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怎么会遇到艳遇?

凤凰古城怎么会遇到艳遇?,第1张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这里人来人往,保存着相当完善的古建筑。你会在这里找到你自己的事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凤凰古城事的攻略。

凤凰夜景

我曾经想象过你在画面前的样子,沱江两岸高低错落的吊脚楼,夜晚蜿蜒环绕的小灯。翠绿的山脚下,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精致的银饰,纯真灿烂的笑容相映成趣。

当我真正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一切似乎就像我想象的那样,和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了解凤凰——南华门的车流和远巷

顺着客栈老板给的路线,我们来到了古城南门。古老的城楼,斑驳的城墙,见证了古城的沉浮,荣辱兴衰。不过城门下的车流和行人真的很让人吃惊。——很多人利用假期自驾游,长长的车队,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多少有些扰民。

还好,走进巷子后,这一切都被封死了。狭窄的石头小巷可以让两个人并肩而行。两边是无数的店面,香喷喷的小吃店,精致的咖啡馆,风情各异的客栈,鼓乐齐鸣的乐器店。乍一看,在中国古代城市里似乎很常见。

然而,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或客栈,你会突然感觉到与众不同:沱江上的浓雾和凉风沁人心脾,岸边吊脚楼上的灯光和远近酒吧的音乐带着几分醉人的味道;不在河边的旅馆需要更高的楼层。可以看到古城里白墙黑瓦的高高低低的房子和远处被它们包围的山。这时,一个声音不禁在你心中响起:这就是凤凰。

想象一下——夜晚凤凰城拥挤的人群中你冰冷的脸。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凤凰古城大大小小的房屋,不再是白天的灰暗和阴冷。五颜六色的灯光点缀着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水中的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浪花中流动,像一个美女的眼睛。这灿烂而又静谧的美景蜿蜒数百米,让人不禁有沿着这条河岸漫步的冲动。

然而这种冲动总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冲淡。嘈杂的酒吧里响起各种音乐,缠绵或激情,手挽手的情侣,蹦蹦跳跳的孩子,慢悠悠的老人,甚至还有兴奋的小狗。大家边走边聊,热闹非凡,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毕竟有些遗憾。如果避开节假日和汹涌的人潮,你可能会感受到历经300年沧桑的凤凰的淳朴宁静之美。但是,不管是热闹还是冷清,凤凰毕竟是凤凰,它安静的接受着一切,所以这些都变成了它该有的样子。

人道凤凰——一餐一菜,一人一爱。

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各种浇头的嫩米粉,会和古城一起把人叫醒。大大小小的餐馆,经营着各种湘西美食:肥而不腻的腊肉,香辣可口的水煮血鸭,酸汤鱼的酸爽可口,还有平时很少听到但清脆爽口的鸭脚、蕨菜等野菜。它让你食指大动,不知不觉地毁掉一碗又一碗米饭。

吃饱喝足走在古城的大街上,不时能看到穿着苗族服装的老奶奶们,有的在帮游客编五颜六色的辫子,有的在叫卖手工编织的花环,有的坐在小巷黑底五颜六色花朵的小席子上。他们大多个子不高,戴着一顶高高的黑帽子,帽子上没有银饰点缀。他们和戴帽子的人一样单纯。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古城历史,还可以去看看沈从文故居,古城堡,还有著名的现场演出《边城》。可惜演出停在了冬天,你无法感受到崔璀浪漫的爱情故事,于是你留下了一个念头,默默期待再次见到凤凰。

那一年,

一个倚窗而立的女子,

凝眸间,低眉浅笑,

我正好打马而过那一年。

秋日的斜阳

打在光阴的皱纹里,温和美丽。

推开一扇扇斑驳的时光重门,

青石路、木窗格、老庭院、旧门板,

那些一个个承载故事的见证者,

仿佛在讲述人间烟火处的点滴日常。

传承文脉的耕读人家和书香院落,

澽水绕过,青山掩映,黛瓦片片,

飞檐的暗尘簌簌和窗棂的蛛丝隐隐里,

织起了一段说不尽的千回百转,

典藏着一个静谧厚重的千年古城。

在有你的城里,

光阴缺口处,

我把温柔藏在了秋日,

也藏在了晚风的暮色里。

——古城素白

很多年以前,我迷恋江南。迷恋江南的水,江南的瓦屋老院,江南的长街窄巷,江南的市井生活,也贪恋江南的古意厚重。很多年以后,我对江南的偏爱有增无减。时至今日,在我心中,江南在左,韩城在右。

去过江南的同里古镇、陕南的石泉古镇,也曾了解过浪漫的丽江古城和浓郁古朴的平遥古城,但总是喜欢在秋日里的某一个午后想起韩城的古城,那里有古街、老宅和青石长巷,哪怕老墙坍塌、老街残破、老树枯死,都是我心中难以抹去的乡愁。

关于韩城,关于世人艳羡的那一座城。这个秋天,我曾来过

在古城 · 追忆人情

古城,是对往事的回眸。这里,承载了太多人的生活 情感 ,丰富着人们的一生。

秋天,一定要在一个特别之时来一次韩城古城,无关风月,不问朝夕,只是爱了。

清晨薄雾,古塔高耸。眺望古城,不知从哪个巷子里传来了小商贩的叫卖声,“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人儿。年复一年的他们早出晚归上街摆小摊,将自家的瓜果蔬菜或是农副产品进行售卖赚取零花钱维持生计,悠闲中匆忙的背影和熟悉的口音为古城留下最后一丝人间烟火气。他们如同常客你来我往,在买卖交易中拉家常,处关系,不时穿梭于古城南北,走街串巷谈天说地。

摄影:刘玉虎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谈笑风生间,他们谈城里的红白喜事,也聊戏曲和手工艺活儿,更有空闲时唠叨家长里短的琐事,生活的五味杂陈在谝闲传中拉近了彼此的关系,里面夹杂着人间真性情,也流露出最地道的老韩城味儿。平淡的日子里,他们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过成了别人向往的一日三餐四季。

这样的韩城,最真实。

而这一切,瓦屋上吹过的清风见证过,任凭岁月的洗礼,他们的身影如同 历史 的印痕刻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以年复一年的勤劳质朴,成为了乡贤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下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

或许,古城巷子处的某一家羊肉饸饹配芝麻烧饼更适合韩城人的味蕾,那种红而不油腻的 美食 ,传承着辈辈乡愁。而那碗羊肉泡馍,亦是韩城人出门在外怀念的味道。

关于古城,处处流露出人间真情。时光荏苒走过,那些关于生活的酸甜苦辣,人间悲喜,每天都在古城上演。而那些布满灰尘的窗柩、长满苔藓的屋瓦,历经风雨的石阶,成为了古城永远抹不掉的印痕,诉说着古城南北人家的一桩桩故事、一摞摞过往的曾经。

在古城 · 寻找文脉

摄影:刘玉虎

等闲流金铺满地,落叶似是故人归。

初秋的韩城古城,天高云淡,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我喜欢这份秋意里的古意,藏着绵延千年的春秋文脉,也藏着翰墨飘香和这座小城的独特气韵。

白露刚过,秋意渐浓。此时龙门书院依旧古韵生香,文庙院落里沉淀着氤氲的文化烙印。

生民未有,是孟子对孔子的极高评价。许多年以前,多少俊才书生过泮桥、拜孔子、学论语、敬圣贤?又有多少老韩城人在初秋的某个早晨走过毓秀桥,聆听过刘荫枢为官系民的感人故事?在古城的角角落落里,掩藏着城市的文气、文运和文脉,无论 历史 走过多少沧海桑田,韩城仍旧是人们值得敬畏的“文史之乡”。

摄影:刘玉虎

风从千年来,送来丝丝微凉。走完南街北巷,落坐状元府,品茗焚香,欣赏字画。而后卧阑夜听风吹雨,静静感受世外桃源般的袅袅清幽。亦或是在某个学堂校舍,翻阅唐诗宋词,在不经意间去听从时光门缝里传来“人之初,性本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的朗朗书声。

这样的韩城,最动心。

摄影:刘玉虎

韩城人对文化的表达不止于书本,行走在一个个庙宇间,照壁上“鲤鱼跃龙门”的浮墙记录着文风鼎盛的尚学之风。古城不仅有王杰、刘荫枢的美谈,还有明末监察御史卫桢固和清初左副都御史卫执蒲父子,明万历进士、吏部郎中卫先范至今民居仍保留着明经、进士、状元、登科、世科、文魁、司马、太史、外翰、内翰、郡守、郡伯、黄堂、中宪、十马高轩、父子御史等炫耀功名的门额题字。

不知多少个春秋过去了,韩城人尊师重教、崇贤仰圣的文化基因一直流淌到今天。一个个“龙门骄子”走出这一方天地,在外深造求学,在功成名就那一刻回报自己深爱的城市,以此将自己的名字收录在城市功名薄上,光宗耀祖。今天,关于文化的传承,古城内仍有各类民间发起的读书会、国学讲堂、古物收藏协会和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场所,他们以先贤为榜样,传承文脉,从小教育子孙后代耕读传家,做人做事,光耀门楣。

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是改变家国命运、个人命运的不变真理!

而韩城古城的城运,因延续千年文脉,至今仍塑造着当代人的集体城市记忆。

在古城 · 寻梦古意

摄影:刘玉虎

一座馆、一方民俗、一段 历史 ,皆是老韩城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民俗博物馆的韩城老物件,传递着韩城人招亲嫁女、礼仪孝道的文化传承。高堂之上供养父母,五福捧寿的器皿体现了传承百年的孝文化,韩城人将祠堂延伸为一种文化,袅袅纂烟中历代祖先在冥冥之中庇佑着子孙。同样,用震天的行鼓和社火祭史圣、拜先祖,以背芯子演绎着烟火人间的古调。

一砖一瓦、一榫一卯,皆是老一辈韩城人智慧的结晶。

梁思成先生说:“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的眼里,都能引起特意的感觉,在‘诗意’与‘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

韩城古城,似一副活态的古建筑宝库。每一处,都是凝固的艺术。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一座座庙宇,一间间院落,皆是韩城人信仰和生活起居的见证,里里外外都颇有讲究。展现“忠义”的九郎庙和东营庙,尊儒尚学的文庙,体现军营文化的北营庙,表达“惩恶扬善”的城隍庙,弘扬为官清正廉洁的状元府以及倡导众生平等、因果有缘的佛教圣地庆善寺,这里的砖墙厚实有度,存有 历史 的风霜。而从那些屋顶上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和走鸾飞凤间,可以窥见一方艺术韩城。

摄影:刘玉虎

一麻五灰、四梁八柱,明三暗五,这些讲究的建筑结构,展现着土木特有的魅力。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和庑殿顶,不同建筑形制的屋顶,传承着“工匠精神”,把千百年前的建筑之美带到今天,吸引着无数建筑爱好者前来目睹。而今天的韩城,以古建之盛屹立黄河之滨,成为三秦大地上的一面旗帜。

在古城·贪恋人间清欢

雨落,人稀,城凉。

依稀处,街巷的槐叶已渐渐变黄,不知在哪个清晨落在了旧时正梳妆开小轩窗的闺阁女子肩上。

妆台前玲珑的“梳妆匣”,精致艳丽。从杜鹃花纹样的丝带,到轩窗造型的镜子,以及带有光泽的别致流苏发簪,都是时光打磨后的美如秋水。

一袭长发,一身轻装,倚栏凭望,来自从前的倾世倾城,已然消失在古城的烟雨薄雾中。待到秋风扫落叶之时,恍惚间时光空寂,人事在无常中聚散,所有奔向韩城的人都曾真情告白过古城。那里,是一个人的城,一个人的锦绣山河,一个人内心真正的“诗与远方”。

摄影:刘玉虎

如果古城是岁月里的长篇厚文,

我愿在有你的季节打马而过,

历尽世事沧桑,

阅尽生活百态,

拾得人间烟火气!

=主文: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 焦大康

九寨千古情景区是九寨沟大型主题公园,一座活着的藏羌古城,是九寨的城市文化中心和娱乐的理想目的地。在景区内我们可以看见古今人物快闪穿越、藏羌歌舞、抛彩球、藏族傩戏、民间绝技等演出,带你进入一次奇幻的穿越之旅。

去九寨是很多人心中期盼已久的梦,而对于来到九寨的人来说,来千古情景区,可以让这个梦成为生命的旅程。在九寨千古情景区不愁没有玩的和看的,而在这里对于一些人来说,更多的是要用心灵感受的一些东西。如果说来藏区是改变人一生的旅行,那么九寨千古情表演便是这一生中不了错过的演出。我想只有来到九寨千古情景区,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到九寨,而只有欣赏了九寨千古情的表演,才会以一种崇敬的心去对待藏羌文化。

藏羌古城毗邻九寨沟景区,地理环境优越。这里有色嬷女神造像、转经筒、唐卡谷,有空中茶马古道、茶马驿站、千佛洞、吐蕃集市,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藏羌风情。走在圣水街上,晨昏或日暮可以邂逅一个浪漫的九寨沟。

色嬷女神广场。

九寨千古情景区在下午3点才开园,开园之后,广场上就有会连续不断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也是和游客一起互动,游客也能参与进来的。

在景区内有色嬷女神,色嬷原来是天上的仙女,因为羡慕人间的美景和爱情偷偷来到人间,仙女们不肯返回天庭。天庭震怒,电闪雷鸣把色嬷和达戈变成两座雪山,把仙女们变成海子,把藏族小伙变成九个藏寨,从此,雪山、海子、藏寨相依相偎永不分离,他们永远守护着九寨沟这块神奇的土地……后来,当地的藏族同胞把色嬷奉为雪山女神,达戈奉为雪山男神。

在景区空中茶马古道上,你既可以看到近处雪山女神造像和也可以看到远处达戈雪山男神,当地老百姓说,你看到他们就会交"桃花运"和婚姻幸福。大型歌舞《九寨千古情》中《九寨传说》就表现了这段故事。

茶马古道已有1300多年历史,分为滇藏和川藏两路,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四川成都,途径阿坝、雅安,西至西藏拉萨。

九寨千古情景区精心设计和建设了一条 "空中茶马古道",将马帮广场、茶马驿站、千佛洞、吐蕃集市等景点串连起来,让游客体验茶马古道沿途的文化和风光。

藏碉楼。

可以将九寨沟风光尽收眼底,胆子大的话还可以在两座碉楼之间走动。

九寨千古情景区内的两座碉楼内有电梯直到楼顶观景台,两座碉楼之间有"同心桥"相通,犹如天上的一座鹊桥,桥体高悬空中,你可在鹊桥上挂上平安符,保佑家人平安。

景区内在不同时间段还将上演:穿越快闪、碉楼情歌对唱、神奇的九寨、锅庄狂欢、羌哥练兵、川剧变脸、土司招婿等外场演出,带你进入一次神秘的穿越之旅。游客可以在景区大门口处查阅外场演出时间表,再根据自己当天的行程及个人爱好等情况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牦牛常年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被称为“高原神兽”,它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与牦牛共舞,来一场放荡不羁的狂欢,感受不一样的藏羌文化。

在靓丽的姑娘带领下,游客们也一起加入到舞蹈之中,释放火热与激情,与萌萌哒的牦牛一起狂欢,把快乐带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

土司招婿。

这是宋城里的一幕情景剧,土司招婿就是展现封建时期,少数民族贵族嫁女招婿的精彩过程。

藏羌民族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无不不与歌舞相随相伴。景区中的很多节目,正是这种独特共居文化的经典。

千佛洞。

小贴士:

交通:九寨千古情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九寨千古情景区,距离国家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入口处约8分钟车程;距离九寨汽车客运站约10分钟车程;距离九寨黄龙机场约90分钟车程。

开园时间:九寨千古情景区:15:00—22:00《九寨千古情》演出场次:每日三场:17:30、19:00、20:30。

美食:九寨千古情景区聚集了九寨特色小吃,全都是现做现卖,游客可以尽情地品尝九寨美食。

住宿:九寨千古情景区内暂不提供住宿,但景区附近云集了各类特色客栈、五星级酒店和宾馆可供选择。

答案:《丽江最后的深情》是一本书的书名,作者是陈晓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丽江古城遭遇旅游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重问题的现状和困境,以及当地人民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思考和努力。

解释:这本书的书名“丽江最后的深情”暗示着丽江古城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当地人民对于丽江古城的热爱和保护。书中通过对当地人民的访谈和观察,揭示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以及在旅游开发中所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展现了一些当地人民在保护丽江古城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探索。

拓展:丽江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丽江古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商业化开发、文化侵蚀等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和传承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云南的天气就是这样,早晩温差变化大,白天阳光从厚厚的云层里透过,闷闷热热地照着这片土地,全然是夏天的模样,到了晚上,凉风习习,竟有些秋的气息。

我们住的客栈在大理古城附近的郊区,夜晚的幽幽暗暗与寂静聊赖,让我忍不住向同行的朋友发出邀请,我俩一商量还是准备去大理古城逛逛。

坐落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古城曾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各设一门,一个是南城楼,一个是北城楼(北城门)。

我们从南城门进入古城, 城门斗栱飞檐、灯火通明,仿佛入境于画中游行,《天龙八部》小说中的古老的大理王国近在咫尺,苍山洱海,南诏古国的清远神秘面纱已撩开。

门头牌匾上写着“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繁华的街市,行人摩肩擦踵,络绎不绝,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古玩、玉器、木雕等民族工艺品,还有的是云南的特产及美食,一应俱全。

古城的繁荣景象,让旅行的人们兴致盎然,辗转于不同的店铺浏览、悠闲购物,一波又一波的人群纷纷扰扰却又漫不经心。

夜晚的古城,灯红酒绿,霓虹灯点亮了城市的奢华与潮范,酒吧间的音乐飘飘扬扬在整个街头巷尾,昔日的老宅,在现世的打磨下,掩盖了苍老的容颜,只有地面的青石板路,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突兀而厚重,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炼狱与变迁的古城。

我们就这样追随着人群,踩着石板路上,慢慢地踱过,静静地看着,街旁传来舒缓撩人的民谣音乐,此景此情,或许是真正地被音乐打动了,我们走进酒吧间,选择在二楼落座,欣赏与聆听。

歌手深情献唱的民谣音乐如优美含蓄的诗,真实而浪漫,吉他弹唱的乐声悠扬飘逸于古城之中,将古城的诸般意韵,一点点、一丝丝,幽幽地融进心里,丰盈情怀,似古楼的诉语,又如那遥远逝去的声音,发出一种天荒地老的感觉。

大理是一座热闹而又宁静,潮流而又古朴,传统而又现代的古城。在这里你可以感知到生活的舒适与优雅,时光的温馨与柔软。它似一行诗行歌咏,它似一条舒缓流动的河,它似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等待着你去细细品味与发现。

 1 镇远淡雅清幽,水墨晕染

  镇远

  历史上的镇远

  美丽的古镇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

  镇远古城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自秦昭王30年就已经设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镇远不仅交通便利,更是美丽的低碳示范基地,美丽的景色中渗透着浓厚的历史氛围,让整个古城显得古香古色。它在1986年镇远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镇远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这里不仅文化丰富深厚,而且有着如山水画般的秀丽景色。游览镇远,在宁静中回顾历史,在美景中体味自然,所得绝非喧闹的城市所能有的

  舞阳河风景区以舞阳河水系为纽带,形成了多系列,多组合的景观。

  舞阳河蜿蜒而下,河面宽广犹如湖面,两岸尽是青山绿水,瀑布与泉水沿着山间缝隙顺流而下,仿佛顽童奔跑山间。

  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奇妙景致,山、水、城浑然一体、耦合独特的太极图样,因此被称为“太极古城”。

  传说景区内有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而景区内的石峰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美丽的舞阳河仿佛一幅巨型油画,挂于镇远古镇,多彩而迷人。

  宁做名著笔下客铁溪景区

  铁溪景区地处镇远古城东北角4公里处,这里有甘溪、马路河、龙池、翁仲河、独柱峰等景点,景致各有千秋。

  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龙池水的宝蓝和深不可测,以及郁苍幽深的森林和峡谷令人神往。

  铁溪的名山胜水早在五百年前就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游人,许多名人雅士曾到此游览逗留。吴敬梓在其文学名著《儒林外史》中也提到了铁溪。

  若你化作名著笔下的客人走进铁溪,一条清澈的小溪在你的脚下欢快得流淌着,两崖农家山庄遍布,据考评铁溪景区的农家山庄在贵州省是最大的规模,走进农家吃一餐正宗的黄焖鸭子,再配上七八个当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小菜,晕素搭配,再喝点小酒,快活神仙也不过如此罢了。

  2 丽江宁静古朴,淡雅别致

  丽江

  历史上的丽江古城

  美丽的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这里民族众多,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丽江独特的自然风光,环境十分优美,处处都渗透出浓郁的文化气氛。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战国时期,丽江属秦国蜀郡,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诏,宋时臣服于大理国。到元代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1961年4月改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相传是因为丽江的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加上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了。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古时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美丽的丽江古城人杰地灵,山水相间,相得益彰,游览古城,既可以陶醉于自然的神奇,又可见识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十分值得一游。

  游览丽江古城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美丽的丽江古城一大特色。

  游览丽江古城,可以临河就水,在傍河的酒吧茶楼里静静享受城市难得的宁静。还可以登高揽胜,丽江可谓是在山的怀抱中,地形巧妙,当然也可以的到独特的美景。古城院落古朴,保留了古老的形态,走街入院,入市过桥,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寻找到意外的收获。

  丽江的街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丽江的街道全部都是用红色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尘。五花石上的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十分和谐。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各有特色。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仿佛蛛网交错,整个小城在这些街道的贯通下四通八达,形成了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游览丽江古城,在晨曦中迎着薄雾出发,慢悠悠的行走在小巷中,时而发现令人惊奇的景色,静静的享受这一份娴静,或者捧一杯咖啡,宁静的心情就如水上的薄烟一样,亲切而澄净。

  木府原来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在元朝时初建,兴盛在明朝。木府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宫驿等15幢,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可见当时朝廷对木府的重视。

  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管理机构,木府拥有极高的地位,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惊叹丽江的宫殿是:“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3 平遥华夏文明的摇篮

  平遥

  历史上的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北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旧称“古陶”。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在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

  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正因为历史悠久,因此平遥古城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还是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诞生地,古城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平遥的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还有“大清金融第一街”的称号。

  游览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街道似龟背,城墙坚固,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古老的城墙与城外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别是一番风景。平遥号称有三宝,游览平遥古城,看古城墙的斑驳印记中渗透的历史沧桑,会是别样的收获。

  平遥三宝之一宝古城墙

  古城墙即平遥县城墙,建于明朝洪武三年,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

  古城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整座古城的很多建筑都保持了原来的样子,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游览古城,感受历经沧桑依然雄风犹存的古城墙,看历史洪流滚滚却带不走的精神面貌。

  平遥三宝之二宝镇国寺

  镇国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正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又具有极大的价值,因此被称为平遥第二宝。

  平遥三宝之三宝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平遥城的城南,寺庙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平遥古城不仅有著名的城墙,还有平遥国际摄影节,现代的节日与古城的悠久历史相融合,显示了国内与国际接轨、传统与现代互动,使平遥古城独特的风貌、古朴的民风更加得到了彰显。

  4 徽州古城徽派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

  历史上的徽州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she)县徽城镇中心,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建筑富有特色,是值得一游的胜地。

  徽州秦时开始置县,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都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土地又归歙、休宁二县,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因此形成了徽州一府六县的格局。歙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历史悠久,文风昌盛。

  游览徽州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繁荣造就了徽州特有的吸引力。

  徽州大观园徽园

  徽州是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园内规模宏大,富有特色,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

  全省17个地市都在徽园内建有自己的馆园,并将各自馆园用最具本地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情和标志性建筑以园林的形式展现给游人与观众。游览徽园

  ,既可了解安徽悠久的历史,又如亲临全省各个著名的风景名胜景点游览一般,十分值得游览。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建筑粉墙黛瓦,与周围风景相得益彰,极富韵味。园内的雕刻集砖雕、木雕、石雕的“徽州三雕”的精髓,十分精美,上承古徽州文化的神韵,下创徽派建筑雕刻精华,优美壮观,另人叹为观止。

  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

  许国本为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赐建牌坊,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石坊有八柱,呈口字形平面,结构十分稳固。上有雕塑,图案典雅,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历经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可谓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著名的徽派建筑享誉国内外,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人也都与徽州有着深厚的感情,著名的爱国主义基地陶行知纪念馆即位于歙县城内。

  5 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阳朔

  历史上的阳朔古城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东南面,也位于漓江西岸,风景十分秀丽。

  阳朔县历史悠久,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隋朝开皇十年(590年) 县址由熙平迁今阳朔镇,县衙建于羊角山下,以“羊角”谐音,改县名为“阳朔”。阳朔县因此得名,该名历经各朝,流传至今。

  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为天下四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

  游览阳朔

  阳朔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山清水秀,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境内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资百态,游览阳朔,在县城的山水中寻找乐趣。一处好风景并不算好风景,阳朔处处皆景,处处怡人。

  百里画廊

  漓江景区全线长48公里,是漓江风景区精华,也是人们到桂林旅游(000978,股吧)必去的地方。

  主要景点有:桃源仙境、浪石胜境、仙人推磨、绣山彩壁、鸳鸯戏水、九马画山、七姐下凡、螺蛳山等二十多处。乘着船游览整个漓江,仿佛行走在画中。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苍翠的群山耸立在两旁,千姿百态,苍翠欲滴。

  漓江江水清澈见底,宛如罗带般蜿蜒在群山之间,静静划船而过,两旁若隐若现的民居隐藏在树林间,清脆的鸟叫声交叉其间,人也仿佛进了一个仙境,进入了名家笔下的山水画轴,因此人们才称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又有一种“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错觉,好似遨游梦境。

  诗境家园

  遇龙河全长425公里,至书童山汇入漓江,是阳朔县第二大河。遇龙河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犀牛塘、水厄风光、五指山、朝阳寨、仙桂桥、遇龙桥、归义古城遗址、汉墓群、东晕岩、八仙过海等近20处。景点密集且景色怡人,一个个游览下来,不知道又为自己增添了多少的诗情画意。

  这一景区有古石桥群、田园风光、宋桥、唐城遗址、汉墓群等,使景区蒙上一层古色古香的神密色彩。旧县村是唐代开德四年的归义县县城,有唐代的城墙、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进士庄园,时间跨度大,古建筑形式多样,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古桥造型典雅,与附近的归义古城遗址、旧县村古建筑和古人类文化遗址等构成了遇龙河阳朔历史文化长廊。

  有首诗写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阳朔的山水确为中国一大美景。丰都鬼城神秘鬼文化之旅

  丰都鬼城

  历史上的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境跨长江两岸,地处长江上游,上距重庆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鬼城丰都历史悠久,春秋时称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定名为“丰都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了。

  相传丰都是人死后灵魂所归的地方,人的灵魂离开躯体后都要回归到这个地方。丰都被讹传为鬼城,最早的历史渊源,大概要从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而起。

  丰都又称“名山”,因为北宋苏轼的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这里也是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刹多达27座,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人类“灵魂之都”,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非常具有特色。

  游览丰都鬼城

  丰都历来就有丰富的文化,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鬼文化可谓国内仅有,游览丰都鬼城,看长江边小城的宁静风景,惊叹于独特的鬼文化,体验一下阴曹地府的阴森恐怖,看一下人类灵魂之都的森严与幽寂,别是一番趣味。

  全国最大活“鬼”城鬼国神宫

  鬼国神宫是仿照阳间司法体系,营造的一个等级森严,阴森可惧的地下宫殿,它是融逮 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炉的“阴曹地府”,它采用建筑、造型、雕塑、绘画和电子、机械、音响、灯光等综合技艺,将阴曹地府的奥秘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地府内有奈何桥,相传不孝之人过桥便会落下桥去,饱尝毒蛇撕咬之苦。还有孟婆汤、观音像以及八仙过海、鬼王嫁女等等,形象逼真,让人心惊肉跳,激动不已。

  鬼国神宫是我国反映鬼文化的规模最大的动态人文景观,它熔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炉,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净化灵魂,给人以超时空的独特的精神享受。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即写到了丰都。

  平都天下古名山平都山

  平都山即名山,因为北宋苏轼的“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名“名山”。平都山上林木苍翠,建筑精美,主要景点有哼哈祠、报恩殿、奈河桥、玉皇殿、百子殿、无常殿、大雄宝殿、鬼门关等等,鬼文化气氛非常浓厚。

  道家还把平都山列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相传汉代有阴长生、王方平两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这里也因此得到了道教子弟的亲睐。

  历史悠久天子殿天子殿

  天子殿历史悠久,最早建于西晋,叫乾竺殿,距今已1600多年。唐代建仙都观,宋代改名为景德观,又名白鹤观,明代改名为阎王殿,现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864年)重修的。

  天子殿殿堂正中塑阴天子六米高坐像,头戴金冠,身着蟒袍,腰围玉带,秉圭端坐,双目圆睁,十分的庄重威严。殿门前有一幅明末高僧硝山和尚作的楹联:“不涉阶级须从这里过行一步是一步,无分贵贱都向个中求悟此生非此生”,还有一副写着“任尔盖世奸雄到此就应丧胆,凭他骗天手段入门再难欺心”,告诫人们应该忠厚。

  7山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海关

  历史上的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一称“榆关”,又称“渝关”。山海关修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北倚燕山,南连渤海,因此称为山海关。

  山海关于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周长约4公里,以城为关。它雄踞在祖国大地上,福佑着世代的华夏子民,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游览山海关

  山海关不仅景色壮丽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气氛浓厚。山海关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风景如画,气势壮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游览山海关,你会被长城的壮丽风景所折服。

  欢乐海洋公园乐岛

  欢乐海洋公园是一座融旅游、娱乐及科普教育为一体,以“陶冶大众、教益学生、维系生态”为宗旨的国内大型现代化海洋科普基地,园内有人工海湾、戏水乐园等游览场所。

  园内可游玩处众多,可以看到海狮、海豚等的精彩表演,可以在大型的潜水区漫游海底,体验不一样的环境,也可以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体会它们的无穷乐趣。在人工海湾里,可以乘坐国内首创的半潜式观光潜艇漫步于海底,将史前文明遗迹、海底宝藏和海底坟冢的人文景观及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一饱眼福。

  游览乐岛,便是游览城市中央的海底生活,累了乏了,还可以漫步于浪漫林荫道,体会不一般地生活与文化,也是一种释放和回归。

  忠贞烈女哭长城孟姜女庙

  孟姜女庙景区坐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又称贞女祠,是根据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而修建的。庙前依山砌筑108磴行人石板梯道,恰似孟姜女寻夫的艰辛和曲折。庙里的殿内正中塑孟姜女泥像一座,淡装素彩,面带愁容,她双目中透出的无限哀怨,便可以想象到当年孟姜女千里迢迢寻夫的凄凉。

  景区又根据孟姜女的传说修建了大型文化园林孟姜女苑,苑内以“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为主线,还设计建造了“夜制寒衣”、“万夫筑城”等二十个场景,使人更加深刻体会到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的艰辛与曲折。

  庙内前殿两边有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恶,前殿还有闻名全国的奇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lu;f y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包含无尽的哲理,让人遐想无尽。

    8婺源和谐天成,山水国画

  婺源

  历史上的婺源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属徽州地区,是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唐朝为便于统治,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八年决定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属于歙州。

  对“婺源”这一名字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说法,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三是“以县东大鳙水流入婺州”,故名。说法不一,各有千秋。

  游览婺源

  历史上中原贵族的南迁,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又经过古徽州人的发展,使得这里的文化更加的繁荣。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

  游览徽州,不仅要欣赏这里如水墨山水画的美景,还要深入了解婺源的古徽州文化。

  风水门庭江湾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萧江第八世祖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巨族。江湾是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这里山水环绕,宁静秀美,因此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典范,历代文风鼎盛、群贤辈出,这里还是毛泽东同志的祖籍。

  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文化内涵丰富,“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历来享有书乡之誉。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来到李坑,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足见其魅力。昔日的商贾和缙绅们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讲述着李坑过去的故事。

  李坑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十分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沿溪而建,依山而立。

  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仿佛眼前真的是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只不过这眼前的风景,少了一份凄凉,多了许多诗意的美,让人禁不住想赞叹,想长居于此。

  双桥落彩虹木板廊桥

  在婺源,木板桥是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澈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环境十分协调。

  婺源著名的廊桥当数彩虹桥,桥离清华古镇不远,始建于宋代,长达140米,宽为7米,为全木结构,桥上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对联。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人与自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便是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9周庄世界最具魅力水乡

  周庄

  历史上的周庄

  古镇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古称泽国,周庄原来叫贞丰里,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居民有感周氏的仁义,便把贞丰里改为周庄。

  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归长洲县。古镇周庄处于苏杭之间,以水贯穿,街道房屋临河而建,往来皆需舟楫,呈现出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如画的美景绽放在周庄,使其成为了最具魅力的水乡。

  游览周庄

  周庄的美景在于水,周庄的魅力也由水打造,经过千年的历史沧桑与浓厚的吴地文化的孕育,一个灵秀的水乡展现在人们面前。周庄全福寺的钟声述说着新一天的开始,南湖的秋月迎接着晚上的到来,庄田的落雁阐述着生的希望,东庄的积雪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游览周庄,感受不一样的美。

  陶瓷之乡一稀堂博物馆

  瓷器是我们祖先伟大的发明创造,有考古资料表明,中国人生产陶器的历史已达一万年以上。而一稀堂博物馆是在周庄镇政府和周庄“江南人家”的协助下,由河南省一稀堂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创办的一所民办古陶瓷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示了我国人类有史以来以黄河、长江等流域为主题的原始陶器的创烧至演变到近代瓷器的全过程。共设立了史前至商朝、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宋元及明清为主题的六个陶瓷展厅。因展品收藏地主要在我国北方,所以展品偏重于北方窑系。

  游览一稀堂博物馆,可以了解我国陶瓷的发展及烧制方法,是一个独特的博物馆。

  观民俗历史民间收藏馆

  天孝德民间收藏馆位于周庄镇城隍埭,坐西向东,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筑。馆内收藏分八大类:木器、陶器、瓷器、玉器、铜锡器、石器、紫砂、骨角制品类。其中明清家俱、历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铜器中的花钱尤为珍贵。

  民间收藏馆馆内收藏自石器时代起各代藏品二十余万件,分两大类型,包括历代民间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用具和散落流失于民间历代官宦用品,其中明清家俱、历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铜器中的花钱尤为珍贵。馆内藏品非常珍贵,真的实反映了古镇周边地区范围的民风民俗和吴文化历史。游览收藏馆,又是对民间文化的一种补课。

  全福晓钟伴天明全福寺

  全福讲寺座落在周庄镇西侧的白蚬江畔,是宋时周迪舍宅为之,寺庙的主要建筑有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整座寺庙结构严整,殿宇轩昂,蔚为大观。南湖水光潋滟,借水布景,巧夺天工,大雄宝殿,飞檐翘角。寺庙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伦美奂,如诗如画,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绍兴历史

概述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绍兴是夏朝开国之都,春秋五霸之越国首都,两晋的会稽国都、吴越国东都、南宋故都和南明政权首都,夏商周春秋时期成名已久,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的大都会,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亦是中国文化第一城,三次士大夫南下的积淀,以至文风鼎盛誉满天下。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

绍兴历史(10张)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推行郡尉分治模式,怕越国复兴而尉治山阴(因会稽郡是边防大镇,尉治更重要),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郡尉皆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和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升任东扬州刺史,州治山阴;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州治会稽县,领原扬州五郡,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辖境不变。唐代作为东南第一都,设越州总管府、中都督府、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八州;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镇东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行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绍兴路。明、清复为绍兴府。民国24年(1935),设绍兴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设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1983年7月撤地建市,设省辖绍兴市。

史前绍兴

  小黄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人员在绍兴甘霖镇小黄山,发现了小黄山文化遗址。从出土文物推断,早在10000—8000年以前,小黄山的先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采集、狩猎所得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量陶器的出土,使小黄山文化独具考古价值。

古越文明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代越民族的生息之地,古越文明的中心。专家们普遍认为,东起东海,西至浙西皖东,北到江淮,南达闽粤的辽阔区域,都受到古代越文明的辐射和影响,古越文明的范围涵盖上述地区。

开国大典

  舜会百官、禹会诸侯发生在绍兴,古人曰:“越,舜禹之邦也。古有三圣,越兼其二焉。”《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又载: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大禹在会稽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是夏朝开国大典之地,并把天下分成九州,九州的扬州东南到海滨,中心在会稽。会稽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海,李斯立石刻颂秦德,这就是著名的“会稽刻石”,又见东南之地有王者之气,因此掘剡山而泄王气。 华夏历史对山脉的崇拜,始于会稽山。《吕氏春秋·有始》和《淮南子·地形》,尊会稽为中华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也是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公祭大禹陵作为国家级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秋霸都

  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越国都城。范蠡先选择在府山兴建句践小城。随后又在小城以东兴建了山阴大城。后人赞绍兴城得山水之利而无旱涝之忧,能攻易守而基业可据,堪称古代城建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后吴越争霸,阖闾阵亡,夫差报仇,句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雪前耻,越灭吴,拓地至江淮,疆域包括山东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福建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侯将相,文种范蠡,越国的奋发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继舜禹之邦后,会稽再度名扬华夏。此后秦始皇东巡绍兴,留下“会稽刻石”,东汉绍兴成为中国青瓷CHINA的发源地、鱼米之乡。

六朝大都

  魏晋时期,会稽人阜物殷,与建康东西相峙,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绢、米、纸等物品的交易中心,是整个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作为繁华的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号为天下繁剧,一度改郡为国,会稽世家大族的豪奢和富有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出则千骑簇拥高牙,入则列鼎锦衣玉食。同时会稽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地位,王马共天下的时代,栖居会稽的门阀士族人物,其动静出处,在政治上极具影响。晋元帝赞誉绍兴“今之会稽,关河之重”,是晋王朝“皇基所讬”的“泱泱大邦”。绍兴有全国最发达的商品经济,豪奢的庄园,所谓“王公妃主,邸舍相望”;天下名士在会稽竞逐风流,人文之盛、无出其右。东晋后期,会稽占扬州大区人口40%,为东晋第一大郡。  史籍记载,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首都建康在经历苏峻之乱后,破败不堪。当时朝廷提出迁都会稽,虽最终未能成行,也体现了会稽与建康分庭抗礼的地位。南朝刘宋年间,朝廷设置“扬州”,州治在山阴,其后数度称为东扬州,魏晋的绍兴,可以叫山阴、会稽,也可以叫扬州、东扬州。

魏晋风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政治中心南移,大批黄河流域的居民纷纷避乱江南,会稽郡成为世家大族的移民聚居地,王谢家族纷纷定居会稽,十八高士云集沃州,是整个东晋最大的明星聚居地,人文鼎盛,冠于江左。以至于《世说新语》里随处可见会稽一地发生的故事,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如东床快婿、曲水流觞、东山再起、乘兴而来等。会稽成为六朝文化中心、山水文化的发祥地,预示一个艺术新时代的来临。六朝会稽名士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成就卓越,并延续到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审美的高峰。

富甲天下

  自魏晋以来,会稽大兴,是南方最富庶的地区,又得运河之终点,在隋唐,仍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商业中心。大运河的开通也是为了方便对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的控制,会稽又是华夏圣都,隋炀帝欲东巡会稽,效法夏禹、秦皇的故事。 隋朝越国公杨素,以越州系其封邑,将郡城加广至周围45里,名曰罗城。作为全国的丝绸陶瓷等产 东南第一都

业中心,“绍兴制造”远销海外,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发源地,作为手工业和重要的商业中心,冶金业、高级丝织品业、青瓷业、造纸业、制盐业、造船业、外贸业均兴盛一时,因经济发达,各地草市甚多,城中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皇甫政形容“城中富商来集,大陈伎乐,百万之众,鼎沸惊闹”,作为东南第一大都市,唐朝中期后,绍兴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关系着全国的经济盛衰,在唐末被称为“雄剧之藩”。白居易说“因思在越,官重事殷” ,孙逖曰“会稽郡者,海之西镇,国之东门,都会蕃育,膏肆兼倍“;杜牧赞“机杼耕稼,提封七州,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崔元翰更称越州“铜盐材竹之货殖,舟车包篚之委输,固已被四方而盈二都”,是唐朝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和经济中心。 唐代绍兴繁雄奢华,商贾云集、名流汇集,作为综合性大都会,园林数量、唐诗数量、名流数量均为唐代三甲,也是宗教中心之一,回纥的摩尼寺在绍兴建立、日本数度来绍兴求佛法,有唐一朝,论综合影响力,当推长安、洛阳、越州。唐朝宰相元稹,一再夸赞越州风景的美丽、州宅的宏伟、城市的繁华,写下“会稽天下本无俦”的诗句来赞美越州。诗仙李白四入会稽,百余首诗赞美绍兴,占其诗歌总数十分之一,为最多的城市,吟出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的绝句。 其他400多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崔颢、刘禹锡、贾岛、罗隐、温庭筠、孟郊等,倾慕会稽风华,在绍兴留下几千首宝贵的诗作,文化号召力惟东西二都可比。

南宋故都

  从五代的吴越国东府,到北宋的大都督府,越州“其地襟海带江,方制千里,实东南一大都会”。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十月来到越州,以州治为行宫,建都越州,越州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绍兴元年,赵构将越州升为绍兴府,寄托中兴国统之意,以绍兴为行都。绍兴作为帝王的陵寝所在,皇家大族的重要聚居地,大理寺、六宫和宫学均在绍兴,城中还有天庆宫、天长观等行宫和皇室重要建筑,宋理宗等都曾是绍兴市民,也是全国文化出版中心,其地位高出其他各府。在朝廷当时宣布的40个“大邑”中,绍兴名列其首。南宋一代,绍兴仍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谓八百里湖山,十万户人家。每年正月十五的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贾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间出焉”。

文化巨邦

  明清时期的五百年,是中华帝国在彷徨中痛苦徘徊,饱受风霜侵凌的五百年。绍兴,也正经历着实现近代化之前的阵阵苦痛。徐渭、王冕、陈洪绶、王守仁、刘宗周等等,他们的文化成就,构成了明清时期绍兴文化的主线,在曲艺、绘画、诗词、文学、思想界等领域都有重要代表人物出现。明清绍兴是全国文化思想中心,明末文艺复兴的萌芽在绍兴产生,经济方面仍是浙东之首、江南地区的富庶城市。1790年朝廷绘制大运河全图《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绍兴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表明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康熙、乾隆等多次游访绍兴。

近代风云

  昏睡百年,龙的子孙在猛然间醒来。风雨如磐,山河破碎。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绍兴人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史称辛亥三杰,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事迹,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绍兴的光复会,是这个时代中了不起的盛举。民族沉沦,彷徨中迸发出一声有力的呐喊,永不陨落的文坛巨星——鲁迅,成了近代绍兴人最大的骄傲!蔡元培、马寅初、陈建功、竺可桢……绍兴文明的航船,依旧承载着“大师叠出”的自豪。

会稽王气

  绍兴现存三个王陵区:大禹陵、宋六陵、印山越国王陵,另有东吴孙坚墓、吴越国钱王墓等,彰显了绍兴的历史地位、传奇色彩和中华象征。秦始皇不远千里来会稽、祭大禹,对这座出一帝一霸从而兼有“天子之气”和“霸王之气”的会稽表示敬意;历代重量级名人赞颂绍兴可谓多不胜数,比如陆游的“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元稹的“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毛泽东的“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李商隐的“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苏轼的“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55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