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哪里有向日葵花海向日葵花海景点

武汉哪里有向日葵花海向日葵花海景点,第1张

初秋正是欣赏向日葵的好时节,能够在向日葵花海里漫步,感受着温暖的阳光,是一件唯美浪漫的过程。那么武汉哪里有向日葵花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黄陂木兰花海乐园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花海乐园的万株向日葵向着太阳盛开,除了赏花,木兰花海乐园还有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态餐厅、露营地、烧烤场,游乐园,还有湖北第一个木兰实景马战表演。

地址:武汉市黄陂区研子镇木兰景区群(大余湾景区斜对面

二孝感金卉庄园

十三种花色、40多个名贵品种、500亩超大体量、将近2个月的观赏时间美丽的花海景观,美到不可辜负,万株葵花向阳开,一大片鲜亮的明**让心情一秒变阳光

地址: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107国道旁

三郁金香主题公园

花展园区栽植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主展区荣誉广场、欧洲风情园、江南水乡园和园区各主次干道。除了向日葵,还有鼠尾草、硫华菊、百日草、海棠等花卉等着游客来观赏。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吴新干线91公里

四汉南喜鹊湖花海

汉南喜鹊湖向日葵花海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的向日葵观赏基地。连同江夏等地的向日葵花园,此外,园内还有300亩月季花免费对游客开放,有40多个颜色各异的品种可赏。

地址: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五支沟与s321省道交汇处

想找谁的你告诉我 我也不知道你想知道谁 我只能介绍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李白( 701 — 762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 少年时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 ( 726) ,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 (742) ,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宝三年 (744) 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 (755) ,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在政治上虽未能实现理想,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翼申所能的抱负和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诗人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笞权贵。李白虽然不像杜甫那样和人民有广泛的接触,但他对劳动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在《丁都护歌》中写出了船工的血泪。在《秋浦歌》中写了渔民、冶工的艰辛。在《妾薄命》《长干行》《北风行》等诗中,写出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安史乱后,他发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慨叹,表达了自己“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爱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他用大量的诗篇,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寄托他爱国的深情。在诗人的笔下,险峻的蜀道,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都显得壮美动人。

无庸置疑,李白诗歌中也确有描写求仙访道、炼丹服药以及宣扬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须加以鉴别。

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有 《李太白全集》 传世,存诗 九百九十余 首。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注》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王运熙的《李白研究》、王瑶的《李白》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可以参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的地方。

1、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诗,题材大多关于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诗之先声。知名诗作有《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

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其中有他人作品。

李白对孟浩然极为崇拜,曾作数诗赠年长自己十二岁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赠孟浩然》。

扩展资料: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一生未入仕。李白(701年-762年),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因而李白一直认为孟浩然是自己的前辈诗人。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是李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中,特地去拜访他。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

当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挚友。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第二次见面。李白性格爱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因而这次李白为表达自己的钦佩,写了《赠孟浩然》。

想李白在当世诗名之大,已经号称“谪仙”、“诗仙”之名。李白终其一生,赠给别人的诗歌也没多少,可送给孟浩然的诗就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这么多。

像孟浩然这样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在唐朝当少之又少了。而有意思的是,孟浩然一首诗歌也没有赠给小自己12岁的李白。就如同李白赠给小自己11岁的杜甫仅仅才4首诗歌(其中还有两首疑为伪作),而杜甫一生写了近二十首与李白有相关的诗歌。

-李白

-孟浩然

      士人漫游,在唐朝以前就已出现,西汉司马迁、北魏郦道元都曾漫游全国多数地方,但他们的漫游是属于考察性质的,司马迁漫游是为了写《史记》,郦道元的漫游则为《水经注》的成书作了基本的准备。真正具有游山赏水性质的漫游则兴起与东晋,这时候的人们游山赏水有的是为了观大好风光,有的则是为排忧避世而寄情山林,谢灵运是前者的代表,而后者的代表是竹林七贤。综观唐以前士人的漫游生活,并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真正大规模的漫游则始于唐代,唐代士人的漫游状况是空前的,历史上没有那一个封建王朝能与之相比,而且唐代士人的漫游生活与唐代诗歌的繁荣紧密联系,唐代漫游的士人就是唐代诗人,他们的漫游生活对唐诗诗风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影响。

1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唐代诗人的漫游之风作为一种兴起于一时的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直接关联,无疑与唐代社会的兴旺发达带来的士人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代,唐代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社会,唐朝建国以后,平定了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把经济从隋朝的大衰败中恢复过来,又加上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政治,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国力达到高峰。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唐代的贞观之治为在隋代就开始的南北文化交融的进程加快了速度,唐代统治者一视华夷的态度对南北文化、中西文化的交融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唐代士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的社会,并普遍产生了一种自信心理,对人生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和抱负,唐代士人中有不少人,身上除了自信外,还拥有狂傲的性格:李白自比管、葛、吕望、谢安,希望立下盖世之功后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杜甫也自比稷、契,也要致君尧舜,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无不如此,高适要“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如朝明光宫。”﹙《塞下曲》﹚ 岑参认为“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碛山西馆》﹚王昌龄是“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狂傲自信的性格,使得他们希望能进入统治阶级,为国家的安定发达做出更多的贡献。

      士人的这样一种心态,促使他们为科考而奔走,然而唐代社会的科考之路又是残酷的,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了另一条道路,即通过漫游天下带来的名气或到边塞从军立功以获得统治者的招纳,这样一来以追求功名的漫游之风遂起,不少诗人走南闯北,遍游名山胜水、古迹遗址,至边塞、入名都。当然追求功名而漫游并非是漫游的唯一原因,诗人们的游侠之好,对祖国锦绣山河的偏爱,以及像李白那样对道教的追求也是构成漫游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只能这样说,唐代诗人的漫游生活是在以追求功名为主线的漫游的过程中又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游侠之好、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神仙道教的信奉。

      唐代诗人的漫游主要是在开元、天宝期间,盛唐漫游诗人中以李白为最有名,其他有过漫游经历的诗人还有杜甫、高适、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祖咏等。李白的漫游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蜀中时期。李白约18岁时,隐居大匡山读书,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时游成都,开元十二年(724)游峨眉山,秋,沿平羌江东下,致渝州。二是被招长安前。李白在开元十三年春东出夔门,“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东游洞庭、登庐山、致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不久定居湖北安陆,在安陆结婚后,又历江夏、襄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随州,又回到洛阳,约在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西入长安求仕,失败后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隐于徂徕山。三是“赐金放还”后。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为朝中权贵所馋毁,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人生第二次大漫游,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在那里与33岁的杜甫相遇,两人同游梁、宋,又遇高适,三人怀古登临、纳酒射猎,之后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杜甫的漫游生活是在他三十五岁入长安前。杜甫20岁南下吴越,24岁回到洛阳,举进士不第,第二年并东游齐、赵,30岁时回到洛阳,筑室偃师,在那里结婚,往来偃师、洛阳间。33岁时在洛阳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宋,遇高适,不久北上齐鲁,过历下、登泰山。高适也是20岁左右去长安,因不得志而又重返梁宋,在梁宋一代滞留了十年,之后在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间,北上蓟门,游燕赵,后又回到宋中,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同游梁宋,高适与他们相会遂结成挚友,时常聚会痛饮,登吹台,远游山东单父的琴台。是年秋,高适离开梁宋去楚。直到天宝八载(749)因被人荐官而赴任才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孟浩然40岁前曾南游江、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中。开元十六年(728)入长安应举,遍交诗坛群彦。随后南下吴越,寄情山水。王昌龄曾北游河陇边地。崔颢、李颀、祖咏在入仕前都有一段北走幽燕河陇、南游荆楚吴越的经历。王之涣在遭诬构而拂衣去官后,也过了一段遍游大河南北,交谒名公的生活。

2

      唐代漫游诗人在漫游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边塞诗、游仙诗、交游诗及许多其他题材的诗作,其题材多样,几乎涵盖了漫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不少诗作已成千古名篇,为奠定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功不可磨。然而,漫游诗人在创作不同题材的诗作过程中,同时也促进了唐诗情思格调的形成。唐以前,诗歌发展到魏晋时代,基本上有了那个时代诗歌的风格,南北朝时,南方诗歌“贵于清绮”,北方诗歌则“重乎气质”[1],隋及初唐时期,特别是经过唐初的贞观诗坛的进一步发展后,南北诗风趋于融合,到了盛唐,诗歌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与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的融合走向了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形成了盛唐气象之下独具特色的诗风。

      唐诗这种风格的成熟,离不开唐代漫游诗人的贡献。

      漫游诗人对唐诗风骨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与他们的性格、气质有很密切的联系。诗人们的漫游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非同常人的性格和气质。李白洒脱不羁、傲世独立,杜甫天性坚强、勇敢,高适清高自负、狂放不羁,王昌龄性格豪爽、慕侠尚气,孟浩然孤高狷洁、清高自赏,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崔颢有狂侠习气。正是诗人们的这种狂傲自信的性格和气质,使得他们心志高远,为达到自己获取功名和游山赏水、求仙拜道的目的,他们选择了漫游。追求功名的诗人在抱负未实现时借漫游寻求入世的契机,被贬时又借漫游发泄愤懑之情。

      诗人们与生俱来又加上在漫游生活中继续塑造的性格和气质,使得他们能写出具有凛然风骨的豪情诗篇。李白离别东鲁家园再次漫游时把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的悲愤寄托在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蜀道身上,意谓世道艰险,入世之难如登蜀道之难,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感叹。他在《将进酒》中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写出了借酒浇愁的澎湃激情,如大河奔流的豪迈气势和力量。高适豪放的诗风,也“正符合他的人品”,最能反映他的性格气质、极具风骨的作品是他第一次北上漫游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所作的《燕歌行》,诗歌充满了沉雄质气而浑厚的骨力,整个作品洋溢着男子汉大丈夫的慷慨的气息,诗歌还对将军们进行了批判。杜甫第一次游山东时(开元二十三年)作了《望岳》,他的主观意识和泰山的高大形象交融,显示出杜甫的远大抱负,有胸怀宇宙之概。

      其他漫游诗人基于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气质和性格,使他们在诗作中都体现了非凡的气度和抱负,形成了具有凛然风骨的诗风。王昌龄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的磅礴气概,王之涣也不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二首》其一)的苍劲气骨,崔颢也不失“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的豪爽俊利。当然,诗人们除了漫游中的自身性格和气质对唐诗风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外,漫游中诗人之间的性格气质的相互影响,对唐诗风骨的形成也有作用,杜甫佩服高适的人格、气质,而且对他的有气骨的诗歌颇感兴趣,于是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其后来创作的《兵车行》就与高适的《燕歌行》有相似的风格[3]。

      漫游诗人推动唐诗风骨达到了明晰的成熟,同时他们也开创了唐诗诗风开朗明丽的一面。唐诗风骨体现在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悲壮慷慨的壮美风格上,而唐诗的开朗明丽则主要体现在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上。漫游诗人对唐诗开朗明丽风格的开拓,主要体现在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由衷的喜爱的诗作中,体现在他们飘逸闲适的愉快心境中。

      李白是这类诗风的集大成者。李白的性格气质不但有狂放、自傲的一面,也有爽朗、自由自适的一面,正是他的爽朗与自由自适,才使得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清新飘逸的极赋情思韵味的诗作。李白的这类作品主要存在于他的山水诗、游仙诗及咏怀诗里面。在他的山水诗里,漫游生活中所见到的大自然的事物,只要是他心之所悦,他都把它们写得优美爽朗、清新明丽,而且也赋予它们特殊的审美情思,片刻的人生感悟,他的《峨眉山月歌》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登庐山五老峰》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在漫游名山大川,求仙拜道的过程中,道家玄虚空灵的顿悟更是让李白的情思放荡,他把自己的思绪集中在虚幻的境界中,写出了大量开朗明丽的游仙诗。如《古风》(其十九)就云:“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焦山望寥山》亦云:“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在他的咏怀诗中,言志所托之物也都被他写得清澈明丽,在鲜明的意境中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哲思。

      漫游诗人孟浩然、崔颢、李颀等对唐诗开朗明丽诗风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孟浩然在吴越水乡漫游时写下的诗作即可看出他的清淡情思与景物的交融,从而体现出来的平淡清远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风。《宿建德江》使自己的孤独心绪和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融合,《耶溪泛舟》则把自己的散淡逸兴,写的情纯意洁,落落大方。崔颢、祖咏漫游南方时均有富有南方风情的诗篇。崔颢的《长干曲四首》(其一)明丽俊逸的叙事之中不乏清劲爽丽的特点,祖咏的《江南旅情》思乡回望的苍凉感慨之中也有爽朗明丽的江南情韵。

      综而言之,漫游诗人对唐诗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诗风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南北漫游从多方面给他们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影响,他们在漫游生活中创作的不少具风骨和开朗明丽的诗风的诗作,不仅影响了自身漫游生活之外的创作,同时也影响了有唐一代不少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但促成了这种诗风的形成,而且更是同唐代其他大多数诗人一道,把这种诗风推向了顶峰。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天的浪漫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天的浪漫诗句1

 1、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4、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5、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6、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7、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0、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11、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2、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13、绿荷相倚满池塘。——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4、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杜牧《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15、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16、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苏轼《浣溪沙》

 17、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沈约《咏新荷应诏》

 18、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19、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陆游《初夏绝句》

 20、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2、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23、石榴半吐红巾蹙。——苏轼《贺新郎·夏景》

 24、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5、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26、共粉泪,两簌簌。——苏轼《贺新郎·夏景》

 27、误他双燕未归梁。——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28、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关汉卿《大德歌·夏》

 29、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30、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31、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32、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33、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4、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35、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37、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38、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39、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0、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夏天的浪漫诗句2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有约》

 1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15、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6、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7、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1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1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0、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21、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22、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2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25、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6、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8、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29、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30、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31、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3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3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36、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37、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38、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3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40、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4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42、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4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44、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4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46、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47、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48、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49、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50、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51、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52、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53、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54、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55、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56、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57、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58、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59、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60、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61、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6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6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64、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65、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66、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67、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68、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69、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70、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71、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72、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73、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74、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75、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76、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77、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78、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7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80、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8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8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83、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咏苎萝山》

 84、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85、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86、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87、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88、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89、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90、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91、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92、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张炎《疏影·咏荷叶》

 93、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李爽《芳树》

 94、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95、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96、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张炎《疏影·咏荷叶》

 97、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98、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99、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夏天的浪漫诗句3

 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3、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4、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5、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7、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8、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1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4、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5、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16、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17、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9、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2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1、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22、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2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24、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25、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26、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7、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夏天的浪漫诗句4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2)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4)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5)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6)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唐·杜甫《忸村》

 7)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0)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11)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2)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夏天的浪漫诗句5

 1、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4、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5、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8、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9、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渺渺荒陂古埭东,柳姑小庙柳阴中。放翁老惫扶藜杖,也逐乡人祷岁丰。

 11、隋家古寺郡西南,寺废残僧只二三。藜藿满庭尘暗佛,时闻铙鼓赛春蚕。

 12、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13、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14、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1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16、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7、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老翁卖卜古城隅,兼写宜蚕保麦符。日日得钱惟买酒,不愁醉倒有儿扶。

 20、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0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