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生平及贡献是什么啊?急用!谢谢啦!

陈子昂的生平及贡献是什么啊?急用!谢谢啦!,第1张

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在文学上的重大贡献

黄少烽

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诗歌革新家。射洪金华镇武东乡人,其父陈元敬,学识渊博,以明经擢第,授职文林郎。陈子昂生于公元659年,卒于700年。此种说法见于1989年以后出版的《辞海》,吴明贤、彭庆生等学者便持此说法。另有一种说法是1989年以前出版的《辞海》及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室《新选唐诗300首》中对陈子昂的介绍,认为陈子昂生于661年,卒于702年,目前较多的说法为前者。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的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博闻强记经史百家,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适遇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音民)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酒楼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不久应试得中进士,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干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

陈子昂步入仕途后,从政十五年,官位未显,仕途坎坷,经历了两次从军,两次贬官,两次下狱,直至惨死狱中。但他抱着“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雄心壮志,谏章交上,力匡时弊,提出了“王政之道,莫大于安人”的政治纲领。主张德政仁政并施,息兵缓刑,选贤去佞,整饬(音赤)吏治,节用爱民。他明辨是非,洞察时弊,为国图安,为民请命,不畏刑戮,公开宣传“杀之事小,存国之利大”。尖锐指斥武则天大兴冤狱,穷兵黩武,重用奸佞等弊政。但他的政治抱负,始终未得到施展的机会。武则天虽多次召见他,却一直未受到重用,使他被迫过早地结束了政治生涯,辞官归隐,不久被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年仅42岁。

陈子昂生活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其主要政治活动是在武则天时期。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上承贞观、永征,下启开元、天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由一个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女人统治,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女皇帝,这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实现的。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服了重重阻碍。她一掌权,就开始打击关陇贵族,扶持庶族地主势力,为他们打开了入朝做官的大门。而且,她还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提拔人才,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也给地位低微的陈子昂提供了一个机遇,使他有机会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陈子昂对武则天是忠心耿耿,坚决拥护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时期是在文学上酝酿着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以前的文学多追求形式和技巧,脱离现实,内容贫乏,文风浮糜。而唐初,由于六朝诗风相沿已久,积习已深,再加初唐百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统治阶级日趋荒*享乐,他们需要一批御用文人来替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样,助长了浮糜文风的发展。这期间,虽有魏征、初唐四杰(王勃、庐照邻、杨炯、骆宾王)等有识之士指出弊病,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作过一些改革,但这些改革是不够彻底的。时代呼唤彻底的改革者,陈子昂审时度势,异军突起,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陈子昂是开盛唐一代诗风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在矫正时政弊端的同时,又自觉地肩负起了革除诗歌弊端的重任。为了扫除齐梁以来形成的诗风,他从理论和写作实践两个方面做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看到初唐诗歌沿龚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的弊端,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强调兴寄,提倡诗歌要继承《诗经》 “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感而发,不作无病之呻吟,注重现实内容和刚健质朴的表现形式。与满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慷慨指出时弊的作为相一致,提出了高于同时代人的革新理论。他在《修竹篇-序》中大声疾呼:“文章道弊五百年矣!”号召诗人们反齐梁,追汉魏,向风雅之作、汉魏之篇、正始之音学习,写出有“兴寄”、“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他的诗歌创作,也是以反映社会现实、讴歌美好理想、赞颂高尚情操、体现刚健质朴的诗风为主的。他所创作的120多首诗歌,具体实践了自己的诗论主张,以其清新的语言,丰富的感情,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齐梁及初唐宫廷诗人颓靡的诗风,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被李白、杜甫誉为“麟凤”、“雄才”,被王适奉为“海内文宗”。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他为“唐古文运动最早的奠基人”。其著作有《后史》、《江上人文论》、《奏议》、《陈伯玉集》(10卷)等。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被誉为古典诗歌中的“千古绝唱”。

陈子昂是唐代诗国中拨乱反正的英雄,他从理论上和写作实践上,有效地遏制了齐梁以来形式主义的颓波,开拓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为丰富唐诗的题材、内容乃至体裁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也为唐代的古文运动着了先鞭,对他之后的许多诗人、作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创作实践上,陈子昂在前人革新的基础上,跃身诗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写出了同时代人所不能及的刚健质朴的诗篇。当一批诗人在宫廷充当文学弄臣,竞相奉和歌功颂德的时候,他如在晨曦中引吭高唱的雄鸡,高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写作了《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及《登幽州台歌》等反映现实、揭露时弊、讴歌进步理想的诗歌。

在唐代,他是第一个最多最深刻地揭露时政弊端的诗人。在他之前的王绩及“四杰”等人,虽然也有不满现实的篇章,但不仅数量赶不上他,而且没有他直接尖锐。

他创作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为感叹身世之作,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催人感奋的理性精神以及充满忧患意识的人格力量。它抒发了诗人的崇高理想与高尚情怀,抒发了理想破灭、壮志未酬的满腔悲愤,深沉苦闷,感人至深。其《登幽州台歌》弹出了他内心深处最为痛切、最为深沉的悲音,千古流传,人所共知。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对丰富唐诗的题材、内容和体裁,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初唐诗坛流行奉和应制、游冶宴集之作,题材内容单一雷同,思想情调卑俗。王勃等等“ 四杰”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过可贵的贡献。陈子昂继之而起,他的取材范围从朝阁扩展到了塞外边关,反映了统治集团、怀才不遇的文士、苦难的兵民等阶层各色人的生活和思想。他还写出了一批优秀的抒怀诗、边塞诗、山水诗、怀古诗、咏物诗,都为冲破“齐梁体”和“上官体”的桎梏(音顾),发展唐诗的题材和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陈子昂的边塞诗,内容丰富,语言健朴,风格悲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边塞诗奠定了唐代边塞诗的基础。

在散文领域,陈子昂以质朴酣畅的论文书疏,刻意矫正齐梁骈文的浮华,其作用虽不及他在诗歌领域的革新,但也不能低估他在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史上的先驱地位。中唐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音道)。”尊陈子昂为唐代文坛的开创者。

陈子昂在诗歌的理论和创作上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在文学上独树一帜,但他超越了时代,他所处的时代容纳不下他的思想。他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这就注定了他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他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对时政的抨击和建议都是为了大唐帝国的昌盛,但他缺少心计,有些建议提得不是时机,而且言多切直,因而触怒权贵,最终被他曾寄予厚望的武家王朝无情地抛弃,倒在了被他所抨击的酷吏制度的血泊中。

陈子昂的悲剧是一个先驱者的悲剧。陈子昂虽然倒下了,但他为唐诗的发展所起的开拓性作用却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上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李准与《文艺报》的记者谈话时曾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文学是一个黄金时期,唐代开国至武则天时代,经过70多年的徘徊,自陈子昂始,力矫当时浮艳之弊,标举慷慨畅达的文风,才相继出现了王维、孟浩然、岑(音成)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一批风格各异、流派不同的作家。

当李白、杜甫在诗国的顶峰引吭高歌的时候,他们都铭记着先驱者的勋劳。李白生长在四川的江油县,这位蔑视权贵、笑傲王侯的浪漫主义诗人对故乡的前辈陈子昂十分敬慕,在诗中把陈子昂和鲍照并称为“麟凤”,而且对陈子昂标举《诗经》、追攀汉魏、批判齐梁的主张十分赞同并积极响应,也倡导复古,反对六朝诗风,主张“风骨”与“兴寄”。杜甫与陈子昂,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在万紫千红、流派纷立的唐代诗坛,一个是登上高峰的旗手,一个是筚路蓝缕的先驱。杜甫虽比陈子昂晚生了近50年,但这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的诗圣对陈子昂这个唐代诗歌的开山鼻祖尤其能够深刻的理解并给以深切的同情。在他年老体衰的晚年,还柱着拐杖登上射洪金华山瞻仰陈子昂青年时的读书之所,去射洪的武东乡拜谒陈子昂的故宅,留下感人至深的诗篇。在《陈拾遗故宅》这首诗中他写道:“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将陈子昂与屈原、杨雄、司马相如并提,其名声当与日月一样万世同辉。当他见到陈子昂读书台已是断垣残碑,蒿莱满目时,不禁感慨万端,悲从中来,仰天吟道:“……陈公读书堂,石柱多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为一代雄才的不幸遭遇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白居易、元稹及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直至晚唐时期的诗人皮日休、杜荀鹤等都程度不同地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吸取过营养,受到过启示。白居易则把陈子昂和杜甫并称,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综上所述,陈子昂横扫六朝诗风,在批判的前提下加以继承;追踪汉魏风骨,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倡导风雅兴寄,在革新之中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整个唐代诗坛,开创一代新诗风。这就是陈子昂在文学上的贡献。

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论诗绝句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其意是说,如果要评价陈子昂对唐代诗国的贡献,也应该像越王勾践对除弊兴国作出巨大贡献的范蠡那样,给陈子昂铸造一座黄金像。元好问这个说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作为陈子昂的故乡人,我们为家乡出了陈子昂这样的先贤而倍感欣慰,我们将传承陈子昂的遗风,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繁荣射洪的文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初唐诗歌是从齐梁余风到盛唐气象的一个过渡,它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定要沾染一个时代的气息,统一的大唐王朝斩新的气象必然要反应到唐代诗歌中来。于是在初唐的后五十年,诗风发生了转变,这表现在诗风、题材、体裁等几个方面。从诗风上看,诗歌逐渐摆脱了齐梁浮艳*靡的习气,显示出一种清新刚健的风骨;从内容上看,诗歌已经突破了六朝诗歌狭窄的题材领域,开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体裁上看,律诗的形式基本确立,七言歌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初唐四杰即唐代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壈失意。四杰对以上官体为代表的这些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陈子昂的创作成就:《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他的《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其二《燕昭王》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两首诗也是初唐咏史怀古诗的重要作品。

  初唐也是诗歌体裁发展的重要时期,“永明体”在此发展而为律诗,而对律诗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所谓“永明体”是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当时著名的诗人沈约把根据汉字的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了八种应该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称为“八病”。这种声律规则和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因为这种新诗体是在永明年间开创的,因此称为永明体。

  永明体为律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武后时期的重要宫廷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没,即把四声归纳为平仄两种。还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完成了从律句到律篇的过渡。从而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也就是律诗。在律诗定型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宋,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律诗最初被称为“沈宋体”。律诗的定型对诗歌发展意义非凡,它推动唐诗走向高潮。

  初唐诗人在意境开拓上也功不可没,他们开始摆脱六朝浮华浓艳的风气,致力于浑然天成的诗歌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其中翘楚。它用乐府吴声旧曲,写游子思妇的旧题,却被盛赞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其原因就在于新意境的开拓。

1怀才不遇的诗句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是“怀才不遇”的,而是另一种境界。

“怀才不遇”最经典的当然是张九龄的感遇诗啦!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生此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回答者: 关大掌柜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8-15 10:36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cn/mypage/page1asppid=83443&pgid=95020

参考资料:

cn/mypage/page1asppid=83443&pgid=95 登幽州台歌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日齐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秋宿湘江遇雨 年代:唐 作者:谭用之 体裁:七律 类别:羁旅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书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谪仙怨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词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排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送杜审言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沁园春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贾傅 年代:宋 作者:杨冠卿 体裁:词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满江红 书怀 年代:宋 作者:史达祖 体裁:词 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

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

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

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

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沁园春 梦孚若 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体裁:词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哭李商隐 年代:唐 作者:崔珏 体裁:七。

2有关怀才不遇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他的还有一些: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怀才不遇[曾成] 才智无处挥,未老欲隐归 田园寻靖节,山丘觅屋台 庭中鹦鹉语,院外鹧鸪飞 白日闲劳作,夜梦诉生悲。

3关于怀才不遇的古诗

补充几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楼说的也附在下边,病牛我觉得说托物言志可以,怀才不遇稍感牵强;陆游那首是很有点这个意思的。你可以看看

/chinese/luyou/luyou/shijian1htm

顺便一说,陆游的诗词有许多是表达怀才不遇的。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4有关古代怀才不遇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他的还有一些: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怀才不遇[曾成] 才智无处挥,未老欲隐归 田园寻靖节,山丘觅屋台 庭中鹦鹉语,院外鹧鸪飞 白日闲劳作,夜梦诉生悲。

5关于李白的励志诗和怀才不遇的诗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狂傲不羁的行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符合金庸设定的: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方德父子引用李白泡妞专用诗: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孤独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迷惑的境界: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有意境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最自恋一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让人浮想联翩一首: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最有意境的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代表男人儿时梦想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最色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最血腥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最有骨气的: 誓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无奈的: 眼前又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最坚强的: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最无实意的: 噫吁唏。

最沉郁的: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最白居易风格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气魄最大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最煽情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拽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最浪漫深情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清纯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幽怨的: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苍凉大气的: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无可奈何的: 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

最阿Q的: 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有杀气的: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最潇洒的: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最有境界的: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最违背党的民族政策的,最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最清高自赏的: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最多用来励志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郁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最洒脱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最自暴自弃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6有关怀才不遇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日齐山登高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秋宿湘江遇雨年代:唐 作者:谭用之 体裁:七律 类别:羁旅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书愤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贾生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宿府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登岳阳楼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将进酒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谪仙怨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词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县西郊秋寄赠马造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排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送杜审言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沁园春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贾傅年代:宋 作者:杨冠卿 体裁:词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满江红 书怀年代:宋 作者:史达祖 体裁:词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

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

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

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

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沁园春 梦孚若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体裁: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哭李商隐年代:唐 作者:崔珏 体裁:七律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贺新郎 席上闻歌有感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体裁:词妾出於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

7形容怀才不遇的诗句有哪些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2、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唐代:杜甫《古柏行》

释义: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3、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唐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释义: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

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代:李商隐《贾生》

释义: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杜牧《赤壁》

释义: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元代:贝琼《己酉端午》

释义:己酉年的端午那天,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8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释义: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西江月·遣兴》

释义: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10、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唐代: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释义:静冷角落没有车马经过,任那榴花谢了,花开了又落。

8关于描写“怀才不遇”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描写“怀才不遇”的诗句有:

1、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唐·杜甫《古柏行》

解释: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2、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宋·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解释: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

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唐·李商隐《贾生》

解释: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4、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南朝·吴均《赠王桂阳》

解释: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当一个人高远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时候,谁能晓得他有坚贞的品质呢?

5、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唐·李白《洛阳陌》

解释: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6、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解释: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解释:什么时候能够给骏马套上镶金的笼头,让它在秋日辽阔的原野尽情驰骋。

8、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唐·李商隐《风雨》

解释: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9、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

解释:寄居郊外柴门已很久,不知何门能进用此身?

10、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秦韬玉《贫女》

解释: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9描写怀才不遇的诗句有哪些 怀才不遇的古诗词

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诗词鉴赏# 导语《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岑参的七言绝句《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欢迎阅读!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赏析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两句,写春天梁园萧条破落的景象。梁园是梁孝王之园林,梁孝王常在梁园中设宴,招待才子官客,场面奢华,热闹非凡。而如今的梁园,却是另一副景象:日暮时分,园里黑鸦乱飞,放眼一望,满目萧条,只有两三户零零散散的人家。枚乘在《梁王兔园赋》里形容曾经的梁园为“声音相闻”,“往来霞水”,园内还有各色飞禽,如今全都不见,楼阁亭台也已荡然无存。这两句情感的基调很低沉,抒发了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两句,颇能令人想起杜牧的《泊秦淮》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只是一个是人,一个是树,殊途同归。梁园虽然已经败落,可是庭园中的树木繁盛,花开满枝,春色依旧不减当年,这种本该喜悦的景色,诗人却觉得异常的悲凉,丝毫感受不到欢乐的情绪,这仅有的春色反而更加衬托了梁园的萧条和没落。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偏偏赋予庭树以情感,说“庭树不知”。花木无情,遵循自然规律,开花结果,都非人情所能改变,又怎么能知人世的兴衰呢?这两句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效果,感情极其沉痛,却又相当蕴藉。

  扩展阅读:岑参的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

扩展阅读:岑参的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宋代诗人魏野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隐士,可是没有遇到而写下的。 魏野《寻隐者不遇》诗意图

  他发现这里非常的美,高山环绕,松涛阵阵。诗人到隐居者的居处时隐居者去采药了。诗人有些失望,可看到像天上一样的风景时,心情又开朗了。 魏野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蓬莱仙境,借此抒发超然出尘的胸怀,令人神往。我们熟悉贾岛的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者的内心世界和向往是一致的,可谓同曲同工。 魏野,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当时显宦名流如寇准等多与他交游。宋真宗西行汾水时曾召见他,但他回避不见。终生不仕,死后追赠著作郎。魏野的人生经历和诗中抒发的感情是统一的,他是真隐士,不是走终南捷径的伪君子。 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不过他的诗平朴淡远,尚无艰涩苦瘦之弊,偶有苍凉壮阔之句,在宋初是不可多得的。魏野与林逋同为宋初高士,虽其身后诗名不如林逋,但当日声望实在林逋之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诗兰叶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赏析这首诗以比兴手法,寓意于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不是为了博取别人欣赏。以此来自励、自娱,透露出诗人洁身自好,坚贞清高,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1]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是诗意盎然,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2]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3]

  作品鉴赏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1]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韵译: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 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 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 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 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 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 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赏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写得意气昂扬。初秋时分,知了在桑林里鸣叫,萧关道上苇叶已经枯萎,征人来往频繁。收获季节,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常在此举兵掠夺,塞上形势紧张。但居住在幽州、并州的健儿,为了保卫国家,在沙尘、战斗中度过了一生,国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得安全的。无疑,诗人对他们是满怀敬意的。一句“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说出了征战健儿的辛苦。全诗极写塞上的秋寒萧瑟,游侠健儿的英勇爱国,慷慨动人,也对有些游侠儿骄矜放纵的一面,给予了批判。

  送 陈 章 甫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⑴落。

  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⑵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⑶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⑷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鉴赏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则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正是如此。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并无二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塞下曲

  卢纶 刘禹锡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竹石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歌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

陈子昂的诗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

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

陈子昂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扩展资料:

陈子昂个人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陈子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还有资料:岑参(cénshēn)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享年55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还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有作品《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十首。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这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像炎热逼人。《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岑嘉州集》的版本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现在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作品赏析  简介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 南阳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这是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

优钵罗花歌并序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庚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刀众草,势笼众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点评: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信口而成,不假雕琢,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三、巧于炼字 生动传神——谈《白雪歌》的用词技巧(章涛)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巧于炼字,生动传神,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巧用动词,突现情状。“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下笔极写塞北的风凶雪早。一个“卷”字刻画出塞外朔风的来势迅猛,席卷一切,突现了它的无比威力,仿佛在我们耳际激荡起狂风的怒吼;白草“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汉书·西城传》王先谦补注),也由于风势凌厉,抵挡不住,竟然折断了,“卷”与“折”活现了疾风与劲草激烈搏斗的情状,给人多么深切的感受!大雪纷飞,随风飘舞,“散入珠帘湿罗幕”,“散”字贴切传神,它使我们想像到片片飞雪,乘风飘入,一进“珠帘”,顿然消失,原来黏溶于“罗幕”,使其沾“湿”了,“湿”字使清寒之意变成读者可感的了。如果不是观察入微,刻意求工,能以简单的字词表达如此复杂的意思吗?再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一幅鲜明画图:大雪漫空,纷纷降落,“下”字使人产生了厚重坠落之感;由于雪的作用,尽管朔风劲吹,红旗不再翻卷,一个“掣”字写出了红旗受风,旗幅冻结的情状,读者的眼前仿佛展现了动人的浮雕,既有质感,又有量感。所以,不能小视单字只词,它经过作者反复锤炼,织入诗篇,就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巧用数词,拓宽境界。这首古体诗用了不少数量词,拓宽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表达效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想像奇特,比状贴切,人们无不赞叹备至。“一夜春风”与“千树万树”形成对比,一夜春风催开了千树万树梨花,字里行间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一夜”多么短暂,“千树万树”又多么繁多!数字化进诗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既突现了白雪的晶莹皎洁,鲜润明丽,又状写了它来得迅捷,白得广阔,造成了十分壮美的艺术境界。再如“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以夸张的笔墨勾勒了沙漠雪景:沙海浩翰,冰凌纵横,以“百丈”见其冰封雪盖;阴云漫天,凝结不开,以“万里”明其绵邈无垠。两者结合,显现了沙海雪景的磅礴气势。同时,翰海冰封,“百丈”隐示冰雪载途;阴云凝聚,“万里”暗寓客路遥远,为转入下面的送别描写作了准备。并且,关山阻隔,家乡“万里”,离愁大概也牵动了乡愁吧。所以,“百丈”、“万里”,一词多义,用得多么精巧!

巧用副词,融进感情。作者擅长于运用恰当的副词来传情达意,真是妙手偶得,极见功力。比如“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粗看平直无奇,细一揣摩,却韵味深长。它一方面显示了早雪的特征,内地八月,节令尚属金秋,塞外“即”大雪纷飞了;另一方面又暗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边塞大雪来得何其早啊!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忽”字十分传神:千树挂白;万树着花,恰如梨花迎春盛开,而这秀丽的风光竟是一夜造成,“忽”字正是表明其出人意表,给人以突兀、奇特的感受,一字之中见精彩。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峦迭起,山路回环,朋友愈走愈远,身影消失了,“不见”二字隐现了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送的情态,特别是诗人凝视那雪地上的马蹄印迹,默然沉思,人去迹留,徒然增悲,一个“空”字活现了诗人依依惜别、怅惘若失的特定心情,使咏雪与送别融为一体,完善地实现了作者的构思意图……

刘勰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可见写诗炼字多么艰辛。我们学习本诗时,应从这个角度分析本篇的语言特色,理解精当遣字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写作上得到提高。

选自开明出版社《语文教材研究资料汇编》) 岑参诗歌目录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通人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

郊行寄杜位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力杜元帅判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祁乐归河东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送李翥游江外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送颜平原并序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澧头送蒋侯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

登嘉州凌云寺作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缑山西峰草堂作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题华严寺瓌公禅房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林卧

骊姬墓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楚夕旅泊古兴

先主武侯庙

文公讲堂

扬雄草玄台

司马相如琴台

严君平卜肆

张仪楼

升仙桥

万里桥

石犀龙

女祠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安西馆中思长安

暮秋山行

赴犍为经龙阁道

江上阻

经火山

题铁门关楼

早上五盘岭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

阻戎泸间群盗

郡斋闲坐

衙郡守还

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精卫

石上藤得上字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火山云歌送别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梁园歌河南王说判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送费子归武昌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敦煌太守后庭歌

喜韩樽相过

银山碛西馆

感遇

太白胡僧歌并序

卫节度赤骠马歌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裴将军宅芦管歌

韦员外家花树歌

醉后戏与赵歌儿

范公丛竹歌并序

玉门关盖将军歌

赠酒泉韩太守

赠西岳山人李冈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送郭义杂言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送魏四落第还乡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西亭子送李司马

渔父

登古邺城

邯郸客舍歌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感遇

优钵罗花歌并序

蜀葵花歌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长门怨

寄左省杜拾遗

岁暮碛外寄元

寄宇文判官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丘中春卧寄王子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虢州酬辛侍御见赠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送李郎尉武康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得闲字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送颜韶得飞字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送楚丘麴少府赴官

送蜀郡李掾

送郑少府赴滏阳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东征答朝臣相送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东征答朝臣相送[作者]陈子昂[朝代]唐代

平生白云意,疲苶愧为雄。

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

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东征答朝臣相送》作者陈子昂简介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陈子昂的其它作品○登幽州台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岘山怀古

○度荆门望楚

○燕昭王

○陈子昂更多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0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