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第1张

 第一次听到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是在《情书》这本书中,由此便对这本书有了点兴趣。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一

 《追忆逝水年华》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令我过目难忘。其中作者对儿童时代早晨起来喝热茶时一块俗名叫“玛德莱娜”的甜点心泡在茶里,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他感到其乐无穷,而在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重提“玛德莱娜”时,“今”与“昔”的回忆已同时出现在作者脑海里,作者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儿童时代,把当时的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人物都想了起来。通过回忆,他解除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过去、现在的重叠和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忆结构,形成了真正的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所谓时间,实际上是指生命的延续。而且回忆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你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想要去回忆一件事或一个物品时,十之八九的可能性是失败。可是,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原来你所经历的或拥有过的,在一个恍惚的瞬间与你正在经历或拥有着的现实重合了就像作者回忆起那块甜点心,像一把钥匙正确地插入了一把锁,然后回忆的大门便被启开了,往事如潮水般涌进脑海。而这种回忆的方式确是强求不来的,你也无法预知它的到来。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你回避不开,也找寻不来。所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记忆,无论美好与否,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幸福不是一个瞬间可以兑现的,就像青春难以用爱情来计算。因为片面的永远无法成为全部。如同那条“我”所钟爱的槐树路,槐花缥缈的香气已经消失殆尽,可枯萎的秃枝与嶙峋的树干依然存在,像是在挽留,仿佛垂暮的老人只能靠回忆来吊唁已逝的青春。

 就算青春可以停滞,时光可以挽留,又有谁愿意牺牲全部的未来与无限的希冀,只是为曾几何时的那个动人心魄的凝眸浅笑呢?

 大概普鲁斯特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这样支离破碎的威尼斯,只得靠无数记忆的桥梁才可以连接起拼凑成难以名状的优雅与极致的美丽;难以碰触,无法拥有,与香榭丽舍相似,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碎琐屑的故事;却也埋葬了太多太多绚烂的青春。而青春送给我们记忆的也只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像生活一样,永远难以掌握。

 那么青春在普鲁斯特的眼中就是一场场虚假的爱情,来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最后却也难逃消逝的命运,一落在年华猖獗的风暴之中;没有怜香惜玉,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葬送。而普鲁斯特终归是看破红尘的人,所以可以微笑的接受,并记录下风花雪月里无情的青春。

 可是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二

 我读完了整部《追忆似水年华》,不过不管怎么说,读完整部《追忆似水年华》是我近年来的首要目标,如今任务完成,我感到一阵轻松。

 记得这本书是我在高一时买的,当时偶然在书店看到书名,感到无比得新奇,看完简介之后产生了好奇心,于是决定买回去仔细读。没有想到,这一读就是4年多。整个高一我都在头痛如何读下去,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书,文字风格独特,因而我尽全力也没有读过第三页,被那些细腻至极的文字弄得头昏脑胀。这部书就暂时被搁置了,直到高一的暑假我才重新开始读它,缓慢的,勉强的读过了第一章的第一部,大概110多页吧,全书200多万字,1800页,离读完这鸿篇巨制还差得远,不过至少这是个好的开始。第一章第二部《斯万之恋》是我读这本书的转折点,从这章开始,我才真正算是读进去了,融入了全书的氛围,继而读完了第一章,之后是第二章《在少女们身旁》。高三学业繁重,不过我仍然坚持读完了第三章。于是2年多之后,到高考的时候,我只读到第四章开篇。来到大学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继续投入在读这本书上,整个大一我只读到了第五章,而且是缓慢的断断续续的,不过读完这本书的念头从没消失,大一的暑假,我终于抽时间静下心来,全力阅读,最终到了开学只剩下200页左右了。然后就是2个月的时间,整部书终于被我读完,确实是漫长的历程,中间时断时续,我也经历了很多东西,回首往事感受也很复杂。

 这部书激励我读下去的原因,不仅有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还在于作者普鲁斯特的独特身世。普鲁斯特出生于19世纪70年代,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性格敏感而且感情丰富,年轻时常年出入上流社会,和那群贵族为伍,结交妙龄少女,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未来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普鲁斯特早年患有哮喘,日后越发严重,逐渐被限制了活动,房间不能通风,白天绝不出门,也极少见客。这注定了这位天才文人的未来就是囚禁在他豪华的公寓中等待死亡,也是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那就是真正的生活在回忆中,在人们的心里,他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价值,追回自己青年时代的美好生活,评论家对此的评论是“《追忆似水年华》,是一个自愿活埋在坟墓中的人,在坟墓中静静回想生前种种往事的抒情记录”。这种思想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因为我和作者有些相像,同样体弱多病,而且感情细腻敏感,喜欢回忆曾经的生活,沿着作者的文字,我或多或少能找到我曾经生活的影子。全书没有主要情节,随着主人公的感情活动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文字委婉曲折,细腻至极,令人叹为观止,中间夹杂着大量的意识流内心独白,表现出典型的现代风格。然而文中的生活又让人感觉极度真实,是现实生活活生生的剖片,比某些“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现实得多,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以普鲁斯特的才能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保守的,有学究气质的传统作家,但是他最终选择成为有典型现代风格的现代主义作家,并最终给日后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三

 读完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这本书花费了我很长时间,因为我一直都没办法深刻的去理解这本书的寓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读后我沉思良久,仍难理清心头的感觉。

 作者要表达到什么?书中的人物如:斯万、夏吕斯、希尔贝特、阿尔贝蒂娜、盖尔芒特夫人、罗贝、安德烈、奥黛特等到底有什么寓意?他写这部书的滋味如何?等等。我脑中的问题缠绕成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着名的小说家,也是法国意识流作家,这本《追忆似水年华》其实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由于作者从小体弱多病,便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这也更加使他能专心从事写作,而《追忆似水年华》中那些出色的心理描写可能也正源于此吧。《追忆逝水年华》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令我过目难忘。其次,《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文中的我从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不断成长,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而这也正提醒了我们对于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再卑微,再弱小,首先他不能否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别人的评论可以影响到我们,但是绝对不能左右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判断,对于人生的每一个抉择。在若干年后,我们回过头去,或许会笑自己当初的青涩、莽撞,但是自己所做的决定是绝对不会后悔的,因为了解自己,因为我就是我。

 作者写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变迁。两个不可调和的族群斯万和盖尔芒特,最后结合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在这部书里得到最好的诠释。传统贵族的没落所溅起的浪花,在这部书中被写成了美丽而丰富多彩的落日景观。一曲旧时代文明的挽歌唱过之后,人们还要生活,于是富足的希尔贝特变成了盖尔芒特家族里的媳妇。这部书对法国上流社会旧时代文明的全方位的回光返照式的描写,让人很自然地想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要用回忆的文字2020无限留恋地再现出来而永存之。我知道作者在咏叹整个族群失去的似水年华,难免有些伤感和悲哀。

 这部书的语言极其吸引人,不仅文字2020极度细腻典雅,而且长长的感性长句带有典型的普鲁斯特风格,读这部书需要高度集中,心浮气躁根本融入不了其中的气氛,一般我都是半夜夜深人静之际,打着台灯,聚精会神地读,这样才能领会其中优雅的语言和唯美的文字2020,我读着甚至敬佩起那些译者了,因为我看的只是译文,就已经如此程度了。可想我的文学修养还有待提高。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真正的乐园是已经逝去的乐园,人只有生活在回忆中,对曾经的生活进行加工,再创造,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在时间的镁光灯下,斯万,奥黛特,希尔贝特,圣卢等人细微而又明显的变化,印证了流逝的时间对人无时无刻的侵蚀。因而现在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我们很难把握,很难判断它的真实程度,只有失去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能把握的所有,不要让青春徒留遗憾。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1000字四

 人在死亡之前,这一生会在眼前快转而过,《追忆似水年华》是濒死之际追忆此生的一切。

 小说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乃,当然还有只属于青春爱情的希尔贝特,而“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青年。虽然家境富裕却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一心想守护的女人却在反抗自己的逃亡中消殒。

 法朗士曾说:“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是的,他的思想,他的时光,他的记忆,他的生活需要慢慢品味。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记。初冬之夜,静美星语,一个人的回忆一寸一寸地被叠起。秋去冬来,一路走过,熟睡的往事偶尔也会在梦里仰起脸庞,回首张望。

 斜的雨斜落在玻璃窗上,黄的叶枯黄在窗台上,她是他一个无法守住的誓言。就像冬日的冰雪爱上了蔷薇色的夕阳,所以日日等待,即使是明知结局一样会消融,依旧天真的臆想着,只要尽力挽留,便可以避免道别,最后却成为了命运的一个玩笑,不得不匆匆惜别。或许,那不是爱情,只是青春点亮了心中的悸动,然而爱虽天生的渴望却可能因伤害而残障。如果有人在爱里逃避一生,那么又有谁能挽回、留住,又殷之守候呢?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人生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岁月若水,走过才知深浅;生命如歌,唱响方品回音。每个人都曾一样,盼望着快点成长,转眼就开始留恋从前的那些时光。对我,那段离去不过半年之久的时光,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日子,尽管当时几乎每天都在因为各种事情怯懦地哭或者不满的抱怨,可那段结束以后却发现,它一去不返。也许,正如普罗斯特所说:“人类的经验是多么微妙脆弱,经不起半点删减压缩,这样的经验原本可以成为明确的目标,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而人们却是那样的漫不经心,随手将其弃置一旁。”是啊!少年黑白分明的眼睛,犹如一块幕布,所有属于青春的绚丽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中上演。只有偶尔追忆那些浪漫冲动的事,偶尔伤感那些已经不再的无忧无虑,偶尔翻起从前的那些东西,偶尔想起在那些失眠的夜里。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对于普罗斯特而言,“生命也许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如果当初他没有那么残忍地将阿尔伯蒂禁闭,那么还会有这些吗?或许,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让人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能维系一生。林徽因说过“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在将来的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暂停,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然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追忆亦显得弥足珍贵。追忆当年,烽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岁月,革命先烈们用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追忆当年谓华起义的刀光剑影,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先辈们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行为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追忆中不断成长,不断探索,勇于发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一切都像一场梦一样飘忽,一阵风一样没有着落,也许为弥补那次行旅的急促,梦中的我又沿着那条长路走过无数次。

看到夏吕斯男爵和小普一起走出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家门,我如释重负,这个发生在一下午的沙龙,看起来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从每位来客身上延伸出去的大段对话背后都隐含他们内心最复杂的活动,上至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下至档案保管员,中间还穿插着回忆和发生在其他时间的事。如果这场沙龙再不结束,我想会疲于记住他们的面孔,然而猜想这三流沙龙是为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的沙龙做铺垫,而到了一流沙龙,保不准会写更长。

夏吕斯男爵约好和小普一起出门,他在和法芬海姆亲王说话,小普在等他,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得知小普要和自己的侄子一起走,前来阻拦,说他已经忘了你们的约定,你快背着他走吧。至于她脸上的不悦,应是怕夏吕斯男爵向小普说自己坏话。毕竟夏吕斯男爵进门探望时,就有这样一件事: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在巴尔贝克海滩想多待些日子,怕自己带的钱不够,又怕支付手续费不肯从巴黎汇钱,于是向夏吕斯男爵借了三千法郎,一个月后,夏吕斯男爵和他婶母怄气,要她把借款电汇给他。他收到了两千九百九十几个法郎。后来他问她是不是弄错了?维尔巴里西斯夫人说没错,电汇还要花六法郎七十五生丁嘛。

万万想不到,盖尔芒特家族的一员,法国上流社会的贵族,从小就能接触伟大人物的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居然抠门至此。后来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因为一件小事惹得夏吕斯男爵不快,他怒而写信给他的婶母,说要把电汇单的事宣扬出去,让她名誉扫地。但第二天他不仅没这样做,反而去向他的婶母道歉。但是在他不与婶母闹矛盾时,却逢人便讲这件事,讲的时候并无恶意,只是想让大家笑笑。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不想让自己身边的人再听信侄子的胡言乱语——虽然那些都是她性格的一个侧面——但并没有妨碍夏吕斯男爵在出门的楼梯上,叫住了小普。

他俩在行走的路上谈了一些话,从这些谈话中可以感觉到夏吕斯男爵是个阴晴不定的人。他一面向小普打听布洛克的事,一面在见到布洛克父亲时,听小普问要不要把老布洛克介绍给他而大发雷霆。一面紧紧夹住小普胳膊,前一秒还在夸赞他,此时却说“您怎么一点也没有价值观念!”他觉得老布洛克不配与他相识。再说他本身就是同性恋(此时小普还不知道),却在提到那种女性化的男人时,说他们是小瘪三。他谈话时的态度既高傲又浮浅,小普觉得这浮浅跟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相近。

最后,他果然还是提到了维尔巴里西斯夫人,说她再婚时嫁了一个地位低微的迪里翁先生,使法国最高贵的姓氏变得毫无价值。把他婶母不愿意向外人展现的老底儿掏了出来,这让小普暗自思忖:本来看到这样大杂烩的沙龙时,她在我心中的地位就降低了,现在又听说她不过是迪里翁夫人,我就更对她嗤之以鼻。小普现在觉得维尔巴里西斯夫人是在拿着贵族的爵号招摇撞骗,并且再也不把她看作圣日耳曼区的人。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就此落幕,它就像个引子,我期待着观看那场更大的盛会。

             

一、个旧,梦开始的地方

        自打小就知道有一个叫个旧的地方,离我们并不远,地理课本上的中国地图总有“个旧”的图例,个旧字样后是一个括弧,括弧里标示上“锡都”二字。就连我们的地理老师也都充满自豪,每说到个旧锡都时,他的眼神光亮,声音也似乎高了起来,他说他家就有亲戚在个旧当工人哩。

        个旧自此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挺高级的地方。

        事实上确实如此,村里就有几个在个旧当工人的,人家命好,大都是抵退休父亲的班而当上响当当工人的。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人当工人是很不得了的事,当工人意味着可以穿上鸭蛋青的劳动布衣服,意味着可以头戴农村人说的撮箕帽,意味着脚上是棕**的洋气翻毛皮鞋。刚当上几天工人的,回家时口音就变了,很甲,开始操着地地道道的个旧腔音,艳叨叨的,我们想学却怎么也学不会这种调子轻扬的语言,人家工人们也变得斯文起来。最夺农村人眼球的,莫过于逢年过节,探亲工人们肩上扛一腿火腿,意气风发,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就只奔家见老母老父哥弟姐妹,顺便把一大兜花花绿绿的糖果放在吃饭桌子上,一家人咯咯咯直笑。

        家里干农活的也就顺便沾光成了工人家属,在村里的地位自然长了一截。

        个旧其实只是个总名,个旧最能体现威风的是老厂,后来个旧老厂总是干脆连在一起念的。

        我家在个旧倒是有几家亲戚,终于去了个旧也是八十年代末以后的事,也终于陆续知道了雄伟的七层楼那个高啊,巴金命名的个旧金湖那个美啊,个旧工人文化宫那个壮观啊,个旧宝华公园那个令人流连忘返啊,个旧老阴山那个险峻啊,个旧人的声音那个好听啊,个旧工人老大哥在的地方多高级啊……就连个旧的空气也透着好闻的气息,至少没有农村特有的牛粪泥巴味儿!

二、老厂是一道历史烙印

        但我以前从未到过老厂,一次也没去过。只知道老厂是出大锡的地方,是有票子的地方,是石屏人建水人为国家做贡献的地方,连牙膏皮也是用锡制成的。

        我们几个屁孩就用破洋铁碗烧熬锡制的破牙膏皮,等熬出来的锡珠冷却了,再抠下来一点一点塞入抠空了的皂角果内,再咬了一小片葫芦瓢塞紧皂角果口,当成赢皂角果的果王。赢皂角果的游戏一玩一整天,也因此被大人用细竹棍抽打,说是不务正业,但哭一阵又忘乎所以了。大人心疼好好的葫芦瓢被少不更事的我们咬缺了,那年头,什么都金贵。

        能看一眼老厂就是儿时最大的梦想,此梦想竟然死死根植,死脑筋兼顽固,直至中年!

        终于见到老厂的时候,二十一世纪都过了五分之一了!2020年8月底,从个旧城乘车朝东方向山脉蜿蜒曲折而上,老厂并不远,一顿饭的时间就到了。

        老厂并没有工厂的气息,老厂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老厂了,尽管我以前从未谋面过老厂。

        老厂的社区简介说明了老厂的地理概况:海拔最高2400米,最低1450米,面积1022平方千米,从个旧市区往东,经过黄茅山选厂,进入老厂矿区第一个岔路口。直行是老厂街、现在的云锡老厂分矿、老厂镇政府所在地;左转到马鹿塘坑、期北山、羊坝底选厂和原个旧市革新矿等单位。

        查旧版《石屏县志》,始知石屏人赶赴老厂始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左右。石屏人旧有“穷走夷方急走厂”之说,走夷方即走西头,现在的普洱、景洪一带;走厂即到个旧老厂。石屏人过怕了人多地少的日子,穷则思变,一路向西赶马帮做生意,一路向东淘金矿觅殷实。

        这条一路向东的淘金之路是一路无助的心酸之路,所以,昔日底层矿工的走厂调成了眼泪汪汪的诉说,走厂调子很多,摘抄其一于下:

        正月里,是新年,租税重,渡日难;

        叫声爹娘莫挂念,四十八厂走两年。

        二月里,天气长,大风丫口来歇凉,

        三条大路通个旧,不知哪条通伙房。

        三月里,雾沉沉,个旧街心找熟人,

        找着熟人不认我,揩揩眼泪走出门。

        四月里,四月中,老板下山招弟兄。

        白纸上面落黑字,不知哪天帮满工。

        五月里,是端阳,挑着破盖进伙房,

        敲钉磕锺我不会,自缝塃包拉出场。

        六月里,火把节,窝路矮小最难越,

        鹞子翻身葫芦口,长虫钻过要脱皮。

        七月里,七月七,手扳绷子眼泪滴,

        弟兄问我哭哪样,背背沟沟拉出血。

        八月八,月儿圆,老板借我几吊钱,

        一心想要寄回去,老板逼我去赌钱。

        头天骗去九百九,二天又成穷光蛋,

        还是兄弟心肠好,借床簑衣过冬天。

        九月九,九月九,要找东家个旧有,

        不去寻找两三年,弟兄饿得要逃走。

        十月里,冷凄凄,清风苦雨吹破衣,

        老板盖的鸭绒被,砂丁盖的烂簑衣。

        冬月里,冷得慌,大风丫口望家乡,

        郎在外面干月活,妹在家中眼望穿,

        一心要想往回转,两袖清风无盘缠。

        腊月里,一年完,父母盼儿去团圆,

        一年辛劳盘剥完,要想回家是何年。

        那时的石屏人注定是吃苦的主,干不到钱是无脸回家的,出门在外必然要吃一堑长一智,上文走厂调就是极好的明证。       

        不挣银钱誓不还,黄天厚土终不负。石屏人同建水人一道,从做蝼蚁一般的砂丁开始,入坑硐,熬苦命,冒风险,吸粉尘……苦字是他们寻常到极致的生活常态。苦,把石屏人逼上自强不息终有巨为的道路。我们今天把“坚韧不拔,善作善成”当成新时代的励志口号,然则先人们早已视之为风轻云淡。假使置身于今日,他们恐怕都是高级别的劳模吧!

        白骨一枯荒野杳,黑夜一去是朝晨。个旧老厂硬是从一片苦寒之地变成了石屏人的第二个家,石屏人涌现出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实业家,

        时谚曰:“石屏的李恒(升),建水的马成”。可见民国时期的老厂是石屏建水人的天下,石屏陈鹤亭、李恒升、张正堂、张信之……他们是民国时期的个旧老厂金主,他们也是当时国难犹在,岂敢忘乡的大爱儒商。1921年陈鹤亭倡导捐资创办石屏中学校,1925年,陈鹤亭牵头修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个旧—蒙自碧色寨—石屏);1937年,李恒升捐一百五十万元滇币,用于购买战斗飞机抗击日本侵略者……

        这些巨大爱国之义举,在旧中国也绝对是大手笔。同期,李恒升捐资一千银元出版袁嘉谷穷经皓首二十余年终达成的《石屏县志》,成为研究石屏历史的珍贵文献。石屏文献名邦的厚誉,个旧老厂的石屏实业家们功劳不言而喻。

        石屏人在个旧老厂的奋斗史还不是一部实实在在的万言大书吗?

三、老厂的热闹曾经震天响

        旧时的老厂没有乡镇概念,老厂泛指矿山(矿区)。 新中国成立,个旧老厂矿藏由资本私营转为国家管控,以前的砂丁成了第一批工人,他们终于享受按劳分配的工资生活,工人们没有理由不爱老厂,他们是农村人眼中的大拇哥。

        皇帝爱大儿子,国家爱大企业。老厂的地位在国家难出其右,老厂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车间有翻砂、金工、机修、农机等,机床有车、钳、刨、铣、磨等,可以说大厂企业的家什一应俱全。各科室部门齐齐整整,有财务科、供销科、生产计划科、检验科等等。

        只是,几十年后,昔日的大拇哥渐渐变成了一个湮没于时光深处的形容词兼名词。         

        老厂山头雾气缥缈,老厂上空细风细雨,八月的天气竟有些寒意,昔日厂房和职工宿舍星罗棋布,隔几十米便一阵模糊在高矮不一的山隅间。老厂主街上的水泥路面一片湿潮,还想肆意飘飞的尘埃霎时又憋屈为泥泞。

        曾经在老厂挥洒青春,如今已步入迈年,却还在坚守老厂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心头也一片湿潮。

        他们的心头没法不潮湿。

        老厂光阴的故事,仿佛只能去浩荡声势的黑白记录**中去寻找一样,有蜚声海内外宏大场面,亦有难以忘怀的温情细节。

        咱们工人有力量,那时的工人忘我劳动,劳动模范评比声势猛烈嘶吼,比赛业绩,比赛产能,比赛技术,比赛氛围一阵紧似一阵,胜利坑、和平坑、革新矿、胜利矿劳动模范叠彩。

        一个字,干!

        老厂矿区的灯一直亮着,高品位的锡矿从纤细的铁轨上井喷而出。竖井坑口提升的笼子上上下下,三班倒的工人和生产物资来来往往……;

        浑身上下带着采矿泥土的工人有年轻面孔有老成模样,下班就到矿区大澡堂里冲澡,再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浑身透着怡人的肥皂香味,再燃上一根“锡都”牌香烟,什么叫累呢?老厂工人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锡人。

        那时的工人们每人抬一个粗瓷大碗到胜利坑食堂排队打饭,印有“劳动模范”的白色搪瓷口缸是一道分外抢眼的荣誉和生活道具。看,我是劳动模范呢!打饭菜师傅也不能看轻了,心领神会,肉末饭粒自然多有些优惠。

        他们有资格享受额外一点的待遇。

        老厂百盛商业街虽不怎么长,但也热闹非凡,街市兴旺,商铺林立,十分繁华,尤其是工人们发工资的日子,售主们一清二楚,包子,豆浆,油条,米线,烤豆腐,糖烟酒……百盛街就是小吃一条街。那时的农村人还在为一天两餐奔波劳碌,老厂工人早就享受了一个令人羡艳的名词:早点!

        百盛生活区什么没有?除了小吃,食堂、职工宿舍、托儿所、图书馆、篮球场、舞台,城里人能享有的,这里都有。镇上有什么大型会议,学校里的“六一”儿童节等都要借这里的会堂举行。

        八十年代是充满激情的年代,激情四射的精神体现之一是照相。

        老厂照相馆师傅忙得不亦乐乎,工人们的工作是体面的,年轻工人们照相是要上档次的。

        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很时髦地摆好poss造型, 女的烫卷了头发,擦了香粉,涂了口红,男的留着一头长发,梳得滑顺,唇边两撇浓黑胡子,一身花格子的确良衬衫,显得老成,从此告别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

        靠拢一点,再靠拢一点,再笑上一点点,得嘞!过一个星期来取相。照相师傅一脸微笑,把一对对情侣打发走,又微笑接下一批客人。

        照了相以后的光景依旧是浪漫的,看场**是不错的选择。

      那时的老厂红旗剧场绝对是一个好去处,下班休息的工人们早就等着**开场了。剧场外面早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青年们全然没有了坑道里的灰头土脸样,此时有些美好时代贵族的感觉。

        离**开场还有一段时间,男女青年们一副深沉模样,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争做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青年。

        不过天天说这些也有些乏味,装深沉累不累啊?要不来一段迪斯科吧?这个提议不错,于是四眼喇叭录音机开始慢三步快四步地指挥着青年们转动躯体,张扬舞姿,花格子衬衫脚打一个结,皮鞋格外踢踏作响,青色的料子布喇叭裤,带起一阵风,把水泥地板上的瓜子壳也吹到一边去了。

        开始的时候,姑娘们还显得矜持,不过录音机里的音乐太有诱惑力了,大伙逐渐放开步伐,干脆在众人面前炫耀。他们都是有为的时代青年,尽管那时的文艺音乐还寒蝉禁声,报纸上还时不时地为一些新潮音乐扣帽子,什么远离靡靡之音呀,什么**歌曲唱不得呀!但是这种反对之音的力道越来越弱。时至今日,当时要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歌曲竟也是享誉歌坛几十年的歌曲。当时的青年男女们,至今还时不时记得哼唱几首。

        **开场的时间终于到了,那时放映最多的,基本是红色题材**,据说放得最多的是《东方红》,观众们早就熟悉了**里的音乐和台词,厂里包场,私人观看,再外加请女朋友也看,早有些腻了,后来居然是“捏着鼻子看”。

        好看的**已经看得乏味了,还不如一群好玩的年轻人唱歌跳舞带劲,于是老厂的山上,除了厂区机器声,就是咿咿呀呀的唱歌声。

        那也是诗情满怀的年代,一批批男女工人正是芳华正茂,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精神生活除了听歌跳舞,也学着写些连自己也似懂非懂的诗词,试着写惹乱芳心的情书。有的不甘心当一名普通工人,重拾课本学习,找老师辅导,试图考取心中的大学中专,实现理想抱负。

        工人们的思想新潮,矿区逐渐呈现市场经济的迹象,卡拉OK的影子由踟蹰走向急促,录像的嘿哈之声也从某幢红砖房中冒了出来。老厂的厂墙受不了外来脚步的冲击,时代大潮令厂规厂律变得苍白。

        终于,新观念一槽一槽出列在人们的思想深处,老厂开化的热闹生活有点使人受不了。

        娱乐是第二的,工作才是第一的,工人们的劳动观念不断更新,据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厂又与上海缝纫机三厂联营,生产蜜蜂牌家用缝纫机,称为上海缝纫机三厂吴江分厂,但大家还是习惯叫老厂,听着亲切。这是个旧地区第一家与外省联营的工厂,原材料来自上海,技术由上海派人指导。农机车间改为零件车间,生产缝纫机零件,当时机壳、烘漆、装配三个车间在新厂。那个年代,作为重要生活物件之一,缝纫机是结婚的必需品,老厂生产的蜜蜂牌缝纫机,名字不错,甜甜蜜蜜,听着就很吉利,很受大家欢迎,所以当时厂里的产品是供不应求,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工人的福利也很好,过年的年货,平时的苹果橘子发得不亦乐乎……

四、老厂的历史宿命令人喟叹

        老厂励精图治,功绩炫目辉耀,一路走来很不易,老厂也绝非昙花一现,但,老厂,让我怎么说你呢?

        锡矿,曾让数万人的老厂风光无限,老厂,也终有狼狈悲怆的一天。

        狼狈悲怆的日子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来临了。

        仿佛一夜天变了天,老厂开始走下坡路,产品滞销,矿源枯竭,偷矿现象蜂起,国有资产流失。过去已经丢弃的矿渣只能重新再挖出来,进行深加工,工人们的晶亮眼神逐渐变得迷茫,他们工作是为了生活,但生活的希望却逐渐消逝。

        工人们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改制,改革开放的时代朝流大势,谁也阻挡不了,数万工人有的下岗,有的内退,另谋生路。

        这条阵痛之路很难走,这条路不走不行,就像当时的石屏人一路走来一样,只是走的形势背景不同而已。

        我走过老厂红旗剧场,我走过老厂新华书店,我走过老厂照相馆,我也走过昔日的老厂民居。

        老厂真的很老了,像极了一个辛苦一生,形单影只的老人,空荡荡的街子上行人也不多,上年纪的都去了个旧城居住或者回家乡了,空置下来的工人民居透出隐隐的潮霉味儿,玻璃窗有些七零八落,入屋的风肆无忌惮,把另一侧窗外的破碎塑料皮吹得一阵飘忽。

        小饭店的老板娘挥舞着湿毛巾驱赶苍蝇,有一搭无一搭地与隔壁邻居说着话。

        我终于看见了三两个从矿山上回来休息的挖坑工人,头顶上是一顶安全帽,安全帽前有一盏小巧的矿灯。他们默默不发一言,有些疲倦,朝赶苍蝇的小饭店老板娘走去。

        我倏然觉得老厂没有老酒,也没有故事,眼前商店的酒是刚刚烤出来的,眼前走动的身影是健硕的。

        我看见的都是年轻的面孔,大的估摸也只是四十多岁而已,但年轻面孔也实在不多,若不是还存留的一间间红色砖房,还以为老厂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呢!

        仅这些看见的年轻身影,老厂似乎还不算老吧!

        今天是老厂的街天,老厂集市是一条一百米的斜坡,和农村集市差别并不大,售主们的商货无非就是米,面,油,农家蔬菜水果之类。顾客也寥寥无几,可能是我错过了赶集高峰时间段吧!

        街面钢筋混凝土房顶上长着瑟瑟的芦苇花,铁皮雨栏的苔藓在不屈生长,过滤着从房顶上滴落下来的雨水。

        这已经是昔日老厂的中心区域了!

        当我到了马鹿塘原厂区时,天气越发阴冷了,刚刚水渍褪去,又是一阵细风细雨袭来,已经露出干色的水泥路又是湿漉漉一片。     

        老厂马鹿塘照例既然无声,照例几十栋人去楼空的房屋,若不是还在这片原厂区住着的几十人带来点生气,寂静还真令人不习惯,心里瘆得慌呢。厂办公楼前水泥地板一层厚厚的潮土,笨厚的花坛里是野草们的乐园。

        马鹿塘坡头有羊坝底村的几个果农在卖苹果。苹果味儿真不错,甜,脆,水,与街上水果店的略有不同,这是老厂海拔高的原因使然。

        果农们脸色红润,天然美白,老厂终年云遮雾罩,紫外线不强,阳光对皮肤伤害不大。我也一直记得,那时老厂工人探亲回家,有人问他们,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肤色这么好?老厂工人们都说,老厂的水土养人,喝点老妈妈汤(青黄豆汤)也是极好的护肤食品哩。外人去住上一个月就能收到美白效果。

        老厂坡头还有大草乌,这道极苦的药膳令人又爱又怕,据说只要不怕出事,吃几口和着猪脚熬煮熟透的大草乌汤,能强身健体。我也尝试过,但也没感觉身体突然有多好,除了苦极。

        老厂的水土养人,老厂的苹果好吃,但老厂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了,曾经风光无限的云锡公司已彻底沦落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际遇,除集团的办公楼里依稀可见些许干部模样的人出出进进外,炼矿车间早已经蒙尘多时。

 奔锡而来的人们纷纷撤离,人潮涌动的个旧老厂最终风烟俱净,不再与世一争高下。

        基于此,老厂的现在的基调已经变换成另一个词眼:怀旧。

        是的,老去的老厂,很适合怀旧,怀旧也是一种幸福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传承。

        没有怀旧情结的民族才是没希望的,没有怀旧的心态才是可怕的。

                                        20201031

古代贵族:垂钓丶饮酒丶斗草丶打球、骑射练武、“高尔夫”,“足球”,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捶丸”丶“蹴鞠”!各行店铺如裱画店丶银楼丶香楼丶成衣店丶帽饰店丶古玩瓷器店等,女伎歌舞弹唱,女子荡秋千,官员执笔记账…“雅集”,是指古代文人聚集在草堂或书斋开“茶话会”。他们弈棋丶阅书丶观画丶围坐交谈,石桌上陈设笔丶墨丶砚丶茶具等。现代贵族:网球 Tennis、高尔夫 Golf 、斯诺克Snooker 、保龄球 bowling 、击剑 Fencing sword 、游艇、航海、自驾、酒会、骑术、舞会、画展、珠宝展、拍卖会、各种名目的俱乐部。恭祝大作早日出炉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8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