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三课社戏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三课社戏,第1张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一、整体把握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

3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从全文看,“我”为什么十分怀念那夜看到的戏和那夜吃到的豆,关键不仅在于看戏和吃豆本身,更在于“我”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参加了看戏和吃豆的全过程,“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平桥村那种朴实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练习说明

一、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三、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社戏》分段

第一部分(1-3):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第二部分(4-30):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社戏》中心思想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多年来这篇课文一直就是精读课文,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热爱生活的情趣,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与学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诵。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四、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手段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情画意的课堂,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神思遐想。我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的诗情画意美。总的来说,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美的情境。教师语言诗意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多种形式美读为主,以美读启悟,教学语言精练,不过多讲解,重在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阅读指导法, 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

(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 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例: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宛转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 3l 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方表现乐趣,铺垫赵庄看戏)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四、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2、体验拓展:

(1)美美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

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让学生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存储,归纳特色。

1、总结存储: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具体地说:

1、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六、片断仿写,体验拓展。

1、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进一步体会体会。

2、按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

第三课时

一、复述偷豆,交流感受。

请同学复述偷豆情节,交流感受,导入课文。

(因为这段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通过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二、体验角色,把握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在同学们的角色体验中,在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其他描写的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勾画得颇为准确、生动,也要认真领会。)

三、合作探究,梳理详略。

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展示七个故事情节,然后请同学们梳理明确:

A 赵庄看社戏 B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1)情节顺序是:G、F、C、B、A、D、E

(2)详写的是: A、B、C、D

(3)略写的是: E、F、G

2、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讨论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动,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种详略结合的灵活运用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

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习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大胆地、愉快地进行自主阅读。

四、归纳主旨,体验反思。

1、归纳主旨: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体验反思: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讨论归纳:“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2、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①、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②、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童年趣事》要求(1)以记事为主,但一定要把与事有关的人写好;(2)事情的发生、经过、结尾要写清楚,重在经过上,要写得比较具体(3)要扣住“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充分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特征。

六、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http://simpleexuecomcn/lib/f256/tid-79835html

http://wwwhao360com/page/viewaspid=5140]

http://wwwmeixinyacom/pages1/ZhongyingDuizhao-ABhtm

这几个网页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第三个我想最能满足你的要求。

ABC System ---- “ABC”自动低音和弦系统 Allen ---- 外星音色

ABC Volume ---- 自动低音和弦音量

Alpine Horn ---- 阿尔卑斯号(铁头号)

AC Adaptor Jack ---- 交流电稳压电源插孔 Alto Horn ---- 中音号(埃尔多号)

AC Alternating Current ---- 交流供电 Amplifiers Butlt-in Type ---- 内置型放大器

Accel accel---- 渐快 AMPAmplifier ---- 放大器(AMP为缩写)

Accent ---- 重音键 Analog Synth ---- 模拟合成音

Accompaniment ---- 伴奏 Angk Lung ---- 安格隆(印尼竹琴)

Accompaniment Keyboard ---- 伴奏键盘 Aoant ---- 欧恩特(节奏)

Accompaniment Part Button ---- 伴奏分段钮 Aqua ---- 水音

Accompaniment Play ---- 伴奏录音 Arabicscale ---- 阿拉伯音阶

Accompaniment Style List ---- 伴奏节奏型(节奏名称) Argentine Folklove ---- 阿根廷民谣(节奏)

Accompaniment Style Select Buttons--伴奏节奏型选择钮 Arpeggiator ---- 琶音器

Accompaniment Variation ---- 伴奏变奏 Arpeggio ---- 琶音(分解和弦)

Accompaniment Volume ----伴奏音量 Arpeggio ON/OFF ---- 琶音 开/关

AccompStyle/Beat/Tempo/Volum Display ---- 伴奏形式 Arpeggio Variation ---- 琶音变奏

/节拍/速度/音量 显示窗 Arpeggio Volume ---- 琶音音量

Accordion ---- 手风琴 Assist Play ---- 辅助演奏

Accorescendo cresc---- 渐强 Atabal ---- 阿塔巴尔套鼓(多米尼加打击乐器)

Acous Guitar ---- 古典箱式吉他 Atabaque ---- 阿塔巴克套鼓(巴西加打击乐器)

Acoustic Bass ---- 大贝司 A Tempo a tempo ---- 回原速度

AC Power ---- 交流电源 Attack ---- 起音音头

Adan ---- 厄丁(节奏) Attack/Decay ---- 音头衰减

ADB ---- 苹果机台面总线接口 Audio/Video Control AMP---- 声/像控制放大器

Adding Sound Effect ---- 添加音响效果 Auto Arpeggio ---- 自动琶音

ADD STAFF ---- 增加谱线 Auto Bass Chord ---- 自动低音和弦(ABC系统)

Aeolian Harp ---- 风鸣琴 Auto Harmonize ---- 自动和声

Aeroclavichord ---- 气鸣钢琴 Automatic Chord Function Display - 自动和弦功能显示器

African Percuss ---- 非洲打击乐器 Auto - Play ---- 自动演奏

Afro ---- 非洲舞(节奏) Auto - Rhythm ---- 自动节奏

After Touch ---- 触后力度感(键盘) AUXIN(RL) ---- 辅助输入(右左)

Afuche/Cabasa ---- 阿弗珠网沙槌(卡巴萨) AUXOUT AUXILING JACK ---- 辅助输出插孔

Agogo Bells ---- 阿果果(拉丁)排钟 AWM ---- 奥姆音源

Agogo(High/Low) ---- 拉丁打铃(高/低)

Air Bell ---- 钟锣组合

All ---- 全选(电脑指令)

--------------------------------------------------------------------------------

B B

Baby Doll ---- 玩具娃娃声 Big Band Waltz ---- 爵士大乐队华尔兹

Bagpipe ---- 风笛(英国民间乐器)

Birds ---- 鸟鸣音

Baladi ---- 巴拉迪 叙事民谣 Bird Whistle ---- 鸟哨

Balalaika ---- 巴拉莱卡琴 Blue Grass ---- 兰草音乐

Balance ---- (上下键盘音量)平衡调节 Blues ---- 布鲁斯(慢四步)

Ballad ---- 巴兰德叙事民谣(节奏) Blues Brass ---- 铜管布鲁斯

Balsa ---- 巴尔萨(节奏) Blues Organ ---- 风琴布鲁斯

Bambboo Marimba ---- 竹木琴 Blues Rock ---- 布鲁斯摇滚

Banjo ---- 班卓琴 五弦琴 Bolaro ---- 波莱罗(节奏)

Bank A Selector ---- A 声库选择(钮) Bolero ---- 波利罗(节奏)

Barbershop Quarter ---- 理发店四重奏 Bonang ---- 博那排锣(印尼)

Bab Cchimes ---- 棒管钟 Bongo ---- 邦戈鼓 古巴小鼓

Bar Code Music Library ---- 条纹编码乐谱读谱器 Boogie ---- 布吉(节奏)

Baritone Horn ---- 次中音号(巴里冬) Boogie-Big Band ---- 布吉大乐队

Barlines ---- 小节线 Boogie-Woogie ---- 布吉-伍吉

Barrel Organ ---- 筒风琴 Boogie-Woogie Piano ---- 钢琴布吉-伍吉

Basic Rhythm ---- 基本节奏 Book Organ ---- 书形小风琴

Basic Tone ---- 基本音色 Bop ---- 博普(节奏)

Bass ---- 低音(贝司) Bossa Nova ---- 波萨诺娃(节奏)

Bass Amplifier ---- 低音放大器 Boston-Waltz ---- 波士顿华尔兹(节奏)

Bass Clarinet ---- 低音单簧管 Bounce ---- 邦斯 跳跃舞(节奏)

Bass Drum (HIGH,MID,LOW) ---- 大军鼓(高,中,低)低音鼓 Bowed Stringed ---- 弓弦乐器

Bass/EP ---- 贝司电钢琴 Brantel ---- 布郎莱舞曲(英)

Bass Equalchorus ---- 低音合唱 Brass ---- 铜管乐

Bass Equalizer ---- 低音均衡器 Brass Chime ---- 钟声铜管乐

Basset Horn ---- 巴赛特号 Brass/Chrome Snares ---- 黄铜/铬 小鼓

Bass Flanger ---- 低音效果器 Brass Ensemble ---- 铜管乐合奏

Bass Flute ---- 低音长笛 Brass & Marimba ---- 铜管与木琴

Basson ---- 巴松 大管 Brass Rock ---- 铜管摇滚

Bass Record ---- 低声部录音 Brazilian ---- 巴兹兰(巴西)

Bass Tuba ---- 低音大号 Break ---- (节奏)中断

Bass Variation ---- 低音变奏 Break Variation ---- 插入节奏变奏

Bass Voices ---- 低音部 脚键盘音色 Breaking ---- (玻璃)破碎声

Beam ---- 连音线 Breath Filter Countrol ---- 嘴吹滤波控制器

Beat ---- 拍 节拍 Bright E Piano ---- 亮音电钢琴

Beat Bank Button ---- 节奏库钮 Bright Koto ---- 亮音日本和琴

Beat Lamps ---- 节拍指示灯 Bright Trumpet ---- 亮音小号

Becken ---- 钹 Brilliance ---- 亮度

Beguine ---- 贝圭英(东印度舞节奏) Brush Snare ---- 鼓刷音小鼓

Bells ---- 钟琴 钟声 Bubble ---- 冒泡声 笑声

Bepop ---- 毕波普(节奏) Built-in Drummer ---- 内装鼓机

Beroque ---- 巴罗克 Built-in Speakers ---- 机内扬声器

Beroque Waltz ---- 巴罗克华尔兹

Big Band ---- 爵士大乐队

音乐词汇

Adagio: 慢板 常见于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可以是慢速乐曲的名称, 如albinoni的Adagio。

Aria:咏叹调,抒情调 配有伴奏的独唱曲,是歌剧或清唱剧里的歌曲,有时用于抒情的器乐曲上。

Cadenza:华采乐段 协奏曲或歌剧咏叹调接近尾段时,由独奏/唱者卖弄技巧过门。十九世纪以前协奏曲的华采乐段都是即兴演奏的,但自贝多芬以后多是作曲家或独奏者事先撰写的。

Cantata:清唱剧 以宗教文字为歌词,配以器乐伴奏的乐曲,但也有极少数是宗教的世俗清唱剧。

Chamber Music:室乐 三至十五件乐器合奏的器乐曲,如三重奏(Trio),四重奏 (Quartet),五重奏(Quintet)等。

Chamber Orchestra:室乐团 约十五至二十五人组成的小型管弦乐团。

Chanson:歌曲 法文歌曲的意思。

Chorale:圣咏曲 德国新教或路得教会的一种感恩赞美诗歌。

Coda:尾奏 拉丁文尾巴的意思。一个乐章/曲的终结乐段。

Concerto:协奏曲 巴罗克时期发展出来的曲种,通常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 合奏的乐曲,有时独奏乐器会有两至四件。

Concerto Grosso:大协奏曲 独奏协奏曲的先驱。比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协奏曲结构 规模较小,大协奏曲的独奏乐器通常都有两件或以上。

Etude:练习曲 原指一些为针对某一种演奏技巧而作的简短乐曲,但在浪漫时代 也有作曲家写作极为艰深的练习曲在音乐会中演奏。

Fugue:赋格曲 源自拉丁文fuga,即逃遁的意思。赋格是复音音乐的重要曲式,同 一旋律反复出现,互相重叠,或互相“逃难”对方。

Gregorian Chant:葛丽果圣歌 葛丽果一世在第六世纪提倡的一种教会仪式音乐, 由男歌手或男声合唱团演唱,经文全是拉丁文。

Homophony:主调音乐 一个声部为主调,另由和弦(Chord)声部伴奏。

Impromtu:即兴曲 浪漫时期的一种音乐类型。是一种主要为钢琴而谱的短曲,具有即兴感,但并不是现场即兴演奏的。

Libretto:歌词,剧本意是小册子。指大型声乐作品(如歌剧)的歌词本。

Lied:德文艺术歌 德文歌曲的意思,众数则称为Lieder。 Magrigal:牧歌 没有乐器伴奏的声乐作品,歌词大多数与感情有关。

March:进行曲 为进行或游行而作的儿拍子短曲。

Mass:弥撒曲 以天主教弥撒中经文为唱词所写的大型声乐作品。

Minuet:小步舞曲 原是一种法国舞曲,在十七世纪开始发展成艺术音乐的一部分, 常见于巴罗克时期的舞曲或古典时期交响曲的第三乐章。

Monophony:单音音乐 只有一条旋律线的音乐。

Motet:经文歌 源自十三世纪。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复音歌曲,以宗教文字为歌词。

Nocturne:夜曲 浪漫气氛丰富的缓慢乐曲,大多数夜曲都是钢琴曲。

Opera:歌剧 谱成音乐的戏剧,音乐,台词和剧情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四百年歌剧艺术衍生出不同的类型:严肃歌剧(Opera Seria),诙谐歌剧(Opera Buffa), 美声歌剧(Bel Canto Opera),轻歌剧(Operetta),德国轻歌剧(Singspiel), 乐剧(Music Drama)和法国喜剧歌剧(Opera Comique)等。

Opus(Op):作品编号 拉丁文作品的意思。作曲家或音乐出版商以此编排作品, 通常作品编号愈小,亦即是作曲家愈早期的作品。

Oratorio:神剧 原意是指祈祷室,十六世纪发展成的一种音乐类型。与歌剧相似, 但唱词均以圣经为蓝本,也没有舞台布置或服装。

Orchestra:管弦乐团 十五人以上组成的乐团。Orchestra不一定混合管乐和弦乐, 纯粹的管乐团或弦乐团也称为Orchestra。

Overture:序曲 法文开放的意思,是歌剧或神剧等同类作品开始时的器乐前奏。 浪漫时期发展出音乐会序曲(Concert Overture),是一种独立的管弦乐作品。

Partita:组曲 原是一种主题与变奏(Theme and Variations)的曲式,巴罗克 时期演变成组曲的意思。

Plainsong:素歌 (请参阅Gregorian Chant)。 Polyphony:复音音乐 两个或以上独立声部组合的音乐。

Prelude:前奏曲 浪漫时期用于歌剧或芭蕾舞剧每一幕的前奏,有时更取代序曲。 也是一种没有明确形式的独立乐曲,通常是十分简短的钢琴曲。

Programme Music:标题音乐 以纯音乐描述一个标题甚至故事的器乐曲。

Recitative:宣叙曲 在歌剧或神剧中以歌唱方式说话。与咏叹调比较,宣叙调重叙事,音乐只是附属性质。 equiem:安魂曲 天主教礼仪为死者送葬的弥撒曲。

Rhapsody:狂想曲 浪漫时期一种形式自由的曲种,经常以既有的旋律为基础写成器乐曲。

Rondo:回旋曲 古典时期一种节奏轻快的曲式。其中的主要乐段会与其他乐段 轮替出现。回旋曲大多出现于协奏曲或奏鸣曲的终结乐章,但也会独立乐曲的形式出现。

Scherzo:诙谐曲 意大利文玩笑的意思。十九世纪由贝多芬发展出来,取代小步舞曲 (Minuet)的地位。

Serenade:小夜曲 意指夜间的音乐。十八世纪时一种多乐章组成的器乐曲,经常是为庆祝活动而写的。

Sonata:奏鸣曲 意大利文声响的意思,有别于歌唱的声音。奏鸣曲是一种专为某种 乐器而写的音乐。除了钢琴奏鸣曲以外,大多数的奏鸣曲都有钢琴伴奏,但也有 巴罗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是为三件乐器而写的(其实是四人合奏的, 但伴奏者不算在内)。

Sonata Form:奏鸣曲式 古典时期发展出来的一种曲式,常有于交响曲或协奏曲 的第一乐章,由呈现部(Exposition),发展部(Development)和再现部(Recapitulation) 组成。两个风格不同的主题在呈现部出现,在发展部变化,最后于再现部重复作结束。

Suite:组曲 巴罗克时期的组曲大多是由一系列舞曲组成的。在浪漫时期,组曲也会 是由歌剧或芭蕾舞剧改编成的乐曲,或独立的音乐会组曲(Concert Suite)。

Symphonic Poem:交响诗 浪漫时期的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

Symphony:交响曲 古典时期发展出来的重要曲种,其实就是管弦乐奏鸣曲,通常由四个乐章(也有三个或五个的)组成的大型管弦乐曲,有时也会加入声乐。

Tempo:速度 意大利文时间的意思,泛指乐曲演奏时的速度,常见的有:Largo(宽广 的),Adagio(缓慢的),Moderato(中庸速度),Andante(行板),Allegro(欢乐的快板) 和Presto(非常快)。

Theme and Variation:主题与变奏 (请参阅Variation)。

Toccata:触技曲 意大利文触碰的意思,是一种表现演奏者技巧的器乐独奏曲,大多数是键盘乐器而作的。

Tone Poem:音诗 与交响诗(Symphonic Poem)同义。

Variation:变奏曲 以同一主题(Theme)作一连串变奏的乐曲。在每个变奏中, 同旋律会以不同和声,节奏,速度,加减音符甚至倒弹出现。

Voices:声部,人声 人声可依音域分成大类: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prano),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和男低音(Bass)。 每个音域中还有特别的区分,如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和抒情男音(Lyric Tenor)。

音乐词汇

alto 男高音,女低音

tenor 次中音

baritone 上低音,男中音

bass 低音

soprano 女高音

mezzo-soprano 女次高音

sharp 高半音符号,升号

flat 调号

natural (sign) 本位号

staff, stave 五线谱

A,B,C,D,E,F,G 唱名la,si,do,re,mi,fa,sol

G clef, treble clef 高音谱号

F clef, bass clef 低音谱号

C clef, tenor clef, alto clef 中音谱号

semibreve 全音符 (美作:whole note)

minim 二分音符 (美作:halfnote)

dotted crotchet 四分音符 (美作:dotted note,quarter note)

quaver 八分音符 (美作:eighth note)

semiquaver 十六分音符 (美作:sixteenth note)

demisemiquaver 三十二分音符 (美作:thirty-second note)

hemidemisemiquaver 六十四分音符 (美作:sixty-fourth note)

rest 休止符

crotchet rest 四分休止符 (美作:quarter rest)

semitone 半音

pause 休止

time, bar 拍子

rhythm 节奏

three-four time 三四拍子

syncope, syncopation 切分音

tone 音程

pitch 基音音乐

major key 大调

minor key 小调

scale 音阶

arpeggio 琶音

solfeggio 视唱

solmization 阶名唱法

diapason, range 音域

tuning fork 音叉

metronome 节拍器

chord 和弦,谐音

cadence 调音

counterpoint 多声部音乐

lyrics, words 歌词

score 总谱,乐谱

orchestra 乐队

conductor 乐队指挥

baton 乐队指挥棒

band 管乐队

solo 独奏,独唱

duet, duo 二重奏,二重唱

trio 三重奏,三重唱

quartet, quartette 四重奏,四重唱

quintet 五重奏,五重唱

choir, choral society 合奏,合唱

concertmaster (=concertmeister) (交响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

concertgoer常参加音乐会者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入: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3正音(投影显示)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蕴藻:wēn zǎo 家眷:juàn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4补充注释(投影显示)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日里:白天。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

 (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播放媒体)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方表现乐趣,铺垫赵庄看戏。乐趣极浓,戏应更有趣吸引读者看下去)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四、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2体验拓展: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讨论归纳: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

 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让学生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存储,归纳特色。

 1、总结存储: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具体地说:

 1、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六、片断仿写,体验拓展。

 1、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进一步体会体会。

 2、按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

第三课时

 一、复述偷豆,交流感受。

 请同学复述偷豆情节,交流感受,导入课文。

 (因为这段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通过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二、体验角色,把握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在同学们的角色体验中,在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其他描写的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勾画得颇为准确、生动,也要认真领会。)

 三、合作探究,梳理详略。

 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教师投影七个故事情节,然后请同学们梳理明确:

 A 赵庄看社戏B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 看社戏前的波折D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1)情节顺序是:G、F、C、B、A、D、E

 (2)详写的是: A、B、C、D

 (3)略写的是: E、F、G

 2、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讨论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动,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种详略结合的灵活运用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

四、归纳主旨,体验反思。

 1、归纳主旨: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体验反思: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讨论归纳:“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2、拓展延伸:

 (1)做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2)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

 《社戏》教学反思

 这次听课,刚好是我上第二教时。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看社戏是《社戏》一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最令“我”难忘的。

 那么社戏真的很好看吗学生从文章中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渴望看的是“能连翻84个跟头的铁头老生”,但他偏不翻跟头,“蛇精和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也始终没有出现,最怕看到的“老旦”却令人头疼地唱个没完,此时的“我”真有点失望。但学生从“回望”一词中读出了“我”的留恋,我追问学生,除了抱有“老旦也许已经进去了”的幻想之外,难道没有别的原因了吗学生联想自己生活的实际,读出了戏前波折的铺垫作用,如此难得的看戏机会,“我”付出了如此多的期盼、焦虑、失望、欣喜,就算戏不好看,“我”也不可能走得头也不回啊!更何况期间还有伙伴们的热情、关怀、体贴、照顾,这所有的真心真情,怎一个“走”字了得“我”回望的不仅仅是“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似的”戏台,更是因想看社戏而产生的种种经历和体验!鲁迅先生的一个“回望”能勾起我们多少似曾相识的回忆啊!

 小伙伴之间的淳朴友情,是作者动情描绘,泼墨最多的,为了满足远道来做客的“我”看社戏的愿望,小伙伴拍胸“打包票”!大的能把船驾得如“大鱼背着孩子在浪花里蹿”,而“我”有小的陪坐在船舱里,多么懂事的淳朴少年!“我”看不到翻跟头的铁头老生,有双喜善解人意的劝解,“我”有些倦了,马上有桂生舀来水喝,特别是可爱的阿发,大家想吃罗汉豆时,他并没有开口就表明自己的大方,而是“往来的摸了一回”才鼓动大家:“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的多呢!”坦白赤祼的真情让人怦然心动!后来双喜的阻止不过是想到阿发的娘,才又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这是一群多么懂事体贴善良真诚的乡下孩子啊!当然,他们也是蛮调皮的,“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一种偷偷做了坏事后不会被人发现的窃喜!不少学生在我讲到此处时都相视莞尔,课后布置他们写的《童年趣事》,证明很多学生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鲁迅先生写出了孩子之间的纯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和厚道,留给我们的是人生经验的通感:我们难忘的,留恋的其实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新连带出来的种种情感历程。

 教这课时,学生的热烈反应让我明白,语文课教学无定法,换一种角度去理解和引导学生阅读,在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如果一定要说有一点点成功,那就是尝试的结果。

 这课时,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原因,我没有把鲁迅写得最精彩的这一部分教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28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