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元宵节的风俗,第1张

元宵节是上元节的另一种叫法,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正好正月十五的晚上是月圆夜,人们把夜叫做“宵”,所以,在每年的元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汉文化的传承,它有很多汉人的风俗,那么,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1、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下面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说是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人们如果在这三元之日洁身诵经,就可以接近神佛,得到幸福。三元中的上元就是元宵节。—《中国奇风异俗》繁体竖版P29。

另一说是,汉代张灯祭祀太乙天神,又受到佛教”大神变”“燃灯礼佛”影响,便诏令天下士族庶民,家家一律挂灯,从这种佛教礼仪,演化成了民间盛大的灯节。

还有一说是灯节具有祈福的意义。元宵点灯与春秋季节点火把祈年及早期农耕“大火星”庆典相照应。

还有一说是汉武帝时期,有一名宫女叫元宵,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因为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因此想要投井自尽。东方朔为了帮她,就在朝堂外说玉帝要在正月十六派火神君火烧长安,并告诉汉武帝,火神君喜欢吃汤圆、看灯会,如果正月十五,皇上及百官到街市上赏灯游玩就能化解,汉武帝言听计从,而宫女也借机回家与父母团圆,后来便形成习俗。-《插图本节日用唐诗》P45

2、元宵节的发展历程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年至619年)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到了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志。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

3、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有人说,“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不是你拥有了天长地久的爱情,而是你创造了天长地久的爱情”。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4、元宵节吃什么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除了吃汤圆,他们还吃生菜,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子

饺子和汤圆可是黄金搭档,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_“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0、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11、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12、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13、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14、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怡。”苏轼这首诗道出了月饼的香与甜,我也喜欢吃香香甜甜的月饼,所以我最喜欢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称团圆节。在这一天,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回家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圆,庆祝中秋节。

 八月桂花飘香。中秋节这天早晨,妈妈特意为我们准备了香甜的桂花茶,让我们甜甜美美的度过这一天。晚饭时,爸爸做了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也给每个人都倒好了红酒,妈妈说:“过节了,我也可以少喝一点。”哈哈!我真是太开心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说,举杯互相祝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感觉格外温暖。

 吃完晚饭,妈妈在阳台上摆好了小圆桌,圆桌上放着香甜的水果和一盘精美的月饼。那些月饼不仅颜色美丽,而且上面还印着各种花的图案:有桂花的,有荷花的,有菊花的,还有牡丹花的……哇!简直太美太精致了,让人不忍下口,这时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撒向地面,不禁让我想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寄托情感的节日。我喜欢中秋节,因为有了它大家才更喜悦。

 ——他不是坏人。可是不一定是坏人才能让人心烦——你可以是个好人,却同时让人心烦。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和最难忘的就是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还不少呢!这一天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是吃月饼、赏月的最美时机。每年过节,我都会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每年节日当天,爷爷奶奶都会给我买各种味道的月饼。五仁馅儿的、蛋黄的、莲蓉的……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是蛋黄的,咬一口,金色的蛋黄就映入眼帘,甜甜的,味道好极了,诱人极了!

 去年的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妈妈一起上天台赏月。月亮害羞地戴着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那圆圆的脸蛋儿。我抬头望着月亮,心里对遥远的夜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妈妈非常有兴趣地讲了中秋的由来,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精彩的神话故事,中秋节是那样的美好、祥和。

 中秋之夜是个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的爸爸是一位服务人员,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一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着似白玉盘的月亮,又勾起了我对爸爸的思念之情。每年的中秋节总是那么令人难忘。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3

 “嘻嘻……哈哈……”一阵欢笑声把我从梦里吵醒了,大家都在包饺子,原来今天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的那一天,妈妈把之前买的红灯笼、对联、红包等等都摆了出来,有的挂上,有的贴上,把红灯笼挂在屋檐上,晚上红灯笼就会发光,照在心里很温暖。妈妈还会把对联贴到门上,看起来很喜庆。在春节这一天我们可以吃汤圆,汤圆里有红豆馅的,有黑芝麻馅的,花生馅的等等,我喜欢吃汤圆,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还记得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家里包饺子,饺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小兔子等等,还有很多馅,有肉馅,有蔬菜馅,有鸡蛋馅等等。我把饺子皮擀成圆形,把我最喜欢的鸡蛋馅包到了饺子里,我还放了一枚硬币,把这个饺子的形状包成了花朵的形状。我们包完饺子后,奶奶把饺子放进锅里煮。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真好吃啊!我喜欢吃饺子。

 春节结束了,过春节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把时间调到下一年的春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4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除夕。除夕这一天,人们通宵不眠,吃团圆饭,熬夜守岁。家里的大人们都要将家里家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孩子们都争着抢着贴窗花,贴“福”字,换新衣。

 今年的春节,我在外婆家吃年夜饭。年夜饭代表团圆,我希望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我们一大早就忙活起来,妈妈去买食材,爸爸炒菜,我和外婆包饺子。首先,用冷水和面,然后,用手将面揉成一团后,密封放置半小时。我拿出一个大碗,将搅好的猪肉馅和剁好的白菜碎,放入碗中,根据我的口味加入佐料,搅拌均匀。外婆拿出醒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状用小刀切成一段一段的,压平,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飞碟模样的饺子皮。

 最让人兴奋的是包饺子的环节。外婆熟练的拿起一张擀好的面皮,将白菜肉陷包裹好后,封边,饺子边缘的褶子就像月亮的形状,漂亮极了。而我则很生疏的学着外婆的样子,却将饺子的边缘弄的长的长,短的短,但外婆却表扬我道:“你包的饺子真有创意,好像天边的白云呢。“我傻呵呵的笑开了花。

 饺子煮好上桌了,我吃着自己包的云朵形状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祝我的家人和朋友身体健康,团圆美满,新年快乐。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个,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元宵节。

 这个节日的习俗还真不少呢,最重要的是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因为它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每年都会陪我一起吃汤圆。放烟花和观花灯也是元宵节的`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记得去年的元宵节,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边看花灯和烟花。江边可真热闹啊!到处都是卖花灯的。花灯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形状也有很多有动物的形状的、有小花的形状的,形态各异。每个小朋友的手里都拿着一个,五光十色,特别好看。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孙悟空”的花灯,我开心不已。

 忽然天空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原来是开始放烟花了。只见大家都兴奋地抬头仰望。哇!烟花点亮了整个天空,第一个还没有落下去,其它的烟花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绽放,好像已经等不及了似的。夜渐渐深了,其他人都回家了,只有还我依依不舍。灿烂的烟花,虽然很短暂,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这个节日让我难以忘怀。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6

 今年春节,我们回外婆家过年。外婆家在恩施,那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那儿,我度过了一个土家春节。

 春节走亲访友,每当客人到自己家做客,好客的土家人有自己特有的欢迎方式——放鞭炮。放鞭炮也有讲究,先放上一串长长的细鞭炮,完了,主人再放上几个炮竹,那种大大的炮竹,发出很大的响声,狗狗听了都会吓跑。

 放完鞭炮,主人领客人到专门烤火取暖的地方。这个地方很特别,土家人在地上挖了一个方形的大坑,里面堆上柴火,熊熊的火焰散发出热量,大家都围坐在火坑旁边取暖聊天。天花板上掉下一个长长的铁棍,末端挂上铁壶,热水就是从这里面烧出来的。天花板上挂了很多大块大块的腊肉,是柴火燃烧后的烟熏制而成,象在向大家展示着今年的劳动成果。烤火的同时,主人端上当地特有的绿茶,小茶几上摆满了各种诱人的小吃,土家人自制的玉米泡,麦芽糖,过年必备的糍粑。

 吃饭的时候到了,客厅的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印象最深的是年肉。这个菜只有过年才会准备,是用很多块足有一厘米厚实的腊肉和糯米一起蒸的。里面的糯米饭是我的最爱,糯米饭飘着腊肉特有的香味,闻起来就要流口水。除此之外,洋芋土豆饭也非常有特色,土豆的香味夹杂着锅巴的香味,就是没有菜,我也可以吃两碗。

 土家的春节丰富多彩,我无法将他一一描述。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和我一起去土家过年吧!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7

 元宵节是 中国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得好“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一年一度热闹的元宵节又来了。我太兴奋了。

 在 中国,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北方人吃元宵是蒸着吃,南方人吃汤圆是煮着吃。虽然它们的材料不同,但寓意一样,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早上我一起床,妈妈就告诉我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问妈妈:“那早上吃什么呀?”妈妈说:“吃面条。”我问:“为什么不吃汤圆呢?”妈妈又说:“汤圆是晚上吃的,早上我们就吃面条吧!”

 中午我就想吃汤圆了,连做梦都梦到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汤圆,忽然妈妈把我喊醒了,我的美梦就消失了。

 晚上是最开心的时刻了,我走到厨房问妈妈:“现在终于到晚上了,可以吃汤圆了吗?”妈妈笑着说:“你瞧,我正在给你煮汤圆呢。”不一会汤圆就煮好了,我乐呵呵地吃了一大碗汤圆,然后追着妈妈去看花灯。

 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也是我们童年快乐的美好节日。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8

 在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而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可以家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很有道理。还记得去年的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慢慢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往上升,升得很高很高,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月亮骄傲的样子。月亮微笑地放出淡淡的银光,那银光映着云雾,美丽极了!此时的美景令我很难忘。(环境描写,妙!)

 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在云雾中飘荡,变幻着各种姿势。有时月亮躲进云雾里,像个害羞的小女孩。有时月亮露出了皎洁的月光,让那些镶嵌在天空中的星星,顿时失去了色彩。不管月亮如何变化,中秋节那天的月亮非常非常的圆,就好像一个小朋友的脸蛋,在一直向我们微笑,和我们一起聊天、唱歌。(突出了观察的细致)

 中秋节是团圆的时刻,我们全家坐在椅子旁围着桌子,摆上我最喜欢吃的月饼。五仁馅儿的,黑芝麻馅的,还有葡萄干馅的。我轻轻地咬上一口,又香又甜。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我们全家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

 这时,我给大家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样的节日令我很难忘。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9

 在各种各样的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小区里热热闹闹的,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有的贴倒“福”,有的在准备喜气洋洋的年夜大餐,小孩子穿着新衣,拿着压岁钱,高高兴兴地跑到小区公园里玩去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带着烟花爆竹下了楼,这时候的小区已经热闹非凡,几乎家家户户都出来放鞭炮了。我堵起耳朵,看着爸爸放响了地一挂鞭炮后,也赶紧从一堆烟花中那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烟花:小星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做了个手势让爸爸来点火,然后我跑到远一点的地方,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两三秒后烟花就“嗖”地一声飞天了,在漆黑的夜幕上亮起了红色的一点,“呯”的一声,那一点又绽放开来,成了一朵色彩绚丽的菊花,当菊花的颜色渐渐消失是,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菊花后面亮出了星星一般的火星,接着第二朵,第三朵…除夕晚上的夜空被这些美丽的烟火装扮得无比漂亮。12点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更是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转来了。

 这个春节,我过得真开心。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0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过年啦,过年啦!”这可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呢!

 你要问我为什么最喜欢这个节日,因为春节可以吃好多美食,远方的家人可以回家团聚,还可以看到美丽的烟花呢……

 一早上,我就兴奋地跳起来,我赶紧拉着妹妹起床,穿上新买的漂亮衣服。

 “快看看,我漂不漂亮,漂不漂亮?”

 “非常漂亮!”

 “你现在也像一个美丽的小仙女!”

 我们整整兴奋了一个早上。过年穿新衣也是我们的习俗之一呢!

 上午的团圆饭还没消化,包饺子又开始了。(过渡自然![强][强][强])我最喜欢吃的饺子啦!我和妹妹兴奋地跑到厨房,姥姥已经在和面了。妈妈也拌好了饺子馅儿。我和妹妹呢,就负责参与包饺子。首先把皮擀好,然后在饺子皮里装上少许的馅儿,最后对折,把对折好的饺子放在双手虎口处使劲一捏,一个漂亮的小饺子就好了!让饺子们排好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过了一会儿,香喷喷的饺子就出锅啦!包饺子也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哟。

 “压岁钱”当然也不能少。到了晚上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看起了春节晚会。快到十二点了,姥姥、奶奶、爷爷给我们发“压岁钱”了。我们接着大红包给长辈们行大礼——磕头,这也是我们的习俗之一呢。

 过年习俗真不少,每一样我都喜欢,每一年都让我难忘!“噼里啪啦”外面的鞭炮还在响,虽然今年的春节让我难以忘记,但是我已经开始盼望下个新年了!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1

 大家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棕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棕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棕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大家今天的棕子有些相似了。

 贵阳人包的棕子,又小巧又可爱,那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激凌。每当端午节来临又正好赶上大家上学的日子,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准备一小串用线连成的各种口味的棕子,有肉馅的、有花生馅的、有大枣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等,还要为我精心挑选两个最厉害的煮熟了的鸭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赛,大家的规则是这样的:谁的鸭蛋撞不破,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时的课堂欢声笑语,那声音简直成了一片欢乐而又兴奋的海洋,大家的教室也变成了一片狼籍的战场……

 至今都好怀念过端午时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战场,因为这战场里有属于大家的故事,故事中有欢笑、有兴奋,甚至还有大家的泪水。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多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传统节日便是春节和中秋节了。

 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在我心里,春节是个吉祥而欢乐的节日,既热闹又隆重。特别是大年初一,小朋友们可以吃到又甜又糯的顺风小圆子,可以从枕头下拿到鼓鼓的压岁钱买喜欢的东西,还可以挨家挨户地拜年。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每逢中秋节,我们全家人都会高高兴兴地坐在月光下,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天上圆圆的月亮。看到月亮我就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你呢?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3

 我喜欢阖家团圆的春节,喜欢猜灯谜的元宵节,喜欢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但我更喜欢吃粽子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撒雄黄粉……端午节又叫“卫生节”,其中,挂艾草可以驱蚊子和小飞虫,净化空气,撒雄黄粉可以驱蛇等,防止病疫泛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相传,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后,便抱起石头投入汨罗江。住在江边的百姓们知道屈原投入汨罗江后,害怕江里的小鱼、小虾啃食诗人屈原的身体,便纷纷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后就不会伤害到诗人屈原的尸体了,所以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便流传至今。

 早上,我见奶奶在包粽子。便跑进厨房对奶奶说:“我也想包粽子。”奶奶笑着说:“好啊。”于是我认真观察起奶奶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奶奶先拿起苇叶,卷成一个三角体,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也卷成一个三角体,再往里面放入糯米、红枣,只见鲜红的枣子镶嵌在雪白的糯米中,仿佛是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然后,小心翼翼把苇叶底下封起来,再拿绳子把粽子缠起来,最后把粽子上锅蒸。半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咬了一口,粽子的清香瞬间充满口腔,粽子甜而不腻,味道美极了!

 啊!我喜爱端午节,小朋友们,你们喜爱端午节吗?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4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每年这个时候一家人就要团聚在一起,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中国的春节,是要吃年夜饭的。说到年夜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有的是一对鸳鸯火锅;有的吃吃外面的西餐;有的是到楼下吃外国料理;还有的是去旅游,带着家人们一起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大家知道我们家是哪种过法吗

 哈哈!无论你们怎么猜都猜不到!我们家吃法是上面没有举例说明出来的哦!

 让我告诉你们吧!我们一共做了六道菜,分别是两条外焦里嫩的香煎黄花鱼、爆炒小黄牛肉、肉炒榛蘑、凉拌银耳、醋溜土豆丝、蒜蓉炒菜心,最重要的还有我们老家的传统——年夜饺子,而且还是荠菜猪肉饺哦,你们肯定没吃过吧,据说,荠菜可是我们老家的特产,哈哈,好吃着呢!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妈妈的叫喊声,一道道美味的菜肴端上来餐桌,我蹦蹦跳跳地来到餐桌,爸爸也走过来,全家都走过来坐下:然后爸爸说:“过完今晚,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悠悠,你有没有新年的愿望啊”

 我回答道:“恩,是的。我的新年愿望就是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业进步,每天开开心心的。”全家人都笑了。

 我家的年夜饭在20xx年春节晚会的动人节目中进行着,这个美好的新年愿望将带着我们全家的祝福度过20xx的牛年!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15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祭祀亲人的清明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最喜欢吃的美味的棕子,还有我最喜欢观看的龙舟比赛。

 记得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我刚吃过奶奶亲手包的蜜枣粽子。只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锣鼓声,我和姐姐连忙跑下楼一看,原来是在划龙舟,我看见河边人山人海,他们都是为了看划龙舟而来的。我和姐姐好不容易挤进人群中,只见一艘蓝色的龙舟和一艘红色的龙舟向我们驶来,鼓手用劲敲打着鼓,船员们整齐地划着桨,喊着号子,虽然他们已经汗流浃背,但还是坚持不懈,努力向前划着。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不怕浪头高,就怕桨不齐。”旁边的观众有的给蓝队加油,有的给红队加油。我和姐姐也一起喊;“红队加油!红队加油!……”两艘龙舟紧紧地靠在一起,谁都不让谁,不分胜负。

 看着渐渐远去的龙舟背影,我心中暗暗想:我一定要学习船员们的精神,坚持就是胜利!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1、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3、元宵节与灯火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自卫,就组织起来与之战斗。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闻讯后大怒,立即传旨,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欲将凡恫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无辜百姓受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向人们通风报信。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一个老人终于有了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误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众人听说后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十五这天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侥幸保住了生命财产。

4、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5、“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也有认为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6、麻痹天帝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朋友雯儿画了一幅画,中间是一口超大的锅,锅里装满了食物,有丸子、蟹棒、水煮蛋,也有甜不辣、香菇和青菜。锅的左边是一个大汤勺,右下方有调味罐和茶杯,下方的盘子里已经有了一串丸子,筷子摆在碟边,预示着一顿大餐就要开始!

她还写了一首小诗:

世上有许多苗条的女人

比如隔壁老王的太太

当了一辈子瘦子

老了依旧一事无成

又怎么样呢

梦想永远丰满

身体 也绝不能背叛

至于去做个瘦子

余生 还有大把的时间

这话说得实在,余生有大把的时间,身体可不能背叛。其实胃口也不能背叛,冬季寒冷,需要有温暖的食物来慰藉冰凉的胃。偏爱酥脆的口感,又喜欢咸味美食的人,一定会对葡萄牙的油炸鲟鱼爱不释手。不管是冷的还是热的,油炸鲟鱼总是能够成功地勾起爱吃鱼的葡萄牙人对家的眷恋。几个世纪以来,油炸鲟鱼一直是这个国家的主食,也是这个国家的象征。当地人回忆起儿时自己在厨房里等着刚出锅的鲟鱼团子冷却时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样,眼中满是柔情。在北欧,冬季漫长,令人烦闷,一锅自昨天起便煨在炉上的炖牛肉就是幸福的全部定义了。这道一锅煮的美食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其配料简单,仅需牛肉、芹菜、胡萝卜、洋葱、土豆和欧洲防风草,食用它,需要按程序来,先将肉汤喝净,开胃暖身,然后再依次食用牛肉、土豆和韭葱。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女主角千颂伊最喜欢在初雪时吃炸鸡喝啤酒的对白:下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据说韩国并无初雪的时候要吃炸鸡啤酒这个说法,那也许只是一个借口,和恋人约在初雪的时候见面,吃一顿炸鸡啤酒,是比较浪漫的一件事。

炸鸡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啤酒也属于高热量食品,吃太多容易上火。雪天气温低,吃油炸食品又喝冰啤酒,对消化道是一大损伤。想必冬夜里喝点白酒要比啤酒更适合。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家里新酿的米酒尚未过滤,酒面上还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但白居易饮酒只是浅醉低吟,不像李白,饮得豪放,醉得诗意。宋代诗人杜耒有《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冬天的夜晚,客人到来,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冬夜里寒风吹彻,把房子裹得严严实实,有时候是细雨,滴滴答答让人好生郁闷,有时候是大雪,数不清的雪花瓣飘落,凭空生出许多离别之意。温酒也罢,热茶也好,与君对饮,不仅得趣,更加暖心。

我们都被宫崎骏的动漫温暖过,不仅是我们的心,还有我们的胃。《悬崖上的金鱼姬》里一个场景,波妞来到宗介家,外面下着大雨,妈妈丽萨用半熟的鸡蛋加上大块的肉和香葱,还有火腿,一份普通的速食拉面,也可以煮的全然不同。《幽灵公主》里有句台词: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它提醒我们,不管现在幸福悲伤,一个人形单影只,或是有人陪伴,都要好好爱自己,不能亏待了自己。饿了嘛,冬夜里给自己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加个荷包蛋,撒点芝麻葱花,滴些麻油,先大口喝汤,再小口吃面,让自己的胃热起来,心也就暖了。

冬天的食物,还是有点汤好。小时候街上没有卖现在随处可见的关东煮,便跟姐姐妹妹去吃麻辣串,狭窄的街上人头攒动,商贩们或置摊,或推车,在固定的地方做起买卖。刚下过雪,孩子们的脸冻得通红,鼻涕流出来,却不晓得擤,只等着妈妈看见了,用纸擦去。眼睛倒是尖,看见路边炸串的,蒸糕的,咂咂嘴巴,央着大人买些解馋。我们常去吃麻辣串,一个大锅塞满了串串,有海带结、豆腐泡、千张段、鹌鹑蛋。麻辣串有两种吃法,一是直接从锅里挑出来,抹上酱,将竹签一起拿在手里,二是将串串用筷子全部捋到杯子或碗里,撒上酱料,最后让老板盛些热汤。汤本身没有味道,合着海带、豆制品一起煮上一段时间,倒也有几分咸鲜。吃完麻辣串,回到外婆家,午饭即将开动,我们吃不下去,免不了让外公说上几句。

上大学后,去学校后门吃麻辣烫。常常是这样的情景:晚上11点熄了灯,几个人上了床,躺下来卧谈,话题无所不包,从世界局势能扯到隔壁宿舍某位哥们的女朋友。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有点饿了,于是大家都觉得饿了。有人提议,去吃麻辣烫吧!就都起身,套上衣服,越过后门的铁栅栏,才发现有人等候。远远地望去,麻辣烫的摊位灯火通明,几个小桌围成一圈,吃夜宵的学生们有说有笑。路过烟酒小店,顺带捎上几个“小二”,便急匆匆过去拿个盘子取串。这家麻辣烫好吃,种类多,很辣,在冬天的夜晚,十分解馋。它的故事在学生们中间流传,老板夫妇从河南来北京打工,做了好几年麻辣烫的生意,深谙此中门道,麻辣烫成本低,利润高,老板便发了财,整天开着一辆奥迪A6去城北市场进货。有一年夏天,我看见老板亲自掌锅,在锅前给客人一一捞起串串。他留着平头,上身套一件黑色背心,颈上挂着一串粗厚的大金链子,像极了黑社会!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传说中的那辆A6。

有些食物,不仅暖胃,更加暖心。那是记忆里的食物。奶奶叫王守英,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她和那个卖十三香的王守义有联系,便痴痴地认为我的奶奶绝对是个技艺高明的厨师。事实上也的确对,奶奶没有文化,这辈子估计只认识几个字:红梅,渡江,和团结——那是她常常抽的烟的名字。她生了七个孩子,为家庭操劳许多,那个时候,把人喂饱才是正经事。经年累月下来,奶奶的厨艺见长,炒菜烧菜自不在话下,做馒头,包包子也是一把好手。我爱吃奶奶蒸的小圆子。那是每年过年必做的菜品之一,也是新年留给胃的惊喜。大年三十晚上,奶奶先和面浆,加上鸡蛋,在柴火大锅里把面浆摊成一张张厚厚的饼。初一的早上,姑姑们到了,便把饼皮切成馅,拌上鸡蛋、葱花、少许肉末,倒上调味料,一起搅拌,随后再把馅料揉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子。这个时候奶奶已经把柴火锅里的水烧开,再将揉好的圆子放在锅里蒸,不出半个小时,圆子出锅,咬上一口,烫嘴,鲜美,喉咙里冒烟。

读小学期间,午饭在外婆家吃。外婆知道我爱吃香肠火腿肠午餐肉之类食物,隔几天就会在菜里放根香肠,外公看见,说小孩子吃多了不好!她便偷偷地塞在菜里,趁外公不注意的时候夹给我。如今老人们已经仙逝,胃却常常思念那些过去的味道,怀人,也是思乡。

《红楼梦》里写贾府冬季吃鹿肉,因鹿肉是大补品,钟鸣鼎食之家,上自老祖宗贾母,下至仆妇都喜欢吃鹿肉。佣人们了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在外面炙烤鹿肉,宝玉黛玉湘云他们一起出题限韵作诗。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黛玉笑她作践了这冬雪气氛,湘云不以为意,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这一回叫《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啖的膻,便是鹿肉。

林夕给杨千嬅写词:

这一刹 我只需要 一罐热茶吧

那味道 似是什么 都不紧要

唱片店内 传来异国民谣

那种快乐 突然被我需要

不亲切 至少不似 想你般奥妙

情和调 随著怀缅 变得萧条

原来过得很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 衣裳薄

景是具象的,情是抽象的,理是形而上的。景实情虚,理若多了,便无趣。我们喝下的一口汤,温暖过的心,爱上的人,皆是生活的情景,它是必经之路,你不必希冀,它在远处向你招手。

元宵节点灯的活动起源于汉代,汉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汉文帝就规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国上下都点灯敬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观灯的习俗。中国花灯的制作非常讲究,而且种类繁多。

在隋朝时期,元宵节观灯的活动已经非常热闹了,唐朝更是将这个活动进一步扩大,当时国家富裕,人们的娱乐活动更多,元宵节点灯的活动被发展的十分兴盛。宋朝的元宵灯会除了花灯还有烟花、灯谜等娱乐活动。

元宵节观灯的习俗依然被继承保留下来,在元宵节举行灯会,这是一件非常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习俗,花灯艺术也是民俗文化的瑰宝。

扩展资料:

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

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7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