨玉环为了争取李隆基的宠爱,就必然要凭借她的聪明、才艺,投其所好,使他倦于朝政。这样,当他们在酣歌曼舞之中两心越贴越近时,就在政治上种下祸根,在爱情上也酿成悲剧。洪升在《长生殿自序》里说:“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这就是洪升从李、杨爱情故事里总结出来的历史教训。

怎样解释在李、杨这样“逞侈心而穷人欲”的帝妃之间却会出现“真心到底”、“生死不渝”的爱情呢?作者认为他们都是天仙下凡的人物,天生有这种真心相爱的情根,因此在尘俗的泥潭里翻了几个筋壮举之后,还会回到天上去,在另一个内无宫嫔争宠、外无奸臣弄权的真空世界里发展这种美好的爱情。还有,作者认为他们在爱情上所遇到的挫折、失败是痛苦的,但他们在失败之后,将会接受痛苦的教训,忏悔自己的错误,洗清身上的污泥,这就是作者说的“败而能悔”。今天看来,未免荒唐可笑,但洪升确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写的。这使《长生殿》中不少场次,尤其是下半部,在描写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时,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在当时所可能有的进步的恋爱观,跟上半部描写李、杨宫廷生活的现实主义描绘互相辉映,达到当时传奇创作的最高水平。前人说,《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从容不迫洪升借李、杨故事所表现的进步的恋爱观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看,可以看到他和《牡丹亭》作者的前后继承关系。

从政治上带来的严重后果看,洪升批判了李、杨的宫廷生活;从生死不渝的爱情看,洪升又肯定了李、杨的败而能悔,连带也美化了他们在宫廷生活中的某些表现(如在音乐上有共同的爱好,在患难中能互相体贴),这就带来了主题思想的复杂性。还有一层,作者在描写安史之乱的事件时,始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叛逆的安禄山和误国的杨国忠,以及那些无耻的降官们。作者还通过“侦报”、“献饭”、“骂贼”、“收京”等出戏,颂扬了郭从谨、雷海青、郭子仪等爱国人物。作者对剧中人物所表现的爱憎态度,不管他是否明确地意识到,在当时条件下,读者、观众就会从字里行间、清歌妙舞中隐约受到它所流露的民族意识。

明末清初是我国传奇戏创作和演出最盛的时期。洪升由于熟习舞台、精通音律,所以他写的《长生殿》在艺术上既有精雕细琢的现实主义描绘,又有天上人间的浪漫主义幻想,这又带来前半部和后半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由于作者精心的结撰和反复的加工,这两部分都基本得到了统一,这在我国戏曲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正因为这样,它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说:“《长生殿》至今,百余年来,歌场舞榭,流播如新”。还称赞洪升“以绝好题目,做绝好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

  1\地点: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终南山,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据说辋川别墅,那是一座很宽敞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若干馆舍就散布在南蓝田山麓其间。王维虽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却也面佛生存是为出仕后“半官半隐”之状态。有人说,其名维与字摩诘连读为“维摩诘”。那可是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虽是佛门弟子,却过着世俗贵族的奢华生活

  2\历史背景: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开元九年秋,王维离开长安,前往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他的生活孤寂无聊,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吸引了他。他常在济州附近游览,并和当地的隐者贤士来往,和他们吟诗唱和。

  开元十四年(726)春,王维辞去司仓参军之职,离开济州。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园风光吸引,在此间住了两年。

  也许是忍受不了隐居的寂寞,开元十七年(729),王维回到长安闲居。此次重返长安,他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之前来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当孟返回襄阳时,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意思是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是因为王维自己仕途、人生的不如意:年少高中,以为从此可大展宏图,却遭贬谪;正当青春年华,却赋闲在家,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的妻子去世,当时王维仅三十一岁。这之后,他不复续娶,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上台执政,王维已经冷却的政治热情又重新燃烧了起来。一年之后的秋天,他从长安赴东都洛阳,写诗给张九龄,赞誉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并大胆地自荐:“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但是,王维对自己是否能得到张九龄的任用还心存疑虑。于是,在向张九龄献诗之后,他立刻前往嵩山隐居。嵩山地近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

  幸运再次降临,张九龄欣然接纳了他。开元二十三年(735),在张九龄荐举下,王维离开嵩山,到东都洛阳任右拾遗,为当政者提供建议。第二年随玄宗返回长安,仍任右拾遗。

  然而,历史很快又转换了方向。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掌握了朝政。昔日得到张九龄重用的官员有的贬,有的死。在这场混乱中,王维的官职却反倒得到升迁,于这年秋天迁河西节度府,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他保住了性命,却再次被逐出权力中心长安。

  经历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心情怎样,王维没有多说。在边塞,他似乎反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大漠、奇异瑰丽的风光吸引了他,还有边疆军旅生活,也重新温热了他年少时的一腔热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灵感就这样来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三十多首边塞诗。

  开元二十六年(738)夏,三十八岁的王维重新回到长安,继续担任监察御史。两年后,升殿中侍御史。这一年冬天,他南下出了一趟差: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主持岭南当地的官吏选拔。

  途经襄阳时,王维兴冲冲地前去探访好友孟浩然。得到的消息却是孟浩然已经去世了,王维不由痛哭流涕。孟浩然比王维年长十二岁,二人不仅友情深挚,诗歌创作亦有诸多相近之处。后人将他们合称为“王孟”,并列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开元二十七年(739)春,王维自岭南归长安,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

  约在天宝三年(744),王维购得了原属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别墅。经过一番修缮,辋川山庄成了王维远离世事、怡山乐水的清静之所。青松明月,白石清泉,古木衰柳,飞鸟夕岚,所有的一切让他陶醉痴迷。自此以后,他经常和好友裴迪一起,在这里优哉游哉,赏景赋诗。

  之后,王维历任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他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地归隐山林,于是便以这种半官半隐的方式,在混浊的官场中保有心灵的自由。

  天宝九年(750),五十岁的王维失去了母亲崔氏,此后两年时间在辋川丁忧守丧。崔氏信佛,师事一代名僧大照禅师三十余年,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对王维影响甚深。这从王维的名字中亦可看出。王维名维,字摩诘,名、字连读便是“维摩诘”。佛经中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的维摩诘,通达甚深般若智慧,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丁忧服满后,王维出任吏部郎中,后任文部郎中、给事中。公余闲暇,他依然时时回到辋川,徜徉于山水田园间。

  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评王维“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可说是对辋川时期的王维最形象、最贴切的赞美——秋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丽脱俗,天然美好,迎风而笑,风姿神韵,令人神往。而这一时期,也是王维诗歌创作的最高峰。《辋川集》等一系列诗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标志:自魏晋而兴的山水田园诗,在王维那里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显著的提高。

  尽管王维志在山水,且醉心佛学,以避世事,但他不在世外,世人的纷扰他终究逃避不了。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反,彻底改变大唐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安禄山带兵打进长安城。唐玄宗带着他的爱妃、儿孙仓皇出逃。王维扈从不及,为贼所获,虽假装生病,仍被囚禁到洛阳菩提寺。在刀剑的逼迫下,王维接受了给事中的伪职。

  这一件事,令王维自己深以为耻,也让他备受后人指责。崇尚理学的宋朝人甚至认为王维人品不好,连他的诗也不要看了。而同样被叛军抓获却幸运逃脱的唐代诗人杜甫却更能理解王维,他写诗为之辩白:“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杜甫将王维比作南北朝时出使到北方被迫为官的庾信,说他们都是迫不得已而不是主动投降。

  事实也确如杜甫所言。有王维《凝碧池》诗为证:“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安禄山占领长安后,在凝碧池大宴群臣,叫来唐玄宗的梨园子弟奏乐助兴。乐工雷海青忍不住内心愤慨,在演奏中摔碎乐器,向着玄宗的方向恸哭,结果被安禄山残杀。裴迪将此消息告诉了囚于菩提寺中的王维,王维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从中可见他当时的政治态度。

  也正是这首诗,使王维在后来保得一命。至德二年(757),唐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王维和其他投降安禄山的官员被抓了起来。由于唐肃宗读过《凝碧池》,知道王维还是站在大唐一边,加之王维的弟弟王缙愿以自己的官位赎其兄之罪,王维得到赦免。

  至德三年(758)春,王维复官,官职是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很快又升为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入秋,再次被任命为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六十岁的王维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得到的最高官位,人们因此又称他“王右丞”。

  赦免之后,王维的官职一升再升,当时的诗人贾至、岑参、杜甫等多与他互相唱和,更有炙手可热的权臣严武与之往来。在常人看来,此时的王维仕途通达,人生得意,可实际上王维的政治热情早已消失殆尽,反而更加专注于佛学,自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晚年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上元二年(761)春,王维弟弟王缙蜀州刺史的任期结束,却没有被朝廷召回。王维上表,希望削掉自己的官职,放归田里,换得王缙回京师。王氏兄弟手足情深,可见一斑。就在这年七月,王维病逝。《旧唐书》记载:“(维)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王维逝后被埋葬在生前最喜欢的辋川山庄中,从此与明月清风、松林山泉相伴长眠。

  到唐代宗时,代宗非常喜欢王维的诗,赞王维为“天下文宗”,并令王缙将其作品整理成集。这就是流传下来的《王右丞集》,其中收录了王维的四百余篇诗歌。

  盛唐时代,诗歌已众体皆备。王维于各种诗体无所不长,堪称全才。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论五、七古以王维为名家,五、七律和五绝以王维为正宗,七绝以王维为羽翼。事实上,王维所写的六言诗、杂言体乐府和楚辞体等,也莫不具有深厚的造诣。但影响最大、今存数量最多的,还是王维的五言诗,人们称其为“五言宗匠”。

  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诗篇多充满豪情,富于进取,情调慷慨激昂。后期则多转向山水田园,表达闲情逸致或佛家禅理。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山水田园诗。这些诗清淡而不单薄、自然而不粗陋,言有尽而意无穷,正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云:“唐之诗家称正宗者,必推王右丞。同时比肩者如孟襄阳、韦苏州、柳柳州,未能或之先也。孟格清而薄,韦体澹而平,柳质幽而激,惟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彻中边,空外之音也,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实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然去之而不可得,盖空诸所有,而独契其宗。”

  王维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与他的“博学多艺”息息相关。他精通音乐,曾为太乐丞;书法上兼长草、隶各体;绘画才能尤为特出,曾自负地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亦奉其为南宗画派之祖。

  在绘画、音乐等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王维比一般人更能精确、细致地捕捉到自然界的美和千变万化,在诗歌中也更讲究构图布局、设辞着色,更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从而形成了“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的独特风格。正是在诗情、画意、乐韵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

  后世多尊王维为“诗佛”,与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并列。受母亲影响,王维很早就开始信奉佛教。终其一生,对佛学尤其是禅宗禅法,修习践行,有着很深的领会。王维喜与僧人交游,见于他诗文之中的就有道光禅师、上人、道一禅师、瑗公上人、神会禅师等十余位。由于倾心南宗禅法,王维还应神会之请,为禅宗南宗六祖慧能撰写了《六祖能禅师碑铭》,成为研究慧能生平最原始的材料。王维本人也成为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出来宣扬南宗学说的人。

  诚如金人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王维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禅学思想的熏陶。

  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它要求人们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王维是一位禅者,他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的一切,所以能用安静从容的闲适心情,去观照大自然中万物的动、静、生、息,沉潜到自然的幽深之处,从而看到了浮躁的世人容易忽视的细微生灵以及难以觉察的微妙变幻。他喜欢写空山的寂静幽美、写山花的自开自落、写山林的月光日影,他喜欢用“静”、“远”、“闲”一类字样,还有“禅”、“寂”、“空”等佛家用语,这些都使他的诗有一种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静美之形、澄明之态、寂悦之相。

  而禅宗的一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诗歌有着相通之处。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强调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所以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妙悟”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而将之融于诗歌,便造就了其生于象外、入于诗心,诗境与禅境合一的独到境界。

  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李白、杜甫都不及他。天宝末年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列王维为盛唐诗人之首,却不提李白。直到贞元、元和时,李、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才高于王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颇为复杂。但无论如何,王维的诗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自成一派,影响久远。现代学者闻一多便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换言之,不读王维,就难以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

1 《莫等待》800字作文

等待有时是一种期盼,等待有时是一种宽容,但等待有时也是一种懦弱,是缺乏斗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如是说。

人生充满着许多机遇,许多人都放弃了它们,可他们却说:“我在等待一个人生的转折,让我飞黄腾达。”其实只要他们站起身来,他们随时可以改变人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正坐在一大块田前等待,一位哲学家走上前去想问出何故。农夫答道:“前几天下了场大雨,一个闪电引燃了我即将焚烧的柴草。”“那真是幸运”哲学家答道。“昨天,刮了一场大风,将我要打扫的树叶全都吹走了。”“那你现在在干什么呢?”我在等待一场地震,将地里的土豆都翻出来。”农夫笑了笑说。农夫的等待只能是守株待兔的重演,我们不能生活在毫无意义的等待和期盼中,只有用我们的双手才能缔造美好的人生。

古今中外何尝没有在等待面前迷失方向的人呢?

苏轼在等待,等待朝廷的任用,却屡遭贬谪,也只能空叹“高处不胜寒”啊。

陆游在等待,等待有一天大破胡人,可也只能空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双鬓已先斑”。

鲁迅先生没有等待,他拿起了手中的笔,为民族的复兴,为中华的崛起,永不懈怠地战斗着。

霍金没有等待,他没有等待厄运侵蚀自己的生命,顽强地站了起来,终于铸造了鸿篇巨著《时间简史》。

不要等待人生去主宰你,我们要去改变人生。毫无意义的等待,只能让时间苍老,万事成蹉跎。 等待是一种懦弱,是缺乏斗志。行动起来吧,人生在创造中辉煌。等待是意志的消磨剂,莫等待,不要在等待中消亡。

无数的艰难,无数的险阻,构成了生命的画卷。翻过这一峰,又现那一峰,莫等待,万里关山定可越。

点评:作者的语言表达比较老练,并能较好地用好对比论证。选材有寓言,也有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富于变化,给人一种较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跳跃感。

2 莫等闲作文

匆匆人生几十年,不觉呀然已过数十载,怎回首,不见自己风光时,自吟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劝慰天下等时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历史的见证,怎奈何,当初的挥霍执拗,可又只恐,悔恨晚矣。朋友,请用心去体味。

当年诗仙——李白少年顽劣,不思进取,后偶遇老妇人,大铁棒磨针,深有启发,后悔当年顽劣醉,以致倍加努力,终成一代大诗豪,美名传天下。莫等闲,不要方仲永那样,与恨此生。

本有少年才智,“常有,指物作诗立就,传一乡秀才观之,”可后来他等了,等了时间,然而时间却不给他创造的机会,只留的,泯然众人矣,这是何等的遗憾呀。时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你等不起,因为它太短暂了,恰似过眼烟云,随风即逝,哪还会有“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奇迹呀,想去创造,也没有足够的精神了“老当益壮”形象而不乏唯美色彩得奖人们渴望年轻,叹惋回首不能的无奈。朋友们,趁时走在它的前面吧。

"哈佛“让每个人都为之敬仰,因它而骄傲,常因读的到训言而激奋,“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读书,你将圆梦;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一字字,一句句,虽短小但却不失精悍的奇处,道不尽人生须惜时的必要性。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不需要太多的付出,只希望你有一颗惜时的心,感悟它,品味它,从中学会它的美,让人生不留遗憾。

莫等闲,闲莫等,让自己的人声音不等闲而精彩……。

3 当下有志,莫等闲作文

珍惜当下,青春有志莫等闲!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留给现在。

——加缪 花样年华,太多的迷惘,不堪回首。年轻的我们总是想着来日方长,殊不知岁月蹉跎。

爱幻想的我们憧憬着明天,却忽视了当下的时光正悄然逝去。年幼时曾咿咿呀呀地背过明日歌,可麻木不仁的少年几时体味过它的内涵。

时光总是日复一日,许多人学会了等待。浪费光阴的悲剧周而复始地上演,嘴上喊着口号的人却混沌度日。

多少人在青春中迷茫。其实,只要心有方向,人生就不会迷路!胸有大志,人生才出彩! 人生是一个起点到终点的过程。

由万千个渺小的点滴行程组成。人生同时是奋斗的辛酸史,起点便是现在的你,终点是实现理想的你。

在此过程中,你不断地接受锻炼与考验,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青春便是这漫长征途中最灿烂的片段。

在最美好的年华中把命运交给自己。青春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向不变的方向大步流星。

不要贪恋沿途光怪陆离的风景,无限风光在终点。 迫使我奋斗的动力仅仅是对梦想的渴求以及对现状的不安。

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不会有追求,只为碌碌无为地浪费光阴!因为不安于现状,所以急着奋斗,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不愿在当下苦苦久待,我更愿不断进步来摆脱平庸。

现在的我有的只是充沛的精力,充裕的时间以及对成功的满腔热情。这些足以支撑我奋斗下去。

我要用无言的行动向束缚我的命运呐喊,我要在奋斗中实现我人生的价值! 莫等闲,抓住悄悄溜走的时光。只有把一切献给今天,活在当下,我们才拥有更好的明天。

青春年华,壮志不言愁!人生路漫漫,不要做无意的彷徨。找准自己的方向,释放积蓄已久的能量,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不一定非要志存高远壮志凌云,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 珍惜每一个当下,有志莫等闲。

不要把一切留给明天,不要把青春交给命运。有志在当下,当下莫等闲。

只有奋斗过,人生才五味俱全;只有拼搏过,才深知成功不易;只有努力过,才不枉此一生! 朋友,当下有志,莫等闲。

4 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其实无非就是写珍惜时间,楼主可以往这方面琢磨琢磨。

正巧找到了一篇带有这个句子的文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当我读到朱自清写的《匆匆》时,我感到时间正在匆匆逝去。

中国古代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故事,像“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紧时间发奋苦读的典范。古人在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抓紧时间,努力苦读,我们今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晚上还有明亮的电灯,条件比古人好多了,可我们又有几个人珍惜这宝贵的时光呢?古人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惜时的名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梦醒,街前梧叶已秋声。”都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

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工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次与朋友预约,他站在桥头一边等候,一边在纸上急匆匆地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终于来了,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益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此时我又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画家王冕出身贫寒,家中无力供他上学,他只得到一个姓秦的人家放牛。王冕时刻想着读书学习,每次出去放牛,都借书本带在身上,有时骑在牛背上读书,有时牛在吃草,他就座在树下看书。就这样,王冕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靠自学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他又刻苦画画,终于成了著名的画家。

我为爱因斯坦争分夺秒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精神深深感动,我对王冕孜孜不倦、利用点点滴滴勤学苦练的毅志由衷地敬佩。使我更懂得了珍惜时间。

是呀!时间是宝贵的,又是无情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在从我们身边匆匆流逝。能抓住时间并刻苦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而不能抓住时间的人,只能是做天和尚撞一天钟,在不断等待“明日”的蹉跎中,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作文

岳飞的《满江红》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因为它不知提醒了多少人不要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这简单一句话中却蕴含着深刻道理,仿佛明火,使人铭记于心。

我喜欢它,每当我陷入学习低潮时,只要念它一边就能抖落几许闲愁。有一个夜晚,我拿着书本常是神思游离,无心读书。这时,我便在心中默念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刚念完,仿佛被敲醒了,不知哪来的冲劲,抖擞精神,不再神游,不再打瞌睡了。是的,国家正需要我们去建设,怎能容得我们浪费光阴呢?岳飞当年精忠报国,宁死不屈,这是我更感惭愧。于是我捧起书本,继续认真看下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自古以来它提醒了许多人不要浪费光阴。鲁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伟人,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虽然拥有伟大成就,但仍认为时间去得过于匆匆。的确,时光一去不返,一生中,又有多少时间允许我们消磨呢?可是,多少人在空虚中度过青春,流失了宝贵年华,只有等到头发斑白的那一天才不再浪费光阴。如今,祖国蒸蒸日上,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发愤读书,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添砖加瓦。

不要的时光失去才懂得珍惜,不要到两鬓斑白才去努力。好好记住吧!好好珍惜吧!我相信你也会喜欢上这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 帮忙 写 关于“莫等闲”话题的作文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鲁迅曾经说过。

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就看我们如何面对。在2010年5月26日晚,深圳富士康又发生了一起员工坠楼死亡事件,共造成10死2重伤,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白岩松分析道:“80后”“90后”这批新生代到异乡打工的人,他们的抗压能力,吃苦能力都不如上一代,另外,这一代人更自尊、更脆弱、压力更大、梦想也更大。

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却容易在这种罐头一样的厂区之内被挤压,梦想挤没了,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绝望。“12连跳”的悲剧,固然有富士康管理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我们这一代人承受的挫折能力比较差。

面对残酷激烈的竞争,谁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面对挫折的时候,一些人不能自怨自艾,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而有些人则是积极的面对,吸取经验继续向成功前进。海伦凯勒就是以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她两岁时因一塲疾病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和语言能力,但她没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学习。

她拿正常人三倍的时间学习,最终学会了五种文字几何代数都很厉害。在她19岁那年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了世界知名的作家。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的面前放了两只装满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

年轻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开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和魅力。在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

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直面生活的挫折和不幸,从消极苦闷的环境中走出来,努力证明自身的价值,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人生。

7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用设句名言写一篇作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名句抒发了自己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激励年青人要珍惜美好的光阴,不要虚度年华,珍惜青春,努力学习,勇于进取。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每一个人都不想平平庸庸过一辈子,而精英之才关键成于青年时青年人成才的关键是自身奋斗期,青年人应该自觉地陶铸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那如何冶炼、陶铸、塑造自己?怎么样才能成才呢?成才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从主观上来说,成才有四个要素:个人品质(包括道德品质)、见识、才能、学问。这四个因素不是并列的,学问加才能可以成为小才;要想成大才,还得有深远的见识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德、识、才、学四者加在一起才是大器之才。同时,光有这四者还不够,还必须同时以理想做向导,健康的体魄作为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想搞事业搞不起来,想成才也成不了;没有理想,一切更都是一句空话。德、识、才、学、体质、理想,加到一起就是成才之道。客观因素方面,有家庭的、社会的、师友的,还有集体和环境的。能否成才,和家庭有很大关系,因为家庭可以带着我们走。

诚然,个人奋斗和外部机遇是青年成才两个必备条件,而今天我们探索的是它们之中哪个在成才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一,从哲学角度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则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个人奋斗是内因,外部机遇是外因,因此,自身奋斗是青年人成才的关键;第二,从成才的过程来看,青年首先要确定目标,从而选择方向和类型,再通过自已的个人奋斗,随着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能把握机遇,利用机遇,达到自身奋斗和外部机遇的完美结合。这正体现了自身奋斗的关键性。

8 引用诗句写作文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

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

人们都说,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一样的,要不然,每个人都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应有的丰富多彩。

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创造生命的辉煌!

9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作文有没有关于这篇作文的好

沉睡了一冬的栗树被蒙蒙细雨淋醒,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长得枝繁叶茂。

东山上百亩果园里的栗树一排排,一列列,远远望去,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好看极了。 农历三四月,栗树花开,六月一过,板栗花儿便谢了。

谢了的板栗花酷似软绵绵毛绒绒的毛毛虫。板栗的栗苞跟花盆里栽的小仙人球差不多,圆而多刺。

那一个个像小刺猬似的绿莹莹的板栗刺球儿挂在枝头上。看了叫人手就痒痒的,总想打下一个尝尝。

可这时的板栗太嫩太嫩,只有淘气的孩子会偷摘一个别尝尝鲜。 中秋时节,栗苞在人们的期盼中由绿变黄,并相继裂开嘴儿。

风一吹,乌黑发亮熟透的板栗果就从栗苞中掉下来,转眼间钻进厚厚的落叶层里没有了影儿。 大人们告诉我,家乡的板栗早些年是自生自灭,自然发展,产量不高,质量不好。

后来县里鼓励村民们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退耕还林,搞生态农业,如今新植的良种板栗愈来愈多,成林成片成规模,板栗成为家乡的一大产业,也成为罗田的经济支柱。前不久,在县人民广场上还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罗田板栗科技节”,不仅向全国各地客商推销了许多优质板栗产品,而且扩大了罗田。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吹笳吸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人事有代高血压,往来成古今。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相映红。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晚旒。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上究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花如乡颊,江火似流萤。

·山围攻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

·山将落日去,水与睛空宜。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影空见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呼万唤始出来,铖抱琵琶半遮面。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寻塞草烟。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无情有恨何人沉,月晓风清欲堕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见乡书传枞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不知何处吹芒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竟未休。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不薄今人爱古人。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上几回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天涯烈士空垂泪,地下强魂必噬脐。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年心事当拏云。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洲山。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月下沉吟久不寻,古来相接眼中稀。

·月是故乡明。

·月兔空 药,扶桑已成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 红蕖冉冉香。

·风鸣两岸吓,月照一孤舟。

·风急天高猿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恨春寻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寻年?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为问謇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心曲知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节手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些时…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去时里正与裹头,寻来头白还戍边。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还有晴。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卢桔子低山雨重, 棕榈叶战水风凉。

·北极朝迁终不改,西山冠盗莫相侵。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寻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雪郤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宇宙闲吟客,性作乾刊窃禄人。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速清辉。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剑光照空天自碧。

·信有人间行路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侯新。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美人如花隔云端。

·美人道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骅骝拳局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挽弓当拘强,用箭当用长。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乱落如红雨。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旅馆难相问?寒灯独可亲。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阆苑有书皆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成。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欢无路学鸣鸡。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欲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春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清风明月苦相思。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度寒塘亦并飞。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曾苦伤春不忍听,风城何处有花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满目山阳笛里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右花寒。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年 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 任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苏轼妻儿

  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苏轼的四个儿子

  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

  苏轼轶闻

  1,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4,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5,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6,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7,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8,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苏轼(1037-1101)在64岁的年龄,也被称为苏轼,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礼品的南宋皇帝的太师,追谥“重,梅州眉山(四川眉山),韩的父亲苏洵的长子,北宋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著名作家,,授予大理嘉佑二年(1057)和他的弟弟在一个发情,戈登学者评估裁判官可签署????凤翔大厦西宁市,密苏里州,2002年(1069),他父亲的葬礼哀悼由于朝鲜,在该医院部门县长失败和国王的政治观点上实施的新的法律,这句话从杭州搬迁知道(今山东诸城),外部通过转让被称为徐州市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的持续责任授黄州(黄冈)签署的正式文件民兵富士本州安置,李哲郎知识王母万登州(今山东蓬莱)临朝重复使用,4个月后,运动部件的仪式,医生将旬日,但舍人,中书舍人的生活,他们搬到了帝国学院的王知识礼仪贡菊董事会。的杭州苑囿年(1089)知识改变丑知道在扬州,定州。 2008年从流放元佑(1093)Zhezong统治惠州(广东惠阳),再贬儋州(海南儋县)。宋徽宗统治榆社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常州(江苏),65,埋死在汝州郏县(今河南郏县),他的父亲苏洵(1009 - 1066)的弟弟苏辙(1039 - 1112)自定义名称的文学,世界银行说,“苏联”,西汉末年,“三个儿子”(曹操,曹丕,曹植)的面值。他是著名的唐,宋,III和他的家人被任命为唐,宋,苏,作品七套东坡“东坡乐府。一个老党员的政治。学校诗人不羁字[编辑本段]

他的父亲苏洵苏丹盛现场

“三字经”27吃醋蔌区桉苏洵嫉妒的晚,但它是很难,甚至秦苏轼,老人和一位年轻的父亲读记忆和深刻吗?感觉的影响,其母公司,当然,如果没有苏洵发奋读书,就不可能使一个美好的童年苏轼不能忍受了两年多的良师益友时间,到冠学通经典的历史,数千字,“人,更遑论未来的文学。

嘉佑元年(1056),虚岁21苏轼的第一次,从四川到北京的朝廷明年,他加入董事会董事的仪式考试,欧阳修的“论犯罪奖励诚实的感谢面试官,但令人惊讶的高中学者

嘉佑六(1061年),苏轼应准备考试,通常被称为”三年,北京警方“ “世纪”授予大理评估,签书凤翔政府裁判官去世后,他的父亲,在一个小的忧虑扶轮社汴京归葬礼到第三和其它的东西。西宁市22年(1069),和给自己。他正式进入危机是一场政治危机在北宋开始,在这个时候,繁荣的背后

神宗的宝座,王安石支持政治改革,任命苏轼的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的升值原来,不符合新的法律新总理王安石的政治观点被迫离开北京的目的。执政党和反对党,死亡,苏轼的视线,他20岁,世界和平。

苏轼在回来的路上去北京看的损害人民的新的法律,坚决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新的法律是不是很方便,这些类似的结果谁这样做对他们的请愿书而被迫离开北京,他的导师,而不是法庭,苏轼的自我追求传出,转移到杭州通判。

3年期满后,他的任期内,被转移到州,徐州,湖州,杭州苏轼,他被称为国家的荣誉,深受BR />这持续了近十年,苏施遇到了他的第一次灾难的人(李鼎)故意扭曲他的诗歌上大做文章。远峰,2002年(1079),苏轼到湖州不到3个月,因为新的法律文本“诽谤指控在6月的诗,讽刺逮捕下狱,史称”乌台诗。 ,

苏轼监狱103天,几乎到了濒临被砍头中太祖赵匡胤,年,宋奠定了国家的政策是不杀文人苏轼躲过一劫,

监狱苏轼被贬黄州,民兵副使(相当于现代的公民自卫部队,副队长)。文章是相当低的,但这段时间的低迷,在公共场合,我会带领全家东部城市倾斜的填海,农业补充生计,监狱已成为一个的苏施东珀别名,他是在这一刻。

宋神宗元丰七(1084),苏轼离开,赵丰黄州来到汝州市办公室。不幸的是,长途跋涉长途跋涉苏轼,幼儿死亡。加上汝州市的距离和收费丧子之痛苏轼的信中向法院起诉,请求离开打开常州市汝州市生活,他的南常州批准神宗驾崩的

Zhezong宝座太后听证会,秋天的一个新的政党的,重新启用司马光苏轼的年度仪式医生外交部召见朝鲜移动1个半月家庭舍人,王高点,上升的阶段。

3个月后,中书舍人动画帝国学院,说:“在北京的官员都是坏的。”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和新的法律,使废物,所谓的“王党”,但鸟类的羽毛,皇帝热衷

苏轼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一个新的政党的阻力,他们不能原谅的老党员,早在 - 寻求重新部署杭州,他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16岁的时候,知府苏轼在杭州的维修主要水利建设,疏浚西湖大坝西湖疏浚淤泥,也被称为“苏堤BR /苏轼在杭州同意,自比唐代白居易。元佑六年(1091年),他被召回了朝鲜,但很快就失败了竞选时的承诺瀛洲于2008年元(1093),新党返回力量,被驱逐出境。古蜀国民兵调廉州安置,富士,永州安置。在回家的路上特赦组织恢复超丰郎,北宋徽宗的宝座,在常州去世,谥文忠(1101)年龄66岁袁福。

a>

[文学和艺术成就

[编辑本段]

的苏轼文学的角度来看,与欧阳修一脉相承的,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自然派“有前途”大胆“的经营理念,尊重摆脱的束缚的一种新的证人,他认为,写作应该达到”站在一个凄美的早期定性描述通常仅限于不超过文理自然,不惊人死不休(感谢你分裂本书)的艺术境界。苏轼的散文著作宏富,韩愈,柳宗元,欧阳柳说。三纯流畅的风格,自由,不羁发布德宏跋东坡(左忄权限允许)池的记录,说:“,书面文字焕然如水质,扩散张燕生姜伯。”,苏轼,欧阳修说:“欧苏,唐,宋”后,北宋代文学欧阳修苏轼作家主持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间,黄,秦,赵时刻与他们的朋友,或接受他的指导下4人,让他培训,激励和建议,她说,苏四

苏诗学者,约4000名现有的宽范围的内容,他的诗,和不同的豪放风格的笔力,非常差的变化浪漫的弟弟开了一条新路。谢周“诗”,说:“苏轼的诗,它的境界,无论是古代和现代,是不是还天空和大地,在他的作品中调侃的主题,鼓励,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出生凉爽如悲伤梨快速隐藏和剪刀尔必达的健笔,说:赵区白头鹎“:”文字大放厥词诗昌黎的东坡的利益,蔚为壮观的大观爱让每个人背后的李,杜,但不如李,都在这一点上。新鲜的诗浩剑,好夸张的比喻风格独特的艺术表达的一些诗篇,也反映了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嚣张气焰。这个词的豪放派非常有影响力的后代。前奏的故事“赤壁怀古”兔“中秋节”,传诵宽。

苏轼的词,最初的340名男子和妇女冲破狭窄的题材,专门写离别浪漫,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苏轼的历史,占有特殊的位置,他将在我们的精神北宋词散文的约束一个美丽的阵营扩大这个词的题材领域的扩大,一扫传统的词风,创造出丰富的情感边界,,因为晚唐五代词,诗庄词媚字的突破,创新和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奇书“年”,“想念你”,首开先河,大胆的开字营“,辛弃疾,苏鑫表示。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销摆动磊落,如诗歌,如文字,如世界无奇不有。”

苏轼也擅长行了,楷书黄庭坚米芾蔡翔辛稼轩词序“宋说。学校津,唐,五代著名健康 - 所有的钱端,徐浩,颜真卿,杨宁,李勇,自成一家。”曰:“我的书,这意味着,它不能被说:“由于的新颖性,而不是旧的实践。黄庭坚说:“几年前,用笔精到,而不是作为老板渐近自然;云:”黄州捉笔是非常强大的。 “风涛老年依靠海外的发展趋势,知识,思想,知识无处不在平凡的生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跌宕和丰满的书法风格,天真的,他的书法想象的大多数人本书雕像子的兄弟侄子,渐次,王李定国的朋友约翰·赵古老的牺牲,向他学习;刚,韩世忠,土地,及后,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吴宽,清代,章只峒,但他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大黄庭坚说:“朝鲜一本好书,自当推(苏联)

苏轼的绘画绘画竹,部门(即文本和文本)”谷比文字更简单的强度有电梯舞蹈的趋势,米芾对他说:“竹,直到顶端一直以来,我问:为什么不子一节一节说:竹生,一节一节,我们是天生的吗?”古老的岩层,米傅云:“枯木枝干燥,粗糙,扭曲的无端破裂坚硬的石头,也怪奇奇无端,也反映了他的胸部板有用的纠缠,转身走了他的书法作品。绘画寄托的画更深远的影响。强调的是神似的,深情的洞察力主张战平,势必反对该计划倡导“诗应该是整齐的,呼吸新鲜空气,并明确反对的形状所提出的”文人画“文人画”的概念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生存书法黄州寒食诗“,”赤壁“,由于部门文件”和“河北省黄河路的文字痕迹的绘画世界的生存和古老的岩层涂层潇湘竹石图历史,文学和艺术天才是罕见的最近几年看到的,但也是他的工作。

宋·苏轼是人才的最高诗歌,文学,文字,书籍,绘画和其他成就。

五台山诗]

[编辑本段]

宋神宗重用,王西宁(1068 - 1077)经过多年的改革,失去了一个转折点收获期(1078 - 1085)点的重组,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改革和结构调整,苏轼“乌台诗案发生。李鼎,测试都察院监狱后的第一个线人监督检查。昵称,因为的都察院汉“山”,所谓的“乌台诗案。

的北宋神宗年,苏轼反对在实施新的法律与新政的不满,他的诗歌社会新政的一个缺点,因为他是领导世界文学,诗歌,苏轼苏东坡在宋神宗设施,默许,被警方抓获,关在山每天被迫解释的起源和表达,他写了诗歌典故起源。 BR />不杀文人在宋朝,苏轼的死亡,但被贬到黄州民兵富士

<BR /每收获(1079),苏轼传输任何湖州(浙江吴兴县)1999年7月皇甫合规及其他都察院送进监狱,而事实上,他们的证据,诽谤法院,苏轼失真。

/>御史李鼎Zhengchen,疏淡苏轼杭州纪事诗“的证据,他”字段,嘲讽国家事务,挖了一两首诗另一方面,给定的信念,断章取义,如:“无法读取的法律辊,姚明手术刘志军顺的,原本被称为苏轼说:的法律样的书来读的是什么,所以我可以不帮皇帝成为像姚明圣人的,顺他们的意思是,他具有讽刺意味的??,皇帝可以不教法律监督官员,众所周知的东中国海,中国的明主意,应教变桑田谴责的卤素,灌溉和水利措施不说他的指控。事实上,苏轼在杭州,农田水利项目,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吗?另外一个例子,说他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因此,如何解决闻韶忽略迩食品无盐卖盐的味道的人“三月简单地说确定他竟然笑了起来,皇帝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是 BR />

苏轼折磨都察院,他不相信他能逃脱犯有死罪。最后,终于幸免一死的一年,12月28日,在蒙古,神宗的礼物,被判处死刑。被判刑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留了近百年的被释放,他们离开监狱,都察院,为后人对这个案子类似的忏悔编译乌台诗案“。五台山都察院汉朱博传”当住房100干井水吴渔世福李上面,另一个府中列柏树常野乌克兰成千上万的人现在处的早晨去暮光之号曰隔夜乌克兰后代众议院政府审查乌克兰五台山都察院原因,这种情况下,法院的审查,监事,御史中丞李鼎,监控的审查线秦(都察院见习的史官)舒他Zhengchen,它被称为“乌台诗。 BR />

苏轼的“造成的灾难,除了以”莫须有的罪名,说:“事件得罪宰相王安石的时间做笔记。

王在法庭上,苏轼,当仪式的一天,他去王安石吴封斋期的研究,王吴苏轼的房子表摆着写还没有写这首诗的结尾只有两个字 - “月亮分支称为**的狗躺在一夫多妻制“。

苏的样子,仔细一看是质疑,认为月球,我们可以调用它的一个分支,棕色的狗躺在红木激怒了。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拿起一支笔一首诗,月亮在天空照片黄狗趴在华银变化。

王安石,苏轼改变了他的诗极为不满,相反,他被降职合浦合浦苏,有一天,户外散步,看到一个组的儿童一束鲜花前猛喊:“黄狗劳斯莱斯,黑色的狗,劳斯莱斯,快速的方式吗?罗尔斯·罗伊斯罗尔斯 - 罗伊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苏出于好奇,问孩子们,喊什幺孩子们,我们所谓的错误,赶紧抢吧。苏俯下身,看见几个**和黑芝麻虫蠕动,花。孩子们问什幺昆虫吗?小孩说:黄狗的蠕虫,黑狗昆虫。苏华,来到榕树下,什幺鸟树一阵又唱,并要求其他人遇到这个吗?回答:这是所谓的月亮鸟在那一刻,苏联才知道他是错的改变王安石的诗。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不可考。历史事实的角度看,王苏轼的惩罚转移到诗歌的错误之前,似乎并没有王安石,苏轼的真正原因恨。其实质性的原因,如果政治王安石,苏轼因此,苏轼的身边,这样的法律顾问监狱。

小编觉得张鲁一主演的《前行者》找回了追剧的热情的原因如下:

1、双主角的背景很好。《前行者》采用了一个积极和一个消极的双重主角设置。显然,这家外国公司的经理实际上是中国***地下党的马和国民党上海警察局调查司司长唐。两人一起毕业于黄埔军校。马天目在北伐战场为唐贤平挡弹,伤势严重,奄奄一息。这是他们深刻的过去。多年后,当两人再次相遇时,马天目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而唐贤平站在对面,精彩的比赛开始了。

2、全剧充满悬念和危险,生动地展示了地下党面临的生死之战。剧情中插入的机智和反侦察场面让观众惊叹不已。双方对决的戏剧,聂元与张鲁一的师友关系,充满了整部戏的戏剧与冲突。再加上地下人的生死情怀,这足以让它成为一匹黑马。

3、情节很吸引人。《前行者》讲述了当我们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时,年轻的党员马被命令站起来,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其他间谍剧中大量的动作武侠场景不同,前者在文学戏剧上花费了更多的笔墨,马和汤显平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内在竞争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充满了危险和阴谋,情节不断颠倒,引人入胜。

4、背景复杂。《前行者》的故事发生在上海法租界。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社会背景是复杂的,戏剧性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国民党、汪伪、绿帮、日本、法国等势力相互竞争,密探、暗杀、情报盗窃、反强奸、打斗等紧张刺激的情节依次上演。无论这些元素中的哪一个单独出现,它都可以讲述一出大戏,加在一起,它可以成为最难的核心间谍战争剧。

5、女性角色非常出色。在有男性角色的间谍剧中,女性角色通常充当陪衬。《前行者》中有四个女性角色,为整部戏剧增添了许多浪漫主义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99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