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首女生声甜美浪漫的歌曲中带《都怪我》的

跪求一首女生声甜美浪漫的歌曲中带《都怪我》的,第1张

歌曲:全部都怪我

歌手:王蓓 专辑:死了都要买

全部都怪我-王蓓

作词:宇文安作曲:k-bo 编曲:mack chen

承诺主宰不了结果

你洒脱辜负了执着

我看着烟蒂掉落

故事女主角知道被你一笔带过

无法回到原来的我 baby

无法面对旭日西落

地铁呼啸飞过

执着的我在想你也想起了我

告诉我你还爱我

女主角依然是我

为什么还在沉默

这算什么告诉我

告诉我你还爱我

许下的那些承诺

你可一直在乎过

算了我也心冷了

泪流过百花残落

心冷了都结束了

到了梦醒了知道了都怪我太执着

泪流过百花残落

心冷了都结束了

到了梦醒了知道了都怪我全部都怪我

承诺主宰不了结果

你洒脱辜负了执着

我看着烟蒂掉落

故事女主角知道被你一笔带过

无法回到原来的我 baby

无法面对旭日西落

地铁呼啸飞过

执着的我在想你也想起了我

告诉我你还爱我

女主角依然是我

为什么还在沉默

这算什么告诉我

告诉我你还爱我

许下的那些承诺

你可一直在乎过

算了我也心冷了

泪流过百花残落

心冷了都结束了

到了梦醒了知道了都怪我太执着

泪流过百花残落

心冷了都结束了

到了梦醒了知道了都怪我全部都怪我

怪我是我所有的错全部归我

算我软弱没收所有我的快乐

告诉我你还爱我

女主角依然是我

为什么还在沉默

这算什么告诉我

告诉我你还爱我

许下的那些承诺

你可一直在乎过

算了我也心冷了

泪流过百花残落

心冷了都结束了

到了梦醒了知道了都怪我太执着

泪流过百花残落

心冷了都结束了

到了梦醒了知道了都怪我全部都怪我

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先后完成,与此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大批工业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上,但设计上却非常粗糙和拙劣。在1851年的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这一问题就被充分的暴露出来。当时的展品中工业产品占了很大的比例,外型全部相当粗陋。工匠们尝试用一点装饰来加以弥补,硬是把哥特式的纹样刻到铸铁的蒸汽机上;在金属椅子上用油漆画上木纹;整个展品一片庸俗,完全体现不出美学功底以及装饰原则。一些关心艺术的人通常都把这一问题归罪于机器。

其实仔细推敲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中世纪那些受过行会训练,有教养的工匠阶层在所谓的“理性时代”被一扫而光,导致所有产品的外观造型都交给了那些缺乏教养的制造商来胡乱处理。然而这些粗俗的产品由于非常廉价,反而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而这些群众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要么有钱没时间,要么既没钱又没时间。这就将导致大众的艺术品位受到严重的污染。而此时的大部分艺术家受席勒(Schiller)的艺术哲学以及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轻视实用价值和广大公众,他们把自己禁锢起来,远离时代的真实生活,退居到他圣神的小圈子里,创造为艺术的艺术,为艺术家自己享用的艺术。

事实上,这次展览的组织者当中的艺术团队亨利·科尔(Henry Cole,1808-1882)、欧文·琼斯(Owen Jones,1809-1874年)、马修·迪格比·怀亚特(Matthew Digby Wyatt,1820-1877 )和理查德·雷德格雷夫(Richard Redgrave,1804-1888)都十分重视上面的问题,想通过这个展览尝试对美学方面进行一次改革。

在1849年,科尔创立了一本名为《设计与制造学报》杂志。这本杂志所推崇的理念就是“装饰……与被装饰物相比必须是次要的,”“装饰对被装饰物而言必须是适当的”。而这些都来自于,几年前普金创立的信条。普金(August W N Pugin)在他的著作《尖拱顶或基督教的真实原则》中开宗明义“设计的两大原则……其一,去掉与建筑的方便性、可建设性和适用性无益的特征,”“其二,所有的装饰都应是建筑的精华浓缩而成”①。普金出生于法国移民家庭,后来信奉罗马天主教。他以维多利亚建筑史上哥特风格复兴先驱而著称于世,同时倡导设计与制造业的诚实和直率。他的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艺术理论家和散文作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

作为一位社会主义者的拉斯金,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很强的民主色彩,他认为真正艺术必须为人民创作的,否定造型艺术——所谓大艺术(纯艺术)与被称为小艺术的手工艺、室内装饰等之间存在着什么差别。主张艺术家从事美术设计,让美术和技术相结合。

普金对中世纪艺术的道德内容的倡导也对拉斯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拉斯金同样反对装饰的过度,认为装饰应当适当并且真实。他在1849年所著的《建筑的七盏明灯》的第二盏就是真实,对拉斯金来说,真实就是用手去制作,而且必须是愉快的去做。如果像希腊以及埃及的工匠那样,那还是卑屈的不真实的,因为“这儿的工匠地位低微,他们的技术和能力完全受上司意志的支配”。只有中世纪时期的手工制作才是真实的、美的,特别是基督教装饰“彻底摆脱了这种奴颜婢膝,因为基督教不管在大事还是小事上,都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但他除了承认这种价值外,还承认这种价值是不完善的,因为这种价值认为只有承认微不足道的事才具有尊严……哥特学派中最值得羡慕的也许是它们接受低等人的劳动成果,指出其中不完善的地方,宽容地树起一座完整、庄严而又无可指责的艺术之宫。”②,他在题为“生命之灯”这章中也写到“最宝贵的正是那些生命的迹象”。

拉斯金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反对维多利亚的繁琐矫饰的装饰。他认为“不是源于自然界的形式必定是丑的”③。他对机器的否定,他把机器产生的单调看成是死亡的东西,而把手工制作的东西看成是生命的表现。

拉斯金的这些理论思想最后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导思想。而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设计家、画家、诗人和社会改革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的家庭很富裕,家里也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使得他能够在牛津大学建筑系学习。在大学期间莫里斯听过拉斯金的讲课并深受普金影响,也读过拉斯金的著作《威尼斯的石头》。他对此书非常痴迷,并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兴趣。曾在一个暑假和大学同学也是他后来的合伙人爱德华·伯恩·琼斯(Burne Jones,1833-1898)一起到法国旅游,目的是调查哥特式建筑。这次旅游让他们大开眼界,也是他们毕生热衷于哥特复兴的设计活动的开始。毕业后莫里斯进入专门从事哥特风格建筑设计的乔治·斯特里特设计事务所(George Edmund Street)研究建筑。后来在好友但丁·罗西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拉斐尔前派的发起人之一)的竭力劝说于1857年离开了斯特里特工作室,来到伦敦,开始他的设计生涯及拉斯金理论的实践。

1859年莫里斯在布置他的新婚住房时,因为市面上找不到理想的住宅,和像样的桌子与椅子。家庭富裕的他又是学建筑出身。于是冒出了自己动手设计住房及家具的想法。他请他的朋友、也是斯特里特工作室的同事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1831-1915)为自己设计房屋。起初韦伯画了一个对称结构的房子图纸给莫里斯看。由于莫里斯深受拉斯金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反叛思想,硬是把它改成不对称的结构。也正是他这种反叛思想,在韦伯想要给房子墙面粉饰时遭到阻止。直接就把红墙露在外面。这就是艺术史上至今依然赫赫有名的“红屋”(图1)整个红屋完全没有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从背面规划,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的考虑;同时整个建筑的内部结构完全展示出来了,建筑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与统一。与此同时,他们在设计屋子里的炉壁时,甚至将各种风格混在一起。莫里斯还动手设计了家具及壁纸,窗帘,帷幔的图案,并且由莫里斯的妻子珍妮亲手刺绣完成,风格上都追求哥特式的统一。红屋的设计可以说是对拉斯金理论的首次尝试性的实践,为后面的工艺美术运动打开了通道,也成为新艺术运动的早期样板。

莫里斯考虑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也同样需要一个像“红屋”一样的住宅,同时也为了实现和发展拉斯金的理论思想,1861年他与好友马歇尔(Marshall)和福克纳(Faulkner)及工艺美术工匠们成立了一个制造和装饰公司(简称MMF)。公司的业务分五大类:绘画、雕刻、家具、铁件制造。真正实现了拉斯金的“艺术家从事美术设计,让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理想,充分显示了“艺术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点。这也标准着西方艺术新纪元的开始

1874年左右,公司由于财政问题,莫里斯将其他两个两个合伙人的股份买了下来,单独经营,改名为“莫里斯公司,并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同时莫里斯自己在设计上也获得了国际名声。然而当他要想艺术能有更广泛的大众化的市场,他却失败了,因为他和拉斯金一样否定机械,也就不能批量生产,而通过艺术家手工制造的产品必定是贵的,也就不能更广泛的服务于大众。因此他的产品也还是只能服务与那些有钱的人。

19世纪70年代,莫里斯为了艺术能更广泛服务于大众,并提高和引导大众的艺术品位。他开始慢慢转向政治活动,“他以公开从事当时已精神失常的拉斯金的社会主义和文物保护事业为己任。”并于1877年成立了古建筑保护协会。1883年他开始阅读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并在同年加入社会民主同盟,1887年社会民主联盟解散后,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在埃夫林和巴克斯的帮助下成立了社会主义联盟,同时担任联盟机关报《公共福利》杂志的主编。他在该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有关于艺术和社会问题的文章,其中包括他那本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说《乌有乡消息》。他早年在受拉斯金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民主思想,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清晰的阐述,而在阐述的同时,形成了他关于工艺美术的理论体系。

在他1877年至1894年间发表的35篇讲演中,逐渐将艺术问题扩展到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去了。他对艺术家们所谓的个人情感,和创作上的灵感感到厌恶。“说什么‘灵感’完全是胡扯”,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有的仅仅是技术。”④他痛恨艺术家们脱离现实的日常生活,“用希腊和意大利之梦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对于这些东西只有极少数人还在假装受到感动,或不懂装懂”⑤。莫里斯告诉我们“如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艺术,那艺术跟我们有何相干?”⑥在论述大艺术(纯艺术)与小艺术(手工艺)的关系时,他和拉斯金的观点(前面已经提过)几乎是一样的,他说“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谓的大艺术和小艺术,把艺术如此区分,小艺术就会显得是毫无价值的、机械的、没有理智的东西……失去小艺术的支持,大艺术就会失去了为大众服务的价值,而成为毫无意义的附庸,成为有钱人的玩物。”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⑦。他的希望是“想起了野蛮主义能再度泛滥全球,使世界能再次变得既美丽动人而有富于戏剧性效果”⑧。

在莫里斯的影响下,一批年轻的艺术家开始组织自己的公司,称之为行会。从而掀起了一场复兴手工艺的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其中有五个行会在当时非常著名:1882年阿瑟·海盖特·麦克默杜(AHMackmurdo)成立的“世纪行会”、1884年成立的“艺术工作者行会”、同年成立的“家庭艺术与工业协会”、1888年莫里斯的学生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 )组织的“手工艺行会”以及同年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工艺美术运动便由这个协会而得名。

工艺美术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的同时也孕育了另外一场运动。在工艺美术运动打下的基础上以及日本和中国产品的引进。艺术家正处在一个艺术革命的年代,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在艺术领域需要全面改造和设计的社会,包括建筑、家具、工艺、珠宝设计、平面设计等等。艺术家们为了争夺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席位,个个标新立异。甚至一个人占据好几个席位。这就是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整个欧洲和北美的新艺术运动。可以说这场运动的主导思想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以反传统、反维多利亚的繁琐矫饰装饰风格为主,但比工艺美术运动更加强调自然主义和东方风格

国际上公认的新艺术运动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世纪行会”的创始人麦克默杜于1883年为《雷恩城市教堂》一书设计的封面(图2)。画面中充满了不对称的、细长的曲线,画面两边分别立着一只细长的公鸡,这正是新艺术运动中的一种普遍风格,但这本书的诉求不是新艺术运动。在英国北部的苏格兰的一位插图画家对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他就是比亚兹莱(Beardsley,1872-1898)。算得上个传奇人物,他七岁就被确诊患有肺结核,26岁就死了。但是他在插图画上的影响却是无人可比。他仅仅在艺术夜校受过两个月的正式训练,完全靠自学;在他20岁到22岁这两年与拉斐尔前派有过接触。他的插图画中,完全看不出学院派的教条“他把世上一切不一致的事物聚在一起,以他自己的模式来使他们织成一致”。从他的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痕迹。比亚兹莱所处的时期正是新艺术运动的“摇篮时代”,而当新艺术运动进入繁盛时期时,英国却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新艺术运动的发祥地是在法国。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已经开始对当时的维多利亚式风格的感到厌烦。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新艺术开始崭露头角。当时参加展览的一位法国南斯市的设计师埃米尔·加莱(Emile Galle,1846-1904),早在1884年就开始展现一种完全不是维多利亚的造型雅致、色彩奇妙的玻璃制品。他的设计思想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他深信大自然是获得灵感的唯一来源。1893年美国设计师路易·蒂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开始生产他的玻璃制品。蒂凡尼是美国新艺术运动大本营的蒂凡尼百货公司的奠基人,他把工业生产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的做法给萨穆尔·宾很大的启发。萨穆尔·宾(Samuel Bing)是一个出版商、贸易商,曾于1875年赴远东游历,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888年出版了一份杂志《日本艺术》,他自己也被公认为日本艺术鉴赏家。之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开了一家“新艺术商店”,目的是“为那些渴望展出他们带有现代倾向的作品的热情的年轻人和所有渴望看到我们时代艺术中蕴涵的能量的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⑨在商店开业时,展出了伯纳尔、劳特雷克、比亚兹莱、加莱等一些具有强烈自然主义的作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新艺术宾”展厅展出了新艺术商店的展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报刊也开始用“新艺术”来代表这种新的风格。

1896年巴黎成立了一个“六人团”也同样推崇“新艺术”风格。其中最为出名也最为有趣的就是建筑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Plumet),他直截了当地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运用于巴黎地铁入口建筑(图3)。充分发挥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些入口的顶棚和栏杆都模仿植物的形状,特别是扭曲的树木枝干,缠绕的藤蔓,顶棚还有意地采用海贝的形状来处理。

比利时的一位著名建筑师霍尔塔(Horta,1861-1947,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在1892年设计建造的布鲁塞尔保尔·艾米利·占森路6号即原来的都灵路12号住宅(图4)。比起吉马德则更完美地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运用于建筑当中,也是建筑史上的首次尝试。新艺术中的细长曲线、模仿自然中的藤蔓等风格在他这里得到了完美呈现。整个建筑风格统一,屋内也显得非常透亮、唯美。霍尔塔是于1894年成立“自由美学社”的重要***之一。自由美学社的前身是于1884年成立的“二十人团”。当时该组织主要介绍先锋派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比如劳特雷克、高更、塞尚、梵高等。到1891年左右受霍尔塔的好友凡·德·维尔德(Van de Velde)的影响,开始介绍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作品,慢慢放弃绘画走向适用美术,并于1894改名为自由美学社。展览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包括比亚兹莱、莫里斯、阿什比等等。那么维尔德是个什么人物呢?他在比利时就类似于英国的莫里斯。维尔德早期是个画家,1891年左右开始注意到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于是放弃绘画从事设计工作。他和莫里斯一样是个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者。维尔德在设计上强调理性思维,装饰上在对自然形态的吸取时,必须要经过选择、分析和概括,最后变成一种抽象形态的过程。“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⑩。他的这种理性使他注意到莫里斯学说的不足之处,因此他不反对机器,对机器持肯定的态度。这也使得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比利时的国界,在欧洲各国,特别是在德国有很深刻的影响。

1895年,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格拉夫(Meier-Graefe)创办了一份介绍德国当代艺术与文学的杂志《潘》,同年格拉夫与萨穆尔·宾一起发现了维尔德自己设计的住宅,他们都十分欣赏。1897年维尔德的室内设计作品在德累斯顿实用艺术展上展出,他设计的家具上富有创造力的曲线更是深受格拉夫的推崇。与此同时,一些怀有与维尔德相似的改造艺术的目的的青年艺术家,在慕尼黑成立了“艺术和手工艺联合工厂”。这些人当中包括奥布里斯特(Hermann Obrist,1863-1927)、奥古斯特·恩德尔(August Endell)、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等。他们同样不反对机器,相反希望能通过机器来生产艺术作品。设计风格也开始转变为一种更加抽象和几何化的风格。同样奥地利维也纳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和建筑家共19人,也组织了一个自称“分离派”的团体(主创人员包括:克里姆特,约瑟·霍夫曼(Jose Hoffmann,1870-1956)、约瑟夫·玛利亚·奥尔布里奇(Joseph Maria Oibrich)和科罗曼·莫泽(Koloman Moser))。思想上和德国非常相似,不过分离派受建筑师奥拓·华格纳(Otto Wagner,1841-1918)的影响。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性,而把装饰放在次要的位子,形态开始摆脱新艺术运动的曲线风格。分离派定期的举办展览来推动他们的学说。1900年,英国设计师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的作品通过分离派的展览被介绍到奥地利。引起了强烈反响。麦金托什的设计完全放弃了新艺术运动中的自然主义装饰风格,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特别是以纵横的直线为基础结构,色彩上以黑白为主(图5)。

而在西班牙的一个建筑师与麦金托什正好相反,他是将新艺术运动的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致。他就是安东尼奥·高迪(Antoni Gaudi,1852-1926),他的建筑充满了想象,他使用破碎的瓷片和杯、碟当作装饰材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高迪成熟期的建筑更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崇拜,他对自然有机形态的模仿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的一生在不断的求新,不断的创造个性。坚决反对对传统模仿。这也使得他的建筑很少获得官方的认可。甚至到群众都无法忍受的地步。但是,有一个人非常欣赏他,就是长期支持和赞助他的一个企业家古埃尔(Guell,古埃尔家族是卡塔兰地区的新权贵),这个因素对他的建筑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高迪早期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哥特复兴主义者,这从他的1878年设计巴塞罗那文森公寓就可以看得出来。直到1883正式为古埃尔家族设计建筑后,开始出现一些有机形态,比如古埃尔别墅的入口处大胆而任性的曲线。到了1900年为古埃尔设计庄园,他的创作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完全抛弃了哥特式的影子,他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充满了新艺术运动蜿蜒曲折的风格,甚至很多随意处理的地方都已经超出了新艺术运动的范畴。

而于1910年建成的米拉公寓(图6)的风格已经达到了新艺术运动的极端。是高迪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座房子。整个建筑内外,包括里面所有的家具和装饰完全采用有机形态。连墙面都是弯曲凹凸不平的。这种极端的做法引起了巴塞罗那市民的愤怒。报纸上以“蠕虫”“大黄蜂的巣”等字眼来形容他的建筑。

圣家族教堂(图7)是高迪从1884年接手直到他死后的今天都未完成的建筑,高迪一生建筑风格的转变几乎都显现在这座未完成的教堂上。他做建筑有个特点,就是没有工程图纸、没有预算、没有设计方案。完全不把建筑当项目来做而是当艺术作品来做,随意性非常大。工匠们被鼓励将工作做得粗糙大意,以至于很多地方他都要亲力亲为。这个建筑以及上面介绍的古埃尔庄园和米拉公寓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从总体上来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他们是第一个面临工业化带来的危机,面临如何处理艺术与工业的关系、艺术与人的关系、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他们选择了艺术改革,于是就有了工艺美术运动。而改革后之后在艺术领域必然会带来许多空位(前面已经介绍过)。比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就出现了莫里斯、韦伯、比亚兹莱等大师。而随后欧洲大陆以及美国也同样面临大工业化。他们的目的和选择都是一致的,他们从工艺美术运动中吸取经验。对艺术进行改革,进行新艺术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新艺术运动在英国没有产生强烈的反应,因为英国已经改革过了,大师已经出现了,而麦金托什只能算是新艺术运动到现代主义运动的过度人物。

①《现代设计的先驱者》第二章25页

②《威尼斯的石头》第十章189页

③《秩序感》第二章45页

④Mackail,opcit,i,p186

⑤The Collected Works of William Morris,London,1915,xxiii,p147

⑥Mackail,opcit,ii,p99

⑦Ibid,xxii,pp47

⑧Ibid,p144;I,p305

⑨Mario Amaya,Art Nouveau,The Herbert Press Limited,1985

⑩《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三章71页

参考书目: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英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 王晓京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英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殷凌云译,范景中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12月北京第1版

《欧洲19世纪美术》下,吴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北京第1版

《秩序感》,[英]贡布里希,译者:范景中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译 名 恶灵骑士/幽灵骑士/恶灵战警/鬼面骑士

  ◎片 名 Ghost Rider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奇幻/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字幕

  ◎IMDB评分 58/10 (2,819 votes)

  ◎下载链接 http://bbsuubirdcom/

  ◎文件格式 Rmvb

  ◎视频尺寸 640 x 256

  ◎文件大小 359MB

  ◎片 长 114 Min

  ◎导 演 马克·斯蒂文·约翰逊 Mark Steven Johnson

  ◎主 演 彼得·方达 Peter Fonda Mephistopheles

  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Johnny Blaze/Ghost Rider

  伊娃·门德斯 Eva Mendes Roxanne Simpson

  Ryan Johnson Waiter

  Arthur Angel Officer Edwards

  Kirstie Hutton Amy Page

  David Roberts Captain Dolan

  乔尔·托贝克 Joel Tobeck Redneck

  Duncan Young Skinhead

  Peter Callan Station Master

  Donal Logue Mack

  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Blackheart

  Richard Ian Cox Helicopter Pilot

  Jessica Napier Broken Spoke Waitress

  Brett Cullen Barton Blaze

  Bruce Hughes Penance Stare Pharmacist

  山姆·艾里奥特 Sam Elliott Caretaker

  Brett Swain Guard

  Matt Norman Team Blaze #4

  Matthew Wilkinson Abigor

  Marty Fields Surveillance Guard

  Raquel Alessi Young Roxanne Simpson

  Charlie Garber Officer Mackie

  Laurence Breuls Gressil

  Daniel Frederiksen Wallow

  Marcus Jones Blaze Team #3

  Matt Long Young Johnny Blaze

  Ling Hsueh Tang News Reporter

  Jason Raftopoulos Forensics Inspector

  Tony Ghosthawk Team Blaze #1

  Hugh Sexton Team Blaze #1

  Lawrence Cameron Steele X Games Announcer

  Eddie Baroo Motorcycle Gang Member

  Gibson Nolte Stuart

  Jonathan Oldham Motorcycle Cop

  Rebel Wilson Girl in Alley

  Peter Barry The Mugger

  Rita Kalnejais Penance Stare Muggers Girlfriend

  Jacob Vanderpuije Innocent Young Man

  Fabio Robles Priest

  Troy Planet Impound Worker

  Victor Scalise Window Cleaner (as Vittorio Scalise)

  Estefanie Sousa Street Person

  ◎简 介

  剧情:

  当阳光男孩蜘蛛侠向着人格分裂的方向发展,当一直以来幽默诙谐的翩翩公子蝙蝠侠突然变得心事重重,回顾起痛苦的童年往事,一切都预示着,一个被悲剧困扰的环境更能彰显大侠的人格魅力。然而比起幽灵骑士,他们的痛苦简直不能称之为痛苦了。有哪一个比将灵魂出卖给魔王,夜夜被恶鬼追随更痛苦的事情?况且,从燃烧着的骷髅头到炫酷的哈雷摩托,这位大侠身上的很多元素都适合放在胶片里展现。

  但不利的因素也很明显,一再推迟的档期往往是不祥之兆;导演马克·斯蒂文·约翰逊也很是让人放心不下。要知道,根据漫画改编的**大都存在两级的命运,要么大获成功,要么一落千丈,中间状态的很少。

  所以对于《幽灵骑士》,我们很期待,但也真得很怕受伤害。

  这是美国漫画工作室Marvel旗下的同名漫画首次登上大银幕。1973年,漫画版的《幽灵骑士》由加里·弗雷德里奇和迈克·布罗格共同创作,主角是约翰尼·布雷泽,上个世纪90年代,Marvel公司又出版了一套以唐·肯奇为主角的《幽灵骑士》。坦白地说,布雷泽版的故事虽然经典但剧情不如后来的唐·肯奇版精彩,所以导演马克·斯蒂文·约翰逊(Mark Steven Johnson)为了让影片显得更紧凑和浪漫,对原作做了有限的调整,将“经典”与“精彩”二合为一:

  年轻的约翰尼·布雷泽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以自己的灵魂为价和地狱魔王墨菲斯特交易,谁知一个星期后,父亲却在一次摩托车特技表演中丢掉了性命。成年后的布雷泽也成为了一名摩托车特技车手,并在一个夜晚与少年时的女友洛克塞偶然相遇,此时的洛克塞已经成为了一名雄心勃勃的记者。墨菲斯特承诺可以释放布雷泽的灵魂,条件是布雷泽在夜晚必须为他服务,充当“幽灵骑士”--一个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复仇者,任务是按照墨菲斯特的指令,惩处那些跟墨菲斯特作对的魔鬼,其中包括黑心魔--墨菲斯特无数儿子中最不听话、最有野心,也是最狡诈的一个。数百年来,他一直想要取代父亲。为了王位,黑心魔不断招兵买马,还想诱惑布雷泽加入他的阵营。布雷泽坚决地对抗着自己的宿命,用加诸于自己身上的诅咒和力量去保护无辜者,惩奸除恶,为受害的冤魂复仇。

  幕后:

  让人信不过的导演

  导演兼编剧马克·斯蒂文·约翰逊从小就是Marvel漫画的死忠fans,为了拍《超胆侠》,足足准备了五年,但拍出来的成品还是让人打不起精神,缺乏一部漫画**应有的让人简单兴奋一把的效果。也许是他太过追求实感,过分看重漫画中所要表达的精神,反而忽略了本应在漫画改编**中占重要地位的CG部分。相比之下,《幽灵骑士》原定的英国导演斯蒂芬·诺灵顿也许更合适。诺灵顿不仅曾参与许多**的科幻特效制作,并且他的导演处女作《死亡机器》,以精简的预算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特效场面和无限的想像力。他的好莱坞作品《刀锋战士》,情节虽然不堪一击,但天马行空的想象、眼花缭乱的武打设计以及炫目的特效还是很让我们的眼球餐了一顿冰淇淋。只是由于《特别绅士联盟》的惨败,诺灵顿便失去了导演的位置。

  其实约翰逊最先想拍的是《幽灵骑士》,只是因为版权问题才先拍了《超胆侠》。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祈祷已经有过历练的约翰逊这次能够将以往的经验教训派上用场,如此才不枉费了那12亿美元的投资。

  揪心的CG

  布雷泽在片中驾驶两台不同的摩托,其中变身为幽灵骑士后的那台地狱摩托,由一辆哈雷改装,车长近四米,时速能达到150公里。片中,幽灵骑士驾驶地狱摩托冲上摩天楼的墙壁,身后撒下一片碎玻璃。要想充分展现出摩托的英姿,除了需要凯奇和他的特技替身的卖力演出,特效师们的润色也尤为重要。

  喷火的骷髅头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同时也是需要导演约翰逊着力表现的地方。拍摄时,约翰逊将一条安好十余支灯泡的绿色丝袜套在凯奇的头上--这是动作捕捉系统的一部分,依靠这些灯泡,特效师们可以对凯奇头部的重点部位进行定位。捕捉面部肌肉运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让骷髅头也会演戏。视效小组特别设计了一组表演手段,用骑士身上的火焰表达思想--为情所困时,火焰是蓝色的,一闪一闪;发怒时,火焰转红腾起,似乎能把周围的空气点燃。

  有了形象,还要有声音。约翰逊的想法是,布雷泽变身为幽灵骑士后,由于身体变成骨架,声线也会随之改变,像真正的地狱亡灵一样呼叫。于是音效师们采取了凯奇的原始声音作基础,用音频压缩器模拟出了一种怪异腔调。为了更真,布雷泽还专门派录音师去动物园采取了狮子、老虎的咆哮声,之后,在一根粗钢管中点燃火焰,再将猛兽的咆哮声、马达的轰鸣声、凯奇的声音等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经过处理后,“地狱之声”完成了。

  但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毕竟CG经验不够丰富,功夫是下到了,但效果嘛--从已放出的trailer上看,部分特效做得还是有点儿让人揪心。

  可恶的PG-13

  在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最初的镜头下,本来有一个骇人又震撼的场面:岩浆般的地狱之火从凯奇的胸腔猛烈爆出,炽热的火焰顺着颈椎一直烧到头颅,将凯奇暴露在外的皮肤烫皱,直至整个身体被烧焦……最后,凯奇的脸全部被烧穿,只留下一颗冒着烈焰的骷髅。然而,这颗貌不惊人的骷髅头在评级时遇到了麻烦,美国**协会的官员对如此惨烈的焚烧场面如坐针毡,直指影片超越了好莱坞商业片的行规--**中不允许出现火焰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焚烧镜头。为了换得PG-13的评级,约翰逊只得妥协,他删掉了所有惨不忍睹的焚烧场面,只留下一个冒火的凯奇脑袋。不过,可以预料,待影片上映之后,肯定会在发行DVD时,推出一个导演剪辑版,到那时,约翰逊那些忍痛删掉的镜头,会一个不落地出现。

  凯奇,也许是惟一的安慰

  19岁的时候,尼古拉斯·科波拉将姓改为Cage,以纪念他喜爱的漫画人物--一个刀枪不入的黑人雇佣兵卢克·凯奇(Luck Cage)。他手臂上的骷髅文身以及给自己新出生的儿子取名“卡尔埃尔”(超人的原名)……种种迹象表明,尼古拉斯·凯奇内心有着强烈的“超级英雄情结”。在《幽灵骑士》选角之初,凯奇为了说服在自己和约翰尼·德普之间举棋不定的制片人,不但亮出了身上的文身,还频频拿私人收藏的五辆鬼面哈雷出来显摆。幽灵骑士最吸引凯奇的一点是,他的愤怒。这个角色的矛盾,挣扎着想要找到自己的一条路的过程……这种黑暗又内心挣扎的故事是凯奇的最爱。

  凯奇称自己扮演的“幽灵骑士”借鉴了《美国狼人在伦敦》中喜剧和恐怖元素相结合的方法,让人物有了些细节上的特别之处:“他特别喜欢吃糖豆。他很爱读书,但同时又像个牛仔……而且他还是卡伦·卡朋特的歌迷。我想这么个大坏蛋,大概需要用糖豆和卡朋特的音乐来放松自己吧。”

  对于凯奇来说,大量特效的加入并没有阻碍他的表演,他甚至说扮演约翰尼·布雷泽好像在演他自己,当他穿上皮衣、皮靴,所有人都惊呼好像看到“骑士”再现。

  花絮:

  ·尼古拉斯·凯奇身上有一处“幽灵骑士”的文身,可是为了出演约翰尼·布雷泽,他只能用化妆将它遮起来。

  ·出于对原著漫画的尊重和喜爱,乔恩·沃伊特(Jon Voight)曾经主动要求出演影片,可是最终并没有被列在演员名单上。

  ·在墨尔本拍摄时,旁边的桥上聚集了大量的围观者,在为期四天的拍摄周期里,人越聚越多,导致交通一度混乱不堪。

  ·影片的部分剧本出自尼古拉斯·凯奇之手。

  精彩对白:

  Caretaker: The story goes he'll be normal during the day, but at night, in the presence of evil, the Rider takes over

  看守人:这里大致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白天的时候,他看起来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可是一旦到了晚上,他的身体就被邪恶所接管,化身为"幽灵骑士"。

  Johnny Blaze: I'm the only one who can walk in both worlds I'm Ghost Rider

  约翰尼·布雷泽:我是惟一一个能够将脚踏进地狱的活人,因为我是"幽灵骑士"。

  Mack: You should be taking a dirt nap after that ragdoll today

  Johnny Blaze: I got lucky

  Mack: Luck don't cover it JB You got an angel looking after you

  Johnny Blaze: Maybe it's something else

  马克:今天真是折磨人的一天,你应该小睡一下。

  约翰尼·布雷泽:那么我就太幸运了。

  马克:幸运还不足以形容它,约翰尼·布雷泽,你背后有一个天使在守护着你。

  约翰尼·布雷泽:也许那并不是天使。

  Caretaker: You are alright

  Johnny Blaze: Yeah, I'm good I feel like my skull is on fire, but I'm good

  看守人:你还好吧?

  约翰尼·布雷泽:耶,我很好。虽然我感觉自己的脑袋被烧着了,但我真的很好。

  中文字幕下载地址:hibaiducom/shenqiniunai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23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