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树哪里有

相思树哪里有,第1张

  相思树

  别名:相思树别名台湾相思;直干相思树别名大叶相思树、马尖相思树。

  学名:Acacia confusa (相思树);Acacia mangium(直干相思树);Acaciaauriculiformis耳荚相思树)A mangium Willd(马占相思)。

  别名:相思树、台湾柳。

  科属:豆科Leguminosae。

  原产地及产地分布:相思树原产台湾地区;直干相思树、耳荚相思树主产大洋洲。

  台湾相思-基本资料

  别 名 台湾柳、台湾相思树、相思树、相思子、洋桂花

  科 名 含羞草科

  属 名 金合欢属

  产 地 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名称:台湾相思

  类别:常绿乔木

  别名:台湾柳、相思树、相思子、洋桂花

  拉丁学名:Acacia confusa Merr

  台湾相思-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台湾,遍布全岛平原、丘陵低山地区,菲律宾也有分布。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江西等省(自治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水平分布,在北纬25°-26°以南生长正常;垂直分布,则因纬度而异,在海南热带地区可栽至海拔 800米以上,而纬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只在海拔200-300米以下的低地栽植。

  形态:常绿乔木。树冠圆形。高6~15m,无毛。枝灰色或褐色,无刺。苗期第一片真叶为羽状复叶,长大后小叶退化;托叶三角形,肉质;叶柄叶状,镰形,长6~10cm,宽5~13mm,两端渐尖,无毛,有3~7条隆起的平行脉。头状花序球形,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直径约1cm,总花梗纤弱,长8~10mm;花金**,有微香;花萼长约为花冠之半;花瓣淡绿色,长约2mm;雄蕊多数,明显超出花冠之外;子房被黄褐色柔毛,花柱长约4mm。荚果扁平,长4~12cm,宽7~10mm,幼时有黄褐色柔毛,种子间微缢缩,先端钝而有凸头,基部楔形;种子2~8颗,椭圆形,压扁,长5~7mm。花期3~10月,果期8~12月。

  高度×冠幅:相思树10m~15m×5m。直干相思树、耳荚相思树6~10m×3m。

  质感:细至中。

  色泽:叶黄绿至暗绿。花金**。果实褐色。

  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

  生育适温:23~30℃。

  生长特性:生长快。耐热、耐旱、耐瘠、耐酸、耐剪、抗风、抗污染、成树不易移植。

  景观用途:树冠苍翠绿荫,为优良而低维护的遮荫树、行道树、园景树、遮荫树、防风树、护坡树。幼树可作绿篱树。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均美观。尤适于海滨绿化。花能诱蝶、诱鸟。

  相关内容

  木名

  ①有些具有红色种子的树种。如“红豆树、海红豆”等。

  ②《文选·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刘逵注:“相思,大树也。材理坚,斜(邪)斫之则文可做器。其实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

  ③古代传说,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之妻何氏美,康王夺之。韩凭自杀。何氏也投台而死,遗书愿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两冢相望。宿昔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错,又有雌雄鸳鸯栖宿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称其木为相思树。见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中国爱情发源山东沂源

《诗经·小雅》中的《大东篇》云:“维天有汉,蓝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说明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是作为两颗星星的名字出现的。《左传·昭公九年》中云:“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东土也。薄姑齐也,商奄鲁也。”以上两则文献,证明“大东”乃指齐地。而山东省淄博市的沂源县,介于齐鲁两地之间,在地理位置上当属大东的核心地区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离不开生活原型。在山东民间戏曲《天河配》的剧目中曾提到过牛郎名叫孙守义,住在牛郎官村。姓孙的这个家族,在沂源县牛郎官村世代居住,自然而然和这个传说相吻合。牛郎官村里的牛郎庙,初建于明万历九年,清嘉兴二十年重修,殿内为牛郎和子女的塑像,旁卧金牛,墙上画着牛郎织女的完整传说,因遭破坏,牛郎庙仅存石碑与地基。2009年得以重建,恢复旧制,并拓有孙氏宗祠。 在沂源县流经燕子崖的沂河岸边,有座风景秀美的大贤山。相传莫洲人张道通云游至此,在山洞中修行,一日梦见一女子哭诉,称其是玉帝的女儿,因爱慕凡间的牛郎,故下凡尘,暂无居所,恳请收留。张道通醒后,去山下村落寻找,果见有牛郎孙守义郁郁寡欢。遂搬出此洞让给织女。唐朝时,有人路经此地,隐约听到洞中传来扎扎机杼声,感到十分神奇,遂塑织女像于洞中,沂源八景之一“织女仙洞”由此得名。该洞历经多次重修,今为清代建制,洞中历代碑文保存完整,其中《沂水县重修织女洞重楼记》碑上文字记有:“志唐人过谷,闻洞中扎扎机声,故织女也……对岸并起牛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矣……” 当地人认为,沂河就是那条隔断牛郎织女的河水。相传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黄昏,山中百鸟都来搭起鹊桥,成全牛郎织女相会。山中的鸟兽都盼着把这条河移开,好让他俩天天见面。时间久了,“移河”便成了这条河的名字,后来人们改“移”为“沂”,在当地人的方言中,“沂河”与“银河”谐音。可见在当地风光景物方面,此地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多处合理契合之处,这进一步证明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山东沂源。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申报的牛郎织女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和顺是一个对“七夕文化”进行了较多演绎的地方。“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等十余处地名与牛郎织女传说情节相对应,当地也有着过七夕的风俗习惯。但是,牛郎乃一个贫农,过多的景观及剧情,失去了民间传说原生态衍变的合理性,带着明显后天演绎的成分。 2007年,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研讨会”在沂源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位民俗、民间文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在沂源实地考察了牛郎织女的古迹和传说后,对其历史渊源、故事传承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播地。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向沂源县政府授予了“中国民俗传说之乡——牛郎织女”牌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题材的精确原地就在沂源。

代表相思的植物有勿忘我、球根海棠、红豆、满天星、蔷薇、黑种籽草、百日草、蝴蝶花、夕雾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豆,因为它又叫做相思子。代表相思的植物也是很多的,有的代表对亲人的思念,有的表示对爱人的想念。

代表相思植物

代表相思的植物有勿忘我、球根海棠、红豆、满天星、蔷薇、黑种籽草、百日草、蝴蝶花、夕雾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豆,因为它又叫做相思子。

很多植物都有着其独特、浪漫的名字和代表含义,其中代表相思的植物也是很多的,有的代表对亲人的思念,有的表示对爱人的想念。

红豆

红豆又叫做相思子,是一种常见的相思之物,植株的茎干细弱,多分枝,有着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花萼呈钟状,花冠紫色,原产地在中国。

满天星

满天星的花语是是思念、青春、梦境,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的根粗壮,茎单生,花小而多,颜色为白色或者红色,原产于欧洲、非洲等地。

百日草

百日草寓意着想念远方的朋友,它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的茎干直立,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管状花为**,原产于墨西哥。

夕雾草

夕雾草寓意着热烈想念、一往情深,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椭圆形叶片互生,边缘有锯齿,花冠多为白色或者是淡蓝紫色,原产于地中海地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4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